CN218241215U - 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柔性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组装台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柔性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组装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41215U
CN218241215U CN202221357496.4U CN202221357496U CN218241215U CN 218241215 U CN218241215 U CN 218241215U CN 202221357496 U CN202221357496 U CN 202221357496U CN 218241215 U CN218241215 U CN 218241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ositioning
flexible display
display module
outer conv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574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小霞
杨虎飞
高亮
都阿娟
李非凡
孙浩
王永乐
杨恩建
曾乙伦
曾国栋
吴易谦
黄允晖
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574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41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41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4121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4000 priority patent/WO2023231747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柔性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组装台,属于显示装置领域。该支撑件包括主体部和多个外凸部,所述多个外凸部至少分布在所述主体部两条相对的侧边处,且相对所述主体部的侧边外凸,所述外凸部具有定位孔。在组装柔性显示模组和折叠中框时,可以将柔性显示模组置于组装台上,利用外凸部的定位孔与组装台上的定位柱形成配合,进行定位。由于外凸部至少分布在支撑件的主体部两条相对的侧边处,因此在定位时能够使柔性显示模组保持平整状态,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模组与折叠中框的贴合精度,减小贴合偏差。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柔性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组装台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柔性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组装台。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重要的工具之一,折叠式的电子设备因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折叠式的电子设备通常包括折叠中框和柔性显示模组。折叠中框可以相对开合,柔性显示模组位于折叠中框的一侧,且与折叠中框相连。在组装电子设备时,需要在组装台上将柔性显示模组与折叠中框粘接为一体。
由于柔性显示模组具有柔韧性,因此在粘接过程中,难以控制粘接精度,导致柔性显示模组与折叠中框之间的贴合偏差较大,从而对电子设备产生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柔性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组装台,能够减小柔性显示模组与折叠中框之间的贴合偏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主体部和多个外凸部,所述多个外凸部至少分布在所述主体部两条相对的侧边处,且相对所述主体部的侧边外凸,所述外凸部具有定位孔。
可选地,所述定位孔为圆孔、椭圆孔和条形孔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多个外凸部中,至少两个外凸部的定位孔的形状不同。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具有相对的两条第一侧边和相对的两条第二侧边,所述两条第二侧边各自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条第一侧边相连,所述主体部具有弯折区,所述弯折区由一条所述第一侧边延伸至另一条所述第一侧边;所述两条第二侧边各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外凸部。
可选地,至少一条所述第一侧边连接有所述外凸部。
可选地,所述多个外凸部至少包括第一外凸部和第二外凸部,所述第一外凸部的定位孔为圆孔,所述第二外凸部的定位孔为短轴长度大于所述圆孔的直径的椭圆孔或宽度大于所述圆孔的直径的条形孔,所述第一外凸部与所述第一侧边相连,所述第二外凸部与所述第二侧边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二外凸部的定位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垂直或平行,所述第二外凸部的定位孔为椭圆孔时,所述定位孔的长度方向为所述椭圆孔的长轴方向,所述第二外凸部的定位孔为条形孔时,所述定位孔的长度方向为于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二侧边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二外凸部,在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侧边处,与同一条所述第二侧边相连的两个所述第二外凸部的定位孔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二外凸部的定位孔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范围为(1,1.3]。
可选地,所述椭圆孔的短轴长度为所述圆孔的直径的1.1倍~1.5倍;
所述条形孔的宽度为所述圆孔的半径的1.1倍~1.5倍。
可选地,所述椭圆孔的长轴长度不小于所述圆孔的直径,所述椭圆孔的短轴长度不大于所述圆孔的直径;所述条形孔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圆孔的直径,所述条形孔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圆孔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具有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位于所述外凸部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处,且沿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延伸。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具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位于所述外凸部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处,且沿所述主体部的边缘间隔排列。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用于连接柔性显示面板,所述外凸部靠近所述第二面的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共面。
可选地,所述多个外凸部至少包括第一外凸部和第二外凸部,所述第一外凸部的定位孔为圆孔,所述第二外凸部的定位孔为椭圆孔或条形孔;
一条所述第一侧边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外凸部,另一条所述第一侧边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外凸部;
所述两条第二侧边均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外凸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外凸部,且与所述第二侧边相连的第一外凸部靠近连接有第二外凸部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连的第二外凸部靠近连接有第一外凸部的第一侧边。
可选地,与所述第一侧边相连的第二外凸部的定位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垂直;
与所述第二侧边相连的第二外凸部的定位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垂直。
可选地,与所述第一侧边相连的第一外凸部的定位孔的直径小于与所述第二侧边相连的第一外凸部的定位孔的直径。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第一方面所述的支撑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支撑件的一面,且与所述支撑件的主体部相连,所述支撑件的外凸部相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边缘外凸。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折叠中框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所述柔性显示模组与所述折叠中框相连。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组装台,所述组装台包括支撑部和多个定位柱,所述支撑部具有支撑面,用于承载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所述多个定位柱立于所述支撑面上,且与所述支撑面相连,所述多个定位柱用于与支撑件的至少部分所述外凸部的定位孔配合。
可选地,所述定位柱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为直柱体,所述第二段为台体,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面相连,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的端面较大的一端相连。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中,通过在主体部的侧边处设置外凸的外凸部,外凸部具有定位孔,在组装柔性显示模组和折叠中框时,可以将柔性显示模组置于组装台上,利用外凸部的定位孔与组装台上的定位柱形成配合,进行定位。由于外凸部至少分布在支撑件的主体部两条相对的侧边处,因此在定位时能够使柔性显示模组保持平整状态,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模组与折叠中框的贴合精度,减小贴合偏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装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4中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外凸部与定位柱的配合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外凸部与定位柱的配合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外凸部与定位柱的配合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外凸部与定位柱的配合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外凸部与定位柱的配合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外凸部与定位柱的配合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柔性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1和支撑件12。柔性显示面板11具有相反的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为显示面,用于进行显示。柔性显示面板11位于支撑件12 的一面,且柔性显示面板11的背面与支撑件12相对,并与柔性显示面板11相连,例如通过压敏胶层13粘接。在组装电子设备时,通常将柔性显示模组放置在组装台上,然后将柔性显示模组与折叠中框相连,例如通过压敏胶粘接。由于柔性显示模组是柔性的,放置在组装台上与折叠中框进行连接时,难以控制粘贴的精度,导致粘贴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偏差。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支撑件包括主体部20和多个外凸部30。多个外凸部30至少分布在主体部20两条相对的侧边处,且相对主体部20的侧边外凸。外凸部30具有定位孔30a。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装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组装台包括支撑部40和多个定位柱50,支撑部40具有支撑面40a,支撑面40a 用于承载支撑件,多个定位柱50立于支撑面40a上,且与支撑面40a相连,多个定位柱50用于与支撑件的至少部分外凸部30的定位孔30a配合。
在制作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可以将柔性显示模组放置到支撑面40a上,将支撑件的至少部分外凸部30套到定位柱50上,利用定位柱50与外凸部30的定位孔30a配合,对柔性显示模组进行定位。如此使得在组装柔性显示模组和折叠中框时,只需将折叠中框与支撑面40a进行定位,就能够确保柔性显示模组与折叠中框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偏差较小。
如图3所示,定位柱50包括第一段51和第二段52,第一段51为直柱体,第二段52为台体。第一段51的一端与支撑面40a相连,第一段51的另一端与第二段52的端面较大的一端相连。
示例性地,第一段51呈圆柱形,第二段52呈圆台形。或者,第一段51呈棱柱形,第二段52呈棱台形。
第二段52为台体,在将定位孔30a套到定位柱50时,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柔性显示模组的定位。
第一段51的形状与相对应的定位孔30a的形状有关。例如定位孔30a为圆形或椭圆形,第一段51为圆柱形。又例如,定位孔30a为矩形,第一段51为四棱柱形。
可选地,第一段51的长度不小于定位孔30a的深度,这使得定位孔30a套在定位柱50外时,定位孔30a的整个孔壁都能够与第一段51的外壁形成配合。
对于定位柱50的长度,不同的定位柱50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用于与位于主体部20相对的侧边的外凸部30配合的定位柱50的长度相同,与位于主体部20相临的侧边的外凸部30配合的定位柱50的长度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定位柱50与定位孔30a一一对应布置,在对柔性显示模组进行定位时,定位柱50插入到相应的定位孔30a中,且每个定位孔30a中都插设有一个定位柱50。在另一些示例中,定位柱50的数量也可以少于定位孔30a,在对柔性显示模组进行定位时,定位柱50插入到定位孔30a中,部分定位孔30a 没有套到定位柱50外,这部分没有套到定位柱50外的定位孔30a的作用将在后文中进行说明。
在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中,通过在主体部20的侧边处设置外凸的外凸部 30,外凸部30具有定位孔30a,在组装柔性显示模组和折叠中框时,可以将柔性显示模组置于组装台上,利用外凸部30的定位孔30a与组装台上的定位柱形成配合,进行定位。由于外凸部30至少分布在支撑件的主体部20两条相对的侧边处,因此在定位时能够使柔性显示模组保持平整状态,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模组与折叠中框的贴合精度,减小贴合偏差。
可选地,主体部2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用于连接柔性显示面板,外凸部30靠近第二面的一面与主体部20的第二面共面。这样在将柔性显示模组放置到支撑面40a上时,主体部20的第二面和外凸部30的一面均能够与支撑面40a相贴,使柔性显示模组放置的更平稳。
在其他示例中,外凸部30靠近第二面的一面与主体部20的第二面也可以不共面,例如外凸部30整体位于主体部20的第二面所在平面靠近第一面的一侧。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该支撑件中,主体部20具有相对的两条第一侧边20a和相对的两条第二侧边20b,两条第二侧边20b各自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第一侧边20a相连。
第一侧边20a与第二侧边20b相交,例如第一侧边20a与第二侧边20b相互垂直。
主体部20具有弯折区201,弯折区201由一条第一侧边20a延伸至另一条第一侧边;两条第二侧边20b各连接有至少一个外凸部30。
作为示例,图4中所示的支撑件,每个第二侧边20b连接有两个外凸部30。在其他示例中,每个第二侧边20b可以连接有一个外凸部30,或是更多数量的外凸部,每个第二侧边20b连接的外凸部30的数量可以基于第二侧边20b的长度进行设置。在第二侧边20b连接有多个外凸部30时,多个外凸部30可以沿第二侧边20b等间距分布。
弯折区201具有镂空结构。镂空结构可以包括多个通孔。例如图4所示,在弯折区201分布有多个条形通孔201a,多个条形通孔201a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第二侧边20b。通过在弯折区201布置多个条形通孔201a,降低支撑件在弯折区201的刚度,使支撑件能够在弯折区201发生弯折。在柔性显示模组折叠时,两条第一侧边20a弯折,两个第二侧边20b相对靠拢。
图4所示的镂空结构仅为示例,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镂空结构也可以包括其他形状的通孔,并且不同通孔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同通孔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弯折区201的布置方式使得柔性显示模组较容易沿弯折区201的弯折轴产生形变,通过在主体部20的两条第二侧边20b处布置外凸部30,使得在组装电子设备时,能够利用第二侧边20b处的外凸部30与组装台上的定位柱进行配合,避免柔性显示模组沿弯折区201的弯折轴产生形变,使柔性显示模组保持平整。
支撑件可以为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支撑件的主体部20、外凸部30、定位孔30a、条形通孔201a等结构均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
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主体部20的一条第一侧边20a连接有外凸部30。
通过在主体部20的第一侧边20a也设置外凸部30,在组装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柔性显示模组的定位精度。
示例性地,主体部20的一条第一侧边20a连接有数个外凸部30。例如图4 中所示的支撑件,主体部20的一条第一侧边20a连接有两个外凸部30。两个外凸部30关于弯折区201对称布置。主体部20的两条第二侧边20b的外凸部30 也可以关于弯折区201对称布置。
在电子设备中,柔性显示模组通常通过柔性电路板与其他器件相连,例如与印刷电路板、电池等相连,柔性电路板从主体部20的一条第一侧边20a处相对柔性显示模组伸出。图4所示的支撑件中,仅在一条第一侧边20a设置了外凸部30,在另一条第一侧边20a没有设置外凸部30,这样在制作柔性显示模组时,柔性电路板可以从没有设置外凸部30的第一侧边20a处伸出,从而避免影响柔性电路板的布置。
作为示例,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 所示,该支撑件中,主体部20的两条第一侧边20a处均布置有外凸部30。虽然柔性电路板从主体部20的一条第一侧边20a处伸出,但是通常不会占据第一侧边20a处全部的空间。在第一侧边20a处能够避开柔性电路板的位置设置外凸部 30,从而既不影响柔性电路板的布置,又能够从两条第一侧边20a处进行进一步的定位。
外凸部30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等形状。例如图5中所示的外凸部30为正方形,两条边的长度均为5mm~8mm。
可选地,定位孔30a可以为圆孔、椭圆孔和条形孔中的一种。其中,条形孔是指具有一组平行对边,且长度大于宽度的孔,包括但不限于,长方形孔、腰圆孔、圆角矩形孔、六边形孔。作为示例,本公开实施例中以矩形孔为例进行说明。
不同形状的孔可以起到不同的定位效果。例如,圆孔与定位柱配合时,在圆孔的径向上,圆孔的孔壁与定位柱的外壁之间各处的间隙范围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各个方向上的定位精度是相同的。定位孔30a为椭圆孔时,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为椭圆孔的长轴方向,宽度方向为椭圆孔的短轴方向。椭圆孔的长度和宽度不同,这使得定位柱与椭圆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在椭圆孔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椭圆孔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定位的精度不同。
可选地,多个外凸部30中,至少有两个外凸部30的定位孔的形状不同。
通过设置至少两种不同形状的定位孔30a进行定位,既能够方便定位,又能够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示例性地,多个外凸部30至少包括第一外凸部301和第二外凸部302,其中,第一外凸部301的定位孔为圆孔,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为短轴长度大于圆孔的直径的椭圆孔或宽度大于圆孔的直径的条形孔,第一外凸部301与第一侧边20a相连,第二外凸部302与第二侧边20b相连。
图6为图4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支撑件中,第一外凸部 301的定位孔30a为圆孔。图7为图4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4中的C 处放大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为椭圆孔。
在对柔性显示模组进行定位时,圆孔进行的是精细定位,较难对准定位柱 50,椭圆孔进行的是粗定位,较容易对准定位柱50。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外凸部与定位柱的配合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 套入到相应的定位柱50上,柔性显示模组在椭圆孔的宽度方向上定位精度较高,只能进行较小幅度的移动或是无法移动,而在椭圆孔的长度方向上定位精度相对较低,能进行稍大幅度的移动。椭圆孔对柔性显示模组进行粗定位,使得圆孔更容易对准定位柱50,套到相应的定位柱50外。圆孔套到相应的定位柱50 后,对柔性显示模组进行限位,这样就使柔性显示模组在椭圆孔的长度方向上无法产生移动或是只能产生很小幅度的移动。
图9所示的支撑件中,圆孔的加工精度大于椭圆孔和矩形孔的加工精度,在第一侧边20a设置一个第一外凸部301时,该第一外凸部301的圆孔套到定位柱50外,柔性显示模组在椭圆孔的长度方向上可能仍能够产生很小幅度的移动,通过在第一侧边20a设置两个第一外凸部301,由于与第一侧边20a的两个第一外凸部301配合的定位柱50的间距是固定的,因此两个第一外凸部301的圆孔分别套到两个定位柱50上,能够进一步限制柔性显示模组的移动幅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柔性显示模组的定位精度。并且支撑件的制作存在一定的尺寸和形位公差,两个第一外凸部301的圆孔对第一侧边20a进行较高精度的定位,使支撑件的公差能够平均到柔性显示模组的两侧,也就是第二侧边20b处,从而使电子设备组装完成后,显示画面能够更好地居中。
可选地,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侧边20b垂直或平行。图9中,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为椭圆孔,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为椭圆孔的长轴方向,而椭圆孔的长轴垂直于第二侧边20b。
例如图9所示示例中,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侧边20b垂直。在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套到定位柱50上之后,在定位孔 30a的宽度方向上,也就是平行于第二侧边20b的方向上,柔性显示模组定位精度较高,只能进行较小幅度的移动或是无法移动,在垂直于第二侧边20b的方向上,柔性显示模组定位精度稍低,能进行一定幅度的移动,待第一外凸部301 的定位孔30a完全套到定位柱50上之后,在垂直于第二侧边20b的方向上,柔性显示模组的定位精度也变高了,只能进行较小幅度的移动或是无法移动。
在另一些示例中,例如图10所示,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侧边20b平行。在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套到定位柱50上之后,在定位孔30a的宽度方向上,也就是垂直于第二侧边20b的方向上,柔性显示模组定位精度较高,只能进行较小幅度的移动或是无法移动,在平行于第二侧边20b的方向上,柔性显示模组定位精度稍低,能进行一定幅度的移动,待第一外凸部301的定位孔30a完全套到定位柱50上之后,在平行于第二侧边20b 的方向上,柔性显示模组的定位精度也变高了,只能进行较小幅度的移动或是无法移动。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支撑件中,主体部20的每个第二侧边20b连接有两个第二外凸部302,在至少一条第二侧边20b处,与同一条第二侧边20b相连的两个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要将椭圆形的定位孔30a套到对应的定位柱50上,需要将椭圆形的定位孔 30a对准定位柱,也就是使定位柱远离组装台的支撑面的端面在支撑面的正投影,位于定位孔30a在组装台的支撑面的正投影内。在对准时,需要在定位孔30a 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调整柔性显示模组相对于定位柱的位置,由于定位孔 30a的长度比宽度大,因此在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上的调整更容易。
对于面积较大的柔性显示模组,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变形,从而增大对准的难度。本示例中,通过将连接在一条第二侧边20b处的两个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设置成相互垂直的形式,这样在进行对准时,无论是沿垂直于第二侧边20b的方向还是沿平行于第二侧边20b的方向移动柔性显示模组,都能够使其中一个椭圆形的定位孔30a更快地对准定位柱,而只要有一个椭圆形的定位孔30a对准定位柱,并套到该定位柱上,其他椭圆形的定位孔30a也能够快速地对准相应的定位柱。在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椭圆形的定位孔30a都对准定位柱后,柔性显示模组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都具有了较高的定位精度,也就使得圆形的定位孔30a更容易对准定位柱。
可选地,圆孔的直径小于椭圆孔的短轴长度。将圆孔的直径设置的比椭圆孔的短轴长度更小,在加工圆孔和椭圆孔时,圆孔有更高的加工精度,定位时,圆孔能够有更高的定位精度。
示例性地,椭圆孔的短轴长度为圆孔的直径的1.1倍~1.5倍。
可选地,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范围为(1,1.3]。对于椭圆孔,也就是长轴的长度与短轴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1.3]。椭圆孔的长轴的长度略大于短轴的长度,如果长度差过大,椭圆孔在长轴方向上的定位精度过低,不利于圆孔与定位柱的对准。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支撑件与图9所示的支撑件的区别在于,图12中,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 为矩形孔。矩形孔的长度大于宽度,与椭圆孔在进行定位时效果基本相同。
在对柔性显示模组进行定位时,圆孔进行的是精细定位,较难对准定位柱 50,矩形孔与椭圆孔一样,进行的也是粗定位,较容易对准定位柱50。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套入到相应的定位柱50上,柔性显示模组在矩形孔的宽度方向上定位精度较高,只能进行较小幅度的移动或是无法移动,而在矩形孔的长度方向上定位精度相对较低,能进行稍大幅度的移动。矩形孔对柔性显示模组进行粗定位,使得圆孔更容易对准定位柱50,套到相应的定位柱50外。圆孔套到相应的定位柱50后,对柔性显示模组进行限位,这样就使柔性显示模组在矩形孔的长度方向上无法产生移动或是只能产生很小幅度的移动。
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侧边20b垂直或平行。图12中,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为矩形孔,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为矩形孔的长度方向,也就是矩形孔的长边方向,而矩形孔的长边与第二侧边20b垂直。
在另一些示例中,例如图13中,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侧边20b平行。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支撑件与图11所示的支撑件的区别在于,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为矩形孔。图14所示的支撑件与图11所示的支撑件,在进行定位时效果基本相同。
可选地,矩形孔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范围为(1,1.3]。对于矩形孔,也就是长边的长度与短边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1.3]。矩形孔的长边的长度略大于短边的长度,如果长度差过大,矩形孔在长边方向上的定位精度过低,不利于圆孔与定位柱50的对准。
可选地,条形孔的宽度为圆孔的半径的1.1倍~1.5倍。对于矩形孔,也就是矩形孔的短边长度为圆孔的半径的1.1倍~1.5倍。将圆孔的直径设置的比条形孔的宽度更小,在加工圆孔和矩形孔时,圆孔有更高的加工精度,定位时,圆孔能够有更高的定位精度。
在一些示例中,至少一条第二侧边20b连接有多个外凸部30,且该多个外凸部30中,至少有一个外凸部30的定位孔30a为矩形孔,且矩形孔的长边与第二侧边20b垂直或平行。在进行定位时,该外凸部30的定位孔30a没有套到定位柱50外。该外凸部30的呈矩形的定位孔30a可以用于进行监测。在柔性显示模组送达组装台后,根据该定位孔30a的长边或短边与作为参照的标记线之间的夹角,能够确定柔性显示模组放置的方位是否准确。其中作为参照的标记线是指柔性显示模组平放在支撑面上时,用于指示柔性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或其他方向的标记线。标记线可以位于支撑面上。通过该矩形的定位孔30a与标记线能够更准确地确定柔性显示模组的方向,使得柔性显示模组在显示画面时,画面正立的方向能与电子设备的边框平行或垂直。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支撑件具有第一条形槽303,第一条形槽303位于外凸部30与主体部20的连接处,且第一条形槽303沿主体部20的边缘延伸。
第一条形槽303可以设置在支撑件的一面,也可以设置在支撑件的两面。例如图15中,第一条形槽303设置在支撑件的两面。
通过在外凸部30与主体部20的连接处设置第一条形槽303,使得支撑件在第一条形槽303处的厚度较薄,降低了外凸部30与主体部20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便于在柔性显示模组与折叠中框粘接完成后,将外凸部30去除,这样折叠中框就不需要对外凸部30进行遮挡,有利于减小电子设备的边框宽度。
示例性地,通过反复弯折的方式去除外凸部30,或是通过切割,例如激光切割,去除外凸部30。
可选地,支撑件还可以具有多个通孔304,多个通孔304位于外凸部30与主体部20的连接处,且多个通孔304沿主体部20的边缘间隔排列。
通过在外凸部30与主体部20的连接处设置多个通孔304,也能够减小外凸部30与主体部20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便于在柔性显示模组与折叠中框粘接完成后,将外凸部30去除。
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既设置了第一条形槽303,也设置了多个通孔304,并且通孔304位于第一条形槽303中。这样能够进一步减小外凸部30与主体部 20连接处的结构强度,方便外凸部30的去除。
如图15所示,在第一条形槽303的槽底,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条形槽305,第二条形槽305沿主体部20的边缘延伸。通过在第一条形槽303的槽底进一步设置第二条形槽305,不仅能进一步减小外凸部30与主体部20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而且在通过弯折的方式去除外凸部30时,能够确保支撑件从第二条形槽305 处断裂,断裂处更平整。
示例性地,第二条形槽305的宽度可以为第一条形槽303的宽度的五分之一~十分之一。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支撑件包括主体部20和多个外凸部。主体部20的弯折区201的镂空结构包括分布密度渐变的多个通孔。分布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通孔数量。
其中,多个外凸部30至少包括第一外凸部301和第二外凸部302。第一外凸部301的定位孔30a为圆孔,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为椭圆孔。在其他示例中,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也可以为条形孔。
如图16所示,一条第一侧边20a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外凸部301,另一条第一侧边20a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外凸部302。两条第二侧边20b均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外凸部301和至少一个第二外凸部302。与第二侧边20b相连的第一外凸部301靠近连接有第二外凸部302的第一侧边20a;与第二侧边20b相连的第二外凸部302靠近连接有第一外凸部301的第一侧边20a。
在进行组装时,由三个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对柔性显示模组先进行粗定位,在再由三个第一外凸部301的定位孔30a进行精细定位,提高定位精度。
如图16所示,与第一侧边20a相连的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侧边20a垂直。与第二侧边20b相连的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 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侧边20b垂直。这使得第一侧边20a的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侧边20b的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的长度相互垂直,分别对柔性显示模组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定位。
可选地,与第一侧边20a相连的第一外凸部301的定位孔30a的直径,小于与第二侧边20b相连的第一外凸部301的定位孔30a的直径。直径较小的定位孔30a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通过将定位精度更高的定位孔30a布置在第一侧边 20a,可以使柔性显示面板在定位时,显示区域更居中,避免由于误差、公差等导致显示区域在平行于第一侧边20a的方向上偏离预定位置过大。
示例性地,与第二侧边20b相连的第一外凸部301的定位孔30a的直径为 1.8mm~3.8mm;与第二侧边20b相连的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的长度为 1.8mm~3.8mm,宽度为1.3mm~3.3mm;与第一侧边20a相连的第一外凸部301 的定位孔30a的直径为1.3mm~3.3mm;与第一侧边20a相连的第二外凸部302 的定位孔30a的长度为1.8mm~3.8mm,宽度为1.3mm~3.3mm。
在一些示例中,椭圆孔的长轴长度可以不小于圆孔的直径,椭圆孔的短轴长度可以不大于所述圆孔的直径,椭圆孔的长轴长度大于椭圆孔的短轴长度。条形孔的长度不小于圆孔的直径,条形孔的宽度不大于圆孔的直径,条形孔的长度大于条形孔的宽度。
以椭圆孔为例,即圆孔的直径位于椭圆孔的长轴长度和短轴长度之间。椭圆孔的长轴长度比圆孔直径更大,在长轴方向定位精度低,但较容易套到对应的定位柱外,椭圆孔在短轴方向提供精度较高的定位,而圆孔在各个方向上的定位精度是相同的,使得柔性显示模组在椭圆孔的长轴方向也得到较高精度的定位。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柔性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601和如图2、图3~图15所示的任一种的支撑件1602,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601位于所述支撑件1602的一面,且与所述支撑件1602的主体部20相连,所述支撑件1602的外凸部30相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601的边缘外凸。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
该电子设备包括折叠中框和如图17所示的柔性显示模组。所述柔性显示模组与所述折叠中框相连。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20)和多个外凸部(30),所述多个外凸部(30)至少分布在所述主体部(20)两条相对的侧边处,且相对所述主体部(20)的侧边外凸,所述外凸部(30)具有定位孔(30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30a)为圆孔、椭圆孔和条形孔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外凸部(30)中,至少两个外凸部(30)的定位孔的形状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0)具有相对的两条第一侧边(20a)和相对的两条第二侧边(20b),所述两条第二侧边(20b)各自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条第一侧边(20a)相连,所述主体部(20)具有弯折区(201),所述弯折区(201)由一条所述第一侧边(20a)延伸至另一条所述第一侧边;所述两条第二侧边(20b)各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外凸部(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第一侧边(20a)连接有所述外凸部(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外凸部(30)至少包括第一外凸部(301)和第二外凸部(302),所述第一外凸部(301)的定位孔(30a)为圆孔,所述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为短轴长度大于所述圆孔的直径的椭圆孔或宽度大于所述圆孔的直径的条形孔,所述第一外凸部(301)与所述第一侧边(20a)相连,所述第二外凸部(302)与所述第二侧边(20b)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20b)垂直或平行,所述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为椭圆孔时,所述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为所述椭圆孔的长轴方向,所述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为条形孔时,所述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为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侧边(20b)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二外凸部(302),在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侧边(20b)处,与同一条所述第二侧边(20b)相连的两个所述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外凸部(30)至少包括第一外凸部(301)和第二外凸部(302),所述第一外凸部(301)的定位孔为圆孔,所述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为椭圆孔或条形孔;
一条所述第一侧边(20a)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外凸部(301),另一条所述第一侧边(20a)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外凸部(302);
所述两条第二侧边(20b)均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外凸部(301)和至少一个第二外凸部(302),且与所述第二侧边(20b)相连的第一外凸部(301)靠近连接有第二外凸部(302)的第一侧边(20a),与所述第二侧边(20b)相连的第二外凸部(302)靠近连接有第一外凸部(301)的第一侧边(20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一侧边(20a)相连的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20a)垂直;
与所述第二侧边(20b)相连的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20b)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侧边(20a)相连的第一外凸部(301)的定位孔(30a)的直径,小于与所述第二侧边(20b)相连的第一外凸部(301)的定位孔(30a)的直径。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凸部(302)的定位孔(30a)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范围为(1,1.3]。
13.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孔的短轴长度为所述圆孔的直径的1.1倍~1.5倍;
所述条形孔的宽度为所述圆孔的半径的1.1倍~1.5倍。
14.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孔的长轴长度不小于所述圆孔的直径,所述椭圆孔的短轴长度不大于所述圆孔的直径;所述条形孔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圆孔的直径,所述条形孔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圆孔的直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3、5~11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第一条形槽(303),所述第一条形槽(303)位于所述外凸部(30)与所述主体部(20)的连接处,且沿所述主体部(20)的边缘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3、5~11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多个通孔(304),所述多个通孔(304)位于所述外凸部(30)与所述主体部(20)的连接处,且沿所述主体部(20)的边缘间隔排列。
17.根据权利要求1~3、5~11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用于连接柔性显示面板,所述外凸部(30)靠近所述第二面的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共面。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201)具有镂空结构。
19.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601)和如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1602),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601)位于所述支撑件(1602)的一面,且与所述支撑件(1602)的主体部(20)相连,所述支撑件(1602)的外凸部(30)相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601)的边缘外凸。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中框和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所述柔性显示模组与所述折叠中框相连。
21.一种组装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40)和多个定位柱(50),所述支撑部(40)具有支撑面(40a),用于承载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所述多个定位柱(50)立于所述支撑面(40a)上,且与所述支撑面(40a)相连,所述多个定位柱(50)用于与支撑件(1602)的至少部分所述外凸部(30)的定位孔(30a)配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组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50)包括第一段(51)和第二段(52),所述第一段(51)为直柱体,所述第二段(52)为台体,所述第一段(5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面(40a)相连,所述第一段(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52)的端面较大的一端相连。
CN202221357496.4U 2022-05-31 2022-05-31 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柔性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组装台 Active CN218241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7496.4U CN218241215U (zh) 2022-05-31 2022-05-31 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柔性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组装台
PCT/CN2023/094000 WO2023231747A1 (zh) 2022-05-31 2023-05-12 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及制备方法、柔性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组装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7496.4U CN218241215U (zh) 2022-05-31 2022-05-31 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柔性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组装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41215U true CN218241215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71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57496.4U Active CN218241215U (zh) 2022-05-31 2022-05-31 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柔性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组装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41215U (zh)
WO (1) WO202323174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747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及制备方法、柔性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组装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77249U (en) * 2004-12-21 2005-10-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elter
CN100529897C (zh) * 2005-12-07 2009-08-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
CN201218891Y (zh) * 2008-05-30 2009-04-08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具光学膜片定位功能的背光模块框座
WO2011040427A1 (ja) * 2009-09-30 2011-04-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7358732B2 (ja) * 2018-11-20 2023-10-11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TWM577955U (zh) * 2018-11-27 2019-05-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210667568U (zh) * 2019-08-28 2020-06-02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CN218241215U (zh) * 2022-05-31 2023-0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柔性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组装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747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及制备方法、柔性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组装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1747A1 (zh) 2023-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241215U (zh) 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件、柔性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组装台
TWM285175U (en) Frame mounting structure of display panels
CN112153197A (zh) 曲面屏模组、其装配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11348927U (zh) 一种液晶屏与面板装配定位结构
CN109116592B (zh) 一种新型lb胶组装治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07462138B (zh) 曲面壳体尺寸测量治具
CN210604132U (zh) 检测治具和检测机
CN113360026B (zh) 一种触控面板精度贴合治具及其贴合方法
CN211516342U (zh) 一种电路板焊接固定载具
CN208523061U (zh) 一种pcb板贴板治具
CN214417880U (zh) 一种液晶屏波峰焊承载板
CN215345270U (zh) 一种无定位孔印制线路板成型治具
CN208307255U (zh) 一种全面屏fog通用吸塑托盘
CN219967747U (zh) 一种圆形产品组装装置
CN207937724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固定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12122981U (zh) 一种机加工用定位组件
CN213439737U (zh) 一种取料治具
CN207858667U (zh) Fpc反折贴附治具
CN220191330U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3849274U (zh) 一种大理石材料的可拼接台面
CN213213936U (zh) 柔性线路板及其贴合治具
CN209503326U (zh) 一种装载机塑料油箱支撑焊接工装
CN210908747U (zh) 一种用于服务器刚挠板的焊接治具
CN211297191U (zh) 一种新型电路板波峰焊固定夹具
CN212305777U (zh) 一种微型化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的pcb板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