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36342U - 一种温控阀及变速器温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控阀及变速器温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36342U CN218236342U CN202222613332.XU CN202222613332U CN218236342U CN 218236342 U CN218236342 U CN 218236342U CN 202222613332 U CN202222613332 U CN 202222613332U CN 218236342 U CN218236342 U CN 2182363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valve
- thermal element
- buffer
- temperature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控阀及变速器温控系统,该温控阀包括具有阀腔的阀体,阀体上设有与阀腔分别连通的进油口、出油口、进油管和出油管,温控阀还包括设于阀腔内的热动元件、阀座、阀盖和第一缓冲件,阀座和阀盖相对设置并形成有储油腔,热动元件和第一缓冲件安装于储油腔内,热动元件的一端与阀座配合,热动元件的另一端与阀盖配合,第一缓冲件套设在热动元件上,并位于出油口和出油管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阀体的阀腔内设置阀座和阀盖,阀座和阀盖相对设置形成有储油腔,并在储油腔内设置热动元件和套设在热动元件上的第一缓冲件,能在油液需求变化产生油压波动时,利用第一缓冲件进行缓冲减震,避免产生的声响传递至驾驶室,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温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温控阀及变速器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AT自动变速器冷却系统通常采用油冷方式,冷却系统油液与AT变速器齿轮箱内部油液共用。当车辆行驶、自动变速器的油泵工作时,由于油液需求变化会产生油压波动,产生的震颤会通过油道、温控阀及油冷管传递至驾驶室,产生异响,特别是低速小油门或滑行时极易产生震颤,影响用户驾驶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控阀及变速器温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液需求变化产生的油压波动会产生异响,影响用户驾驶体验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控阀,包括具有阀腔的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所述阀腔分别连通的进油口、出油口、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温控阀还包括设于所述阀腔内的热动元件、阀座、阀盖和第一缓冲件,所述阀座和所述阀盖相对设置并形成有储油腔,所述热动元件和所述第一缓冲件安装于所述储油腔内,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与所述阀座配合,所述热动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阀盖配合,所述第一缓冲件套设在所述热动元件上,并位于所述出油口和所述出油管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件套设于所述热动元件的外周,并位于所述阀盖内,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阀座的侧壁或所述阀盖的侧壁固定连接,以将所述储油腔分隔为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所述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热动元件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热动元件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件具有环形边沿,所述阀盖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环形边沿相配合的环形卡槽,所述环形边沿卡接于所述环形卡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件朝向所述阀座凸出形成凸出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件为弹性材料制成的球冠形缓冲膜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动元件包括本体和推杆,所述本体穿过所述第一缓冲件,所述推杆安装于所述本体朝向所述阀盖的一端,所述推杆上套设有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位于所述本体的端部和所述阀盖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件为弹簧或弹性套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腔与所述阀座之间设有第三缓冲件;所述阀盖内设有与所述推杆相配合的连接座,所述阀盖与所述连接座之间设有第四缓冲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速器温控系统,包括变速器、油冷却器和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温控阀,所述温控阀安装于所述变速器,所述变速器上设有第一油路进口和第一油路出口,所述油冷却器上设有第二油路进口和第二油路出口,所述变速器的第一油路进口与所述进油口连接,所述变速器的第一油路出口与所述出油口连接,所述进油管和所述油冷却器的第二油路出口连接,所述出油管与所述油冷却器的第二油路进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温控阀及变速器温控系统通过在阀体的阀腔内设置阀座和阀盖,阀座和阀盖相对设置形成有储油腔,并在储油腔内设置热动元件和套设在热动元件上的第一缓冲件,第一缓冲件位于出油口和出油管之间,可以在变速器内部油液需求变化和温度变化产生油压波动时,利用第一缓冲件对从出油口流入温控阀内的油液进行缓冲,避免油压波动较大产生异响,并避免异响通过油冷却器传递至驾驶室,提高用户驾驶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控阀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控阀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控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圆圈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温控阀、101-阀腔、102-储油腔、1-阀体、11-进油口、12-出油口、13-进油管、14-出油管、15-安装孔;2-热动元件、21-本体、22-推杆;3-阀座;4-阀盖、41-环形卡槽、42-连接座;5-第一缓冲件、51-通孔、52-环形边沿、53-凸出部;6-第二缓冲件;71-第三缓冲件、72-第四缓冲件;8-第一密封垫圈;20-变速器;301-第一油冷管、302-第二油冷管。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实用新型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控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控阀10,包括具有阀腔101的阀体1,阀体1上设有与阀腔101分别连通的进油口11、出油口12、进油管13和出油管14,温控阀10还包括设于阀腔101内的热动元件2、阀座3、阀盖4和第一缓冲件5,阀座3和阀盖4相对设置并形成有储油腔102,热动元件2和第一缓冲件5安装于储油腔102内,热动元件2的一端与阀座3配合,热动元件2的另一端与阀盖4配合,第一缓冲件5套设在热动元件2上,并位于出油口12和出油管14之间。
具体地,如图1所示,温控阀10为调节变速器20温度的机构,其中,温控阀10的一端与变速器20连接,而另一端与油冷却器(简称油冷器)连接,并通过冷却油的循环流动而带走变速器20多余的热量。如图2所示,温控阀10上设有安装孔15,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将温控阀10可拆卸地安装于变速器20。
变速器20开设有第一油路进口和第一油路出口,油冷却器上开设有第二油路进口和第二油路出口,变速器20的第一油路进口与进油口11连接,变速器20的第一油路出口与出油口12连接,进油管13通过第一油冷管301与油冷却器的第二油路出口连接,出油管14通过第二油冷管302与油冷却器的第二油路进口连接。
当变速器20内的油液温度较低(未达到温控阀10的预设温度阈值)时,热动元件2不工作,变速器20内的油液可以从变速器20的第一油路出口流出,并通过设置在阀体1上的出油口12流入储油腔102中,然后经由进油口11、变速器20的第一油路进口再次流入变速器20内,在变速器20和温控阀10之间进行小循环,使得变速器20内的油液快速升温;当变速器20内的油液温度达到温控阀10的预设温度阈值时,热动元件2开使工作,并随着油温的上升使得从变速器20的第一油路出口流出的油液通过出油口12流入储油腔102中,并通过出油管14和油冷却器的第二油路进口流入油冷却器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油液可以通过第二油路出口和进油管13进入温控阀10内,并通过变速器20内第一油路进口进入变速器20中,实现油液的冷却循环(在变速器20、温控阀10和油冷却器之间进行大循环)。
热动元件2的热敏物质可以根据温控阀10内的油温进行膨胀或收缩,以使阀腔101内不同的流道导通,使得油液在温度较低和较高时进入不同的流道流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油腔102内安装有第一缓冲件5,第一缓冲件5位于出油口12和出油管14之间,可以在热动元件2由于油温升高工作时,对从出油口12进入储油腔102内的油液进行缓冲,缓冲后的油液从出油管14流出,可以在变速器20内部油液需求变化和温度变化产生油压波动时,缓解油压脉冲,减少由此产生的异响和异响的传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温控阀10通过在阀体1的阀腔101内设置阀座3和阀盖4,阀座3和阀盖4相对设置形成有储油腔102,并在储油腔102设置热动元件2和套设在热动元件2上的第一缓冲件5,第一缓冲件5位于出油口12和出油管14之间,可以在变速器20内部油液需求变化和温度变化产生油压波动时,利用第一缓冲件5对从出油口12流入温控阀10内的油液进行缓冲,避免油压波动较大产生异响,并避免异响通过油冷却器传递至驾驶室,提高用户驾驶体验。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温控阀10竖直安装于变速器20的一侧,阀盖4位于阀座3的下方,并与所述阀座3密封连接,连接后的阀座3和阀盖4形成有储油腔102。出油口12位于出油管14的上方,第一缓冲件5水平安装于出油口12和出油管14之间。另一些实施例中,温控阀10也可以水平安装于变速器20,或者与变速器20的中心线呈一定角度安装。
特别低,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件5靠近出油口12设置,以及时对从出油口12进入的高温油液进行缓冲。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缓冲件5与阀座3的侧壁或阀盖4的侧壁固定连接,将储油腔102分隔为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连通。
阀座3朝向阀盖4的一端设有敞口的第一凹形部,阀盖4朝向阀座2的一端设有敞口的第二凹形部,第一凹形部和第二凹形部配合形成储油腔102。为保证第一缓冲件5安装的密封性和连接可靠性,将第一缓冲件5安装于阀座3或阀盖4中,并与阀座3的侧壁或阀盖4的侧壁固定连接,将储油腔102分隔为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相互连通,且第一储油腔与出油口12连通,第二储油腔与出油管14连通,使得从出油口12流入第一储油腔内的油液通过第一缓冲件5的缓冲后流入第二储油腔中,并从出油管14顺利流出。
由于出油口12和出油管14通常位于阀体1的一侧(例如本实施例中位于阀体1的下侧),为保证缓冲效果,将第一缓冲件5套设在位于阀盖4内的热动元件2的外周,并与阀盖4的侧壁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件5上开设有与热动元件2配合的通孔51,且该通孔51的直径大于热动元件2的直径,以使通孔51与热动元件2之间形成间隙,使得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连通。
另一些实施例中,通孔51可以仅用于第一缓冲件5的安装,可以在第一缓冲件5上开设单个或多个过孔,以使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连通。
本实施例中,油液冲击第一缓冲件5时,瞬间增大液量的通过性,可以利用通孔51与热动元件2之间的环形间隙,使得瞬时增大的油液集中通过,在进行缓冲的同时,保证油液的通过。当设置单个尺寸较大的过孔使得油液通过时,可能仍会对出油管14造成一定的冲击,产生一定的油压波动;而当设置多个尺寸较小的过孔时,油液分散通过,部分过孔可能会被堵塞,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将通孔51设置的较大,以使通孔51与热动元件2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缓冲件5具有环形边沿52,阀座3的侧壁或阀盖4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环形边沿52相配合的环形卡槽41,环形边沿52卡接于环形卡槽41,从而将第一缓冲件5固定于储油腔102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缓冲件5朝向阀座3凸出形成凸出部53,如此,当油液流入时,可以推动凸出部53朝向阀盖4变形形成凹形部,可以对大量进入的油液进行缓冲,提高缓冲效果。凸出部53优选为半圆形或盆状结构,能够沿流动方向在较大范围内发生形变。
优选地,第一缓冲件5为弹性材料制成的球冠形缓冲膜片,更易于在压力作用下变形,通过弹性材料的弹性和球冠形状进行双重缓冲,可以有效提高缓冲效果。另外,膜片式缓冲结构调频范围更广,缓冲油压波动范围更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热动元件2包括本体21和推杆22,本体21穿过第一缓冲件5,推杆22活动安装于本体21朝向阀盖4的一端,推杆22上套设有第二缓冲件6,第二缓冲件6位于本体21的端部和阀盖4之间,即第二缓冲件6的一端与本体21的端部连接,第二缓冲件6的另一端与阀盖4连接,以在油液通过第一缓冲件5缓冲后,通过第二缓冲件6进行二次缓冲。
本实施例中,温控阀10竖向布置,第二缓冲件6设置在第一缓冲件5的下方,并套设在推杆22朝向阀盖4的一端,当变速器20内部油液需求变化和温度变化产生油压波动时,油压增大到第一压力值,油液冲击第一缓冲件5,瞬间增大油液量的通过性,当压力再次增大超过预设第二压力值时,油液将推动压缩第二缓冲件6,从而达到两级缓冲减振,减小阀腔101内部压力,缓解油压脉冲。
优选地,所述第二缓冲件6为弹簧或弹性套筒,安装方便,且具有弹性能够进行快速缓冲。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阀腔101与阀座3之间设有第三缓冲件71;阀盖4内设有与推杆22相配合的连接座42,连接座42与阀盖4之间设有第四缓冲件72。即在阀腔101内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缓冲件72可以对阀腔101内的元件进行缓冲,保证油液正常流动的同时,避免油压过大对元件造成损坏。第三缓冲件71和第四缓冲件72均优选为弹簧或弹性套筒。
进一步地,阀座3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垫圈8,以将阀腔101与阀座3的连接处可靠密封。类似地,连接座42与阀盖4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垫圈,以保证储油腔102的可靠密封,避免油液泄漏。
上述实施例中,温控阀10竖直布置,具体实施中温控阀10也可以水平布置或沿其他任意方向布置,温控阀10的具体安装可以根据变速器20的结构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不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变速器温控系统,包括变速器20、油冷却器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温控阀10,温控阀10安装于变速器20,变速器20上设有第一油路进口和第一油路出口,油冷却器上设有第二油路进口和第二油路出口,所述变速器20的第一油路进口与进油口11连接,变速器20的第一油路出口与出油口12连接,进油管13和油冷却器的第二油路出口连接,出油管14与油冷却器的第二油路进口连接。
变速器20内的油液从出油口12流入温控阀10内时可以依次利用上述的第一缓冲件5和第二缓冲件6进行缓冲,进行两级减振,避免油压波动产生的振动通过油冷却器传递至驾驶室,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温控系统对应于上述实施例的温控阀,温控阀实施例中的任何可选项也适用于变速器温控系统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能够做出多种变型和修改实施例,这些变型和修改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温控阀,包括具有阀腔的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所述阀腔分别连通的进油口、出油口、进油管和出油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控阀还包括设于所述阀腔内的热动元件、阀座、阀盖和第一缓冲件,所述阀座和所述阀盖相对设置并形成有储油腔,所述热动元件和所述第一缓冲件安装于所述储油腔内,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与所述阀座配合,所述热动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阀盖配合,所述第一缓冲件套设在所述热动元件上,并位于所述出油口和所述出油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阀座的侧壁或所述阀盖的侧壁固定连接,将所述储油腔分隔为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所述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热动元件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热动元件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具有环形边沿,所述阀座的侧壁或所述阀盖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环形边沿相配合的环形卡槽,所述环形边沿卡接于所述环形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朝向所述阀座凸出形成凸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为弹性材料制成的球冠形缓冲膜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动元件包括本体和推杆,所述本体穿过所述第一缓冲件,所述推杆活动安装于所述本体朝向所述阀盖的一端,本体所述推杆上套设有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位于所述本体的端部和所述阀盖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件为弹簧或弹性套筒。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与所述阀座之间设有第三缓冲件;所述阀盖内设有与所述推杆相配合的连接座,所述阀盖与所述连接座之间设有第四缓冲件。
10.一种变速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器、油冷却器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控阀,所述温控阀安装于所述变速器,所述变速器上设有第一油路进口和第一油路出口,所述油冷却器上设有第二油路进口和第二油路出口,所述变速器的第一油路进口与所述进油口连接,所述变速器的第一油路出口与所述出油口连接,所述进油管和所述油冷却器的第二油路出口连接,所述出油管与所述油冷却器的第二油路进口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13332.XU CN218236342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一种温控阀及变速器温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13332.XU CN218236342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一种温控阀及变速器温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36342U true CN218236342U (zh) | 2023-01-06 |
Family
ID=84667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13332.XU Active CN218236342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一种温控阀及变速器温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36342U (zh) |
-
2022
- 2022-09-30 CN CN202222613332.XU patent/CN21823634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19821B1 (ja) | 圧力緩衝装置 | |
CN104100673B (zh) | 汽车动力总成半主动控制液压悬置 | |
KR102103337B1 (ko) | 서모스탯 및 온도 제어 시스템 | |
KR102380176B1 (ko) | 밸브 조립체, 열교환 조립체, 및 기어박스용 오일온도조절 시스템 | |
CN203962843U (zh) | 汽车动力总成半主动控制液压悬置 | |
CN108087530B (zh) | 热交换组件 | |
CN218236342U (zh) | 一种温控阀及变速器温控系统 | |
KR102288080B1 (ko) | 변속기 오일의 온도를 조정하기 위한 시스템, 열 교환 조립체 및 밸브 조립체 | |
JP2016098811A (ja) | 車両用オイルクーラー | |
CN107314150B (zh) | 调温阀 | |
US6669309B1 (en) | vibration damper for damping fluid vibrations in a hydraulic system | |
US11280423B2 (en) | Temperature thermostatic valve | |
CN116877713A (zh) | 一种汽车空调热力膨胀阀 | |
CN108087532B (zh) | 热交换组件 | |
CN108087531B (zh) | 热交换组件 | |
CN1818512B (zh) | 一种消除双向进气脉管制冷机直流的装置 | |
JPS5854247A (ja) | 防振ゴム装置 | |
CN209743553U (zh) | 一种换热装置及热管理装置 | |
CN109113830B (zh) | 一种节温器及发动机总成 | |
CN211574224U (zh) | 一种温控装置及具有该温控装置的温控系统 | |
CN216204484U (zh) | 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的压力控制调节装置 | |
CN112747166B (zh) | 一种阀组件 | |
CN219492919U (zh) | 一种阻尼可调的减震器 | |
CN113431860B (zh) | 一种双筒式液压减震器 | |
CN220956954U (zh) | 一种车用膨胀水壶控制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