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35956U - 减震机构、抬头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减震机构、抬头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35956U CN218235956U CN202220547401.9U CN202220547401U CN218235956U CN 218235956 U CN218235956 U CN 218235956U CN 202220547401 U CN202220547401 U CN 202220547401U CN 218235956 U CN218235956 U CN 2182359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astic
- mounting bracket
- mounting frame
- elastic supporting
- de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机构、抬头显示装置及车辆。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及弹性支撑组件。第二安装架与第一安装架相对间隔设置,弹性支撑组件,设置于第一安装架及第二安装架之间。弹性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弹性支撑件、第二弹性支撑件及形变缓冲件。第一弹性支撑件连接于第一安装架朝向第二安装架的一侧,第二弹性支撑件,连接于第二安装架朝向第一安装架的一侧,并与第一弹性支撑件相对间隔,形变缓冲件设置于第一弹性支撑件及第二弹性支撑件之间。第一弹性支撑件和第二弹性支撑件的表面与形变缓冲件的表面相接触。抬头显示装置包括减震机构及连接于第一安装架的抬头显示器,上述的抬头显示装置具有防抖抗震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减震机构、抬头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特别是夜间高速行车时,驾驶员可能会低头观看仪表显示或观看中控台的音响等显示,此时如果前方遇有紧急情况就有可能因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而造成事故。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有些高档车辆上装配了抬头显示系统,它可以将有关信息显示在前风挡玻璃的驾驶员平视范围上,这样可以避免低头看仪表,从而缩短眼球对前方的视觉盲区时间,对减少因低头走神引起的交通事故有着重要的价值。
抬头显示系统(Head Up Display,HUD)也称为平视显示系统。HUD可以将重要的信息,如速度、油量、转速、导航信息等,投射到前挡风玻璃的驾驶员平视范围之内,显示位置和显示亮度可调。驾驶员几乎不用改变眼睛焦距和注视范围,即可方便的查看所需信息。
通常情况下,HUD直接通过安装支架安装于车辆的仪表台上,以便于向前挡风玻璃投影。然而,当车辆发生颠簸时,HUD也会随之发生震动,造成投影图像晃动或者不清晰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机构、抬头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以及弹性支撑组件。第一安装架用于连接抬头显示装置,第二安装架与第一安装架相对间隔设置,弹性支撑组件,设置于第一安装架及第二安装架之间。弹性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弹性支撑件、第二弹性支撑件以及形变缓冲件。第一弹性支撑件连接于第一安装架朝向第二安装架的一侧,第二弹性支撑件,连接于第二安装架朝向第一安装架的一侧,并与第一弹性支撑件相对间隔,形变缓冲件设置于第一弹性支撑件及第二弹性支撑件之间。第一弹性支撑件和第二弹性支撑件的表面与形变缓冲件的表面相接触。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架及第二安装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形变缓冲件包括弹性形变部,第一弹性支撑件弹性地抵持于第一安装架和弹性形变部之间,第二弹性支撑件弹性地抵持于第二安装架和弹性形变部之间,第一弹性支撑件和第二弹性支撑件共同向弹性形变部产生挤压力时,弹性形变部产生沿第二方向的弹性形变,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弹性形变部设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沿第一方向贯穿弹性形变部的相对两侧;形变缓冲件还包括至少两个滚珠,至少两个滚珠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第一弹性支撑件与至少两个滚珠的表面接触,第二弹性支撑件与至少两个滚珠的表面接触。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形变缓冲件还包括弹性连接件,滚珠与弹性形变部之间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支撑件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以及弧形支撑部,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分别设置于弧形支撑部的相对两端、且均连接于第一安装架;弧形支撑部的中部位置朝向形变缓冲件凸出并与形变缓冲件的表面相互接触。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支撑件还包括第一支撑轮以及第二支撑轮,第一支撑轮与第一连接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轮的轮轴与第一安装架活动连接;第二支撑轮与第二连接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轮的轮轴与第一安装架活动连接。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架朝向第二安装架的表面设有导轨,第一支撑轮的表面沿着周向设有第一导槽,第一支撑轮通过第一导槽与导轨滑动配合;第二支撑轮的表面沿着周向设有第二导槽,第二支撑轮通过第二导槽与导轨滑动配合。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轮通过弹性件与第一安装架连接,第二支撑轮通过弹性件与第一安装架连接。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减震机构还包括伸缩支撑件,伸缩支撑件设置于第一安装架及第二安装架之间,并与弹性支撑组件相间隔;第一安装架及第二安装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第一安装架与第二安装架相对靠近时,伸缩支撑件被第一安装架及第二安装架挤压而发生沿第一方向的弹性形变,弹性支撑组件的形变缓冲件发生沿第二方向的弹性形变,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弹性支撑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支撑组件间隔分布在伸缩支撑件的外周。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抬头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减震机构以及抬头显示器,抬头显示器连接于减震机构的第一安装架。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以及上述的抬头显示装置,抬头显示装置的第二安装架固定安装于车体内。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抬头显示装置以及配置有抬头显示装置的车辆中,通过减震机构的第一弹性支撑件连接于第一安装架、第二弹性支撑件连接于第二安装架,且第一弹性支撑件和第二弹性支撑件相对间隔,形变缓冲件设置于第一弹性支撑件及第二弹性支撑件之间,第一弹性支撑件和第二弹性支撑件的表面与形变缓冲件的表面相接触。当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产生相互靠近的运动或运动趋势时,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能够通过第一弹性支撑件和第二弹性支撑件朝向形变缓冲件产生挤压力,使得形变缓冲件发生弹性变形以吸收震动能量,从而缓冲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之间的相对震动,使减缓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的抬头显示器的抖动,能够较大程度上保证抬头显示装置的显示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弹性支撑件和第二弹性支撑件均具有弹性形变能力,能够实现更佳的缓冲吸震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抬头显示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抬头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抬头显示装置的减震机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减震机构的一个视角的投影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减震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减震机构的形变缓冲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减震机构的第一安装架和第一弹性支撑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所示减震机构的第一安装架和第一弹性支撑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所示减震机构的弹性支撑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所示减震机构的弹性支撑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减震机构100以及配置有该减震机构100的抬头显示装置200。抬头显示装置200包括抬头显示器210以及减震机构100,使用时,减震机构100可以安装于其所需的使用场所中,例如安装于车辆内部的仪表台上或者容纳在仪表台所限定的空间内,抬头显示器210则安装于减震机构100上,以减轻行车过程中的颠簸对抬头显示器210的影响,保证抬头显示器210输出的画面较为稳定,有利于用户观看。
抬头显示器210可以包括投影镜头、投影芯片等成像系统,以便于向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进行投影。
请参阅图2,减震机构100包括第一安装架10、第二安装架30以及弹性支撑组件50。第一安装架10用于连接抬头显示器210,第二安装架30与第一安装架10彼此间隔设置,弹性支撑组件50设置于第二安装架30和第一安装架10之间,以减轻第一安装架10和第二安装架30之间由于相对运动而对抬头显示器210造成的冲击,减小抬头显示器210的抖动,从而保证抬头显示器210输出的画面较为稳定。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架10大致呈板状,其用于承载并连接抬头显示器210。第一安装架10与抬头显示器210之间的连接结构不受限制,例如,二者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螺栓、螺母等螺纹紧固件连接,此时,第一安装架10上可以设有用于连接的螺纹孔,或者螺柱等结构;又例如,第一安装架10与抬头显示器210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槽和卡扣配合从而固定连接等,此时,第一安装架10上可以设有用于与抬头显示器210配合的槽或者卡扣等结构。
第二安装架30的结构与第一安装架3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大致呈板状,并用于将抬头显示装置200安装于使用场所,如安装于车辆的仪表台上或者容纳在仪表台所限定的空间内。第二安装架30与车辆的仪表台等之间的连接结构不受限制,例如,二者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螺栓、螺母等螺纹紧固件连接,此时,第二安装架30上可以设有用于连接的螺纹孔,或者螺柱等结构;又例如,第二安装架30与车辆的仪表台等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槽和卡扣配合从而固定连接等,此时,第二安装架30上可以设有用于与车辆的仪表台等配合的槽或者卡扣等结构。进一步地,第二安装架30与第一安装架10大致平行相对,二者沿第一方向Z间隔排列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Z为减震机构100的高度方向,也即第一安装架10、第二安装架30的厚度方向。第一方向Z大致垂直于第一安装架10及第二安装架30。
请参阅图3及图4,弹性支撑组件50设置于第一安装架10和第二安装架30之间,且弹性支撑组件5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安装架10和第二安装架30,以利用本身的弹性特质缓冲第一安装架10和第二安装架30之间的相对震动。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撑组件50包括第一弹性支撑件52、第二弹性支撑件54以及形变缓冲件56。第一弹性支撑件52连接于第一安装架10朝向第二安装架30的一侧,第二弹性支撑件54连接于第二安装架30朝向第一安装架10的一侧,并与第一弹性支撑件52相对间隔,形变缓冲件56设置于第一弹性支撑件52及第二弹性支撑件54之间,第一弹性支撑件52和第二弹性支撑件54的表面与形变缓冲件56的表面相接触。
当第一安装架10和第二安装架30产生相互靠近的运动或运动趋势时,第一安装架10和第二安装架30能够通过第一弹性支撑件52和第二弹性支撑件54朝向形变缓冲件56产生挤压力,形变缓冲件56发生弹性变形以吸收震动能量,能够缓冲第一安装架10和第二安装架30之间的相对震动,从而减缓安装在第一安装架10上的抬头显示器210的抖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形变缓冲件56包括弹性形变部561,弹性形变部561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利用自身的弹性形变能力吸收震动能量。具体而言,第一弹性支撑件52弹性地抵持于第一安装架10和弹性形变部561之间,第二弹性支撑件56弹性地抵持于第二安装架30和弹性形变部561之间。第一弹性支撑件52和第二弹性支撑件56共同向弹性形变部561产生挤压力时,弹性形变部561产生沿第二方向Y的弹性形变,从而能够减缓减震机构100所受到的沿第二方向Y的震动。其中,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Z相交。进一步地,第二方向Y可以与第一方向Z大致垂直,例如,第二方向Y可以为第一安装架10和第二安装架30的长度或宽度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形变部561可以由橡胶、硅胶、泡棉等弹性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制成,使弹性形变部52可以发生弹性形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形变部561可以由刚性材料制成、且具有弹性结构特征,例如弹性形变部561可以是由金属制成的弯曲弹片结构,也可以是由金属制成的螺旋弹簧结构等,这些弹性结构特征使弹性形变部561在外界压力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吸收震动能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形变部561的形状不受限制,其可以是具有弹性的块状体、板状体、条形体或不规则立体状等结构,只需保证其具备发生弹性形变的空间。具体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形变部561大致呈中空框状结构,其设置有容纳空间5611,容纳空间5611用于为弹性形变部561发生沿第二方向Y的形变提供空间。具体而言,容纳空间5611沿第一方向Z贯穿弹性形变部561的相对两侧,使弹性形变部561大致呈“口”字形的环状。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形变缓冲件56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滚珠563,至少两个滚珠563设置于容纳空间5611内。至少两个滚珠563能够基于来自第一弹性支撑件52以及第二弹性支撑件54的运动而挤压弹性形变部561,使弹性形变部561发生弹性形变。在本实施例中,形变缓冲件56中滚珠56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滚珠563沿第二方向Y并列设置于容纳空间5611中。两个滚珠563的表面均与第一弹性支撑件52的表面相接触,并同时与第二弹性支撑件54的表面相接触。由于滚珠563大致呈球状,其表面为球面,因此可以看作两个滚珠563同时与第一弹性支撑件52相切,且同时与第二弹性支撑件54相切。这就意味着,第一弹性支撑件52抵持在两个滚珠563上彼此靠近的一侧,也即,第一弹性支撑件52基本抵持在两个滚珠563所形成的结构的凹陷的大致中部位置,因此,当第一弹性支撑件52沿着第一方向Z向下(图6中的下方)挤压滚珠563时,两个滚珠563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分别沿着第二方向Y的正负两个方向运动,从而挤压弹性形变部561的框架结构,使弹性形变部561产生沿第二方向Y的弹性形变。同理,第二弹性支撑件52对滚珠563施加挤压力时,也会使弹性形变部561产生沿第二方向Y的弹性形变。因此,在第一弹性支撑件52以及第二弹性支撑件54的相向运动下,弹性形变部561能够形变吸收震动能量,其减震效果较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形变缓冲件56中滚珠563的数量可以为4个(图中未示出),4个滚珠563可以呈“十字形”放置在容纳空间5611内,基于上文所阐述的形变原理,4个滚珠563可以驱使弹性形变部561产生沿第二方向Y的弹性形变,也可以驱使弹性形变部561产生沿第三方向X的弹性形变,从而进一步提高减震机构100的减震效果。其中,第三方向X可以同时大致垂直于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Y,例如,第三方向X可以为第一安装架10和第二安装架30的长度或宽度方向。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形变缓冲件56还可以包括弹性连接件565,滚珠563与弹性形变部561之间可以通过弹性连接件565连接,以防止滚珠563从容纳空间5611中脱出。弹性连接件565可以为螺旋弹簧、弹性绳、橡胶绳等具有弹性的柔性连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连接件565为弹性绳,弹性连接件565可活动地穿设于滚珠563,且弹性连接件56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弹性形变部561,使滚珠563具有较大的活动自由度但是又被限制在容纳空间5611中。进一步地,滚珠563上可以设有供弹性连接件565穿设的第一通孔5631,弹性形变部561上还可以设有供弹性连接件565穿设的第二通孔5613,弹性连接件565依次穿过第二通孔5613和第一通孔5633,从而使滚珠563限位于容纳空间5611中。其中,弹性连接件565的两端分别暴露在弹性形变部561的框架的外侧,以便于弹性连接件565的安装。且弹性连接件565的端部的尺寸要大于第二通孔5613的孔径,以防止弹性连接件565脱离。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连接件56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连接件565可以包括第一弹性绳5651以及第二弹性绳5653,相应地,滚珠563上可以设有两个第一通孔5631,两个第一通孔5631可以分别沿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X贯穿滚珠563,其中第一弹性绳5651沿第三方向X穿设于其中一个第一通孔5631,第二弹性绳5653沿第二方向Y穿设于另一个第一通孔5631,因此,通过两个方向的弹性绳共同限位一个滚珠563,可以使滚珠563的限位更为可靠,且滚珠563在受到外力挤压时可以基本沿着两个弹性绳限定的方向运动,从而挤压弹性形变部561,使弹性形变部561发生沿着第二方向Y或/及第三方向X的弹性形变,以保证减震机构100具有较佳的减震、吸能、防抖的效果。
请参阅图7,第一弹性支撑件52连接于第一安装架10朝向第二安装架30的一侧,并用于抵持形变缓冲件56的滚珠563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支撑件52包括弧形支撑部521、第一连接端523以及第二连接端525,第一连接端523、第二连接端525分别设置于弧形支撑部521的相对两端、且均连接于第一安装架10。弧形支撑部522大致呈弧形的条状,其中部位置朝向形变缓冲件56凸出,并与形变缓冲件56的滚珠563的表面相互接触。第一弹性支撑件52可以具有弹性形变能力,例如,其可以是由金属制成的弹片,利用第一弹性支撑件52的弧形结构,当其两端受到沿第一方向Z的挤压力时,能够发生沿第一方向Z的弹性形变,进一步提高了弹性支撑组件50的减震性能。进一步地,弧形支撑部521朝向滚珠563的表面可以为弧形表面或圆柱表面,其同时与两个滚珠563相切,以保证弧形支撑部521能够同时推动两个滚珠563运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弧形支撑部52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端523以及第二连接端525与第一安装架10固定连接,或者活动连接。例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第一连接端523与第一安装架10之间、第二连接端525与第一安装架10之间为固定连接结构,例如通过焊接连接。
例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第一连接端523与第一安装架10之间、第二连接端525与第一安装架10之间为活动连接结构,例如,可以通过滚轮连接。具体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支撑件52还可以包括第一支撑轮527以及第二支撑轮529,第一支撑轮527与第一连接端523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轮529与第二连接端525转动连接,使第一弹性支撑件52可以相对第一安装架10具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进一步地,第一支撑轮527的轮轴与第一安装架10活动连接,例如通过弹性件5281或者其他的活动铰链等连接。第二支撑轮529的轮轴与第一安装10架活活动连接,例如通过弹性件5283或者其他的活动铰链等连接,从而限制第一弹性支撑件52相对第一安装架10脱离,还能保证第一弹性支撑件52的弹性形变空间,进一步地提高减震效果。其中,弹性件5281及弹性件5283可以为弹簧、弹性绳等结构。
进一步地,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限制第一弹性支撑件52相对于第一安装架10的活动自由度,第一安装架10可以设有限位槽12以及导轨14。限位槽12设置于第一安装架10朝向第二安装架30的一侧,导轨14沿着第二方向Y设置于限位槽12内,并相对于限位槽12的底壁凸出。第一支撑轮527的表面沿着周向设有第一导槽5271,第一支撑轮527通过第一导槽5271与导轨14滑动配合。第二支撑轮529的表面沿着周向设有第二导槽5291,第二支撑轮529通过第二导槽5291与导轨14滑动配合。当第一弹性支撑件52受到沿着第一方向Z的挤压力时,其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可以沿着导轨14作出一定的缓冲运动,从而保证更佳的吸能减震效果。在第一弹性支撑件52运动至一定行程后,第一支撑轮527或第二支撑轮529会与限位槽12的侧壁相抵,从而限制第一弹性支撑件52进一步运动,同时,由于导轨14分别和第一支撑轮527、第二支撑轮529之间的嵌套配合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一弹性支撑件52发生绕第二方向Y的摆动运动,能够提高弹性支撑组件50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弹性支撑件54的结构与第一弹性支撑件52的结构大致相同,为节省篇幅,本说明书将进行简述而不作详细展开。与第一弹性支撑件52类似,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支撑件54同样可以包括弧形支撑部541、第一连接端543以及第二连接端545,第二弹性支撑件54通过第一连接端543以及第二连接端545与第二安装架30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支撑件54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第一支撑轮547以及第二支撑轮549,第一支撑轮547以及第二支撑轮549的轮轴可以分别通过弹性件连接于第二安装架30。相应地,第二安装架30的结构与第一安装架1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可以设有限位槽32以及导轨34。第二弹性支撑件54和第二安装架30的具体结构以及二者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考上文对应的第一弹性支撑件52和第一安装架10的描述,本说明书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限制形变缓冲件56从第一弹性支撑件52和第二弹性支撑件54之间脱离,第一弹性支撑件52与滚珠563的表面之间、第二弹性支撑件54与滚珠563的表面之间可以具有嵌套配合结构。例如,滚珠563的表面可以沿着其周向凹陷设有配合凹槽5635,第一弹性支撑件52和第二弹性支撑件54的弧形凸出结构嵌入配合凹槽5635中。进一步地,配合凹槽5635的宽度方向沿着第三方向X,也即配合凹槽5635具有沿着第三方向X相对的两个侧壁,当第一弹性支撑件52和第二弹性支撑件54嵌入配合凹槽5635中时,该两个侧壁对第一弹性支撑件52和第二弹性支撑件54形成第三方向X的限位,再配合导轨14对第一弹性支撑件52在第三方向X的限位作用、导轨34对第二弹性支撑件54在第三方向X的限位作用,能够较为可靠地限制滚珠563乃至形变缓冲件56整体从第一弹性支撑件52、第二弹性支撑件54之脱离,从而使弹性支撑组件50的稳定性较好。
请再次参阅图3及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减震机构100还可以包括伸缩支撑件70,伸缩支撑件70设置于第一安装架10及第二安装架30之间,并与弹性支撑组件50相间隔。由于第一安装架10及第二安装架30沿第一方向Z间隔排列设置,第一安装架10与第二安装架30相对靠近时,伸缩支撑件70被第一安装架10及第二安装架30挤压而发生沿第一方向Z的弹性形变,弹性支撑组件50的形变缓冲件56发生沿第二方向Y或/及第三方向X的弹性形变,因此能够缓冲来自于三维空间的冲击力,缓冲减震效果较好。进一步地,伸缩支撑件70具有沿第一方向Z发生弹性形变的能力,其具体结构可以包括空气弹簧结构、液压弹簧结构、螺旋弹簧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图中示出螺旋弹簧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支撑件7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其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伸缩支撑件70大致彼此间隔设置,并均连接于第一安装架10与第二安装架30的大致中部位置,从而保证减震机构100的平衡和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弹性支撑组件5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弹性支撑组件50间隔分布在第一安装架10及第二安装架30之间,并环绕在伸缩支撑件70的外周,因此当第一安装架10及第二安装架30受到颠簸震动而发生相对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伸缩支撑件70可以缓冲第一方向X上的震动,而多个弹性支撑组件50能够缓冲第二方向Y或/及第三方向X上的震动,使第一安装架10上的抬头显示器210更为稳定,从而保证抬头显示器210的输出画面的稳定性,保证可靠的防抖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抬头显示装置200中所包含的减震机构1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图1及图2所示,抬头显示装置200包括两个减震机构100,两个减震机构100分别位于抬头显示器210的相对两侧,并用于支撑抬头显示器210的两侧,以保证抬头显示装置200的结构稳定、平衡。
请参阅图11,基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抬头显示装置200和减震机构10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300,车辆300包括车体310以及上述的抬头显示装置200。抬头显示装置200的第二安装架30固定地安装在车体310内,其中,第二安装架30与车体310之间可以为可拆卸的连接关系,例如二者之间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进行连接;或者,第二安装架30与车体310之间可以为不可拆卸的连接关系,例如二者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工艺实现连接。进一步地,抬头显示装置200的具体安装位置可以安装在车辆300前端,如收容在仪表台所形成的空间内,或者安装在其他便于向前挡风玻璃投影的部位。
作为一种示例,抬头显示装置200可以容纳在车辆300的仪表台311所形成的收纳空间中,其中抬头显示装置200可以连接于仪表台311内的部件,或者连接于车体310的其他部位如横梁、车架等。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车体310内设有仪表台311,仪表台311背离方向盘315的一侧设有容纳腔3111,抬头显示装置200设置于容纳腔3111内。进一步地,车体310还可以包括转向柱317以及前围板支撑结构319,方向盘315连接于转向柱317,前围板支撑结构319设置于转向柱317上方,并大致沿车体310的宽度方向延伸。前围板支撑结构319还位于仪表台311的下方,并对应于容纳腔3111,抬头显示装置200设置于容纳腔3111中时,通过第二安装架30与前围板支撑结构319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架30与前围板支撑结构319之间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工艺进行连接。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实现了抬头显示装置200的内装结构,使抬头显示装置200与仪表台311大致成为一体化的设置,能够简化车辆300的内部结构复杂度,并提高科技感。
综上,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抬头显示装置200以及配置有抬头显示装置200的车辆300中,通过减震机构100的第一弹性支撑件52连接于第一安装架10、第二弹性支撑件54连接于第二安装架30,且第一弹性支撑件52和第二弹性支撑件54相对间隔,形变缓冲件56设置于第一弹性支撑件52及第二弹性支撑件54之间,第一弹性支撑件52和第二弹性支撑件54的表面与形变缓冲件56的表面相接触。当第一安装架10和第二安装架30产生相互靠近的运动或运动趋势时,第一安装架10和第二安装架30能够通过第一弹性支撑件52和第二弹性支撑件54朝向形变缓冲件56产生挤压力,使得形变缓冲件56发生弹性变形以吸收震动能量,从而缓冲第一安装架10和第二安装架30之间的相对震动,使减缓安装在第一安装架10上的抬头显示器210的抖动,能够较大程度上保证抬头显示装置200的显示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弹性支撑件52和第二弹性支撑件54均具有弹性形变能力,能够实现更佳的缓冲吸震效果。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组件。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
第一安装架,用于连接抬头显示装置;
第二安装架,与所述第一安装架相对间隔设置;以及
弹性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及所述第二安装架之间;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弹性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架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一侧;
第二弹性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架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相对间隔;以及
形变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及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的表面与所述形变缓冲件的表面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及所述第二安装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形变缓冲件包括弹性形变部,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弹性地抵持于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弹性形变部之间,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弹性地抵持于所述第二安装架和所述弹性形变部之间,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共同向所述弹性形变部产生挤压力时,所述弹性形变部产生沿第二方向的弹性形变,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形变部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弹性形变部的相对两侧;所述形变缓冲件还包括至少两个滚珠,至少两个所述滚珠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与至少两个所述滚珠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与至少两个所述滚珠的表面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缓冲件还包括弹性连接件,所述滚珠与所述弹性形变部之间通过所述弹性连接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以及弧形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弧形支撑部的相对两端、且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架;所述弧形支撑部的中部位置朝向所述形变缓冲件凸出并与所述形变缓冲件的表面相互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还包括第一支撑轮以及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一支撑轮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轮的轮轴与所述第一安装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轮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轮的轮轴与所述第一安装架活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架的表面设有导轨,所述第一支撑轮的表面沿着周向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支撑轮通过所述第一导槽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撑轮的表面沿着周向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支撑轮通过所述第二导槽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轮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轮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架连接。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伸缩支撑件,所述伸缩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及所述第二安装架之间,并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相间隔;所述第一安装架及所述第二安装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相对靠近时,所述伸缩支撑件被所述第一安装架及所述第二安装架挤压而发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弹性形变,所述弹性支撑组件的所述形变缓冲件发生沿第二方向的弹性形变,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支撑组件间隔分布在所述伸缩支撑件的外周。
11.一种抬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机构;以及
抬头显示器,连接于所述减震机构的第一安装架。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以及
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抬头显示装置,所述抬头显示装置的所述第二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所述车体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47401.9U CN218235956U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减震机构、抬头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47401.9U CN218235956U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减震机构、抬头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35956U true CN218235956U (zh) | 2023-01-06 |
Family
ID=84661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547401.9U Active CN218235956U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减震机构、抬头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35956U (zh) |
-
2022
- 2022-03-14 CN CN202220547401.9U patent/CN2182359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0090216A1 (ja) | シートサスペンション | |
KR101291948B1 (ko) | 버스용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수동 접이식 거치대 | |
CN218235956U (zh) | 减震机构、抬头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 |
CN213982871U (zh) | 一种防震式车载视频监控设备 | |
JP2003335180A (ja) | センサの支持構造およびその組付方法 | |
CN211426937U (zh) | 用于hud反射设备的固定装置、hud | |
CN210882657U (zh) | 一种无人机中使用且具备减震功能的功率设备 | |
CN210199424U (zh) | 一种可循环智能车载全息投影装置 | |
CN216447349U (zh) | 减震器 | |
CN214369176U (zh) | 一种显示屏支架 | |
CN216387586U (zh) | 车辆平视显示装置 | |
CN210126489U (zh) | 无人驾驶汽车相机模组减震结构及汽车 | |
CN212950426U (zh)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行车记录仪 | |
CN202827315U (zh) | 汽车内后视镜以及装设该汽车内后视镜的汽车 | |
CN215673351U (zh) | 一种车载用模块的防震结构 | |
CN110778644A (zh) | 一种用于车载仪器减震平台的减震器 | |
CN109969097B (zh) | 无人驾驶汽车相机模组减震结构及汽车 | |
CN219320806U (zh) | 一种记录仪显示屏内嵌式拉伸滑动结构 | |
CN220721380U (zh) | 一种减震镜头模组和无人机 | |
CN214647962U (zh) | 一种具有减震机构的客车后视镜 | |
CN221049849U (zh) | 一种摩托车前大灯支架 | |
CN217623345U (zh) | 防抖后视镜 | |
CN219769688U (zh) | 一种汽车座椅位置调节结构及其壳体组件 | |
CN215529108U (zh) | 一种具有高滤震性能的手机镜头基座总成 | |
CN115520094B (zh) | 一种中控台内饰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