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34341U - 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 - Google Patents

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34341U
CN218234341U CN202222105838.XU CN202222105838U CN218234341U CN 218234341 U CN218234341 U CN 218234341U CN 202222105838 U CN202222105838 U CN 202222105838U CN 218234341 U CN218234341 U CN 218234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corner
rods
clamp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058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嘉熙
汤皓文
谢熊法
韦廷实
文龙飞
曾汝康
冯唐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c City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c City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c City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cc City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058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34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34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343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该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包括内条形块、外条形块以及紧固组件。内模板和外模板设置于内条形块和外条形块之间,紧固组件中内夹紧杆和外夹紧杆分别抵接于内条形块和外条形块并通过压紧件将内夹紧杆和外夹紧杆压紧。该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中通过内夹紧杆和外夹紧杆折弯成与上述夹角角度相同以使内夹紧杆和外夹紧杆分别与内条形块和外条形块完全贴合,使固定更加牢固;且内夹紧杆和外夹紧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同时结合内条形块和外条形块同时压紧内模板和外模板,提高了加固效果。

Description

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工程设计中,两面砌体墙相交位置通常需要设置构造柱,但两面墙体相交形成的角度并非全部是90度,使得相交位置处的构造柱模板难以固定,混凝土浇筑时容易发生跑模、偏位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使内模板和外模板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应用于两面呈夹角设置的砌体墙的相交处,所述相交处间隔设置有内模板和外模板,所述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包括:
内条形块和外条形块,所述内模板和所述外模板夹设于所述内条形块和所述外条形块之间;
紧固组件,包括多个呈所述夹角设置的内夹紧杆、多个呈所述夹角设置的外夹紧杆以及至少一组拉杆,多个所述内夹紧杆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抵接于所述内条形块,多个所述外夹紧杆沿所述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抵接于所述外条形块,沿所述竖直方向上位于同一高度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内夹紧杆之间和相邻的两个所述外夹紧杆之间设置有一组所述拉杆,每组中所述拉杆的个数至少有两个,且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相交处的转角位置的两侧,每个所述拉杆贯穿所述内模板和所述外模板且两端分别凸出所述内夹紧杆和所述外夹紧杆设置,且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压紧件,两端的所述压紧件被配置为分别压紧所述内夹紧杆和所述外夹紧杆。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外夹紧杆和所述内夹紧杆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拉杆设置有一组,每个所述压紧件包括一个压紧块和一个紧固件,所述拉杆两端的所述压紧块分别同时抵接两个所述外夹紧杆和两个所述内夹紧杆,且所述压紧块套设于所述拉杆上,所述紧固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拉杆上并压紧所述压紧块。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外夹紧杆和所述内夹紧杆均设置有三个,所述拉杆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拉杆沿所述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压紧件包括一个压紧块和两个紧固件,所述拉杆两端的所述压紧块分别同时抵接于三个所述外夹紧杆和三个所述内夹紧杆上,且所述压紧块同时套设于沿所述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拉杆上,每两个所述紧固件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拉杆上并同时压紧一个所述压紧块。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内条形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内条形块抵接于所述内模板上且分别位于所述转角位置的两侧;所述外条形块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外条形块两两为一组分为两组,两组所述外条形块抵接所述外模板上且分别位于所述转角位置的两侧。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内条形块和所述外条形块分别为木方。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拉杆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紧固件为螺母,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拉杆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紧固组件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紧固组件沿所述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内夹紧杆和所述外夹紧杆均为螺纹钢。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螺纹钢的直径为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用于支撑两面呈夹角设置的砌体墙之间间隔设置的内模板和外模板,内模板和外模板用于浇筑混凝土构成构造柱。该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包括内条形块、外条形块以及紧固组件。内模板和外模板设置于内条形块和外条形块之间,紧固组件中内夹紧杆和外夹紧杆分别抵接于内条形块和外条形块并通过压紧件将内夹紧杆和外夹紧杆压紧。该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中通过内夹紧杆和外夹紧杆折弯成与上述夹角角度相同以使内夹紧杆和外夹紧杆分别与内条形块和外条形块完全贴合,使固定更加牢固;且内夹紧杆和外夹紧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同时结合内条形块和外条形块同时压紧内模板和外模板,提高了加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的剖面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砌体墙;200-构造柱;300-内模板;400-外模板;
1-内条形块;2-外条形块;
3-紧固组件;31-内夹紧杆;32-外夹紧杆;33-拉杆;34-压紧件;341-压紧块;342-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用于两面呈夹角设置的砌体墙100的相交处,相交处通过设置构造柱200连接两面砌体墙100,构造柱200的角度与两面砌体墙100的夹角相等。在相交处设置有间隔设置的内模板300和外模板400,通过在内模板300、外模板400以及两面砌体墙100之间浇筑混凝土构成构造柱200。为了加强内模板300和外模板400的加固效果,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出现跑模、偏位等现象,该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包括内条形块1、外条形块2以及紧固组件3。其中,内模板300和外模板400夹设于内条形块1和外条形块2之间,紧固组件3用于夹紧内条形块1和外条形块2以防止内模板300和外模板400跑模或偏位。
进一步地,紧固组件3包括多个内夹紧杆31、多个外夹紧杆32以及至少一组拉杆33。其中,内夹紧杆31和外夹紧杆32按两个砌体墙100的夹角设置,多个内夹紧杆3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抵接于内条形块1上,多个外夹紧杆32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抵接于外条形块2上,沿竖直方向上位于同一高度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内夹紧杆31之间以及任意相邻的两个外夹紧杆32之间设置有一组拉杆33,每组中拉杆33的个数至少有两个,两个拉杆33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于构造柱200的转角位置处的两侧,每个拉杆33贯穿内模板300、构造柱200以及外模板400,且拉杆33的两端分别凸出内夹紧杆31和外夹紧杆32设置,且拉杆33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压紧件34,两端的压紧件34能够分别压紧内夹紧杆31和外夹紧杆32。
该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中通过内夹紧杆31和外夹紧杆32折弯成与上述夹角角度相同以使内夹紧杆31和外夹紧杆32分别与内条形块1和外条形块2完全贴合,使固定更加牢固;另外,内夹紧杆31和外夹紧杆32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同时结合内条形块1和外条形块2同时压紧内模板300和外模板400,提高了加固效果,且能够循环使用。
具体地,拉杆33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紧固件342为螺母,紧固件342与拉杆33螺纹连接,使操作更加方便。进一步地,每个紧固件342中包含的螺母有两个,两个螺母同时与拉杆33螺纹连接,能够有效防止松动。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外夹紧杆32和内夹紧杆31均设置有两个,拉杆33设置有一组,一组拉杆33中拉杆33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拉杆33沿水平方向分布于构造柱200的转角位置的两侧,两个拉杆33设置于两个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外夹紧杆32之间以及两个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内夹紧杆31之间,并穿过内模板300、构造柱200以及外模板400设置,每个拉杆3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压紧件34,每个压紧件34包括一个压紧块341和一个紧固件342,每个拉杆33两端的压紧块341分别同时抵接于两个外夹紧杆32和两个内夹紧杆31,且压紧块341设置有通孔,位于外夹紧杆32一侧的压紧块341通过通孔套设于拉杆33上,位于内夹紧杆31一侧的压紧块341通过通孔套设于拉杆33上,一个紧固件342螺纹连接于拉杆33上并能够压紧位于外夹紧杆32一侧的压紧块341,另一个紧固件342螺纹连接于拉杆33上并能够压紧位于内夹紧杆31一侧的压紧块341。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个压紧块341能够同时压紧两个外夹紧杆32或内夹紧杆31,成本较低。
可以理解的是,每组拉杆33中拉杆33的数量在安装空间满足的情况下也可以为四个、六个或更多,这里不做限定。
继续参照图2,紧固组件3设置有多组,多组紧固组件3沿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多组紧固组件3同时压紧内条形块1和外条形块2,使固定更加牢固。
可选地,内条形块1设置有两个,两个内条形块1抵接于内模板300上且分别位于远离构造柱200转角位置的两侧;外条形块2设置有四个,四个外条形块2两两一组分为两组,两组外条形块2抵接外模板400上且分别位于构造柱200的转角位置的两侧,每组中一个外条形块2靠近构造柱200的转角位置设置,另一个远离构造柱200的转角位置设置,以提高加固能力,使结构更加合理。
可选地,内条形块1和外条形块2分别为木方,木方加工容易,且成本较低。
可选地,内夹紧杆31和外夹紧杆32均为螺纹钢,螺纹钢加工容易,且成本低。
进一步地,螺纹钢的直径为10mm。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为简便起见,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
示例性地,参照图3,外夹紧杆32和内夹紧杆31均设置有三个,拉杆33设置有两组,两组拉杆3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每组中具有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的拉杆33,每个压紧件34包括一个压紧块341和两个紧固件342,每个拉杆33两端的压紧块341分别同时抵接于三个外夹紧杆32和三个内夹紧杆31,且压紧块341设置有两个通孔。位于外夹紧杆32一侧的压紧块341通过两个通孔同时分别套设于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拉杆33一端,位于内夹紧杆31一侧的压紧块341通过两个通孔分别套设于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拉杆33的另一端,位于外夹紧杆32一侧的两个紧固件342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间隔设置的拉杆33的一端并同时压紧位于外夹紧杆32一侧的压紧块341,位于内夹紧杆31一侧的两个紧固件342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间隔设置的拉杆33的另一端并同时压紧位于内夹紧杆31一侧的压紧块341。该结构通过设置一个压紧块341同时压紧三个外夹紧杆32和三个内夹紧杆31,结构简单,牢固性更进一步增强。
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夹紧杆32和内夹紧杆31可以分别设置四个、五个或更多,这里对外夹紧杆32和内夹紧杆31的数量不做限定。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应用于两面呈夹角设置的砌体墙(100)的相交处,所述相交处间隔设置有内模板(300)和外模板(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包括:
内条形块(1)和外条形块(2),所述内模板(300)和所述外模板(400)夹设于所述内条形块(1)和所述外条形块(2)之间;
紧固组件(3),包括多个呈所述夹角设置的内夹紧杆(31)、多个呈所述夹角设置的外夹紧杆(32)以及至少一组拉杆(33),多个所述内夹紧杆(3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抵接于所述内条形块(1),多个所述外夹紧杆(32)沿所述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抵接于所述外条形块(2),沿所述竖直方向上位于同一高度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内夹紧杆(31)之间和相邻的两个所述外夹紧杆(32)之间设置有一组所述拉杆(33),每组中所述拉杆(33)的个数至少有两个,且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相交处的转角位置的两侧,每个所述拉杆(33)贯穿所述内模板(300)和外模板(400)且两端分别凸出所述内夹紧杆(31)和所述外夹紧杆(32)设置,且所述拉杆(3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压紧件(34),两端的所述压紧件(34)被配置为分别压紧所述内夹紧杆(31)和所述外夹紧杆(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紧杆(32)和所述内夹紧杆(31)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拉杆(33)设置有一组,每个所述压紧件(34)包括一个压紧块(341)和一个紧固件(342),所述拉杆(33)两端的所述压紧块(341)分别同时抵接两个所述外夹紧杆(32)和两个所述内夹紧杆(31),且所述压紧块(341)套设于所述拉杆(33)上,所述紧固件(342)固定设置于所述拉杆(33)上并压紧所述压紧块(3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紧杆(32)和所述内夹紧杆(31)均设置有三个,所述拉杆(33)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拉杆(33)沿所述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压紧件(34)包括一个压紧块(341)和两个紧固件(342),所述拉杆(33)两端的所述压紧块(341)分别同时抵接于三个所述外夹紧杆(32)和三个所述内夹紧杆(31)上,且所述压紧块(341)同时套设于沿所述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拉杆(33)上,每两个所述紧固件(342)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拉杆(33)上并同时压紧一个所述压紧块(34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条形块(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内条形块(1)抵接于所述内模板(300)上且分别位于所述转角位置的两侧;所述外条形块(2)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外条形块(2)两两为一组分为两组,两组所述外条形块(2)抵接所述外模板(400)上且分别位于所述转角位置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条形块(1)和所述外条形块(2)分别为木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33)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紧固件(342)为螺母,所述紧固件(342)与所述拉杆(33)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3)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紧固组件(3)沿所述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紧杆(31)和所述外夹紧杆(32)均为螺纹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钢的直径为10mm。
CN202222105838.XU 2022-08-10 2022-08-10 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 Active CN218234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5838.XU CN218234341U (zh) 2022-08-10 2022-08-10 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5838.XU CN218234341U (zh) 2022-08-10 2022-08-10 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34341U true CN218234341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81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05838.XU Active CN218234341U (zh) 2022-08-10 2022-08-10 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343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234341U (zh) 砌体墙转角处的支模结构
CN210828329U (zh) 一种用于大截面劲性混凝土柱的支模龙骨
CN213653875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剪力墙
CN210622106U (zh) 抗震c型钢构件
CN218715092U (zh) 一种用于二次结构构造柱的模板体系
CN209855227U (zh) 阴角支模模块及十字墙柱支模结构
CN215803194U (zh) 一种定型化模板
CN212802262U (zh) 一种建筑用组合梁结构及建筑物
CN211523492U (zh) 一种牛腿结构以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KR200357642Y1 (ko) 인코너판넬 보강구조
CN109057318B (zh) 装配式建筑模板体系与墙体模块
CN209011313U (zh) 一种新型预制主、次梁复合连接节点
CN203129126U (zh) 不均匀配筋预制支护桩
CN218375481U (zh) 一种新型的砌体结构柱的加固结构
CN217871820U (zh) 一种异型圆柱节点模板加固结构及异型圆柱节点模板
CN220908778U (zh) 一种预制双面叠合剪力墙
CN220365304U (zh) 一种构造柱浇筑模板的加固工具
CN221276988U (zh) 一种金属芯模
CN218779946U (zh) 一种l型构造柱模板的加固结构
CN220100209U (zh) 一种预制梁连接节点构造
CN214835027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节点
CN218541137U (zh) 底模钢筋桁架楼承板用的防错台连接结构
CN221219655U (zh) 一种砌体结构加固用构造柱模板
CN220747430U (zh) 一种抗震建筑钢筋连接结构
CN216641410U (zh) 一种用于梁柱转角节点模板加固的w型卡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