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33493U - 型钢立柱支撑系统 - Google Patents

型钢立柱支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33493U
CN218233493U CN202222131812.2U CN202222131812U CN218233493U CN 218233493 U CN218233493 U CN 218233493U CN 202222131812 U CN202222131812 U CN 202222131812U CN 218233493 U CN218233493 U CN 218233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plate
plate
joist
section steel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3181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焕
徐晓兵
王涛
娄泽峰
李健平
竹相
董霞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tong Geotech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Dongtong Geotech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tong Geotech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Dongtong Geotech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222213181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33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33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33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包括第一型钢立柱、第二型钢立柱、托座件和托梁,所述第一型钢立柱和第二型钢立柱分设于一组型钢支撑梁的两侧,所述第一型钢立柱包括第一翼缘板、第二翼缘板和连接于第一、第二翼缘板之间的腹板,所述第二型钢立柱包括第三翼缘板、第四翼缘板和连接于第三、第四翼缘板之间的腹板,所述第二翼缘板与第三翼缘板正对;所述托座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翼缘板和第三翼缘板上,设于第一、第二型钢立柱之间的托梁固定于所述所述托座件上,固定同一托梁的托座件处于同一高度;所述一组型钢支撑梁放置或固定在所述托梁上。本申请提供的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可以承托型钢支撑梁,并且由于托梁的作用力使得型钢立柱不易变形。

Description

型钢立柱支撑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基坑围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型钢立柱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地下结构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需要在基坑侧壁及周围采用支撑、加固等保护措施。目前的基坑支撑系统一般包括绕基坑边缘设置的基坑围护桩、设置在基坑围护桩内侧的围檩梁及设置在围檩梁之间的基坑内支撑。设置在围檩梁之间的基坑内支撑往往是一组或多组水平放置的型钢支撑梁,以此来对基坑形成支撑。但型钢本身较重,故而在竖直方向上受到较大的重力,为避免型钢支撑梁下滑,因此常常会需要设置托梁来承托住型钢支撑梁。
在相关技术中,在一组型钢支撑梁的两侧分设腹板相对的两型钢,并在两型钢同侧的翼缘板上分别固定用于固定托梁的托座件。目前这种承托结构虽然可以承托住型钢支撑梁,但是其托座件、托梁以及型钢支撑梁的重力会使型钢受力不均匀,进而使得该承托结构在稳定性上存在缺陷,型钢存在向下方弯曲发生形变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型钢立柱支撑系统,旨在解决或至少部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该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可以承托设在基坑内用于支撑基坑的型钢支撑梁,并且由于该型钢立柱支撑系统中托梁的作用力使得该型钢立柱支撑系统中型钢立柱不易变形,进而使得该型钢立柱支撑系统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具体的,本申请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申请提供一种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包括第一型钢立柱、第二型钢立柱、托座件和托梁,
所述第一型钢立柱和第二型钢立柱分设于一组型钢支撑梁的两侧,所述第一型钢立柱包括第一翼缘板、第二翼缘板和连接于第一、第二翼缘板之间的腹板,所述第二型钢立柱包括第三翼缘板、第四翼缘板和连接于第三、第四翼缘板之间的腹板,所述第二翼缘板与第三翼缘板正对;所述托座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翼缘板和第三翼缘板上,设置于第一型钢立柱和第二型钢立柱之间的托梁固定于所述托座件上,固定同一托梁的托座件处于同一高度;所述一组型钢支撑梁放置或固定在所述托梁上。
作为优选,所述托座件包括固定板部和承托板部,所述固定板部和承托板部连接形成L形;
所述固定板部与所述第二翼缘板或第三翼缘板固定连接,所述承托板部与所述托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托座件的固定板部、所述第二翼缘板和所述第三翼缘板上均开设有连接孔;
所述固定板部紧贴于所述第二翼缘板或第三翼缘板,托座件与第一型钢立柱或第二型钢立柱通过螺栓于水平方向上穿设在两者重合的连接孔中而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托座件的承托板部和所述托梁上均开设有连接孔;
所述托梁紧贴于所述承托板部,托梁与托座件通过螺栓于竖直方向上穿设在两者重合的连接孔中而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托座件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部和承托板部上。
作为优选,所述托梁的两端的端面分别与第二翼缘板和第三翼缘板相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托梁包括上翼缘板、下翼缘板、连接于上下翼缘板之间的腹板和两端盖板,所述两端盖板分别固定在托梁的首尾两端,连接于其上下翼缘板和腹板的端面。
作为优选,所述两端盖板、第二翼缘板和第三翼缘板上均开设有连接孔,
所述两端盖板分别紧贴于第二翼缘板和第三翼缘板,所述托梁与第一型钢立柱通过螺栓于水平方向上穿设在两者重合的连接孔中而固定,所述托梁与第二型钢立柱通过螺栓于水平方向上穿设在两者重合的连接孔中而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托梁的下翼缘板和托座件上均开设有连接孔,
所述托梁与托座件通过螺栓于竖直方向上穿设在两者重合的连接孔中而固定。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可以承托住设置在基坑内部的支撑系统中水平设置的型钢支撑梁,在竖直方向上可以给予所述型钢支撑梁支撑力,使得所述支撑系统具有更加牢固的结构,更加稳定,进而具有更好地支撑效果;此外,该型钢立柱系统中的型钢立柱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型钢支撑梁压力的同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托梁的作用力,使得型钢立柱不易因型钢支撑梁压力而发生变形,该型钢立柱支撑系统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一示出的一种型钢立柱支撑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一示出的一种型钢立柱支撑系统的正视图。
图3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二示出的另一种型钢立柱支撑系统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型钢立柱1、第一翼缘板11、第二翼缘板12、第二翼缘板连接孔121、第一腹板13、第二型钢立柱2、第三翼缘板21、第三翼缘板连接孔211、第四翼缘板22、第二腹板23、托座件3、托座件连接孔30、固定板部31、固定板连接孔311、承托板部32、承托板连接孔321、加强板33、肋板34、托梁4、托梁连接孔40、上翼缘板41、下翼缘板42、下翼缘板连接孔421、腹板43、端盖板44、端盖板连接孔441、一组型钢支撑梁5。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现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现方式,它们仅是与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种型钢立柱支撑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具体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型钢立柱支撑系统。所述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包括第一型钢立柱1、第二型钢立柱2、托座件3和托梁4,
所述第一型钢立柱1和第二型钢立柱2分设于一组型钢支撑梁5的两侧,所述第一型钢立柱1包括第一翼缘板11、第二翼缘板12和连接于第一、第二翼缘板之间的第一腹板13,所述第二型钢立柱2包括第三翼缘板21、第四翼缘板22和连接于第三、第四翼缘板之间的第二腹板23,所述第二翼缘板12与第三翼缘板21正对;所述托座件3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翼缘板12和第三翼缘板21上,设置于第一型钢立柱1和第二型钢立柱2之间的托梁4固定于所述托座件3上,固定同一托梁4的托座件3处于同一高度;所述一组型钢支撑梁5放置或固定在所述托梁4上。
第一型钢立柱1和第二型钢立柱2分设在一组型钢支撑梁5的两侧,并在两者之间固定安装可以放置或者固定所述一组型钢支撑梁5的托梁4,可以给予该一组型钢支撑梁5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力,使得基坑内的支撑系统更加稳定,同时考虑到第一、第二型钢立柱可能会因为受到该一组型钢支撑梁5的压力等而向下方发生形变,故而将托梁4设置在第一、第二型钢立柱之间用于给予两者支撑力,以避免其发生形变或者减小形变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1和图2中,第一型钢立柱1设置在一组型钢支撑梁5的左侧,第二型钢立柱2设置在一组型钢支撑梁5的右侧,但第一型钢立柱1与第二型钢立柱2之间不存在实质性区别,两者放置的位置也可以交换,即第二型钢立柱2设在一组型钢支撑梁5的左侧,第一型钢立柱1设在一组型钢支撑梁5的右侧,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请参照图2所示,所述托座件3包括固定板部31和承托板部32,所述固定板部31和承托板部32连接形成L形;所述固定板部31与所述第二翼缘板12或者第三翼缘板21固定连接,所述承托板部32与所述托梁4固定连接。设置固定板部31可以加大托座件3与第一型钢立柱1或者第二型钢立柱2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托座件3可以被更加稳固地固定在第一型钢立柱1上或者第二型钢立柱2上。
请参照图2所示,所述托座件3的固定板部31上开设有固定板连接孔311,所述第二翼缘板12上开设有第二翼缘板连接孔121和所述第三翼缘板21上开设有第三翼缘板连接孔211;所述固定板部31紧贴于所述第二翼缘板12,并通过螺栓于水平方向上穿设在重合的固定板连接孔311和第二翼缘板连接孔121中而固定托座件3和第一型钢立柱1,所述固定板部31紧贴于所述第三翼缘板21,并通过螺栓于水平方向上穿设在重合的固定板连接孔311和第三翼缘板连接孔211中而固定托座件3和第二型钢立柱2。
请参照图2所示,所述托座件3的承托板部32上开设有承托板连接孔321,所述托梁4上开设有托梁连接孔40;所述托梁4紧贴与所述承托板部32,并通过螺栓于竖直方向上穿设在重合的承托板部连接孔321和托梁连接孔40中而固定托梁4与托座件3。
在托座件3的固定板部31、承托板部32、所述第二翼缘板12、所述第三翼缘板21和所述托梁4上分别开设固定板连接孔311、承托板连接孔321、第二翼缘板连接孔121、第三翼缘板连接孔211和托梁连接孔40,使得施工人员在水平方向上使用螺栓即可将托座件3固定在第一型钢立柱1或者第二型钢立柱2上,在竖直方向上使用螺栓即可将托梁4固定在托座件3上,降低了该型钢立柱支撑系统的组装难度,且便于拆卸,可循环利用。
请参照图2所示,所述托座件3包括加强板33,所述加强板33固定在所述固定板部31和承托板部32上。在托座件3中设置加强板33可以使得托座件3结构更加稳定,进而可以承受住更大的压力,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33处于承托板部32的正中间,即位于托梁4的中心轴线的正下方,可以更好的分担承托板部32受到的压力。
请参照图2所示,所述托座件3包括肋板34,所述肋板34固定在所述承托板部32和加强板33上,可以进一步稳定托座件3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33呈三角形状,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图3中呈梯形状,托座件3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包括其他部分,加强板33的具体形状等可以由托座件3的具体结构确定,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定。肋板34也可以如图3所示的形状、固定方式等,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述托梁4的两端的端面分别与第二翼缘板12和第三翼缘板21相抵接,可以更好地给予第一型钢立柱1和第二型钢立柱2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以避免第一型钢立柱1和第二型钢立柱2发生形变或者减小形变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仅为一示意性示例,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型钢立柱1和第二型钢立柱2上可以固定连接若干个托座件3,不局限于1个,其具体个数根据基坑内支撑系统中在水平方向设立的型钢支撑梁层数确定;一组型钢支撑梁5包括的单肢型钢根数也不局限于4根,其根据基坑实际情况确定,进而可以确定该型钢立柱支撑系统中各组件的规格、数量等,比如说,若一组型钢支撑梁数量较多,也可以在第一型钢立柱1和第二型钢立柱2之间加设型钢立柱、托座件和托梁,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具体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所述托梁4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不同。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请参照具体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托梁4包括上翼缘板41、下翼缘板42、连接于上下翼缘板之间的腹板43和两端盖板44,所述两端盖板44分别固定在托梁4的首尾两端,连接于其上翼缘板41、下翼缘板42和腹板43的端面。
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两端盖板44上均开设有端盖板连接孔441,所述第二翼缘板12上开设有第二翼缘板连接孔121和所述第三翼缘板21上开设有第三翼缘板连接孔211,所述两端盖板44分别紧贴于第二翼缘板12和第三翼缘板21,所述托梁4与第一型钢立柱1通过螺栓于水平方向上穿设在重合的端盖板连接孔441和第二翼缘板连接孔121中而固定,所述托梁4与第二型钢立柱2通过螺栓于水平方向上穿设在重合的端盖板连接孔441和第三翼缘板连接孔211中而固定。
在托梁4的两端设置端盖板44,可以使得托梁4与第一型钢立柱1和第二型钢立柱2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进而使得其之间的抵触更加紧密,可以对第一型钢立柱1和第二型钢立柱2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此外,在端盖板44上开设端盖板连接孔441,可以便于施工人员将托梁4与第一型钢立柱1和第二型钢立柱2固定,以及可以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具有更加稳定的结构。
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托梁4的下翼缘板42上开设有下翼缘板连接孔421,所述托座件3上开设有托座件连接孔30,所述托梁4与托座件3通过螺栓于竖直方向上穿设在重合的下翼缘板连接孔421和托座件连接孔30中而固定。
在托梁4已与第一型钢立柱1和第二型钢立柱2在竖直方向上通过螺栓固定的基础上,在托梁4的下翼缘板42上开设下翼缘板连接孔421以及在托座件3上开设托座件连接孔30,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将托梁4固定在托座件3上,进而更进一步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具有更加稳定的结构。
通过以上对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可以承托住设置在基坑内部的支撑系统中水平设置的型钢支撑梁,在竖直方向上可以给予所述型钢支撑梁支撑力,使得所述支撑系统具有更加牢固的结构,更加稳定,进而具有更好地支撑效果;此外,该型钢立柱系统中的型钢立柱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型钢支撑梁压力的同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托梁的作用力,使得型钢立柱不易因型钢支撑梁压力而发生变形,该型钢立柱支撑系统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包括第一型钢立柱、第二型钢立柱、托座件和托梁,
所述第一型钢立柱和第二型钢立柱分设于一组型钢支撑梁的两侧,所述第一型钢立柱包括第一翼缘板、第二翼缘板和连接于第一、第二翼缘板之间的腹板,所述第二型钢立柱包括第三翼缘板、第四翼缘板和连接于第三、第四翼缘板之间的腹板,所述第二翼缘板与第三翼缘板正对;所述托座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翼缘板和第三翼缘板上,设置于第一型钢立柱和第二型钢立柱之间的托梁固定于所述托座件上,固定同一托梁的托座件处于同一高度;所述一组型钢支撑梁放置或固定在所述托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件包括固定板部和承托板部,所述固定板部和承托板部连接形成L形;
所述固定板部与所述第二翼缘板或第三翼缘板固定连接,所述承托板部与所述托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件的固定板部、所述第二翼缘板和所述第三翼缘板上均开设有连接孔;
所述固定板部紧贴于所述第二翼缘板或第三翼缘板,托座件与第一型钢立柱或第二型钢立柱通过螺栓于水平方向上穿设在两者重合的连接孔中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件的承托板部和所述托梁上均开设有连接孔;
所述托梁紧贴于所述承托板部,托梁与托座件通过螺栓于竖直方向上穿设在两者重合的连接孔中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件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部和承托板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件包括肋板,所述肋板固定在所述承托板部和加强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梁的两端的端面分别与第二翼缘板和第三翼缘板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梁包括上翼缘板、下翼缘板、连接于上下翼缘板之间的腹板和两端盖板,所述两端盖板分别固定在托梁的首尾两端,连接于其上下翼缘板和腹板的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端盖板、第二翼缘板和第三翼缘板上均开设有连接孔,
所述两端盖板分别紧贴于第二翼缘板和第三翼缘板,所述托梁与第一型钢立柱通过螺栓于水平方向上穿设在两者重合的连接孔中而固定,所述托梁与第二型钢立柱通过螺栓于水平方向上穿设在两者重合的连接孔中而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型钢立柱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梁的下翼缘板和托座件上均开设有连接孔,
所述托梁与托座件通过螺栓于竖直方向上穿设在两者重合的连接孔中而固定。
CN202222131812.2U 2022-08-12 2022-08-12 型钢立柱支撑系统 Active CN218233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1812.2U CN218233493U (zh) 2022-08-12 2022-08-12 型钢立柱支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1812.2U CN218233493U (zh) 2022-08-12 2022-08-12 型钢立柱支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33493U true CN218233493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82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31812.2U Active CN218233493U (zh) 2022-08-12 2022-08-12 型钢立柱支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334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233493U (zh) 型钢立柱支撑系统
CN114134934A (zh) 一种装配式管廊支架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CN210316768U (zh) 一种单悬臂标志牌
CN209907574U (zh) 一种轻钢结构组装房屋
CN111155658A (zh) 一种装配式异型节点连接装置
CN215715343U (zh) 一种三角件
CN212984189U (zh) 一种钢结构梁柱连接结构
CN114725859A (zh) 一种隧道电缆安装支架
CN114319854A (zh) 一种用于悬挑结构的平台梁
CN210600469U (zh) 一种装配式串联管线支架
CN202989765U (zh) 一种拼接式波纹钢板承重柱
CN211547104U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用立柱
CN215715341U (zh) 一种井字支撑架及具有其的基坑支撑结构
CN215715338U (zh) 一种组合式三角支撑座以及基坑内支撑
CN219974006U (zh) 一种用于智能化轻型装备集成平台高风压支撑立柱
CN213213375U (zh)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光伏支架
CN212080359U (zh) 一种用于管道和电缆桥架的支撑系统及支撑体系
CN220099933U (zh) 一种建筑施工地基坑位新型支撑结构
CN216405735U (zh) 一种钢结构的主次梁连接节点
CN213897554U (zh) 一种多高层房屋框架连接件体系边柱连接件的连接结构
CN211623897U (zh) 装配式重型支吊架
CN215291822U (zh) 建筑围挡
CN204681017U (zh) 一种工字钢立柱底座
CN220705280U (zh) 一种巨型高空大倾角多节树状柱的抗倾覆临时支撑结构
CN219528404U (zh) 一种盘扣架搁置托梁的可拼接梁底模板支撑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