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29277U - 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29277U
CN218229277U CN202222604325.3U CN202222604325U CN218229277U CN 218229277 U CN218229277 U CN 218229277U CN 202222604325 U CN202222604325 U CN 202222604325U CN 218229277 U CN218229277 U CN 218229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heel
frame
linkage
scooter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43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6043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29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29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29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前端的前轮组件、安装在车架后端的后轮组件、转向杆和联动件,所述转向杆可转动的连接在车架的前端,转向杆上设有用于手部抓握的握把,所述联动件与转向杆上的转动点一转动连接,转动点一偏心于转向杆的旋转中心,所述前轮组件包括两前轮架以及安装在前轮架上的前轮,两个前轮架均可转动的连接在车架上,前轮架上设有转动点二与联动件转动连接,转动点二偏心于前轮架的旋转中心,所述转向杆转动时所述联动件向一侧移动并推动前轮架转动。

Description

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的转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是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运动器材,它既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健身运动器具,又可以作为临时的交通代步工具。因其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等优点,深受国内外青少年儿童的青睐。
现有的前置两轮的滑板车例如:专利公开的公告号为CN204979042U的新型滑板车,包括T把、套管、两轮夹码、车架头管、两轮组件、车身、两轮立杆、弹珠槽、弹珠、前轮、两轮支架,套管转动连接在车架头管内,套管上端固定有T把用于手部抓握,套管下端固定有两轮立杆,两轮立杆下端固定有两轮支架,两前轮安装在两轮支架的两侧,滑板车转向时,通过T把转动套管,使两轮立杆带动两前轮绕套管的旋转中心转动,实现两前轮向一侧偏转转向。
现有前置两轮滑板车存在的问题:1、两前轮与转向杆直接连接,转向杆可转动的插设在车架上,转向杆可带动两前轮相对车架360°进行转动,在转向时前轮容易转过头,存在安全隐患。2、转向时,通过转向杆扭转两前轮绕转向杆的旋转中心转动,两前轮需要转动的半径较大,扭转起来较为费劲,不便于转向。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转向杆可带动两前轮相对车架360°转动,存在安全隐患,并且转向时,两前轮需要转动的半径较大,扭转起来较费劲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前端的前轮组件、安装在车架后端的后轮组件、转向杆和联动件,所述转向杆可转动的连接在车架的前端,转向杆上设有用于手部抓握的握把,所述联动件与转向杆上的转动点一转动连接,转动点一偏心于转向杆的旋转中心,所述前轮组件包括两前轮架以及安装在前轮架上的前轮,两个前轮架均可转动的连接在车架上,前轮架上设有转动点二与联动件转动连接,转动点二偏心于前轮架的旋转中心,所述转向杆转动时所述联动件向一侧移动并推动前轮架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转向杆的旋转中心线与两前轮架的旋转中心线平行且不相交,所述转向杆位于两前轮架的中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转动点一位于两转动点二之间,转动点一与联动件的中间转动连接,两转动点二分别与联动件的两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转向杆上设有延伸而出的摇臂一,转动点一设在摇臂一上,摇臂一与联动件转动连接,两车轮架上均设有延伸而出的摇臂二,转动点二设在摇臂二上,摇臂二与联动件转动连接,摇臂一与两摇臂二平行且位于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转向杆和联动件位于车架的上方,两前轮架位于车架的下方,两前轮架穿过车架与车架上方的联动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转向杆位于车架的上方,两前轮架和联动件位于车架的下方,转向杆穿过车架与车架下方的联动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车架包括用于脚踩的踏板,所述转向杆的长度延续方向与踏板的踩踏面的夹角小于9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前轮上设有轮轴,前轮通过轮轴转动安装在前轮架上,所述前轮架的旋转中心线与轮轴相交,前轮架的旋转中心线与前轮轮轴的轴心线垂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转向杆的旋转中心线与两前轮架的旋转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上,联动件与所述平面平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车架包括踏板和固定在踏板前端的前连接支架,前连接支架上设有对应两前轮架和转向杆的套接孔,所述前轮架包括立柱、固定在立柱上的支架一和支架二,两立柱和转向杆套接在对应的套接孔内,且能在套接孔内旋转,所述支架二的一端与支架一转动连接,支架二与支架一之间成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前轮转动安装在支架二的另一端,所述支架一与支架二之间设有减震器,减震器包括缸体、滑动连接在缸体内部的活塞杆和弹簧,缸体转动连接在车架一上,活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车架二上,弹簧套设在缸体和活塞杆外侧,且支撑在缸体和活塞杆之间,弹簧驱动活塞杆伸出缸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当对前轮进行转向时,转动转向杆,使转向杆拨动联动件向左或向右一侧移动,在联动件向一侧移动时能够通过转动点二推动两前轮架向一侧转动,实现对前轮的转向,转向杆转动时是通过联动件左右移动来调节前轮架转动,联动件能对转向杆和两前轮架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避免转向杆和两前轮架转动过头,而造成安全问题;并且在转向时,通过驱动前轮架自身转动来带动前轮转动,能减少两前轮转动的半径,便于前轮的转向。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滑板车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滑板车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滑板车的侧视图;
图4为滑板车的剖切示意图;
图5为前轮架和前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车架;2、后轮组件;3、转向杆;4、握把;5、联动件;6、前轮架;7、前轮;8、后轮;9、后轮支架;10、踏板;11、前连接支架;12、转向杆的旋转中心线;13、上杆;14、轮轴;15、立柱;16、螺母;17、支架一;18、支架二;19、缸体;20、支撑部;21、弹簧;22、活塞杆;23、摇臂一;24、摇臂二;25、转动点二;26、转动点一;27、轴承;28、套接孔;29、下杆;30、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图1-图7所示,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包括车架1、安装在车架1前端的前轮组件、安装在车架1后端的后轮组件2、转向杆3和联动件5。
图2、图3所示,车架1与现有的滑板车车架相同,具体包括踏板10和固定在踏板10前端的前连接支架11,踏板10用于用户脚踩使用,优选的,踏板10的踩踏面水平摆设。
图2所示,后轮组件2也与现有的滑板车上的后轮结构相同,具体包括安装在踏板10后端的后轮支架9和两个后轮8,两个后轮8转动安装在后轮支架9的左右两侧。
图4、图7所示,转向杆3可转动的连接在车架1的前端,进一步,转向杆3可转动的连接在前连接支架11上,具体的,前连接支架11上设有对应转向杆3的套接孔28,转向杆3套接在该套接孔28内,且能在套接孔28内旋转,转向杆3绕自身轴心转动。
转向杆3包括下杆29和上杆13,下杆29位于前连接支架11的下方,上杆13位于前连接支架11的上方,下杆29的底端设有尺寸大于套接孔28的限位部30,下杆29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下杆29穿过套接孔28与前连接支架11上方的螺母16连接,螺母16配合下端的限位部30将下杆29可转动的连接在前连接支架11上,上杆13的底端设有供下杆29的上端插入的插槽,下杆29的上端插入插槽内与上杆13固定连接。例如插槽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下杆29插入插槽内与上杆13螺纹连接,或者下杆29插入插槽内再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或者下杆29插入插槽内在通过销轴连接,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均适用于上杆13与下杆29的连接。
下杆29的上下两端与前连接支架11之间均安装有轴承27,轴承27套在下杆29上,螺母16和限位部30将轴承27限位在下杆29上,轴承27用于减少转向杆3相对前连接支架11转动的转动摩擦力。优选的,轴承27为角接触球轴承或推力轴承。
转向杆3上设有用于手部抓握的握把4,用户能通过抓握在握把4上滑动滑板车,并通过握把4转动转向杆3进行滑板车的转向。握把4设在转向杆3的上端,且与转向杆3垂直。
联动件5与转向杆3上的转动点一26转动连接,转动点一26偏心于转向杆的旋转中心12。
图2、图6所示,优选的,转向杆3上设有延伸而出的摇臂一23,摇臂一23一端套接在下杆29上,并通过螺母16与下杆29固定在一起,转动点一26设在摇臂一23上,摇臂一23通过转动点一26与联动件5转动连接。
图1、图5所示,前轮组件包括两前轮架6以及安装在前轮架6上的前轮7,两个前轮架6均可转动的连接在车架1上,前轮架6位于前连接支架11的下方。
前轮架6包括立柱15、固定在立柱15上的支架一17和支架二18,前连接支架11上设有对应两立柱15的的套接孔28,立柱15要接在对应的套接孔28内,且能在套接孔28内旋转,立柱15绕自身轴心转动。
立柱15位于套接孔28的下方,立柱15上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立柱15穿过对应的套接孔28与套接孔28上方的螺母16连接,螺母16配合固定在立柱15下端的支架一17将立柱15可转动的连接在前连接支架11上。
另外,立柱15的上下两端与前连接支架11之间均安装有轴承27,轴承27套在立柱15上,螺母16和支架一17将轴承27限位在立柱15上,轴承27用于减少立柱15相对前连接支架11转动的转动摩擦力。优选的,轴承27为角接触球轴承或推力轴承。
支架二18的一端与支架一17转动连接,支架二18与支架一17之间成夹角,该夹角为锐角,前轮7转动安装在支架二18的另一端。
支架一17与支架二18之间设有减震器,减震器包括缸体19、滑动连接在缸体19内部的活塞杆22和弹簧21,缸体19转动连接在支架一17上,活塞杆2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架二18上,弹簧21套在缸体19和活塞杆22外侧,且支撑在缸体19和活塞杆22之间,缸体19和活塞杆22上设有用于支撑弹簧21两端的支撑部20,弹簧21的弹性力推动活塞杆22伸出缸体19,减震器用于缓冲前轮7的振动,使滑板车滑动起来舒适感更佳。
另外,前轮架6上设有转动点二25与联动件5转动连接,转动点二25偏心于前轮架6的旋转中心。
图6所示,优选的,两前轮架6上均设有延伸而出的摇臂二24,摇臂二24的一端套接在立柱15上,并通过螺母16与立柱15固定在一起,转动点二25设在摇臂二24上,摇臂二24通过转动点二25与联动件5转动连接。
优选的,上述摇臂一23与两摇臂二24平行且位于同一侧。
当滑板车需要左转时,用户手部抓握在握把4上向左转动转向杆3,转向杆3带动摇臂一23向一侧摆动,摇臂一23摆动时拨动联动件5向一侧移动,使联动件5推动前轮架6向左转动,前轮7随前轮架6向左转动,完成左转向。右转向原理和左转向相同。
转向杆3转动时是通过联动件5左右移动来调节前轮架6转动,联动件5能对转向杆3和两前轮架6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避免转向杆3和两前轮架6转动过头,而造成安全问题;并且在转向时,通过驱动前轮架6自身转动来带动前轮7转动,能减少两前轮7转动的半径,便于前轮7的转向。
摇臂一23可以设在转向杆3前侧,也可以设在转向杆3后侧。摇臂一23设在转向杆3前侧时,联动件5也设在转向杆3前侧,摇臂一23设在转向杆3后侧时,联动件5也设在转向杆3后侧。
图1所示,优选的,转向杆的旋转中心线12与两前轮架6的旋转中心线平行且不相交,转向杆3位于两前轮架6的中间,转向杆3与两立柱15平行,便于转向杆3通过联动件5带动立柱15转动,联动更顺滑。
图6所示,并且,转动点一26位于两转动点二25之间,转动点一26与联动件5的中间转动连接,两转动点二25分别与联动件5的两端转动连接,使两侧的前轮架6对转向杆3的扭转阻力相同,便于转向杆3转动时联动件5对两侧的前轮架6施力,方便转向。
另外,转向杆的旋转中心线12与两前轮架6的旋转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上,联动件5为一直杆,联动件5与该平面平行,使联动件5能更好的进行传动。
图6所示,另外,联动件5可位于车架1的上方,当联动件5位于车架1上方时,转向杆3上的摇臂一23位于车架1上方,两前轮架6上的摇臂二24位于车架1上方,两立柱15穿过前连接支架11,并从前连接支架11的上方伸出与摇臂二24固定连接,摇臂二24与联动件5转动连接,使得转向杆3可以设置成不贯穿前连接支架11的结构,只需前轮架6贯穿前连接支架11。
针对联动件5相对车架1的位置,我们还有另一种结构,联动件5可位于车架1的下方,当联动件5位于车架1下方时,转向杆3上的摇臂一23位于车架1下方,前轮架6上的摇臂二24位于车架1下方,转向杆3穿过前连接支架11,并从前连接支架11的下方伸出与摇臂一23固定连接,摇臂一23与联动件5转动连接,使得两前轮架6可设置成不贯穿前连接支架11的结构,只需转向杆3贯穿前连接支架11。
图5所示,上述前轮7上设有轮轴14,前轮7通过轮轴14转动安装在前轮架6上,前轮架6的旋转中心线与轮轴14相交,且穿过轮轴14的轴心,前轮架6的旋转中心线与前轮7轮轴14的轴心线垂直,前轮架6的旋转中心线与轮轴14相交,使前轮7绕前轮架6的旋转中心线旋转转向时,能最大程度的减小转动的半径,便于前轮7的转向。
图3所示,优选的,转向杆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踏板10的踩踏面的夹角小于90°,转向杆3斜向设置,便于用户施力,便于对滑板车车头进行操控。
另外,两个前轮7倾斜设置,使两个前轮7呈八字形,该结构使前轮7前行过程中具有回位功能,能调整前轮7自动回位。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进行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前端的前轮组件、安装在车架后端的后轮组件、转向杆和联动件,所述转向杆可转动的连接在车架的前端,转向杆上设有用于手部抓握的握把,所述联动件与转向杆上的转动点一转动连接,转动点一偏心于转向杆的旋转中心,所述前轮组件包括两前轮架以及安装在前轮架上的前轮,两个前轮架均可转动的连接在车架上,前轮架上设有转动点二与联动件转动连接,转动点二偏心于前轮架的旋转中心,所述转向杆转动时所述联动件向一侧移动并推动前轮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杆的旋转中心线与两前轮架的旋转中心线平行且不相交,所述转向杆位于两前轮架的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点一位于两转动点二之间,转动点一与联动件的中间转动连接,两转动点二分别与联动件的两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杆上设有延伸而出的摇臂一,转动点一设在摇臂一上,摇臂一与联动件转动连接,两车轮架上均设有延伸而出的摇臂二,转动点二设在摇臂二上,摇臂二与联动件转动连接,摇臂一与两摇臂二平行且位于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杆和联动件位于车架的上方,两前轮架位于车架的下方,两前轮架穿过车架与车架上方的联动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杆位于车架的上方,两前轮架和联动件位于车架的下方,转向杆穿过车架与车架下方的联动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用于脚踩的踏板,所述转向杆的长度延续方向与踏板的踩踏面的夹角小于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上设有轮轴,前轮通过轮轴转动安装在前轮架上,所述前轮架的旋转中心线与轮轴相交,前轮架的旋转中心线与前轮轮轴的轴心线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转向杆的旋转中心线与两前轮架的旋转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上,联动件与所述平面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踏板和固定在踏板前端的前连接支架,前连接支架上设有对应两前轮架和转向杆的套接孔,所述前轮架包括立柱、固定在立柱上的支架一和支架二,两立柱和转向杆套接在对应的套接孔内,且能在套接孔内旋转,所述支架二的一端与支架一转动连接,支架二与支架一之间成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前轮转动安装在支架二的另一端,所述支架一与支架二之间设有减震器,减震器包括缸体、滑动连接在缸体内部的活塞杆和弹簧,缸体转动连接在车架一上,活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车架二上,弹簧套设在缸体和活塞杆外侧,且支撑在缸体和活塞杆之间,弹簧驱动活塞杆伸出缸体。
CN202222604325.3U 2022-09-23 2022-09-23 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 Active CN218229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4325.3U CN218229277U (zh) 2022-09-23 2022-09-23 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4325.3U CN218229277U (zh) 2022-09-23 2022-09-23 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29277U true CN218229277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68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4325.3U Active CN218229277U (zh) 2022-09-23 2022-09-23 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292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76046B2 (en) Lean to steer recumbent vehicle
US5485893A (en) Vehicle
US7891686B1 (en) Operator powered vehicle
US9174693B2 (en) Three-wheeled cycle
US6338393B1 (en) Pivoting frame suspension scooter
CN218229277U (zh) 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
CN102442393B (zh) 踩踏滑板车
CN210793462U (zh) 一种新型的滑板车
WO2014083481A1 (en) Pedal vehicle
CN217673007U (zh) 摇摆车
CN107031768B (zh) 一种折叠滑板车
US3834734A (en) Bicycle
JP6347011B2 (ja) 前二輪自転車旋回時の車体傾斜装置
RU2391244C1 (ru) Велосипед
CN201385731Y (zh) 前驱动后转向躺式三轮自行车
CN210027727U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机构
CN2558407Y (zh) 后轮控向健身车
CN108791620B (zh) 可侧倾的智能平衡转向折叠电动三轮车及其控制方法
CN2597312Y (zh) 一种前轮驱动无链轻便自行车
CN212738403U (zh) 一种倒三轮滑板车
CN112026968A (zh) 儿童三轮车
CN216734608U (zh) 一种双踏滑板车
JP7054752B1 (ja) 車体傾斜装置を有した前二輪自転車
CN1290739C (zh) 滑溜车
CN210971408U (zh) 一种摆动转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