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27176U - 预制梁模板 - Google Patents
预制梁模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27176U CN218227176U CN202222403935.7U CN202222403935U CN218227176U CN 218227176 U CN218227176 U CN 218227176U CN 202222403935 U CN202222403935 U CN 202222403935U CN 218227176 U CN218227176 U CN 2182271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fixed
- wedge
- formwork
- die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梁模板,包括底模、两片侧模、两片端模及若干个次梁槽口模,两个侧模分别设置在底模的前后两侧边,两个端模分别设置在底模的左右两端处,次梁槽口模固定在侧模上,侧模包括侧模面板及固定在侧模面板上的固定背楞,底模的前后两侧边均设有楔形紧固盒,楔形紧固盒的顶部设有斜面,位于底模前侧边的固定背楞与前侧边的楔形紧固盒的斜面相抵靠,位于底模后侧边的固定背楞与后侧边的楔形紧固盒的斜面相抵靠,两个侧模的固定背楞的上端通过紧固螺杆相连接。采用本预制梁模板,在钢筋笼入模和预制梁脱模全过程无需拆除侧模,端模和次梁槽口模可实现无级调整,能简化施工工艺,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预制混凝土梁的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梁模板。
背景技术
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施工通常先铺设梁底木模板,在底模上绑扎梁钢筋笼,然后拼接支设梁侧模和梁端模并进行加固,最后浇筑混凝土。工序复杂、人力成本高,且外观质量差,难以达到清水混凝土要求。特别是在组装模板时,需分别在背楞的上下两端都利用螺杆进行连接,而在脱模时,需断开上下连接结构,才能将侧模拆开,导致脱模工艺复杂,劳动强度高,施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的预制梁模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梁模板,包括底模、两片侧模及两片端模,两个所述侧模分别设置在底模的前后两侧边,两个所述端模分别设置在底模的左右两端处,所述侧模包括侧模面板及固定在侧模面板上的固定背楞,所述底模的前后两侧边均设有楔形紧固盒,所述楔形紧固盒的顶部设有斜面,位于所述底模前侧边的固定背楞的下端与位于所述底模前侧边的楔形紧固盒的斜面相抵靠,位于所述底模后侧边的固定背楞的下端与位于所述底模后侧边的楔形紧固盒的斜面相抵靠,两个所述侧模的固定背楞的上端通过紧固螺杆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楔形紧固盒包括固定槽体和位于固定槽体中的楔形活动盒,所述固定槽体与底模相对固定,所述楔形活动盒的顶部设有所述斜面,所述固定槽体的侧壁上设有锁定螺栓,所述楔形活动盒(112)通过锁定螺栓(113)固定在固定槽体(111)中。
进一步地,所述底模包括底模面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向支撑梁、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竖向支撑梁,所述竖向支撑梁与底模面板固接,所述横向支撑梁与竖向支撑梁固接,且所述固定槽体固定在横向支撑梁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体通过锚栓固定在地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梁模板,还包括两个端模限位架,所述侧模面板的上端设有上连接平板,所述端模限位架通过螺栓与上连接平板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端模限位架分别与两个端模相抵靠。
进一步地,所述侧模面板的下端设有下连接平板,所述下连接平板通过螺栓与底模的侧边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梁模板,还包括次梁槽口模,所述侧模面板的上端设有上连接平板,所述次梁槽口模通过槽口模螺栓与上连接平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次梁槽口模上设有槽口模长腰孔,所述槽口模螺栓穿设在所述槽口模长腰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侧模还包括固定在侧模面板上的横肋板和竖肋板。
进一步地,所述侧模还包括移动背楞,所述移动背楞至少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模面板位于两个所述移动背楞之间,两个所述移动背楞的上端通过紧固螺杆连接,两个所述移动背楞的下端通过紧固螺杆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预制梁模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预制梁模板利用楔形紧固盒支撑起固定背楞,该楔形紧固盒基于斜面的设计,在支撑起固定背楞的同时、还会对固定背楞的下端施加沿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将促使位于前后两侧边的固定背楞相互靠近,从而起到连接位于前后两侧边的固定背楞下端的作用,这样预制梁模板在使用时,无需再通过紧固螺杆将位于前后两侧边的固定背楞下端进行连接,不仅节省了材料,降低制作成本,且在脱模时,断开位于上端的紧固螺杆及相应的连接结构即可,无需进行断开位于下端的紧固螺杆的操作,且失去紧固螺杆的连接作用,两个侧模在自身重力作用力将分别向两侧倾斜,即两个侧模呈张开状态,从而就能顺利将预制梁从模中脱出,简化了脱模工艺步骤,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样,在下一个制作预制梁过程中,钢筋笼入模时,也无需进行侧模的安装工作,从而也简化了入模工艺,进而大大提高了整体的作业效率。
由于楔形活动盒通过锁定螺栓固定在固定槽体中,脱模过程中,松开锁定螺栓,就能松脱楔形活动盒,并通过调整楔形活动盒的位置使得固定背愣呈悬空状态,在重力作用下侧模将更容易向外张开。
另外,通过槽口模螺栓穿设在槽口模长腰孔中实现将次梁槽口模与侧模固定连接,且通过调整槽口模螺栓在槽口模长腰孔中的位置能实现对次梁槽口模固定位置的无级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预制梁模板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预制梁模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底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预制梁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侧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端模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端模的左视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端模的后视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端模限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中次梁槽口模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底模
11 楔形紧固盒
111 固定槽体
112 楔形活动盒
113 锁定螺栓
12 底模面板
13 横向支撑梁
14 竖向支撑梁
15 锚栓
2 侧模
21 侧模面板
211 上连接平板
212 下连接平板
22 固定背楞
23 横肋板
24 竖肋板
25 移动背楞
3 端模
31 上端模
311 上端模面板
312 抗剪槽
313 横向加强肋
314 预应力波纹管预留孔
32 下端模
321 下端模面板
322 钢筋定位孔
323 竖向加强肋
4 紧固螺杆
5 端模限位架
6 次梁槽口模
61 槽口模长腰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梁模板,包括底模1、两片侧模2及两片端模3,两个侧模2分别设置在底模1的前后两侧边,两个端模3分别设置在底模1的左右两端处,侧模2包括侧模面板21及固定在侧模面板21上的固定背楞22,底模1的前后两侧边均设有楔形紧固盒11,楔形紧固盒11的顶部设有斜面,位于底模1前侧边的固定背楞22的下端与位于底模1前侧边的楔形紧固盒11的斜面相抵靠,位于底模1后侧边的固定背楞22的下端与位于底模1后侧边的楔形紧固盒11的斜面相抵靠,两个侧模2的固定背楞22的上端通过紧固螺杆4相连接。本预制梁模板利用楔形紧固盒11支撑起固定背楞22,该楔形紧固盒11基于斜面的设计,在支撑起固定背楞22的同时、还会对固定背楞22的下端施加沿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将促使位于前后两侧边的固定背楞22相互靠近,从而起到连接位于前后两侧边的固定背楞22下端的作用,这样预制梁模板在使用时,无需再通过紧固螺杆4将位于前后两侧边的固定背楞22下端进行连接,不仅节省了材料,降低制作成本,且在脱模时,断开位于上端的紧固螺杆4及相应的连接结构即可,无需进行断开位于下端的紧固螺杆4的操作,简化了脱模工艺步骤,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同时,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楔形紧固盒11包括固定槽体111和位于固定槽体111中的楔形活动盒112,固定槽体111与底模1相对固定,楔形活动盒112的顶部设有所述斜面,固定槽体111的侧壁上设有锁定螺栓113,楔形活动盒112通过锁定螺栓113固定在固定槽体111中。在脱模过程中,在断开位于上端的紧固螺杆4等连接结构的连接后,再松开锁定螺栓113,即可松脱楔形活动盒112,然后逐步调整楔形活动盒112沿前后方向的位置,并使楔形活动盒112逐步远离所制作的梁,固定背楞22则会因逐渐失去楔形活动盒112的支撑、且因自身重力缓慢下降,与此同时,两个侧模2也会向外张开,这样就无需专门向外拆动侧模2,就能使侧模2更容易向外张开,且操作简单,简化了脱模工艺,减轻了劳动强度。本实施例中锁定螺栓113贯穿固定槽体111的侧壁及楔形活动盒112并与锁定螺母配合,实现将楔形活动盒112固定在固定槽体111中。具体地,固定槽体111的两侧壁上均设有槽体长腰孔,楔形活动盒112的侧壁上设有圆孔,锁定螺栓113穿过该槽体长腰孔及圆孔、并与锁定螺母螺纹连接,实现将楔形活动盒112锁定在固定槽体111中,脱模时,松开锁定螺母与锁定螺栓113的配合,就能沿槽体长腰孔调整楔形活动盒112的位置。而在其他实施例中,锁定螺栓113穿设在固定槽体111的侧壁上的螺纹孔中,通过拧动锁定螺栓113,锁定螺栓113的端部能将楔形活动盒112抵紧在固定槽体111中,实现将楔形活动盒112固定在固定槽体111中,脱模过程中,反向拧动锁定螺栓113,以将楔形活动盒112松脱,从而能调整楔形活动盒112在固定槽体111中的位置。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底模1包括底模面板12、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向支撑梁13、及多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竖向支撑梁14,竖向支撑梁14与底模面板12固接,横向支撑梁13与竖向支撑梁14固接,且固定槽体111固定在横向支撑梁13的端部。且固定槽体111通过锚栓15固定在地面上,也将底模1固定在地面上。本实施例中锚栓15具体采用化学锚栓。横向支撑梁13和竖向支撑梁14对底模面板12起到加固作用。此种固定方式,能保证整个预制梁模板被牢固地固定在地面上。本实施例中横向支撑梁13和竖向支撑梁14均由槽钢制成,底模面板12下方相当于设置了两层槽钢,大大增强底模面板12的强度。横向支撑梁13和竖向支撑梁14垂直焊接在底模面板12的底部,以起到支撑作用。底模面板12的两侧边各设有一排螺栓孔。
如图1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预制梁模板,还包括两个端模限位架5,侧模面板21的上端设有上连接平板211,端模限位架5通过螺栓与上连接平板211固定连接,且两个端模限位架5分别与两个端模3的背部相抵靠。本实施例利用端模限位架5实现对端模3位置的限定,且端模限位架5直接与上连接平板211通过螺栓连接,无需对侧模面板21进行开孔,避免对侧模面板21的强度造成破坏,同时也使得侧模2更加美观。上连接平板211上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上螺栓孔,用穿设螺栓。上连接平板211相当于在侧模面板21的上端设置的翻边结构。通过选择与不同上螺栓孔配合,实现对端模限位架5及端模3位置的调节,进而实现对所制作梁长度的无级调节。本实施例中端模限位架5具体采用三脚架结构设计,以保证能对端模3提供有效的限位。端模3两侧翻边不留螺栓孔。端模3平面样式可依据构件类型做普通构造或预应力张拉构造。另外,本实施例中端模3包含上端模31和下端模32,上端模31内设有上端模面板311、抗剪槽312、横向加强肋313和预应力波纹管预留孔314,下端模32内设有下端模面板321、钢筋定位孔322和竖向加强肋323。端模3通过端模限位架5与侧模2连接来抵抗混凝土侧压力。
如图4所示,侧模面板21的下端设有下连接平板212,下连接平板212通过螺栓与底模1的侧边固定连接。下连接平板212上也设有多个下螺栓孔。侧模2与底模1通过等间距的螺栓或者销钉连接。两个侧模2呈对称方式布置。
如图1和图10所示,预制梁模板,还包括次梁槽口模6,次梁槽口模6通过槽口模螺栓与上连接平板211固定连接。由于上连接平板211上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上螺栓孔,可根据需要将槽口模螺栓穿设在不同的上螺栓孔中,实现对次梁槽口模6位置的调节。本实施例中次梁槽口模6能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节。同时,次梁槽口模6上设有槽口模长腰孔61,槽口模螺栓穿设在呈矩形的槽口模长腰孔61中,该结构能实现对次梁槽口模6位置的无级调节。
另外,如图5所示,侧模2还包括焊接在侧模面板21上的横肋板23和竖肋板24,以增强侧模面板21的强度,使得侧模面板21能承受更强的作用力。侧模面板21的底部还焊接有加强肋,且加强肋由角钢制成。横肋板23、竖肋板24及侧模面板21联成整体来承受砼侧压力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位于同一侧的固定背楞22有多个,且沿侧模面板21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在入模和脱模过程中,该固定背楞22都是固定在侧模面板21上,不用拆装该固定背楞22,有助于提高效率。同时,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侧模2还包括移动背楞25,移动背楞25至少有两个,两个侧模面板21位于两个移动背楞25之间,两个移动背楞25的上端通过紧固螺杆4连接,两个移动背楞25的下端通过紧固螺杆4连接。当端模3位置超出固定背楞22对应的位置,可根据端模3的位置调整移动背楞25的位置,以利用移动背楞25对端模3所在的侧模面板21进行夹持,防止端模3与侧模2之间出现漏浆情况。本实施例中固定背楞22和移动背楞25具体均采用槽钢制成。另外,底模1的前后两侧边均设有多个螺栓孔。
本实施例在预制梁脱模时,先拆除上部的紧固螺杆4,通过拧松底部用于连接侧模2和底模1的螺栓,同时调节楔形活动盒112的位置,由于重力作用,侧模2上部会自动松脱,接着拆除端模限位架5和端模3,最后用吊机吊起预制梁至堆场区,从而实现不拆侧模2即可脱模的施工工艺,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可节约人工,并大幅减少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整体模板省去了梁身的对拉螺栓,施工方便、外观漂亮。
本实施例中预制梁模板整体材质选用钢,相比于木质模板,使用寿命更长,利于环保,节省木材;钢模板可多次循环使用,良好的混凝土表面成型质量;尺寸可定制,误差小;现场产生的废料少,安全文明施工,装拆方便。本预制梁模板整体性好;钢筋笼在绑扎区加工后整体吊装入模,避免在底模1上产生锈迹;预制梁生产期间,预制梁采用机械吊装移位,侧模2不用分拆,可节约人工,并大幅减少生产成本。而传统钢模生产预制梁,拆模时需要先拆卸钢侧模,影响效率且浪费人工;梁钢筋笼在底模1上绑扎,容易产生锈迹,影响预制梁的清水效果;端模3与侧模2连接需要在侧模2上开螺栓孔,影响梁侧面外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梁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1)、两片侧模(2)及两片端模(3),两个所述侧模(2)分别设置在底模(1)的前后两侧边,两个所述端模(3)分别设置在底模(1)的左右两端处,所述侧模(2)包括侧模面板(21)及固定在侧模面板(21)上的固定背楞(22),所述底模(1)的前后两侧边均设有楔形紧固盒(11),所述楔形紧固盒(11)的顶部设有斜面,位于所述底模(1)前侧边的固定背楞(22)的下端与位于所述底模(1)前侧边的楔形紧固盒(11)的斜面相抵靠,位于所述底模(1)后侧边的固定背楞(22)的下端与位于所述底模(1)后侧边的楔形紧固盒(11)的斜面相抵靠,两个所述侧模(2)的固定背楞(22)的上端通过紧固螺杆(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紧固盒(11)包括固定槽体(111)和位于固定槽体(111)中的楔形活动盒(112),所述固定槽体(111)与底模(1)相对固定,所述楔形活动盒(112)的顶部设有所述斜面,所述固定槽体(111)的侧壁上设有锁定螺栓(113),所述楔形活动盒(112)通过锁定螺栓(113)固定在固定槽体(1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预制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1)包括底模面板(12)、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向支撑梁(13)、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竖向支撑梁(14),所述竖向支撑梁(14)与底模面板(12)固接,所述横向支撑梁(13)与竖向支撑梁(14)固接,且所述固定槽体(111)固定在横向支撑梁(13)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预制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体(111)通过锚栓(15)固定在地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梁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端模限位架(5),所述侧模面板(21)的上端设有上连接平板(211),所述端模限位架(5)通过螺栓与上连接平板(211)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端模限位架(5)分别与两个端模(3)相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面板(21)的下端设有下连接平板(212),所述下连接平板(212)通过螺栓与底模(1)的侧边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梁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次梁槽口模(6),所述侧模面板(21)的上端设有上连接平板(211),所述次梁槽口模(6)通过槽口模螺栓与上连接平板(21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预制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槽口模(6)上设有槽口模长腰孔(61),所述槽口模螺栓穿设在所述槽口模长腰孔(61)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2)还包括固定在侧模面板(21)上的横肋板(23)和竖肋板(2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2)还包括移动背楞(25),所述移动背楞(25)至少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模面板(21)位于两个所述移动背楞(25)之间,两个所述移动背楞(25)的上端通过紧固螺杆(4)连接,两个所述移动背楞(25)的下端通过紧固螺杆(4)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03935.7U CN218227176U (zh) | 2022-09-09 | 2022-09-09 | 预制梁模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03935.7U CN218227176U (zh) | 2022-09-09 | 2022-09-09 | 预制梁模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27176U true CN218227176U (zh) | 2023-01-06 |
Family
ID=84663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403935.7U Active CN218227176U (zh) | 2022-09-09 | 2022-09-09 | 预制梁模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27176U (zh) |
-
2022
- 2022-09-09 CN CN202222403935.7U patent/CN2182271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61438A (zh) | 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建筑物及建造该建筑物的方法 | |
CN208072950U (zh) | 一种组合定型钢模板 | |
CN111691582A (zh) | 一种叠合剪力墙密拼竖向接缝构造及施工方法 | |
KR101950872B1 (ko) | 탈형식 거푸집을 이용하여 제작된 pc보 및 그 시공방법 | |
CN218227176U (zh) | 预制梁模板 | |
CN211590609U (zh) | 可扩展型叠合梁模具 | |
CN211775746U (zh) | 一种污水处理池锥体基础钢模板及其矩阵连接结构 | |
CN112627034A (zh) | 一种桥梁高墩翻模同步建造方法 | |
EP0818287B1 (en) | Mold for prefabricated concrete panels | |
CN214785946U (zh) | 一种梁、墙、板面组合快装早拆结构 | |
CN210530333U (zh) | 可拆卸楼承板底模拼缝销键 | |
CN210525425U (zh) | 一种用于预制铁路遮板的模具 | |
CN210105302U (zh) | 装配式预制主次梁后浇节点封模免支撑可调组合模具 | |
CN209364936U (zh) | 一种方便拆模的空心楼盖装配箱的底座模具 | |
CN218195867U (zh) | 利于吊运蒸养的制备h型混凝土桩的模具 | |
CN213499909U (zh) | 一种天沟预制件模具 | |
CN212078671U (zh) |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模板 | |
CN221496508U (zh) | 一种用于加工华夫板结构混凝土板的模具 | |
CN221095821U (zh) | 一种方便安装拆卸的叠合板支撑架 | |
CN220705153U (zh) | 曲线型墙体分段支模组 | |
CN220362751U (zh) | 一种人行道盖板预制模板 | |
CN220336439U (zh) | 一种防洪墙整体浇筑的钢模板装置 | |
CN218170805U (zh) | 一种可更换模板的复合结构梁柱模具 | |
CN216765629U (zh) | 一种定型模板施工平台 | |
CN109881888B (zh) | 定型化可周转早拆排水沟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