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21669U - 一种车间喷淋降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间喷淋降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21669U
CN218221669U CN202222682666.2U CN202222682666U CN218221669U CN 218221669 U CN218221669 U CN 218221669U CN 202222682666 U CN202222682666 U CN 202222682666U CN 218221669 U CN218221669 U CN 218221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supply
pipeline
workshop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826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瑞涛
李永
李云海
李云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Dexia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Dexia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Dexia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Dexia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826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21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21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216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间喷淋降尘装置,包括送水管道,用于组成供水管网并架设在车内顶部;送水管道包括外管、位于外管内部的压力管和间隔设在外管上的在雾化喷头、雾化喷头的输入端与压力管连接、与压力管连接的第一供水系统以及第二供水系统,外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与第二供水系统连接。本申请公开的车间喷淋降尘装置,通过在压力管外增加一层水保温层的方式来实现低温下的保温,这种方式不会影响雾化效果,也不存在电加热保温的使用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车间喷淋降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间喷淋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原料的生产制备过程中,需要将电解质原料经过破碎机和雷蒙磨等设备的处理后成为粉状物质,然后再根据粉状物质的成分进行元素成分调整,这些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粉尘,粉尘飘散在车间中,会对环境造成分产污染,同时还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改善车间的工作环境,是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车间增加喷淋降尘装置是常用的手段,主要起降尘和降温和加湿等作用。车间喷淋降尘装置工作过程中,需要将水加压后送至车间顶部。
冬季使用时,管道中的水在低温环境下容易结冰。目前的保温方式有包裹保温层,但是需要考虑管道的直径有限,保温层厚度较厚时会影响雾化效果,发生泄漏时厚保温层还会干扰检查和维修。电加热保温方式是通过对管道通电的方式使管道的温度上升,这种方式的结构简单,但是能耗高,漏电不易控制,发生漏电后风险也不可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间喷淋降尘装置,通过在压力管外增加一层水保温层的方式来实现低温下的保温,这种方式不会影响雾化效果,也不存在电加热保温的使用风险。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间喷淋降尘装置,包括:
送水管道,用于组成供水管网并架设在车内顶部;送水管道包括外管、位于外管内部的压力管和间隔设在外管上的在雾化喷头;
雾化喷头的输入端与压力管连接;
第一供水系统,与压力管连接;以及
第二供水系统,与外管组成的供水管网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与第二供水系统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供水系统包括:
第一水泵,与送水管道组成回路;
水箱,设在第一水泵和送水管道组成的回路上;以及
加热器,设在水箱上,加热器的加热端位于水箱内。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在水箱回水端处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配置为向加热器反馈回水温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在水箱回水端处的流速传感器,流速传感器配置为向第一水泵反馈回水速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雾化喷头与外管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雾化喷头与压力管的连接方式为插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气压管道,位于送水管道一侧;
导向风道,第一端与气压管道连接,第二端为自由端;以及
压缩气源,与气压管道连接;
其中,雾化喷头伸入到对应的导向风道内;
小于等于雾化喷头总数量的雾化喷头伸入到对应的导向风道内。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远离气压管道方向上,导向风道的流通面积趋于增加。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一根送水管道上的两个相邻导向风道之间存在至少一个雾化喷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间喷淋降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送水管道的内部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雾化喷头与导向风道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基于图3给出的气流方向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两节外管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中,1、送水管道,2、第一供水系统,3、第二供水系统,11、外管,12、压力管,13、雾化喷头,31、第一水泵,32、水箱,33、加热器,34、温度传感器,35、流速传感器,41、气压管道,42、导向风道,43、压缩气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车间喷淋降尘装置,喷淋降尘装置由送水管道1、第一供水系统2、第二供水系统3、外管11、压力管12和雾化喷头13等组成,送水管道1组成供水管网并架设在车内顶部,具体地说,送水管道1由进水管、回水管和喷淋管三部分组成,进水管和回水管分别假设在车间的一对相对的墙体上,喷淋管的数量为多根并在进水管和回水管之间顺序设置。每一根喷淋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和回水管连接。
送水管道1由外管11、位于外管11内部的压力管12和间隔设在外管11上的在雾化喷头13三部分组成,雾化喷头13与外管11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雾化喷头13与压力管12的连接方式为插接。具体而言,雾化喷头13上带有外螺纹,可以拧到外管11上的螺纹孔内,如图2所示。
此时雾化喷头13的输入端位于外管11内,拧入过程中,雾化喷头13的输入端套在压力管12上的连接短管处或者插入到压力管12上的连接短管内。雾化喷头13的输入端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密封环,用以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
第一供水系统2与压力管12连接,作用是将水增压后注入到压力管12内,压力管12内的水通过雾化喷头13喷出,形成水雾。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供水系统2由水池和与水池连接的第二水泵组成,水泵与送水管道1组成的供水管网(进水管)连接。
第二供水系统3与外管11组成的供水管网的输入端(进水管)和输出端(回水管)连接,驱动水在外管11与压力管12之间的缝隙处循环流动。
以电解质原料粉碎车间的使用为参考:
冬天在车间内堆放电解质原料时,原料落地会产生粉尘,使用本申请公开的车间喷淋降尘装置进行喷淋降尘时,第一供水系统2启动,将水增压后注入到压力管12内,压力管12内的水通过雾化喷头13喷出,形成水雾。这些水雾会与空气中的粉尘接触并结合,结合后,粉尘的重量增加,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地面或者料堆上。
该过程中,第二供水系统3停止运行或者间歇性启动。
原料堆放完成后,第一供水系统2停止运行,第二供水系统3转为持续启动或者间歇性启动的工作状态。这样可以使位于外管11与压力管12之间的缝隙处的是处于流动状态,流动状态下的水不结冰,压力管12内的水也不会结冰。
置于雾化喷头13处,可以采用第一供水系统2间歇启动的方式,例如每隔一个小时启动一次,每次启动一分钟,避免雾化喷头13内滞留的水结冰。
请参阅图1,作为申请提供的车间喷淋降尘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供水系统3由第一水泵31、水箱32和加热器33等组成,第一水泵31与送水管道1组成回路,水箱32安装在第一水泵31和送水管道1组成的回路上,作用是向回路中补水。
加热器33安装在水箱32上,其加热端位于水箱32内。主要作用是加热回路中的水,用以提高保温效果。
应理解,外管11与压力管12之间的缝隙处的水流动,能够避免压力管12内的水结冰,但是也有其极限,当外界的温度过低时,外管11与压力管12之间的缝隙处的水依然存在结冰的可能。
因此在本申请中,使用了流速和温度这两个参数作为参考。
温度参数作为参考时,在水箱32的回水端处加装了温度传感器34,温度传感器34的信号输出端与加热器33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向加热器33发送回水温度。
当回水温度低于阈值时,加热器33启动,对水箱32内的水进行加热,进而使第一水泵31与送水管道1组成回路中的水温升高。
流速参数作为参考时,在水箱32的回水端处加装了流速传感器35,流速传感器35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水泵31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向第一水泵31发送回水速度。
当回水速度低于阈值时,第一水泵31的转速提高,使回路中的水以更快的速度流动。
请参阅图1,当然,还可以将第一水泵31、加热器33、温度传感器34和流速传感器35连接在一个控制器上,由控制器进行统一控制。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器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例如PLC。
请参阅图1和图3,作为申请提供的车间喷淋降尘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增加了气压管道41、导向风道42和压缩气源43,气压管道41位于送水管道11的一侧,二者可以平行设置。
导向风道42的第一端与气压管道41连接,第二端为自由端,同时雾化喷头13伸入到对应的导向风道42内,导向风道42的作用是接触气流加快从雾化喷头13中喷出的水雾的流动速度。
导向风道42中喷出的气流由压缩气源43提供,压缩气源43与气压管道41连接,由压缩机和压力罐组成,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注入到压力罐内,压力罐中的压缩空气通过气压管道41流入到导向风道42内并喷出。
应理解,为了提高雾化效果,雾化喷头13中喷出的水雾颗粒的粒径都非常小,这就使得水雾颗粒会漂浮在空气中,下沉速度较慢。当下方的车间中瞬时产生大量扬尘时,需要接触导向风道42内喷出的气流带动水雾颗粒快速向靠近地面的方向流动,用以得到更好的降尘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小于等于雾化喷头13总数量的雾化喷头13伸入到对应的导向风道42内,也就是存在一部分雾化喷头13不配备导向风道42。例如可以是同一根送水管道1上的两个相邻导向风道42之间存在一个或者多个雾化喷头13。
请参阅图4,进一步地,远离气压管道41方向上,导向风道42的流通面积趋于增加,这样可以扩大一个导向风道42的覆盖面积,使得一个导向风道42中喷出的气流可以带动两个甚至三个从雾化喷头13中喷出的水雾能够快速向靠近地面的方向流动。
请参阅图5,应理解,送水管道1是一节一节的,在连接两节压力管12时,可以使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连接两节外管11时,需要短管来连接,短管的两端分别套在两节外管11上,然后进行焊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车间喷淋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水管道(1),用于组成供水管网并架设在车内顶部;送水管道(1)包括外管(11)、位于外管(11)内部的压力管(12)和间隔设在外管(11)上的雾化喷头(13);
雾化喷头(13)的输入端与压力管(12)连接;
第一供水系统(2),与压力管(12)连接;以及
第二供水系统(3),与外管(11)组成的供水管网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与第二供水系统(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间喷淋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供水系统(3)包括:
第一水泵(31),与送水管道(1)组成回路;
水箱(32),设在第一水泵(31)和送水管道(1)组成的回路上;以及
加热器(33),设在水箱(32)上,加热器(33)的加热端位于水箱(3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间喷淋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水箱(32)回水端处的温度传感器(34),温度传感器(34)配置为向加热器(33)反馈回水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间喷淋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水箱(32)回水端处的流速传感器(35),流速传感器(35)配置为向第一水泵(31)反馈回水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间喷淋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雾化喷头(13)与外管(11)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雾化喷头(13)与压力管(12)的连接方式为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间喷淋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压管道(41),位于送水管道(1)一侧;
导向风道(42),第一端与气压管道(41)连接,第二端为自由端;以及
压缩气源(43),与气压管道(41)连接;
其中,雾化喷头(13)伸入到对应的导向风道(42)内;
小于等于雾化喷头(13)总数量的雾化喷头(13)伸入到对应的导向风道(4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间喷淋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远离气压管道(41)方向上,导向风道(42)的流通面积趋于增加。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间喷淋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根送水管道(1)上的两个相邻导向风道(42)之间存在至少一个雾化喷头(13)。
CN202222682666.2U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车间喷淋降尘装置 Active CN218221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82666.2U CN218221669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车间喷淋降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82666.2U CN218221669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车间喷淋降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21669U true CN218221669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68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82666.2U Active CN218221669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车间喷淋降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216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76263B1 (en) Automated water wash system for a gas turbine engin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11132775B (zh) 一种用于制芯机的加湿装置及加湿方法
CN101596389A (zh) 高温烟气降温调质设备
CN105346985A (zh) 皮带机微米级干雾抑尘装置
CN101884963A (zh) 一种具有喷头清洗装置的喷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8221669U (zh) 一种车间喷淋降尘装置
CN210584191U (zh) 一种双流体超细雾化抑尘系统
CN103600938A (zh) 用于火力发电厂原煤输送系统中的自动疏煤装置
CN104528414A (zh) 煤炭运输防冻粘系统
CN216243479U (zh) 一种自动喷油润滑装置
CN208022390U (zh) 一种压梗机的新型组合喷嘴
CN215923827U (zh) 皮带尾部抑尘装置
CN202099300U (zh) 高炉喷雾冷却装置
CN211393920U (zh) 一种用于废水零排放的干燥固化装置
CN204329646U (zh) 用于除尘设备的喷雾降温系统
CN205240631U (zh) 皮带机微米级干雾抑尘装置
CN201575718U (zh) 高温烟气降温调质设备
CN204891489U (zh) 雾化除尘系统
CN208599395U (zh) 一种喷雾抑尘装置
CN203196743U (zh) 水泥磨机自动控制喷雾降温设备
CN114849438B (zh) 熟料车间脱硝系统
CN202254078U (zh) 一种用于空调喷雾风机的喷雾装置
CN215506129U (zh) 一种用于输煤的干雾抑尘装置
CN201984363U (zh) 一种饲料糊化多枪蒸汽喷射自动控制装置
CN206927927U (zh) 一种粉状铁矿石悬浮磁化焙烧工艺故障排料应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