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9163U - 一种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用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用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19163U
CN218219163U CN202221495415.7U CN202221495415U CN218219163U CN 218219163 U CN218219163 U CN 218219163U CN 202221495415 U CN202221495415 U CN 202221495415U CN 218219163 U CN218219163 U CN 218219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ontainer
heat
cylinder
longitudinal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954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彦明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954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19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19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191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用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该雾化器包括壳体以及雾化芯组件,所述雾化芯组件包括容装基质的容器、加热网片和发热体,所述加热网片密封连接于所述容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加热网片相分离设置,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面与所述加热网片相对、且与所述加热网片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发热体通电后,产生的热量辐射到所述加热网片将基质加热,产生的气溶胶透过所述加热网片上的通孔后,从所述间隙排出。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雾化器和电池杆组件。由于发热体与加热网片相分离设置,利用红外辐射的方式加热基质,使得直接接触并加热基质的网片可以被单独拆卸、清洗,方便雾化器的清洁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用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且发热体与加热体分离的雾化器,以及由该雾化器构造的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用雾化器是将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转换成气溶胶的装置。现有该类雾化器,将发热丝和多孔陶瓷集成为一体,无法清洗多孔陶瓷,当出现发热丝碳化糊芯,将陶瓷微孔堵塞后,需整体更换发热芯组件,使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用雾化器,以至少在一定程度解决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用雾化器,其包括:
壳体;以及
雾化芯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雾化芯组件包括容装基质的容器、加热网片和发热体,所述加热网片密封连接于所述容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加热网片相分离设置,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面与所述加热网片相对、且与所述加热网片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发热体通电后,产生的热量辐射到所述加热网片将基质加热,产生的气溶胶透过所述加热网片上的通孔后,从所述间隙排出。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容器嵌套于所述内壳内部,所述雾化器的进气道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壳侧壁与所述外壳侧壁之间的第一纵向气道、设置在所述内壳侧壁与所述容器侧壁之间的第二纵向气道、设置在所述外壳侧壁的连通第一纵向气道和外壳外部的第一气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壳侧壁的连通第一纵向气道和第二纵向气道的第二气孔。
更优选地,所述容器的侧壁包括与所述间隙连通的第三纵向气道、以及连通第二纵向气道和第三纵向气道的第三气孔。
还优选地,所述容器的侧壁包括与所述间隙连通的第四纵向气道,所述雾化器的出气道包括所述第四纵向气道、所述容器侧壁与所述吸嘴侧壁之间的第五纵向气道、所述吸嘴内部的第六纵向气道、以及所述容器侧壁顶部的连通第四纵向气道和第五纵向气道的第四气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网片包括平板状的第一片体,所述第一片体的边缘具有弯向所述容器的连接环,所述加热网片通过所述连接环密封连接于所述容器;所述发热体包括平板状的第二片体,所述第二片体与所述第一片体相对,所述第二片体设有发热电路形成所述发热面;所述第一片体或所述第二片体设有凸起部,通过所述凸起部形成所述间隙。
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网片包括底端开口且顶端封闭的筒体,所述筒体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容器内部,所述筒体的底端与所述容器密封连接;所述发热体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筒体内,所述柱体的插入所述筒体内的部分布设有发热电路形成所述发热面。
还有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网片包括底端封闭且顶端开口的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顶端与所述容器密封连接;所述发热体包括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外部,所述第二筒体布设有发热电路形成所述发热面,所述第二筒体的侧壁具有连通第二筒体内部和外部的缺口。
优选地,构成所述发热体的第二片体、柱体或第二筒体为陶瓷结构,所述发热电路与所述陶瓷结构构成陶瓷发热体,所述发热电路的表面覆盖有釉面。
优选地,所述加热网片为金属网片。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连接于所述雾化器的电池杆组件,所述电池杆组件用于供电及控制所述雾化器产生气溶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发热体与加热基质的网片相分离设置,利用红外辐射的方式加热基质,使得直接接触并加热基质的网片可以被单独拆卸、清洗,方便雾化器的清洁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其加热网片的立体图;
图4为其加热网片的剖视图;
图5为发热体的立体图;
图6为发热体与加热网片的组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7为发热体与加热网片的组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8为加热网片与容器组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9为雾化器的爆炸图;
图10为第二实施例的加热网片的立体图;
图11为第二实施例的发热体的立体图;
图12为第二实施例的发热体与加热网片的组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3为第二实施例的发热体与加热网片的组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4为第二实施例的加热网片与容器组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5为第三实施例的加热网片的立体图;
图16为第三实施例的加热网片的剖视图;
图17为第三实施例的发热体的立体图;
图18为第三实施例的发热体的剖视图;
图19为第三实施例的发热体与加热网片的组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0为第三实施例的发热体与加热网片的组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1为第三实施例的发热体与加热网片的组合状态下的另一立体图;
图22为进气道的气孔的分布示意图;
图23为进气道和出气道的示意图;
图24为电子雾化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雾化器;200、电池杆组件;
110、壳体;111、吸嘴端;112、电池杆连接端;113、外壳;114、内壳;115、第三密封圈;116、吸嘴;
120、基质;
130、容器;131、容置腔;
140、加热网片;141、第一连接环;142、凸起部;143、第二片体;144、第一筒体;145、第二连接环;
150、发热体;151、发热面;152、厚膜印刷电路;153、第一片体;154、柱体;155、第二筒体;156、缺口;
160、进气道;161、第一气孔;162、第三气孔;163、第一纵向气道;164、第二纵向气道;165、第三纵向气道;166、第二气孔;
170、出气道;171、第四纵向气道;172、第五纵向气道;173、第四气孔;174、第六纵向气道;
180、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旨在对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用雾化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使之能够便于清洗加热基质的网片,从而在发生碳化糊芯后,不必更换整个发热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雾化器
请参照图1及图2,本雾化器100包括壳体110和雾化芯组件,壳体110的顶端为吸嘴端111,设有抽吸用的吸嘴,雾化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110内部,所述雾化芯组件包括容装固态气溶胶基质120的容器130、加热网片140和发热体150,所述加热网片140密封连接于所述容器130,所述发热体150与所述加热网片140相分离设置,所述发热体150的发热面与所述加热网片140相对、且与所述加热网片140之间形成有间隙。
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120在环境温度下为固态,更具体地说为膏状或凝胶状,加热后熔化成液态,进一步加热到沸点后,蒸发产生气溶胶。本申请有些位置,将所述的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简称为基质或固态气溶胶基质。
所述发热体150通电后,产生的热量辐射到所述加热网片140将基质120加热,基质120被加热后产生的气溶胶透过所述加热网片140上的通孔后,从所述间隙排出。此外,容器130的口部还可以与吸嘴连通,部分气溶胶可以通过容器130的口部向上排出。
上述雾化器的发热体150与加热网片140相分离设置,利用红外辐射的方式加热固态气溶胶基质120,使得直接接触并加热基质120的网片140可以被单独拆卸、清洗,方便雾化器的清洁维护。
如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壳体110的底端为电池杆连接端112,该端设有用于连接电池杆的接口,壳体110内部从吸嘴端111到电池杆连接端112依次布置容器130、加热网片140和发热体150。需要指出,容器130、加热网片140和发热体150并不限于此种布局,例如,加热网片和发热体也可以设置于容器的侧壁,只要发热体与加热网片相分离设置、发热体的发热面与加热片相对并形成间隙,利用红外辐射的方式加热基质,即可使得直接接触并加热基质的网片可以被单独拆卸、清洗,本实用新型对容器、加热网片和发热体的相对位置不做具体限制。
电池杆的接口可以为内外嵌套的结构,该接口具有与发热体150电连接的正极和负极,通过内外嵌套的结构实现雾化器100与电池杆组件在结构上的组合,通过正极和负板实现电池杆组件对雾化器100供电。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让正极位于接口的内部,同时复用壳体110作为负极。
图3和图4表示了加热网片140的具体构造,图8示出了加热网片140与容器130的结合状态。本实施例中,加热网片140包括底端开口且顶端封闭的第一筒体144,所述第一筒体144伸入所述容器130内部,所述第一筒体144的底端与所述容器130密封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筒体144的底端具有先向外再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环145,通过第一连接环145与容器130的侧壁配合,将加热网片140密封连接于容器130。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容器130的底端设置内凸环,通过第一筒体144的底端的水平环体与容器130底端的内凸环配合,将加热网片140密封连接于容器130的底部。或者,也可以在成型容器130时,将加热网片140直接成型为容器130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加热网片140为钢网片,其中,网片上的通孔的孔径在范围0.01mm至1mm内,可根据实际应用灵活设计,总之要使得熔化的基质120在雾化时不会从网片上的通孔漏出。其中,孔深、基质熔化后的浓度也会影响是否漏出,孔深越大时,基质熔化后的浓度越大,越不易漏出,孔径可以设计得较大,在应用中选择具体的孔径值时可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用钢网片时,更优选不锈钢网片,加热网片140还可以是其它金属网片。采用金属网片具有易于成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网片140的材质还可以为多孔陶瓷,或者其它热阻系数小的材质,本实用新型对加热网片140的材质不做限制。
图5中示出了发热体150的构造,图6和图7示出了发热体150与加热网片140的组合状态。本实施例中,发热体150包括柱体154,柱体154的一部分插入第一筒体144内,所述柱体154的插入所述第一筒体144内的部分布设有发热线路152,形成了发热面151,柱体154的插入第一筒体144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筒体144之间形成有间隙。其中,可采用的发热线路包括但不限于发热丝、发热网或发热膜,发热线路可以在柱体154的表面,也可以嵌入到柱体154的内部。在柱体表面设置发热线路的工艺包括但不限于厚膜印刷、喷涂。可以采用烧结工艺,将发热线路和柱体一体烧结成型,从而达到在柱体内部嵌设发热线路。
柱体154优选陶瓷材料制成,柱体154与其上的发热电路152一起形成陶瓷发热体。其中,可以选择正温度系数的发热材质构造发热电路,也可以选择负温度系数的发热材质构造发热电路。陶瓷发热体具有热阻系数小,换热效率高的优点。更优选地,在陶瓷发热体的发热电路152的表面覆盖有釉面,对发热电路152形成保护作用。
柱体154产生的热量,通过红外线辐射的方式传递给第一筒体144,基质120被第一筒体144加热、产生气溶胶,如图6和图7中的箭头所示,产生的气溶胶从柱体154与第一筒体144之间的间隙由上到下排出,再沿下方的水平间隙进入出气道,从出气道排出。
进一步参照图2和图9,壳体110包括外壳113和内壳114,所述外壳113设有吸嘴,所述发热体150固定于所述内壳114,所述加热网片140固定于所述容器130,内壳114上部开口,外壳113下部开口,容器130、内壳114和外壳113三者从内到外依次嵌套设置,内壳114外侧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与外壳113的内侧壁分别密封配合,容器130外侧壁的上端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与内壳114的内侧壁密封配合,外壳113和内壳114可拆卸连接。拆开外壳和内壳后,可以取出容器130,对加热网片140进行清洗。图2和图9中,内壳和外壳通过螺纹连接,应当理解,内壳和外壳也可以采用卡接、磁吸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雾化器100的气路通道包括进气道和出气道。进气道一方面与壳体的外部连通,另一方面与加热网片和发热体之间的间隙区域的连通。出气道一方面与吸嘴连通,另一方面与加热网片和发热体之间的间隙区域连通。
进一步讲,进气道包括内外嵌套、上下蜿蜒的气道,这种进气道可以带走雾化芯组件向外散发的热量,降低壳体外壁的温度。参照图8,容器130的侧壁设有第三纵向气道165和第四纵向气道171,容器130侧壁的上端设有连通第三纵向气道165和第二纵向气道164(见图23)的第三气孔162,容器130侧壁的顶部设有连通第四纵向气道171和第五纵向气道172(见图23)的第四气孔173。结合图2、图8、图9、图22、图23,容器130嵌套在内壳114中,内壳114嵌套在外壳113中,所述外壳113的侧壁与所述内壳114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纵向气道163,所述内壳114的侧壁与所述容器130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纵向气道164,外壳113侧壁的上端设有连通第一纵向气道163和外壳外部的第一气孔161,内壳114侧壁的下端设有连通第一纵向气道和第二纵向气道的第二气孔166,第三纵向气道165的下端连通加热网片与发热体之间的间隙区域180,第一纵向气道163、第二纵向气道164和第三纵向气道165构成了内外嵌套、上下蜿蜒的进气道160。
参照图23,第四纵向气道171的下端连通加热网片与发热体之间的间隙区域180,吸嘴116的下端伸入容器130内,吸嘴116的侧壁下端与容器130的侧壁上端之间形成有第五纵向气道172,吸嘴116内部形成有第六纵向气道174,第四纵向气道171和第五纵向气道172通过第四气孔173连通,第五纵向气道172和第六纵向气道174通过容器130连通,第四纵向气道171、第五纵向气道172和第六纵向气道174构成了蜿蜒曲折的出气道170。相比直线型出气道,这种蜿蜒曲折的出气道170长度更长,有利于降低通过其中的气溶胶的温度,且蜿蜒曲折的出气道170可使通过其中的气溶胶的速度变慢,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气溶胶温度,并避免用户吸食到冷凝液。
上述气道的气体流动如下:外界空气经第一气孔161进入,沿第一纵向气道163下行后进入第二气孔166,然后沿第二纵向气道164上行后进入第三气孔162,进而从第三纵向气道165下行,最后进入加热网片和发热体之间的间隙区域180。基质被加热网片加热后,转化为气溶胶。在吸嘴116抽吸时,在出气道170形成负压,气溶胶透过加热网片的通孔进入加热网片与发热体之间的间隙区域180,然后进入第四纵向气道171,上行后从第四气孔173进入第五纵向气道172下行,然后进入吸嘴116内部沿第六纵向气道174上行后排出。
上述各个纵向气道可以为直气道,也可以为蜿蜒气道,并且各纵向气道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以理解的是,容器130侧壁的第三纵向气道165增加了进气流接触容器130的时间,因而增强了进气流对容器130的降温效果。容器130的第四纵向气道171是为了形成曲折的出气道。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此限制。当不需要实现上述效果时,则不必设置上述的第三纵向气道165和第四纵向气道171,甚至也可以不必设置第三气孔162和第四气孔173。例如,可以直接将第二纵向气道164连通加热网片与发热体之间的间隙区域180,可以通过容器130的口部向上排出气溶胶,或者还可以在容器和壳体之间设置出气道实现上述间隙区域180和吸嘴116的连通。
还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0也可以不采用内外壳组合结构,采用单壁壳,通过在壳体100的侧壁与容器130的侧壁之间设置上下往返的多个纵向气道也可以构成上下蜿蜒的气道,这种气道也可以达到带走雾化芯组件向外散发的热量,降低壳体外壁的温度的效果。其中当每个纵向气道本身也设计为蜿蜒气道后,气道长度进一步变长,与容器及壳体的接触面积也更大,可更好的带走雾化芯组件向外散发的热量,降低壳体外壁的温度。
进一步参照图2和图9,在容器130的底部设有容置腔131,所述发热体150置于所述容置腔131内,所述容置腔131的腔壁与所述内壳114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115,第三密封圈115使加热网片140与发热体150处于一个封闭的区域,还可防止气体和冷凝液从下方漏出。
由上述可见,本实施例的雾化器100将加热网片140密封连接在容器130,将发热体150与加热网片140相分离设置,利用红外辐射的方式加热基质120,使得直接接触并加热基质120的加热网片140可以被单独拆卸、清洗,方便雾化器的清洁维护。
第二实施例:雾化器
第二实施例的雾化器,其整体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区别在于加热网片140和发热体150的构造不同。
图10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加热网片140的构造,图14示出了其与容器130组合后的状态。本加热网片140包括平板状的第一片体143,所述第一片体143的边缘具有弯向所述容器的第一连接环141,所述第一连接环141与容器130的侧壁配合,将加热网片140密封连接于所述容器130的底部。图14中还示出了容器130侧壁的第三纵向气道165、第三气孔162、第四纵向气道171及第四气孔173。
加热网片140为钢网片,优选不锈钢网片,加热网片140还可以是其它金属网片。采用金属网片具有易于成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网片140的材质还可以为多孔陶瓷,或者其它热阻系数小的材质,本实用新型对加热网片140的材质不做限制。
图11示出了发热体150的构造,图12和图13示出了发热体130与加热网片140结合后的状态。本发热体150包括平板状的第二片体153,所述第二片体153与所述第一片体143相对,所述第二片体153在朝向所述第一片体143的表面布设有发热电路152形成了发热体130的发热面151。
第二片体153优选陶瓷材料制成,第二片体153与其上的发热电路152一起形成陶瓷发热体。陶瓷发热体具有热阻系数小,换热效率高的优点。更优选地,在发热电路152的表面覆盖有釉面,对发热电路152形成保护作用。
在第一片体143的朝向第二片体153的表面设有凸起部142,所述凸起部142使得第二片体153与第一片体143形成有间隙。
第二片体153产生的热量,通过红外线辐射的方式传递给第一片体143,基质120被第一片体143加热、产生气溶胶,如图12和图13中的箭头所示,产生的气溶胶从第二片体153与第一片体143之间的间隙流入出气道,经过出气道后从吸嘴排出。
第二实施例中未做描述的部分同第一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雾化器
第三实施例的雾化器,其整体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区别在于加热网片140和发热体150的构造不同。
图15和图16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加热网片140的构造。本加热网片140包括底端封闭且顶端开口的第一筒体144,所述第一筒体144的顶端具有先向外再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环145,第二连接环145与容器的侧壁配合,将加热网片140密封连接于容器。
加热网片140为钢网片,优选不锈钢网片,加热网片140还可以是其它金属网片。采用金属网片具有易于成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网片140的材质还可以为多孔陶瓷,或者其它热阻系数小的材质,本实用新型对加热网片140的材质不做限制。
图17和图18示出了发热体150的构造,图19至图21示出了发热体130与加热网片140结合后的状态。本发热体150包括第二筒体155,所述第二筒体155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144外部,所述第二筒体155的内壁布设有发热电路152,形成了发热体150的发热面151。第二筒体155和第一筒体144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二筒体155的侧壁具有连通第二筒体155内部和外部的缺口156。
第二筒体155优选陶瓷材料制成,第二筒体155与其上的发热电路152一起形成陶瓷发热体。陶瓷发热体具有热阻系数小,换热效率高的优点。更优选地,在发热电路152的表面覆盖有釉面,对发热电路152形成保护作用。
第二筒体155产生的热量,通过红外线辐射的方式传递给第一筒体144,基质被第一筒体144加热、产生气溶胶,如图19至图21中的箭头所示,产生的气溶胶经过第一筒体144和第二筒体155之间的间隙后,经过缺口156流入出气道,经过出气道后从吸嘴排出。
第三实施例中未做描述的部分同第一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电子雾化装置
参照图24,本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100和电池杆组件200,电池杆组件200与雾化器100可拆卸连接,电池杆组件200具有电池和控制板,可向雾化器100供电,并可控制雾化器100产生气溶胶。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在电池杆组件200的外表面设置开关,通过该开关,触发控制板让电池杆组件200给雾化器100供电。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也可以没有按键,而在电池杆组件200上设置咪头(也就是气流传感器),以及在电池杆组件200上设置与雾化器连通的气道,咪头与该气道连通,咪头感应用户抽吸产生的气流,进而起到开关的作用,触发控制板让电池杆组件200给雾化器100供电。其中,雾化器100可以是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
需要指出,如无特别说明,上述“第一”、“第二”等类似术语用于区分相同名称的不同装置,不能解释为含有顺序、主次、重要程度等含义。
上述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些详细的说明仅仅限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对上述方案进行的各种润饰、等效变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用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以及
雾化芯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雾化芯组件包括容装基质的容器、加热网片和发热体,所述加热网片密封连接于所述容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加热网片相分离设置,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面与所述加热网片相对、且与所述加热网片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发热体通电后,产生的热量辐射到所述加热网片将基质加热,产生的气溶胶透过所述加热网片上的通孔后,从所述间隙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容器嵌套于所述内壳内部,所述雾化器的进气道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壳侧壁与所述外壳侧壁之间的第一纵向气道、设置在所述内壳侧壁与所述容器侧壁之间的第二纵向气道、设置在所述外壳侧壁的连通第一纵向气道和外壳外部的第一气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壳侧壁的连通第一纵向气道和第二纵向气道的第二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侧壁包括与所述间隙连通的第三纵向气道、以及连通第二纵向气道和第三纵向气道的第三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侧壁包括与所述间隙连通的第四纵向气道,所述雾化器的出气道包括所述第四纵向气道、所述容器侧壁与吸嘴侧壁之间的第五纵向气道、吸嘴内部的第六纵向气道、以及所述容器侧壁顶部的连通第四纵向气道和第五纵向气道的第四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网片包括平板状的第一片体,所述第一片体的边缘具有弯向所述容器的连接环,所述加热网片通过所述连接环密封连接于所述容器;
所述发热体包括平板状的第二片体,所述第二片体与所述第一片体相对,所述第二片体设有发热电路形成所述发热面;
所述第一片体或所述第二片体设有凸起部,通过所述凸起部形成所述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网片包括底端开口且顶端封闭的筒体,所述筒体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容器内部,所述筒体的底端与所述容器密封连接;
所述发热体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筒体内,所述柱体的插入所述筒体内的部分布设有发热电路形成所述发热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网片包括底端封闭且顶端开口的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顶端与所述容器密封连接;
所述发热体包括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外部,所述第二筒体布设有发热电路形成所述发热面,所述第二筒体的侧壁具有连通第二筒体内部和外部的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发热体的第二片体、柱体或第二筒体为陶瓷结构,所述发热电路与所述陶瓷结构构成陶瓷发热体,所述发热电路的表面覆盖有釉面。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网片为金属网片。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连接于所述雾化器的电池杆组件,所述电池杆组件用于供电及控制所述雾化器产生气溶胶。
CN202221495415.7U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用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219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95415.7U CN218219163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用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95415.7U CN218219163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用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19163U true CN218219163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72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95415.7U Active CN218219163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用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191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90686B (zh) 烟雾生成器、电子烟及可拆卸安装的雾化装置
CN205922888U (zh) 一种超声雾化器及超声雾化式电子烟
EP3473057B1 (en) Heater assembly for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CN107708452A (zh) 电子气溶胶供给系统
CN206260851U (zh) 石英管烟弹及使用其的低温烟
CN107708453A (zh) 电子气溶胶供给系统
EP3508078B1 (en) Press-type nasal inhaling cigarette set with heating function
CN114365870B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910542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机构
CN211910544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04522890A (zh) 电子水烟及其加热组件
CN21281426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4962605U (zh) 雾化腔设于雾化芯内底部的雾化器
WO2023179257A1 (zh) 横向导液的雾化器
CN216875000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8219163U (zh) 一种热可逆的固态气溶胶基质用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0754704A (zh) 一种雾化装置
WO2022161029A1 (zh) 具有外壳的一体式雾化芯
CN217162790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7161101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WO2023130764A1 (zh) 横置雾化芯
CN115778014A (zh) 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WO2022161014A1 (zh) 具有开放式雾化腔的雾化芯
CN217771456U (zh) 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WO2022266808A1 (zh) 雾化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