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4955U - 引线结构及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引线结构及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14955U
CN218214955U CN202222633829.8U CN202222633829U CN218214955U CN 218214955 U CN218214955 U CN 218214955U CN 202222633829 U CN202222633829 U CN 202222633829U CN 218214955 U CN218214955 U CN 218214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coil
mounting assembly
assembly
mem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3382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凯旋
梁庆宁
戚宇祥
宋丹菊
关辉淋
方文杰
李飞
周宇成
张学明
王华明
谭卫锋
李荣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itype Electric Co ltd
Haiho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itype Electric Co ltd
Haiho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type Electric Co ltd, Haiho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ityp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3382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14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14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149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线结构及变压器,引线结构包括安装组件、线圈和引出件,安装组件为棱柱状结构件,棱柱状的安装组件每个侧面上均开设有缠绕口;线圈通过穿过相邻两个安装组件侧面上的缠绕口缠绕在安装组件的侧棱上;引出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引出件分别设置在安装组件相邻两个侧面上并与线圈接触,两个引出件分别到线圈的圆心位置形成的夹角为钝角。两个引出件呈钝角设置能够在保证线圈匝数不变的前提下,线圈在连接两个引出件的最后一匝时,不用绕完完整的一圈,仅需绕一圈的长度减去钝角对应的长度即可,节省了线材同时又能够降低线圈的电阻损耗,提高引线结构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引线结构及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引线结构及变压器。
背景技术
由于立体卷铁芯变压器结构特点,三个铁芯柱和三相线圈呈等边三角形布局,传统的立体卷铁芯变压器三相线圈的低压出头均在器身外侧引出,为方便变压器产品的外部接线,变压器的低压引线必须保证在相同一侧引出,因此必须利用导电排将不同侧的低压接线端子引到同一侧。这种引出方式不仅浪费线材,同时增大了低压引线的电阻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节约线材降低电阻损耗的引线结构及变压器。
一种引线结构,包括安装组件、线圈和引出件,所述安装组件为棱柱状结构件,棱柱状的所述安装组件每个侧面上均开设有缠绕口;所述线圈通过穿过相邻两个所述安装组件侧面上的所述缠绕口缠绕在所述安装组件的侧棱上;所述引出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引出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相邻两个侧面上并与所述线圈接触,两个所述引出件分别到所述线圈的圆心位置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钝角的角度范围为120°±5°。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引线组件,棱柱状的所述安装组件沿中心轴线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缠绕口与所述散热通道相连通,且部分所述线圈位于所述散热通道内,所述引线组件位于所述散热通道的一侧,所述引出件与所述引线组件连接,并与所述线圈位于所述安装组件侧面的部分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的数量对应所述安装组件的侧棱数量设置,每一所述线圈对应缠绕在其中一所述安装组件的侧棱上,所述引线组件的数量与所述线圈的数量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为三棱柱状结构,所述线圈的数量为三个,每一所述线圈分别缠绕在其中三棱柱的所述安装组件的其中一侧棱上,所述引线组件的数量为三个,每一所述引线组件均通过两个所述引出件对应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线圈,所述引出件的数量对应所述引线组件的数量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三个铁芯单框,每一所述铁芯单框上贯穿形成有所述缠绕口,三个所述铁芯单框合围形成三棱柱状结构,并形成所述散热通道,所述铁芯单框上开设所述缠绕口的侧面为所述三棱柱状结构的侧面,所述线圈缠绕其中两个所述铁芯单框相接触的侧边,两个所述引出件分别连接所述线圈缠绕的两个所述铁芯单框相接触的侧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组件包括连接件,两个所述引出件的一端部与所述线圈接触,两个所述引出件的另一端部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安装组件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组件还包括绝缘件,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至少四个,至少四个所述连接件环绕所述安装组件的侧面设置,且其中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缠绕口的中心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绝缘件的数量对应所述连接件的数量设置,每一所述绝缘件的两端部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组件还包括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并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一种变压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引线结构。
上述引线结构及变压器,棱柱状结构的安装组件上的每个侧面都开设有缠绕口,线圈通过穿过相邻两个缠绕口缠绕在安装组件的侧棱上。此时两个引出件呈钝角分别设置在安装组件相邻两个侧面上,并与线圈接触,实现线圈的引出。两个引出件呈钝角设置能够在保证线圈匝数不变的前提下,线圈在连接两个引出件的最后一匝时,不用绕完完整的一圈,仅需绕一圈的长度减去钝角对应的长度即可,节省了线材同时又能够降低线圈的电阻损耗,提高引线结构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引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引线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的引线接线原理图。
图中各元件标记如下:
10、引线结构;100、安装组件;110、散热通道;120、铁芯单框;200、线圈;210、a相低压线圈;220、b相低压线圈;230、c相低压线圈;300、引出件;400、引线组件;410、连接件;420、绝缘件;430、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例中的变压器,包括引线结构10。引线结构10包括安装组件100、线圈200和引出件300,所述安装组件100为棱柱状结构件,棱柱状的所述安装组件100每个侧面上均开设有缠绕口;所述线圈200通过穿过相邻两个所述安装组件100侧面上的所述缠绕口缠绕在所述安装组件100的侧棱上;引出件3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引出件300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100相邻两个侧面上并与所述线圈200接触,两个所述引出件300分别到所述线圈200的圆心位置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棱柱状结构的安装组件100上的每个侧面都开设有缠绕口,线圈200通过穿过相邻两个缠绕口缠绕在安装组件100的侧棱上。此时两个引出件300呈钝角分别设置在安装组件100相邻两个侧面上,并与线圈200接触,实现线圈200的引出。两个引出件300呈钝角设置能够在保证线圈200匝数不变的前提下,线圈200在连接两个引出件300的最后一匝时,不用绕完完整的一圈,仅需绕一圈的长度减去钝角对应的长度即可,节省了线材同时又能够降低线圈200的电阻损耗,提高引线结构1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钝角的角度范围为120°±5°。当两个引出件300的夹角呈120°时,线圈200的最后一匝能够减少三分之一的长度,进而降低线圈200的电阻损耗。需要说明的是,引出件300的具体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只要能够保证两个引出件300呈钝角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引出件300还可以呈其他角度,只要有角度差即可。
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引线组件400,棱柱状的所述安装组件100沿中心轴线形成有散热通道110,所述缠绕口与所述散热通道110相连通,且部分所述线圈200位于所述散热通道110内,所述引线组件400位于所述散热通道110的一侧,所述引出件300与所述引线组件400连接,并与所述线圈200位于所述安装组件100侧面的部分接触。所述散热通道110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安装组件100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中心轴线和所述安装组件100的高度方向一致。
传统的立体卷铁芯变压器三相线圈的低压出头均在器身外侧引出,为方便变压器产品的外部接线,变压器的低压引线必须保证在相同一侧引出,因此必须利用导电排将不同侧的低压接线端子引到同一侧。为了使低压引线在相同一侧引出,传统的立体卷铁芯变压器的其中一相低压线圈(一般为B相低压线圈)的低压引线铜排设置从铁芯的散热通道上方跨过,该结构布置使得散热通道对线圈有效散热面积存在遮挡,对线圈散热带来不利的影响。部分线圈位于散热通道内,保证对线圈能够进行散热。而在本实施例中引线组件400位于散热通道110的一侧,并不会阻挡散热通道110对线圈200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了引线结构1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200的数量对应所述安装组件100的侧棱数量设置,每一所述线圈200对应缠绕在其中一所述安装组件100的侧棱上,所述引线组件400的数量与所述线圈200的数量一一对应设置。
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100为三棱柱状结构,所述线圈200的数量为三个,每一所述线圈200分别缠绕在其中三棱柱的所述安装组件100的其中一侧棱上,所述引线组件400的数量为三个,每一所述引线组件400均通过两个所述引出件300对应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线圈200,所述引出件300的数量对应所述引线组件400的数量设置。在三棱柱状的安装组件100的每个侧面上均设置有两个引出件300和线圈200接触。在本实施例中三个线圈200分别为a相低压线圈210、b相低压线圈220和c相低压线圈230。且线圈200为左绕向。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组件100为正三棱柱结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相上对应连接有两个引出件300。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安装组件100包括三个铁芯单框120,每一所述铁芯单框120上贯穿形成有所述缠绕口,三个所述铁芯单框120合围形成三棱柱状结构,并形成所述散热通道110,所述铁芯单框120上开设所述缠绕口的侧面为所述三棱柱状结构的侧面,所述线圈200缠绕其中两个所述铁芯单框120相接触的侧边,两个所述引出件300分别连接所述线圈200缠绕的两个所述铁芯单框120相接触的侧边。三相低压线圈200分别连接不同的铁芯单框120。需要说明的是铁芯单框120不一定为铁质材料结构,也可以为其他金属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组件400能够导电。所述引线组件400包括连接件410,两个所述引出件300的一端部与所述线圈200接触,两个所述引出件300的另一端部连接在所述连接件410上,所述连接件410和所述安装组件100间隔设置。连接件410可以是现有的任意一种导电结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410为引线铜排。连接件410设置在散热通道110的一侧并和安装组件100间隔,保证了引线结构10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组件400还包括绝缘件420,所述连接件410的数量为至少四个,至少四个所述连接件410环绕所述安装组件100的侧面设置,且其中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件410沿所述缠绕口的中心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绝缘件420的数量对应所述连接件410的数量设置,每一所述绝缘件420的两端部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件410。相邻两个连接件410通过绝缘件420连接,在保证相邻两个连接件410之间的电气绝缘性能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引线结构10整体的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组件400还包括接线端子430,所述接线端子430连接在所述连接件410上,并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电流由线圈200通过引出件300经过连接件410由接线端子430传导至外部设备。
参阅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端子430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三个所述接线端子430分别对应a相低压线圈210、b相低压线圈220和c相低压线圈230。另一个接线端子430对应零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端子430一体成型于所述连接件410上。所述引出件300一体成型于所述连接件410上。既保证了引线组件400的结构强度,也保证了引线组件400的电气特性稳定可靠。进一步保证引线组件40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变压器还包括吊装结构,吊装结构包括吊装件和支撑组件,所述吊装件内形成有吊装腔,所述吊装腔用于放置变压器主体,所述吊装件上开设有与所述吊装腔相连通的吊装孔;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部用于连接在所述变压器的主体上,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部穿过所述吊装孔用于和吊装设备连接。
支撑组件连接在变压器的主体上,将变压器主体设置在吊装腔内,然后支撑组件通过吊装孔和外界的吊装设备连接,并对变压器进行吊装。将变压器主体设置在吊装腔内,吊装件能够对变压器主体进行保护,保证了变压器主体在吊装过程中的安全。吊装结构整体简单可靠,提高了吊装效率。
传统的吊装结构和吊装方式,在起吊的时候就需要拆卸变压器外壳的顶盖,由于在起吊前需要拆卸外壳顶盖,起吊完成后需要重新安装外壳顶盖,明显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而本申请的吊装件能够对变压器主体形成稳定的支撑和保护,同时通过吊装孔也避免了起吊时进行外壳拆卸和安装,极大提高了吊装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三个第一支撑件,至少三个所述第一支撑件用于沿所述变压器主体的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部均用于连接在所述变压器的主体上,所述吊装孔的数量对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数量设置,每一所述第一支撑件均对应穿过一所述吊装孔并用于和吊装设备连接。至少三个第一支撑件能够保证对变压器主体的稳定支撑,保证在吊装过程中的平衡,进一步提高吊装结构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部上开设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用于和所述变压器主体上的固定孔相连通。固定孔和支撑孔相连通,并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支撑件和变压器主体。保证吊装结构的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穿过所述吊装孔的另一端部上开设有吊孔,所述吊孔用于穿设所述吊装设备。吊孔能够方便快捷地连接吊装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数量对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数量设置,每一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部对应连接在一所述第一支撑件上,一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部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形成的平面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形成的平面相交。在吊装过程中会产生向心拉力,导致第一支撑件产生形变,如果第一支撑件的强度不够,则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因此设置第二支撑件对第一支撑件提供结构支撑。保证起吊过程中的结构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吊装孔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吊装孔在所述吊装件上呈三角形排列,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呈“Y”型连接。进一步保证起吊过程中的结构稳定和结构强度。同时,第二支撑件在吊装过程中也能够抵触在吊装腔的内壁上,避免吊装件发生相对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部能够通过所述连接孔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孔沿重力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部能够通过其中任一所述连接孔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至少两个连接孔能够方便第二支撑件在连接到第一支撑件上时能够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螺栓能够穿设在连接孔内并连接第二支撑件,保证了第二支撑件和第一支撑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装结构还包括填充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为矩形杆状结构,所述吊装孔为圆孔,所述填充件设置在所述吊装孔的内壁上,所述填充件能够环绕并紧贴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外表面上。填充件能够避免杂物从第一支撑件和吊装孔之间缝隙掉落,造成变压器本体的损坏,进一步提高吊装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抵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抵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结构包括:
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为棱柱状结构件,棱柱状的所述安装组件每个侧面上均开设有缠绕口;
线圈,所述线圈通过穿过相邻两个所述安装组件侧面上的所述缠绕口缠绕在所述安装组件的侧棱上;
引出件,所述引出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引出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相邻两个侧面上并与所述线圈接触,两个所述引出件分别到所述线圈的圆心位置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钝角的角度范围为12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线组件,棱柱状的所述安装组件沿中心轴线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缠绕口与所述散热通道相连通,且部分所述线圈位于所述散热通道内,所述引线组件位于所述散热通道的一侧,所述引出件与所述引线组件连接,并与所述线圈位于所述安装组件侧面的部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数量对应所述安装组件的侧棱数量设置,每一所述线圈对应缠绕在其中一所述安装组件的侧棱上,所述引线组件的数量与所述线圈的数量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为三棱柱状结构,所述线圈的数量为三个,每一所述线圈分别缠绕在其中三棱柱的所述安装组件的其中一侧棱上,所述引线组件的数量为三个,每一所述引线组件均通过两个所述引出件对应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线圈,所述引出件的数量对应所述引线组件的数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三个铁芯单框,每一所述铁芯单框上贯穿形成有所述缠绕口,三个所述铁芯单框合围形成三棱柱状结构,并形成所述散热通道,所述铁芯单框上开设所述缠绕口的侧面为所述三棱柱状结构的侧面,所述线圈缠绕其中两个所述铁芯单框相接触的侧边,两个所述引出件分别连接所述线圈缠绕的两个所述铁芯单框相接触的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组件包括连接件,两个所述引出件的一端部与所述线圈接触,两个所述引出件的另一端部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安装组件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组件还包括绝缘件,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至少四个,至少四个所述连接件环绕所述安装组件的侧面设置,且其中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缠绕口的中心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绝缘件的数量对应所述连接件的数量设置,每一所述绝缘件的两端部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组件还包括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并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10.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结构。
CN202222633829.8U 2022-10-08 2022-10-08 引线结构及变压器 Active CN218214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33829.8U CN218214955U (zh) 2022-10-08 2022-10-08 引线结构及变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33829.8U CN218214955U (zh) 2022-10-08 2022-10-08 引线结构及变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14955U true CN218214955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40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33829.8U Active CN218214955U (zh) 2022-10-08 2022-10-08 引线结构及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149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07768B2 (en) AC reactor having terminal base
US20140342585A1 (en) Bus bar for electrical power distribution
CN218214955U (zh) 引线结构及变压器
CN218214865U (zh) 吊装结构及变压器
CN212435595U (zh) 一种逆变器接线盒
CN205542360U (zh) 具有大爬电距离的电压互感器
CN207705000U (zh) 用于干式变压器的板式夹件
CN210200625U (zh) 一种卧立一体式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
CN216528363U (zh) 变压器引线结构及变压器
CN210443356U (zh) 一种静电屏蔽的铝壳电阻器
CN210956351U (zh) 一种户内三相熔断式电压互感器
CN210606918U (zh) 集成电感器
CN214589484U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高压大电流接线盒
CN210668004U (zh) 一种限流电抗器
CN214798770U (zh) 一种母线槽传输电的连接装置
CN216849587U (zh) 一种组合式电力变压器铁芯
CN213402683U (zh) 多用型电机接线板
CN217822647U (zh) 一种可拆式的光伏熔断器
CN217062858U (zh) 母排结构和配电系统
CN212659391U (zh) 一种机床专用变压器
CN211150228U (zh) 一种双路一体电抗器
CN219843499U (zh) 一种高压电动机接线盒
CN216250525U (zh) 一种10kV配电所用新型隔离开关母线排
CN210007054U (zh) 一种汇流排
CN220323408U (zh) 三相不停电换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