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6622U - 尘杯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尘杯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86622U
CN218186622U CN202221170151.8U CN202221170151U CN218186622U CN 218186622 U CN218186622 U CN 218186622U CN 202221170151 U CN202221170151 U CN 202221170151U CN 218186622 U CN218186622 U CN 218186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up assembly
dirt cup
dirt
discharg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701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逢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imple You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imple You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imple You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imple You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701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86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86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866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尘杯组件和表面清洁设备,尘杯组件包括壳体,其包括侧壁和底壁,至少部分侧壁和至少部分底壁共同限定用于收集脏污的集尘室。沿尘杯组件的长度方向尘杯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底壁设置于第一端,底壁设置有排灰口和用于打开/封闭排灰口的盖体。排灰口的面积小于集尘室的沿垂直于尘杯组件长度方向的截面面积;侧壁和排灰口之间设置有引导结构,用于将集尘室内的脏污引导至排灰口。尘杯组件的排灰口的面积小于集尘室的横截面,且在排灰口处设置有引导结构,将集尘室的灰尘引导至排灰口,避免灰尘卡住。

Description

尘杯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尘杯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地面清洁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有吸尘器一般采用单尘杯结构,即旋风分离室和集尘室设置在同一个筒状结构中,筒状结构的上部为旋风分离室,下部为集尘室。集尘室一般设置有排灰口,为了方便排灰,排灰口的直径一般与筒状结构的直径相同。
但是现有技术中,为了尽可能增加集尘室的容积,一般都扩大尘筒的直径。尘筒的直径过大,如果排灰口较小,则会出现卡会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尘杯组件,尘杯组件的排灰口的面积小于集尘室的横截面,且在排灰口处设置有引导结构,将集尘室的灰尘引导至排灰口,避免灰尘卡主。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尘杯组件,包括
壳体,其包括侧壁和底壁,至少部分所述侧壁和至少部分所述底壁共同限定用于收集脏污的集尘室;
沿尘杯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尘杯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底壁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底壁设置有排灰口和用于打开/封闭所述排灰口的盖体;
其中,所述排灰口的面积小于所述集尘室的沿垂直于尘杯组件长度方向的截面面积;所述侧壁和所述排灰口之间设置有引导结构,用于将所述集尘室内的脏污引导至排灰口。
可选地,还包括旋风分离器室,所述旋风分离室设置于所述集尘室外并通过甩灰口与所述集尘室连通。
可选地,所述排灰口的边缘位于所述侧壁的边缘的内侧。
可选地,沿从所述第二端到所述第一端的延伸方向,所述引导结构所限定的脏污通道逐渐变小。
可选地,所述排灰口设置于所述集尘室对应的底壁处。
可选地,所述侧壁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
可选地,沿所述尘杯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进气口的高度大于所述引导结构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盖体包括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盖体设置有保持结构,所述保持结构配置成使所述盖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在关闭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二端设置过滤器支架,所述过滤器支架的相对两端可分别放置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旋风分离室内,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于旋风分离室外。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设备,其包括机体和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上述的尘杯组件,所述机体构造有抽吸管道,所述机体在水平放置时所述抽吸管道设置于尘杯组件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尘杯组件和表面清洁设备,尘杯组件包括壳体,其包括侧壁和底壁,至少部分侧壁和至少部分底壁共同限定用于收集脏污的集尘室。沿尘杯组件的长度方向尘杯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底壁设置于第一端,底壁设置有排灰口和用于打开/封闭排灰口的盖体。排灰口的面积小于集尘室的沿垂直于尘杯组件长度方向的截面面积;侧壁和排灰口之间设置有引导结构,用于将集尘室内的脏污引导至排灰口。尘杯组件的排灰口的面积小于集尘室的横截面,且在排灰口处设置有引导结构,将集尘室的灰尘引导至排灰口,避免灰尘卡住。尤其是表面清洁设备放置到基站上进行排灰时,一方面通过减小排灰口来提高吸力,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引导结构来避免集尘腔内的灰尘清理不干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表面清洁设备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表面清洁设备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尘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尘杯组件漏出排灰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4中A-A方向的一个角度下的截面图;
图7为沿图4中A-A方向的另一角度的截面图;
图8为沿图4中A-A方向的又一角度的截面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尘杯组件漏出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沿图9中B-B方向的一个角度的截面图;
图11为沿图9中B-B方向的另一角度的截面图;
图12为一实施例中尘杯组件取出底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实施例中盖体与开关结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开关结构位于锁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开关结构位于解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表面清洁设备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例中表面清洁设备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实施例中尘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实施例中尘杯组件漏出排灰口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沿图4中A-A方向的一个角度下的截面图。图7为沿图4中A-A方向的另一角度的截面图。图8为沿图4中A-A方向的又一角度的截面图。图9为一实施例中尘杯组件漏出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沿图9中B-B方向的一个角度的截面图。图11为沿图9中B-B方向的另一角度的截面图。图12为一实施例中尘杯组件取出底壁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一实施例中盖体与开关结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开关结构位于锁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开关结构位于解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2,图1公开了一种清洁系统100,其包括手持式表面清洁设备101和基站20。手持式表面清洁设备101用于清理待清洁表面。基站20用于对接表面清洁设备101,基站20内设置有抽吸电机,抽吸电机用于产生吸力以将集尘室中的脏污通过排灰口转移到基站20的集尘腔内。参考图1和2,当手持清洁设备被放置到基站20上后,用户可通过按钮控制基站20内的抽吸电机启动,此时,手持清洁设备里尘杯组件内的脏污会被抽吸电机产生的气流抽吸到基站20的集尘腔内。集尘腔内可以设置一次性尘袋或者设置集尘装置。
参考图1-3,手持表面清洁设备101包括主机10、清洁头30和连接主机10和清洁头30的延伸管40。主机10包括机体2、尘杯组件1、风机组件3、电池包4和过滤器。尘杯组件1、风机组件3、电池包4和过滤器等均可以可拆卸的安装于机体2上。电池包4为风机组件3提供动力,风机组件3产生抽吸气流,抽吸气流将待清洁表面的脏污沿抽吸管道吸入尘杯组件1内。机体2构造有抽吸管道,机体2在水平放置时抽吸管道设置于尘杯组件1的下方。
参考图4-15,尘杯组件1包括壳体11,壳体11包括侧壁111和底壁112,其内限定有旋风分离室12和集尘室13,至少部分侧壁111和至少部分底壁112共同限定用于收集脏污的集尘室13。集尘室13设置于旋风分离室12外部且通过甩灰口14与旋风分离室12连通。具体地,壳体11呈椭圆形,沿其宽度方向(图2中所示Y方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旋风分离室12,旋风分离室12的内壁呈筒状,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分离效率。集尘室13设置于旋风分离室12的一侧。壳体11包括侧壁111和底壁112,底壁112上设置有盖体132,盖体132用于打开/关闭集尘室13的排灰口131。沿尘杯组件1的长度方向(图2中所示X方向)壳体1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13和第二端114,底壁112设置于第一端113,底壁112设置有排灰口131和用于打开/封闭排灰口131的盖体132,甩灰口14设置于靠近第二端114的位置。
参考图4-9,排灰口131的面积小于集尘室13的沿垂直于尘杯组件1长度方向的截面面积。侧壁111和排灰口131之间设置有引导结构18,用于将集尘室13内的脏污引导至排灰口131。沿从第二端114到第一端113的延伸方向,引导结构18所限定的脏污通道逐渐变小。引导结构18基本上呈喇叭状,朝向排灰口131的方向引导结构18的内径逐渐变小。采用排灰口131的面积比集尘室13的横截面积小,会导致在排空集尘室13的时候,部分脏污会卡到集尘室13靠近排灰口131的边缘。位于该边缘位置的脏污不容易清理,因此,在排灰口131和侧壁111之间设置引导结构18,以引导脏污避开排灰口131上方的边缘,以顺利从排灰口131排出。进一步地,盖体132的面积大于排灰口131的面积而小于集尘室13的横截面积。
参考图13-15,为了实现盖体132的开/闭,尘杯组件1上还设置有开关结构15。开关结构15设置于底壁112处。开关结构15用于解锁盖体132以使盖体132可相对于底壁112运动以打开集尘室13的排灰口131,至少部分开关结构15贯穿底壁112。参考图14-15,图中的箭头方向为触动件呵呵锁止件的移动方向。开关结构15包括触动件151和锁止件152,触动件151受力后可使锁止件152处于解锁状态。触动件151贯穿底壁112,外部结构可以从底壁112的下方触发触动件151,而不需要在侧壁111周围设置其他的结构。触动件151沿垂直于底壁112的方向运动以带动锁止件152沿平行于底壁112的方向运动。触动件151的外表面与底壁112的外表面基本在同一平面内,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触动件151被误触。
参考图9-13,旋风分离室12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122,进气口122设置于壳体11的第一端113。旋风分离室12还包括引导壁121,引导壁121的作用是引导从进气口122进入的气流进行旋风分离室12内进行旋风分离。引导壁121朝向底壁的一面和底壁112之间限定有安装腔16,至少部分开关结构15设置于安装腔16内。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空间。参考图11,沿尘杯组件1的长度方向,进气口122的高度大于引导结构18的高度。引导结构18的高度比较小,在起到引导作用的同时,有效增加集尘室13的有效容积。
参考图4-5,排灰口131设置于集尘室13对应的底壁112处。在其他实施例中,排灰口131还可以部分覆盖部分或全部覆盖旋风分离室12对应的底壁112。具体地,底壁112包括与旋风分离室12对应的第一区域115和与集尘室13对应的第二区域116,触动件151设置于第一区域115。盖体132的面积小于第一区域115的面积。盖体132面积设计的比较小,可以有效缩小基站20的接触面积,同时,缩小盖体132的面积(即排灰口131的面积),可以增加吸力,使尘杯组件1内的灰尘更容易被抽吸到集尘腔内。排灰口131的边缘位于侧壁111的边缘的内侧。
参考图2、4和12,尘杯组件1还包括锁止结构17,用于解锁/锁止尘杯组件1,锁止结构17位于底壁112的第一区域115和第二区域116的交汇处。锁止结构17包括按钮171,按钮171凸出于底壁112。
参考图2-5,盖体132包括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盖体132设置有保持结构133,保持结构133配置成使盖体132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在关闭状态。当手持吸尘器放置到基站20后,盖体132处于可打开状态,但是其在保持结构133的作用下,盖体132继续密封排灰口131,如果排灰口131处有脏污,且脏污的重力较大,盖体132可能会被打开。当基站20中的抽吸电机启动后,会产生较大的吸力,此时,作用在盖体132的吸力克服保持结构133产生的力,使盖体132处于打开状态,此时,集尘室13内的脏污会被抽吸到集尘腔内。当抽吸电机停止后,盖体132在保持结构133的作用下回到关闭位置,处于关闭状态。保持结构133可以为一个扭簧,当然还可以为其他机械结构。
参考图6-9,尘杯组件1的第二端114设置过滤器支架51,过滤器支架51的相对两端可分别放置第一过滤器52和第二过滤器53,第一过滤器52设置于旋风分离室12内,第二过滤器53设置于旋风分离室12外。两个过滤器均为风机前过滤器。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包括侧壁和底壁,至少部分所述侧壁和至少部分所述底壁共同限定用于收集脏污的集尘室;
沿尘杯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尘杯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底壁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底壁设置有排灰口和用于打开/封闭所述排灰口的盖体;
其中,所述排灰口的面积小于所述集尘室的沿垂直于尘杯组件长度方向的截面面积;所述侧壁和所述排灰口之间设置有引导结构,用于将所述集尘室内的脏污引导至排灰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旋风分离器室,所述旋风分离室设置于所述集尘室外并通过甩灰口与所述集尘室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灰口的边缘位于所述侧壁的边缘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从所述第二端到所述第一端的延伸方向,所述引导结构所限定的脏污通道逐渐变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灰口设置于所述集尘室对应的底壁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尘杯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进气口的高度大于所述引导结构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包括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盖体设置有保持结构,所述保持结构配置成使所述盖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在关闭状态。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设置过滤器支架,所述过滤器支架的相对两端可分别放置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旋风分离室内,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于旋风分离室外。
10.一种表面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体和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所述机体构造有抽吸管道,所述机体在水平放置时所述抽吸管道设置于尘杯组件的下方。
CN202221170151.8U 2022-05-16 2022-05-16 尘杯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Active CN218186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0151.8U CN218186622U (zh) 2022-05-16 2022-05-16 尘杯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0151.8U CN218186622U (zh) 2022-05-16 2022-05-16 尘杯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86622U true CN218186622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45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70151.8U Active CN218186622U (zh) 2022-05-16 2022-05-16 尘杯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866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46786B (zh) 机器人清洁器杂物移除对接站
EP1681099B1 (en) A cyclone dust-separating apparatus for vacuum cleaner
RU2337603C2 (ru) Компактный робот-пылесос
US7398578B2 (en) Cyclone dust collecting device for use in a vacuum cleaner
EP1674019A2 (en) Dust collection unit and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same
EP1674017A2 (en) Dust collection unit and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same
EP1690487A1 (en) Cyclonic separator/collector for a vacuum cleaner
EP1825798A2 (en) Vacuum cleaner and dust separator of the same
US6615444B2 (en) Dirt collection system for a vacuum cleaner
JP2003135335A (ja) ダストカップと電気掃除機
EP2721985A2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vacuum cleaner bag
EP1674021B1 (en) Dust collection unit and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same
US20100071152A1 (en) Vacuum cleaner
JP2006508725A (ja) 吸引式掃除機用の塵埃分離器及び収集器の配置
JPS60188124A (ja) 真空掃除機
US7462210B2 (en) Dust collecting unit for vacuum cleaner
CN218186622U (zh) 尘杯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CN107205603B (zh) 具有旋风分离器的吸尘器
CN218186623U (zh) 尘杯组件、表面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JPH04218121A (ja) 真空掃除機システム
CN216221314U (zh) 尘杯机构及吸尘器
CN216364915U (zh) 集尘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CN211299803U (zh) 尘杯和具有它的吸尘器
CN115211752B (zh) 手持吸尘器
CN115211749A (zh) 风机组件及手持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