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1391U - 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81391U
CN218181391U CN202222878694.1U CN202222878694U CN218181391U CN 218181391 U CN218181391 U CN 218181391U CN 202222878694 U CN202222878694 U CN 202222878694U CN 218181391 U CN218181391 U CN 218181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generating device
test
cavity
tes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869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小静
杨涛
郑亮
陈涛
胡苍龙
夏雪
郑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Center filed Critical Sichua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22287869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81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81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81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象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包括测试腔,所述测试腔的一侧设有排气口,所述测试腔的另一侧与混合腔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测试腔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半导体元件固定安装有散热器,所述混合腔远离测试腔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流量阀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流量阀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加湿器和冷凝腔,所述冷凝腔远离流量阀的一端内部内嵌有干燥剂,改良后的温湿度发生装置,可以精确控制测试腔内的温湿度达到现场校准标准环境要求,采用干湿空气混合结合冷凝发生湿度,以防止在干燥剂失效的情况下湿度环境无法准确控制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象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气象监测是指气象监测机构通过气象监测系统对气象环境状况进行整体性监测和预警的活动,气象监测系统通过对反应气象质量的指标进行监测和上报,以确定该地降雨量、风速风向等气象环境数据,气象监测是科学管理气象和气象执法监督的基础,是气象预测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气象监测的核心目标是提供气象要素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数据,预测气象变化,顺利解决当前主要气象问题,为气象管理服务。
温湿度发生器是气象监测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设备之一,温湿度发生器又称“温湿度发生装置”,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能发生水蒸气含量恒定且可知的气流或气氛的装置的总称,可在相对湿度为5-95%RH的范围内精确控制,可实现气体温度的精确控制,目前应用于气象用温湿度传感器现场校准的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采用干湿空气混合发生湿度;具体过程为空气经过分子筛等其它干燥剂后与湿空气按比例混合后进入测试腔,干、湿空气通道通过流量阀控制比例,测试腔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测试实时环境值;通过中央控制器与流量阀和温湿度传感器电气连接实现实时控制;被测试仪器通过预留孔置入测试腔内进行测试。
现有专利(公开号:CN211015179U)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器,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温湿度源装置和电路板,电路板包括电源输出电路和温湿度测量电路,壳体上部设有用于插入温湿度传感器的插孔;其中,所述温湿度源装置包括有圆柱形测试腔体,以及分别与测试腔体管路连通的湿气发生装置和干燥装置;壳体上的插孔连通测试腔体;湿气发生装置包括有依次管路连通的气泵Ⅰ、过滤装置、饱和装置,干燥装置包括有依次管路连通的气泵Ⅱ、过滤装置、干燥室,气泵Ⅰ、气泵Ⅱ分别管路连通至测试腔体。本实用新型用于冷链验证现场校准的场合,其集温湿度源与温湿度测量仪表及输出电源电路于一体,能够方便无显示温湿度传感器的校准,从而能使得现场校准更简单、效率更高。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便携式校准装置能有效的产生精确的湿度环境,但是温度环境一般应用常温环境,而不进行精确控制;另外干燥剂容易出现受潮饱和的情况,湿度发生失效导致现场校准工作无法展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温湿度发生装置应用范围不足,检测精度不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包括测试腔,所述测试腔的一侧设有排气口,所述测试腔的另一侧与混合腔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测试腔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半导体元件固定安装有散热器,所述混合腔远离测试腔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流量阀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流量阀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加湿器和冷凝腔,所述冷凝腔远离流量阀的一端内部内嵌有干燥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测试腔与混合腔之间相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冷凝腔和混合腔的出口处均安装有止回阀。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冷凝腔、混合腔的内壁以及测试腔的内壁均采用无锈钢内夹保温材质,其中一面内壁可开合,且开合处的四周通过密封圈保持密闭。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测试腔的内部分别设有加热元件和制冷元件。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流量阀、加热元件以及制冷元件均通过中央控制电路板电气连接实现实时控制。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央控制电路板分别设有电源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在测试腔壁增加了半导体加热制冷元件发生温度环境;冷凝腔、混合腔和测试腔分别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测试实时温湿环境值;干、湿空气通道通过流量阀控制比例,冷凝腔、混合腔在气流出口安装止回阀,防止气流回流;冷凝腔、混合腔壁和测试腔壁采用无锈钢内夹保温材质,其中一面壁可开合,开合处四周通过密封圈保持密闭;通过中央控制电路板与流量阀、加热制冷元件和温湿度传感器电气连接实现实时控制;另外中央控制电路板增加了电源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提供+12V、+3.3V、+5V、+1.8V多种电压,为温湿度传感器、流量阀、加热制冷元件和被测仪器等供电;无线通信采用工业级稳定性强的NRF24L01+2.4G模块,读取温湿度传感器和被测仪器的测试数据,避免电线穿过腔壁,导致密封不严,腔内温湿度稳定性变差;测试腔仍预留可封闭孔,以备无法实现无线通信转换的被测仪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性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央控制电路板电性流程示意图。
图中:1、测试腔;2、排气口;3、混合腔;4、散热器;5、流量阀;6、加湿器;7、冷凝腔;8、干燥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包括测试腔1,测试腔1的一侧设有排气口2,测试腔1的另一侧与混合腔3之间固定连接,测试腔1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半导体元件固定安装有散热器4,混合腔3远离测试腔1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流量阀5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流量阀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加湿器6和冷凝腔7,冷凝腔7远离流量阀5的一端内部内嵌有干燥剂8。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测试腔1与混合腔3之间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凝腔7和混合腔3的出口处均安装有止回阀;冷凝腔7和混合腔3在气流出口安装的止回阀,可以防止气流回流。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凝腔7、混合腔3的内壁以及测试腔1的内壁均采用无锈钢内夹保温材质,其中一面内壁可开合,且开合处的四周通过密封圈保持密闭;冷凝腔7、混合腔3和测试腔1分别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测试实时温湿环境值,干、湿空气通道可以通过流量阀5控制比例。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测试腔1的内部分别设有加热元件和制冷元件。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流量阀5、加热元件以及制冷元件均通过中央控制电路板电气连接实现实时控制。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中央控制电路板分别设有电源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提供+12V、+3.3V、+5V、+1.8V多种电压,为温湿度传感器、流量阀5、加热制冷元件和被测仪器等供电,无线通信采用工业级稳定性强的NRF24L01+2.4G模块,读取温湿度传感器和被测仪器的测试数据,避免电线穿过腔壁,导致密封不严,腔内温湿度稳定性变差,测试腔仍预留可封闭孔,以备无法实现无线通信转换的被测仪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和优点:该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在使用时,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首先空气经过干燥剂8后进入冷凝腔7,冷凝腔7和混合腔3在气流出口安装的止回阀,可以防止气流回流,根据实际湿度环境值,判定是否需要冷凝,从冷凝腔7出来的干空气与湿空气按比例在混合腔3进行混合,冷凝腔7、混合腔3和测试腔1分别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测试实时温湿环境值,干、湿空气通道可以通过流量阀5控制比例,然后进入测试腔1通过加热制冷实现温度控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工作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包括测试腔(1),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腔(1)的一侧设有排气口(2),所述测试腔(1)的另一侧与混合腔(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测试腔(1)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半导体元件固定安装有散热器(4),所述混合腔(3)远离测试腔(1)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流量阀(5)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流量阀(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加湿器(6)和冷凝腔(7),所述冷凝腔(7)远离流量阀(5)的一端内部内嵌有干燥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腔(1)与混合腔(3)之间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腔(7)和混合腔(3)的出口处均安装有止回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腔(7)、混合腔(3)的内壁以及测试腔(1)的内壁均采用无锈钢内夹保温材质,其中一面内壁可开合,且开合处的四周通过密封圈保持密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腔(1)的内部分别设有加热元件和制冷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阀(5)、加热元件以及制冷元件均通过中央控制电路板电气连接实现实时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电路板分别设有电源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
CN202222878694.1U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 Active CN218181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8694.1U CN218181391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8694.1U CN218181391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81391U true CN218181391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08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8694.1U Active CN218181391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81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8384A (zh) Sf6气体密度和微水在线监测装置
CN1647246A (zh) 调节半导体晶片和/或混合波导联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63972A (zh) 一种电动客车空气压缩机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8736049A (zh) 一种燃料电池内部温度和湿度在线测量系统
CN105938058A (zh) 一种复合测量车载空调及电池热管理性能的焓差试验装置
CN112162132A (zh) 一种三相电能表
CN218181391U (zh) 一种便携式温湿度发生装置
CN205317554U (zh) 一种氮氧化物转换器
CN102032624A (zh) 蒸发式冷气机性能试验装置
CN210322926U (zh) 用于sf6电气设备的sf6气体水分含量监测装置
CN109060340A (zh) 一种高精度空调性能测试的热平衡室
CN203798789U (zh) 一种六氟化硫气体中酸度测定吸收装置
CN209264305U (zh) 一种高精度空调性能测试的热平衡室
CN109959523B (zh) 车顶空调机组试验装置
CN101556212A (zh) 一种燃料电池加湿器性能测试系统
CN201897270U (zh) 蒸发式冷气机性能试验装置
CN210668551U (zh) 一种燃料电池温控测试系统
CN207556883U (zh) 车顶空调机组试验装置
CN218584099U (zh) 一种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装置
CN210426608U (zh) 温湿度校验箱
CN219891365U (zh) 一种芯片老化测试装置
CN202141628U (zh) Sf6气体密度和微水在线监测装置
CN206488933U (zh) 水焓值法制冷量源装置
CN218938839U (zh) 一种移动式温湿度探头校验装置
CN110057612A (zh) 节能型压缩空气干燥器测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