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79863U - 一种接触轨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触轨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79863U
CN218179863U CN202221281515.XU CN202221281515U CN218179863U CN 218179863 U CN218179863 U CN 218179863U CN 202221281515 U CN202221281515 U CN 202221281515U CN 218179863 U CN218179863 U CN 2181798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fixed
distance measuring
measuring sensor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815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忠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m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m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m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m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815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798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798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798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触轨检测装置,在车体上设置有一检测杆,在检测杆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图像采集装置,显示器分别与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和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显示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检查接触轨的位置是否有异常,能实时观察接触面的状况。并且相较于人工用检测尺检测接触轨的位置信息,没有检测死角,避免了因检测死角出现异常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接触轨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接触轨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为一种接触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接触轨是将电能传输到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电力牵引车辆上的装置。因此接触轨的安装精度和接触面状况会影响到列车运行安全。
现有技术中一般以接触轨检测尺定点测量接触轨的位置,无法确定接触轨任意一点的安装精确度。另外,接触轨的接触面与列车的集电靴长时间接触后,接触轨的接触面会出现磨损、烧蚀等情况,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而目前缺少对接触轨的接触面状况观测的方法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轨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确定接触轨任意一点的安装精确度及无法观测接触轨的接触面的状况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触轨检测装置,包括:
车体,包括若干导向轮,若干所述导向轮在运行轨道上滑动;
检测杆,固定在所述车体朝向接触轨的一端,所述检测杆上固定有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用于测量接触轨接触面相对于运行轨道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用于测量接触轨侧面相对于运行轨道的水平距离,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接触面的图像信息;
显示器,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显示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和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
上述接触轨检测装置,在车体上设置有一检测杆,在检测杆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图像采集装置,第一测距传感器能测量接触轨接触面相对于运行轨道的垂直距离,第二测距传感器能测量接触轨侧面相对于运行轨道的水平距离,图像采集装置能采集接触面的图像信息,而显示器分别与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和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显示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信息。使得接触轨检测装置在运行轨道上运行时,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和图像采集装置分别采集接触轨接触面相对于运行轨道的垂直距离、接触轨侧面相对于运行轨道的水平距离、接触面的图像信息,并实时显示在显示器上,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检查接触轨的位置是否有异常,能实时观察接触面的状况。并且相较于人工用检测尺检测接触轨的位置信息,没有检测死角,避免了因检测死角出现异常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固定在所述检测杆朝向接触轨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口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镜头均竖直向上,用于采集位于接触轨下方的接触面的信息,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检测杆上方,且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口朝向所述检测杆固定有第一测距传感器和图像采集装置的一端,用于采集接触轨可被检测到的侧面的信息。对于下接触式接触轨,由于接触轨设置在运行轨道的侧上方,检测接触面时,将第一测距传感器和图像采集装置的信号发射口和镜头朝上,并把第二测距传感器设置在检测杆上方,使得第二测距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口朝向接触轨可被检测到的侧面。本实施例能采集下接触式接触轨接触面相对于运行轨道的垂直距离、下接触式接触轨侧面相对于运行轨道的水平距离、接触面的图像信息,并实时显示在显示器上,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检查接触轨的位置是否有异常,能实时观察接触面的状况。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固定在所述检测杆朝向接触轨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口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镜头均竖直向下,用于采集位于接触轨上方的接触面的信息,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检测杆下方,且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口朝向所述检测杆固定有第一测距传感器和图像采集装置的一端,用于采集接触轨可被检测到的侧面的信息。对于上接触式接触轨,由于接触轨设置在运行轨道的侧下方,检测接触面时,将第一测距传感器和图像采集装置的信号发射口和镜头朝下,并把第二测距传感器设置在检测杆上下方,使得第二测距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口朝向接触轨可被检测到的侧面。本实施例能采集上接触式接触轨接触面相对于运行轨道的垂直距离、上接触式接触轨侧面相对于运行轨道的水平距离、接触面的图像信息,并实时显示在显示器上,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检查接触轨的位置是否有异常,能实时观察接触面的状况。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车体包括:横梁、第一竖梁、第二竖梁,所述第一竖梁和所述第二竖梁分别与所述横梁可拆卸连接,所述横梁的长度与所述运行轨道的宽度相适应,所述第一竖梁、第二竖梁和所述横梁上均设置有若干把手。通过将车体设置成可拆卸式,在搬运车体时,可以将车体拆卸成横梁、第一竖梁、第二竖梁,相对于一体式的车体,在携带、搬运时更方便,减少占用的体积。同时在第一竖梁、第二竖梁和横梁上均设置有若干把手,手提时更舒适、方便。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触轨检测装置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倾斜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梁上,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显示器。通过将连接杆倾斜设置在横梁上,相较于竖直设置,人在推动车体移动的时候脚离车体比较远,不会触碰到车体,推起来更加舒适。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杆固定有显示器的一端沿显示器对称设置有第一握把、第二握把。在连接杆的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握把,在推动的时候更舒适便捷。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杆为伸缩连接杆。通过设置伸缩式连接杆,可以自由调节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使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横梁上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显示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连接在所述横梁上。通过设置角度调节机构,可以自由调节连接杆的角度,便于调节到合适的角度,推起来更舒适。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杆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梁朝向接触轨的一端,在所述第一竖梁和所述第二竖梁朝向运行轨道的一侧均固定有若干所述导向轮,在所述第二竖梁上还固定设置有制动装置。通过设置制动装置,便于进行减速或保持静止状态。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杆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梁朝向接触轨的一端,在所述第一竖梁和所述第二竖梁朝向运行轨道的一侧均固定有若干所述导向轮,在所述第一竖梁上还固定设置有制动装置。通过设置制动装置,便于进行减速或保持静止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接触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接触轨检测装置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上接触式接触轨安装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下接触式接触轨安装示意图
其中,1、车体;2、检测杆;3、显示器;4、第一测距传感器;5、第二测距传感器;6、图像采集装置;7、连接杆;8、把手;11、导向轮;12、横梁;13、第一竖梁;14、第二竖梁;15、制动装置;71、握把;72、角度调节机构;a、运行轨道;b、接触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的术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操作/对象与另一个实体/操作/对象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操作/对象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时的关系或者顺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接触轨检测装置,包括:
一种接触轨检测装置,包括:
车体1,包括若干导向轮11,若干所述导向轮11在运行轨道a上滑动;
检测杆2,固定在所述车体1朝向接触轨b的一端,所述检测杆2上固定有第一测距传感器4、第二测距传感器5、图像采集装置6,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4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6固定在所述检测杆2朝向接触轨b的一端,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4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6朝向接触轨b的接触面,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4用于测量接触面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垂直距离,所述图像采集装置6用于采集接触面的图像信息,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5朝向接触轨b可被检测到的侧面,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5用于测量接触轨b侧面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水平距离;
显示器3,固定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显示器3分别与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4、第二测距传感器5和图像采集装置6电连接。
其中,车体1上至少设置有4个导向轮11,以保持车体1的稳定,且导向轮11的结构与运行轨道a的接触面相适应。检测杆2的一端固定在车体1朝向接触轨b的一端,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也可以是通过螺栓固定或其他固定方法。检测杆2为刚性材料,例如金属材质,检测杆2的长度与运行轨道a与接触轨b的水平距离相适应,使得检测杆2远离车体1一端固定的第一测距传感器4和图像采集装置6正好位于接触轨b的正下方或正上方,使得第一测距传感器4和图像采集装置6能准确地采集接触轨b的相关信息,具体为第一测距传感器4用于测量接触轨b的接触面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垂直距离,图像采集装置6用于采集接触轨b的接触面的图像信息。第二测距传感器5设置在检测杆2上,具体设置在检测杆2的上方还是下方要依据接触轨b的安装类型而定。第一测距传感器4、第二测距传感器5和图像采集装置6与检测杆2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铆接或其他固定方式。第一测距传感器4、第二测距传感器5具体可以是激光测距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24GHZ雷达传感器等,图像采集装置6可以是3D相机、工业相机、摄像机等。显示器3通过连接杆7固定在车体1上,即连接杆7的一端固定在车体1上,另一端固定有显示器3。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铆接或其他固定方式。显示器3与第一测距传感器4、第二测距传感器5和图像采集装置6电连接,能接收第一测距传感器4、第二测距传感器5和图像采集装置6采集的接触轨b的信息并进行显示。
判断接触轨b位置有无异常的步骤为:第一测距传感器4采集到接触轨b接触面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垂直距离后,与预设的垂直距离进行比较,当二者的差值处在一个预设范围内,说明接触轨b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垂直距离没有异常。当二者的差值超出预设范围,说明接触轨b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垂直距离出现了异常。同样,第二测距传感器5采集到接触轨b接触面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竖直距离后,判断采集的竖直距离与预设距离的差值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进而判断接触轨b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垂直距离是否出现了异常。判断接触轨b接触面有无异常的步骤为:图像采集装置6采集接触面的图像信息并传输到显示屏,由人工判断是否出现异常。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6是3D相机,3D相机能采集到接触面的点云信息,由处理器自动识别接触面是否出现异常。
在本实施例中,接触轨检测装置的工作流程为:将接触轨检测装置放置在运行轨道a上,检测杆2上的第一测距传感器4和图像采集装置6固定在远离车体1的一端,分别采集接触轨b接触面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垂直距离及接触面的图像信息,检测杆2上的第二测距传感器5固定在车体1上,采集接触轨b侧面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水平距离。显示器3接收第一测距传感器4、第二测距传感器5和图像采集装置6采集的接触轨b的信息并进行显示。随着人手动推着接触轨检测装置移动,接触轨检测装置上的第一测距传感器4、第二测距传感器5、图像采集装置6随之移动,采集其他位置的接触轨b的各种信息。接触轨检测装置在一段运行轨道a上移动,就能采集到与这段运行轨道a对应的接触轨b的位移信息和接触面的图像信息。
上述接触轨检测装置,在车体1上设置有一检测杆2,在检测杆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测距传感器4、第二测距传感器5、图像采集装置6,第一测距传感器4能测量接触轨b接触面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垂直距离,第二测距传感器5能测量接触轨b侧面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水平距离,图像采集装置6能采集接触面的图像信息,而显示器3分别与第一测距传感器4、第二测距传感器5和图像采集装置6电连接,显示第一测距传感器4、第二测距传感器5和图像采集装置6采集的信息。使得接触轨检测装置在运行轨道a上运行时,第一测距传感器4、第二测距传感器5和图像采集装置6分别采集接触轨b接触面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垂直距离、接触轨b侧面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水平距离、接触面的图像信息,并实时显示在显示器3上,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检查接触轨b的位置是否有异常,能实时观察接触面的状况。并且相较于人工用检测尺检测接触轨b的位置信息,没有检测死角,避免了因检测死角出现异常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4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6固定在所述检测杆2朝向接触轨b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4的信号发射口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6的镜头均竖直向上,朝向用于采集位于接触轨b下方的接触面的信息,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5固定在所述检测杆2上方,且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5的信号发射口朝向所述检测杆2固定有第一测距传感器4和图像采集装置6的一端,用于采集接触轨b可被检测到的侧面的信息。
其中,接触轨b有两种布置方式,图3所示为上接触式接触轨b、图4所示为下接触式,上接触式即接触轨b设置在运行轨道a的侧下方,接触轨b的上表面为与集电靴接触的接触面。下接触式即接触轨b设置在运行轨道a的侧上方,接触轨b的下表面为与集电靴接触的接触面。对于下接触式接触轨b,由于接触轨b设置在运行轨道a的侧上方,检测接触面时,需要将第一测距传感器4和图像采集装置6的信号发射口和镜头朝上,还需要把第二测距传感器5设置在检测杆2上方,使得第二测距传感器5的信号发射口朝向接触轨b可被检测到的侧面。第一测距传感器4、第二测距传感器5的信号从信号发射口发射到外界,例如激光。当第一测距传感器4的信号发射口竖直向上,采集的就是下接触式接触轨b的接触面到第一测距传感器4的距离。同理,当图像采集装置6的镜头竖直向上,采集的就是下接触式接触轨b的接触面的图像。当第二测距传感器5固定在检测杆2上方,且第二测距传感器5的信号发射口朝向接触轨b,由于接触轨b外会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会罩住接触轨b的大部分侧面。因此第二测距传感器5的信号发射口发射出的测距信号如激光可以照射到接触轨b未被保护罩罩住的侧面。本实施例能采集下接触式接触轨b接触面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垂直距离、下接触式接触轨b侧面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水平距离、接触面的图像信息,并实时显示在显示器3上,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检查接触轨b的位置是否有异常,能实时观察接触面的状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4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6固定在所述检测杆2朝向接触轨b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4的信号发射口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6的镜头均竖直向下,用于采集位于接触轨b上方的接触面的信息,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5固定在所述检测杆2下方,且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5的信号发射口朝向所述检测杆2固定有第一测距传感器4和图像采集装置6的一端,用于采集接触轨b可被检测到的侧面的信息。
其中,对于上接触式接触轨b,由于接触轨b设置在运行轨道a的侧下方,检测接触面时,将第一测距传感器4和图像采集装置6的信号发射口和镜头朝下,并把第二测距传感器5设置在检测杆2上下方,使得第二测距传感器5的信号发射口朝向接触轨b可被检测到的侧面。当第一测距传感器4的信号发射口竖直向下,采集的就是上接触式接触轨b的接触面到第一测距传感器4的距离。同理,当图像采集装置6的镜头竖直向下,采集的就是上接触式接触轨b的接触面的图像。当第二测距传感器5固定在检测杆2下方,且第二测距传感器5的信号发射口朝向接触轨b,第二测距传感器5的信号发射口发射出的测距信号如激光可以照射到接触轨b未被保护罩罩住的侧面。本实施例能采集上接触式接触轨b接触面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垂直距离、上接触式接触轨b侧面相对于运行轨道a的水平距离、接触面的图像信息,并实时显示在显示器3上,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检查接触轨b的位置是否有异常,能实时观察接触面的状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体1包括:横梁12、第一竖梁13、第二竖梁14,所述第一竖梁13和所述第二竖梁14分别与所述横梁12可拆卸连接,所述横梁12的长度与所述运行轨道a的宽度相适应,所述第一竖梁13、第二竖梁14和所述横梁12上均设置有若干把手8。
其中,现有的接触轨检测装置通常是一体式的,在搬运的时候,装置整体重量很重,占用体积也很大。将车体1设置成可拆卸式,在搬运时可以分开搬运,更方便,也减少占用的体积。横梁12分别与第一竖梁13、第二竖梁14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形成工字型车体1,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把手8与第一竖梁13、第二竖梁14和横梁1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铆接或其他固定方式。通过将车体1设置成可拆卸式,在搬运车体1时,可以将车体1拆卸成横梁12、第一竖梁13、第二竖梁14,相对于一体式的车体1,在携带、搬运时更方便,减少占用的体积。同时在第一竖梁13、第二竖梁14和横梁12上均设置有若干把手8,手提时更舒适、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轨检测装置还包括: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倾斜设置在所述横梁12上,所述连接杆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梁12上,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显示器3。
其中,连接杆7切斜设置在横梁12上,连接杆7与横梁12延伸方向的两个夹角均为90°,与竖梁延伸方向的倾斜角度是30-70°,可以是向前倾,也可以是向后倾。如果将连接杆7竖直设置,人在推动车体1移动的时候脚离车体1很近,很容易触碰到车体1,不方便移动,也容易对车体1、人体造成损伤。通过将连接杆7倾斜设置在横梁12上,相较于竖直设置,人在推动车体1移动的时候脚离车体1比较远,不会触碰到车体1,推起来更加舒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7固定有显示器3的一端沿显示器3对称设置有第一握把71、第二握把71。
其中,由于车体1依靠人来推动,因此需要一个便于人施力的结构。第一握把71、第二握把71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在连接杆7上。在连接杆7的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握把71,在推动的时候更舒适便捷。且握把71的高度也比较适合发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7为伸缩连接杆7。通过设置伸缩式连接杆7,可以自由调节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使用。
其中,不同的工作人员的身高不同,在推动车体1时,对握把71的高度需求也不同,而握把71是固定在连接杆7上的,因此调节连接杆7的高度就可以调节握把71的高度。通过设置伸缩式连接杆7,可以自由调节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梁12上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72,所述连接杆7的一端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7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显示器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7通过所述角度调节机构72连接在所述横梁12上。
其中,角度调节机构72固定在横梁12上,连接杆7的一端插入角度调节机构72的容置口,随着容置口的转动,带动连接杆7移动,实现调节角度。通过设置角度调节机构72,可以自由调节连接杆7的角度,便于调节到合适的角度,推起来更舒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杆2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梁13朝向接触轨b的一端,在所述第一竖梁13和所述第二竖梁14朝向运行轨道a的一侧均固定有若干所述导向轮11,在所述第二竖梁14上还固定设置有制动装置15。
其中,当接触轨检测装置需要减速或刹停时,通过第二竖梁14上的制动装置15限制导向轮11的转动以实现减速或保持静止状态。通过设置制动装置15,便于进行减速或保持静止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杆2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梁13朝向接触轨b的一端,在所述第一竖梁13和所述第二竖梁14朝向运行轨道a的一侧均固定有若干所述导向轮11,在所述第一竖梁13上还固定设置有制动装置15。通过设置制动装置15,便于进行减速或保持静止状态。
其中,当接触轨检测装置需要减速或刹停时,通过第一竖梁13上的制动装置15限制导向轮11的转动以实现减速或保持静止状态。通过设置制动装置15,便于进行减速或保持静止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竖梁13和第二竖梁14上均固定设置有制动装置15。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接触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包括若干导向轮,若干所述导向轮在运行轨道上滑动;
检测杆,固定在所述车体朝向接触轨的一端,所述检测杆上固定有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用于测量接触轨接触面相对于运行轨道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用于测量接触轨侧面相对于运行轨道的水平距离,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接触面的图像信息;
显示器,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显示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和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固定在所述检测杆朝向接触轨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口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镜头均竖直向上,用于采集位于接触轨下方的接触面的信息,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检测杆上方,且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口朝向所述检测杆固定有第一测距传感器和图像采集装置的一端,用于采集接触轨可被检测到的侧面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固定在所述检测杆朝向接触轨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口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镜头均竖直向下,用于采集位于接触轨上方的接触面的信息,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检测杆下方,且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口朝向所述检测杆固定有第一测距传感器和图像采集装置的一端,用于采集接触轨可被检测到的侧面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横梁、第一竖梁、第二竖梁,所述第一竖梁和所述第二竖梁分别与所述横梁可拆卸连接,所述横梁的长度与所述运行轨道的宽度相适应,所述第一竖梁、第二竖梁和所述横梁上均设置有若干把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轨检测装置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倾斜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梁上,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显示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固定有显示器的一端沿显示器对称设置有第一握把、第二握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伸缩连接杆。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显示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连接在所述横梁上。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杆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梁朝向接触轨的一端,在所述第一竖梁和所述第二竖梁朝向运行轨道的一侧均固定有若干所述导向轮,在所述第二竖梁上还固定设置有制动装置。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杆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梁朝向接触轨的一端,在所述第一竖梁和所述第二竖梁朝向运行轨道的一侧均固定有若干所述导向轮,在所述第一竖梁上还固定设置有制动装置。
CN202221281515.XU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接触轨检测装置 Active CN2181798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1515.XU CN218179863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接触轨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1515.XU CN218179863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接触轨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79863U true CN218179863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10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81515.XU Active CN218179863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接触轨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798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2573A (zh) * 2023-08-18 2023-12-15 神铁二号线(天津)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接触轨巡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2573A (zh) * 2023-08-18 2023-12-15 神铁二号线(天津)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接触轨巡视装置
CN117232573B (zh) * 2023-08-18 2024-03-19 神铁二号线(天津)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接触轨巡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179863U (zh) 一种接触轨检测装置
CN111122602B (zh) 基于三维相机的跨座式单轨指形板异常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06034212U (zh) 一种铁路轨道弹条扣件状态自动检测装置
CN111366082A (zh) 移动式接触轨检测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10425977B (zh) 一种接触轨几何参数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206348155U (zh) 车辆安全智能检测预警系统
CN104315984A (zh) 一种铁道接触线磨耗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系统
CN105416097A (zh) 基于激光雷达的接触网检测检修车及方法
CN110824497A (zh) 一种用于接触网智能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09387156A (zh)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设备的轨道侵限智能检测仪
CN204154280U (zh) 一种铁道接触线磨耗的测量系统
CN106946139B (zh) 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梳齿板安全保护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8476861U (zh) 一种钢轨焊缝相控阵检测装置
CN110606096A (zh) 一种空铁轨道梁内部巡检及清扫设备
CN107816975A (zh) 悬挂式空铁轨道梁桥自动检测系统
CN107783147A (zh) 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接触网检测车及激光雷达调平方法
CN208931350U (zh) 一种轨道检测车
CN113503925A (zh) 一种便携式轨道载人巡检装置
KR100948960B1 (ko) 전차선의 접촉력 및 충격가속도 검측 시스템
CN218172251U (zh) 一种轨道检测车防脱落装置及轨道检测车
CN218018536U (zh) 一种轨道检测机器人
CN207433534U (zh) 第三轨检测设备
CN214240829U (zh) 一种多功能轨道板检测车
CN215037536U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侧边巡检机器人系统
CN211263774U (zh) 一种用于接触网智能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