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77722U - 柔性屏转轴结构 - Google Patents

柔性屏转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77722U
CN218177722U CN202222327027.4U CN202222327027U CN218177722U CN 218177722 U CN218177722 U CN 218177722U CN 202222327027 U CN202222327027 U CN 202222327027U CN 218177722 U CN218177722 U CN 218177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shaped
sliding
base
swi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270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森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rlly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270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77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77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777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柔性屏转轴结构,主要包括一弧形壳体,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的第一弧形摆臂、第二弧形摆臂分别限位于弧形壳体的第一弧形导引部、第二弧形导引部内,使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可相对转动;通过第一弧形摆臂、第二弧形摆臂的第一推压部、第二推压部分别推动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且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的一侧分别连接一转动件的两端,在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相对转动而使转动件转动时,即可使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同步反向移动;而通过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的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的分别抵压以限位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的移动距离,则可控制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的相对开合角度。

Description

柔性屏转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铰链,尤指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的柔性屏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柔屏折叠式装置”中,会依柔屏内折或外折后以及弯曲部的曲率,需要搭配不同的转轴结构设计,以避免妨碍柔屏的折叠动作而造成拉扯。柔屏内折的折叠式装置在开合动作上主要是沿袭传统的折叠式装置,在折叠后能将柔屏保护于内部,且比较接近使用者习惯而易于被接受,然而在此类产品中,其转轴结构的结构设计会受限于所采用的柔屏类型,也须考量柔屏内折后的弯曲部会呈现水滴形或是马蹄形而产生差异性。其中,对于适用水滴形的转轴结构而言,其所需考量的组成构件及彼此间的连接关系和动作,都是影响柔屏是否容易损伤及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且由于所需组成的构件较多,在制造及组装上,更是极具挑战的课题。
针对水滴形的转轴结构,例如CN 212564049U的“一种应用于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铰链”专利文件所示,其主要包括一第一转动连接部件、一第二转动连接部件、一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一锁结构以及一固定架,其中的固定架、锁结构和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设置在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中间壳体内;第一转动连接部件、第二转动连接部件通过圆弧结构而与固定架的圆弧导轨滑动连接,第一转动连接部件、第二转动连接部件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一转动连接部件、第二转动连接部件之间连接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而使第一转动连接部件和第二转动连接部件能同步反向转动;第一转动连接部件和第二转动连接部件处在对应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柔性屏展平状态下的打开角度时,锁结构进入锁定配合状态而能将第一转动连接部件和第二转动连接部件锁住,以保持当前的展平状态,而在柔性屏折拢时,锁结构被解除锁定配合状态。
但是,其整体结构仍是相当的复杂,且由于诸多元件的结构形状并非常规性,其组装时的角度就会比较特别,而使组装要求较为严格且更具有难度;另一方面,因为薄型化的要求,致使组成的构件更为精细,在制造公差上的要求也更严格,在现有的制造工艺及成本的考量下,尚有待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屏转轴结构,以能解决现有铰链的整体结构复杂、各元件的形状不具有常规性而不易于制造与组装,以及各元件所要求的制造、组装精度高而容易产生不良品的问题,而能通过简化元件数量,同时使用常规性的结构形状,以此方便加工制造、增进组装时的便利性以节省成本,并提高产品的良率。
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柔性屏转轴结构包括一弧形壳体、一第一摆动件、一第一滑动件、一第二摆动件、一第二滑动件以及一转动件。其中的弧形壳体具有反向的两个侧面,两个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并列的一第一弧形导引部及一第二弧形导引部,第一弧形导引部及第二弧形导引部之间具有一基座;第一摆动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弧形摆臂,第一连接部连接一第一机体,第一弧形摆臂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一弧形导引部内,第一弧形摆臂的一侧端具有一第一推压部;第一滑动件的一侧以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基座的一侧;第一滑动件的另一侧具有连接第一推压部的一第一推动部,供第一弧形摆臂转动时以移动第一滑动件;第二摆动件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弧形摆臂,第二连接部连接一第二机体,第二弧形摆臂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二弧形导引部内,第二弧形摆臂的一侧端具有一第二推压部;第二滑动件的一侧以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基座的另一侧;第二滑动件的另一侧具有连接第二推压部的一第二推动部,供第二弧形摆臂转动时以移动第二滑动件;而转动件枢接于基座的顶端,转动件的一端连接第一滑动件的一侧,转动件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滑动件的一侧,以此在转动件转动时,使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同步反向移动。
实施时,弧形壳体的第一弧形导引部包括间隔并列的两个第一弧形槽,第一摆动件的第一弧形摆臂具有间隔并列的两个第一弧形块,两个第一弧形块分别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两个第一弧形槽内,弧形壳体的第二弧形导引部包括间隔并列的两个第二弧形槽,第二摆动件的第二弧形摆臂具有间隔并列的两个第二弧形块,两个第二弧形块分别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两个第二弧形槽内。
实施时,弧形壳体包括一底座及一上盖,底座的中间位置具有基座,基座的一侧具有一第一空间以容纳第一滑动件,基座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空间以容纳第二滑动件。
实施时,上盖的底面具有一第一弧凸部及一第二弧凸部,底座具有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第一空间的一侧具有对应第一弧凸部的一第一弧凹部,供形成第一弧形导引部;第二空间的一侧具有对应第二弧凸部的一第二弧凹部,供形成第二弧形导引部。
实施时,第一弧形摆臂的第一推压部为一凸柱,第一滑动件的第一推动部为一直向槽,以此在第一弧形摆臂转动时,使凸柱在直向槽内上下移动,同时推动第一滑动件。
实施时,第一滑动件的一侧凸出一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抵压一第一伸缩件的一端,供限位第一滑动件的移动;第二滑动件的一侧凸出一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抵压一第二伸缩件的一端,供限位第二滑动件的移动。
实施时,第一滑动件还设有一第一定位槽,供定位第一定位部与第一伸缩件,第二滑动件还设有一第二定位槽,供定位第二定位部与第二伸缩件。
实施时,基座的一侧具有至少一第一凹槽,供定位第一滑动件的第一定位部,基座的另一侧具有至少一第二凹槽,供定位第二滑动件的第二定位部。
实施时,第一滑动件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滑轨,基座的一侧具有一第一轨道,供第一滑动件以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基座,第二滑动件的一侧具有一第二滑轨,基座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轨道,供第二滑动件以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基座。
实施时,第二弧形摆臂的第二推压部为一凸柱,第二滑动件的第二推动部为一直向槽,以此在第二弧形摆臂转动时,使凸柱在直向槽内上下移动,同时推动第二滑动件。
实施时,转动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一长槽,转动件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长槽;第一滑动件的一侧具有一第一连动杆,第一连动杆限位于第一长槽内,第二滑动件的一侧具有一第二连动杆,第二连动杆限位于第二长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化元件数量,同时使用常规性的结构形状,以此方便加工制造、增进组装时的便利性以节省成本,并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柔性屏与两个机体之间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元件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展开时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在半展开时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的B-B’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在闭合时的俯视图;
图9为图8的C-C’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在闭合时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柔性屏转轴结构
2:弧形壳体
21:底座
211:第一侧面
212:第二侧面
22:上盖
221:第一弧凸部
222:第二弧凸部
23:基座
231:凸杆
232:第一轨道
233,234:第一凹槽
235:第二轨道
236,237:第二凹槽
24:第一空间
25:第一弧凹部
26:第二空间
27:第二弧凹部
28:第一弧形导引部
281,281’:第一弧形槽
29:第二弧形导引部
291,291’:第二弧形槽
3:第一摆动件
31:第一连接部
32:第一弧形摆臂
33,33’:第一弧形块
34:第一推压部
4:第一滑动件
41:第一滑轨
42:第一推动部
43:第一连动杆
44:第一定位槽
45:第一伸缩件
46:第一定位部
5:第二摆动件
51:第二连接部
52:第二弧形摆臂
53,53’:第二弧形块
54:第二推压部
6:第二滑动件
61:第二滑轨
62:第二推动部
63:第二连动杆
64:第二定位槽
65:第二伸缩件
66:第二定位部
7:转动件
71:枢孔
72:第一长槽
73:第二长槽
9:第一机体
91:第二机体
92:可挠性显示器
93: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柔性屏转轴结构1的较佳实施例,主要包括一弧形壳体2、一第一摆动件3、一第一滑动件4、一第二摆动件5、一第二滑动件6以及一转动件7。弧形壳体2包括一底座21及一上盖22,底座21为弧形开口朝上的一弧形体,底座21的长方向具有反向的一第一侧面211及一第二侧面212,第一侧面211及第二侧面212的中间位置具有一基座23。基座23的一侧具有一第一空间24,第一空间24与第一侧面211之间具有一第一弧凹部25;基座23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空间26,第二空间26与第二侧面212之间具有一第二弧凹部27。基座23的顶面上具有一凸杆231,基座23的顶面一侧具有一长形凸块,该长形凸块作为第一轨道232,基座23的一侧面上具有水平间隔的两个第一凹槽233,234;基座23的顶面另一侧具有另一长形凸块,该另一长形凸块作为第二轨道235,基座23的另一侧面上具有水平间隔的两个第二凹槽236,237。
上盖22为一长形板,上盖22锁接于基座23的顶面上。上盖22的底面具有一第一弧凸部221及一第二弧凸部222,第一弧凸部221对应容纳于第一弧凹部25内,以此形成一第一弧形导引部28,并使第一弧形导引部28的两侧具有间隔并列的两个第一弧形槽281,281’;而第二弧凸部222对应容纳于第二弧凹部27内,以此形成与第一弧形导引部28间隔并列的一第二弧形导引部29,同时使第二弧形导引部29的两侧具有间隔并列的两个第二弧形槽291,291’。
第一摆动件3包括一第一连接部31及一第一弧形摆臂32,第一连接部31锁合连接于一第一机体9的一端侧边;第一弧形摆臂32的两侧具有平行并列的两个第一弧形块33,33’,两个第一弧形块33,33’分别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一弧形导引部28的两个第一弧形槽281,281’内,以此使第一摆动件3在弧形壳体2上弧形摆动。两个第一弧形块33,33’的其中一第一弧形块33的一侧面上具有一凸柱,该凸柱作为第一推压部34。
第一滑动件4为一长方体,第一滑动件4容纳于第一空间24内,且第一滑动件4的一侧具有一长形勾块,该长形勾块作为第一滑轨41,第一滑轨41与第一轨道232的外形相对应。第一滑动件4的另一侧具有一直向槽,该直向槽作为第一推动部42,第一摆动件3的第一推压部34容纳并限位于第一推动部42内,以此在第一弧形摆臂32转动时,使凸柱在直向槽内上下移动,同时推动第一滑动件4,使第一滑动件4相对于基座23往复直线移动。另外,第一滑动件4的一侧顶面向上凸出一短圆柱,该短圆柱作为第一连动杆43;第一滑动件4的顶面向下凹陷一长槽,该长槽作为第一定位槽44;第一定位槽44内容纳一压缩弹簧及一柱体,实施时,该压缩弹簧作为第一伸缩件45,而柱体作为第一定位部46。第一定位部46抵压第一伸缩件45的一端,且第一定位部46的一端由第一滑动件4的一侧面向外凸出,以此在第一滑动件4相对于基座23往复直线移动时,使第一定位部46定位于基座23的两个第一凹槽233,234的其中一凹槽内,提供展平位置时及折叠后位置时的停顿,提高使用手感。
第二摆动件5与第一摆动件3的结构相同,并反向对称于基座23的两侧。第二摆动件5包括一第二连接部51及一第二弧形摆臂52,其中的第二连接部51锁合连接于一第二机体91的一端侧边,第一机体9与第二机体91分别连接一可挠性显示器92的两半部。第二弧形摆臂52的两侧具有平行并列的两个第二弧形块53,53’,两个第二弧形块53,53’分别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二弧形导引部29的两个第二弧形槽291,291’内,以此使第二摆动件5在弧形壳体2上与第一摆动件3相对弧形摆动。两个第二弧形块53,53’的其中一第二弧形块53的一侧面上具有一凸柱,该凸柱作为第二推压部54。
第二滑动件6与第一滑动件4的结构相同,并反向对称于基座23的两侧。第二滑动件6容纳于第二空间26内,且第二滑动件6的一侧具有一长形勾块,该长形勾块作为第二滑轨61,第二滑轨61与第二轨道235的外形相对应。第二滑动件6的另一侧具有一直向槽,该直向槽作为第二推动部62,第二摆动件5的第二推压部54容纳并限位于第二推动部62内,以此在第二弧形摆臂52转动时,使凸柱在直向槽内上下移动,同时推动第二滑动件6,使第二滑动件6相对于基座23往复直线移动。另外,第二滑动件6的一侧顶面向上凸出一短圆柱,该短圆柱作为第二连动杆63;第二滑动件6的顶面向下凹陷一长槽,该长槽作为第二定位槽64;第二定位槽64内容纳一压缩弹簧及一柱体,实施时,该压缩弹簧作为第二伸缩件65,而柱体作为第二定位部66。第二定位部66抵压第二伸缩件65的一端,且第二定位部66的一端由第二滑动件6的一侧面向外凸出,以此在第二滑动件6相对于基座23往复直线移动时,使第二定位部66定位于基座23的两个第二凹槽236,237的其中一凹槽内,提供展平位置时及折叠后位置时的停顿,提高使用手感。
而转动件7为一长平板,转动件7的中央位置具有一枢孔71,供枢接基座23顶端的凸杆231;转动件7的一端具有一第一长槽72,供限位第一滑动件4的第一连动杆43,并使第一连动杆43在第一长槽72内滑动;转动件7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长槽73,供限位第二滑动件6的第二连动杆63,并使第二连动杆63在第二长槽73内来回滑动。借此,当第一滑动件4与第二滑动件6同步反向移动时,可带动转动件7原地转动。
如图6~图10所示,在第一机体9相对于第二机体91翻转闭合或完全展开的过程中,当第二摆动件5相对于第一摆动件3转动时,通过带动第一滑动件4及第二滑动件6,即会以转动件7的中央位置为转动轴心,使第一滑动件4及第二滑动件6分别在第一轨道232及第二轨道235上相对同步反向移动。通过第一滑动件4的第一定位部46的一端导入并抵压定位于基座23的两个第一凹槽233,234的其中一凹槽内,同时第二滑动件6的第二定位部66的一端导入并抵压定位于基座23的两个第二凹槽236,237的其中一凹槽内,可使第一摆动件3与第二摆动件5同步定位于展平位置及折叠位置上;而在第一弧形摆臂32与第二弧形摆臂52的相对摆动过程中,由于第一定位部46的一端凸出第一滑动件4的一侧面以后,会持续抵压住基座23的一侧面上,第二定位部66的一端凸出第二滑动件6的一侧面以后,也会持续抵压住基座23的另一侧面上,则可分别形成摩擦以产生扭力,进而使第一机体9与第二机体91能够同步且相对的稳定转动,并在转动时能同步自由停滞在一定角度上。而且,由于第一滑动件4的第一连动杆43滑动限位于第一长槽72内,且第二滑动件6的第二连动杆63滑动限位于第二长槽73内,当第一滑动件4及第二滑动件6相对反向移动,并使转动件7原地转动时,更可使第一滑动件4及第二滑动件6的反向移动速度能够同步一致。
借此,即可在第一摆动件3与第二摆动件5分别以底座21为轴心而相对转动时,能使柔性屏(可挠性显示器92)的两半部相对翻转开合,而在两个并列的第一机体9与第二机体91相互折叠状态时,则可以形成足够的容置空间93,以供容置小曲率的可挠性显示器92的弯曲部位。
综上所述,依上文所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预期的目的,提供一种不仅能通过简化元件数量,同时使用常规性的结构形状,以此方便加工制造、增进组装时的便利性以节省成本,并提高产品良率的柔性屏转轴结构,极具产业上利用的价值,爰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

Claims (11)

1.一种柔性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弧形壳体,其具有反向的两个侧面,该两个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并列的一第一弧形导引部及一第二弧形导引部,该第一弧形导引部及该第二弧形导引部之间具有一基座;
一第一摆动件,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弧形摆臂,该第一连接部连接一第一机体,该第一弧形摆臂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一弧形导引部内,该第一弧形摆臂的一侧端具有一第一推压部;
一第一滑动件,其一侧以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该基座的一侧,该第一滑动件的另一侧具有连接该第一推压部的一第一推动部;
一第二摆动件,其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弧形摆臂,该第二连接部连接一第二机体,该第二弧形摆臂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二弧形导引部内,该第二弧形摆臂的一侧端具有一第二推压部;
一第二滑动件,其一侧以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该基座的另一侧,该第二滑动件的另一侧具有连接该第二推压部的一第二推动部;以及
一带动该第一滑动件与该第二滑动件同步反向移动的转动件,其枢接于该基座的顶端,该转动件的一端连接该第一滑动件的该一侧,该转动件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滑动件的该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弧形壳体的该第一弧形导引部包括间隔并列的两个第一弧形槽,该第一摆动件的该第一弧形摆臂具有间隔并列的两个第一弧形块,该两个第一弧形块分别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两个第一弧形槽内,该弧形壳体的该第二弧形导引部包括间隔并列的两个第二弧形槽,该第二摆动件的该第二弧形摆臂具有间隔并列的两个第二弧形块,该两个第二弧形块分别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两个第二弧形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弧形壳体包括一底座及一上盖,该底座的中间位置具有该基座,该基座的该一侧具有一用于容纳该第一滑动件的第一空间,该基座的该另一侧具有用于容纳该第二滑动件的一第二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盖的底面具有一第一弧凸部及一第二弧凸部,该底座具有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二空间,该第一空间的一侧具有对应该第一弧凸部的一第一弧凹部,并形成该第一弧形导引部;该第二空间的一侧具有对应该第二弧凸部的一第二弧凹部,并形成该第二弧形导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弧形摆臂的该第一推压部为一凸柱,该第一滑动件的该第一推动部为一直向槽,该凸柱在该直向槽内上下移动,同时推动该第一滑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件的该一侧凸出一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抵压一第一伸缩件的一端,并限位该第一滑动件的移动;该第二滑动件的该一侧凸出一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抵压一第二伸缩件的一端,并限位该第二滑动件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件还设有一第一定位槽,供定位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一伸缩件,该第二滑动件还设有一第二定位槽,供定位该第二定位部与该第二伸缩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的该一侧具有至少一第一凹槽,供定位该第一滑动件之该第一定位部,该基座的该另一侧具有至少一第二凹槽,供定位该第二滑动件之该第二定位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件的该一侧具有一第一滑轨,该基座的该一侧具有一第一轨道,供该第一滑动件以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该基座,该第二滑动件的该一侧具有一第二滑轨,该基座的该另一侧具有一第二轨道,供该第二滑动件以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该基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弧形摆臂的该第二推压部为一凸柱,该第二滑动件的该第二推动部为一直向槽,该凸柱在直向槽内上下移动,同时推动该第二滑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动件的该一端具有一第一长槽,该转动件的该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长槽;该第一滑动件的该一侧具有一第一连动杆,该第一连动杆限位于该第一长槽内,该第二滑动件的该一侧具有一第二连动杆,该第二连动杆限位于该第二长槽内。
CN202222327027.4U 2022-09-01 2022-09-01 柔性屏转轴结构 Active CN218177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7027.4U CN218177722U (zh) 2022-09-01 2022-09-01 柔性屏转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7027.4U CN218177722U (zh) 2022-09-01 2022-09-01 柔性屏转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77722U true CN218177722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21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27027.4U Active CN218177722U (zh) 2022-09-01 2022-09-01 柔性屏转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777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58337B (zh) 用于折叠屏的转轴机构、折叠屏组件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CN212838936U (zh) 铰链、铰链组件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CN211259337U (zh) 同动式铰链
WO2020192310A1 (zh) 摄像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13090168A (zh) 自锁定位平移内倒的门窗部件
CN115704419A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7502265U (zh) 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8177722U (zh) 柔性屏转轴结构
CN114263674A (zh) 转轴组件、铰链同步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0905908A (zh) 极高屏占比折叠显示设备的铰链结构及折叠显示设备
CN101652045A (zh) 滑盖型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16708613B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218941130U (zh) 一种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
CN210977018U (zh) 一种用于家具的位置调节机构
CN114893494A (zh) 阻尼机构及终端
KR20110130167A (ko) 핸드폰용 슬라이딩 경사모듈
CN112780134B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门的把手组件
CN210579636U (zh) 电子装置
TWM633899U (zh) 柔性屏轉軸結構
CN115705074A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21097176U (zh) 柔性屏转轴结构
CN117351844B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8482137U (zh) 一种铰链锁止机构的按键操作机构
CN113819138A (zh) 铰链、铰链组件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7128230B (zh) 转轴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