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79636U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79636U CN210579636U CN201921137812.5U CN201921137812U CN210579636U CN 210579636 U CN210579636 U CN 210579636U CN 201921137812 U CN201921137812 U CN 201921137812U CN 210579636 U CN210579636 U CN 2105796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ing member
- electronic device
- guiding
- rotating shaft
- flexible scre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转轴、至少一驱动件、第三机体以及可挠屏幕。转轴连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通过转轴而相对旋转开阖。驱动件可移动地枢接于转轴。第三机体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机体,第三机体位于驱动件的运动路径上,且第三机体与驱动件随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开阖。可挠屏幕配置于第一机体与第三机体,在旋转开阖的过程中,驱动件驱动第三机体移近或移离第一机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装置,可避免可挠屏幕产生皱折甚或脱落的问题产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可挠式显示技术逐渐发展成熟且被认为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一般而言,可挠式显示技术包含电子纸、可挠式OLED等。再者,因应可携式电子装置在显示装置上对于弯曲、折叠、延展等机能的需求,可挠式显示技术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应用非常多元。同时,随着可挠式材料在电子显示领域的应用,使得电子显示装置既可以在伸展时以较大面积显示,又可以根据需要折叠以利于携带。
然而,对应于可挠式显示装置上的装置机构的伸展与折叠,可挠式显示装置上的可挠(柔性)显示面板也会因其可挠特性而对应地产生形状、尺寸的变化,例如因为弯折(摊平)程度不一而可能相对于装置机构多出或减少一段长度。若仍以现有电子装置的机构特性予以设计,不仅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也可能使显示面板偏离原来位置,而造成隆起、皱折甚或从机构脱落的情形。因此,业内亟需对现有的可挠式显示装置的机构进行改进,以适应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机体结构能因应可挠屏幕的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而产生对应的伸缩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转轴、至少一驱动件、第三机体以及可挠屏幕。转轴连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通过转轴而相对旋转开阖。驱动件可移动地枢接于转轴。第三机体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机体,第三机体位于驱动件的运动路径上,且第三机体与驱动件随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开阖。可挠屏幕配置于第一机体与第三机体,在旋转开阖的过程中,驱动件驱动第三机体移近或移离第一机体。
基于上述,由于电子装置以第三机体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机体而随之相对于第一机体开阖,其中以驱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转轴且同时让第三机体位于驱动件的运动路径上,因此当第三机体随着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开阖时,即能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三机体移离或移近第一机体,以让第一机体与第三机体之间产生相对的伸缩移动。如此一来,配置于第一机体与第三机体的可挠屏幕,便能随着机体之间的伸缩移动而顺利地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且避免可挠屏幕因转换状态而产生的尺寸差异,进而避免可挠屏幕产生皱折甚或脱落的问题产生。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示意图。
图1C是图1A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
图1D是图1B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的简单示意图。
图2A是图1A的电子装置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2B以另一视角示出图2A的电子装置。
图2C是图2A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
图3A与图3B示出现有电子装置的状态转换示意图。
图4A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
图4B是图4A的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4C以另一视角示出图4B的电子装置。
附图标号说明:
100、200:电子装置
110、210:第一机体
111:凹陷
120、220、320:第二机体
121、321:轨道
130:第三机体
131:导引部
140、240、340:转轴
141A、341A:第一外螺纹
141B、341B:第二外螺纹
142:凸部
150A、150B、350:驱动件
151A:第一内螺纹
151B:第二内螺纹
160、230:可挠屏幕
231:隆起
351:内螺纹
360:承靠件
d1、d2、d3、d4、d5:距离
E1、E2:端部
LX、LY:正投影尺寸
P1、P2、P3、P4:铆合件
P5、P6、P7、P8:柱体
P9、P10:导引柱
R1、R2、R3、R4、R5、R6:导引槽
S1:第一部
S2:第二部
S3:第三部
T1:夹角
X-Y-Z:直角坐标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示意图。图1C是图1A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同时,提供直角坐标X-Y-Z以利于构件描述。请同时参考图1A至图1C,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转轴140、驱动件150A、150B、第三机体130以及可挠屏幕160。转轴140连接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通过转轴140而相对旋转开阖。驱动件150A、150B分别可移动地枢接于转轴140。第三机体130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机体120,第三机体130位于驱动件150A、150B的运动路径上,且第三机体130与驱动件150A、150B随第二机体12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开阖。可挠屏幕160配置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三机体130,在旋转开阖的过程中,驱动件150A、150B驱动第三机体130移近或移离第一机体110。
详细而言,请同时参考图1B与图1C,相较于图1A与图1C所示,图1B省略可挠屏幕160以能清楚辨识被其遮蔽的其他构件。在本实施例中,图1A至图1C所示电子装置100是处于机体折叠且可挠屏幕160也折叠的状态。第一机体110具有凹陷111,且第二机体120、第三机体130、驱动件150A、150B被容置于凹陷111内,并被呈折叠状态的可挠屏幕160所覆盖。
转轴140贯穿地设置于第一机体110并与第二机体120、驱动件150A、150分别存在不同连接关系。对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而言,当转轴140通过凸部142固设于第一机体110而使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对旋转后,第二机体120是枢接于转轴140上不具螺纹处,因此第二机体120得以通过转轴140而与第一机体110之间存在枢接关系,亦即第二机体120能通过转轴140而以X轴相对于第一机体110进行枢转。
对于驱动件150A、150B而言,转轴140具有第一外螺纹141A与第二外螺纹141B,而驱动件150A、150B分别具有第一内螺纹151A与第二内螺纹151B,且第一外螺纹141A适配于第一内螺纹151A,第二外螺纹141B适配于第二内螺纹151B,因此当驱动件150A、150B通过上述螺纹结构而相对于转轴140以X轴旋转的同时,驱动件150A、150B也同时会沿X轴移动。
在此,第一外螺纹141A的螺旋方向与第二外螺纹141B的螺旋方向彼此相反,因此对驱动件150A、150B造成的效果即是当驱动件150A、150B以相同方向旋转时,两者还会彼此移近或彼此移离。
再者,如图1B与图1C所示,第三机体130具有导引部131,以适配于第二机体120的轨道121,因而第三机体130能沿Y轴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移动。又,如图1C所示,驱动件150A、150B分别具有柱体P5~P8,其对应地搭配铆合件P1~P4而形成多个导引柱,而第三机体130具有导引槽R1~R4,由柱体P5~P8与铆合件P1~P4形成的多个导引柱是分别可移动的耦接于导引槽R1~R4。据此,当驱动件150A、150B如上述沿X轴移动时,即能因导引柱与导引槽R1~R4的搭配而驱动第三机体13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产生滑移。
在此需说明的是,虽然附图所示第三机体13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存在移动轴向是Y轴,但可预期的是,当第三机体130随着第二机体12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枢转时,第三机体13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的移动轴向也会随之改变,然其中不变的是,所述移动轴向仍会使第三机体130移近或移离转轴140。
基于上述相关构件的对应配置,当第三机体130随着第二机体120而相对于第一机体110以X轴旋转时,因驱动件150A、150B在旋转的同时也产生沿X轴的移动,因此便会进一步地让导引柱沿导引槽R1~R4移动,进而驱动第三机体13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滑动。
图2A是图1A的电子装置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图2B以另一视角示出图2A的电子装置。图2C是图2A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2A至图2C,所示即是第二机体12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枢转展开而让可挠屏幕160处于位于同一平面的展开(摊平)状态。此时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第三机体130与驱动件150A、150B是位于可挠屏幕160的显示面的背面。
再者,请先参考图1B至图1D,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机体130具有四个导引槽R1~R4,以对应一对驱动件150A、150B上的多个导引柱(铆合件P1~P4搭配柱体P5~P8),且这些导引槽R1~R4相对于第三机体130的中心线位置呈镜像对称,以使其能对应驱动件150A、150B的移动模式。如前述,驱动件150A、150B在以同方向旋转的过程中是彼此移近或彼此远离,因此当驱动件150A、150B从图1B所示转换至图2A所示而在彼此移近的过程中,第三机体130即能因导引槽R1~R4的设置趋势而使驱动件150A、150B将第三机体130沿Y轴推出第二机体120,而让第三机体130达到相对于第二机体120延伸的效果。
进一步地说,以其中一个导引槽R3为例,如上所述,导引柱(柱体P7搭配铆合件P3而构成)是可移动地耦接于导引槽R3,也就是相当于导引柱会在导引槽R3的相对两端部E1、E2之间移动,在此以Y轴视为第三机体13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的移动轴向,所述移动轴向正交于转轴140的轴向(X轴),且导引槽R3是相对于Y轴而呈倾斜,导引槽R3相对于Y轴的夹角T1如图1D所示,因此驱动件150B(视为具有导引柱的构件)沿X轴移动时,即会因导引柱与导引槽R3的结构适配关系,而驱动第三机体130沿移动轴向(Y轴)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移动。在从图1A~图1D转换至图2A~图2C的状态,相当于导引柱从导引槽R3的端部E1移动至导引槽R3的端部E2,如图2A所示。
在此,如图1B所示,在折叠状态时,驱动件150A、150B之间保持距离d1,且第三机体130远离转轴140的侧缘实质上与第二机体120远离转轴140的侧缘对齐。一旦转换至图2A的展开状态时,驱动件150A、150B彼此移近且相互接触,进而让驱动件150A、150B分别相对于第二机体120存在距离d2、d3,因此明显得知d1=d2+d3,且对应至图1D,正由于导引槽(以导引槽R3为例)相对于Y轴存在夹角T1,因此导引柱从E1移至E2的路径,其在X轴上的正投影尺寸LX即可视为驱动件150B沿X轴的移动距离(导引槽R4也具备同向的相同移动距离)。类似地,导引槽R1或R3也在X轴形成的正投影尺寸LX而作为可供驱动件150A沿X轴的移动距离。再者,同样以导引槽R3为例,其在Y轴上的正投影尺寸LY,即代表了第三机体13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的移出距离,如图2A与图2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50A、150B彼此均分距离d1,因此相当于d1=LX+LX,也就是相当于d2=LX,d3=LX。
图3A与图3B示出现有电子装置的状态转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3A与图3B,在现有电子装置200中,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通过转轴240而相对枢转开阖,可挠屏幕230配置在第一机体210上与第二机体220上,然如图3B所示,由于是采固定式的枢转模式,因此可挠屏幕230会因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不同而因尺寸差形成图3B所示的隆起231,其并不利于可挠屏幕230的设置与操作,甚至可能使其受损。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在图1A至图1D以及图2A至图2C所示,第三机体130在旋转过程中会因此局部移出或移入第二机体120,即是用以克服前述的尺寸差。也就是说,图1D、图2A与图2B所示导引槽R1~R4在Y轴上的正投影尺寸LY,即是第三机体13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的移出距离,更是相当于欲克服可挠屏幕230在图3B造成隆起231的尺寸差(即,本实施例通过第三机体130所额外延伸的移出距离等于LY,而得以拉平可挠屏幕230在图3B造成隆起231)。
请再参考图1A、图1C并对照图2B与图2C,在本实施例中,可挠屏幕160的显示面区分为第一部S1、第二部S2与第三部S3,其中第一部S1配置于第一机体110,第二部S2配置于第二机体120,而第三部S3邻接于第一部S1与第二部S2之间且未予任何构件连接,以确保其能顺利地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进一步地说,正如图3A与图3B所示,可挠屏幕230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会存在尺寸差,因此对于可挠屏幕160而言,其可能发生隆起(如前述隆起231)处便是在第三部S3,因此必须如本实施例所示,当可挠屏幕160从折叠状态转换至展开状态时,通过驱动第三机体13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移出而产生延伸效果,相当于将可挠屏幕230的隆起231予以拉伸而让展开后的可挠屏幕160获得如图2B所示的摊平效果。
图4A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图4B是图4A的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组装后的示意图。图4C以另一视角示出图4B的电子装置,且图4C示出电子装置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有别于图4A与图4B所示的折叠状态。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省略可挠屏幕而有利于辨识被其遮蔽的相关构件。请同时参考图4A至图4C,有别于前述实施例是以一对驱动件150A、150B作为驱动第三机体130之用,本实施例则是以单一驱动件350作为驱动第三机体130之用。
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320、第三机体130、转轴340、驱动件350以及承靠件360,其中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320通过转轴340而彼此枢接,第三机体130通过导引部131与轨道321的搭配而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机体320,驱动件350具有内螺纹351以适配于转轴340的第一外螺纹341A与第二外螺纹341B,且需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外螺纹341A的螺旋方向相同于第二外螺纹341B的螺旋方向。在此,当驱动件350随着第二机体32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时,通过上述螺纹结构的搭配而使驱动件350能沿X轴相对于第二机体320移动。再者,承靠件360设置于第二机体320以在驱动件350移动时作为辅助承靠之用。
如图4B与图4C所示,在折叠状态时,驱动件350相对于第二机体320的一侧存在距离d4,而当其转换至展开状态时,驱动件350因沿X轴移动而改为与第二机体320的另一侧存在距离d5,在此,距离d4等于距离d5。
类似于前述实施例的第三机体130,本实施例的第三机体130也具有导引槽R5、R6,但由于搭配单一个驱动件350,因此仅通过彼此同向的导引槽R5、R6即能满足让驱动件350驱动第三机体130移出或没入第二机体320的需求。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驱动件350的驱动方式类似于前述实施例,其通过导引柱P9、P10是可移动地耦接于导引槽R5、R6,而使第三机体130产生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因此便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电子装置以第三机体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机体而随之相对于第一机体开阖,其中以驱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转轴且同时让第三机体位于驱动件的运动路径上,因此当第三机体随着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开阖时,即能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三机体移离或移近第一机体,以让第一机体与第三机体之间产生相对的伸缩移动。如此一来,配置于第一机体与第三机体的可挠屏幕,便能随着机体之间的伸缩移动而顺利地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且避免可挠屏幕因转换状态而产生的尺寸差异,进而避免可挠屏幕产生皱折甚或脱落的问题产生。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体;
第二机体;
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通过所述转轴而相对旋转开阖;
至少一驱动件,可移动地枢接于所述转轴;
第三机体,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机体,所述第三机体位于所述驱动件的运动路径上,且所述第三机体与所述驱动件随着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旋转开阖;以及
可挠屏幕,配置于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三机体,其中在所述旋转开阖的过程中,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三机体移近或移离所述第一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具有外螺纹,所述驱动件具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适配所述内螺纹,所述驱动件相对于所述转轴旋转时会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机体具有至少一导引槽或至少一导引柱,所述驱动件具有至少一导引柱或至少一导引槽,所述导引柱可移动地耦接于所述导引槽,所述第三机体沿移动轴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机体移动,所述导引槽相对于所述移动轴向呈倾斜,所述移动轴向正交于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驱动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而驱动所述第三机体沿所述移动轴向移近或移离所述第一机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屏幕随所述第三机体与所述第一机体的相对开阖而存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所述可挠屏幕沿所述移动轴向的尺寸在所述折叠状态与所述展开状态之间存在尺寸差,所述尺寸差等于所述导引槽在所述移动轴向上的正投影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屏幕区分为第一部、第二部与第三部,所述第一部配置于所述第一机体,所述第二部配置于所述第三机体,所述第三部邻接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之间,所述第三部在所述折叠状态与所述展开状态之间存在所述尺寸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具有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且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驱动件具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适配所述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适配所述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对于所述转轴旋转时会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彼此移近或彼此移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机体具有至少一对导引槽,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具有至少一对导引柱,所述至少一对导引柱可移动地耦接于所述对导引槽,所述第三机体沿移动轴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机体移动,所述对导引槽相对于所述移动轴向呈对称设置,且各所述导引槽相对于所述移动轴向呈倾斜,所述移动轴向正交于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而驱动所述第三机体沿所述移动轴向移近或移离所述第一机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同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机体随着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旋转至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三机体、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机体容置于所述第一机体的凹陷内,且所述第一机体的局部、所述第三机体、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机体被呈折叠状的所述可挠屏幕覆盖于内,当所述第三机体随着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旋转至展开状态时,所述可挠屏幕展开而呈平面,而所述第一机体、所述第二机体、所述第三机体与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可挠屏幕的显示面的背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37812.5U CN210579636U (zh) | 2019-07-19 | 2019-07-19 | 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37812.5U CN210579636U (zh) | 2019-07-19 | 2019-07-19 | 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79636U true CN210579636U (zh) | 2020-05-19 |
Family
ID=70640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3781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79636U (zh) | 2019-07-19 | 2019-07-19 | 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7963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64267A (zh) * | 2021-01-14 | 2022-07-19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可挠式显示设备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
-
2019
- 2019-07-19 CN CN201921137812.5U patent/CN21057963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64267A (zh) * | 2021-01-14 | 2022-07-19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可挠式显示设备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
CN114764267B (zh) * | 2021-01-14 | 2023-08-0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可挠式显示设备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722923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TWM592168U (zh) | 電子裝置 | |
WO2020029062A1 (zh) | 转轴连接机构和可折叠的设备 | |
EP3722922A1 (en) |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TWI401560B (zh) | 電子裝置 | |
TWI539886B (zh) | 電子裝置 | |
TWI748647B (zh) | 電子裝置及樞紐結構 | |
TWM474324U (zh) | 雙軸扭力樞軸器同步機構 | |
CN110045788B (zh)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
CN110121686B (zh) | 一种用于扩展显示器的传动装置 | |
US11550359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TWI739568B (zh) | 電子裝置 | |
US11726531B2 (en) |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210579636U (zh) | 电子装置 | |
US20220121245A1 (en) | Hinge structure for flexible display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TW202219690A (zh) | 可撓式顯示器 | |
CN216278953U (zh)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
WO2024193444A1 (zh) |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 |
US11983045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240080382A1 (en) |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1911524B (zh) | 转轴模块与电子装置 | |
TWI669595B (zh) | Transmission for expanding the display | |
CN210444309U (zh)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
CN113434010B (zh) | 折叠式屏幕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 |
TWM589813U (zh) | 折疊式電子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