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76489U - 一种新型外立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外立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76489U
CN218176489U CN202222349651.4U CN202222349651U CN218176489U CN 218176489 U CN218176489 U CN 218176489U CN 202222349651 U CN202222349651 U CN 202222349651U CN 218176489 U CN218176489 U CN 2181764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embedded
limiting
supporting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496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orto Engineering Design Consulta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orto Engineering Design Consulta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orto Engineering Design Consulta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orto Engineering Design Consulta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496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764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764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764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外立面结构,包括第一预埋单元、第二预埋单元、支撑单元、第一限位单元、面板单元以及两第二限位单元。其中,第一预埋单元预埋于建筑墙体的外侧壁;第二预埋单元预埋于建筑墙体的外侧壁,且第二预埋单元设置于两相邻的第一预埋单元之间;支撑单元扣设于第一预埋单元设置,且支撑单元的侧壁与建筑墙体的外侧壁抵接;第一限位单元设置于支撑单元的内部,并与支撑单元相对应且配合布置;面板单元设置于第二预埋单元,且面板单元的上端和下端对应扣设两相邻的支撑单元设置;两第二限位单元滑动设置于面板单元的侧壁,并与第二预埋单元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固,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外立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外立面结构。
背景技术
外立面,指物体和物体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而建筑领域中的外立面则泛指除屋顶外建筑所有的外围防护部分。现有的外立面施工方式一般为外墙涂料、湿贴外墙装饰板以及干挂石材等,以在外建筑墙体上形成美观的外立面,如直接在建筑墙体外立面涂抹外墙涂料,或通过水泥粘贴墙砖等。
现有技术中对外建筑墙体进行外立面施工均需要对外建筑墙体进行处理,如需要将原始外建筑墙的装饰层铲除,对原始外建筑墙进行找平施工或对原始外建筑墙进行除尘施工等,对外建筑墙进行找平、除尘,均会对施工现场造成建筑垃圾,如在进行找平的情况下,需要现场制作水泥砂浆,对外建筑墙进行除尘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砂纸打磨外建筑墙体,从而会产生灰尘,这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也无疑会对附近居住人员造成不适。
目前,针对现有的外立面施工方式需要对外建筑墙体进行找平处理、除尘处理或需要铲除装饰层导致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施工难度或会对附近居住人员造成不适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外立面结构,以至少现有的外立面施工方式需要对外建筑墙体进行找平处理、除尘处理或需要铲除装饰层导致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施工难度或会对附近居住人员造成不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外立面结构,包括:
第一预埋单元,所述第一预埋单元预埋于建筑墙体的外侧壁;
第二预埋单元,所述第二预埋单元预埋于所述建筑墙体的外侧壁,且所述第二预埋单元设置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一预埋单元之间;
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扣设于所述第一预埋单元设置,且所述支撑单元的侧壁与所述建筑墙体的外侧壁抵接;
第一限位单元,所述第一限位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预埋单元相对应且配合布置,用于将所述支撑单元限位于所述第一预埋单元上;
面板单元,所述面板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预埋单元远离所述建筑墙体的一侧,且所述面板单元的上端和下端对应扣设两上下相邻的所述支撑单元设置;
两第二限位单元,两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面板单元朝向墙体的一侧壁,并与所述第二预埋单元相对应且配合设置,用于将所述面板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二预埋单元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埋单元包括:
第一预埋元件,所述第一预埋元件的第一端预埋于所述建筑墙体内,所述第一预埋元件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内部;
限位孔元件,所述限位孔元件开设于所述第一预埋元件的第二端的上部,并与所述第一限位单元相对应且配合布置,用于配合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将所述支撑单元限位于所述第一预埋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埋单元包括:
两第二预埋元件,两所述第二预埋元件均呈L型结构,且两所述第二预埋元件相对且呈斜对称预埋于所述建筑墙体的外侧壁,且两所述第二预埋元件对应与两所述第二限位单元相配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埋单元还包括:
填充元件,所述填充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预埋元件的横端的下侧,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单元相对应且配合设置,用于对所述第二限位单元与所述第二预埋元件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
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设置于所述建筑墙体的外侧壁;
第一连接槽元件,所述第一连接槽元件开设于所述支撑元件朝向所述建筑墙体的一侧壁,并与所述第一预埋单元相配合;
第一安装槽元件,所述第一安装槽元件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元件的侧壁,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限位单元;
两第二连接槽元件,所述第二连接槽元件呈斜对称开设于所述支撑元件的上下两端,并与上下相邻的两所述第二预埋单元相对应且配合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
第一弹簧元件,所述第一弹簧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一安装槽元件内;
第一限位元件,所述第一限位元件的第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元件内,并与所述第一弹簧元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元件的第二端设置为半球形,并与所述第一预埋单元的限位孔元件相对应且配合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单元包括:
面板元件,所述面板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预埋单元远离所述建筑墙体的一侧;
两第二安装槽元件,两所述第二安装槽元件间隔开设于所述面板元件朝向所述建筑墙体的一侧,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限位单元;
若干滑槽元件,若干所述滑槽元件对应开设于两所述第二安装槽元件的两侧壁,并与所述第二限位单元相对应且配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包括:
第二限位元件,所述第二限位元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面板单元的第二安装槽元件的内部,且所述第二限位元件的第一端设置为斜面,并与所述第二预埋单元相对应且配合设置;
若干滑块元件,若干所述滑块元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元件的两侧壁,并位于所述面板单元的滑槽元件内;
若干第二弹簧元件,若干所述第二弹簧元件的第一端对应与若干所述滑块元件的顶端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二弹簧元件的第二端对应与若干所述滑槽元件的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新型外立面结构还包括:
密封单元,所述密封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顶端或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单元包括:
第一密封元件,所述第一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
第二密封元件,所述第二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一端,并与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二连接槽相对应且配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外立面结构,通过将面板单元设置于第二预埋单元上,并使用第二限位单元对面板单元进行限位,从而无需对建筑墙体的装饰层进行处理,也无需进行找平、除尘施工,也能够快速形成建筑墙体外立面,继而且也不需要制作水泥砂浆,无需对墙体进行打磨除尘,减轻了工作人员的施工难度,解决了现有的外立面施工方式需要对外建筑墙体进行找平处理、除尘处理或需要铲除装饰层导致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施工难度或会对附近居住人员造成不适的问题;
(2)通过支撑单元对面板单元进行支撑,进一步增强了面板单元安装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固,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外立面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预埋单元和第二预埋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外立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单元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预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预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限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面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限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第一预埋单元;110、第一预埋元件;120、限位孔元件;
200、第二预埋单元;210、第二预埋元件;220、填充元件;
300、支撑单元;310、支撑元件;320、第一连接槽元件;330、第一安装槽元件;340、第二连接槽元件;
400、第一限位单元;410、第一弹簧元件;420、第一限位元件;
500、面板单元;510、面板元件;520、第二安装槽元件;530、滑槽元件;
600、第二限位单元;610、第二限位元件;620、滑块元件;630、第二弹簧元件;
700、密封单元;710、第一密封元件;720、第二密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外立面结构,包括第一预埋单元100、第二预埋单元200、支撑单元300、第一限位单元400、面板单元500以及两第二限位单元600。其中,第一预埋单元100预埋于建筑墙体的外侧壁,用于安装支撑单元300;若干第二预埋单元200预埋于建筑墙体的外侧壁,且第二预埋单元200设置于两相邻的第一预埋单元100之间,用于通过第二限位单元600将面板单元500安装于建筑墙体的外侧壁;支撑单元300扣设于第一预埋单元100设置,且支撑单元300的侧壁与建筑墙体的外侧壁抵接,用于对面板单元500进行支撑,同时用于形成建筑墙体的外立面;第一限位单元400设置于支撑单元300的内部,并与第一预埋单元100相对应且配合布置,用于将支撑单元300限位于第一预埋单元100;面板单元500设置于第二预埋单元200远离建筑墙体的一侧,且面板单元500的上端和下端对应扣设两上下相邻的支撑单元300设置,用于配合支撑单元300形成外立面;两第二限位单元600可滑动地设置于面板单元500朝向墙体的一侧壁,并与第二预埋单元200相对应且配合设置,用于将面板单元500固定于第二预埋单元200上。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外立面结构用于安装于小型建筑墙体的外侧壁以形成外立面,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安装,并降低了工作人员爬高的可能性。
例如,新型外立面结构安装于6层以下的公共建筑建筑墙体的外侧壁,以在小型公共建筑的建筑墙体的外侧壁形成小型外立面。
其中,支撑单元300和面板单元500的外侧壁均可粘贴若干装饰单元,以提高外立面的美观性。
例如,支撑单元300和面板单元500的外侧壁粘贴有若干墙画。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外立面结构在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将支撑单元300扣设于第一预埋单元100上,并使第一限位单元400与第一预埋单元100进行配合连接,以将支撑单元300初步限位于建筑墙体的外侧壁;工作人员通过第二限位单元600将面板单元500限位于第二预埋单元200内,从而面板单元500配合支撑单元300形成外立面。
如图5所示,第一预埋单元100包括第一预埋元件110和限位孔元件120。其中,第一预埋元件110的第一端预埋于建筑墙体内,第一预埋元件110的第二端套设于支撑单元300的内部,用于安装支撑单元300;限位孔元件120开设于第一预埋元件110的第二端的上侧,并与第一限位单元400相对应且配合布置,用于配合第一限位单元400将支撑单元300限位于第一预埋单元100。
其中,第一预埋元件110设置为长条形金属结构。
其中,限位孔元件120为半球型槽孔。
如图6所示,第二预埋单元200包括两第二预埋元件210,第二预埋元件210呈L型结构,且两第二预埋元件210相对且呈斜对称预埋于建筑墙体的外侧壁,且两第二预埋元件210对应与两第二限位单元600相对应且配合设置。
具体地,两第二预埋元件210设置于两相邻的第一预埋元件110之间。
其中,第二预埋元件210用于通过第二限位单元600安装支撑面板单元500。
其中,第二预埋元件210设置为L型金属结构。
第二预埋元件210还包括填充元件220,填充元件220设置于第二预埋元件210的横端的下侧,并与对应的第二限位单元600相对应且配合设置,用于对第二限位单元600与第二预埋元件210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避免第二限位单元600与第二预埋元件210之间产生缝隙。
其中,填充元件220设置为三棱柱型结构,用于在第二限位单元600进入第二预埋元件210的内部的情况下,与第二限位单元600抵接,以对第二限位单元600和第二预埋元件210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减少虫子进入。
如图7~8所示,支撑单元300包括支撑元件310、第一连接槽元件320、第一安装槽元件330以及两第二连接槽元件340。其中,支撑元件310设置于建筑墙体的外侧壁,用于对面板单元500进行支撑;第一连接槽元件320开设于支撑元件310朝向建筑墙体的一侧壁,并与第一预埋单元100相对应且配合布置,用于与第一预埋单元100配合连接,以将支撑元件310设置于建筑墙体的外侧壁;第一安装槽元件330开设于第一连接槽元件320的侧壁,用于安装第一限位单元400;第二连接槽元件340呈斜对称开设于支撑元件310的上下两端,并与上下相邻的两第二预埋单元200相对应且配合布置,用于与第二预埋单元200进行配合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槽元件320与第一预埋元件110的第二端配合连接;第二连接槽元件340与第二预埋元件210相对应且配合设置。
其中,支撑元件310的纵截面设置为凸字型结构,且支撑元件310的上端和下端均与两相邻的面板单元500配合连接。
其中,第一连接槽元件320为方形槽。
其中,第一安装槽元件330为圆柱形槽孔。
其中,第二连接槽元件340为方形槽。
如图9所示,第一限位单元400包括第一弹簧元件410以及第一限位元件420。其中,第一弹簧元件410设置于支撑单元300的第一安装槽元件330内,用于推动第一限位元件420进入限位孔元件120内;第一限位元件420的第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元件330内,并与第一弹簧元件410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元件420的第二端设置为球形,并与第一预埋单元100的限位孔元件120相对应且配合布置,用于进入限位孔元件120内,以将支撑单元300限位于第一预埋元件110上。
其中,第一弹簧元件410为弹簧。
其中,第一限位元件420为底端为半球形的金属柱。
具体地,工作人员在将第一安装槽扣设于第一预埋元件110的情况下,第一预埋元件110挤压第一限位元件420的第二端,使第一限位元件420进入第一安装槽元件330内,直至在第一限位元件420与限位孔元件120上下对应的情况下,第一限位元件420在第一弹簧元件410的作用下进入限位孔元件120内,从而第一限位元件420配合限位孔元件120将支撑元件310限位于第一预埋元件110上。
如图10所示,面板单元500包括面板元件510、两第二安装槽元件520以及若干滑槽元件530。其中,面板元件510设置于第二预埋单元200远离建筑墙体的一侧,用于形成外立面;两第二安装槽元件520间隔开设于面板元件510朝向建筑墙体的一侧,用于安装第二限位单元600;若干滑槽元件530对应开设于两第二安装槽元件520的两侧壁,并与第二限位单元600相对应且配合设置,用于对第二限位单元600进行限位,避免第二限位单元600脱离面板元件510。
具体地,面板元件510设置于第二预埋元件210远离建筑墙体的一侧。
其中,面板元件510设置为纵截面为凸字形的板结构。
其中,第二安装槽元件520为方形槽。
其中,滑槽元件530为长条形凹槽。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元件520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两滑槽元件530。
如图11所示,第二限位单元600包括第二限位元件610、若干滑块元件620以及若干第二弹簧元件630。其中,第二限位元件610可滑动设置于面板单元500的第二安装槽元件520的内部,且第二限位元件610的第一端设置为斜面,且与第二预埋单元200相对应且配合设置,用于配合第二预埋单元200将面板单元500限位于建筑墙体的外侧;若干滑块元件620间隔设置于第二限位元件610的两侧壁,并位于面板单元500的滑槽元件530内,用于在滑槽元件530内滑动;若干第二弹簧元件630的第一端对应与若干滑块元件620固定连接,若干第二弹簧元件630的第二端对应与若干滑槽元件530的侧壁固定连接,用于对第二限位元件610进行复位。
其中,第二限位元件610为限位板,且第二限位元件610的一端设置为三棱柱型。
其中,滑块元件620为方形滑块。
其中,第二弹簧元件630为金属弹簧。
具体地,在安装面板单元500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第二限位元件610的斜面与第二预埋元件210的竖端底部相对应,然后按压面板单元500,继而第二预埋元件210挤压第二限位元件610滑动,然后在第二限位元件610的斜面进入第二预埋元件210的竖端的内侧的情况下,第二限位元件610在第二弹簧元件630的作用下进入第二预埋元件210的竖端的内部,并与填充元件220紧密抵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新型外立面结构还包括密封单元700,密封单元700设置于支撑单元300的顶端或底端,用于对支撑单元300的顶端或底端进行密封,避免支撑单元300的顶端或底端裸露于外部,无法使外立面的顶端或底端形成平齐面。
如图12所示,密封单元700包括第一密封元件710和第二密封元件720。其中,第一密封元件710设置于支撑单元300,用于使支撑单元300的顶端或底端形成平面;第二密封元件720设置于第一密封元件710的一端,并与支撑单元300的第二连接槽相对应且配合设置,用于对第二连接槽进行密封。
其中,第一密封元件710和第二密封元件720均为金属条。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原理如下:
在安装新型外立面结构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第一连接槽元件320与第一预埋元件110的第二端配合连接,以将支撑元件310安装于建筑墙体的外侧壁,并在第一限位元件420与限位孔元件120上下对应的情况下,第一限位元件420在第一弹簧元件410的作用下进入限位孔元件120内,以将支撑元件310安装于建筑墙体的外侧壁;
工作人员将面板元件510设置于两第二预埋元件210的远离墙体的一侧,并使第二限位元件610的斜面与第二预埋元件210的竖端底部相对应,工作人员按压面板元件510,第二限位元件610在第二预埋元件210的挤压下进行滑动,以向下或向上移动,直至第二限位元件610的斜面完全进入第二预埋元件210的竖端内部的下方的情况下,第二限位元件610在第二弹簧元件630的作用下进入第二预埋元件210的内部,从而第二预埋元件210对第二限位元件610进行限位,第二限位元件610通过滑块元件620将面板元件510限位于建筑墙体的外侧壁。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预埋单元,所述第一预埋单元预埋于建筑墙体的外侧壁;
第二预埋单元,所述第二预埋单元预埋于所述建筑墙体的外侧壁,且所述第二预埋单元设置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一预埋单元之间;
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扣设于所述第一预埋单元设置,且所述支撑单元的侧壁与所述建筑墙体的外侧壁抵接;
第一限位单元,所述第一限位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预埋单元相对应且配合布置,用于将所述支撑单元限位于所述第一预埋单元上;
面板单元,所述面板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预埋单元远离所述建筑墙体的一侧,且所述面板单元的上端和下端对应扣设两上下相邻的所述支撑单元设置;
两第二限位单元,两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面板单元朝向墙体的一侧壁,并与所述第二预埋单元相对应且配合设置,用于将所述面板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二预埋单元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单元包括:
第一预埋元件,所述第一预埋元件的第一端预埋于所述建筑墙体内,所述第一预埋元件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内部;
限位孔元件,所述限位孔元件开设于所述第一预埋元件的第二端的上部,并与所述第一限位单元相对应且配合布置,用于配合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将所述支撑单元限位于所述第一预埋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埋单元包括:
两第二预埋元件,两所述第二预埋元件均呈L型结构,且两所述第二预埋元件相对且呈斜对称预埋于所述建筑墙体的外侧壁,且两所述第二预埋元件对应与两所述第二限位单元相配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埋单元还包括:
填充元件,所述填充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预埋元件的横端的下侧,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单元相对应且配合设置,用于对所述第二限位单元与所述第二预埋元件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
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设置于所述建筑墙体的外侧壁;
第一连接槽元件,所述第一连接槽元件开设于所述支撑元件朝向所述建筑墙体的一侧壁,并与所述第一预埋单元相配合;
第一安装槽元件,所述第一安装槽元件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元件的侧壁,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限位单元;
两第二连接槽元件,所述第二连接槽元件呈斜对称开设于所述支撑元件的上下两端,并与上下相邻的两所述第二预埋单元相对应且配合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
第一弹簧元件,所述第一弹簧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一安装槽元件内;
第一限位元件,所述第一限位元件的第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元件内,并与所述第一弹簧元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元件的第二端设置为半球形,并与所述第一预埋单元的限位孔元件相对应且配合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单元包括:
面板元件,所述面板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预埋单元远离所述建筑墙体的一侧;
两第二安装槽元件,两所述第二安装槽元件间隔开设于所述面板元件朝向所述建筑墙体的一侧,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限位单元;
若干滑槽元件,若干所述滑槽元件对应开设于两所述第二安装槽元件的两侧壁,并与所述第二限位单元相对应且配合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包括:
第二限位元件,所述第二限位元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面板单元的第二安装槽元件的内部,且所述第二限位元件的第一端设置为斜面,并与所述第二预埋单元相对应且配合设置;
若干滑块元件,若干所述滑块元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元件的两侧壁,并位于所述面板单元的滑槽元件内;
若干第二弹簧元件,若干所述第二弹簧元件的第一端对应与若干所述滑块元件的顶端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二弹簧元件的第二端对应与若干所述滑槽元件的侧壁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单元,所述密封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顶端或底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外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单元包括:
第一密封元件,所述第一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
第二密封元件,所述第二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一端,并与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二连接槽相对应且配合设置。
CN202222349651.4U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新型外立面结构 Active CN2181764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9651.4U CN218176489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新型外立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9651.4U CN218176489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新型外立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76489U true CN218176489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21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49651.4U Active CN218176489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新型外立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764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213006A1 (en) Retrofit show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same
CN1972616A (zh) 淋浴器围板和基座
CN205296540U (zh) 跌级吊顶的安装结构
CN218176489U (zh) 一种新型外立面结构
CN209942071U (zh) 一种钢骨架轻型板屋面与女儿墙泛水节点构造
CN102014718B (zh) 抓杆组件
KR100841357B1 (ko) 발코니 난간 지지용 브라켓 조립체
CN107119864B (zh) 一种eps装饰构件及其施工工艺
CN104018651B (zh) 墙面抹灰用阳角冲筋杆及其使用方法
CN216840422U (zh) 一种基于商品楼建筑施工用防洒落的抹灰装置
CN201598812U (zh) 一种抹灰收光灰刀
CN101457582A (zh) 水磨石双铜条变形缝施工工法
CN210918081U (zh) 一种地瓷板铺设用调平装置
EP1764458A1 (en)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of swimming pool edges
CN208136655U (zh) 一种应用于路面铺设的环保砖
CN207436443U (zh) 一种收边条及地砖收边结构
JPH0240665Y2 (zh)
CN215483808U (zh) 一种全剪力墙结构下砌体抹灰墙体连接结构
CN217840083U (zh) 一种铜条嵌边混凝土设备基础
CN217480443U (zh) 一种便于铺设导水台的人造石英石板材
CN217079545U (zh) 离壁沟踢脚线安装结构
CN111093444A (zh) 淋浴盆
CN213015268U (zh) 一种装饰装修用楼梯刮板
KR101295416B1 (ko) 슬라이딩 방식으로 시공되는 타일 시공구조체
CN213449567U (zh) 砌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