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64855U - 一种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4855U
CN218164855U CN202221709764.4U CN202221709764U CN218164855U CN 218164855 U CN218164855 U CN 218164855U CN 202221709764 U CN202221709764 U CN 202221709764U CN 218164855 U CN218164855 U CN 218164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chamber
fa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097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王红林
李青松
莫林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097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48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4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48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所述器具本体包括外壳、烹饪容器、电磁加热线盘和保温环,所述保温环安装在电磁加热线盘上方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烹饪容器的容腔,所述保温环与电磁加热线盘之间设有容腔进风口,保温环和电磁加热线盘中的一个设有容腔出风口,另一个设有设置在容腔进风口外侧遮蔽所述容腔进风口的挡筋,所述器具本体还包括与容腔出风口对应设置的风扇,所述风扇动作使容腔进风口与容腔出风口之间形成流动气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使烹饪容器迅速降温的烹饪器具,且能够防止水进入电磁加热线盘内部。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如电饭锅、电高压锅等)一般包括上盖、外壳、用于盛放食物的烹饪容器和用于对烹饪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结构。一些烹饪器具在食物加热完成后,会对烹饪容器进行冷却:以电饭锅为例,在食物加工完成后,对烹饪容器进行降温,可以实现烹饪容器与食物之间的不沾效果;以电高压锅为例,在食物加工完成后,通过对烹饪容器进行降温,可以使烹饪容器内的温度和气压下降,便于电高压锅快速开盖。但是,现有的烹饪容器的冷却结构存在结构相对复杂,冷却速度慢或冷却不均匀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使烹饪容器迅速降温的烹饪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所述器具本体包括外壳、烹饪容器、电磁加热线盘和保温环,所述保温环安装在电磁加热线盘上方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烹饪容器的容腔,所述保温环与电磁加热线盘之间设有容腔进风口,保温环和电磁加热线盘中的一个设有容腔出风口,另一个设有设置在容腔进风口外侧遮蔽所述容腔进风口的挡筋,所述器具本体还包括与容腔出风口对应设置的风扇,所述风扇动作使容腔进风口与容腔出风口之间形成流动气流。
上述技术方案中,容腔进风口设置在电磁加热线盘和保温环之间,通过挡筋对容腔进风口进行遮挡,可以防止从外部通过外壳进风口直接看到产品内部,也可以通过挡筋防止水进入电磁加热线盘内部。通过容腔进风口和容腔出风口,在风扇吸力的作用下,使空气快速进入容腔与烹饪容器表面充分接触,使烹饪容器迅速降温,实现烹饪容器的不粘效果,也可以使烹饪容器内的温度和气压可以更加快速下降。
作为优选,所述容腔进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容腔进风口沿容腔周向设置。过沿容腔周向设置的多个容腔进风口,既可以增加进风量,又可以在风扇吸力的作用下,使空气均匀地进入容腔与烹饪容器表面充分接触,使烹饪容器在周向上的各个位置都可以迅速且均匀的降温,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多个容腔进风口的开口面积向靠近容腔出风口方向递减。远离风扇位置的容腔进风口吸力相对较小,通过扩大远离风扇位置的容腔进风口的开口面积,使各个位置的容腔进风口的进风量接近,可以使烹饪容器整体冷却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挡筋为环形结构,所述挡筋设置在电磁加热线盘上且套设在保温环的外侧。所述环形结构的挡筋可以充分遮蔽所述容腔进风口,且可以对保温环起到定位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挡筋上沿的高度高于容腔进风口上沿的高度。所述结构可以使挡筋完全挡住容腔进风口,达到更好的遮蔽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上设有外壳进风口和外壳出风口,所述外壳出风口和所述容腔出风口之间通过出风导风罩连通形成出风风道,所述风扇设置在出风风道上,所述风扇动作使外界空气依次通过所述外壳进风口和容腔进风口并进入容腔冷却烹饪容器后由所述出风风道排出。所述出风导风罩既有提高气流利用率进而增加冷却效果的作用,又具有加强结构的作用,可以防止外壳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出风导风罩包括罩体和风扇固定罩,罩体的一端对接容腔出风口,另一端对接风扇固定罩,所述风扇设置在风扇固定罩内。常见的用于散热、冷却的风扇一般具有特定的规格尺寸,而容腔出风口的形状一般不会与风扇形状匹配,如果风扇直接对接容腔出风口,由此形成的出风导风罩容易漏风,本方案设计分体式风道,罩体作为单独加工的部件,其两端可以更好地适应容腔出风口和风扇固定罩的外形结构,由此形成的出风导风罩不易漏风;由于所述风扇设置在风扇固定罩内,当风扇更换或者维修时,风扇固定罩可以单独拆装,方便对风扇进行更换或维修降低更换和维修成本,风扇固定罩可以作为单独加工的部件,其两端可以更好地适应容腔出风口和罩体的外形结构,由此形成的出风导风罩不易漏风。
作为优选,所述罩体对接容腔出风口的端面形状与容腔出风口周围的容腔腔壁形状相配合,风扇固定罩的一端对接外壳出风口,风扇固定罩对接外壳出风口的端面形状与外壳出风口周围的外壳形状相配合。所述方案可以使出风导风罩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侧壁和容腔腔壁紧密连接,使连接处不容易漏风,提高气流利用率,进而提高对烹饪容器的冷却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包括中环、外罩和底座,中环与底座连接,外罩设置在中环与底座之间,所述外罩和/或底座上设置所述外壳进风口和外壳出风口。所述外壳进风口和所述外壳出风口设置在外罩上时,可以通过进风导风罩和出风导风罩在外罩的内侧对外罩进行支撑,使外罩更不容易变形。所述外壳进风口和所述外壳出风口设置在底座上时,可以通过进风导风罩和出风导风罩对底座的侧壁进行支撑,使底座的侧壁更不容易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容腔进风口和/或出风风道上设有滤网。所述滤网可以对流过容腔的空气进行过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保温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盖1、器具本体2、外壳3、外壳进风口3.1、外壳出风口3.2、容腔4、容腔进风口4.1、容腔出风口4.2、出风导风罩5、罩体5.1、风扇固定罩5.2、风扇6、中环7、外罩8、底座9、空腔10、电磁加热线盘11、保温环12、滤网13、烹饪容器14、挡筋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盖1和器具本体2,上盖1的一侧与中环7铰接,所述器具本体2包括外壳3、烹饪容器14、电磁加热线盘11和保温环12,所述保温环12安装在电磁加热线盘11上方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烹饪容器14的容腔4,所述保温环12与电磁加热线盘11之间设有容腔进风口4.1,保温环12上设有容腔出风口4.2,所述电磁加热线盘11上设有在保温环12外侧遮蔽所述容腔进风口4.1的挡筋15,所述器具本体2还包括与容腔出风口4.2对应设置的风扇6,所述风扇6动作使容腔进风口4.1与容腔出风口4.2之间形成流动气流。
上述技术方案中,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锅、电高压锅等常用的烹饪器具。容腔进风口设置在电磁加热线盘和保温环之间,通过电磁加热线盘上的挡筋对容腔进风口进行遮挡,可以防止从外部通过外壳进风口直接看到产品内部,也可以通过挡筋防止水进入电磁加热线盘内部。通过容腔进风口和容腔出风口,在风扇吸力的作用下,使空气快速进入容腔与烹饪容器表面充分接触,使烹饪容器迅速降温,以电饭锅为例,通过对烹饪容器快速冷却,可以实现电饭锅更好的不粘效果;以电高压锅为例,通过对烹饪容器快速冷却,可以使烹饪容器内的温度和气压可以更加快速下降,便于电高压锅快速开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3与容腔4之间设有空腔10,所述风扇6动作使空腔10内的空气通过容腔进风口4.1并进入容腔4冷却烹饪容器14后由容腔出风口4.2排出所述容腔4。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挡筋15为环形结构,挡筋15套设在保温环12的外侧。所述环形结构的挡筋15可以充分遮蔽所述容腔进风口4.1,且可以对保温环12起到定位作用。所述挡筋15上沿的高度高于容腔进风口4.1上沿的高度,可以使挡筋完全挡住容腔进风口,达到更好的遮蔽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示容腔进风口4.1设置在保温环12上。所述电磁加热线盘设置有加热部件,不利于容腔进风口4.1地布置,保温环12上不设置加热电路,一般由塑料热塑形成,在其上设置容腔进风口4.1,不会影响加热部件布置,也便于加工,保温环可以在加热时起到保温作用。
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示容腔进风口4.1设置在电磁加热线盘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容腔进风口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容腔进风口4.1沿容腔4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多个容腔进风口4.1的开口面积向靠近容腔出风口4.2方向递减。通过沿容腔周向设置的多个容腔进风口,既可以增加进风量,又可以在风扇吸力的作用下,使空气均匀地进入容腔与烹饪容器表面充分接触,使烹饪容器在周向上的各个位置都可以迅速且均匀的降温,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通过对烹饪容器快速冷却,实现更好的不粘效果,也可以使烹饪容器内的温度和气压可以更加快速下降。远离风扇6位置的容腔进风口4.1吸力相对较小,通过扩大远离风扇6位置的容腔进风口4.1的开口面积,使各个位置的容腔进风口4.1的进风量接近,可以使烹饪容器14整体冷却均匀。
可以理解的,增加某一位置的进风量方式不仅限于增加单个容腔进风口4.1的开口面积,在同一位置及该位置附近增设多个容腔进风口4.1来增加进风量的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增加了容腔进风口4.1的开口面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外壳3包括中环7、外罩8和底座9,中环7与底座9连接,外罩8设置在中环7与底座9之间,所述外罩8上设有外壳进风口3.1和外壳出风口3.2,所述外壳出风口3.2和所述容腔出风口4.2之间通过出风导风罩5连通形成出风风道,所述风扇6设置在出风风道上,所述风扇6动作使外界空气依次通过所述外壳进风口3.1、空腔10和容腔进风口4.1并进入容腔4冷却烹饪容器14后由所述出风风道排出。所述出风导风罩5包括罩体5.1和风扇6固定罩5.2,罩体5.1的一端对接容腔出风口4.2,另一端对接风扇6固定罩5.2,所述风扇6设置在风扇6固定罩5.2内。所述罩体5.1对接容腔出风口4.2的端面形状与容腔出风口4.2周围的容腔4腔壁形状相配合,风扇6固定罩5.2的一端对接外壳出风口3.2,风扇6固定罩5.2对接外壳出风口3.2的端面形状与外壳出风口3.2周围的外壳3形状相配合。
所述外壳进风口和所述外壳出风口设置在外罩上时,可以通过进风导风罩和出风导风罩在外罩的内侧对外罩进行支撑,使外罩更不容易变形。所述外壳进风口和所述外壳出风口设置在底座上时,可以通过进风导风罩和出风导风罩对底座的侧壁进行支撑,使外罩更不容易变形。出风导风罩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侧壁和容腔腔壁紧密连接,使连接处不容易漏风,提高气流利用率,进而提高对烹饪容器的冷却效果。所述外壳进风口和所述外壳出风口设置在外罩上时,可以通过进风导风罩和出风导风罩在外罩的内侧对外罩进行支撑,使外罩更不容易变形。
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底座9的侧壁或底面上设有外壳进风口3.1。便于冷空气从底座9进入外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出风风道上设有滤网13,滤网13与罩体5.1固定,滤网13设置在罩体5.1与容腔出风口4.2之间。滤网13可以对经过的空气进行过滤。
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腔进风口4.1上设有滤网13。所述滤网13与容腔4的侧壁固定。滤网13也可以与外壳3固定并压紧在容腔4的侧壁上。滤网13可以对进入容腔4的空气进行前置过滤,保证容腔内部清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腔进风口4.1上设有风扇6,风扇6从容腔进风口4.1向容腔4内吹风。风扇6与容腔4的侧壁固定。风扇6也可以与外壳3固定并压紧在容腔4的侧壁上。
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腔出风口设置在电磁加热线盘11上,所述挡筋设置在保温环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风扇6动作从外壳进风口3.1吸入外界冷空气到空腔10,空腔10内的空气再通过多个容腔进风口4.1进入容腔4,进入容腔4的冷空气烹饪容器14的侧壁接触,对烹饪容器14进行快速均匀的冷却,然后空气经过容腔出风口4.2、出风风道排出和外壳出风口3.2排出外壳3,挡筋15可以对进气孔进行遮挡,防止从外部通过外壳进风口3.1直接看到产品内部,也可以通过挡筋15防止水进入产品内部。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所述器具本体包括外壳、烹饪容器、电磁加热线盘和保温环,所述保温环安装在电磁加热线盘上方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烹饪容器的容腔,其特征是,所述保温环与电磁加热线盘之间设有容腔进风口,保温环和电磁加热线盘中的一个设有容腔出风口,另一个设有设置在所述容腔进风口外侧遮蔽容腔进风口的挡筋,所述器具本体还包括与容腔出风口对应设置的风扇,所述风扇动作使容腔进风口与容腔出风口之间形成流动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是,所述容腔进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容腔进风口沿容腔周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是,所述多个容腔进风口的开口面积向靠近容腔出风口方向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是,所述挡筋为环形结构,所述挡筋设置在电磁加热线盘上且套设在保温环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是,所述挡筋上沿的高度高于容腔进风口上沿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是,所述外壳上设有外壳进风口和外壳出风口,所述外壳出风口和所述容腔出风口之间通过出风导风罩连通形成出风风道,所述风扇设置在出风风道上,所述风扇动作使外界空气依次通过所述外壳进风口和容腔进风口并进入容腔冷却烹饪容器后由所述出风风道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是,所述出风导风罩包括罩体和风扇固定罩,罩体的一端对接容腔出风口,另一端对接风扇固定罩,所述风扇设置在风扇固定罩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是,所述罩体对接容腔出风口的端面形状与容腔出风口周围的容腔腔壁形状相配合,风扇固定罩的一端对接外壳出风口,风扇固定罩对接外壳出风口的端面形状与外壳出风口周围的外壳形状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包括中环、外罩和底座,中环与底座连接,外罩设置在中环与底座之间,所述外罩和/或底座上设置所述外壳进风口和外壳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是,所述容腔进风口和/或出风风道上设有滤网。
CN202221709764.4U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烹饪器具 Active CN2181648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9764.4U CN218164855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9764.4U CN218164855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4855U true CN218164855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10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09764.4U Active CN218164855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48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21951A (zh) 烹饪设备
CN210114356U (zh) 排气方式改进的空气炸锅
CN211155189U (zh) 烹饪器具
CN213464725U (zh) 烹饪器具
CN21816485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09431303B (zh) 一种热对流式烘焙器具
CN21127018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食物处理机
CN210801292U (zh) 可快速散热的集成灶
CN21769601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5305126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冷却系统及具有该冷却系统的空气炸锅
CN213909741U (zh) 烹饪器具
CN205842776U (zh) 烹饪装置
CN21769605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0121081U (zh) 热风装置和具有其的烹饪设备
CN209877015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8246908U (zh) 一种嵌入式烤箱
CN217959758U (zh) 空气炸锅
CN220898506U (zh) 一种烹饪装置
CN216431825U (zh) 一种具有空气炸功能的微波炉
CN217959631U (zh) 具有冷却功能的烹饪器具
CN114052528B (zh) 烹饪器具
CN217135283U (zh) 空气炸锅电机罩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2085938U (zh) 空气炸烹饪器具电机罩及具有该电机罩的空气炸烹饪器具
CN215777527U (zh) 空气炸箱及集成灶
CN216675524U (zh) 一种具有热风立体循环功能的电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