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64379U - 一种电致变色面罩及增强现实头盔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致变色面罩及增强现实头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4379U
CN218164379U CN202222570421.0U CN202222570421U CN218164379U CN 218164379 U CN218164379 U CN 218164379U CN 202222570421 U CN202222570421 U CN 202222570421U CN 218164379 U CN218164379 U CN 218164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wearer
electrochromic
connecting structure
s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704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重
刘桂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704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4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4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4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头盔包括:主体和电致变色面罩;电致变色面罩包括第一面罩和第二面罩;第一面罩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安装在主体前端;第二部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一部连接;第二面罩包括第三部和第四部;第三部通过第三连接结构安装在主体前端;第四部通过第四连接结构与第三部连接;第一面罩和第二面罩可分别绕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三连接结构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第二部和第四部可分别绕第二连接结构和第四连接结构朝向佩戴者弯折;第一面罩与第二面罩可以合拢和分离。如此,可使面罩具备后视镜功能,增加佩戴者的骑行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电致变色面罩及增强现实头盔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头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盔。
背景技术
头盔是一种用于驾乘人员的头部保护装置。头盔的主要目的是在受到冲击时保护骑士的头部,阻止或减轻伤害乃至挽救骑手的生命。
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778044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头盔,该头盔包括电致变色膜层,电致变色膜层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透明电极层,两个透明电极层之间具有电致变色材料层。其中,在需要电致变色模组工作时,可以对两个透明电极层施加电压,进而改变电致变色材料层的颜色而提高其吸光能力;当用于摩托车的头盔上时(如作为挡风罩),通过改变电致变色材料层的吸光能力(如与透明电极层连接的供电装置,供电装置提供不同大小值的电源,进而改变吸光能力的程度),以调节挡风罩的透光率,在强光条件小提高驾驶安全性。虽然其可以根据需求改变面罩的透明度,但是在需要观察后方路况时,需要驾乘人员通过观看车辆上的后视镜查看后方视野,因此需要驾乘人转头转换视线,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的骑行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头盔。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头盔,包括:主体100和电致变色面罩200;所述电致变色面罩200包括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
所述第一面罩210包括第一部211和第二部212;所述第一部21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310安装在所述主体100的前端;所述第二部212通过第二连接结构330与所述第一部211连接;所述第二面罩220包括第三部221和第四部222;所述第三部221通过第三连接结构320安装在所述主体100的前端;所述第四部222通过第四连接结构340与所述第三部221连接;
所述第一面罩210绕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1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以及所述第二面罩220绕所述第三连接结构32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形成合拢状态,以遮挡所述佩戴者视线;
所述第一面罩210绕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1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以及所述第二面罩220绕所述第三连接结构32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形成分离状态,以露出所述佩戴者视线;
在所述电致变色面罩200为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二部212绕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30朝向佩戴者弯折,所述第四部222绕所述第四连接结构340朝向佩戴者弯折,形成后视镜状态。
可选地,还包括增强现实显示器230;所述增强现实显示器230安装在所述主体100的前端,且位于所述电致变色面罩200朝向佩戴者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面罩210绕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1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远离所述第二面罩220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180°;所述第二面罩220绕所述第三连接结构32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远离所述第一面罩210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180°。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10包括第一旋转轴和第一多级限位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20包括第二旋转轴和第二多级限位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330包括第三旋转轴和第三多级限位结构;所述第四连接结构340包括第四旋转轴和第四多级限位结构。
可选地,所述主体100中还包括第一驱动部103和第二驱动部104;
所述第一驱动部103分别与所述第一部211以及所述第三部21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103带动所述第一面罩211绕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10旋转以及带动所述第二面罩220绕所述第三连接结构320旋转;
所述第二驱动部104分别与所述第二部212以及所述第四部222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104带动所述第二部212绕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30朝向佩戴者弯折,以及带动所述第四部222绕所述第四连接结构340朝向佩戴者弯折。
可选地,所述主体中还包括感应装置107,所述感应装置107用于感测所述电致变色面罩200的旋转状态;所述电致变色面罩200的旋转状态为所述后视镜状态时,所述电致变色面罩200的透明度切换为镜面状态。
可选地,所述感应装置107为图像采集装置。
可选地,所述感应装置107为行程开关。
可选地,所述主体100中还包括通信模块105;所述通信模块105用于与外部终端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体100中还包括输入装置106;所述输入装置106用于接收佩戴者的输入指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采用电致变色面罩200,在需要电致变色面罩200工作时,可以对电致变色面罩200施加电压,进而改变电致变色面罩200的颜色而改变其吸光能力,以调节电致变色面罩200的透明度,因此本公开可以根据佩戴者的需求调节电致变色面罩200的透明度。例如可以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调节电致变色面罩200为透明状态。在阳光较强的环境下调节电致变色面罩200为半透明状态,实现遮阳的效果。此外,电致变色面罩200包括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所述第一面罩210包括第一部211和第二部212;所述第一部21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310安装在所述主体100的前端;所述第二部212通过第二连接结构330与所述第一部211连接;所述第二面罩220包括第三部221和第四部222;所述第三部221通过第三连接结构320安装在所述主体100的前端;所述第四部222通过第四连接结构340与所述第三部221连接。第一面罩210可以绕第一连接结构31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以及第二面罩220可以绕第三连接结构32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形成合拢状态,电致变色面罩200呈合拢状态时可以以遮挡佩戴者视线,例如实现遮挡风雨等作用,还可以在烈阳天气时调节电致变色面罩的透明度,实现遮阳效果。第一面罩210绕第一连接结构31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以及第二面罩220绕第三连接结构32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形成分离状态时,电致变色面罩200露出佩戴者视线,此种状态下,第二部212绕第二连接结构330朝向佩戴者弯折,第四部222绕第四连接结构340朝向佩戴者弯折,可以形成后视镜状态,若电致变色面罩200调节为不透明时,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具有后视镜功能,佩戴者可以通过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观察后方视野,无需再转头观察车辆的后视镜,从而可以保障骑行安全。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盔的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合拢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盔的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分离后实现后视镜功能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盔的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分离后实现后视镜功能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头盔的电路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头盔。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盔的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合拢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盔的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分离后实现后视镜功能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头盔包括主体100和电致变色面罩200。在需要调节电致变色面罩200的透明度时,可以对电致变色面罩200施加电压,进而改变电致变色面罩200的吸光能力,以调透明度。
可选的,主体100中可以设置控制器101。电致变色面罩200与所述控制器101电连接。控制器101用于调节电致变色面罩200的透明度。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101调节电致变色面罩200的透明度的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的现有手段,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定。例如控制器101向电致变色面罩200提供电压信号以调节电致变色面罩200的透明度。
其中,主体100用于包裹包覆佩戴者的至少部分头部,电致变色面罩200用于遮挡外部风沙雨水等。本公开实施例的头盔采用电致变色面罩,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电致变色面罩200的透明度,例如在环境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如晚上),可以设置电致变色面罩为透明状态。在环境光线较强(例如中午烈阳天气),可以设置电致变色面罩为半透明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透明状态、半透明状态为广义说明,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具体的透明度数值,例如设置透明度为40%等。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头盔可以根据环境灵活调整面罩的透明度,因此可以在烈阳状态下使用,并且无需额外设置遮阳板。
参见图1和图2,本公开中的电致变色面罩200包括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第一面罩210包括第一部211和第二部212;第一部21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310安装在主体100的前端;第二部212通过第二连接结构330与第一部211连接;第二面罩220包括第三部221和第四部222;第三部221通过第三连接结构320安装在主体100的前端;第四部222通过第四连接结构340与第三部221连接。
参见图1,第一面罩210可绕第一连接结构31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第二面罩220可绕第三连接结构32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从而实现形成合拢状态,第一面罩210与第二面罩220合拢对齐遮挡佩戴者视线。在电致变色面罩200形成合拢状态时,可以实现遮挡风雨、遮阳等作用。例如在环境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如晚上),可以设置电致变色面罩200为透明状态,在实现遮挡风雨的情况下,还不影响佩戴者的视线。例如在烈阳天气时,调节电致变色面罩200的透明度为半透明状态,从而实现遮阳效果。
参见图2和图3,第一面罩210可绕第一连接结构31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第二面罩220可绕第三连接结构32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形成分离状态,以露出佩戴者视线。在该状态下,第二部212可绕第二连接结构330朝向佩戴者弯折,第四部222可绕第四连接结构340朝向佩戴者弯折,电致变色面罩200形成后视镜状态。若第二部212和第四部222弯折合适角度,控制第一面罩210与第二面罩220呈现非透明状态,那么第二部212和第四部222可以作为后视镜,供佩戴者查看后方视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头盔,在佩戴者骑行需要查看后方视野时,无需再转头观看车辆的后视镜,直接通过头盔上的第二部212和第四部222呈现的后视镜功能即可,提升了骑行安全性。
第一面罩210还可绕第一连接结构31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第二面罩220绕第三连接结构32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实现电致变色面罩200的分离与闭合。第二部212可绕第二连接结构330朝向佩戴者弯折;第四部222可绕第四连接结构340朝向佩戴者弯折,实现面罩向后视镜形态的转换。这样设置可以便于电致变色面罩的变形,也可以让佩戴者自主选择是否使用电致变色面罩。
参见图1,可选地,头盔10还包括增强现实显示器230;增强现实显示器230安装在主体100的前端,且位于电致变色面罩200朝向佩戴者的一侧。增强现实显示器230能够通过AR技术将通知、消息和文字等投射到佩戴者眼前,增强现实显示器230还可以被配置为显示导航信息、多媒体显示以及视频通话等服务,增强了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第一面罩210可以绕第一连接结构31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远离第二面罩220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180°。第二面罩220可以绕第三连接结构32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远离第一面罩210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180°。
通过上述设置,保证了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的旋转角度足够大,在后视镜形态的形变途中或形变后不会影响到佩戴者的视线,也让佩戴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后视镜的角度。
可选地,第一连接结构310包括第一旋转轴和第一多级限位结构;第二连接结构320包括第二旋转轴和第二多级限位结构;第三连接结构330包括第三旋转轴和第三多级限位结构;第四连接结构340包括第四旋转轴和第四多级限位结构。
多级限位结构的设计可以避免第一面罩210、第二面罩220、第二部212和第四部222在旋转后无法固定,令其在旋转后停留在佩戴者想要保持的位置。
可选地,参见图4,主体100中还包括第一驱动部103和第二驱动部104。若主体中设置控制器101,那么第一驱动部103以及第二驱动部104还可以均与控制器101电连接;第一驱动部103分别与第一部211以及第三部212连接;第一驱动部103带动第一面罩210绕第一连接结构310旋转以及带动第二面罩220绕第三连接结构320旋转;第二驱动部104分别与第二部212以及第四部222连接;第二驱动部104带动第二部212绕第二连接结构330朝向佩戴者弯折,以及带动第四部222绕第四连接结构340朝向佩戴者弯折。这样设置的实质是令所有的旋转结构均可通过控制器101控制,使其可以进行自动控制。
可选地,参见图4,主体100中还包括感应装置107感应装置107用于感测电致变色面罩200的旋转状态。在电致变色面罩200的旋转状态为后视镜状态时,电致变色面罩200的透明度切换为镜面状态。
具体的,可以设置感应装置107和控制器101电连接;控制器101在电致变色面罩200的旋转状态为后视镜状态时控制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的透明度为镜面状态。
通过上述设置,当感应装置107感测到电致变色面罩200的旋转状态为后视镜状态时,控制器101控制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的透明度为镜面状态(也即非透明状态)。
可选地,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的透明度还包括半透和全透状态;当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致变色面罩200的透明度可以变为全透状态;当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致变色面罩200的透明度还可以变为半透状态。
通过上述设置,当电致变色面罩200透明度为全透状态时,佩戴者在使用头盔时视线不会受到干扰;电致变色面罩200透明度的半透状态并不局限于一种透明度,电致变色面罩200可以根据环境中光线的变化随时调整透明度,这样设置可以使现实显示器230在使用时不会受到外界光线的影响,显示效果提高,体验效果增强。
可选地,感应装置107为图像采集装置。通过上述设置,感应装置107可用于感应电致变色面罩200的旋转状态,当感应到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分离,且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的旋转状态为露出佩戴者视线,第二部212绕第二连接结构330朝向佩戴者弯折,第四部222绕第四连接结构340朝向佩戴者弯折时,控制器101控制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的透明度为镜面状态。
可选地,感应装置107为行程开关。通过上述设置,感应装置107可以感测电致变色面罩220的旋转状态(例如旋转角度)。举例而言,若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旋转45°,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露出佩戴者视线,第二部212绕第二连接结构330朝向佩戴者弯折90°,第四部222绕所述第四连接结构340朝向佩戴者弯折90°,那么电致变色面罩220可以切换为镜面状态。
可选地,参见图4,主体100中还包括通信模块105。通信模块105用于与外部终端通信连接。举例而言,通信模块105可以用于与手机连接。若主体100中包括控制器101,当手机接收到例如短信、来电等通讯信息时,控制器101可以通过通信模块105接收该通讯信息,并通过增强现实显示器230将接受到的通讯信息利用AR技术投射到佩戴者眼前,使佩戴者可以及时收取通讯信息,增强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参见图4,主体100中还包括输入装置106。输入装置106用于接收佩戴者的输入指令。若主体100中包括控制器101,控制器101可以基于输入指令控制电致变色面罩200的透明度、第一部211的旋转角度、第二部212的旋转角度、第三部221的旋转角度以及第四部222的旋转角度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输入装置106可以是一组按键,按键可以设置于头盔的左右任意一侧,当佩戴者按下按键时控制器101接收到输入指令,并基于输入指令控制电致变色面罩200的透明度、第一部211的旋转角度、第二部212的旋转角度、第三部221的旋转角度以及第四部222的旋转角度中的至少一种随佩戴者的需求发生变化,增强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头盔,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00和电致变色面罩200;所述电致变色面罩200包括第一面罩210和第二面罩220;
所述第一面罩210包括第一部211和第二部212;所述第一部21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310安装在所述主体100的前端;所述第二部212通过第二连接结构330与所述第一部211连接;所述第二面罩220包括第三部221和第四部222;所述第三部221通过第三连接结构320安装在所述主体100的前端;所述第四部222通过第四连接结构340与所述第三部221连接;
所述第一面罩210绕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1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以及所述第二面罩220绕所述第三连接结构32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形成合拢状态,以遮挡所述佩戴者视线;
所述第一面罩210绕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1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以及所述第二面罩220绕所述第三连接结构320在垂直于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旋转,形成分离状态,以露出所述佩戴者视线;
在所述电致变色面罩200为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二部212绕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30朝向佩戴者弯折,所述第四部222绕所述第四连接结构340朝向佩戴者弯折,形成后视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强现实显示器230;所述增强现实显示器230安装在所述主体100的前端,且位于所述电致变色面罩200朝向佩戴者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罩210绕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10在垂直于所述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远离所述第二面罩220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180°;所述第二面罩220绕所述第三连接结构320在垂直于所述佩戴者视线的平面内远离所述第一面罩210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1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10包括第一旋转轴和第一多级限位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20包括第二旋转轴和第二多级限位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330包括第三旋转轴和第三多级限位结构;所述第四连接结构340包括第四旋转轴和第四多级限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0中还包括第一驱动部103和第二驱动部104;
所述第一驱动部103分别与所述第一部211以及所述第三部21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103带动所述第一面罩210绕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10旋转以及带动所述第二面罩220绕所述第三连接结构320旋转;
所述第二驱动部104分别与所述第二部212以及所述第四部222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104带动所述第二部212绕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30朝向佩戴者弯折,以及带动所述第四部222绕所述第四连接结构340朝向佩戴者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中还包括感应装置107,所述感应装置107用于感测所述电致变色面罩200的旋转状态;所述电致变色面罩200的旋转状态为所述后视镜状态时,所述电致变色面罩200的透明度切换为镜面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107为图像采集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107为行程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0中还包括通信模块105;所述通信模块105,用于与外部终端通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0中还包括输入装置106;所述输入装置106用于接收佩戴者的输入指令。
CN202222570421.0U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电致变色面罩及增强现实头盔 Active CN218164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0421.0U CN218164379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电致变色面罩及增强现实头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0421.0U CN218164379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电致变色面罩及增强现实头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4379U true CN218164379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25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70421.0U Active CN218164379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电致变色面罩及增强现实头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43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26470B2 (ja) 自動車電話装置
CN205800940U (zh) 一种汽车专用的智能后视镜
US10556490B2 (en) Vehicle visor and system, vehicle and light blocking and display method
CN206812887U (zh) 一种车辆hud系统
CN218164379U (zh) 一种电致变色面罩及增强现实头盔
KR20190001048A (ko) 오토바이용 헬멧
CN212353566U (zh) 遮阳板、前挡风玻璃和车辆
CN112208441A (zh) 投影式汽车后视装置和汽车
CN106828335B (zh) 带有显示设备的车辆以及用于车辆的遮挡装置
CN201009819Y (zh) 汽车后视装置
CN213167656U (zh) 一种汽车遮阳板
CN206485274U (zh) 一种智能后视镜
CN211869118U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遮阳板
CN211869116U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遮阳板装置
CN220936944U (zh) 一种摩托车乘员头盔雨刷结构
CN218085344U (zh) 一种hud亮度改善装置
CN213876230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后视镜用防眩光液晶玻璃
CN205890709U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自动防眩目后视镜
CN219353117U (zh) 一种方便使用手机导航的骑行雨衣
CN212473275U (zh) 一种立柱盲区可视化结构及汽车
CN211869115U (zh) 新型的汽车遮阳板装置
CN210514841U (zh) 一种自追踪遮光眼镜
CN215793479U (zh) 一种内嵌式二合一流媒体后视镜系统
CN212148640U (zh) 一种双视角双层汽车外后视镜
CN108146200A (zh) 具有显示遮阳功能的电子遮阳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