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9614U - 一种消声降噪装置和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声降噪装置和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59614U
CN218159614U CN202221668707.6U CN202221668707U CN218159614U CN 218159614 U CN218159614 U CN 218159614U CN 202221668707 U CN202221668707 U CN 202221668707U CN 218159614 U CN218159614 U CN 218159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ise
sound
cover shell
reducing device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687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687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59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59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59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消声降噪装置和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包括:吸声隔声单元,包括用于罩设在噪声设备上的内罩壳和罩设在内罩壳外侧的外罩壳,内罩壳与外罩壳之间具有消声空腔,内罩壳上开设有消声微孔。在内罩壳和外罩壳之间形成消声空腔,该吸声隔声单元不仅内罩壳上的消声微孔对噪声设备产生的噪声声波产生粘滞阻力使噪声声波衰减,提高对噪声的声阻;消声空腔还能对噪声声波产生共振吸声作用,进入消声空腔中的噪声声波经过外罩壳的反射与原有噪声声波方向相反产生共振,还可以使反射的噪声声波再次通过消声微孔进行衰减,进一步提高对噪声声波的隔绝作用。该吸声隔声单元对各频段的噪声声波均具有一定的阻隔作用,实现了对噪声设备宽频段的消声降噪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消声降噪装置和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降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声降噪装置和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压缩机等产生噪声的设备对外辐射噪声,一般在该类设备外包覆隔声棉或设置隔声罩,但是隔声棉仅对2kHz以上的高频噪声具有隔声效果,对中低频噪声几乎没有隔声降噪效果,隔声罩的隔声频段亦有限,难以发挥宽频段的隔声降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隔声棉或隔声罩对产生噪声的设备进行隔声时,无法实现宽频段消声降噪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消声降噪装置和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声降噪装置,所述消声降噪装置包括:
吸声隔声单元,包括用于罩设在噪声设备上的内罩壳和罩设在所述内罩壳外侧的外罩壳,所述内罩壳与所述外罩壳之间具有消声空腔,其中,所述内罩壳上开设有消声微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罩壳与所述外罩壳的间距为6.0mm~8.0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罩壳包括内顶板和设置在所述内顶板四周的内侧板,所述外罩壳包括外顶板和设置在所述外顶板四周的外侧板,所述内顶板与所述外顶板之间的间距和所述内侧板与所述外侧板之间的间距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顶板和所述内侧板的厚度为2.0mm~4.0mm,和/或,所述外顶板和所述外侧板的厚度为0.5mm~1.0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消声微孔的直径为1.0mm~4.0mm,所述内罩壳的穿孔率为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罩壳与所述外罩壳之间设有多孔吸声材料层;所述多孔吸声材料层贴附在所述内罩壳上;所述多孔吸声材料层的厚度为4.0mm~5.0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声隔声单元还包括:
多个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消声空腔中,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罩壳和所述外罩壳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声隔声单元的的顶板或至少一侧板为可拆卸连接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消声降噪装置包括:
减振降噪单元,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噪声设备的第一支撑减振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减振件底部的减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减振板底部的第二支撑减振件;且所述吸声隔声单元罩设在所述减振降噪单元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板设有支撑部和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凹陷的容纳部,所述第一支撑减振件设置于所述容纳部,所述第二支撑减振件设置于所述支撑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减振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减振件的刚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所述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包括上述的消声降噪装置和噪声设备,所述噪声设备位于所述内罩壳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还包括机壳,所述消声降噪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上。
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消声降噪装置的吸声隔声单元在设有消声微孔内罩壳和外罩壳之间形成消声空腔,该吸声隔声单元不仅内罩壳上的消声微孔对噪声设备产生的噪声声波产生粘滞阻力使噪声声波衰减,提高对噪声的声阻;而且消声空腔还能对噪声声波产生共振吸声作用,进入该消声空腔中的噪声声波经过外罩壳的反射与原有噪声声波方向相反产生共振,还可以使反射的噪声声波再次通过消声微孔进行衰减,以进一步提高对噪声声波向外传播的隔绝作用。该吸声隔声单元对各频段的噪声声波均具有一定的阻隔作用,阻断了噪声声波的向外传播,实现了对噪声设备宽频段的消声降噪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种无纺纤维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曲线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消声降噪装置的内罩壳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消声降噪装置的内罩壳的左视图;
图5示出了实施例二的内罩壳的左视图;
图6示出了消声降噪装置的内罩壳与外罩壳的间距固定且为d1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消声降噪装置的内罩壳与外罩壳的间距固定且为d2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消声降噪装置的内罩壳与外罩壳的间距变化且分别为d1、d2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6所示的消声降噪装置的吸声系数曲线图;
图10示出了图7所示的消声降噪装置的吸声系数曲线图;
图11示出了图8所示的消声降噪装置的吸声系数曲线图;
图12示出了图1中的消声降噪装置的内罩壳与外罩壳的间距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实施例三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四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五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六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4至图16所示的消声降噪装置的吸声系数曲线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七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申请吸声隔声单元结构与隔声量的拟和曲线图;
图2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八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九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第一支撑减振件和第二支撑减振件的不同刚度配置的减振效果图;
图23示出了图13中的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的组装步骤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吸声隔声单元;110、内罩壳;111、消声微孔;112、内顶板;113、内侧板;120、外罩壳;121、外顶板;122、外侧板;130、多孔吸声材料层;140、连接件;200、减振降噪单元;210、第一支撑减振件;220、减振板;221、支撑部;222、容纳部;230、第二支撑减振件;1000、消声降噪装置;2000、噪声设备;2100、3000、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噪声设备指的是由于自身运转和/或振动而产生向外辐射噪声的设备。在本申请的以下实施例中,以压缩机作为噪声设备为例对本申请的消声降噪装置和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进行示例性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消声降噪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该消声降噪装置包括:
吸声隔声单元,包括用于罩设在噪声设备上的内罩壳和罩设在内罩壳外侧的外罩壳,内罩壳与外罩壳之间具有消声空腔,其中,内罩壳上开设有消声微孔。
本实施例的消声降噪装置的吸声隔声单元在设有消声微孔内罩壳和外罩壳之间形成消声空腔,该吸声隔声单元不仅内罩壳上的消声微孔对噪声设备产生的噪声声波产生粘滞阻力使噪声声波衰减,提高对噪声的声阻;而且消声空腔还能对噪声声波产生共振吸声作用,进入该消声空腔中的噪声声波经过外罩壳的反射与原有噪声声波方向相反产生共振,还可以使反射的噪声声波再次通过消声微孔进行衰减,以进一步提高对噪声声波向外传播的隔绝作用。该吸声隔声单元对各频段的噪声声波均具有一定的阻隔作用,阻断了噪声声波的向外传播,实现了对噪声设备宽频段的消声降噪作用;而且该消声降噪装置无需使用传统的厚度10mm以上的隔声棉,该消声降噪装置占用空间小,节省空间。
在相关技术中,压缩机采用包覆隔声棉或罩设隔声罩的方式以控制器对外的噪声辐射。其中,隔声棉一般由两层聚氯乙烯(PVC)膜以及夹设在两层聚氯乙烯膜之间的多孔吸声材料构成,但是现有的隔声棉一般厚度需要达到10mm~15mm才能达到一定的隔声效果,且该类隔声棉仅通过夹设在其中的多孔吸声材料发挥吸声降噪效果,该类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频段为高频,一般仅在约2000Hz以上频段有吸声效果。如图2所示的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曲线图可知,该无纺纤维多孔吸声材料在2000Hz以上频段的吸声效果较好,而在2000Hz以下的频段吸声效果较差,对中低频噪声几乎无能为力,无法满足中低频段噪声的吸声要求。隔声罩的有效隔声频段一般比较固定且比较窄,同样无法满足宽频段噪声的隔声要求。此外,相关技术中的部分隔声装置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宽频段的隔声效果,但是占用空间大,实用性差,尤其是对体积要求比严格的电器中,对消声降噪装置的隔声和体积要求更加严格。
进一步地,当噪声设备为卧式压缩机时,卧式压缩机的振动比立式压缩机的振动大,导致钣金件等异音严重;当噪声设备为高速压缩机时,高速压缩机的噪声比较大,而且高速压缩机的直接发声量和音质都更为严重。针对这些噪声场景,包覆的隔声棉再厚也无法满足消声隔声的使用需求。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实施例一的内罩壳由内顶板和设置在内顶板四周的四个内侧板组成底部敞开的长方体框架结构,外罩壳可以由外顶板和设置在外顶板四周的四个外侧板组成底部敞开的长方体框架结构,外罩壳扣设内罩壳上且与内罩壳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消声空腔。
在其他实施例中,内罩壳和外罩壳也可以采用其他立体结构形式,使内罩壳和外罩壳与噪声设备的外形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以使该消声隔声单元占用的空间更小。例如,内罩壳和外罩壳均为底部敞开的圆柱体框架结构,外罩壳扣设在内罩壳上且与内罩壳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形成消声空腔。
如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一的内罩壳上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消声微孔,消声微孔的孔径大小相同。消声微孔大小相同且均匀分布在内罩壳上,不仅制造方便,而且内罩壳各部分的强度一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二中,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其他实施例中,内罩壳开设有两种以上孔径大小的消声微孔。消声微孔的孔径大小不同,对噪声声波的消声频率不同,通过开设不同孔径大小的消声微孔,可以拓宽对噪声声波的消声频段,但是也存在不易加工的特点,制造成本提高。在消声降噪装置的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对噪声的消声隔声要求以及成本的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消声微孔设计方案。此外,消声微孔既可以规则地分布在内罩壳上,也可以无规则的分布在内罩壳上。
本申请通过研究发现,内罩壳与外罩壳的间距与吸声隔声频段具有关联性,如图6至8所示,分别为三种内罩壳与外罩壳间距示意图,其中d1为6mm,d2为8mm,d1小于d2。
如图6所示的内罩壳与外罩壳间距情况下,声阻和声抗如下所示:
x1=ωm1―ctgωD1/c0
Figure BDA0003719337230000051
其中,
Figure BDA0003719337230000061
故其吸声系数如下所示,拟和的吸声系数曲线如图9所示:
Figure BDA0003719337230000062
如图7所示的内罩壳与外罩壳间距情况下,声阻和声抗如下所示:
x2=ωm2-ctgωD2/c0
Figure BDA0003719337230000063
其中,
Figure BDA0003719337230000064
则其吸声系数如下所示,拟和的吸声系数曲线如图10所示:
Figure BDA0003719337230000065
如图8所示的内罩壳与外罩壳间距情况下,等效声阻声抗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719337230000066
其中,等效声阻和声抗分别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719337230000067
Figure BDA0003719337230000068
故其吸声系数如下所示,拟和的吸声系数曲线如图11所示:
Figure BDA0003719337230000069
由图9至图11可知,内罩壳与外罩壳的间距不同,其吸声效果不同,当内罩壳与外罩壳的间距越大时,其主要的吸声隔声频率越高,但吸声系数略有下降。当内罩壳与外罩壳之间具有两种间距时,即表现为两种内罩壳与外罩壳间距并联的情况,从图11中可以看出,并联后峰值吸声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吸声作用频段得到了拓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联的两个吸声结构峰值频率间隔要适中,间隔太大和间隔太小都不利于吸声。
综合考虑以上内罩壳与外罩壳的间距和吸声频率、吸声系数的关系,在本申请中,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内罩壳与外罩壳的间距为6.0mm~8.0mm。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内罩壳与外罩壳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间距。由图1可知,内罩壳与外罩壳分别具有五个一一相对应的侧壁,因此该内罩壳与外罩壳之间最多对应各种不同的间距,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吸引隔声单元的吸声频率和吸声效果等因素确定每对对应的侧壁间距,使各侧壁间距在6.0mm~8.0mm调整。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中,内罩壳包括内顶板和设置在内顶板四周的内侧板,外罩壳包括外顶板和设置在外顶板四周的外侧板,内顶板与外顶板之间的间距和内侧板与外侧板之间的间距不同。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内顶板与外顶板之间的间距为d1,内侧板与外侧板之间的间距为d2,可以根据噪声设备的空间布置选择d1和d2的相对大小。进一步优选的,当噪声设备为卧式压缩机时,该类设备在高度方向上的空间较为紧张,故应选择d1<d2的间距设置方案。例如,d1可以为6.0mm~7.0mm,d2可以为7.0mm~8.0mm。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实施方式,内顶板和内侧板的厚度为2.0mm~4.0mm,外顶板和外侧板的厚度为0.5mm~1.0mm。结合上述内罩壳与外罩壳的间距为6.0mm~8.0mm,故而在本申请中,吸声隔声单元的整体厚度在13mm以下,相对于传统的隔声棉厚度变化不大,而针对需要更高噪声的消声要求情况下,本申请的吸声隔声单元相对于隔声棉的厚度将大大缩小,而且消声效果更好。此外,还可以通过使内罩壳与外罩壳之间的间距具有多种大小,以进一步实现空间更大程度的节约。
为了尽可能降低制造成本、拓宽吸声频率,在实施例一中,内罩壳的消声微孔的大小一样,并均匀设置在内罩壳上,降低内罩壳的制造成本。同时,将外罩壳罩设在内罩壳上,使外罩壳的外顶板与内罩壳的内顶板之间的距离为d1,外罩壳的外侧板与内罩壳的内侧板之间的距离为d2,通过两种不同间距拓宽吸声频率,提高该实施例的吸声隔声单元的消声降噪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内罩壳与外罩壳之间还可加设一具有消声微孔的内罩壳,通过该加设的内罩壳能够通过其上设置的消声微孔吸收部分噪声声波,但是该内罩壳将消声空腔分割为两部分,每部分的腔深较小,反而降低了消声空腔的消声效果,而且制造成本将有所提高。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申请研究得出,内罩壳上的厚度、消声微孔的孔径大小以及消声微孔的数量多少与吸声频率有关。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内罩壳和外罩壳的结构特征,本实施例中使消声微孔的直径为1.0mm~4.0mm,内罩壳的穿孔率为1%~5%。在本实施例中,主要通过两方面的发明构思来调整吸声隔声单元对噪声声波的吸声作用,一是利用内罩壳的板厚、消声微孔的孔径大小以及相应通孔的多少调整吸声频率;二是通过调整内罩壳与外罩壳的间距以及两种以上的间距组合,以拓宽吸声频率。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4至图16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消声降噪装置的吸声隔声效果,内罩壳与外罩壳之间设有多孔吸声材料层。在本申请中,可以根据吸声频率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多孔吸声材料,将多孔吸声材料填充至内罩壳与外罩壳之间,如图2所示,一般常用的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频段为2000Hz以上的高频。进一步优选的,多孔吸声材料层贴附在内罩壳上。如图14至图16所示,分别为多孔吸声材料层贴附在内罩壳上(A)、介于内罩壳与外罩壳之间(B)以及贴附于外罩壳上(C)三种情况。如图17所示,为针对这三种情况分别得出吸声吸声系数曲线图,从图17中可以看出,多孔吸声材料层贴附于内罩壳上的吸声效果较好。需要注意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多孔吸声材料层选用的材料可以与现有的隔音棉中含有的多孔吸声材料相同,但是不可将现有的隔音棉直接用于该吸声隔声单元中,这是因为隔音棉的PVC部分会改变消声微孔的消声频率。进一步优选的,多孔吸声材料层的厚度为4.0mm~5.0mm。即当将该多孔吸声材料层贴附于内罩壳上时,在多孔吸声材料层与外罩壳之间仍然预留部分消音空腔以对外罩壳反射的噪声声波产生共振吸收,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消音空腔的吸声作用。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吸声隔声单元还包括:
多个连接件,设置在消声空腔中,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内罩壳和外罩壳连接。
该连接件用于将内罩壳与外罩壳连接起来,使内罩壳与外罩壳组成一个整体的吸声隔声单元。
在本申请的吸声隔声单元中,低频噪声的消声效果主要依靠外罩壳结构隔声性能来实现,而低频噪声的隔声性能主要取决于固有频率点和刚度。由于外罩壳的厚度、材料以及外罩壳与内罩壳的连接方式基本不影响内罩壳的吸声效果和消音空腔的吸声效果,为节约成本,在吸声隔声单元中,可以根据噪声设备的噪声频率确定连接件在消声空腔中的设置数量和位置。通过连接件的数量和位置,实现吸声隔声单元刚度、固有频率的调整,达到调整低频隔声频段和隔声量的目的。进一步地,在吸声隔声单元中,还可根据述噪声设备的噪声频率确定外罩壳的厚度、材料以调整外罩壳的厚度,从而改变吸声隔声单元的固有频率,以进一步调整低频隔声频段和隔声量。
如图19所示,本申请的吸声隔声单元结构与隔声量的拟和曲线图,图中曲线的左半部分为刚度控制区,可以通过调整连接件的数量和位置(如增加连接件的数量)来改变,右半部分为质量控制区,可以通过增加外板材料密度或者厚度来改变。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0所示,吸声隔声单元的的顶板或至少一侧板为可拆卸连接的。其中顶板包括外顶板和内顶板,侧板包括外侧板和内侧板,通过吸声隔声单元的可拆卸连接部分,可以在将吸声隔声单元设置在机壳上后,通过可拆卸连接部分噪声设备进行维护和/或连接相应的管线。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0和图21所示,本申请的消声降噪装置还包括:
减振降噪单元,包括用于支撑噪声设备的第一支撑减振件、设置于第一支撑减振件底部的减振板以及设置于减振板底部的第二支撑减振件;且吸声隔声单元罩设在减振降噪单元上。
在本申请的消声降噪装置中,为控制噪声设备压缩机传递至机壳的振动声辐射,采用双层隔振方式,可大大降低压缩机传递至机壳的振动,从而进一步减振降噪,避免噪声通过机壳向外辐射传递。
相关技术中,压缩机一般采用单层隔振方案,以控制其传递至机壳的振动。但是单层隔振效果一般,尤其是卧式压缩机相比于传统的立式压缩机振动要大,若仍然采用单层隔振,压缩机振动激励机壳的声辐射,将成为重要的噪声风险。在本申请的减振降噪单元,采用双层隔振,利用第一支撑减振件和第二支撑减振件的双级振动衰减,可以大大降低压缩机传递至机壳的振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减振件和第二支撑减振件可以分别为多个,并均匀设置在减振板的两侧,以平衡对减振板以及噪声设备的支撑作用。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了节约噪声设备的安装高度,如图20所示,减振板设有支撑部和相对于支撑部凹陷的容纳部,第一支撑减振件设置于容纳部,第二支撑减振件设置于支撑部。当将噪声设备压缩机通过第一支撑减振件设置在减振板上时,第一支撑件位于该容纳部中,并进一步通过设置在支撑部的第二支撑减振件与机壳连接。此外,相对于传统的单层减振方式,本申请的双层减振方式新增高度几乎为零,对整体高度几乎无影响。进一步优选的,容纳部的大小与噪声设备的底部大小匹配。当将噪声设备压缩机通过第一支撑减振件设置在减振板上时,噪声设备的部分底部和第一支撑件位于该容纳部中,能够进一步缩小减振降噪单元的高度,且可避免噪声设备与支撑部发声碰撞。
如图21所示,实施例九的减振降噪单元相对于机壳增加的高度约为第一支撑减振件和第二支撑减振的高度之和;如图20所示,实施例八的减振降噪单元相对于机壳增加的高度约为第一支撑减振件的高度。可见,通过改变减振板的结构,同时适应性调整第一支撑减振件和第二支撑减振件的连接位置,可以大大减小减振降噪单元的高度,进而从整体上缩小消声降噪装置的占用空间。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支撑减振件的刚度大于第二支撑减振件的刚度。如图22所示,A曲线为第一支撑减振件的刚度小于第二支撑减振件的刚度,B曲线为第一支撑减振件的刚度大于第二支撑减振件的刚度,在本申请的减振降噪单元,第一支撑减振件的刚度大于第二支撑减振件的刚度时,减振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在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中,机壳由于设置各种部件,故机壳的面积和质量一般均较减振板大,故而通过使第一支撑减振件的刚度大于第二支撑减振件的刚度,能够提高减振降噪单元的振动衰减,提高减振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内罩壳可以采用abs塑料板制备而成,采取3d加工工艺可以控制成本。外罩壳可以采用不锈钢板等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制备而成,从而可以确保吸声隔声单元的整体强度。减振板可以采用不锈钢板等材料制备而成,以起到承托第一支撑减振件和噪声设备的作用。第一支撑减振件和第二支撑减振件可以采用传统的减振垫脚等具有减振功能的部件,其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吸声隔声单元,针对低频噪声,主要基于结构隔声理论,通过改变外罩壳的厚度和材料、内罩壳与外罩壳之间的连接件,以改变外罩壳的刚度与质量,实现对低频噪声的隔声频段和隔声量的调整。
第二,在吸声隔声单元,针对中高频噪声,主要基于微孔吸声理论,通过调整内罩壳的厚度、消音通孔的孔径大小以及消音通孔的数量调整吸声频段,并结合内罩壳与外罩壳之间的消声空腔的不同腔深组合,拓宽吸声频段。
第三,在吸声隔声单元,针对高频噪声,主要基于多孔材料吸声理论,将多孔吸声材料敷设在内罩壳上以吸收进入消声空腔中的高频噪声。
第四,在减振降噪单元,针对噪声设备的低频振动,主要基于双层隔振理论,采用上下双级振动衰减,提高对振动传递的隔绝,并进一步通过减振板的结构改变,实现紧凑式的结构设计,最大限度地节省高度空间。此外,还通过改变第一支撑减震件和第二支撑减振件的刚度大小,实现最大程度对振动的衰减效果。
第五,在消声降噪装置中,集成了吸声隔声单元和减振降噪单元双重功能,不仅实现了全频段的吸声隔声效果,不仅从源头上减弱了振动噪声的产生,而且大大避免了噪声的传递,提高了消声降噪的效果。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的第二大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该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包括上述的消声降噪装置和噪声设备,噪声设备位于内罩壳中。
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包括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消声降噪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具备上述消声降噪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0所示,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还包括机壳,消声降噪装置设置在机壳上。
如图23所示,上述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的安装方式如下:
第一步:将第二支撑减振件安装在机壳上,然后将减振板安装在第二支撑减振件上,然后再将第一支撑减振件安装在减振板上。
第二步:将压缩机与第一支撑减振件连接。
第三步:将吸声隔声单元罩设在压缩机上,并与机壳连接。
第四步:将吸声隔声单元的可拆卸部分与吸声隔声单元的其他结构连接,并与机壳连接。
在上述安装方式中,可以通过螺钉等常规连接结构实现上述各部件的连接,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消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降噪装置包括:
吸声隔声单元,包括用于罩设在噪声设备上的内罩壳和罩设在所述内罩壳外侧的外罩壳,所述内罩壳与所述外罩壳之间具有消声空腔,其中,所述内罩壳上开设有消声微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壳与所述外罩壳的间距为6.0mm~8.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壳包括内顶板和设置在所述内顶板四周的内侧板,所述外罩壳包括外顶板和设置在所述外顶板四周的外侧板,所述内顶板与所述外顶板之间的间距和所述内侧板与所述外侧板之间的间距不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顶板和所述内侧板的厚度为2.0mm~4.0mm,和/或,所述外顶板和所述外侧板的厚度为0.5mm~1.0mm。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消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微孔的直径为1.0mm~4.0mm,所述内罩壳的穿孔率为1%~5%。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消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壳与所述外罩壳之间设有多孔吸声材料层,所述多孔吸声材料层贴附在所述内罩壳上,所述多孔吸声材料层的厚度为4.0mm~5.0mm。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消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隔声单元还包括:
多个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消声空腔中,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罩壳和所述外罩壳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消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隔声单元的顶板或至少一侧板为可拆卸连接的。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消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降噪装置包括:
减振降噪单元,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噪声设备的第一支撑减振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减振件底部的减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减振板底部的第二支撑减振件;且所述吸声隔声单元罩设在所述减振降噪单元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板设有支撑部和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凹陷的容纳部,所述第一支撑减振件设置于所述容纳部,所述第二支撑减振件设置于所述支撑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减振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减振件的刚度。
12.一种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消声降噪装置和噪声设备,所述噪声设备位于所述内罩壳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还包括机壳,所述消声降噪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上。
CN202221668707.6U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消声降噪装置和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 Active CN218159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8707.6U CN218159614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消声降噪装置和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8707.6U CN218159614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消声降噪装置和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59614U true CN218159614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77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68707.6U Active CN218159614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消声降噪装置和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596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96357A (en) Bass-reflex loudspeaker
CN211823082U (zh) 一种风管机
US9749735B1 (en) Waveguide
CN218159614U (zh) 一种消声降噪装置和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
CN112584265A (zh) 一种耳机
CN115101036A (zh) 一种消声降噪装置和具有消声降噪装置的电器
JPH09111906A (ja) 遮音装置
JP2606447B2 (ja) スピーカー装置
CN211552192U (zh) 冰箱
CN113971946B (zh) 一种低频宽带复合型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JP2016171556A (ja) 音響装置
CN219810057U (zh) 燃气热水器
CN210840028U (zh) 音响系统、迷你点唱终端设备及迷你型音乐房
CN110793181B (zh) 风管机降噪装置及设计用于其的声学超材料模块的方法
GB2509711A (en) Selective or frequency-dependent acoustic damping
CN106454170B (zh) 一种迷宫式音箱的设计方法及平板电视
CN112289293A (zh) 嵌入式降噪装置、冰箱
CN219370616U (zh) 隔振降噪装置及油烟机
CN215983186U (zh) 一种降噪装置及空调器
CN116791777B (zh) 一种吸声支架及墙体吸声结构
CN220823275U (zh) 一种声学装置
CN215295056U (zh) 降噪组件及吸油烟机
CN210667774U (zh) 降噪板、冰箱
CN211451501U (zh) 降噪板、冰箱
CN219225892U (zh) 一种薄膜共振复合型消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