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4173U - 一种干熄焦副省煤器打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熄焦副省煤器打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54173U CN218154173U CN202123229384.9U CN202123229384U CN218154173U CN 218154173 U CN218154173 U CN 218154173U CN 202123229384 U CN202123229384 U CN 202123229384U CN 218154173 U CN218154173 U CN 2181541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ad screw
- assembled
- economizer
- sleeve
- rubber plu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ke Indust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熄焦副省煤器打压装置,包括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和两个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与一个所述第二部分组装使用,另一个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组装使用;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外套管罩,所述外套管罩上端设置有通气橡胶堵头,所述外套管罩下端连接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上装配有第一调节定位螺母;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安装有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上装配有第二调节定位螺母,所述第二丝杠上端设置有管套;所述第三部分包括密封橡胶堵头。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干熄焦的循环气体冷却装置副省煤器内部水系统泄漏的在线检修判断泄漏点的打压装置,保证了干熄焦正常生产运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化行业干熄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熄焦副省煤器打压装置。
背景技术
包钢股份煤焦化工分公司目前共有五套干熄焦装置,新区有2套干熄焦装置,处理能力均为200t/h;老区有3套干熄焦装置,处理能力均为125t/h。干熄焦副省煤器安装在循环风机至干熄炉入口间的循环气体管路上,其目的是进一步降低进入干熄炉内的循环气体的温度,以提高干熄炉的换热效果,利用管内低温纯净水从循环气体中回收的热量加热锅炉给水,节约除氧器的蒸汽用量,从而也节约整个干熄焦装置的能耗;同时能更好地冷却焦炭,为后续设备起到更好地保护作用。
干熄焦由于长期生产副省煤器个别管束内部受水系统氧腐蚀、外壁受循环气体烟气腐蚀及焦粉冲刷磨损等原因会导致泄漏,一般泄漏都发生在内部水系统管束,泄漏后冷却水进入到循环气体系统内部,冷却水在高温环境分解出氢气,导致系统氢气超标,存在爆炸风险,严重影响干熄焦正常生产,必须进行停产检修。传统检修方法是对干熄焦系统进行降温降压,待温度降至常温后,将副省煤器人孔门打开检测内部循环气体成分合格后,检修人员进入到副省煤器内部对副省煤器进行上水,观察内部管束哪根漏水就判断是哪根管束泄漏,后根据泄漏点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采用该专利打压装置可以实现干熄焦系统不用降温在线就可在副省煤器外部通过打压装置对副省煤器进行查漏并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熄焦副省煤器打压装置,是针对干熄焦的循环气体冷却装置副省煤器内部水系统泄漏的在线检修判断泄漏点的打压装置,保证了干熄焦正常生产运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干熄焦副省煤器打压装置,包括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和两个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与一个所述第二部分组装使用,另一个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组装使用;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外套管罩,所述外套管罩上端设置有通气橡胶堵头,所述外套管罩下端连接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上装配有第一调节定位螺母;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安装有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上装配有第二调节定位螺母,所述第二丝杠上端设置有管套;
所述第三部分包括密封橡胶堵头;
所述第一部分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部分组装使用时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丝杠的下端螺纹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管套内;另一个所述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组装使用时所述密封橡胶堵头插接安装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管套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端套筒,所述第二丝杠的下端螺纹配合式安装于所述套筒内。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焊接固定于所述基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实施后解决了在干熄焦不停产正常生产时在副省煤器外部,利用该装置对副省煤器水系统泄漏进行在线检查判断后检修处理,打破了传统的对干熄焦系统停产降温进行彻底检查检修的检修模式,取得了成功,使用效果良好。提高了干熄焦产量及发电量,延长副省煤器使用寿命。按照以往检修副省煤器和降温时间共计需要3天时间,且干熄焦系统内部有一氧化碳和氮气很容易对检修人员造成人身伤害,杜绝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干熄焦副省煤器打压装置的主视图,其中a为第一部分, b为第二部分,c为第三部分;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干熄焦副省煤器打压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1.通气橡胶堵头 2.外套管罩 3.第一调节定位螺母 4.第一丝杠5.管套 6.第二丝杠 7.第二调节定位螺母 8.支撑底座 9.密封橡胶堵头;10.副省煤器壳体;11.上段联箱;12.上段联箱天窗口;13.下段联箱;14. 下段联箱天窗口;15.上段联箱出水管;16.第一打压装置;17.下段联箱进水管; 18.第二打压装置;19.胶皮管;20.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干熄焦副省煤器打压装置,包括第一部分a、第三部分c和两个二部分b,其中第一部分a与一个所述第二部分b组装使用,另一个所述第二部分b与所述第三部分c组装使用;
所述第一部分a包括外套管罩2,所述外套管罩2上端设置有通气橡胶堵头 1,所述外套管罩2下端连接有第一丝杠4,所述第一丝杠4上装配有第一调节定位螺母3;
所述第二部分b包括支撑底座8,所述支撑底座8上焊接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与第二丝杠6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杠6上装配有第二调节定位螺母7,所述第二丝杠6上端螺纹连接有管套5;
所述第三部分从包括密封橡胶堵头9;
所述第一部分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部分b组装使用时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丝杠4的下端螺纹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二部分b的管套5内;另一个所述第二部分b与第三部分c组装使用时所述密封橡胶堵头9插接安装于所述第二部分b 的管套5内。
其中第一调节定位螺母3和第二调节定位螺母7的作用是固定丝杠和管套旋转配合调节好的距离用的,虽然没有调节定位螺母也可以固定,但为了更加牢固就增加了调节定位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管罩2是用粗点的管子在管壁上开个长方形孔,一端顶部截面用对应大小圆形铁板焊住,并预留一个小孔,底部截面同样用对应大小圆形铁板焊死。
打压时需要把打压装置的三部分分别组装后使用,即通过将a和b以及b 和c分别组装成第二打压装置18和第一打压装置16,分别在上/下联箱内打压使用。
首先,通过把副省煤器上下两段联箱分别割开天窗,再将第二打压装置18 (a和b组装)的通气橡胶堵头端对应下联箱天窗口内的每一根管束接口,支撑底座端对应集箱内外壁端,通过调节丝杠与管套使该打压装置固定到集箱外壁与管束接口之间,保证橡胶堵头与水管口之间严密不漏气即可。
然后,需要一根胶皮管一端连接通气橡胶堵头底端进气管口,另一端连接气泵20的出气口,即通过气泵20连接第二打压装置18,固定连接下联箱的一根管。
最后,因副省煤器管束每一根头尾分别连接上下联箱的两端,所以在上联箱天窗口内找到下联箱连接相对应的同一根管束用制作好的密封橡胶堵头并通过第一打压装置16(b和c组装)进行固定,打开气泵压力升至规定压力后停止气泵,如果压力无泄露就说明此管束无泄露。
依照此方法对副省煤器所有管排进行依次打压试漏,全部试漏完毕后将发现泄漏的管束进行相应的处理,最后把联箱天窗恢复,通水试验运行逐步恢复正常,达到正常生产运行需求。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干熄焦副省煤器打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和两个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与一个所述第二部分组装使用,另一个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组装使用;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外套管罩,所述外套管罩上端设置有通气橡胶堵头,所述外套管罩下端连接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上装配有第一调节定位螺母;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安装有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上装配有第二调节定位螺母,所述第二丝杠上端设置有管套;
所述第三部分包括密封橡胶堵头;
所述第一部分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部分组装使用时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丝杠的下端螺纹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管套内;另一个所述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组装使用时所述密封橡胶堵头插接安装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管套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副省煤器打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端套筒,所述第二丝杠的下端螺纹配合式安装于所述套筒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熄焦副省煤器打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焊接固定于所述基座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29384.9U CN218154173U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一种干熄焦副省煤器打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29384.9U CN218154173U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一种干熄焦副省煤器打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54173U true CN218154173U (zh) | 2022-12-27 |
Family
ID=84548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29384.9U Active CN218154173U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一种干熄焦副省煤器打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54173U (zh) |
-
2021
- 2021-12-21 CN CN202123229384.9U patent/CN21815417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154173U (zh) | 一种干熄焦副省煤器打压装置 | |
CN210332617U (zh) | 一种适用于废气处理设备的顶盖降温装置 | |
CN209372503U (zh) | 一种高温气体在线取样快速冷却装置 | |
CN215811463U (zh) | 一种干熄焦一次除尘冷却系统泄漏检测装置 | |
CN106566902B (zh) | 高炉冷却设备检漏装置 | |
CN113915605A (zh) | 一种干熄焦副省煤器在线检修的方法 | |
CN201424483Y (zh) | 带有自动制冷隔热保护装置的高炉镜头 | |
CN211005492U (zh) | 一种氩气退火炉 | |
CN114088540A (zh) | 一种反应堆包壳爆破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 | |
CN207081349U (zh) | 一种蒽醌法制过氧化氢氧化塔的内置换热装置 | |
CN207458719U (zh) | 一种可自动灭火并联散热式电力变压箱 | |
CN113124387B (zh) | 螺旋盘管式蒸汽发生器的防护装置及防护方法 | |
CN105444605A (zh) | 一种防冲击氟塑料换热器 | |
CN221326083U (zh) | 双扇式烟尘测试仪用前端处理器 | |
CN208432483U (zh) | 一种核电冷油器管子水压试验装置 | |
CN216899748U (zh) | 一种化学高温水汽取样预冷器 | |
CN205480907U (zh) | 新型烟气制酸余热锅炉 | |
CN218821610U (zh) | 一种罩式炉炉台法兰手动夹紧装置 | |
CN113930250A (zh) | 一种预防干熄焦锅炉过热器损坏的方法 | |
CN219164136U (zh) |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电缆穿线管 | |
CN211952718U (zh) | 一种燃煤锅炉炉顶大包的快冷装置 | |
CN213506727U (zh) | 一种鼓风机水封槽尾气回收装置 | |
CN219032238U (zh) | 一种热风炉预热系统 | |
CN217816232U (zh) | 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生物实罐灭菌反应器 | |
CN216384149U (zh) | 一种锅炉用减温减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