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41029U - 一种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41029U
CN218141029U CN202222659366.2U CN202222659366U CN218141029U CN 218141029 U CN218141029 U CN 218141029U CN 202222659366 U CN202222659366 U CN 202222659366U CN 218141029 U CN218141029 U CN 218141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low
cross
fan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593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冰
刘爱勇
宁尚武
张升强
王明军
郭爱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oufeng Automobile Radi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oufeng Automobile Radi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oufeng Automobile Radi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oufeng Automobile Radi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593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41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41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41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属于汽车散热冷却技术领域,包括冷却风扇、横流散热器以及位于横流散热器下方的横流中冷器;所述横流散热器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与横流中冷器连接;所述横流散热器的上方设置有车架定位柱,所述连接支架的内侧设置有车架安装支架。本实用新型克服散热器纵流式布置的传统思想,创造性的改进为横流免框架并列式,不仅散热效率高,去框式的安装还节省了装车空间,很好的实现了整车轻量化。

Description

一种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散热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行汽车散热器大多采用纵流式散热器,由于汽车的引擎舱前端安装散热器的地方上下空间比较受限制,因此在需要较大的散热量时,采用纵式水箱会导致难布置的问题。
再者,从散热效率来说,在其他外在条件如散热片波距、散热片开窗角度、芯体厚度、通过散热器的风速相同的条件下,影响散热效率的关键因素是流速,同样外形尺寸的芯体的散热器,纵式水箱的水流横截面积大小等于芯体的长度与厚度D的乘积,因长度L大于宽度W,因此纵式水箱的水流横截面积较大,流速较小,散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该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克服散热器纵流式布置的传统思想,创造性的改进为横流免框架并列式,不仅散热效率高,去框式的安装还节省了装车空间,很好的实现了整车轻量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包括冷却风扇、横流散热器以及位于横流散热器下方的横流中冷器;所述横流散热器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与横流中冷器连接;所述横流散热器的上方设置有车架定位柱,所述连接支架的内侧设置有车架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上述连接支架包括内连接板、中围板以及外连接板,所述内连接板上与外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板连接孔,板连接孔与横流散热器、横流中冷器分别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便于横流散热器、横流中冷器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上述车架安装支架包括内连接板上端向内翻折90度形成的基架以及与基架贴合连接的L型架,基架的端部与L型架的端部分别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架连接孔。
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利于提升车架安装支架整体的坚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上述L型架的根部设置有加强筋。
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便于进一步提升车架安装支架整体的坚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上述冷却风扇包括位于左上方的风扇Ⅰ和位于右下方的风扇Ⅱ。
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便于为横流散热器、横流中冷器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上述风扇Ⅰ的框架上连接有支架Ⅰ,支架Ⅰ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Ⅰ,温度传感器Ⅰ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与风扇Ⅰ连接。
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便于检测风扇Ⅰ附近的温度,进而调整风扇Ⅰ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上述风扇Ⅱ的框架上连接有支架Ⅱ,支架Ⅱ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Ⅱ,温度传感器Ⅱ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风扇Ⅱ连接。
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便于检测风扇Ⅱ附近的温度,进而调整风扇Ⅱ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中,上述风扇Ⅰ与风扇Ⅱ均采用850W大功率无刷风扇。
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便于提升散热效果,850W大功率无刷风扇要比目前使用的轴流风扇的散热效果好,且更利于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克服散热器纵流式布置的传统思想,利用横流散热器、位于横流散热器下方的横流中冷器,以及用于安装的车架定位柱与车架安装支架,创造性的将纵流式布置的散热器改进为横流免框架并列式,不仅散热效率高,去框式的安装还节省了装车空间,很好的实现了整车轻量化。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说明背景技术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横流散热器;2-横流中冷器;3-内连接板;4-中围板;5-基架;6-L型架;7-架连接孔;8-加强筋;9-车架定位柱;10-风扇Ⅰ;11-支架Ⅰ;12-温度传感器Ⅰ;13-风扇Ⅱ;14-支架Ⅱ;15-温度传感器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同时,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现行汽车散热器纵流式散热器,不仅安装空间比较受限制,难布置,散热效率也较低,因此本申请的设计构思就是克服传统思维布置方式,创造性的改进为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布置,不仅散热效率高,还可节省装车空间,实现整车的轻量化。
如图1-4所示,一种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包括冷却风扇、横流散热器1以及位于横流散热器1下方的横流中冷器2;所述横流散热器1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与横流中冷器2连接;所述横流散热器1的上方设置有车架定位柱9,所述连接支架的内侧设置有车架安装支架。
其中,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内连接板3、中围板4以及外连接板,所述内连接板3上与外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板连接孔,板连接孔与横流散热器1、横流中冷器2分别螺纹连接。
连接支架整体呈U型,连接时,扣在横流散热器1、横流中冷器2连接处,然后再利用螺栓穿过板连接孔进行固定,内连接板3与外连接板分别与横流散热器1、横流中冷器2内外侧连接,连接更加牢固,中围板4可将横流散热器1、横流中冷器2连接处遮盖,不仅美观,还利于连接处的保护。
其中,所述车架安装支架包括内连接板3上端向内翻折90度形成的基架5以及与基架5贴合连接的L型架6,基架5的端部与L型架6的端部分别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架连接孔7,架连接孔7用于与车架的连接;其中,所述L型架6的根部设置有加强筋8。
车架安装支架的主体部分为内连接板3上端延伸出的一块钢板向内翻折90度形成的基架5,再加L型架6以及加强筋8的加固,如此设计,可更利于整个连接结构的结实程度,基架5与L型架6焊接即可。
其中,所述冷却风扇包括位于左上方的风扇Ⅰ10和位于右下方的风扇Ⅱ13,风扇Ⅰ10主要用于为横流散热器1进行散热,Ⅱ13主要为横流中冷器2进行散热。
其中,所述风扇Ⅰ10的框架上连接有支架Ⅰ11,支架Ⅰ11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Ⅰ12,温度传感器Ⅰ12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与风扇Ⅰ10连接其中,所述风扇Ⅱ13的框架上连接有支架Ⅱ14,支架Ⅱ14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Ⅱ15,温度传感器Ⅱ15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风扇Ⅱ13连接;其中,所述风扇Ⅰ10与风扇Ⅱ13均采用850W大功率无刷风扇。
温度传感器Ⅰ12用于检测风扇Ⅰ附近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发至控制器;温度传感器Ⅱ15用于检测风扇Ⅱ附近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发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Ⅰ12和温度传感器Ⅱ15的信息反馈,控制风扇Ⅰ10、风扇Ⅱ13的转速风量,本申请的控制器可为单独的PLC控制器,也可为整车的车辆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带来了4个方面的效果,对于应对物料价格上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1.散热器与中冷器横流上下并列布置,散热效率高,且安装空间较小。
2.去框架式安装,极大减轻了配重和更进一步降低安装空间,安装方式更简单,提高安装效率,节省了整车的装车空间,实现深度轻量化。
3.配备无刷850W大功率无刷风扇,通过智能控制器,实现根据进出水温和进出气温自动控制风扇转速和风量,替代原发动机轴流风扇实现节约燃油消耗5%以上。
4.散热效果更明显,更稳定同时也降低了油耗。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风扇、横流散热器以及位于横流散热器下方的横流中冷器;所述横流散热器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与横流中冷器连接;所述横流散热器的上方设置有车架定位柱,所述连接支架的内侧设置有车架安装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内连接板、中围板以及外连接板,所述内连接板上与外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板连接孔,板连接孔与横流散热器、横流中冷器分别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安装支架包括内连接板上端向内翻折90度形成的基架以及与基架贴合连接的L型架,基架的端部与L型架的端部分别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架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架的根部设置有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扇包括位于左上方的风扇Ⅰ和位于右下方的风扇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Ⅰ的框架上连接有支架Ⅰ,支架Ⅰ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Ⅰ,温度传感器Ⅰ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与风扇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Ⅱ的框架上连接有支架Ⅱ,支架Ⅱ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Ⅱ,温度传感器Ⅱ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风扇Ⅱ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Ⅰ与风扇Ⅱ均采用850W大功率无刷风扇。
CN202222659366.2U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 Active CN218141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9366.2U CN218141029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9366.2U CN218141029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41029U true CN218141029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66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59366.2U Active CN218141029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410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41521U (zh) 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
CN210956796U (zh) 一种双层液冷动力电池包
CN218141029U (zh) 一种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
CN115416479A (zh) 一种横流免框架并列式冷却系统
CN208620664U (zh) 空气源热泵变频驱动模块散热通风通道
CN219288028U (zh) 一种变频器散热结构
CN209517821U (zh) 一种伺服电机驱动器用散热外壳
CN214823834U (zh) 用于正三轮摩托车的强制风冷散热系统
CN207305242U (zh) 一种充电桩散热装置
CN216925172U (zh) 一种光伏电池烧结用循环冷凝装置
CN214660486U (zh) 一种中冷器
CN214256098U (zh) 一种具有过热自我保护的开关电源
CN211238980U (zh) 一种sbw稳压器控制箱
CN218844422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风扇总成
CN207733085U (zh) 客车电机控制器外壳及客车电机控制器总成
CN207124835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散热装置
CN215884042U (zh) 带加热导风结构的船用隐藏壁装间接式空调装置
CN218449702U (zh) 一种电机空水冷却器
CN216636136U (zh) 一种混合动力叉车用冷却模块
CN215626573U (zh) 一种用于电动叉车的高效散热控制器
CN221575840U (zh) 一种防水式直流稳压电源
CN212061095U (zh) 一种旋转式节水型散热器
CN11387252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光伏发电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7085649U (zh) 计算机用水冷机壳
CN213455086U (zh) 一种新型铝合金散热型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