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32497U - 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32497U
CN218132497U CN202222134509.8U CN202222134509U CN218132497U CN 218132497 U CN218132497 U CN 218132497U CN 202222134509 U CN202222134509 U CN 202222134509U CN 218132497 U CN218132497 U CN 218132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pipe
coal
coal slime
sieve
sl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345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银贵
周伟
彭稼松
史衍
曹永文
王雪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dos City Huaxing Energy Co ltd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Min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rdos City Huaxing Energy Co ltd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Min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dos City Huaxing Energy Co ltd,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Min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Ordos City Huaxing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345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32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32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32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所述原煤仓通过物料管连通有原煤筛分单元,所述原煤筛分单元的下端中间位置通过物料管连接有第一脱泥筛,所述第一脱泥筛的左侧上端通过物料管连接有浅槽分选机,所述原煤筛分单元的右侧通过物料管与驰张筛相连接,所述驰张筛的上端右侧通过物料管连接有第二脱泥筛,所述第二脱泥筛的右侧上端通过物料管与粗煤泥回收单元相连通,所述泥水管通过煤泥水处理单元与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相连通,所述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的下端通过物料管连接有泥破碎掺混单元,本申请实现了煤泥不落地操作,减掉了煤泥汽车转运等环节,彻底解决了煤泥销售所带来的环保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泥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煤选煤厂的工艺选择主要是依据原煤煤质与产品结构,为电厂提供发热量和硫分符合要求的燃料煤。常见的动力煤工艺一般为:大于200mm超大块煤选择性手选除杂破碎,200-13mm块煤采用重介浅槽分选或动筛跳汰分选;小于13mm末煤分选的工艺选择性较多,主要有跳汰机、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和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三类。
现有的大部分动力煤分选工艺,由于不能有效处理煤泥,存在着生产工艺灵活性较差、生产效益低下等难题。煤泥一般落地销售,这种销售方式一般效益较低而且会增加环保压力,并导致商品煤产量无法达到最大化;而专门设置回收细粒级煤的浮选流程又会导致工艺冗长且增加洗选成本,而对于高灰分低热值褐煤,要洗选成为符合要求的燃料煤,入洗比例就要增大,煤泥量随着入洗比例也会增大,因煤泥导致的一系列难题将更加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充分利用煤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包括原煤仓、物料管、驰张筛、粗煤泥回收单元、煤泥水处理单元、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所述原煤仓通过物料管连通有原煤筛分单元,所述原煤筛分单元的下端中间位置通过物料管连接有第一脱泥筛,所述第一脱泥筛的左侧上端通过物料管连接有浅槽分选机,所述原煤筛分单元的右侧通过物料管与驰张筛相连接,所述驰张筛的上端右侧通过物料管连接有第二脱泥筛,所述第二脱泥筛的右侧上端通过物料管与粗煤泥回收单元相连通,所述粗煤泥回收单元的下端连通有泥水管,所述泥水管通过煤泥水处理单元与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相连通,所述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的下端通过物料管连接有泥破碎掺混单元,所述泥破碎掺混单元的下端通过物料管连接有产品皮带。
本申请通过将原煤运送至原煤筛分单元的上端进行筛分,一部分通过第一脱泥筛进入浅槽分选机的内腔分选出精煤,一部分到达驰张筛的上端,驰张筛上端的末煤通过第二脱泥筛的筛选进入粗煤泥回收单元的内腔脱水回收粗煤泥,再通过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脱水回收细煤泥,再将细煤泥通过泥破碎掺混单元进行掺混,使其与末煤均匀混合,使得将块煤、末煤、粗煤泥、细煤泥的质量均达到商品煤的质量要求,从而对原煤充分利用。
优选地:所述原煤筛分单元包括第一分级筛、第二分级筛,所述第一分级筛的固定安装在第二分级筛的上端,所述第一分级筛的左侧通过物料管与连接有智能干选机,所述智能干选机的下端两侧一端与产品皮带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矸石皮带。
优点:在分选的过程中不用水,减轻了矸石遇水泥化的现象,从源头上减少了系统的煤泥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级筛的筛孔孔径为80mm,所述第二分级筛的筛孔孔径为13mm。
优选地:所述第一脱泥筛的下端右侧通过物料管与第二脱泥筛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浅槽分选机的下端左侧与产品皮带相连接,所述浅槽分选机的下端中间位置与矸石皮带相连接,所述浅槽分选机的下端右侧与泥水管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脱泥筛的下端左侧通过物料管连接有重介旋流器,所述重介旋流器的出料端通过物料管与泥水管相连通,所述重介旋流器的下端分别通过物料管与产品皮带、矸石皮带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粗煤泥回收单元包括水力旋流器、高频筛,所述水力旋流器的出料端通过物料管与高频筛的上料端相连接,所述粗煤泥回收单元的下端分别通过物料管与产品皮带、矸石皮带相连接。
优点:有效的对煤泥水系统中大于0.125mm固体物料按粒度进行无差别回收,减少了煤泥在系统中停留和泥化时间,发挥粗煤泥回收设备连续作业的优势。
优选地:所述煤泥水处理单元包括第一浓缩机、离心脱水机,所述第一浓缩机的进料口与泥水管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煤泥水处理单元的左侧通过物料管与离心脱水机相连接,所述离心脱水机的下端通过物料管与产品皮带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煤泥水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二浓缩机、第三浓缩机,所述第一浓缩机的下端通过物料管与第二浓缩机相连通,所述第二浓缩机的下端通过物料管与第三浓缩机相连通,所述第二浓缩机、第三浓缩机的右侧均通过物料管与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相连通。
优点:使得压滤煤泥所形成的滤饼水分平均为29.6%,煤泥发热量约为3400kcal/kg,从而为细煤泥的掺混销售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实用性。
优选地:所述泥水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制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将原煤运送至原煤筛分单元的上端进行筛分,一部分通过第一脱泥筛进入浅槽分选机的内腔分选出精煤,一部分到达驰张筛的上端,驰张筛上端的末煤通过第二脱泥筛的筛选进入粗煤泥回收单元的内腔脱水回收粗煤泥,再通过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脱水回收细煤泥,再将细煤泥通过泥破碎掺混单元进行掺混,使其与末煤均匀混合,从而将块煤、末煤、粗煤泥、细煤泥的质量均达到商品煤的质量要求,从而对低质煤选煤厂的原煤充分利用;
通过在第一分级筛的左侧通过物料管与连接有智能干选机,将大于80mm的块煤全部运送到智能干选机的内腔,分选的过程中不用水,减轻了矸石遇水泥化的现象,从源头上减少了系统的煤泥量;
通过采用水力旋流器和高频筛二者结合的方式将煤泥水系统中大于0.125mm固体物料按粒度进行无差别回收,减少了煤泥在系统中停留和泥化时间,发挥粗煤泥回收设备连续作业的优势;较少煤泥进入压滤回收的环节,为细煤泥压滤脱水创造条件,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通过采用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克服细煤泥压滤脱水技术瓶颈,细煤泥水分降低到30%以下;在后续输送过程中,再通过泥破碎掺混单元,保证煤泥与末煤产品均匀混合,解决煤泥储运过程中再“团聚”问题;
本实用新型对选煤生产中的煤泥进行源头减量、末端提质,突破了煤泥产品利用的局限性,优化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常见的动力煤选煤工艺相比,可实现煤泥不落地操作,减掉了煤泥汽车转运等环节,彻底解决了煤泥销售所带来的环保问题;而且增加了商品煤产量、节约了水资源,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原煤仓;2-物料管;3-原煤筛分单元;31-第一分级筛;32-第二分级筛;4-智能干选机;5-产品皮带;6-矸石皮带;7-第一脱泥筛;8-浅槽分选机;9-驰张筛;10-第二脱泥筛;11-重介旋流器;12-粗煤泥回收单元;121-水力旋流器;122-高频筛;13-泥水管;131-限制阀;14-煤泥水处理单元;141-第一浓缩机;142-第二浓缩机;143-第三浓缩机;144-离心脱水机;15-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16-煤泥破碎掺混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阅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包括原煤仓1、物料管2、原煤筛分单元3、智能干选机4、产品皮带5、矸石皮带6、第一脱泥筛7、浅槽分选机8、驰张筛9、第二脱泥筛10、重介旋流器11、粗煤泥回收单元12、泥水管13、煤泥水处理单元14、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15、泥破碎掺混单元16。
参阅图1,原煤从原煤仓1的内腔通过物料管2运输至原煤筛分单元3的上端,原煤筛分单元3包括第一分级筛31、第二分级筛32,第一分级筛31固定安装在第二分级筛32的上端,第一分级筛31的筛孔孔径为80mm,第二分级筛32的筛孔孔径为13mm。
本实施例中,原煤仓1将将原煤筛分成+80mm粒级块煤、80-13mm粒级块煤和-13mm粒级末煤。
智能干选机4通过物料管2与第一分级筛31的左侧出口端相连通,大于80mm的粒级块煤位于第一分级筛31的上端,通过物料管2进入智能干选机4的内腔,智能干选机4的出口端分别与产品皮带5、矸石皮带6相连通,在分选的过程中不用水,减轻了矸石遇水泥化的现象,从源头上减少了系统的煤泥量。
本实施例中,智能干选机4通过图像识别系统,进行分选,分出精煤、中煤和矸石,精煤和中煤通过物料管2运送到产品皮带5的上端,矸石通过物料管2运送到矸石皮带6的上端。
第一脱泥筛7的筛孔孔径设为6mm,第一脱泥筛7通过物料管2与原煤筛分单元3的中间位置位置相连通,小于80mm而大于13mm的粒级块煤通过物料管2运送至第一脱泥筛7的上端进行脱泥,当位于第一脱泥筛7上端的块煤大于6mm时,块煤通过位于第一脱泥筛7左侧的物料管2进入浅槽分选机8的内腔,当第一脱泥筛7上端的块煤小于6mm时,块煤通过位于第一脱泥筛7右侧的物料管2运送至第二脱泥筛10的上端。
浅槽分选机8的进口端通过物料管2与第一脱泥筛7的上端相连通,大于6mm的粒级块煤通过物料管2进入浅槽分选机8的内腔进行分选出精煤和矸石,浅槽分选机8的出口端与泥水管13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浅槽分选机8的开口端分别与产品皮带5、矸石皮带6相连通,浅槽分选机8内腔分选出的精煤通过物料管2运送到产品皮带5的上端,矸石通过物料管2运送到矸石皮带6的上端。
驰张筛9的筛孔孔径设为3mm,驰张筛9通过物料管2与第二分级筛32的右侧出口端相连通,小于13mm的粒级末煤通过物料管2运送至驰张筛9的上端进行筛分,当处于驰张筛9上端的末煤小于3mm时,末煤通过位于驰张筛9左侧下端的物料管2落入至产品皮带5的上端,当末煤大于3mm时,通过右侧的物料管2运送至第二脱泥筛10的上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驰张筛9进行分级,分级效率达到85%以上,小于3mm筛下物直接进入产品皮带,从源头上减少了煤粉进入煤泥水系统,优化了产品结构,为末煤分选单元高效分选和粗煤泥回收创造条件,也减轻了煤泥水处理单元的负荷,减少了细煤泥压滤脱水回收单元入料量。
第二脱泥筛10的筛孔孔径设为1mm,第二脱泥筛10的左侧上端通过物料管2与重介旋流器11相连通,第二脱泥筛10的右侧下端通过物料管2与粗煤泥回收单元12的进口端相连接,当处于第二脱泥筛10上端的末煤小于3mm时,通过物料管2进入重介旋流器11的内腔,进行分选,当末煤大于1mm时,通过物料管2进入粗煤泥回收单元12的内腔进行分选。
重介旋流器11的下端通过物料管2分别与产品皮带5、矸石皮带6相连通,重介旋流器11内腔的末煤通过分选,精煤运送至产品皮带5的上端,矸石运送至矸石皮带6的上端,重介旋流器11的下端通过物料管2与泥水管13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重介旋流器11产生的泥水通过物料管2进入泥水管13的内腔。
粗煤泥回收单元12通过物料管2与第二脱泥筛10的上端出口端相连接,粗煤泥回收单元12的下端通过物料管2分别与产品皮带5、矸石皮带6相连接,粗煤泥回收单元12的下端通过物料管2与泥水管13相连通,粗煤泥回收单元12包括水力旋流器121、高频筛122,水力旋流器121进行分级浓缩,同时水力旋流器121的底流运送至高频筛122的上端进行脱水回收,回收的粗煤泥进入产品皮带5的上端,水力旋流器121的溢流水通过物料管2进入泥水管13的内腔。
本实施例中,水力旋流器121和高频筛122的二者结合将煤泥水系统中大于0.125mm固体物料按粒度进行无差别回收,减少了煤泥在系统中停留和泥化时间,发挥粗煤泥回收设备连续作业的优势;较少煤泥进入压滤回收的环节,为细煤泥压滤脱水创造条件,为煤泥无量化回收进一步奠定基础。
泥水管13设有多个进水口,泥水管13的进水口通过物料管2分别与浅槽分选机8、重介旋流器11、粗煤泥回收单元12相连通,泥水管1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制阀131。
煤泥水处理单元14的进口端通过物料管2与泥水管13的出水口相连通,煤泥水处理单元14包括第一浓缩机141、第二浓缩机142、第三浓缩机143、离心脱水机144,水力旋流器121的溢流水和高频筛122的筛下水通过泥水管13进入第一浓缩机141的进料口,且第一浓缩机141的出料口与离心脱水机144相连通,离心脱水机144的出料端与产品皮带5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浓缩机141的底流通过物料管2进入离心脱水机144的内腔进行脱水回收,回收的煤泥进入产品皮带5的上端。
第一浓缩机141的溢流水通过物料管2进入第二浓缩机142的进料口,第二浓缩机142的溢流水通过物料管2进入第三浓缩机143的进料口,第三浓缩机143的溢流水作为循环水。
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15的进料口通过物料管2分别与第二浓缩机142、第三浓缩机143相连通,第二浓缩机142、第三浓缩机143的底流通过物料管2进入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15的内腔进行脱水回收,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15的水压榨压力≥1.5MPa,压榨后期从滤板上部入料管进气排水,相邻滤腔厚度≤40mm,使得压滤煤泥所形成的滤饼水分平均为29.6%,煤泥发热量约为3400kcal/kg,减少了煤泥在存储、运输过程中再团聚的问题,为细煤泥的掺混销售奠定了基础。
泥破碎掺混单元16通过物料管2与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15相连通,通过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15处理后的压滤煤泥通过物料管2进入泥破碎掺混单元16的内腔,滤液作为循环水,压滤煤泥经由破碎混料后均匀散落到产品中。
本实施例中,低质煤选煤厂的原煤经过智能干选机4、驰张筛9、粗煤泥回收单元12和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15处理后,块煤、末煤和粗煤泥质量均已符合商品煤质量要求;减量的压滤细煤泥产量低且经降水提质,水分有效控制在29.5%左右,发热量约为3400kcal/kg。通过煤泥破碎工艺,压滤煤泥破碎粒度均小于35mm,在后续的输送过程中设计多道掺混环节,保证煤泥与末煤产品均匀混合,杜绝煤泥再“团聚”的问题,混煤质量均质化。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人员从原煤仓1中取出原煤,通过物料管2延伸至原煤筛分单元3的上端进行筛选,大于80mm的原煤运送到智能干选机4内腔进行分选,将分选好的精煤、中煤运送至产品皮带5的上端向外运出,矸石运送至矸石皮带6的上端向外运出,大于13mm小于80mm的块煤通过物料管2运送至第一脱泥筛7的上端进行筛选,大于6mm的块煤运送至浅槽分选机8的内腔进行分选,小于6mm的块煤运送至第二脱泥筛10的上端再次筛分,小于13mm的末煤通过物料管2运送至驰张筛9的上端,小于3mm的末煤运送至产品皮带5的上端,大于3mm的末煤通过物料管2运送至第二脱泥筛10的上端,与从第一脱泥筛7上端运送过来的块煤一起筛分,小于1mm的细煤进入重介旋流器11的内腔进行分选,分选好的精煤与矸石分别运送至产品皮带5、矸石皮带6的上端向外运出,大于1mm的细煤进入粗煤泥回收单元12的内腔进行脱水回收,回收的粗煤泥进入产品皮带5的上端向外运出,溢流水及筛下水通过泥水管13进入煤泥水处理单元14的内腔,进行浓缩处理,再通过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15对煤泥水处理单元14中的底流进行压榨回收,回收后的细煤泥进入泥破碎掺混单元16的内腔料后均匀散落到产品中,运送至外侧,本申请对选煤生产中的煤泥进行源头减量、末端提质,突破了煤泥产品利用的局限性,优化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常见的动力煤选煤工艺相比,可实现煤泥不落地操作,减掉了煤泥汽车转运等环节,彻底解决了煤泥销售所带来的环保问题;而且增加了商品煤产量、节约了水资源,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示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煤仓(1)、物料管(2)、驰张筛(9)、粗煤泥回收单元(12)、煤泥水处理单元(14)、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15),所述原煤仓(1)通过物料管(2)连通有原煤筛分单元(3),所述原煤筛分单元(3)的下端中间位置通过物料管(2)连接有第一脱泥筛(7),所述第一脱泥筛(7)的左侧上端通过物料管(2)连接有浅槽分选机(8),所述原煤筛分单元(3)的右侧通过物料管(2)与驰张筛(9)相连接,所述驰张筛(9)的上端右侧通过物料管(2)连接有第二脱泥筛(10),所述第二脱泥筛(10)的右侧上端通过物料管(2)与粗煤泥回收单元(12)相连通,所述粗煤泥回收单元(12)的下端连通有泥水管(13),所述泥水管(13)通过煤泥水处理单元(14)与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15)相连通,所述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15)的下端通过物料管(2)连接有泥破碎掺混单元(16),所述泥破碎掺混单元(16)的下端通过物料管(2)连接有产品皮带(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煤筛分单元(3)包括第一分级筛(31)、第二分级筛(32),所述第一分级筛(31)的固定安装在第二分级筛(32)的上端,所述第一分级筛(31)的左侧通过物料管(2)与连接有智能干选机(4),所述智能干选机(4)的下端两侧一端与产品皮带(5)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矸石皮带(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级筛(31)的筛孔孔径为80mm,所述第二分级筛(32)的筛孔孔径为1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泥筛(7)的下端右侧通过物料管(2)与第二脱泥筛(10)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槽分选机(8)的下端左侧与产品皮带(5)相连接,所述浅槽分选机(8)的下端中间位置与矸石皮带(6)相连接,所述浅槽分选机(8)的下端右侧与泥水管(13)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脱泥筛(10)的下端左侧通过物料管(2)连接有重介旋流器(11),所述重介旋流器(11)的出料端通过物料管(2)与泥水管(13)相连通,所述重介旋流器(11)的下端分别通过物料管(2)与产品皮带(5)、矸石皮带(6)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煤泥回收单元(12)包括水力旋流器(121)、高频筛(122),所述水力旋流器(121)的出料端通过物料管(2)与高频筛(122)的上料端相连接,所述粗煤泥回收单元(12)的下端分别通过物料管(2)与产品皮带(5)、矸石皮带(6)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水处理单元(14)包括第一浓缩机(141)、离心脱水机(144),所述第一浓缩机(141)的进料口与泥水管(13)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煤泥水处理单元(14)的左侧通过物料管(2)与离心脱水机(144)相连接,所述离心脱水机(144)的下端通过物料管(2)与产品皮带(5)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水处理单元(14)还包括第二浓缩机(142)、第三浓缩机(143),所述第一浓缩机(141)的下端通过物料管(2)与第二浓缩机(142)相连通,所述第二浓缩机(142)的下端通过物料管(2)与第三浓缩机(143)相连通,所述第二浓缩机(142)、第三浓缩机(143)的右侧均通过物料管(2)与超高压水压榨压滤机(15)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管(1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制阀(131)。
CN202222134509.8U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 Active CN218132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4509.8U CN218132497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4509.8U CN218132497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32497U true CN218132497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50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34509.8U Active CN218132497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324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7296B (zh) 一种钛铁矿选矿方法及设备
CN105797831B (zh) 一种炼焦末中煤的解离再选工艺
CN102211054A (zh) 重介质液固流化床分选粗煤泥工艺
CN109746114B (zh) 一种难选动力煤分选工艺
CN110523524B (zh) 一种无烟煤全级入选简化分选工艺
CN109482494B (zh) 一种动力煤全粒级干法提质排矸工艺
CN105728155B (zh) 一种炼焦中煤的解离再选工艺
CN102489391B (zh) 一种高硫动力原煤的分选工艺
CN112844763A (zh) 一种矿石x射线预选-破碎系统及其工艺
CN112371325A (zh) 一种动力煤分级入洗工艺
CN106391298A (zh) 一种闭路磨矿分级方法
CN112871441A (zh) 一种低质煤煤泥无量化洗选方法
CN218132497U (zh) 一种高灰分低热值褐煤煤泥生产装置
CN108855579B (zh) 一种水介质旋流器选煤的方法
CN112474292A (zh) 一种炼钢厂用于对高炉返矿再次筛分的装置
CN101486014A (zh) 重选螺旋流槽选煤装置及应用螺旋流槽重选精煤方法
CN213700303U (zh) 一种中煤高效再选系统
CN212916098U (zh) 一种干、湿两用分级分选处理系统
CN114273074A (zh) 一种深度脱粉与干湿法联合的全粒级分选方法
CN109482493B (zh) 一种全粒级油页岩干法分选工艺
CN205413344U (zh) 一种多辊式干选机
CN114950713B (zh) 可提高难选煤的精煤回收率的重介旋流器主再选选煤工艺
CN114950715B (zh) 重介旋流器主再选系统中的粗精煤分级、破碎装备系统
CN212916094U (zh) 一种脱粉与干选结合的煤矿选煤系统
CN215465006U (zh) 一种矿石x射线预选-破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