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3697U - 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23697U
CN218123697U CN202222634022.6U CN202222634022U CN218123697U CN 218123697 U CN218123697 U CN 218123697U CN 202222634022 U CN202222634022 U CN 202222634022U CN 218123697 U CN218123697 U CN 218123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mphibious
vehicle
radio frequency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340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涛
袁辉
王馗
周爽
方韧
喻新平
方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Zhongdian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Zhongdian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Zhongdian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Zhongdian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340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23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23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23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属于车辆附属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固定安装在车辆顶端开孔处,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并在壳体上设置有两个连通容置空间的过线孔,分别用于容置空间与壳体外部、容置空间车辆内空间的连通;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包括穿出所述壳体的旋转轴;倒伏架上设置有天线,并固定安装在旋转轴上;射频电缆一端与天线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两过线孔后伸入车辆内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能够在车辆路用或涉水运行过程中,确保车辆车顶的密封防水性,并灵活实现天线的倒竖,使得车辆能够灵活适用两栖运行环境,为车辆运行过程中的通讯稳定提供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附属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
背景技术
随着地面军用车辆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车载天线装置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而为了充分发挥天线的性能,天线须在车体顶部架设的比较高,同时,通过采用可自动倒伏的天线结构使得天线能够灵活避免天线撞到障碍物,例如,车体通过桥底、隧道、涵洞树林等位置,以防止天线被撞坏,保障车辆移动过程中通信稳定。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天线倒伏器安装在车顶部,其往往需要单独在车顶上加工天线射频电缆和倒伏控制电缆出线孔,在线缆从车内穿出车外后,出线孔再进行封堵以防车顶漏水,同时,为了实现对线缆的固定,往往还需要在车顶上铺设排线槽。
而对于部分需要涉水行驶的车辆而言,在涉水水深较深处,甚至是会出现车顶浸水的状况,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天线倒伏器及其天线进线处的封堵方法,无法实现在车体浸水状态下,天线的电动倒竖以及无法满足车顶结构的密封性要求,进而无法满足涉水车辆运行过程中所必须满足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能够在车辆路用或涉水运行过程中,确保车辆车顶的密封防水性,并灵活实现天线的倒竖,使得车辆能够灵活适用两栖运行环境,为车辆运行过程中的通讯稳定提供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包括:
壳体;可固定安装在车辆顶端开口处,其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并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个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过线孔,分别用于所述容置空间和壳体外部、车辆内部空间的连通;
驱动机构;其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包括穿出所述壳体的旋转轴;
倒伏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上,用于固定支撑天线;
射频电缆;所述射频电缆一端与所述天线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两所述过线孔后伸入所述车辆内部,且所述射频电缆与第一个所述过线孔之间设置有穿墙过线体,用于对所述射频电缆穿过后对所述过线孔的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穿墙过线体固定安装在所述过线孔对应位置的所述壳体上,所述穿墙过线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铝银材质导电密封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穿墙过线体包括端部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相对设置以夹持所述射频电缆,并通过紧固组件压紧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之间设置有导电硅橡胶密封圈和收缩带胶热缩护套,用于实现所述射频电缆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体、第二槽体之间的防水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旋转轴两端均伸出所述壳体外,且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倒伏架之间为方轴和方孔的方式匹配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旋转轴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机械油封和唇形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倒伏架包括法兰板,并在该法兰板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天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背离法兰板的端部和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法兰板和天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壳体侧面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和设置在开口上的传动箱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传动箱罩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其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连通壳体外侧和车辆内部之间的“过线孔+容置空间+过线孔”,使得射频天线能够连接天线后穿过通道进入车辆内部,并通过设置在第一过线孔和射频电缆之间的穿墙过线体,有效避免车辆在水下运行过程中溶液从过线孔渗入车辆内部中,提高车辆的密封性。同时,通过设置在壳体内部的驱动机构驱动倒伏架带动天线倒竖,以确保车辆的通信质量,具有较广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其通过设置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并配合紧固组件实现射频电缆的固定,并通过设置在穿墙过线体和壳体之间的铝银材质导电密封垫、设置在射频电缆分别与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之间的硅橡胶密封圈和收缩带胶热缩护套实现射频电缆通过第一个过线孔处的密封,以确保该倒伏器的密封性。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其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一侧盖、第二侧盖以实现旋转轴的便捷安装以及稳定支撑,通过在壳体上传动箱罩,使得驱动机构能够便捷安装到容置空间内,简化倒伏器制备工艺。并且,通过在壳体分别与第一侧盖、第二侧盖、传动箱罩之间设置橡胶垫,确保壳体自身密封性,使得倒伏器能够适应水下环境运行。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结构简单,适用广泛,通过采用设置容置空间的壳体来容纳驱动机构,进而驱动倒伏架倒竖。并通过设置穿墙过线体使得射频电缆在穿过壳体上的过线孔时能够有效保障壳体结构密封,并配合壳体和车辆顶端之间的密封结构,确保倒伏器和车辆顶端之间的密封性,使得车辆在涉水或雨雪天气时,能够避免雨水、海水通过射频天线的穿线孔进入车辆内部,为车辆涉水运行提供安全保障,具有优良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的倒竖状态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的竖起状态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的仰视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1、壳体;2、第一侧盖;3、第二侧盖;4、圆盖;5、传动箱罩;6、旋转轴;7、倒伏架;8、射频电缆;9、控制插座;10、穿墙过线体;11、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3中所示,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的两栖用天线11倒伏器设置在车辆顶部,能够在车辆路用或涉水运行过程中,确保车辆车顶的密封防水性,并灵活实现天线11的倒竖,使得车辆能够灵活适用两栖运行环境,为车辆运行过程中的通讯稳定提供保障。
具体而言,该两栖用天线11倒伏器包括壳体1、倒伏架7、射频电缆8和驱动机构。其中,壳体1固定安装在车辆顶端,优选地,在壳体1和车辆顶部之间设置有橡胶垫,以实现壳体1和车辆顶部的密封。且壳体1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用于容纳驱动设备。同时,在壳体1上设置两个过线孔,其分别用于容置空间与壳体1外侧、容置空间和车辆内空间的连通,使得射频电缆8能够依次穿过两过线孔,由壳体1外侧伸入容置空间,之后伸入车辆空间内。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容置空间内,该驱动机构包括穿出壳体1的旋转轴6,用于驱动倒伏架7倒竖。倒伏架7上设置有天线11,并固定安装在旋转轴6上,以便于驱动机构驱动天线11倒竖。射频电缆8一端与天线11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两过线孔后伸入车辆内部,并且在连通壳体1外部和容置空间的过线孔处设置有穿墙过线体10,用于对射频电缆8穿过过线孔后的密封。
进一步地,壳体1优选为箱型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穿墙过线体10固定安装在过线孔对应位置的壳体1上,并在穿墙过线体10和壳体1之间设置有铝银材质导电密封垫,以避免液体从穿墙过线体10和壳体1之间渗入过线孔中,进而确保容置空间的密闭型。
进一步地优选地,穿墙过线体10包括端部均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上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空槽,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射频电缆8穿过过线孔后,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空槽相对并夹紧射频电缆8两侧,并通过设置在背离壳体1一侧的紧固组件夹紧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背离壳体1的端部,进而实现射频电缆8的夹紧。优选地,紧固组件优选为卡箍结构。
更细节地,为了提高射频电缆8和穿墙过线体10之间的密封性,在射频电缆8接触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外周上设置有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优选为套设在射频电缆8上的导电硅橡胶密封圈和/或收缩带胶热缩护套,在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夹持射频电缆8后,通过紧固组件压紧两槽体以及密封构件,以实现槽体和射频电缆8之间的密封。
而为了便于旋转轴6的安装,优选地,在该壳体1上部相对两侧壁上均设置有连通壳体1外侧和容置空间的开口,并在相应开口分别设置开设有通孔的第一侧盖2和第二侧盖3。在旋转轴6安装过程中,可将旋转轴6一端穿过第一侧盖2通孔,旋转轴6另一端穿过壳体1开设的开口后通过第二侧盖3压紧,进而实现旋转轴6的固定安装。
进一步优选地,该旋转轴6为阶梯轴,相应地,在第一侧盖2和第二侧盖3上的通孔同样为阶梯孔,以便于实现旋转轴6的固定。
并且,为了避免液体通过旋转轴6的间隙渗入容置空间内,优选地,在旋转轴6分别与第一侧盖2、第二侧盖3通孔处设置有机械油封、唇形密封圈等密封结构,以实现对旋转轴6位置的封堵。同时,为了避免第一侧盖2和第二侧盖3分别与壳体1连接位置渗入液体,优选地,在第一侧盖2和第二侧盖3分别与壳体1连接位置设置有橡胶垫,以实现对第一侧盖2和第二侧盖3分别与壳体1位置的密封。
更细节地,在壳体1下部侧面上同样开设有连通壳体1外侧和容置空间的开口,相应地,在该开口处设置有传动箱罩5,使得驱动机构的驱动组件能通过该开口装入容置空间内,并在驱动组件放入后通过传动箱罩5实现对开口的密封。优选地,在传动箱罩5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使得传动罩固定安装壳体1时压紧橡胶垫,进而实现传动箱罩5和壳体1之间的密封。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传动齿轮副,传动齿轮副分别与电机输出轴、旋转轴6啮合,进而将电机的驱动力稳定传递到旋转轴6上。进一步优选地,在电机输出轴背离电机的一端壳体1上设置有盲孔,电机输出轴套设轴承伸入盲孔中,以避免电机输出轴在传动过程中出现悬臂现象。当然,也可以在电机输出轴背离电机的一端壳体1上设置有连通壳体1外侧和容置空间的通孔,并在该通孔处设置用于封堵通孔的圆盖4,并在该圆盖4上设置盲孔,以用于承载电机输出轴。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倒伏架7优选为U型支架,其包括单个或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板以及设置在连接板端部的安装板,连接板背离法兰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旋转轴6,进而使得倒伏架7能够随旋转轴6转动。优选地,安装板优选为法兰板,且在法兰板上设置有螺孔,用于将天线11固定安装在安装板背离连接板的端面上,进而通过倒伏架7随着旋转轴6转动以实现天线11的倒竖。
更细节地,旋转轴6和连接板之间通过方轴和方孔的方式匹配连接,例如,旋转轴6的端部设置有方轴,相应的连接板上设置有方孔,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方孔套设在方轴上,使得旋转轴6能够带动连接板转动。优选地,方轴端部还设置有限位件,在方孔套设在方轴之后,通过限位件实现连接板的限位,避免连接板随旋转轴6转动过程中出现异动错位,以提高该倒伏器的运行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车辆顶部开设的通孔位置设置有控制控制插座9,该控制插座9的顶端对应设置在壳体1底部的过线孔,射频电缆8穿过两过线孔后与该控制插座9电连接,同时,控制插座9的底端面这朝向车体空间内,以便于和功效端接口电连接。
此外,在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置有若干槽体,以减轻整个倒伏器的重量,并降低倒伏器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两栖用天线11倒伏器,结构简单,适用广泛,通过采用设置容置空间的壳体1来容纳驱动机构,进而驱动倒伏架7倒竖。并通过设置穿墙过线体10使得射频电缆8在穿过壳体1上的过线孔时能够有效保障壳体1结构密封,并配合壳体1和车辆顶端之间的密封结构,确保倒伏器和车辆顶端之间的密封性,使得车辆在水面下运行时,能够避免溶液通过射频天线11的穿线孔进入车辆内部,为车辆水下运行提供安全保障,具有优良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可固定安装在车辆顶端开口处,其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并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个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过线孔,分别用于所述容置空间和壳体外部、车辆内部空间的连通;
驱动机构;其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包括穿出所述壳体的旋转轴;
倒伏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上,用于固定支撑天线;
射频电缆;所述射频电缆一端与所述天线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两所述过线孔后伸入所述车辆内部,且所述射频电缆与第一个所述过线孔之间设置有穿墙过线体,用于对所述射频电缆穿过后对所述过线孔的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用天线倒伏器,其中,所述穿墙过线体固定安装在所述过线孔对应位置的所述壳体上,所述穿墙过线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铝银材质导电密封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栖用天线倒伏器,其中,所述穿墙过线体包括端部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相对设置以夹持所述射频电缆,并通过紧固组件压紧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栖用天线倒伏器,其中,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之间设置有导电硅橡胶密封圈和收缩带胶热缩护套,用于实现所述射频电缆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体、第二槽体之间的防水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两栖用天线倒伏器,其中,所述旋转轴两端均伸出所述壳体外,且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倒伏架之间为方轴和方孔的方式匹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栖用天线倒伏器,其中,所述旋转轴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机械油封和唇形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两栖用天线倒伏器,其中,所述倒伏架包括法兰板,并在该法兰板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天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背离法兰板的端部和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栖用天线倒伏器,其中,所述法兰板和天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4、6、8中任一项所述的两栖用天线倒伏器,其中,所述壳体侧面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和设置在开口上的传动箱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栖用天线倒伏器,其中,所述传动箱罩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CN202222634022.6U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 Active CN218123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34022.6U CN218123697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34022.6U CN218123697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23697U true CN218123697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496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34022.6U Active CN218123697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236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123697U (zh) 一种两栖用天线倒伏器
CN210607852U (zh) 一种电动汽车转换器线束防水结构
CN207559039U (zh) 连接组件、天线组件、无人机
CN219591717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汽车接插件
CN216870983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装置及交通工具
CN212290221U (zh) 电动冲浪板
CN115764753A (zh) 一种用于水下密封舱的复合缆穿舱结构及方法
CN215105529U (zh) 一种自锁式窨井盖
CN214038081U (zh) 一种水下灯
CN212290220U (zh) 电动冲浪板
CN221162997U (zh) 一种车辆底盘支撑结构
CN220190407U (zh) 一种钢制接线盒的防水结构
CN219436628U (zh) 一种法兰式尼龙防水接头
CN218839353U (zh) 车载摄像装置
CN211592209U (zh) 一种用于车门门框的密封条连接装置
CN211907897U (zh) 一种可承压式水下用导电滑环
CN211127417U (zh) 一种设置有防水结构的轮毂电机
CN109347045A (zh) 一种铠装同轴缆用全回转通信承重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7804265U (zh) 一种汽车
CN213878340U (zh) 一种新型密封防水电池端盖
CN219610837U (zh) 一种车载方舱防水转接装置
CN217467444U (zh) 飞行器云台相机外壳的防水装置及飞行器
CN215528084U (zh) 一种防水充电接口
CN220147466U (zh) 一种两轮电动车的组合电门锁
CN220107235U (zh) 一种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高压配电板系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