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3314U - 绝缘隔离件和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绝缘隔离件和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23314U
CN218123314U CN202221965277.4U CN202221965277U CN218123314U CN 218123314 U CN218123314 U CN 218123314U CN 202221965277 U CN202221965277 U CN 202221965277U CN 218123314 U CN218123314 U CN 218123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yoke
magnetic core
insulating spac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652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艳
贾勇
潘乔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652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23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23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23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绝缘隔离件和继电器。绝缘隔离件适于组装在继电器的线圈骨架上,以使继电器的线圈和线圈端子与继电器的磁芯和轭铁电隔离开。所述绝缘隔离件包括:端壁,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隔离结构,凸出地形成在所述端壁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和/或第二隔离结构,凸出地形成在所述端壁的第二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增大了高压部件与低压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使得高压部件与低压部件被可靠地电隔离开,不会产生触电风险。

Description

绝缘隔离件和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缘隔离件和包括该绝缘隔离件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新能源车中需要使用预充继电器。当被控制的电路的电压较高时,例如,达到数百伏或上千伏时,需要增加绝缘隔离,以提高使用安全性。
在现有技术中,预充继电器的动端子和衔铁之间通过一个弹簧片相连。为了实现绝缘隔离,通常在弹簧片和衔铁之间增加绝缘隔离件,以使衔铁与弹簧片之间的隔离。但是,弹簧片和衔铁之间的空间有限,绝缘隔离件的尺寸很小,不能提供足够安全的爬电距离,因此,绝缘性能不佳,依然存在触电风险,不满足安全规范的要求。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固定轭铁,通常在轭铁上形成有插接脚,该插接脚被直接插接到基座上。但是,轭铁的插接脚与线圈端子相邻,导致轭铁和线圈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过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绝缘隔离件,适于组装在继电器的线圈骨架上,以使继电器的线圈和线圈端子与继电器的磁芯和轭铁电隔离开。所述绝缘隔离件包括:端壁,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隔离结构,凸出地形成在所述端壁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和/或第二隔离结构,凸出地形成在所述端壁的第二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隔离结构包括:第一外周壁,连接到所述端壁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隔离结构还包括:第一内周壁,连接到所述端壁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所述第一外周壁围绕所述第一内周壁,并与所述第一内周壁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壁、所述第一外周壁和所述第一内周壁围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线圈的一端被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端壁、所述第一外周壁和所述第一内周壁将所述线圈与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外部的所述轭铁电隔离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内周壁围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磁芯的一端被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内周壁将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电隔离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外周壁适于套装在所述线圈骨架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内周壁适于插入所述线圈骨架上的通孔的一端中;所述第一外周壁的底部开放,以允许所述线圈骨架的一端的下部穿过并支撑在继电器的基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隔离结构包括:第二外周壁,连接到所述端壁的第二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和隔离凸肋,连接到所述端壁的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外周壁的内壁面,用于进一步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壁、所述第二外周壁和所述隔离凸肋围成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磁芯的一端和所述轭铁的弯折端部被容纳在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内;所述端壁、所述第二外周壁和所述隔离凸肋将所述磁芯和所述轭铁与位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外部的所述线圈端子电隔离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隔离结构包括多条隔离凸肋,所述多条隔离凸肋彼此相连和/或彼此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端壁上形成有允许所述磁芯的一端穿过的通孔,以允许所述磁芯的一端进入所述第三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二外周壁的顶部开放,以允许所述轭铁的弯折端部进入所述第三容纳空间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外周壁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适于抵靠在所述轭铁的弯折端部的两侧上,以定位所述弯折端部;所述隔离凸肋适于抵靠在所述轭铁的弯折端部的底侧上,以支撑所述轭铁的弯折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隔离件为一体式注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隔离件还包括:插接部,从所述端壁的底部向下延伸,用于插接到继电器的基座上的插接孔,以将所述绝缘隔离件支撑到所述基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基座;线圈骨架,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并形成有轴向贯穿的通孔;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上;磁芯,插装在所述线圈骨架的通孔中;前述绝缘隔离件,组装在所述线圈骨架上;轭铁,安装在所述绝缘隔离件上;和一对线圈端子,固定在所述线圈骨架上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绝缘隔离件位于所述线圈骨架和所述轭铁之间,所述磁芯的一端穿过所述绝缘隔离件的端壁并与所述轭铁相连,所述线圈端子穿过并固定到所述基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圈骨架包括在轴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主体部;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的主体部上,所述线圈端子固定到所述线圈骨架的第二端部的下部;所述线圈骨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被支撑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绝缘隔离件组装在所述线圈骨架的第二端部上;在所述线圈骨架的第二端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局部增厚的一对凸起部,所述一对线圈端子的上端被分别固定在所述一对凸起部中;在所述基座上形成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位于所述一对凸起部之间,所述绝缘隔离件的插接部被插接和固定到所述插接孔中,且所述绝缘隔离件的端壁的下侧面被支撑在所述一对凸起部的顶面上。所述轭铁包括:板状本体,被支撑在所述线圈骨架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绝缘隔离件的顶面上;和弯折端部,相对于所述板状本体弯折度并被容纳和支撑在所述绝缘隔离件中,所述磁芯的一端穿过所述绝缘隔离件的端壁和所述弯折端部,以与所述轭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继电器还包括:衔铁,活动地安装在所述轭铁的板状本体的末端上并面对所述磁芯的另一端;弹簧片,弹性连接所述轭铁和所述衔铁,并具有从所述衔铁延伸出的悬臂部;动端子,连接到所述弹簧片的悬臂部上并具有凸起的动触点;和静端子,穿过并固定到所述基座并具有面对所述动触点的静触点。当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衔铁在电磁力的作用下驱动所述动端子移动到与所述静端子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当所述线圈失电时,所述弹簧片弹性复位并驱动所述动端子移动到与所述静端子电分离的断开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继电器为预充继电器。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绝缘隔离件设置在继电器的高压部件(磁芯和轭铁)和低压部件(线圈和线圈端子)之间,增大了高压部件与低压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使得高压部件与低压部件被可靠地电隔离开,不会产生触电风险。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外壳还没有组装到基座上;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未显示外壳;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分解示意图,其中未显示外壳;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轴向剖视图,其中未显示外壳;
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轴向剖视图,其中绝缘隔离件还没有组装到线圈骨架上;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未显示轭铁;
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从一侧观看的分解示意图,其中未显示轭铁;
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从另一侧观看的分解示意图,其中未显示轭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绝缘隔离件,适于组装在继电器的线圈骨架上,以使继电器的线圈和线圈端子与继电器的磁芯和轭铁电隔离开。所述绝缘隔离件包括:端壁,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隔离结构,凸出地形成在所述端壁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和/或第二隔离结构,凸出地形成在所述端壁的第二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基座;线圈骨架,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并形成有轴向贯穿的通孔;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上;磁芯,插装在所述线圈骨架的通孔中;前述绝缘隔离件,组装在所述线圈骨架上;轭铁,安装在所述绝缘隔离件上;和一对线圈端子,固定在所述线圈骨架上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绝缘隔离件位于所述线圈骨架和所述轭铁之间,所述磁芯的一端穿过所述绝缘隔离件的端壁并与所述轭铁相连,所述线圈端子穿过并固定到所述基座。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外壳1还没有组装到基座2上;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未显示外壳1;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分解示意图,其中未显示外壳1;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轴向剖视图,其中未显示外壳1;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轴向剖视图,其中绝缘隔离件20还没有组装到线圈骨架3上。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继电器主要包括:外壳1、基座2、线圈骨架3、线圈4、磁芯5、轭铁6、衔铁7、弹簧片8、动端子9、静端子10、线圈端子41和绝缘隔离件20。外壳1具有底部开口。基座2安装在外壳1的底部开口上,以密封外壳1的底部开口。绝缘隔离件20、线圈骨架3、线圈4、磁芯5、轭铁6、衔铁7、弹簧片8和动端子9被容纳在外壳1中。静端子10和线圈端子41穿过并固定到基座2。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未显示轭铁6;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从一侧观看的分解示意图,其中未显示轭铁6;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从另一侧观看的分解示意图,其中未显示轭铁6。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绝缘隔离件20适于组装在继电器的线圈骨架3上,以使继电器的低压部件(线圈4和线圈端子41)与继电器的高压部件(磁芯5和轭铁6)电隔离开。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隔离件20包括:端壁21、第一隔离结构22、23和第二隔离结构25、26。端壁2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隔离结构22、23,凸出地形成在端壁21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磁芯5与线圈4之间以及轭铁6与线圈4之间的爬电距离。第二隔离结构25、26凸出地形成在端壁21的第二表面上,用于增加磁芯5与线圈端子41之间以及轭铁6与线圈端子41之间的爬电距离。
请注意,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绝缘隔离件20可以包括第一隔离结构22、23和第二隔离结构25、26中的一个隔离结构。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隔离结构22、23包括:第一外周壁22和第一内周壁23。第一外周壁22连接到端壁21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轭铁6与线圈4之间的爬电距离。第一内周壁23连接到端壁21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磁芯5与线圈4之间的爬电距离。第一外周壁22围绕第一内周壁23,并与第一内周壁23间隔开。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壁21、第一外周壁22和第一内周壁23围成第一容纳空间,线圈4的一端被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端壁21、第一外周壁22和第一内周壁23将线圈4与位于第一容纳空间外部的轭铁6电隔离开。第一内周壁23围成第二容纳空间,磁芯5的一端52被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内。第一内周壁23将磁芯5与线圈4电隔离开。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外周壁22适于套装在线圈骨架3的一端上,第一内周壁23适于插入线圈骨架3上的通孔33的一端中。第一外周壁22的底部开放,以允许线圈骨架3的一端的下部穿过并支撑在继电器的基座2上。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隔离结构25、26包括:第二外周壁25和隔离凸肋26。第二外周壁25连接到端壁21的第二表面上,用于增加磁芯5与线圈端子41之间以及轭铁6与线圈端子41之间的爬电距离。隔离凸肋26连接到端壁21的第二表面和第二外周壁25的内壁面,用于进一步增加磁芯5与线圈端子41之间以及轭铁6与线圈端子41之间的爬电距离。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壁21、第二外周壁25和隔离凸肋26围成第三容纳空间,磁芯5的一端52和轭铁6的弯折端部62被容纳在第三容纳空间内。端壁21、第二外周壁25和隔离凸肋26将磁芯5和轭铁6与位于第三容纳空间外部的线圈端子41电隔离开。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隔离结构25、26包括多条隔离凸肋26,多条隔离凸肋26彼此相连和/或彼此隔开。多条隔离凸肋26可以形成迷宫状的隔离结构。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端壁21上形成有允许磁芯5的一端52穿过的通孔21a,以允许磁芯5的一端52进入第三容纳空间中。第二外周壁25的顶部开放,以允许轭铁6的弯折端部62进入第三容纳空间中。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二外周壁25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定位凸起251,该定位凸起251适于抵靠在轭铁6的弯折端部62的两侧上,以定位弯折端部62。隔离凸肋26适于抵靠在轭铁6的弯折端部62的底侧上,以支撑轭铁6的弯折端部62。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隔离件20还包括插接部24。该插接部24从端壁21的底部向下延伸,用于插接到继电器的基座2上的插接孔2a,以将绝缘隔离件20固定到基座2。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隔离件20为一体式注塑件。这样,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继电器,包括:基座2;线圈骨架3,安装在基座2上并形成有轴向贯穿的通孔33;线圈4,缠绕在线圈骨架3上;磁芯5,插装在线圈骨架3的通孔33中;前述绝缘隔离件20,组装在线圈骨架3上;轭铁6,安装在绝缘隔离件20上;和一对线圈端子41,固定在线圈骨架3上并与线圈4电连接。绝缘隔离件20位于线圈骨架3和轭铁6之间,磁芯5的一端52穿过绝缘隔离件20的端壁21并与轭铁6相连,线圈端子41穿过并固定到基座2。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圈骨架3包括在轴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以及位于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之间的主体部30。线圈4缠绕在线圈骨架3的主体部30上,线圈端子41固定到线圈骨架3的第二端部32的下部。线圈骨架3的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被支撑在基座2上,绝缘隔离件20组装在线圈骨架3的第二端部32上。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线圈骨架3的第二端部3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局部增厚的一对凸起部32a,一对线圈端子41的上端被分别固定在一对凸起部32a中。在基座2上形成有插接孔2a,插接孔2a位于一对凸起部32a之间,绝缘隔离件20的插接部24被插接和固定到插接孔2a中,且绝缘隔离件20的端壁21的下侧面被支撑在一对凸起部32a的顶面上。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轭铁6包括:板状本体61和弯折端部62。板状本体61被支撑在线圈骨架3的第一端部31和绝缘隔离件20的顶面上。弯折端部62相对于板状本体61弯折90度并被容纳和支撑在绝缘隔离件20中。磁芯5的一端52穿过绝缘隔离件20的端壁21和弯折端部62,以与轭铁6相连。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继电器还包括:衔铁7,活动地安装在轭铁6的板状本体61的末端上并面对磁芯5的另一端51;弹簧片8,弹性连接轭铁6和衔铁7,并具有从衔铁7延伸出的悬臂部;动端子9,连接到弹簧片8的悬臂部上并具有凸起的动触点;和静端子10,穿过并固定到基座2并具有面对动触点的静触点。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线圈4通电时,衔铁7在电磁力的作用下驱动动端子9移动到与静端子10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当线圈4失电时,电磁力消失,弹簧片8弹性复位并驱动动端子9移动到与静端子10电分离的断开位置。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继电器还包括外壳1,外壳1具有底部开口。基座2安装在外壳1的底部开口上,以密封外壳1的底部开口。绝缘隔离件20、线圈骨架3、线圈4、磁芯5、轭铁6、衔铁7、弹簧片8和动端子9被容纳在外壳1中。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前述继电器可以为用于新能源车的预充继电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这些变化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绝缘隔离件,适于组装在继电器的线圈骨架上,以使继电器的线圈和线圈端子与继电器的磁芯和轭铁电隔离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离件包括:
端壁,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一隔离结构,凸出地形成在所述端壁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和/或
第二隔离结构,凸出地形成在所述端壁的第二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隔离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离结构包括:
第一外周壁,连接到所述端壁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隔离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离结构还包括:
第一内周壁,连接到所述端壁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
所述第一外周壁围绕所述第一内周壁,并与所述第一内周壁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隔离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壁、所述第一外周壁和所述第一内周壁围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线圈的一端被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
所述端壁、所述第一外周壁和所述第一内周壁将所述线圈与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外部的所述轭铁电隔离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隔离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周壁围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磁芯的一端被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所述第一内周壁将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电隔离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隔离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周壁适于套装在所述线圈骨架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内周壁适于插入所述线圈骨架上的通孔的一端中;
所述第一外周壁的底部开放,以允许所述线圈骨架的一端的下部穿过并支撑在继电器的基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隔离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隔离结构包括:
第二外周壁,连接到所述端壁的第二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和
隔离凸肋,连接到所述端壁的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外周壁的内壁面,用于进一步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缘隔离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壁、所述第二外周壁和所述隔离凸肋围成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磁芯的一端和所述轭铁的弯折端部被容纳在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内;
所述端壁、所述第二外周壁和所述隔离凸肋将所述磁芯和所述轭铁与位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外部的所述线圈端子电隔离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隔离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隔离结构包括多条隔离凸肋,所述多条隔离凸肋彼此相连和/或彼此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隔离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壁上形成有允许所述磁芯的一端穿过的通孔,以允许所述磁芯的一端进入所述第三容纳空间中;
所述第二外周壁的顶部开放,以允许所述轭铁的弯折端部进入所述第三容纳空间中。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隔离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外周壁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适于抵靠在所述轭铁的弯折端部的两侧上,以定位所述弯折端部;
所述隔离凸肋适于抵靠在所述轭铁的弯折端部的底侧上,以支撑所述轭铁的弯折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绝缘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离件为一体式注塑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隔离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插接部,从所述端壁的底部向下延伸,用于插接到继电器的基座上的插接孔,以将所述绝缘隔离件支撑到所述基座。
14.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线圈骨架,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并形成有轴向贯穿的通孔;
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上;
磁芯,插装在所述线圈骨架的通孔中;
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隔离件,组装在所述线圈骨架上;
轭铁,安装在所述绝缘隔离件上;和
一对线圈端子,固定在所述线圈骨架上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所述绝缘隔离件位于所述线圈骨架和所述轭铁之间,所述磁芯的一端穿过所述绝缘隔离件的端壁并与所述轭铁相连,所述线圈端子穿过并固定到所述基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骨架包括在轴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主体部;
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的主体部上,所述线圈端子固定到所述线圈骨架的第二端部的下部;
所述线圈骨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被支撑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绝缘隔离件组装在所述线圈骨架的第二端部上;
在所述线圈骨架的第二端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局部增厚的一对凸起部,所述一对线圈端子的上端被分别固定在所述一对凸起部中;
在所述基座上形成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位于所述一对凸起部之间,所述绝缘隔离件的插接部被插接和固定到所述插接孔中,且所述绝缘隔离件的端壁的下侧面被支撑在所述一对凸起部的顶面上;
所述轭铁包括:
板状本体,被支撑在所述线圈骨架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绝缘隔离件的顶面上;和
弯折端部,相对于所述板状本体弯折度并被容纳和支撑在所述绝缘隔离件中,
所述磁芯的一端穿过所述绝缘隔离件的端壁和所述弯折端部,以与所述轭铁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衔铁,活动地安装在所述轭铁的板状本体的末端上并面对所述磁芯的另一端;
弹簧片,弹性连接所述轭铁和所述衔铁,并具有从所述衔铁延伸出的悬臂部;
动端子,连接到所述弹簧片的悬臂部上并具有凸起的动触点;和
静端子,穿过并固定到所述基座并具有面对所述动触点的静触点,
当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衔铁在电磁力的作用下驱动所述动端子移动到与所述静端子电接触的闭合位置,
当所述线圈失电时,所述弹簧片弹性复位并驱动所述动端子移动到与所述静端子电分离的断开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为预充继电器。
CN202221965277.4U 2022-07-28 2022-07-28 绝缘隔离件和继电器 Active CN218123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5277.4U CN218123314U (zh) 2022-07-28 2022-07-28 绝缘隔离件和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5277.4U CN218123314U (zh) 2022-07-28 2022-07-28 绝缘隔离件和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23314U true CN218123314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20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65277.4U Active CN218123314U (zh) 2022-07-28 2022-07-28 绝缘隔离件和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23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0782B2 (en) Power connection system
CN109074991A (zh) 触点装置和使用它的电磁接触器
ES2934457T3 (es) Contactor
CN105261526A (zh) 磁开关
US20050231312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at least one relay actuator and a receptacle for relay actuators
KR101917885B1 (ko) 전자접촉기
US20230420206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8123314U (zh) 绝缘隔离件和继电器
KR102628377B1 (ko) 릴레이
WO2021083331A1 (zh) 电磁继电器
US10192702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and relay device
CN215118699U (zh) 一种机械联锁结构及多级接触器
CN116031107A (zh) 一种高耐压的电磁继电器
US20180053614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8004738U (zh) 动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CN111933488A (zh) 动触点结构及接触器
US11978585B2 (en) Coi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bobbin for coil used therein
CN219842931U (zh) 增加爬电距离的继电器
CN219350748U (zh) 电磁隔离组件和连接器
CN219017540U (zh) 保证连接可靠的接触器插接端子结构
CN218299710U (zh) 接触器
CN219998120U (zh) 接触器
CN219498267U (zh) 连接器和接触器
CN217933629U (zh) 电磁继电器
CN210200638U (zh) 用于接触器的可插拔连接装置及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