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4738U - 动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动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4738U
CN218004738U CN202221964699.XU CN202221964699U CN218004738U CN 218004738 U CN218004738 U CN 218004738U CN 202221964699 U CN202221964699 U CN 202221964699U CN 218004738 U CN218004738 U CN 218004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terminal
relay
riveted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6469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艳
贾勇
潘乔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6469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4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4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4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动端子组件和继电器。动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和弹簧片。动端子包括:载流片,包括第一片体;和两个动触点,分别铆接在所述第一片体的纵向两端上,用于与继电器的两个静端子上的静触点分别电接触。弹簧片包括:固定部,用于连接到继电器的衔铁上;和悬臂部,从所述固定部延伸出且其自由端被铆接到所述载流片上。所述悬臂部的表面贴靠在所述载流片的表面上,使得所述两个动触点的电接触面与所述两个动触点同步闭合和断开。因此,提高了继电器的性能。

Description

动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端子组件和包括该动端子组件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新能源车中需要使用预充继电器。预充继电器通常包括动端子模块、衔铁、轭铁和弹簧。动端子模块包括动端子和注塑在动端子的载流片上的绝缘体。该绝缘体被固定到衔铁上。衔铁被活动地安装在轭铁的一端上。弹簧连接在衔铁和继电器的基座之间。
现有的这种继电器的部件过多,导致累积误差较大,不能保证动端子上的两个动触点的电接触面处于与基准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从而会导致两个动触点不能同步闭合和断开,严重影响继电器的电气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继电器的动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和弹簧片。动端子包括:载流片,包括第一片体;和两个动触点,分别铆接在所述第一片体的纵向两端上,用于与继电器的两个静端子上的静触点分别电接触。弹簧片包括:固定部,用于连接到继电器的衔铁上;和悬臂部,从所述固定部延伸出且其自由端被铆接到所述载流片上。所述悬臂部的表面贴靠在所述载流片的表面上,使得所述两个动触点的电接触面与所述两个动触点同步闭合和断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载流片呈T字形,还包括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一片体的一个纵向侧的第二片体;所述悬臂部的自由端被铆接到所述第二片体上,所述两个动触点的电接触面位于与所述悬臂部的表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悬臂部的自由端的宽度等于或稍小于所述第二片体的宽度并与所述第二片体重叠;所述悬臂部的自由端还延伸到所述第一片体上并且还被铆接到所述第一片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上分别形成有第一铆接凸起,在所述悬臂部的自由端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铆接凸起对应的第一铆接孔,所述第一铆接凸起被铆接到所述第一铆接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片体的纵向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二铆接孔,所述动触点被铆接在所述第二铆接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悬臂部的两侧表面分别平齐;所述悬臂部从所述固定部的一个纵向侧垂直延伸第一预定长度;在所述固定部被铆接到所述衔铁上时,所述悬臂部沿其纵向延伸超出所述衔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簧片还包括: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且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的表面弯折第一角度;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相连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表面弯折第二角度;和固定端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相连,用于铆接到继电器的轭铁上,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于所述固定端部的表面弯折第三角度,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和所述第三角度中的至少一个角度可调节,从而能够通过调节所述至少一个角度来调节所述动触点的电接触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弯折部从所述固定端部的一个纵向侧延伸第二预定长度;在所述固定端部的两个纵向端分别形成有第四铆接孔,所述第四铆接孔与所述轭铁上的第四铆接凸起铆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弯折部具有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相连的第二端,并且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宽度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使得所述第一弯折部呈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簧片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动端子组件还包括:轭铁,所述弹簧片的固定端部被铆接到所述轭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动端子组件还包括:衔铁,活动地安装在所述轭铁的一端上,且所述弹簧片的固定部被铆接到所述衔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前述动端子组件;基座;两个静端子,所述静端子包括固定到所述基座上的端子体和铆接在所述端子体上的静触点;线圈骨架,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并形成有轴向贯穿的通孔;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上;磁芯,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的通孔中且其一端与所述轭铁相连;和线圈端子,与所述线圈电连接并固定到所述基座上。当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衔铁在电磁力的作用下驱动所述动端子移动到与所述静端子接触的闭合位置;当所述线圈失电时,所述弹簧片弹性复位并驱动所述动端子移动到与所述静端子分离的断开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继电器还包括:绝缘隔离件,组装在所述线圈骨架上,用于将所述线圈和所述线圈端子与所述磁芯和所述轭铁电隔离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隔离件包括:端壁,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隔离结构,凸出地形成在所述端壁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第二隔离结构,凸出地形成在所述端壁的第二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隔离结构包括:第一外周壁,连接到所述端壁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第一内周壁,连接到所述端壁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所述第一外周壁适于套装在所述线圈骨架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内周壁适于插入所述线圈骨架的通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隔离结构包括:第二外周壁,连接到所述端壁的第二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和隔离凸肋,连接到所述端壁的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外周壁的内壁面,用于进一步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继电器还包括:插接部,从所述端壁的底部向下延伸,用于插接到继电器的基座上的插接孔,以将所述绝缘隔离件固定到所述基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外壳,具有底部开口,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底部开口上,以密封所述外壳的底部开口,所述绝缘隔离件、所述线圈骨架、所述线圈、所述磁芯和所述动端子组件被容纳在所述外壳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继电器为预充继电器。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动端子的载流片被铆接在弹簧片上,且载流片的表面贴靠在弹簧片的悬臂部的表面上,使得两个动触点的电接触面位于与悬臂部的表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从而能够保证两个动触点同步闭合和断开。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轴向剖视图,其中未显示外壳;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从前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未显示外壳和基座;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从左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未显示外壳和基座;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动端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动端子和弹簧片的从顶部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动端子和弹簧片的从底部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动端子和弹簧片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用于继电器的动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和弹簧片。动端子包括:载流片,包括第一片体;和两个动触点,分别铆接在所述第一片体的纵向两端上,用于与继电器的两个静端子上的静触点分别电接触。弹簧片包括:固定部,用于连接到继电器的衔铁上;和悬臂部,从所述固定部延伸出且其自由端被铆接到所述载流片上。所述悬臂部的表面贴靠在所述载流片的表面上,使得所述两个动触点的电接触面与所述两个动触点同步闭合和断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前述动端子组件;基座;两个静端子,所述静端子包括固定到所述基座上的端子体和铆接在所述端子体上的静触点;线圈骨架,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并形成有轴向贯穿的通孔;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上;磁芯,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的通孔中且其一端与所述轭铁相连;和线圈端子,与所述线圈电连接并固定到所述基座上。当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衔铁在电磁力的作用下驱动所述动端子移动到与所述静端子接触的闭合位置;当所述线圈失电时,所述弹簧片弹性复位并驱动所述动端子移动到与所述静端子分离的断开位置。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轴向剖视图,其中未显示外壳1;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从前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未显示外壳1和基座2;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从左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未显示外壳1和基座2。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继电器主要包括:外壳1、基座2、线圈骨架3、线圈4、磁芯5、轭铁6、衔铁7、弹簧片8、动端子9、静端子10、线圈端子41和绝缘隔离件20。外壳1 具有底部开口。基座2安装在外壳1的底部开口上,以密封外壳1的底部开口。绝缘隔离件20、线圈骨架3、线圈4、磁芯5、轭铁6、衔铁7、弹簧片8和动端子9被容纳在外壳1中。静端子10和线圈端子41穿过并固定到基座2。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动端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动端子9和弹簧片8的从顶部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动端子9 和弹簧片8的从底部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动端子9和弹簧片8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用于继电器的动端子组件主要包括:弹簧片8和动端子9。动端子9包括:载流片90和两个动触点9a。载流片90呈T字形,包括第一片体91和垂直连接至第一片体91的一个纵向侧的中间部位的第二片体92。两个动触点9a 分别铆接在第一片体91的纵向两端上,用于与继电器的两个静端子 10上的静触点10a分别电接触。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簧片8包括:固定部 84和悬臂部85。固定部84用于铆接到继电器的衔铁7上。悬臂部 85从固定部84延伸出且其自由端被铆接到第二片体92上。悬臂部 85的表面贴靠在载流片90的表面上,使得两个动触点9a的电接触面位于与悬臂部85的表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以保证两个动触点9a 同步闭合和断开。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悬臂部85的自由端的宽度等于或稍小于第二片体92的宽度,并且悬臂部85的自由端与第二片体92重叠。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悬臂部85的自由端还延伸到第一片体91上并且还被铆接到第一片体91上。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片体91和第二片体92上分别形成有第一铆接凸起92a,在悬臂部85的自由端上形成有与第一铆接凸起92a对应的第一铆接孔85a,第一铆接凸起92a 被铆接到第一铆接孔85a中。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片体91的纵向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二铆接孔91a,动触点9a被铆接在第二铆接孔91a 中。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固定部84和悬臂部85 的两侧表面分别平齐。固定部84呈矩形板状,悬臂部85呈带状并从固定部84的一个纵向侧的中间部位垂直延伸第一预定长度。在固定部84被铆接到衔铁7上时,悬臂部85沿其纵向延伸超出衔铁7。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固定部84上形成有多个第三铆接孔84a,第三铆接孔84a用于与衔铁7上的第三铆接凸起7a铆接在一起。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簧片8还包括:第一弯折部83、第二弯折部82和固定端部81。第一弯折部83与固定部 84相连且相对于固定部84的表面弯折第一角度。第二弯折部82与第一弯折部83相连且相对于第一弯折部83的表面弯折第二角度。固定端部81与第二弯折部82相连,用于铆接到继电器的轭铁6上。第二弯折部82相对于固定端部81的表面弯折第三角度。
如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前述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和第三角度中的至少一个角度可调节,从而能够通过调节至少一个角度来调节动触点9a的电接触力。这样,能够保持所有的继电器的动端子的动触点9a的电接触力基本一致。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固定端部81呈矩形板状,第二弯折部82呈带状并从固定端部81的一个纵向侧的中间部位开始延伸第二预定长度。在固定端部81的两个纵向端分别形成有第四铆接孔81a,第四铆接孔81a与轭铁6上的第四铆接凸起6a铆接在一起。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83具有与固定部84相连的第一端和与第二弯折部82相连的第二端,并且第一弯折部83的宽度从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减小,使得第一弯折部83的表面呈梯形。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簧片8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这样,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动端子组件还包括:轭铁6和衔铁7。弹簧片8的固定端部81被铆接到轭铁6上。衔铁7 活动地安装在轭铁6的一端上,且弹簧片8的固定部84被铆接到衔铁7上。
如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继电器,该继电器包括:前述动端子组件、基座2、两个静端子10、线圈骨架3、线圈4、磁芯5和两个线圈端子41。静端子 10包括固定到基座2上的端子体11和铆接在端子体11上的静触点 10a。线圈骨架3固定地安装在基座2上并形成有轴向贯穿的通孔。线圈4缠绕在线圈骨架3上。磁芯5设置在线圈骨架3的通孔中且其一端与轭铁6相连。线圈端子41与线圈4电连接并固定到基座2上。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线圈4通电时,衔铁 7在电磁力的作用下驱动动端子9移动到与静端子10接触的闭合位置。当线圈4失电时,电磁力消失,弹簧片8弹性复位并驱动动端子 9移动到与静端子10分离的断开位置。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继电器还包括绝缘隔离件20,绝缘隔离件20组装在线圈骨架3上,用于将线圈4和线圈端子41与磁芯5和轭铁6电隔离开。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隔离件20包括:端壁21,第一隔离结构22、23和第二隔离结构25、26。端壁2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隔离结构22、23凸出地形成在端壁21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磁芯5与线圈4之间以及轭铁6与线圈4之间的爬电距离。第二隔离结构25、26凸出地形成在端壁21 的第二表面上,用于增加磁芯5与线圈端子41之间以及轭铁6与线圈端子41之间的爬电距离。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隔离结构22、23 包括:第一外周壁22和第一内周壁23。第一外周壁22连接到端壁 21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轭铁6与线圈4之间的爬电距离。第一内周壁23连接到端壁21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磁芯5与线圈4之间的爬电距离。第一外周壁22适于套装在线圈骨架3的一端上,第一内周壁23适于插入线圈骨架3的通孔中。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隔离结构25、26 包括:第二外周壁25和隔离凸肋26。第二外周壁25连接到端壁21 的第二表面上,用于增加磁芯5与线圈端子41之间以及轭铁6与线圈端子41之间的爬电距离。隔离凸肋26连接到端壁21的第二表面和第二外周壁25的内壁面,用于进一步增加磁芯5与线圈端子41之间以及轭铁6与线圈端子41之间的爬电距离。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隔离件20还包括插接部24,插接部24从端壁21的底部向下延伸,用于插接到继电器的基座2上的插接孔2a,以将绝缘隔离件20固定到基座2。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继电器还包括外壳1,外壳1具有底部开口。基座2安装在外壳1的底部开口上,以密封外壳1的底部开口。绝缘隔离件20、线圈骨架3、线圈4、磁芯5和动端子组件被容纳在外壳1中。
如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前述继电器可以为用于新能源车的预充继电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这些变化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用于继电器的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端子,包括:
载流片,包括第一片体;和
两个动触点,分别铆接在所述第一片体的纵向两端上,用于与继电器的两个静端子上的静触点分别电接触;和
弹簧片,包括:
固定部,用于连接到继电器的衔铁上;和
悬臂部,从所述固定部延伸出且其自由端被铆接到所述载流片上,
所述悬臂部的表面贴靠在所述载流片的表面上,使得所述两个动触点的电接触面与所述两个动触点同步闭合和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流片呈T字形,还包括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一片体的一个纵向侧的第二片体;
所述悬臂部的自由端被铆接到所述第二片体上,所述两个动触点的电接触面位于与所述悬臂部的表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臂部的自由端的宽度等于或稍小于所述第二片体的宽度并与所述第二片体重叠;
所述悬臂部的自由端还延伸到所述第一片体上并且还被铆接到所述第一片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上分别形成有第一铆接凸起,在所述悬臂部的自由端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铆接凸起对应的第一铆接孔,所述第一铆接凸起被铆接到所述第一铆接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片体的纵向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二铆接孔,所述动触点被铆接在所述第二铆接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悬臂部的两侧表面分别平齐;
所述悬臂部从所述固定部的一个纵向侧垂直延伸第一预定长度;
在所述固定部被铆接到所述衔铁上时,所述悬臂部沿其纵向延伸超出所述衔铁。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片还包括:
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且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的表面弯折第一角度;
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相连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表面弯折第二角度;和
固定端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相连,用于铆接到继电器的轭铁上,
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于所述固定端部的表面弯折第三角度,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和所述第三角度中的至少一个角度可调节,从而能够通过调节所述至少一个角度来调节所述动触点的电接触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弯折部从所述固定端部的一个纵向侧延伸第二预定长度;
在所述固定端部的两个纵向端分别形成有第四铆接孔,所述第四铆接孔与所述轭铁上的第四铆接凸起铆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弯折部具有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相连的第二端,并且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宽度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使得所述第一弯折部呈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片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轭铁,所述弹簧片的固定端部被铆接到所述轭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衔铁,活动地安装在所述轭铁的一端上,且所述弹簧片的固定部被铆接到所述衔铁上。
13.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动端子组件;
基座;
两个静端子,所述静端子包括固定到所述基座上的端子体和铆接在所述端子体上的静触点;
线圈骨架,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并形成有轴向贯穿的通孔;
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上;
磁芯,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的通孔中且其一端与所述动端子组件的轭铁相连;和
线圈端子,与所述线圈电连接并固定到所述基座上,
当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动端子组件的衔铁在电磁力的作用下驱动所述动端子组件的动端子移动到与所述静端子接触的闭合位置,
当所述线圈失电时,所述动端子组件的弹簧片弹性复位并驱动所述动端子移动到与所述静端子分离的断开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缘隔离件,组装在所述线圈骨架上,用于将所述线圈和所述线圈端子与所述磁芯和所述轭铁电隔离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隔离件包括:
端壁,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一隔离结构,凸出地形成在所述端壁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和
第二隔离结构,凸出地形成在所述端壁的第二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离结构包括:
第一外周壁,连接到所述端壁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和
第一内周壁,连接到所述端壁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
所述第一外周壁适于套装在所述线圈骨架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内周壁适于插入所述线圈骨架的通孔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隔离结构包括:
第二外周壁,连接到所述端壁的第二表面上,用于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和
隔离凸肋,连接到所述端壁的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外周壁的内壁面,用于进一步增加所述磁芯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以及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插接部,从所述端壁的底部向下延伸,用于插接到继电器的基座上的插接孔,以将所述绝缘隔离件固定到所述基座。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壳,具有底部开口,
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底部开口上,以密封所述外壳的底部开口,
所述绝缘隔离件、所述线圈骨架、所述线圈、所述磁芯和所述动端子组件被容纳在所述外壳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3-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为预充继电器。
CN202221964699.XU 2022-07-28 2022-07-28 动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Active CN218004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4699.XU CN218004738U (zh) 2022-07-28 2022-07-28 动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4699.XU CN218004738U (zh) 2022-07-28 2022-07-28 动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4738U true CN218004738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18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64699.XU Active CN218004738U (zh) 2022-07-28 2022-07-28 动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4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71859B2 (ja) 電磁継電器
US8305166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6903638B2 (en)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2002289079A (ja) 電磁継電器
JP4212248B2 (ja) 電磁継電器
US7135946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at least one relay actuator and a receptacle for relay actuators
CA2213976C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4423399A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CN218004738U (zh) 动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CN110970266A (zh) 电磁继电器
CN211208341U (zh) 静簧的倒装式插接结构
CN110890250A (zh) 一种可控制两路负载的小型化组合继电器
US11456135B2 (en) Relay
US11501938B2 (en) Magnetic latching relay
US4254392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8123314U (zh) 绝缘隔离件和继电器
CN111261466A (zh) 一种静簧的倒装式插接结构及其插装方法
EP3968351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9350093U (zh) 绝缘安装件、电路板组件和接触器
CN218004734U (zh) 接触器低压模块和接触器
CN219842936U (zh) 簧片结构及继电器
CN217933629U (zh) 电磁继电器
CN219873338U (zh) 高压直流接触器
JP4000785B2 (ja) リレー
CN220041726U (zh) 一种线圈引出结构和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