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0051U - 冷风扇 - Google Patents

冷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20051U
CN218120051U CN202222574676.4U CN202222574676U CN218120051U CN 218120051 U CN218120051 U CN 218120051U CN 202222574676 U CN202222574676 U CN 202222574676U CN 218120051 U CN218120051 U CN 218120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et curtain
support
bracket
cooling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746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新洁
宁瀛锋
刘继宇
杜东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25746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20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20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20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4Free-coo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风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支架,支架和水箱通过抽水结构相连,支架上设置有喷水结构和湿帘本体,抽水结构将水箱内的水抽至支架内,通过喷水结构喷出以加湿湿帘本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风扇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支架上设置内置喷嘴,对第一湿帘和第二湿帘加湿,实现多向供水,加快湿润效率,避免水花飞溅以及出风口出现水迹的现象。通过目标档位与喷嘴的出雾量相匹配,加快湿润效率。

Description

冷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风扇。
背景技术
冷风扇在加湿模式下通过水泵抽水至湿帘,主电机带动风轮转动,将空气经过湿帘降温、过滤、携带水汽从出风口吹出,达到空气加湿、净化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冷风扇在使用过程中湿帘下水的水量过大及风轮转动的转速过大,因此,水量过大会出现水花飞溅的情况,风量过大会导致出风口出现水迹在使用过程中均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冷风扇在大流量供水、大风量转速的情况下避免水花飞溅以及出风口出现水迹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风扇,用以解决现有冷风扇中快速降温加湿的过程中水花外溅以及出风口出现水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冷风扇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风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支架,支架和水箱通过抽水结构相连,支架上设置有喷水结构和湿帘本体,抽水结构将水箱内的水抽至支架内,通过喷水结构喷出以加湿湿帘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容置槽,支架插入容置槽内,以使支架和壳体插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支架具有中空结构,支架上设置有湿帘本体,喷水结构将水喷至中空结构以形成水幕,从而实现加湿湿帘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支架为方形框架,方形框架的侧壁上设置有喷水结构,喷水结构将支架内的水喷向湿帘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喷水结构包括多个喷嘴,多个喷嘴设置在支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多个喷嘴设置在支架的顶部和/或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湿帘本体包括第一湿帘和第二湿帘,第一湿帘和第二湿帘分别设置在支架的相对两侧,以使支架上的喷嘴喷出的水湿润两侧设置的第一湿帘和第二湿帘。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抽水结构包括水泵,水泵设置在水箱内,水泵和支架相连,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抽至支架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角度传感器,用于壳体倾斜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壳体内设置有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和湿帘本体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风扇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支架上设置内置喷嘴,对第一湿帘和第二湿帘加湿,实现多向供水,加快湿润效率,避免水花飞溅以及出风口出现水迹的现象。
(2)通过目标档位与喷嘴的出雾量相匹配,加快湿润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风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风扇的湿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风扇的湿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风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壳体;2、底座;3、支架;31、喷嘴;4、第一湿帘;5、第二湿帘;6、水泵;7、角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风扇,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底座2上设置有可移动的移动结构,通过移动结构可以将冷风扇移动至任何位置。冷风扇包括湿帘本体,湿帘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风机,湿帘本体将空气加湿后吹向外部环境中,以加湿外部空气环境。通常的湿帘本体上方设置有布液器,通过布液器对湿帘本体进行加湿,以使湿帘本体加湿空气。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屋内环境较为干燥,用户需要开启较大档位的加湿量,就会出现水花飞溅以及出风口处出现水迹的现象,影响用户的体验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风扇在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水箱,水箱内设置有抽水结构,壳体1内设置有支架3,支架3上设置有喷水结构,湿帘本体设置在支架3上,抽水结构将水箱内的水抽至支架3内,通过喷水结构喷出以加湿湿帘本体。通过抽水结构将水箱内的水抽至支架3内,以使支架3上设置的喷水结构对湿帘本体进行加湿,避免水量过多出现水花飞溅的现象,以使设置在水箱底部的水抽至支架3的湿帘本体上,通过加湿湿帘本体从而实现对空气加湿。
进一步,抽水结构包括水泵6,水泵6和支架3通过连接管路相连,水泵6将水箱内部的水通过连接管路抽至支架3内,以使支架3通过喷水结构将湿帘本体加湿。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抽水结构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的结构,连接管路可以延伸至支架3内部的喷水结构,抽水结构将水箱内的水通过喷水结构喷出。作为其他的实施例,抽水结构和支架3通过连接管路相连,抽数结构将水抽至支架3内,支架3内可以全部充满水,喷水结构设置控制结构,当需要喷水结构对湿帘本体进行加湿时,控制结构将喷水结构打开,以使抽水结构将水箱内的水通过喷水结构喷出。以上两种实施例均阐述了抽水结构、支架3以及喷水结构的连接方式,无论何种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容置槽,支架3插入容置槽内,以使支架3和壳体1插接固定。支架3具有中空结构,支架3上设置有湿帘本体,喷水结构将水喷至中空结构以形成水幕,从而实现加湿湿帘本体。支架3为方形框架,方形框架的侧壁上设置有喷水结构,喷水结构将支架3内的喷向湿帘本体。
具体的,壳体1上设置有安装部,支架3固定设置在安装部上,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部,以使湿帘本体靠近壳体1侧壁设置,或者湿帘本体部分外露至壳体1外部,能够更好的和空气相接触,从而实现对空气进行加湿。
进一步,支架3和湿帘本体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设置为支架3和湿帘本体固定连接,只要能将支架3上设置的喷水结构对湿帘本体进行加湿即可。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支架3设置为方形框架,方形框架设置有六个中空面结构,沿方形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湿帘本体,以使湿帘本体设置在方形框架中面积最大的两个平面,这两个平面相对设置。湿帘本体包括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分别设置在上述两个相对设置的平面上,以使支架3的相对两个面和第一湿帘4以及第二湿帘5固定连接。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与支架3的固定方式可以设置为胶粘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方式固定,只要能将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固定在支架3上即可。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也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可以设置为风琴结构,类似于现有技术中机床中的风琴结构,湿帘本体填充支架3的中空结构,支架3上设置的喷水结构对湿帘本体进行加湿,以使湿帘本体对空气进行加湿,湿帘本体可以最大程度的吸收水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仅以上述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设置在支架3的相对两侧,喷水结构设置在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的中间为例,当然喷水结构围绕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的边沿进行设置,以使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之间设置的喷水结构在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之间形成水幕,水幕是为净化空气而在巷道中用喷嘴31喷出的水雾构成的屏障,用以降尘或隔爆的设施。通过大水量的水幕对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进行加湿,外部需要加湿的空气首先通过第一湿帘4进行一次加湿,加湿后的空气再通过大水量的水幕进行二次加湿,进而通过二次加湿后的空气在通过第二湿帘5进行三次加湿,以使干燥的空气充分加湿,同时在保证原有加湿量的前提下,更加进一步的节省能源,将原来同等风机转速的情况下对干燥的空气最大程度的加湿,提高空气的湿润度。例如,现有技术中需要将外部空气加湿至50%的湿度,此时需要加大风机的转速,但是此时,过大转速的风机运行会使出风口出现水迹,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由于采用了对空气进行三次加湿的结构,因此可以通过较小的风机转速实现大流量的加湿湿帘本体。
如图2和图3所示,支架3上设置的喷水结构包括多个喷嘴31,多个喷嘴31设置在支架3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喷嘴31的个数以及设置位置和排布方式都可以进行不同的设计,以使喷水结构满足能够快速加湿降温湿帘本体的效果。下面对喷水结构进行具体的阐述。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多个喷嘴31设置在支架3的顶部和/或侧壁。多个喷嘴31可以设置在支架3的顶部,也可以设置在支架3的侧壁上,同时,多个喷嘴31可以设置在支架3的顶部和支架3的侧壁上,根据用户使用加湿的档位不同,可以对喷嘴31进行不同程度的调节。
进一步,支架3的顶部和侧壁分别设置有喷嘴31,抽水结构将水箱内的水抽至支架3内,并通过喷嘴31喷出。当然,可理解的是,支架3和喷嘴31通过螺纹连接,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固定方式,或者将喷嘴31和支架3作为一体成型结构。
当然,还可以理解的是,支架3上设置的喷嘴31还可以设置有可活动的挡片,根据用户使用的调节档位的需求不同,对于每个喷嘴31的开闭以及打开的喷嘴31的横截面积不同,也就是水流量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控制,进一步更加精准的控制所需加湿外部空气的需求,当然,也进一步节省能源,避免能源浪费。
进一步,多个喷嘴31等间距的设置在支架3的侧壁上,以使顶部和相对两侧设置的喷嘴31在支架3上形成水幕,喷嘴31的设置位置以及水流量大小决定了加湿的空气的湿度,通过精准控制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同时又最大程度的节省电能。通过支架3上设置的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以及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之间形成的水幕,可以快速降温加湿外部空气也可以使冷风扇以最大的风速进行转动,也不会出现出风口出现水迹的现象以及水花飞溅的现象。
进一步,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角度传感器7,用于检测壳体1倾斜角度。防止倾斜角度过大导致水流溢出,一旦发生壳体1倾斜角度过大,水泵6的泵头停止供水,直至恢复正常工作角度范围。在移动底座2的过程中或者搬运冷风扇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将壳体1倾斜的问题,设置角度传感器7对用户进行提醒,若检测的倾斜角度不符合需求时,需要停止水泵6进行供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通过水泵6,将水送至支架3中,利用支架3上左右两侧及上部的多个喷嘴31,水雾化均匀,大量的水汽将安装在支架3前后的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浸湿,通过此种方式可以避免大水量供水浸湿湿帘本体时出现水花飞溅现象,并且可以保持湿帘本体浸润的均匀性、一致性,同时又可保证大风量时出风口不会出现水迹现象发生,且水雾大小与风扇档位匹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实现过程:将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分别嵌入安装至内部可供水并具有喷嘴31的支架3前后两端,通过水泵6使支架3内部充满水,通过控制器当前档位情况控制各个喷嘴31所喷出的水雾大小,例如:当打开一档风时喷嘴31喷出水雾量为喷嘴31出雾量总体百分之二十,二挡风时为百分之四十,以此类推,逐档递增;暴风模式下为百分百出水量,通过此种方式控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湿帘本体本身浸湿一定水分加速降温并且在支架3与前后嵌入的湿帘中会存在一层水雾“墙”再次进行降温,水雾墙通过支架3中上方及左右两侧喷嘴31共同实现,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及水雾“墙”的存在使降温的总体面积增大,空气进入风扇后先后经过三次降温后由出风口送出,极大程度提高降温效果,同时当大水量供水(暴风模式)风扇大转速出风口及进风口不会出现水迹及水花飞溅的情况发生,因为水是以水雾的形式出现可以保证均匀并且有前后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的同时遮挡有效避免了问题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风扇的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支架3上设置内置喷嘴31,对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加湿,实现多向供水,加快湿润效率,避免水花飞溅以及出风口出现水迹的现象。通过目标档位与喷嘴31的出雾量相匹配,加快湿润效率。
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必须的。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外部环境的空气湿度参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气湿度参数指水在空气中的蒸汽压与同温度同压强下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也可表示为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与相同温度下水的饱和压力之比。
S2、根据所述空气湿度参数匹配冷风扇的目标工作档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空气湿度参数对所述外部环境的空气湿度划分等级;根据所述空气湿度等级匹配所述冷风扇的目标工作档位。
具体的,根据空气湿度参数对所述所在目标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包括:若所述空气湿度参数高于预设的第一空气质量参数阈值,则将当前所在目标区域的空气湿度参数等级划分为一级;若所述空气湿度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空气湿度参数阈值且高于预设的第二空气湿度阈值,则将当前所在目标区域的空气质量等级划分为二级;若空气湿度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二空气湿度参数阈值,则将当前所在目标区域的空气湿度等级划分为三级。其中第一空气湿度参数阈值高于第二空气湿度参数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当空气湿度等级划分为一级时证明当前所在目标区域的空气湿度很差,当空气湿度等级划分为二级时证明当前所在目标区域的空气湿度较差,当空气湿度等级划分为三级是证明当前所在目标区域的空气湿度优良。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空气湿度的划分,可以根据需求划分更多等级,以提高用户体验度。
S3、根据所述目标工作档位确定冷风扇的加湿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档位为低档位运行时,控制喷嘴31出雾量为总加湿量的20%;
所述目标档位为中档位运行时,控制喷嘴31出雾量为总加湿量的40%;
所述目标档位为高档位运行时,控制喷嘴31出雾量为总加湿量的100%。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空气湿度的划分,可以根据需求划分更多等级,以提高用户体验度。也可以进行精准控制,划分不同的等级对应控制喷嘴31加湿量。
S4、控制所述冷风扇按照确定所述冷风扇的加湿量对所述外部环境加湿;
通过此种方式控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湿帘本体浸湿一定水分加速降温并且在支架3与前后嵌入的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中会存在一层水雾“墙”再次进行降温,水雾墙通过支架3中上方及左右两侧喷头共同实现,第一湿帘4和第二湿帘5及水雾“墙”的存在使降温的总体面积增大,空气进入风扇后先后经过三次降温后由出风口送出,极大程度提高降温效果。根据所需外部环境中的空气湿度不同,对风机组件的转速以及喷嘴31的出水量进行控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支架,支架和水箱通过抽水结构相连,支架上设置有喷水结构和湿帘本体,抽水结构将水箱内的水抽至支架内,通过喷水结构喷出以加湿湿帘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风扇,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容置槽,支架插入容置槽内,以使支架和壳体插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支架具有中空结构,支架上设置有湿帘本体,喷水结构将水喷至中空结构以形成水幕,从而实现加湿湿帘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支架为方形框架,方形框架的侧壁上设置有喷水结构,喷水结构将支架内的水喷向湿帘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冷风扇,其特征在于,喷水结构包括多个喷嘴,多个喷嘴设置在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风扇,其特征在于,多个喷嘴设置在支架的顶部和/或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湿帘本体包括第一湿帘和第二湿帘,第一湿帘和第二湿帘分别设置在支架的相对两侧,以使支架上的喷嘴喷出的水湿润两侧设置的第一湿帘和第二湿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抽水结构包括水泵,水泵设置在水箱内,水泵和支架相连,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抽至支架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风扇,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壳体倾斜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风扇,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置有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和湿帘本体相对设置。
CN202222574676.4U 2022-09-28 2022-09-28 冷风扇 Active CN218120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4676.4U CN218120051U (zh) 2022-09-28 2022-09-28 冷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4676.4U CN218120051U (zh) 2022-09-28 2022-09-28 冷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20051U true CN218120051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496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74676.4U Active CN218120051U (zh) 2022-09-28 2022-09-28 冷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20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47155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108488935B (zh) 一种温湿调节的过滤杀菌送风装置
WO2022179148A1 (zh) 一种机头及冷风扇
CN109028391A (zh) 空调设备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8170612U (zh) 一种加湿装置
CN209197051U (zh) 喷雾空调扇
CN107228424A (zh) 一种冷凝器冷却风蒸发加湿降温增效空调机
CN105972728B (zh) 立管间接-抽拉式填料分层喷雾复合的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11811037A (zh) 通风加湿系统、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209840276U (zh)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11895587A (zh)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218120051U (zh) 冷风扇
CN212339416U (zh) 通风加湿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JP2000088475A (ja) 冷却塔の白煙回収装置
JP322970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9083291U (zh) 一种冷风机
CN207936341U (zh) 一种温湿调节的过滤杀菌送风装置
CN114151873B (zh) 蒸发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CN108592199A (zh) 机房空调
CN211903118U (zh) 一种地下空间用一体化水冷型管道式除湿机组
CN208108373U (zh) 结合光伏发电和蒸发冷却技术的atm机空调系统
CN22006194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009382U (zh) 一种用于空调出风口的增湿装置
CN115585514A (zh) 冷风扇及冷风扇的控制方法
CN106225133A (zh) 用于竖款挂壁空调的加湿装置及竖款挂壁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