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8917U - 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8917U
CN218108917U CN202121874288.7U CN202121874288U CN218108917U CN 218108917 U CN218108917 U CN 218108917U CN 202121874288 U CN202121874288 U CN 202121874288U CN 218108917 U CN218108917 U CN 218108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ousel
base platform
reation kettle
casing
stainless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742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加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ling Qianyi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ling Qianyi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ling Qianyi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ling Qianyi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742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8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8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8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包括底座台,底座台的顶部通过轴承座安装有转盘,底座台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转盘匀速转动的减速电机,转盘上开设有与反应釜壳体直径相适配的仿形槽,转盘上设有固定反应釜壳体的定位组件,底座台的顶部固定安装固有电控执行升降动作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自由端上传动安装有限位箍环,限位箍环位于转盘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达到了避免塑性过程中出现严重形变现象发生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对塑性的形状进行限制,保证壳体塑性的圆润性,并且限位箍环还能够对壳体的上半部分进行限位,从而保证反应釜壳体在塑性过程中的稳固性。

Description

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不锈钢反应釜的生产过程中,其壳体的中间部分由圆筒状不锈钢材料卷制而成,而在该部分的焊接工艺结束后,需要对该部分进行敲打塑性,使其自身的圆润性得到保证,然而在塑性作业进行中,对于圆筒状的该部分壳体而言,对其稳固定位难以进行,敲打时容易出现用力过大而导致壳体发生严重形变现象,因此造成产品的塑性操作效率低,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达到了避免塑性过程中出现严重形变现象发生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对塑性的形状进行限制,保证壳体塑性的圆润性,并且限位箍环7还能够对壳体的上半部分进行限位,从而保证反应釜壳体在塑性过程中的稳固性。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包括底座台,底座台的顶部通过轴承座安装有转盘,底座台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转盘匀速转动的减速电机,转盘上开设有与反应釜壳体直径相适配的仿形槽,转盘上设有固定反应釜壳体的定位组件,底座台的顶部固定安装固有电控执行升降动作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自由端上传动安装有限位箍环,限位箍环位于转盘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在转盘四周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自由端传动连接有弧形板,弧形板位于仿形槽的内部。
进一步地,弧形板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橡胶垫的侧壁上开设有防滑齿槽。
进一步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台上的外壳体,外壳体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滚珠丝杆,滚珠丝杆上传动连接有滚珠螺母,外壳体上固定安装有驱动滚珠丝杆匀速转动的伺服电机。
进一步地,外壳体内壁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向组件,两个导向组件的滑动端分别与滚珠螺母的两侧传动连接,导向组件由滑轨和滑座组成。
进一步地,底座台上设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开设在底座台顶部的轨道槽,轨道槽的形状为环形,轨道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四个等距分布的导向滑块,导向滑块的顶部与转盘的底部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达到了避免塑性过程中出现严重形变现象发生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对塑性的形状进行限制,保证壳体塑性的圆润性,并且限位箍环还能够对壳体的上半部分进行限位,从而保证反应釜壳体在塑性过程中的稳固性。
2、本实用新型由于定位组件的设置,通过将四个定位组件安装在转盘外表面的四周,在仿形槽的内部放入反应釜壳体后,电动推杆动作带动弧形板动作,四个弧形板的同步向圆形处位移,实现对壳体外表面的四周实现定位夹持作用,同时配合橡胶垫起到保护的作用,其侧壁上的防滑齿槽能够增大接触面的摩擦力,从而避免出现松动现象,并提高限位的稳固性。
3、本实用新型由于支撑组件的设置,通过在底座台的顶部开设环形的轨道槽,轨道槽的内部滑动连接四个导向滑块,其顶部并与转盘底部的外边缘进行固定连接,以此对转盘的外边缘位置实现支撑作用,提升承载效果,并结合环形的轨道槽进行轨迹限制,从而保证了转盘转动时的平稳性,保证其处于规则的圆周运动中。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台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剖切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台;2、转盘;3、减速电机;4、仿形槽;5、定位组件;501、电动推杆;502、弧形板;503、橡胶垫;504、防滑齿槽;6、升降机构;601、外壳体;602、滚珠丝杆;603、滚珠螺母;604、伺服电机;605、导向组件;7、限位箍环;8、支撑组件;801、轨道槽;802、导向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包括底座台1,底座台1的顶部通过轴承座安装有转盘2,底座台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转盘2匀速转动的减速电机3,转盘2上开设有与反应釜壳体直径相适配的仿形槽4,转盘2上设有固定反应釜壳体的定位组件5,底座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固有电控执行升降动作的升降机构6,升降机构6的自由端上传动安装有限位箍环7,限位箍环7位于转盘2的正上方。
通过控制减速电机3的运行驱动转盘2实现匀速转动,可带动仿形槽4内部的反应釜壳体同步转动改变圆周面的位置,使塑性作业能够便于自动改变朝向进行,同时配合定位组件5对反应釜壳体进行限位固定,保证其稳定性,利用升降机构6的动作带动限位箍环7下降并套在反应釜壳体的外侧壁上,两者处于相对接触的状态中,此时可对于套住的该部分进行敲打塑性,配合限位箍环7的套设能够起到防止用力过大而导致的变形现象,同时还能够对塑性的形状进行限制,保证壳体塑性的圆润性,并且限位箍环7还能够对壳体的上半部分进行限位,从而保证反应釜壳体在塑性过程中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达到了避免塑性过程中出现严重形变现象发生的目的。
定位组件5包括固定在转盘2四周的电动推杆501,电动推杆501的自由端传动连接有弧形板502,弧形板502位于仿形槽4的内部,弧形板502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垫503,橡胶垫503的侧壁上开设有防滑齿槽504,由于定位组件5的设置,通过将四个定位组件5安装在转盘2外表面的四周,在仿形槽4的内部放入反应釜壳体后,电动推杆501动作带动弧形板502动作,四个弧形板502的同步向圆形处位移,实现对壳体外表面的四周实现定位夹持作用,同时配合橡胶垫503起到保护的作用,其侧壁上的防滑齿槽504能够增大接触面的摩擦力,从而避免出现松动现象,并提高限位的稳固性。
升降机构6包括固定在底座台1上的外壳体601,外壳体601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滚珠丝杆602,滚珠丝杆602上传动连接有滚珠螺母603,外壳体601上固定安装有驱动滚珠丝杆602匀速转动的伺服电机604,外壳体601内壁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向组件605,两个导向组件605的滑动端分别与滚珠螺母603的两侧传动连接,导向组件605由滑轨和滑座组成,通过伺服电机604的运行驱动滚珠丝杆602转动,配合滚珠螺母603的传动形成滚珠丝杠结构,以此实现将轴向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并配合导向组件605实现支撑以及轨迹导向作用,从而带动限位箍环7实现可调控的升降位移。
底座台1上设有支撑组件8,支撑组件8包括开设在底座台1顶部的轨道槽801,轨道槽801的形状为环形,轨道槽8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四个等距分布的导向滑块802,导向滑块802的顶部与转盘2的底部固定连接,由于支撑组件8的设置,通过在底座台1的顶部开设环形的轨道槽801,轨道槽801的内部滑动连接四个导向滑块802,其顶部并与转盘2底部的外边缘进行固定连接,以此对转盘2的外边缘位置实现支撑作用,提升承载效果,并结合环形的轨道槽801进行轨迹限制,从而保证了转盘2转动时的平稳性,保证其处于规则的圆周运动中。
本实施例工作时,通过控制减速电机3的运行驱动转盘2实现匀速转动,可带动仿形槽4内部的反应釜壳体同步转动改变圆周面的位置,使塑性作业能够便于自动改变朝向进行,同时配合定位组件5对反应釜壳体进行限位固定,保证其稳定性,利用升降机构6的动作带动限位箍环7下降并套在反应釜壳体的外侧壁上,两者处于相对接触的状态中,此时可对于套住的该部分进行敲打塑性,配合限位箍环7的套设能够起到防止用力过大而导致的变形现象,同时还能够对塑性的形状进行限制,保证壳体塑性的圆润性,并且限位箍环7还能够对壳体的上半部分进行限位,从而保证反应釜壳体在塑性过程中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包括底座台(1),其特征在于:底座台(1)的顶部通过轴承座安装有转盘(2),底座台(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转盘(2)匀速转动的减速电机(3),转盘(2)上开设有与反应釜壳体直径相适配的仿形槽(4),转盘(2)上设有固定反应釜壳体的定位组件(5),底座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固有电控执行升降动作的升降机构(6),升降机构(6)的自由端上传动安装有限位箍环(7),限位箍环(7)位于转盘(2)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组件(5)包括固定在转盘(2)四周的电动推杆(501),电动推杆(501)的自由端传动连接有弧形板(502),弧形板(502)位于仿形槽(4)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弧形板(502)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垫(503),橡胶垫(503)的侧壁上开设有防滑齿槽(5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6)包括固定在底座台(1)上的外壳体(601),外壳体(601)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滚珠丝杆(602),滚珠丝杆(602)上传动连接有滚珠螺母(603),外壳体(601)上固定安装有驱动滚珠丝杆(602)匀速转动的伺服电机(6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体(601)内壁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向组件(605),两个导向组件(605)的滑动端分别与滚珠螺母(603)的两侧传动连接,导向组件(605)由滑轨和滑座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台(1)上设有支撑组件(8),支撑组件(8)包括开设在底座台(1)顶部的轨道槽(801),轨道槽(801)的形状为环形,轨道槽(8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四个等距分布的导向滑块(802),导向滑块(802)的顶部与转盘(2)的底部固定连接。
CN202121874288.7U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 Active CN218108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4288.7U CN218108917U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4288.7U CN218108917U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8917U true CN218108917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493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74288.7U Active CN218108917U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89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15081U (zh) 一种钢管加工用打磨装置
CN216503498U (zh) 一种轴承钢环外表面加工用夹具
CN207724193U (zh) 一种窗式膨胀螺丝的螺套旋转定位机构
CN218108917U (zh) 一种不锈钢反应釜生产用塑形装置
CN210995451U (zh) 轴承内外圈清洁装置
CN215871116U (zh) 电机生产用定子绕线机构
CN216939184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点焊夹具
CN111515266B (zh) 一种合金线材卷绕方法
CN213026849U (zh) 一种可精准在线调节铆压深度的线材端部自动铆压装置
CN213003953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牢固型定位装置
CN110900422A (zh) 一种轴承加工制造用抛光机
CN210882418U (zh) 一种汽车零配件加工用升降支架
CN220680000U (zh) 一种数控车床的滑动导轨
CN217616984U (zh) 一种不锈钢自动弯折机
CN215469080U (zh) 一种滤芯筒筒身成型的滚焊装置
CN206967666U (zh) 丝杆螺母传动机构及木材加工中心
CN218592618U (zh) 一种基于机器人自动打磨用调节式底座
CN220754133U (zh) 一种可以移动箱式配电站
CN117697564B (zh) 一种用于钕铁硼磁体加工的夹持机构
CN218538609U (zh) 一种彩钢板连续放卷上料装置
CN218363094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生产用可调节焊接位置的装置
CN217595948U (zh) 一种轴承套圈钻孔装置
CN216398957U (zh) 一种适用于机床的c轴定位装置
CN219005506U (zh) 一种轴承加工用磨削机
CN219678295U (zh) 一种电机定子内外均匀加热线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