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3832U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3832U
CN218103832U CN202222326522.3U CN202222326522U CN218103832U CN 218103832 U CN218103832 U CN 218103832U CN 202222326522 U CN202222326522 U CN 202222326522U CN 218103832 U CN218103832 U CN 218103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trigger switch
button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265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如庭
陈承驹
黄忠贤
陈倖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ga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Pegatr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3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3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外壳、一第一按钮、一电路板及一内壳。第一按钮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外壳,且包括往第一外壳内延伸的一推动部。电路板位于第一外壳内且包括位于电路板的边缘的一第一触发开关,推动部的一第一中心轴的位置错开于第一触发开关的一第二中心轴的位置。内壳设置于第一外壳内且覆盖电路板,内壳包括一弹臂,弹臂位于推动部与第一触发开关之间。当第一按钮被按压时,推动部推动弹臂,进而使弹臂按压第一触发开关。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按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受到小型化趋势的影响,电子装置的尺寸受到限制,电子装置的内部空间有限,元件位置不易更动。若因制作公差或是设计变更的缘故,使得电子装置的外部按钮没有对准于内部触发开关,可能导致无法正确触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按钮能够良好地触击触发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外壳、一第一按钮、一电路板及一内壳。第一按钮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外壳,第一按钮包括一推动部。电路板位于第一外壳内且包括位于电路板的边缘的一第一触发开关,推动部的一第一中心轴的位置错开于第一触发开关的一第二中心轴的位置。内壳设置于第一外壳内且覆盖电路板,内壳包括一弹臂,弹臂位于推动部与第一触发开关之间。当第一按钮被按压时,推动部推动弹臂,进而使弹臂按压第一触发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内壳包括覆盖电路板的一覆盖部,弹臂连接于覆盖部,弹臂的厚度小于覆盖部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覆盖部及弹臂为一体成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推动部抵接于弹臂在远离覆盖部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外壳,设置于第一外壳,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其中一者包括一接合槽,另一者包括伸入接合槽的一凸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一防水胶体,位于接合槽内且粘着于凸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相邻的两个第二触发开关、对应于两个第二触发开关的位置设置的两个第二按钮及位于两个第二触发开关及两个第二按钮之间的一弹性体,弹性体包括对应两个第二触发开关位置的两个接触部及位于两个接触部之间的一阻隔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阻隔结构呈朝向两个第二触发开关之间的空间凸出的一墙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阻隔结构为中空,凹陷于弹性体在朝向两个第二按钮的一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个第二触发开关之间的距离介于11毫米至12毫米之间。
基于上述,由于电子装置的第一按钮的推动部的第一中心轴的位置错开于第一触发开关的第二中心轴的位置,而使得第一触发开关可能不位于第一按钮的推动部在移动路径上。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利用在内壳上制作出弹臂,弹臂位于推动部与第一触发开关之间,而使第一按钮能够通过弹臂来使第一触发开关触发。因此,即便第一按钮没有良好地对位于第一触发开关,仍能使得第一触发开关良好地被触发。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将图1的电子装置的第二外壳及内壳移除的示意图。
图3A是将图1的电子装置的第二外壳移除的示意图。
图3B是内壳沿着图3A的B-B线段的局部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4是将图1的电子装置的第一外壳及第一按钮移除的示意图。
图5A是沿着图1的A-A线段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B是图5A的第一按钮被按压后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7是将图6的第二按钮移除的示意图。
图8是第二外壳与弹性体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9是图6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A1:第一中心轴
A2:第二中心轴
D:距离
T1、T2:厚度
100:电子装置
110:壳体
112:第一外壳
113:接合槽
114:第二外壳
115:凸部
116:第一按钮
117:推动部
118:防水胶体
119:第二按钮
120:电路板
122:第一触发开关
130:内壳
132:弹臂
134:覆盖部
140:弹性体
142:接触部
144:阻隔结构
150:第二触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外观示意图。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例如是电动脚踏车的控制器,可用来定位、测量车速、显示信息等,且可选择地具有防水、防尘、防风的功能。当然,电子装置100的种类与功能不以此为限制。
图2是将图1的电子装置的第二外壳及内壳移除的示意图。图3A是将图1的电子装置的第二外壳移除的示意图。也就是说,图3A比图2多示出了内壳130。
请参阅图1至图3A,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包括一壳体110、一第一按钮116(图1)、一电路板120及一内壳130(图3A)。壳体110包括一第一外壳112及设置于第一外壳112的一第二外壳114(图1),第一外壳112例如是下壳体,第二外壳114例如是上壳体。
由图1可见,第一按钮116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外壳112。此外,如图2所示,电路板120位于第一外壳112内且包括位于电路板120的边缘的一第一触发开关122。
如图3A所示,内壳130设置于第一外壳112内,可用来增加结构强度。内壳130包括覆盖电路板120的一覆盖部134,以保护电路板120。
图3B是内壳沿着图3A的B-B线段的局部立体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3B,在本实施例中,内壳130还包括一弹臂132,覆盖部134及弹臂132为一体成形,覆盖部134及弹臂132的材质可相同。弹臂132的厚度T1小于覆盖部134的厚度T2,而使得弹臂132较易挠动。
图4是将图1的电子装置的第一外壳及第一按钮移除的示意图。请参阅图3与图4,弹臂132连接于覆盖部134,而如图4所示延伸到电路板120的边缘,且弹臂132对应于第一触发开关122。
图5A是沿着图1的A-A线段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5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按钮116包括往第一外壳112内延伸的一推动部117。推动部117的一第一中心轴A1的位置错开于第一触发开关122的一第二中心轴A2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推动部117的一第一中心轴A1的位置错开于第一触发开关122的一第二中心轴A2的位置,代表第一按钮116的推动部117与第一触发开关122存在偏位段差。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触发开关122与第一按钮116的推动部117还可不在同一平面上,例如第一按钮116的推动部117明显低于或高于电路板120,使得第一按钮116的推动部117在按压时无法直接按压到第一触发开关122。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通过弹臂132位于推动部117与第一触发开关122之间的设计。图5B是图5A的第一按钮被按压后的示意图。请参阅图5B,当第一按钮116被按压时,推动部117推动弹臂132,进而使弹臂132按压第一触发开关122。
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利用在原本就有的内壳130上制作出伸入于推动部117与第一触发开关122之间的弹臂132,而使第一按钮116能够通过弹臂132来使第一触发开关122触发。因此,即便第一按钮116没有良好地对位于第一触发开关122,仍能使得第一触发开关122良好地被触发。
另外,由图5A及图5B可见,在本实施例中,推动部117持续抵接于弹臂132在远离覆盖部134的一端,以使第一按钮116能够稳定地推动弹臂132,使弹臂132推压第一触发开关12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推动部117也可以是在第一按钮116被推压之后才抵靠到弹臂132在远离覆盖部134的一端,不以附图为限制。
再者,本实施例的电路板120可为主要电路板,第一触发开关122设置在此电路板120的边缘。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不需要在电路板120未对齐于第一按钮116的推动部117的前提下,为了使第一触发开关122能够对位于第一按钮116的推动部117,将第一触发开关122设置在额外的次要电路板上,来使第一触发开关122对位于第一按钮116的推动部117。
相较于还需要有次要电路板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触发开关122可直接设置在主要的电路板120的边缘,整体成本与元件数量可降低,也不需要设有额外线路来连接主要电路板与次要电路板。
另外,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运用原有的内壳130,在内壳130上设计出弹臂132,不需要有额外的弹片结构,设计可较为精简。
此外,由于弹臂132的材质与内壳130的材质相同,均为硬质材料。相较于橡胶等软质材料会吸收按压回馈手感,第一触发开关122在被按压时的回馈手感可通过硬质的弹臂132传递至第一按钮116,而反馈给使用者知道已正确完成按压。
此外,由图5A可知,第一外壳112与第二外壳114的其中一者包括一接合槽113,另一者包括伸入接合槽113的一凸部115。此外,电子装置100还包括一防水胶体118,位于接合槽113内,接合槽113例如是胶槽,可容纳防水胶体118,且由于凸部115伸入于接合槽113内,位于接合槽113内的防水胶体118会粘着于凸部115。因此,电子装置100可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
图6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7是将图6的第二按钮移除的示意图。图8是第二外壳与弹性体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9是图6的剖面示意图。要说明的是,图7与图8分别可见到弹性体的相对两面。
请参阅图6至图9,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位于第二外壳114内且相邻的两个第二按钮119、对应于两个第二按钮119的位置设置的两个第二触发开关150(图9)及位于两个第二触发开关150及两个第二按钮119之间的一弹性体140(图9)。如图8所示,弹性体140包括对应两个第二触发开关150位置的两个接触部142。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按钮119被按压时会挤压到弹性体140的接触部142,接触部142变形而挤压到第二触发开关150,以使第二触发开关150触发。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第二按钮119被按压时,弹性件上的其中一个接触部142会按压到对应的第二触发开关150。同样地,另一个第二按钮119被按压时,也是通过同一个弹性件上的另一个接触部142来按压到另一个的第二触发开关150。
由于电子装置100的尺寸有一定的限制,两个第二按钮119相当靠近,对应地两个第二触发开关150相当靠近,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触发开关150之间的距离D介于11毫米至12毫米之间。
由于两个第二触发开关150相当靠近,且两个接触部142形成在同一个弹性体140上。为了避免两个接触部142连动,而使其中一个按钮被按压时,两个第二触发开关150均被触发。
如图8所示,弹性体140还包括位于两个接触部142之间的一阻隔结构144。在本实施例中,阻隔结构144呈朝向两触发开关之间的空间凸出的一墙体。阻隔结构144的设置可有助于避免两个接触部142连动。当其中一个按钮被按压时,其中一个接触部142运动,阻隔结构144可减少此运动传递到另一个接触部142的机率,而有效避免两个第二触发开关150均被触发。
由图7与图9可见,阻隔结构144为中空,凹陷于弹性体140在朝向两个第二按钮119的一表面,以减少材料与重量。当然,其他实施例中,阻隔结构144也可不为中空。
此外,相较于每个第二按钮119具有独立的弹性件,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按钮119共用单一个弹性件还可具有简化组装程序与零件数量的优点。
综上所述,由于电子装置的第一按钮的推动部的第一中心轴的位置错开于第一触发开关的第二中心轴的位置,而使得第一触发开关可能不位于第一按钮的推动部在移动路径上。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利用在内壳上制作出弹臂,弹臂位于推动部与第一触发开关之间,而使第一按钮能够通过弹臂来使第一触发开关触发。因此,即便第一按钮没有良好地对位于第一触发开关,仍能使得第一触发开关良好地被触发。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外壳;
一第一按钮,可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外壳,该第一按钮包括往该第一外壳内延伸的一推动部;
一电路板,位于该第一外壳内且包括位于该电路板的边缘的一第一触发开关,该推动部的一第一中心轴的位置错开于该第一触发开关的一第二中心轴的位置;以及
一内壳,设置于该第一外壳内且覆盖该电路板,该内壳包括一弹臂,该弹臂位于该推动部与该第一触发开关之间,当该第一按钮被按压时,该推动部推动该弹臂,进而使该弹臂按压该第一触发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壳包括覆盖该电路板的一覆盖部,该弹臂连接于该覆盖部,该弹臂的厚度小于该覆盖部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覆盖部及该弹臂为一体成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动部抵接于该弹臂在远离该覆盖部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外壳,设置于该第一外壳,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的其中一者包括一接合槽,另一者包括伸入该接合槽的一凸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防水胶体,位于该接合槽内且粘着于该凸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邻的两个第二触发开关、对应于该两个第二触发开关的位置设置的两个第二按钮及位于该两个第二触发开关及该两个第二按钮之间的一弹性体,该弹性体包括对应该两个第二触发开关的位置的两个接触部及位于该两个接触部之间的一阻隔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阻隔结构呈朝向该两个第二触发开关之间的空间凸出的一墙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阻隔结构为中空,凹陷于该弹性体在朝向该两个第二按钮的表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个第二触发开关之间的距离介于11毫米至12毫米之间。
CN202222326522.3U 2021-09-29 2022-09-01 电子装置 Active CN21810383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1440 2021-09-29
TW110211440U TWM621937U (zh) 2021-09-29 2021-09-29 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3832U true CN218103832U (zh) 2022-12-20

Family

ID=80784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26522.3U Active CN218103832U (zh) 2021-09-29 2022-09-01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3832U (zh)
TW (1) TWM62193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1937U (zh) 2022-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07712B2 (ja) 時計用の防水性押しボタン
US8446713B2 (en) Waterproof butt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008591B2 (en) Key button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
WO2012011236A1 (ja)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5225179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CN107615432B (zh) 按压开关
US8426756B2 (en) Key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552323B2 (en) Push switch
JP2019075192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US8455778B2 (en) Side key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0438760B2 (en) Switch structure
CN218103832U (zh) 电子装置
US20100230267A1 (en) Push switch
KR100363467B1 (ko) 푸시 스위치
TWI410994B (zh) 按鍵結構
TWI233133B (en) Push-button switch
US7504603B2 (en) Sheet and sheet switch
WO2016181610A1 (ja) 電子機器
JP2022043622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CN106131258B (zh) 一种移动终端
TWI384347B (zh) 側鍵結構及應用該側鍵結構之攜帶型電子裝置
US20080035463A1 (en) Key button structure
CN216928355U (zh) 按键装置
CN110571080A (zh) 按键防水结构
TWI422209B (zh) 按鍵模組及應用該按鍵模組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