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0912U - 一种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0912U
CN218100912U CN202221098581.3U CN202221098581U CN218100912U CN 218100912 U CN218100912 U CN 218100912U CN 202221098581 U CN202221098581 U CN 202221098581U CN 218100912 U CN218100912 U CN 2181009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er
environment
friendly
heat dissipatio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985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勇
曹晓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onggang 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onggang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onggang 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onggang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985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09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09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09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former Coo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包括:安装支腿,设置安装支腿顶部的缓震装置,设置于缓震装置顶部的环保结构主体,设置于保结构主体内壁顶部的支撑装置,设置于支撑装置顶部的变压器安装腿,置于变压器安装腿顶部的变压器主体,设置于环保结构主体内壁两端的导铜片,设置于环保结构主体外壁两端的散热箱,设置于环保结构主体外壁端的降温装置。导热铜片进行环保节能变压器热量的导热,提高了环保节变压器的散热能力,从而提高了环保节能效果;支撑装置导热片进行底部热,从而提高了散热能力;散热箱及降温装置进行散热降温,进而提高了能环保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
目前,现有的变压器在进行电量变压时会产生很大的热量,会造成能源的大量消耗,无法进一步的环保节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可以通过导热铜片进行环保节能变压器热量的导热,提高了环保节能变压器的散热能力,从而提高了环保节能效果;支撑装置导热片进行底部散热,从而提高了散热能力;散热箱及降温装置进行散热降温,进而提高了节能环保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包括:安装支腿、缓震装置、环保结构主体、支撑装置、变压器安装腿、变压器主体、导热铜片、散热箱及降温装置,其中,所述缓震装置螺栓连接于所述安装支腿顶部进行变压器结构的缓震;所述环保结构主体螺栓连接于所述缓震装置顶部进行变压器结构的放置;所述支撑装置螺栓连接于所述环保结构主体内壁底部进行变压器安装腿的支撑;所述变压器安装腿螺栓连接于所述支撑装置顶部进行变压器主体的安装;所述变压器主体螺栓连接于所述变压器安装腿顶部;所述导热铜片胶接于所述环保结构主体内壁进行变压器结构的散热;所述散热箱螺栓连接于所述环保结构主体外壁两端进行导热铜片的热量排出;所述散热箱,包括:散热风扇、散热管道及散热盖板。
其中,所述散热风扇电连接于所述环保结构主体内壁进行热气的引导;所述散热管道管连接于所述散热箱内壁底部且贯穿所述降温装置设置进行热量引导至降温装置降温;所述散热盖板枢轴连接于所述散热箱内壁;所述降温装置螺栓连接于所述环保结构主体外壁两端进行吸收热气的降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可以通过导热铜片进行环保节能变压器热量的导热,提高了环保节能变压器的散热能力,从而提高了环保节能效果;支撑装置导热片进行底部散热,从而提高了散热能力;散热箱及降温装置进行散热降温,进而提高了节能环保能力。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提出的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具体地,所述安装支腿,包括:安装肋板及支撑肋板,其中,所述安装肋板螺栓连接于所述安装支腿两端底部进行支撑;所述支撑肋板螺栓连接于所述安装支腿底部中端进行支撑定位。
具体地,所述环保结构主体,包括:散热叶片槽、支撑凹槽及散热孔,其中,所述散热叶片槽开设于所述环保结构主体内壁两端;所述支撑凹槽开设于所述环保结构主体内壁底部进行变压器主体的支撑放置;所述散热孔贯穿连接于所述散热叶片槽内壁进行导热铜片热量的传导。
具体地,所述支撑装置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片进行变压器底部的散热。
具体地,所述变压器主体,包括:散热叶片及扩散叶片,其中,所述散热叶片固定连接于所述变压器主体两端外壁;所述扩散叶片固定连接于所述变压器主体外壁进行变压器主体整体的散热。
具体地,所述降温装置,包括:排气管道、进水管道及排水管道,其中,所述排气管道管连接于所述降温装置外壁进行水蒸气的排出;所述进水管道管连接于所述降温装置外壁中端进行降温液体的进入;所述排水管道管连接于所述降温装置外壁底部进行降温液体的排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申请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导热铜片进行环保节能变压器热量的导热,提高了环保节能变压器的散热能力,从而提高了环保节能效果;支撑装置导热片进行底部散热,从而提高了散热能力;散热箱及降温装置进行散热降温,进而提高了节能环保能力。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侧视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A-A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C-C剖视图;
如图所示;1安装支腿、2缓震装置、3环保结构主体、4支撑装置、5变压器安装腿、6变压器主体、7导热铜片、8散热箱、9降温装置、10安装肋板、11支撑肋板、30散热叶片槽、31支撑凹槽、32散热孔、40散热片、60散热叶片、61扩散叶片、80散热风扇、81散热管道、82散热盖板、90排气管道、91进水管道、92排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A-A剖视图。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可包括:安装支腿1、缓震装置2、环保结构主体3、支撑装置4、变压器安装腿5、变压器主体6、导热铜片7、散热箱8及降温装置9。
其中,缓震装置2螺栓连接于安装支腿1顶部进行变压器结构的缓震,环保结构主体3螺栓连接于缓震装置2顶部进行变压器结构的放置,支撑装置4螺栓连接于环保结构主体3内壁底部进行变压器安装腿的支撑,变压器安装腿5螺栓连接于支撑装置4顶部进行变压器主体的安装,变压器主体6螺栓连接于变压器安装腿5顶部,导热铜片7胶接于环保结构主体3内壁进行变压器结构的散热,散热箱8螺栓连接于环保结构主体3外壁两端进行导热铜片的热量排出,降温装置9螺栓连接于环保结构主体3外壁两端进行吸收热气的降温。
进一步地,散热箱8可包括散热风扇80、散热管道81及散热盖板82,其中,散热风扇80电连接于环保结构主体3内壁进行热气的引导,散热管道81管连接于散热箱8内壁底部且贯穿降温装置9设置进行热量引导至降温装置降温,散热盖板82枢轴连接于散热箱8内壁。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散热盖板82,如为提高散热箱8的散热效果可以将散热盖板82拆掉或打开;例如,为了提高散热效果且避免空间浪费从而可以环保节能效果,将散热盖板82表面设置为百叶样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变压器结构进行工作时,散热风扇80连接在环保结构主体3的内壁进行热量的抽取从而变压器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风扇80将变压器的热量通过散热管道81引导至降温装置9的内部,降温装置9的进水管道91将降温液体引导至降温装置9内部与散热管道81引导的热量进行冷却处理,通过排气管道90将降温液体与热量产生的气体排出,通过排水管道92将降温液体排入废水处理装置(文中未标出)从而进行环保节能工作。
具体而言,相关人员(如安装工人)可通过安装支腿1将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进行安装,缓震装置2螺栓连接在安装支腿1顶部进行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的缓震工作,环保结构主体3螺栓连接在缓震装置2顶部进行变压器结构的整体放置,支撑装置4螺栓连接于环保结构主体3内壁底部进行变压器安装腿5的支撑工作,从而进行变压器主体6的安装,导热铜片7胶接在环保结构主体3内部进行变压器主体6的散热工作,散热箱8连接在环保结构主体3两侧的外壁进行导热铜片7热量的抽取,降温装置9连接在环保结构主体3两侧外壁进行散热箱8内部热气的降温工作,从而使得变压器环保节能。
参见图1-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支腿1,包括:安装肋板10及支撑肋板11,其中,安装肋板10螺栓连接于安装支腿1两端底部进行支撑,支撑肋板11螺栓连接于安装支腿1底部中端进行支撑定位。
具体而言,相关人员通过安装肋板10连接在安装支腿1两端底部进行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的支撑,支撑肋板11连接在安装支腿1底部中端为其他部件安装提供定位基础,从而方便相关人员进行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的安装工作。
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环保结构主体3,包括:散热叶片槽30、支撑凹槽31及散热孔32,其中,散热叶片槽30开设于环保结构主体3内壁两端,支撑凹槽31开设于环保结构主体3内壁底部进行变压器主体的支撑放置,散热孔32贯穿连接于散热叶片槽30内壁进行导热铜片热量的传导。
具体而言,散热叶片槽30开设于环保结构主体3内壁进行变压器主体的散热叶片的放置,支撑凹槽31开设于环保结构主体3内壁底部方便相关人员将变压器主体进行放置,散热孔32贯穿开设在散热叶片槽30进行导热铜片热量的传导,从而进行节能环保工作。
参照图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装置4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片40进行变压器底部的散热。
具体地,当变压器主体进行工作时,散热片40连接在支撑装置4顶部进行变压器主体工作时底部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便可完成变压器主体底部的散热工作。
参照图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变压器主体6,包括:散热叶片60及扩散叶片61,其中,散热叶片60固定连接于变压器主体6两端外壁;扩散叶片61固定连接于变压器主体6外壁进行变压器主体整体的散热。
具体而言,散热叶片60固定连接在变压器主体6两端外壁将变压器主体6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导热铜片7内壁,从而进行变压器主体两端的散热工作,扩散叶片61固定连接在变压器主体6前后两端将变压器主体6进行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进行变压器主体6的整体散热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降温装置9可包括排气管道90、进水管道91及排水管道92,其中,排气管道90管连接于降温装置9外壁进行水蒸气的排出;进水管道91管连接于降温装置9外壁中端进行降温液体的进入;排水管道92管连接于降温装置9外壁底部进行降温液体的排出。
具体而言,相关人员通过降温装置9的进水管道91将降温液体传输至降温装置9内部,降温装置9与散热装置8进行管连接,从而散热装置8将变压器结构产生的热量传输至降温装置9内部,变压器结构产生的热量通过进水管道91引导的降温液体在降温装置9内部进行冷却处理,冷却处理过的水蒸气通过管接于降温装置8外壁的排气管道90进行排放,从而进行降温处理,促使变压器结构做到节能环保,降温液体通过管接于降温装置9外壁底部的排水管道92排出至废水处理装置(文中未标出)从而进行环保节能工作,进而起到很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可以通过导热铜片进行环保节能变压器热量的导热,提高了环保节能变压器的散热能力,从而提高了环保节能效果;支撑装置导热片进行底部散热,从而提高了散热能力;散热箱及降温装置进行散热降温,进而提高了节能环保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6)

1.一种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腿(1)、缓震装置(2)、环保结构主体(3)、支撑装置(4)、变压器安装腿(5)、变压器主体(6)、导热铜片(7)、散热箱(8)和降温装置(9),其中,
所述缓震装置(2)螺栓连接于所述安装支腿(1)顶部;
所述环保结构主体(3)螺栓连接于所述缓震装置(2)顶部;
所述支撑装置(4)螺栓连接于所述环保结构主体(3)内壁底部;
所述变压器安装腿(5)螺栓连接于所述支撑装置(4)顶部;
所述变压器主体(6)螺栓连接于所述变压器安装腿(5)顶部;
所述导热铜片(7)胶接于所述环保结构主体(3)内壁;
所述散热箱(8)螺栓连接于所述环保结构主体(3)外壁两端,所述散热箱(8),包括散热风扇(80)、散热管道(81)和散热盖板(82),其中,
所述散热风扇(80)电连接于所述环保结构主体(3)内壁;
所述散热管道(81)管连接于所述散热箱(8)内壁底部且贯穿所述降温装置(9)设置;
所述散热盖板(82)枢轴连接于所述散热箱(8)内壁;
所述降温装置(9)螺栓连接于所述环保结构主体(3)外壁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腿(1),包括:安装肋板(10)和支撑肋板(11),其中,
所述安装肋板(10)螺栓连接于所述安装支腿(1)两端底部;
所述支撑肋板(11)螺栓连接于所述安装支腿(1)底部中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结构主体(3),包括:散热叶片槽(30)、支撑凹槽(31)和散热孔(32),其中,
所述散热叶片槽(30)开设于所述环保结构主体(3)内壁两端;
所述支撑凹槽(31)开设于所述环保结构主体(3)内壁底部;
所述散热孔(32)贯穿连接于所述散热叶片槽(30)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4)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片(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主体(6),包括:散热叶片(60)和扩散叶片(61),其中,
所述散热叶片(60)固定连接于所述变压器主体(6)两端外壁;
所述扩散叶片(61)固定连接于所述变压器主体(6)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装置(9),包括:排气管道(90)、进水管道(91)和排水管道(92),其中,
所述排气管道(90)管连接于所述降温装置(9)外壁;
所述进水管道(91)管连接于所述降温装置(9)外壁中端;
所述排水管道(92)管连接于所述降温装置(9)外壁底部。
CN202221098581.3U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 Active CN2181009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8581.3U CN218100912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8581.3U CN218100912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0912U true CN218100912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59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98581.3U Active CN218100912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09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7303B (zh) 一种火力发电用高效散热型变压装置
CN218100912U (zh) 一种环保节能变压器结构
CN209358383U (zh) 一种变频发电机组的变频器安装及冷却结构
CN215220453U (zh) 一种高频低压变压器用散热装置
CN215988315U (zh) 一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散热装置
CN209843451U (zh) 一种用于油浸式变压器冷却装置
CN215417799U (zh) 节能变压器
CN113249692B (zh) 一种大功率半导体元器件的冷却板
CN212809995U (zh) 一种变压器用散热壳体
CN210805417U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
KR100990535B1 (ko) 변압기용 이중관 히트파이프 방열기
CN211476793U (zh) 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快速换热装置
CN211822831U (zh) 一种散热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201004598Y (zh) 一种变频器蒸发冷却装置
CN210040176U (zh) 一种氟冷变频板机组
CN219040201U (zh) 一种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用电流互感器
CN214705665U (zh) 一种低温升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CN216671345U (zh) 一种变压器散热器
CN110703889A (zh) 一种计算机高效散热装置
CN218214920U (zh) 散热装置
CN210724537U (zh) 一种变频器的冷却系统
CN220984570U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高效散热装置
CN217521558U (zh) 一种网格型散热鳍片、导热管组合式散热器
CN220434869U (zh) 一种双层耐用型隔热罩
CN218974881U (zh) 一种计算机远端散热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