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9560U - 磁共振线圈及磁共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磁共振线圈及磁共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9560U
CN218099560U CN202222004357.XU CN202222004357U CN218099560U CN 218099560 U CN218099560 U CN 218099560U CN 202222004357 U CN202222004357 U CN 202222004357U CN 218099560 U CN218099560 U CN 218099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agnetic resonance
flexible layer
cavity
resonanc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043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诗皓
徐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043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9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9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9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磁共振线圈及磁共振设备,该磁共振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第二线圈设置在第一线圈内,且第二线圈接收的信号能够通过磁耦合传递到第一线圈中。本申请提供的磁共振线圈,由于第二线圈设置在第一线圈内,且第二线圈接收的信号能够通过磁耦合传递到第一线圈中,这样通过添加第二线圈对局部信噪比进行补偿,就可以增加第一线圈的局部信噪比,从而提高扫描后图像的质量。

Description

磁共振线圈及磁共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共振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磁共振线圈及磁共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使用动物磁共振系统扫描中,有使用小型体线圈包裹实验体进行体成像的临床场景。然而,由于体线圈与实验体之间存在额外的缝隙,无法做到完全贴合,因此导致局部信噪比低,影响扫描后图像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动物磁共振系统扫描中,无法做到体线圈与实验体完全贴合,从而导致局部信噪比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磁共振线圈及磁共振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磁共振线圈,包括:
第一线圈;
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内,且所述第二线圈接收的信号能够通过磁耦合传递到所述第一线圈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圈上的调谐电容上并联有被动二极管。该第二线圈在调谐电容上并联被动二极管用于在发射阶段进行失谐,其第二线圈上的被动二极管在发射阶段被打通,其中,发射阶段指发射线圈(鸟笼或者其他发射线圈)将磁化矢量从静磁场(B0场)方向打到与之垂直方向,使被扫描体的磁化矢量产生信号的阶段。在发射阶段时,发射场强比较大(磁共振中俗称的B1场),发射场的磁通切割第二线圈在第二线圈的两端生成较大的电压导致二极管被打通。此状态下的磁共振线圈谐振频率会偏离成像频率,减小对发射场的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为体线圈,所述第二线圈为表面线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圈为单环线圈或多通道线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共振线圈还包括柔性层,所述柔性层围绕形成用于容纳测试体的空腔,所述第二线圈包裹于所述柔性层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共振线圈还包括第一粘接件,所述柔性层上的相对两侧通过所述第一粘接件粘接后形成包裹测试体的空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件包括勾面魔术贴和毛面魔术贴,所述勾面魔术贴和所述毛面魔术贴分别设置在所述柔性层上的相对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层上相对两侧中的其中一侧上间隔设置有多条所述毛面魔术贴,且多条所述毛面魔术贴沿所述柔性层围绕方向依次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共振线圈还包括第二粘接件,所述第二粘接件设置在所述柔性层上相对空腔所在侧的另一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磁共振线圈。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磁共振线圈,由于第二线圈设置在第一线圈内,且第二线圈接收的信号能够通过磁耦合传递到第一线圈中,这样通过添加第二线圈对局部信噪比进行补偿,就可以增加第一线圈的局部信噪比,从而提高扫描后图像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磁共振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磁共振线圈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噪比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射场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0、第一线圈;20、第二线圈;11、柔性层;12、第一粘接件;13、测试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磁耦合是指一个线圈的电流变化,在相邻的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它们在电的方面彼此独立,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靠磁场将其联系起来的。
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 or S/N),是描述MRI成像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指的是MRI信号与噪声的比例。SNR决定了图形的“颗粒感”,“颗粒感”越明显,信噪比越低。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磁共振线圈,包括: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其中,第一线圈10为体线圈,第二线圈20为表面线圈,第二线圈20设置在第一线圈10内,且第二线圈20接收的信号能够通过磁耦合传递到第一线圈10中。
如图2所示,用于成像的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之间在一定距离内存在磁耦合M现象。同时,第一线圈10为收发一体线圈,第二线圈20为局部信号增强线圈,在使用时,第一线圈10安装在磁共振设备上,第二线圈20不安装在磁共振设备上,当将第二线圈20放置于第一线圈10中时,第二线圈20所接收的信号可以通过磁耦合传递至第一线圈10中,从而增加第一线圈10的局部信噪比。
图4为信噪比仿真结果,参考图4中的左图所示,在接收状态下第二线圈表现为谐振状态,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耦合,图4中的右图为信噪比仿真结果,在第二线圈的加持下,水模表面信噪比明显提高。图5为发射场仿真结果,参考图2中的电路结构所示,在发射状态下第二线圈为失谐状态,谐振频率远离中心频点。在发射状态下,第二线圈对发射场的影响较小。
参考图2中第二线圈20的电路图,该第二线圈20在调谐电容上并联被动二极管用于在发射阶段进行失谐,其第二线圈20上的被动二极管在发射阶段被打通,其中,发射阶段指发射线圈(鸟笼或者其他发射线圈)将磁化矢量从静磁场(B0场)方向打到与之垂直方向,使被扫描体的磁化矢量产生信号的阶段。在发射阶段时,发射场强比较大(磁共振中俗称的B1场),发射场的磁通切割第二线圈20在第二线圈20的两端生成较大的电压导致二极管被打通。此状态下的磁共振线圈谐振频率会偏离成像频率,减小对发射场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在磁共振发射阶段需要发射场在扫描体内均匀分布,当第二线圈20中的LC处于谐振状态时,第二线圈20与发射场之间有相互作用,为了减小对发射场的影响,本申请在第二线圈20上的调谐电容上并联被动二极管用于在发射阶段进行失谐。当第二线圈20上的被动二极管在发射阶段被打通时,此时的磁共振线圈就会偏离成像频率,减小对发射场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第二线圈20为单环线圈或多通道线圈。当第二线圈20为单环线圈时,整体磁共振线圈结构简单,当第二线圈20为多通道线圈时,在将第二线圈20放置于第一线圈10中时,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线圈10的局部信噪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磁共振线圈还包括柔性层11,柔性层11围绕形成用于容纳测试体13的空腔,第二线圈20包裹于柔性层11内。
示例性的,柔性层11可以选用无纺布或者其他具备柔软性能面料的任何一种。在使用时,如图3所示,首先将测试体13包裹到柔性层11围绕形成的空腔中,此时,第二线圈20与测试体13紧贴,然后将柔性层11连同病床移动到第一线圈10中进行匹配调试用于成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将柔性层11上相对两侧粘接,磁共振线圈还包括第一粘接件12,柔性层11上的相对两侧通过第一粘接件12粘接后形成包裹测试体13的空腔。
在使用时,当将测试体13放置到柔性层11上后,再将柔性层11上的相对两侧通过第一粘接件12粘接在一起,从而就可以将测试体13固定于柔性层11围设的空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接件12包括勾面魔术贴和毛面魔术贴,勾面魔术贴和毛面魔术贴分别设置在柔性层11上的相对两侧。
在使用时,将其中一侧上的毛面魔术贴粘贴到其中另一侧上的勾面魔术贴上即可形成用于固定测试体的空腔。同时,可以将毛面魔术贴粘贴到不同位置上的勾面魔术贴以调节空腔的大小,从而方便不同大小测试体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粘贴件包括魔术贴的结构仅为示例,在其他可替代的方案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例如,第一粘贴件为双面胶带。本申请对第一粘贴件具体类型不作特殊限制,只要上述类型能实现本申请的目的便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层11上相对两侧中的其中一侧上间隔设置有多条毛面魔术贴,且多条毛面魔术贴沿柔性层11围绕方向依次排列。
示例性的,本申请在柔性层11上相对两侧中的其中一侧上间隔设置有多条毛面魔术贴,在其中另一侧上设置有一条勾面魔术贴。在使用时只需要将不同位置上的毛面魔术贴与勾面魔术贴粘贴,这样柔性层11上相对两侧中围设后重合部分面积大小就不一样,从而就可以方便调节柔性层11围设形成的空腔大小,进而方便固定不同大小的测试体13。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在柔性层11上相对两侧中的其中一侧上间隔设置有多条毛面魔术贴,在其中另一侧上设置有一条勾面魔术贴的结构仅为示例,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设备的需要进行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将柔性层11固定到病床上,该磁共振线圈还包括第二粘接件,第二粘接件设置在柔性层11上相对空腔所在侧的另一侧。
上述第二粘接件可选用魔术贴,在使用时,将毛面魔术贴固定在柔性层11上相对空腔所在侧的另一侧,同时,在病床上配套有勾面魔术贴,当测试体13固定在对应的空腔内后,将柔性层11上的毛面魔术贴粘贴到病床上的勾面魔术贴上即可,从而方便了整体设备的固定,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磁共振设备,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任意一项的磁共振线圈。
综上所述,本申请磁共振设备在使用时,将测试体13放置在柔性层11围设的空腔中,然后将柔性层11上的相对两侧通过第一粘接件粘接即可,此时,由于第二线圈20包裹在柔性层11中,这样在实验时测试体13与第二线圈20直接接触,以减少测试体13与第二线圈20之间存在额外的缝隙,第二线圈20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磁耦合传递到第一线圈10中,通过添加的第二线圈20对局部信噪比进行补偿,就可以增加第一线圈10的局部信噪比,从而提高扫描后图像的质量。同时由于第一粘接件12包括勾面魔术贴和毛面魔术贴,柔性层11上的相对两侧对应设置有勾面魔术贴和毛面魔术贴。当将其中一侧上的毛面魔术贴粘接到其中另一侧上的勾面魔术贴上即可形成用于固定测试体的空腔。同时,由于在将毛面魔术贴粘接到不同位置上的勾面魔术贴就可以调节空腔的大小,从而方便不同大小测试体的固定。这样当测试体放置在空腔后,通过调节空腔的大小使得柔性层与测试体表皮紧贴,从而可以提高柔性层11中第二线圈20与测试体表皮的贴合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磁共振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线圈(10);
第二线圈(20),所述第二线圈(20)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10)内,且所述第二线圈(20)接收的信号能够通过磁耦合传递到所述第一线圈(1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20)上的调谐电容上并联有被动二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10)为体线圈,所述第二线圈(20)为表面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20)为单环线圈或多通道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共振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线圈还包括柔性层(11),所述柔性层(11)围绕形成用于容纳测试体(13)的空腔,所述第二线圈(20)包裹于所述柔性层(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共振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线圈还包括第一粘接件(12),所述柔性层(11)上的相对两侧通过所述第一粘接件(12)粘接后形成包裹测试体(13)的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共振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件(12)包括勾面魔术贴和毛面魔术贴,所述勾面魔术贴和所述毛面魔术贴分别设置在所述柔性层(11)上的相对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共振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11)上相对两侧中的其中一侧上间隔设置有多条所述毛面魔术贴,且多条所述毛面魔术贴沿所述柔性层(11)围绕方向依次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共振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线圈还包括第二粘接件,所述第二粘接件设置在所述柔性层(11)上相对空腔所在侧的另一侧。
10.一种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磁共振线圈。
CN202222004357.XU 2022-08-01 2022-08-01 磁共振线圈及磁共振设备 Active CN218099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4357.XU CN218099560U (zh) 2022-08-01 2022-08-01 磁共振线圈及磁共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4357.XU CN218099560U (zh) 2022-08-01 2022-08-01 磁共振线圈及磁共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9560U true CN218099560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84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04357.XU Active CN218099560U (zh) 2022-08-01 2022-08-01 磁共振线圈及磁共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95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54940A (zh) * 2023-08-15 2023-11-14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多核检测线圈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54940A (zh) * 2023-08-15 2023-11-14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多核检测线圈组件
CN117054940B (zh) * 2023-08-15 2024-03-26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多核检测线圈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75115B1 (en) Coil arrays for parallel imaging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P5209842B2 (ja) 多重チャネルmri用の多巻き素子rfコイル・アレイ及び、rfコイル組立体を製造する方法
US7042222B2 (en) Phased array knee coil
JP3707142B2 (ja) 磁気共鳴撮像装置およびコイル機構
US8653820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receiving coi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coil
JP6073606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デジタル無線通信装置
US951335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ly communicating data
JP6021652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rfコイル装置
CN218099560U (zh) 磁共振线圈及磁共振设备
US8441258B2 (en) Quadrature and linear RF coil array for MRI of human spine and torso
JP6211807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2012016176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ly communicating data
US7642779B2 (en) MRI RF coil configured to decouple coil elements and MRI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JPS62249642A (ja) 核磁気共鳴画像処理装置用受信アンテナ
EP2521924B1 (en) Rf transmit and/or receive antenna for a hybrid mri / hifu system
WO2008078239A1 (en) Multi-element coil array for mr systems
US6768303B1 (en) Double-counter-rotational coil
US6900635B1 (en) Head RF quadrature coil array for parallel imaging
Beck et al. Phased array imaging on a 4.7 T/33cm animal research system
JP4068954B2 (ja) Mri装置
JP5258968B2 (ja) 磁気共鳴計測装置
US20200081081A1 (en) Integra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coil
CN216209814U (zh) 磁共振线圈及其磁共振设备
KR101830008B1 (ko) 자기공명영상용 rf 코일 어레이의 감결합 방법, 및 rf 코일 어셈블리, 및 자기공명영상 시스템
JP2018008105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