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7118U - 干地机 - Google Patents

干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7118U
CN218097118U CN202221641262.2U CN202221641262U CN218097118U CN 218097118 U CN218097118 U CN 218097118U CN 202221641262 U CN202221641262 U CN 202221641262U CN 218097118 U CN218097118 U CN 218097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wind wheel
outlet area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412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秋芳
刘奇伟
袁紫琪
钟文锋
张爱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412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7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7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7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地机,干地机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的侧板上具有出风区域;风机组件,风机组件用于引发气流流动形成从进风区域到出风区域的通风路径;换热装置;其中,风机组件包括轴线竖置且高于出风区域设置的轴流风轮,轴流风轮下方设有朝向出风区域的方向延伸的导流结构,导流结构用于将从轴流风轮流出的气流导流至出风区域。由此,通过在轴流风轮下方设置导流结构以对轴流风轮流出的气流进行导流,与现有技术相比,气流从轴流风轮朝向出风区域流动的过程中,气流可以更平缓地调整流动角度,从而可以减小干地机内气流受到的阻碍,可以提高干地机的出风速度,进而可以提高干地机的除湿范围,还可以提高干地机的除湿效率。

Description

干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干地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干地机使用轴流风轮以引发气流流动时,气流从轴流风轮朝向位于壳体组件的侧板上的出风区域流动的过程中,气流需要调整较大的角度,气流与壳体组件直接接触,壳体组件会阻碍气流流动,从而会降低干地机在出风区域的出风速度,进而会影响干地机的除湿范围,也会影响干地机的除湿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干地机,该干地机在气流从轴流风轮朝向出风区域流动的过程中,气流可以更平缓地调整流动角度,从而可以减小干地机内气流受到的阻碍,可以提高干地机的出风速度,进而可以提高干地机的除湿范围,还可以提高干地机的除湿效率。
根据本本实用新型的干地机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侧板和/或顶板上具有进风区域,所述侧板上具有出风区域,所述出风区域低于所述进风区域;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内,以用于引发气流流动形成从所述进风区域到所述出风区域的通风路径;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内,且位于所述通风路径以用于调节流经所述通风路径的气流温度;其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轴线竖置且高于所述出风区域设置的轴流风轮,所述轴流风轮下方设有朝向所述出风区域的方向延伸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将从所述轴流风轮流出的气流导流至所述出风区域。
根据本本实用新型的干地机,通过在轴流风轮下方设置导流结构以对轴流风轮流出的气流进行导流,与现有技术相比,气流从轴流风轮朝向出风区域流动的过程中,气流可以更平缓地调整流动角度,从而可以减小干地机内气流受到的阻碍,可以提高干地机的出风速度,进而可以提高干地机的除湿范围,还可以提高干地机的除湿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组件的底板构造为所述导流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板上还具有安装部,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轴流风轮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设于所述轴流风轮的下方且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流结构构造为平滑延伸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顶端与所述安装部的上端相连,所述导流板沿着远离所述轴流风轮的轴线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导流板的底端与所述出风区域的下端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侧板上均设有所述出风区域,每个所述出风区域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均设有所述导流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流板的底面与所述安装部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有与所述通风路径隔离开的散热空间,所述安装部形成有与所述散热空间连通的散热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板的边缘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底板适于通过所述延伸部的下端支撑地面以使所述底板的其余部位悬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出风区域设于所述侧板的下端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出风区域形成为沿横向延伸的长条形开口,且所述出风区域的长度大于等于相应所述侧板的横向尺寸的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侧板设有用于开关所述出风区域的开关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轴流风轮上方的多个PTC加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PTC加热器均横置,且多个所述PTC加热器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组件的顶板上和/或侧板的上部具有操控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干地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干地机的正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干地机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B-B处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干地机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干地机100;
壳体组件10;侧板101;顶板102;进风区域103;出风区域104;安装部105;
风机组件20;轴流风轮201;电机202;
换热装置30;PTC加热器301;导流结构40;
散热空间50;散热孔501;延伸部60;操控面板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干地机100,干地机100用于对地面进行除湿,从而可以加快地面上水渍或者积水的蒸发速度,进而可以使地面保持干燥,可以使室内环境干净整洁。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干地机100还可以用于对用户的体表进行除湿,从而可以使用户体表的水渍蒸发速度更快,进而可以避免用户体表的液体流动至地面造成地面脏污。
干地机100包括:壳体组件10、风机组件20和换热装置30,壳体组件10的侧板101和/或顶板102上具有进风区域103,例如壳体组件10的侧板101上具有进风区域103,此时干地机100可以侧向进风,或者壳体组件10的顶板102上具有进风区域103,此时干地机100可以从干地机100的上方进风,当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干地机100也可以在壳体组件10的侧板101和顶板102上同时设置进风区域103,此时干地机100可以同时从侧向和上方进风。优选地,如图1所示,干地机100可以在壳体组件10的侧板101和顶板102上同时设置进风区域103,如此可以增大干地机100的进风区域103面积,进而可以提高干地机100在单位时间内的进风量,有利于提高干地机100的出风速度,可以使干地机100更容易对地面除湿。
并且,侧板101上具有出风区域104,出风区域104低于进风区域103,也就是说,出风区域104相较于进风区域103更靠近地面设置,如此可以减小出风区域104与地面之间的间隔距离,干地机100吹出的气流更容易与地面接触,从而可以提高地表的空气流速,可以加快地面上水渍或者积水的蒸发速度,进而可以提高干地机100的除湿效率。进一步地,出风区域104可以设置于侧板101的下端位置,如此可以使出风区域104尽可能地靠近地面,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地表的空气流速。
同时,风机组件20设置于壳体组件10内,以用于引发气流流动形成从进风区域103到出风区域104的通风路径,其中,风机组件20包括轴线竖置且高于出风区域104设置的轴流风轮201,轴流风轮201可以具有多个叶片,多个叶片均沿壳体组件10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多个叶片均可以绕中心轴线转动,轴流风轮201可以与壳体组件10内的空气接触,轴流风轮201转动时可以推动壳体组件10内的朝向出风区域104流动,气流从进风区域103朝向出风区域104的流动方向可以为图3中的上下方向,从而可以将壳体组件10内的空气通过出风区域104排出至干地机100外。并且,轴流风轮201推动壳体组件10内的朝向出风区域104流动时可以使进风区域103处产生负压,在气压负压的作用下,壳体组件10外的空气可以通过进风区域103进入壳体组件10内以保持壳体组件10内的气压平衡,由此可以使壳体组件10内持续形成气流。
进一步地,换热装置30设置于壳体组件10内,且位于通风路径以用于调节流经通风路径的气流温度,其中,壳体组件10内的空气流经换热装置30的表面时,换热装置30可以与空气发生换热,换热装置30可以为冷却装置和/或加热装置,当换热装置30为冷却装置时,换热装置30可以冷却壳体组件10内的空气,从而可以使干地机100吹出冷风。当换热装置30为加热装置时,换热装置30可以加热壳体组件10内的空气,从而可以使干地机100吹出热风。通过在壳体组件10内设置换热装置30以调节干地机100的出风温度,可以调节干地机100的除湿效率,当干地机100朝向用户体表吹风时,调节干地机100的出风温度还可以提高干地机100的使用舒适性,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干地机100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由于出风区域104设置于壳体组件10的侧板101上,气流从轴流风轮201朝向出风区域104时,气流的流动方向从轴流风轮201的轴向方向转变为壳体组件10的径向方向,即气流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通过在轴流风轮201下方设置有朝向出风区域104的方向延伸的导流结构40,导流结构40用于将从轴流风轮201流出的气流导流至出风区域104。轴流风轮201可以驱动气流沿导流结构40的表面流动,导流结构40可以使气流的流动方向平缓地改变,从而可以减小干地机100内气流受到的阻碍,可以提高干地机100的出风速度,进而可以提高干地机100的除湿范围,还可以提高干地机100的除湿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壳体组件10的底板可以构造为导流结构40。也可以理解为,导流结构40与底板可以构造为一体成型件,将壳体组件10的底板构造为导流结构40可以减少干地机100的零部件数量,进而可以使干地机100的结构更紧凑。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导流结构40和底板可以构造为独立的两个部件,导流结构40可以安装于底板的靠近轴流风轮201的表面。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底板可以限定出避让空间,导流结构40可以安装在避让空间内,在保证干地机100的结构紧凑的情况下,如此设置可以降低壳体组件10的加工难度,从而可以提高干地机100的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底板上还具有安装部105,风机组件20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轴流风轮201转动的电机202,电机202可以设置于轴流风轮201的下方且安装于安装部105。其中,安装部105可以具有安装孔,电机202的至少部分结构可以穿过安装孔后伸入壳体组件10内,且电机202的另外部分结构可以位于壳体组件10的外侧,电机202可以具有与轴流风轮201连接的输出端,电机202的输出端可以位于电机202的伸入壳体组件10内的部分结构,电机202的输出轴可以伸入壳体组件10内以与轴流风轮201连接,从而可以使电机202驱动轴流风轮201在壳体组件10内转动。通过将电机202的部分结构设置于壳体组件10的外侧,电机202可以与干地机100外侧的空气接触,从而有利于电机202散热,进而可以避免电机202过热损坏。
进一步地,电机202与安装部105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优选地,如图3所示,紧固件可以为螺栓,电机202和安装部105均可以设置有连接孔,螺栓依次穿过电机202的连接孔、安装部105的连接孔后将电机202和安装部105连接在一起,从而可以使电机202可靠地固定于底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导流结构40可以构造为平滑延伸的导流板,导流板的靠近轴流风轮201的表面可以构造为导流面,导流面可以用于引导壳体组件10内的空气流动以使气流的流动方向换向,在干地机100的径向方向上,导流板的顶端(即导流板的靠近轴流风轮201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可以与安装部105的上端相连,沿安装部105的表面流动的气流可以流动至导流面上,导流板沿着远离轴流风轮201的轴线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也就是说,导流板的倾斜方向与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同,进一步地,导流板的导流面可以构造为曲面,如此可以使气流更平缓地调整流动角度。
并且,导流板的底端(即导流板的远离轴流风轮201的中心轴线的一端)与出风区域104的下端相连,沿导流面的表面流动的气流可以流动至出风区域104。通过使导流板分别与安装部105、出风区域104连接,可以避免导流板的导流面与安装部105之间、导流面与出风区域104之间存在阶梯状结构,从而可以避免气流流动时受到阻碍,进而可以提高出风区域104处的出风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所示,每个侧板101上均可以设置有出风区域104,多个出风区域104可以在壳体组件10的周向方向间隔开设置。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当壳体组件10具有四个侧板101时,出风区域104可以对应设置为四个,且四个出风区域104均可以与风机组件20连通,风机组件20可以将壳体组件10内的空气分流至多个出风区域104,多个出风区域104均可以向外吹风,且多个出风区域104的吹风方向不同,从而可以提高干地机100的吹风范围,进而可以使干地机100对地面的除湿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每个出风区域104与安装部105之间均可以设置有导流板,优选地,导流板可以环绕轴流风轮201设置,如此设置可以使每个出风区域104获得的气流更均匀,从而可以使每个出风区域104均具有良好出风性能,进而可以使干地机100周围地面上的水渍或积水蒸发速度一致,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干地机100的产品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导流板的底面与安装部105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有与通风路径隔离开的散热空间50,安装部105形成有与散热空间50连通的散热孔501。其中,风机的设置于壳体组件10外侧的部分结构可以位于散热空间50内,壳体组件10外侧的空气可以进入散热空间50内以与电机202换热,空气可以将电机202产生的热量导出,从而可以避免电机202过热。并且,通过在安装部105的上形成散热孔501,散热孔501可以使壳体组件10内与散热空间50连通,风机的位于壳体组件10内的部分结构产生的热量、干地机100中其他电器件产生的热量均可以通过壳体组件10内的空气传导至散热空间50内,且散热空间50内持续更新的空气可以将散热空间50内的热量传导至干地机100外,从而可以避免干地机100过热,进而可以提高干地机100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底板的边缘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60,底板适于通过延伸部60的下端支撑地面以使底板的其余部位悬空。其中,通过在底板的边缘连接延伸部60,延伸部60可以使出风区域104与地面间隔开,从而可以避免地面的积水从出风区域104渗入壳体组件10中,进而可以避免干地机100的电器件短路损坏。并且,通过延伸部60支撑底板,可以增大散热空间50的空间大小,从而可以使空气更容易流动至散热空间50内,进而可以使散热空间50内的空气能够及时地将干地机10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排出至干地机100外。另外,延伸部60还可以增大电机202的底端与地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放置地面上的积水造成电机202短路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所示,出风区域104形成为沿横向延伸的长条形开口,且出风区域104的长度大于等于相应侧板101的横向尺寸的1/2。通过延长出风区域104的长度,可以使干地机100同时对更大的区域进行除湿,能够减小任意两个相邻的侧壁的出风区域104形成的除湿区域之间的死角区域,从而可以增大干地机100的除湿范围,也可以使用户不需要频繁的手动调节干地机100的除湿位置,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干地机100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设进风区域103的总横截面积为A,出风区域104的总横截面积为B,满足关系式:4≤A/B≤9,也就是说,进风区域103的总横截面积可以设计为出风区域104的总横截面积的4~9倍,进风区域103的总横截面积远大于出风区域104的总横截面积,优选地,进风区域103的总横截面积可以设计为出风区域104的总横截面积的5.5倍,如此设计可以使干地机100更容易进风,且可以提高干地机100的出风速度,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干地机100的除湿效率,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干地机100的产品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侧板101可以设置有用于开关出风区域104的开关门。其中,出风区域104设置于侧板101上,通过在侧板101上设置开关门,开关门的至少部分结构适于遮挡出风区域104以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区域104。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101可以设置有可转动的导风板,导风板可以构造为开关门,通过将导风板转动至不同的位置,导风板可以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区域104,从而可以避免异物在干地机100长时间不使用时通过出风区域104进入干地机100内,需要说明的是,异物可以指灰尘、昆虫等,从而可以保持干地机100内干净整洁。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开关门也可以独立地设置于侧板101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区域104。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区域104可以设置有出风格栅,出风格栅可以至少部分地遮挡出风区域104以避免异物在干地机100长时间不使用时通过出风区域104进入干地机100内。进一步地,出风格栅、开关门可以同时设置于出风区域104,如此可以进一步地避免异物通过出风区域104进入干地机100内,进而可以进一步地干地机100内的洁净程度,有效地提高了干地机100的产品品质。
进一步地,进风区域103可以设置有用于开关进风区域103的开关门。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区域103可以设置有可转动的导风板,导风板可以构造为开关门,通过将导风板转动至不同的位置,导风板可以打开或者关闭进风区域103,从而可以避免异物在干地机100长时间不使用时通过进风区域103进入干地机100内,从而可以保持干地机100内干净整洁。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开关门也可以独立地设置于进风区域103以打开或关闭进风区域103。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区域103可以设置有进风格栅,进风格栅可以至少部分地遮挡进风区域103以避免异物在干地机100长时间不使用时通过进风区域103进入干地机100内。进一步地,进风格栅、开关门可以同时设置于进风区域103,如此可以进一步地避免异物通过进风区域103进入干地机100内,进而可以进一步地干地机100内的洁净程度,有效地提高了干地机100的产品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换热装置30可以包括设置于轴流风轮201上方的多个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加热器。通过将PTC加热器301设置于轴流风轮201上方,可以使PTC加热器301更靠近进风区域103设置,PTC加热器301可以对进入壳体组件10的空气进行加热,与PTC加热器301换热后的空气流动至轴流风轮201时,轴流风轮201可以搅动气流,从而可以使朝向出风区域104流动的空气温度更均匀。并且,通过将PTC加热器301更靠近进风区域103设置,PTC加热器301可以在壳体组件10内的空气流动至轴流风轮201之前将空气加热,从而可以避免壳体组件10内的空气受热不均匀,进而可以提高干地机100出风时的温度一致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每个PTC加热器301均横置,且多个PTC加热器301平行设置。优选地,如图3所示,壳体组件10内可以设置有两个PTC加热器301,两个PTC加热器301可以间隔开设置,从进风区域103进入壳体组件10的空气可以穿过两个PTC加热器301之间的间隙、PTC加热器301与壳体组件10的侧板101之间的间隙后流动至轴流风轮201,从不同的进风区域103进入壳体组件10的空气均可以被PTC加热器301加热,从而可以提高壳体组件10内空气温度的一致性。进一步地,多个PTC加热器301均可以同时与壳体组件10的侧板101的进风区域103、顶板102上的进风区域103正对设置,如此可以增大不同进风区域103与PTC加热器301之间的换热效率,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壳体组件10内空气温度的一致性,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干地机100的产品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6所示,壳体组件10的顶板102上和/或侧板101的上部具有操控面板70。也就是说,壳体组件10的顶板102上具有操控面板70,或者壳体组件10的侧板101的上部具有操控面板70,或者壳体组件10的顶板102、壳体组件10的侧板101的上部均具有操控面板70,具体地,操控面板70在壳体组件10上的位置可以根据干地机100的使用环境和尺寸进行设计,从而可以使用户易于使用操控面板70。
并且,干地机100还可以包括:电控盒,电控盒内具有电控单元,电控盒用于控制干地机100内各用电器工作。操控面板70可以与电控盒通信连接,操控面板70可以显示干地机100的当前工作信息,干地机100的当前工作信息可以包括干地机100的出风速度、出风温度、工作模式及挡位等,用户可以根据操控面板70上显示的信息了解干地机100的工作情况,并且用户还可以通过操控面板70控制电控盒,从而可以调节干地机100的工作模式,进而可以使干地机100的工作模式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干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侧板和/或顶板上具有进风区域,所述侧板上具有出风区域,所述出风区域低于所述进风区域;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内,以用于引发气流流动形成从所述进风区域到所述出风区域的通风路径;
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内,且位于所述通风路径以用于调节流经所述通风路径的气流温度;
其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轴线竖置且高于所述出风区域设置的轴流风轮,所述轴流风轮下方设有朝向所述出风区域的方向延伸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将从所述轴流风轮流出的气流导流至所述出风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底板构造为所述导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具有安装部,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轴流风轮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设于所述轴流风轮的下方且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构造为平滑延伸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顶端与所述安装部的上端相连,所述导流板沿着远离所述轴流风轮的轴线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导流板的底端与所述出风区域的下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地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板上均设有所述出风区域,每个所述出风区域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均设有所述导流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底面与所述安装部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有与所述通风路径隔离开的散热空间,所述安装部形成有与所述散热空间连通的散热孔。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干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边缘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底板适于通过所述延伸部的下端支撑地面以使所述底板的其余部位悬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区域设于所述侧板的下端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区域形成为沿横向延伸的长条形开口,且所述出风区域的长度大于等于相应所述侧板的横向尺寸的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设有用于开关所述出风区域的开关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轴流风轮上方的多个PTC加热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干地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PTC加热器均横置,且多个所述PTC加热器平行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干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的顶板上和/或侧板的上部具有操控面板。
CN202221641262.2U 2022-06-27 2022-06-27 干地机 Active CN218097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41262.2U CN218097118U (zh) 2022-06-27 2022-06-27 干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41262.2U CN218097118U (zh) 2022-06-27 2022-06-27 干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7118U true CN218097118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78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41262.2U Active CN218097118U (zh) 2022-06-27 2022-06-27 干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7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314181A1 (en) Dryer
EP2518418B1 (en) Fan convector
US4492094A (en) One-body type air conditioner
CN21104116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8097118U (zh) 干地机
CN215260404U (zh) 空调器
CN110986159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5435397A (zh) 空调器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JPH109659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374701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H08152187A (ja) 空気調和機
JP4203462B2 (ja) 空調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方法
JP5304367B2 (ja) 送風装置
CN212433438U (zh) 用于微波辐射计的防雨雾干燥装置和微波辐射计组件
CN218034314U (zh) 干地机
CN212950045U (zh) 用于车辆的暖风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275437U (zh) 一种排风结构及烹饪设备
CN212362229U (zh) 一种室内机及包括其的空调器
KR100719934B1 (ko) 공조장치용 블로어 휠 유니트
KR100720757B1 (ko) 냉난방 장치의 에어 인젝터
KR20000055582A (ko) 창문형 공기조화기의 응축수 안내장치
CN116336557A (zh) 空调器
KR101031219B1 (ko) 센터마운팅 타입의 공조장치
CN116972448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KR200177303Y1 (ko) 반도체의 번-인 챔버장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