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6251U - 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6251U
CN218096251U CN202222603568.5U CN202222603568U CN218096251U CN 218096251 U CN218096251 U CN 218096251U CN 202222603568 U CN202222603568 U CN 202222603568U CN 218096251 U CN218096251 U CN 218096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door
indoor
air conditioner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35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志盛
刘雨
杨成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035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62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6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62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以及空调器,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包括在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接水壳和第二接水壳,所述第一接水壳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接水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水壳连接;用于安装电机的第一蜗壳,所述第一蜗壳位于所述第二接水壳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接水壳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通过将第一蜗壳设置在第二接水壳在第一方向的一侧且与第一接水壳连接,有利于降低接水盘组件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从而减小空调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实现空调器的结构小型化设计,使得空调器装拆更便利。

Description

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以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蜗壳连接,如此设置增加了空调器的宽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所述接水盘组件在第一方向的尺寸较小,利于实现空调器的小型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包括在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接水壳和第二接水壳,所述第一接水壳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接水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水壳连接;用于安装电机的第一蜗壳,所述第一蜗壳位于所述第二接水壳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接水壳的所述第一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通过将第一蜗壳设置在第二接水壳在第一方向的一侧且与第一接水壳连接,有利于降低接水盘组件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从而减小空调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实现空调器的结构小型化设计,使得空调器装拆更便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蜗壳位于所述第一接水壳的第二方向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水壳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一接水壳的所述第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水壳限定出第一接水槽,所述第二接水壳限定出与所述第一接水槽连通的第二接水槽;其中,所述第一接水槽沿所述第一方向朝靠近所述第二接水槽的方向且朝下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接水槽的横截面形成倒置的三角形或者梯形。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接水槽具有底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接水槽的底壁沿所述第一方向朝靠近所述第二接水槽的方向朝下延伸,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从上至下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接水槽的底壁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沿靠近所述第二接水槽的方向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水槽的底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的高度差大于1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接水槽内设有用于安装水位检测件的支撑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水盘与所述第一蜗壳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第二蜗壳,所述第二蜗壳与所述第一蜗壳连接以限定出安装腔;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一接水槽的上方,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蜗壳之间限定出第一风道;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风轮设于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安装腔且与所述第一风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风轮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蜗壳设于所述第一蜗壳的背向所述第一接水壳的一侧且二者通过紧固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蜗壳卡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组件,所述室内机组件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内接水盘,所述室内换热器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室内接水盘包括所述第一接水壳和所述第二接水壳;室外机组件,所述室外机组件包括室外换热器和室外接水盘,所述室外接水盘设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下方;输水装置,用于将所述室内接水盘内的水输送至所述室外换热器所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水装置适于在制热模式下将所述室外接水盘内的水输送至所述室内换热器上。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输水装置包括:第一输水组件,所述第一输水组件连通所述室外接水盘和所述室内换热器所在的空间,用于将所述室外接水盘内的水输送至所述室内换热器所在的空间;第二输水组件,用于将所述室内接水盘内的水朝向所述室内换热器输送。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上方设有室内盛水件,所述室内盛水件具有室内盛水腔、与所述室内盛水腔连通的室内进水孔和室内出水孔,所述室内进水孔与所述第二输水组件连通,所述室内出水孔设于所述室内盛水件的下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水装置适于在制冷模式下将所述室内接水盘内的水输送至所述室外换热器上。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输水装置还包括:第三输水组件,所述第三输水组件连通所述室内接水盘和所述室外内换热器所在的空间,用于将所述室内接水盘内的水输送至所述室外换热器所在的空间;第四输水组件,用于将所述室外接水盘内的水朝向所述室外换热器输送。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上方设有室外盛水件,所述室外盛水件具有室外盛水腔、与所述室外盛水腔连通的室外进水孔和室外出水孔,所述室外进水孔与所述第四输水组件连通,所述室外出水孔设于所述室外盛水件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的一个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的又一个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A1部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B1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图6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11是图6中所示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盛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外盛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空调器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4中所示的空调器的水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4中所示的空调器的水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图18是图14中所示的空调器的水处理装置的剖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所示的空调器的俯视图;
图21是图20中所示的空调器的一个剖视图;
图22是图20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23是图19中所示的空调器的水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4是图19中所示的空调器的水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图25是图19中所示的空调器的水处理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室内机组件10,室内换热器11,室内接水盘12,第一接水壳121,第一接水槽1211,第一侧壁1212,第二侧壁1213,第一侧边1214,第二侧边1215,第二接水壳122,第二接水槽1221,支撑座1222,室内风机13,室内盛水件14,室内进水孔141,室内出水孔142,第一蜗壳15,第二蜗壳16,紧固件17,卡扣181,卡槽182,支撑筋19,
室外机组件20,室外换热器21,室外接水盘22,室外风机23,室外盛水件24,室外进水孔241,室外出水孔242,
第一输水管311,第一输水件312,第二输水管321,第二输水件322,进水口3221,排水口3222,
第三输水管411,第三输水件412,第四输水管421,第四输水件4222,
室内输水管51,室内输水件52,入水口521,出水口522,
第一室内水位检测件61,第二室内水位检测件62,第一室外水位检测件63,第二室外水位检测件64,第一支架65,第一安装板651,第一支撑板652,第二支架66,第二安装板661,第二支撑板662,过滤装置67,
水处理装置70,第一进口701,第二进口702,排出口703,外壳71,下壳711,上壳712,第二隔筋713,卡凸714,卡孔715,水处理组件72,加热件73,换向组件7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2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接水盘组件以及空调器100。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接水盘组件包括接水盘,接水盘包括在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接水壳121和第二接水壳122,第一接水壳121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第一接水壳1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接水壳121的第一端与第二接水壳122连接。
空调器100的接水盘组件还包括第一蜗壳15,第一蜗壳15用于安装电机,第一蜗壳15位于第二接水壳122在第一方向的一侧,并且第一蜗壳15与第一接水壳121的第一端连接。
也就是说,第一接水壳12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与第一蜗壳15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接水壳12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与第二接水壳122之间的距离,第一蜗壳15相对于第二接水壳122更靠近第一接水壳12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即第一蜗壳15相对于接水盘沿第一方向内凹设置,这样第一蜗壳15不占用接水盘在第一方向上的空间,有利于降低接水盘组件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从而减小空调器10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接水盘组件,通过将第一蜗壳15设置在第二接水壳122在第一方向的一侧且与第一接水壳121连接,有利于降低接水盘组件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从而减小空调器10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实现空调器100的结构小型化设计,使得空调器100装拆更便利。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蜗壳15位于第一接水壳121的第二方向(如图2所示的前后方向)的第一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这样第一蜗壳15不会占用接水盘在第一方向上的空间,从而有利于降低接水盘组件在第一方向的尺寸,进而减小空调器10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水壳122在第二方向上超出第一接水壳121的第一侧,即第二接水槽1221的一端与第一接水壳121的第一端连接且另一端沿第二方向延伸,从而在第一接水壳121与第二接水壳122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机的安装空间,这样电机不会占用接水盘在第一方向上的空间,从而有利于降低接水盘组件在第一方向的尺寸,进而减小空调器10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水壳121限定出第一接水槽1211,第二接水壳122限定出第二接水槽1221,第二接水槽1221与第一接水槽1211连通,第一接水槽1211沿第一方向朝靠近第二接水槽1221的方向且朝下延伸。这样落入第一接水槽1211内的水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第一接水槽1211汇聚到第二接水槽1221内,方便集中处理冷凝水。
由于第二接水槽122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接水槽121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因此相对于将冷凝水汇聚在第一接水槽1211的方案相比,将冷凝水汇聚到第二接水槽1221内,有利于提高冷凝水的高度,从而有利于将冷凝水排出。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接水槽1211的横截面形成倒置的三角形或者梯形。这样冷凝水可以沿着第一接水槽1211的侧壁面流到第一接水槽1211的底部,再沿着第一接水槽1211流动,最终汇聚到第二接水槽1221内以方便集中处理。
此外,第一接水槽1211的侧壁可以将第一蜗壳15的风口与第一接水槽1211隔开,可以避免第一接水槽1211内的水对第一蜗壳15的风口造成影响,从而在第一蜗壳15的风口处产生凝露水造成滴水问题。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接水槽1211具有底壁、第一侧壁1212和第二侧壁1213,第一侧壁1212和第二侧壁1213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接水槽1211的底壁沿第一方向朝靠近第二接水槽1221的方向朝下延伸,第一侧壁1212和第二侧壁1213从上至下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这样冷凝水可以沿着第一侧壁1212和第二侧壁1213向下流到第一接水槽1211的底部,再沿着第一接水槽1211沿第一方向朝第二接水槽1221流动,最终汇聚到第二接水槽1221内以方便集中处理。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接水槽1211的底壁具有第一侧边1214和第二侧边1215,第一侧边1214和第二侧边1215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侧边1214和第二侧边1215沿靠近第二接水槽1221的方向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
也就是说,第一接水槽1211的底壁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沿着第一方向朝靠近第二接水槽1221的方向逐渐减小,如此设置可以加大第一接水槽1211的出水速率,使冷凝水快速地汇聚到第二接水槽1221内以方便集中处理。
为了保证第一接水槽1211内的冷凝水的流动速率以及避免冷凝水残留,使得第一接水槽1211内的水可以顺利地流入第二接水槽1221内,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接水槽1211的底壁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的高度差大于10mm。举例而言,第一接水槽1211的底壁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的高度差可以为11mm、13mm、15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水槽1221内设有支撑座1222,支撑座1222用于安装水位检测件,从而可以通过水位检测件检测接水盘内的水位情况,方便后续控制。
其中,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座1222具有插孔,水位检测件的支架与插孔插接配合,从而将水位检测件固定在第二接水槽1221内。在另一些示例中,支撑座1222与水位检测件通过螺钉或者卡接结构实现连接。具体地,水位检测件可以包括两个,两个水位检测件可以通过一个支架与支撑座1222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接水盘与第一蜗壳15一体成型。通过将接水盘与第一蜗壳15一体成型,省去了二者之间的连接结构,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装配效率,并且成型方便、易于实现,接水盘组件的结构强度更高。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接水盘组件、第二蜗壳16、第一换热器,第二蜗壳16与第一蜗壳15连接以限定出安装腔,第一换热器设于第一接水槽1211的上方,从而可以将其产生的冷凝水落入第一接水槽1211内,第一换热器与第二蜗壳16之间限定出第一风道。
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一电机,第一风轮设于第一风道,第一电机设于安装腔,并且第一电机与第一风轮连接,从而可以驱动第一风轮转动。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接水盘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即通过采用上述接水盘组件,有利于减小空调器10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实现空调器100的结构小型化设计。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蜗壳16设于第一蜗壳15的背向第一接水壳121的一侧且二者通过紧固件17连接。具体地,第一蜗壳15上设有第一固定凸耳,第一固定凸耳上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二蜗壳16上设有第二固定凸耳,第二固定凸耳上设有第二固定孔,紧固件17穿设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从而可以将第一蜗壳15和第二蜗壳16连接一起。
其中,第一蜗壳15和第二蜗壳16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17实现连接,从而保证第一蜗壳15和第二蜗壳16的连接可靠性。当然,第一蜗壳15和第二蜗壳16也可以采用卡接结构实现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与第二蜗壳16卡接相连。具体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蜗壳16中的一个设有卡扣181,第一换热器和第二蜗壳16中的另一个设有卡槽182,卡扣181于卡槽182卡接配合,从而将第一换热器和第二蜗壳16连接一起。
当然,第一换热器和第二蜗壳16也可以采用多个连接件进行连接。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图6-图2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100包括室内机组件10和室外机组件20,室内机组件10包括室内换热器11和室内接水盘12,室内换热器11为第一换热器,室内接水盘12包括第一接水壳121和第二接水壳122,室外机组件20包括室外换热器21和室外接水盘22,室外接水盘22设于室外换热器21的下方。
进一步地,空调器100还包括输水装置,用于将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输送至室外换热器21所在的空间,从而可以在室外对该部分水进行处理,无需外接排水管,使机组安装后更加美观,并且在安装机组时,不需要下水管道的高度,降低了安装难度以及安装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组件10还包括室内风机13和室外风机23,室内风机13靠近室内换热器11设置,从而可以向室内进行送风。室外风机23安装在室外换热器21的一侧且靠近压缩机设置,从而可以对压缩机进行散热。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100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6-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室内机组件10和室外机组件20,室内机组件10包括室内换热器11和室内接水盘12,室内接水盘12设于室内换热器11的下方,室外机组件20包括室外换热器21和室外接水盘22,室外接水盘22设于室外换热器21的下方。
进一步地,空调器100还包括输水装置,输水装置用于将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输送至室外换热器21所在的空间,从而可以在室外对该部分水进行处理,无需外接排水管,使机组安装后更加美观,并且在安装机组时,不需要下水管道的高度,降低了安装难度以及安装成本。
在一些示例中,输水装置适于在制热模式下将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输送至室内换热器11上。具体地,在此模式下,室外换热器21产生的水落至室外接水盘22内,输水装置可以将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输送至室内换热器11上,由于室内换热器11的温度较高,室内换热器11可以将其上的水蒸发掉,不存落到楼下的风险。
如图6、图8以及图11所示,在一些具体示例中,输水装置包括第一输水组件和第二输水组件,第一输水组件连通室外接水盘22和室内换热器11所在的空间,第一输水组件用于将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输送至室内换热器11所在的空间,第二输水组件用于将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朝向室内换热器11输送。
具体地,如图11所示,第一输水组件包括第一输水管311和第一输水件312,第一输水管311的一端与室外接水盘22连通且另一端朝向室内换热器11所在的空间延伸,第一输水件312与第一输水管311连接,用于驱动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沿着第一输水管311流动,以将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输送至室内换热器11所在的空间。
为了避免杂物堵塞第一输水管311和第一输水件312,在水流方向上,第一输水管311的一端与第一过滤件连接且第一过滤件位于第一输水件312的上游。其中,第一输水件312可以为水泵。
第二输水组件包括第二输水管321和第二输水件322,第二输水管321的一端与室内接水盘12连通且另一端朝向室内换热器11延伸,第二输水件322与第二输水管321连接,用于驱动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沿着第二输水管321流动,以将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输送至室内换热器11上。
为了避免杂物堵塞第二输水管321和第二输水件322,在水流方向上,第二输水管321的一端与第二过滤件连接且第二过滤件位于第二输水件322的上游。其中,第二输水件322可以为水泵。
如图5所示,第二输水件322设于室内接水盘12内,第二输水件322具有进水口3221和排水口3222,进水口3221位于第二输水件322的底部,进水口3221与室内接水盘12连通,排水口3222与第二输水管321的一端连通。第二输水件322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室内接水盘12内。
其中,第二输水件322和室内接水盘12之间设有支撑筋19,从而使进水口3221与室内接水盘12之间具有间隙,避免进水口3221被室内接水盘12堵住,保证第二输水件322可以正常输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水件312设于室外接水盘22,第一输水件312与室外接水盘22之间也可以设置支撑筋19,保证第一输水件312可以正常输水。第一输水件312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室外接水盘22内。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室内换热器11的上方设有室内盛水件14,室内盛水件14具有室内盛水腔、室内进水孔141和室内出水孔142,室内进水孔141和室内出水孔142均与室内盛水腔连通,室内进水孔141与第二输水组件连通,室内出水孔142设于室内盛水件14的下表面。
也就是说,室内盛水腔相对比较密封,室内盛水件14内的水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从室内出水孔142流出,实现朝向室内换热器11出水的目的,由于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11的温度较高,室内换热器11可以将其上的水蒸发掉,避免大量的水落至室内接水盘12内而溢出,无需单独设置排水管。
由此,通过室内盛水件14设置成上述结构,不仅可以防止外界灰尘或者杂质进入室内盛水腔内,保证冷凝水的洁净度以及流动的顺畅性,而且使进入室内盛水腔内的水可以更大范围地落至室内换热器11的不同部位,这样可以增加水与室内换热器11的接触面积,充分利用室内换热器11产生的热量,使水可以尽可能地被室内换热器11蒸发掉,避免大量的水落至室内接水盘12内。
其中,多个室内出水孔142的至少一部分在室内换热器11的延伸方向上排布,从而使室内盛水腔内的水可以更大范围地落至室内换热器11的不同部位,充分利用室内换热器11产生的热量,使水可以尽可能地被室内换热器11蒸发掉。
在一些示例中,输水装置适于在制冷模式下将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输送至室外换热器21上。具体地,在此模式下,室内换热器11产生的水落至室内接水盘12内,输水装置可以将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输送至室外换热器21上,由于室外换热器21的温度较高,室外换热器21可以将其上的水蒸发掉,无需在室内设置用于连接下水管道的排水管,在安装空调器100时也不需要考虑下水管道的高度。
如图6、图8以及图11所示,在一些具体示例中,输水装置还包括第三输水组件和第四输水组件,第三输水组件连通室内接水盘12和室外内换热器所在的空间,第三输水组件用于将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输送至室外换热器21所在的空间,第四输水组件用于将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朝向室外换热器21输送。
具体地,如图11所示,第三输水组件包括第三输水管411和第三输水件412,第三输水管411的一端与室内接水盘12连通且另一端朝向室外换热器21所在的空间延伸,第三输水件412与第三输水管411连接,用于驱动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沿着第三输水管411流动,以将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输送至室外换热器21所在的空间。
为了避免杂物堵塞第三输水管411和第三输水件412,在水流方向上,第三输水管411的一端与第三过滤件连接且第三过滤件位于第三输水件412的上游。其中,第三输水件412可以为水泵。
第四输水组件包括第四输水管421和第四输水件4222,第四输水管421的一端与室外接水盘22连通且另一端朝向室外换热器21延伸,第四输水件4222与第四输水管421连接,用于驱动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沿着第四输水管421流动,以将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输送至室外换热器21上。
为了避免杂物堵塞第四输水管421和第四输水件4222,在水流方向上,第四输水管421的一端与第四过滤件连接且第四过滤件位于第四输水件4222的上游。其中,第四输水件4222可以为水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输水件412设于室内接水盘12,第三输水件412与室内接水盘12之间设有支撑筋19,保证第三输水件412可以正常输水。第三输水件412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室内接水盘12内,第四输水件4222设于室外接水盘22,第四输水件4222与室外接水盘22之间设有支撑筋19,保证第四输水件4222可以正常输水。第四输水件4222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室外接水盘22内。
如图11和图13所示,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室外换热器21的上方设有室外盛水件24,室外盛水件24具有室外盛水腔、室外进水孔241和室外出水孔242,室外进水孔241和室外出水孔242均与室外盛水腔连通,室外进水孔241与第四输水组件连通,室外出水孔242设于室外盛水件24的下表面。
也就是说,室外盛水腔相对比较密封,室外盛水件24内的水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从室外出水孔242流出,实现朝向室外换热器21出水的目的,由于在制冷模式下,室外换热器21的温度较高,室外换热器21可以将其上的水蒸发掉,避免大量的水落至室外接水盘22内而溢出,无需单独设置排水管。
由此,通过室外盛水件24设置成上述结构,不仅可以防止外界灰尘或者杂质进入室外盛水腔内,保证冷凝水的洁净度以及流动的顺畅性,而且使进入室外盛水腔内的水可以更大范围地落至室外换热器21的不同部位,这样可以增加水与室外换热器21的接触面积,充分利用室外换热器21产生的热量,使水可以尽可能地被室外换热器21蒸发掉,避免大量的水落至室外接水盘22内。
其中,多个室外出水孔242的至少一部分在室外换热器21的延伸方向上排布,从而使室外盛水腔内的水可以更大范围地落至室外换热器21的不同部位,充分利用室外换热器21产生的热量,使水可以尽可能地被室外换热器21蒸发掉。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100的另一些实施例。
如图14-图1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室内机组件10和室外机组件20,室内机组件10包括室内换热器11和室内接水盘12,室内接水盘12设于室内换热器11的下方,室外机组件20包括室外换热器21和室外接水盘22,室外接水盘22设于室外换热器21的下方。
空调器100还包括输水装置和水处理装置70,输水装置用于将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输送至室外换热器21所在的空间,水处理装置70设于室外接水盘22内,水处理装置70用于处理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设置输水装置和水处理装置70,利用输水装置可以将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输送至室外换热器21所在的空间,水处理装置70可以对落入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进行处理以尽可能消耗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
如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输水装置包括室内输水管51和室内输水件52,室内输水管51的一端与室内接水盘12连通,室内输水管51的另一端朝向室外换热器21所在的空间延伸,室内输水件52与室内输水管51连接,室内输水件52用于驱动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沿室内输水管51流动。
具体地,在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11产生的冷凝水落入室内接水盘12内,室内输水件52可以驱动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沿着室内输水管51流动,将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输送至室外换热器21所在的空间。
其中,室内输水件52可以为水泵。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室内输水管51的另一端延伸至室外换热器21的上方,使得室内输水件52可以将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输送至室外换热器21上,由于室外换热器21的温度较高,室外换热器21可以将其上的一部分水蒸发掉,而另一部分水落入室外接水盘22内,水处理装置70可以对落入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进行处理以尽可能消耗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无需在室内设置用于连接下水管道的排水管,在安装空调器100时也不需要考虑下水管道的高度。
在另一些具体示例中,室外换热器21的上方设有室外盛水件24,室外盛水件24具有室外盛水腔、室外进水孔241和室外出水孔242,室外进水孔241和室外出水孔242均与室外盛水腔连通,室外进水孔241与室内输水管51的另一端连通,室外出水孔242设于室外盛水件24的下表面。也就是说,室外盛水腔相对比较密封,室外盛水件24内的水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从室外出水孔242流出,实现朝向室外换热器21出水的目的,室外换热器21可以将其上的一部分水蒸发掉,而另一部分水落入室外接水盘22内,水处理装置70可以对落入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进行处理以尽可能消耗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无需在室内设置用于连接下水管道的排水管,在安装空调器100时也不需要考虑下水管道的高度。
在制热模式下,室外换热器21产生的冷凝水落入室外接水盘22内,水处理装置70可以对落入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进行处理以尽可能消耗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无需外接排水管,使机组安装后更加美观。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输水件52设于室内接水盘12内,室内输水件52具有入水口521和出水口522,入水口521与室内接水盘12连通,出水口522与室内输水管51连通,使室内输水件52的输送动力,保证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均可以排到室外换热器21所在的空间。
在一些示例中,入水口521设于室内输水件52的底部,室内接水盘12与室内输水件52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一隔筋,从而使入水口521与室内接水盘12的底壁隔开布置,防止入水口521被封堵,保证室内输水件52可以将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顺利地输送到室外换热器21所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接水盘12内设有室内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位,以根据室内水位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输水装置的启停,可以防止室内接水盘12出现溢水问题,保证室内输水件52可以将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及时输送至室外换热器21所在的空间,从而利用水处理装置70处理落入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
在一些示例中,室内接水盘12具有第一室内预设水位和第二室内预设水位,第一室内预设水位高于第二室内预设水位。
空调器100适于在室内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位达到第一室内预设水位控制输水装置工作,即控制室内输水件52工作以将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及时排出,避免出现溢水问题。空调器100适于在室内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位达到第二室内预设水位控制输水装置关闭,避免室内输水件52发生空转。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室内接水盘12内设有第一支架65,室内水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室内水位检测件61和第二室内水位检测件62,第一室内水位检测件61和第二室内水位检测件62均设于第一支架65且二者在上下方向上排布。
具体地,第一支架65包括第一安装板651、两个第一支撑板652,第一安装板651沿上下方向延伸,两个第一支撑板652分别连接在第一安装板651的相背两侧,并且两个第一支撑板652的高度不相等,第一安装板651的下端与室内接水盘12内的支撑座1222连接,第一室内水位检测件61设于位于高位的第一支撑板652,第二室内水位检测件62设于位于低位的第二支撑板652。
由此,通过在室内接水盘12内设置第一支架65,从而可以方便将第一室内水位检测件61和第二室内水位检测件62均安装在支撑座1222上,不仅方便装拆,而且可以使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16-图1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水处理装置70包括外壳71和水处理组件72,外壳71具有进口和排出口703,进口和排出口703均于外壳71的内腔连通,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可以从进口进入外壳71的内腔,水处理组件72设于外壳71内,水处理组件72可以对进入外壳71内的水进行处理,经过处理之后可以从排出口703排出。
进一步地,水处理装置70还包括加热件73,加热件73设于外壳71,加热件73可以加热室外接水盘22和/或外壳71内的介质,具体地加热件73可以将室外接水盘22内的冰融化为水,方便水处理组件72对该部分水进行处理。
具体地,在制热模式下,若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结冰,可以先控制水处理装置70的加热件73对室外接水盘22内的冰进行加热,室外接水盘22内的冰融化为水之后,可以从外壳71的进口进入外壳71的内腔,然后经过水处理组件72处理,最终从排出口703排出。
如图1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进口设于外壳71的底部,室外接水盘22与外壳71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二隔筋713,从而使进口与室外接水盘22的底壁隔开布置,防止进口被封堵,保证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可以通过进口进入外壳71的内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处理组件72为耗水组件,利用耗水组件可以消耗接水盘内的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处理组件72可以是加湿组件、雾化组件等,具体地,可以采用电极式加湿方式、蒸汽加湿方式、纯净型加湿方式、离心式加湿方式、高压微雾加湿方式、超声波雾化方式。
例如,在水处理组件72采用超声波雾化方式的实施例中,水处理组件72为超声波雾化组件,超声波雾化模块包括至少两个超声波雾化片。
再如,在水处理组件72采用电极式加湿方式的实施例中,水处理组件72为电极加湿组件,电极加湿组件包括储水容器和电极加湿模块,电极加湿模块包括电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处理组件72包括喷雾泵。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在喷雾泵的作用下进入外壳71内,经过喷雾泵处理之后形成雾状形式,然后从排出口703排出。
具体地,室外机组件20还包括室外风机23,水处理装置70的排出口703可以位于室外风机23的出风侧,利用喷雾泵可以将水形成水雾并喷到室外风机23的出风侧,通过室外风机23将水雾吹走,无需外接排水管,使机组安装后更加美观,并且在安装机组时,不需要下水管道的高度,降低了安装难度以及安装成本。
如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73形成设于外壳71内表面的加热层。通过将加热件73设置为加热层,有利增加水与加热件73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从而可以及时处理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避免室外接水盘22出现溢水问题。
如图16-图18所示,水处理装置70的外壳71包括下壳711和上壳712,下壳711和上壳712中的一个设有卡凸714,下壳711和上壳712中的另一个设有卡孔715,卡凸714与卡孔715配合,从而使下壳711和上壳712实现可拆卸连接。
其中,下壳711的内表面和上壳712的内表面均设有加热层。
在一些示例中,室外接水盘22内设有辅助加热装置或者冷媒管,以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利用辅助加热装置或者冷媒管将室外接水盘22内的冰融化为水,方便水处理装置70对其进行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室外接水盘22内设有室外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位,以根据室外水位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水处理装置70的启停,可以防止室外接水盘22出现溢水问题,使水处理装置70可以及时处理落入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接水盘22具有第一室外预设水位和第二室外预设水位,第一室外预设水位高于第二室外预设水位。
空调器100适于在室外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位达到第一室外预设水位控制水处理装置70工作,即控制水处理装置70及时处理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从而消耗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避免出现溢水问题。空调器100适于在室外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位达到第二室外预设水位控制水处理装置70关闭,避免水处理装置70进行无效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接水盘22内设有第二支架66,室外水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室外水位检测件63和第二室外水位检测件64,第一室外水位检测件63和第二室外水位检测件64均设于第二支架66且二者在上下方向上排布。
具体地,第二支架66包括第二安装板661、两个第二支撑板662,第二安装板661沿上下方向延伸,两个第二支撑板662分别连接在第二安装板661的相背两侧,并且两个第二支撑板662的高度不相等,第二安装板661的下端与室外接水盘22内的支撑座1222连接,第一室外水位检测件63设于位于高位的第二支撑板662,第二室外水位检测件64设于位于低位的第二支撑板662。
由此,通过在室外接水盘22内设置第二支架66,从而可以方便将第一室外水位检测件63和第二室外水位检测件64均安装在支撑座1222上,不仅方便装拆,而且可以使结构更加紧凑。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100的又一些实施例。
如图19-图2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室内机组件10和室外机组件20,室内机组件10包括室内换热器11和室内接水盘12,室内接水盘12设于室内换热器11的下方,室外机组件20包括室外换热器21和室外接水盘22,室外接水盘22设于室外换热器21的下方。
空调器100还包括输水管和水处理装置70,室内输水管51的一端与室内接水盘12连通,水处理装置70设于室外接水盘22内,水处理装置70具有第一进口701、第二进口702和排出口703,排出口703可选择地与第一进口701、第二进口702连通,第一进口701与室内输水管51的另一端连通,第二进口702与室外接水盘22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设置输水管和水处理装置70,利用水处理装置70可以将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沿着输水管输送至水处理装置70内,也可以将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输送至水处理装置70内,水处理装置70可以对进入其内部的水进行处理以尽可能消耗这部分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制冷模式下,排出口703与第一进口701连通,在制热模式下,排出口703与第二进口702连通。
当空调器100处于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11产生的冷凝水落到室内接水盘12内,然后可以控制水处理装置70将排出口703与第一进口701连通,从而使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可以在水处理装置70的作用下沿着室内输水管51从第一进口701进入水处理装置70,经过水处理装置70处理之后,可以将这部分水消耗掉,在安装机组时,不需要下水管道的高度,降低了安装难度以及安装成本。
当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下,室外换热器21产生的冷凝水落到室外接水盘22内,然后可以控制水处理装置70将派出口与第二进口702连通,从而使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可以在水处理装置70的作用下从第二进口702进入水处理装置70,经过水处理装置70处理之后,可以将这部分水消耗掉,无需外接排水管,使机组安装后更加美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100还包括过滤装置67,过滤装置67与室内输水管51连接且位于第一进口701的上游,防止室内接水盘12内的杂质进入水处理装置70,保证水处理装置70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图19-图20、图2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室内接水盘12内设有室内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位,以根据室内水位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水处理装置70的工作状态,可以防止室外接水盘22出现溢水问题,使水处理装置70可以及时处理落入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接水盘12具有第一室内预设水位和第二室内预设水位,第一室内预设水位高于第二室内预设水位。
空调器100适于在室内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位达到第一室内预设水位控制排出口703与第一进口701连通且控制水处理装置70工作,使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可以在水处理装置70的作用下沿着室内输水管51通过第一进口701进入外壳71的内腔,然后控制水处理装置70及时处理进入其内的水,从而消耗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避免出现溢水问题。
空调器100适于在室内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位达到第二室内预设水位控制水处理装置70关闭,避免水处理装置70进行无效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接水盘12内设有第一支架65,室内水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室内水位检测件61和第二室内水位检测件62,第一室内水位检测件61和第二室内水位检测件62均设于第一支架65且二者在上下方向上排布。
具体地,第一支架65包括第一安装板651、两个第一支撑板652,第一安装板651沿上下方向延伸,两个第一支撑板652分别连接在第一安装板651的相背两侧,并且两个第一支撑板652的高度不相等,第一安装板651的下端与室内接水盘12内的支撑座1222连接,第一室内水位检测件61设于位于高位的第一支撑板652,第二室内水位检测件62设于位于低位的第二支撑板652。
由此,通过在室内接水盘12内设置第一支架65,从而可以方便将第一室内水位检测件61和第二室内水位检测件62均安装在支撑座1222上,不仅方便装拆,而且可以使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23-图2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水处理装置70包括外壳71、换向组件74和水处理组件72,外壳71具有第一进口701、第二进口702和排出口703,第一进口701、第二进口702和排出口703均于外壳71的内腔连通,室内接水盘12内的水可以从第一进口701进入外壳71的内腔,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可以从第二进口702进入外壳71的内腔,换向组件74设于外壳71内,换向组件74可以使排出口703可选择地与第一进口701、第二进口702连通,水处理组件72设于外壳71内,水处理组件72可以对外壳71内的水进行处理,经过处理之后可以从排出口703排出。
进一步地,水处理装置70还包括加热件73,加热件73设于外壳71以加热室外接水盘22和/或外壳71内的介质,具体地加热件73可以将室外接水盘22内的冰融化为水,方便水处理组件72对该部分水进行处理。
具体地,在制热模式下,若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结冰,可以先控制水处理装置70的加热件73对室外接水盘22内的冰进行加热,室外接水盘22内的冰融化为水之后,可以从外壳71的第二进口702进入外壳71的内腔,然后经过水处理组件72处理,最终从排出口703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进口702设于外壳71的底部,室外接水盘22与外壳71的底部之间设有隔筋,从而使第二进口702与室外接水盘22的底壁隔开布置,防止第二进口702被封堵,保证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二进口702进入外壳71的内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处理组件72为耗水组件,利用耗水组件可以消耗接水盘内的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处理组件72可以是加湿组件、雾化组件等,具体地,可以采用电极式加湿方式、蒸汽加湿方式、纯净型加湿方式、离心式加湿方式、高压微雾加湿方式、超声波雾化方式。
例如,在水处理组件72采用超声波雾化方式的实施例中,水处理组件72为超声波雾化组件,超声波雾化模块包括至少两个超声波雾化片。
再如,在水处理组件72采用电极式加湿方式的实施例中,水处理组件72为电极加湿组件,电极加湿组件包括储水容器和电极加湿模块,电极加湿模块包括电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处理组件72包括喷雾泵。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在喷雾泵的作用下进入外壳71内,经过喷雾泵处理之后形成雾状形式,然后从排出口703排出。
具体地,室外机组件20还包括室外风机23,水处理装置70的排出口703可以位于室外风机23的出风侧,利用喷雾泵可以将水形成水雾并喷到室外风机23的出风侧,通过室外风机23将水雾吹走,无需外接排水管,使机组安装后更加美观,并且在安装机组时,不需要下水管道的高度,降低了安装难度以及安装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73形成设于外壳71内表面的加热层。通过将加热件73设置为加热层,有利增加水与加热件73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从而可以及时处理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避免室外接水盘22出现溢水问题。
如图23-图25所示,水处理装置70的外壳71包括下壳711和上壳712,下壳711和上壳712中的一个设有卡凸714,下壳711和上壳712中的另一个设有卡孔715,卡凸714与卡孔715配合,从而使下壳711和上壳712实现可拆卸连接。
其中,下壳711的内表面和上壳712的内表面均设有加热层。
在一些示例中,室外接水盘22内设有辅助加热装置或者冷媒管,以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利用辅助加热装置或者冷媒管将室外接水盘22内的冰融化为水,方便水处理装置70对其进行处理。
如图19-图2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室外接水盘22内设有室外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位,以根据室外水位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水处理装置70的工作状态,可以防止室外接水盘22出现溢水问题,使水处理装置70可以及时处理落入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接水盘22具有第一室外预设水位和第二室外预设水位,第一室外预设水位高于第二室外预设水位。
空调器100适于在室外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位达到第一室外预设水位控制排出口703与第二进口702连通且控制水处理装置70工作,使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二进口702进入外壳71的内腔,然后控制水处理装置70及时处理进入其内的水,从而消耗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避免出现溢水问题。
空调器100适于在室外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室外接水盘22内的水位达到第二室外预设水位控制水处理装置70关闭,避免水处理装置70进行无效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接水盘22内设有第二支架66,室外水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室外水位检测件63和第二室外水位检测件64,第一室外水位检测件63和第二室外水位检测件64均设于第二支架66且二者在上下方向上排布。
具体地,第二支架66包括第二安装板661、两个第二支撑板662,第二安装板661沿上下方向延伸,两个第二支撑板662分别连接在第二安装板661的相背两侧,并且两个第二支撑板662的高度不相等,第二安装板661的下端与室外接水盘22内的支撑座1222连接,第一室外水位检测件63设于位于高位的第二支撑板662,第二室外水位检测件64设于位于低位的第二支撑板662。
由此,通过在室外接水盘22内设置第二支架66,从而可以方便将第一室外水位检测件63和第二室外水位检测件64均安装在支撑座1222上,不仅方便装拆,而且可以使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包括在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接水壳和第二接水壳,所述第一接水壳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接水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水壳连接;
用于安装电机的第一蜗壳,所述第一蜗壳位于所述第二接水壳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接水壳的所述第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位于所述第一接水壳的第二方向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水壳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一接水壳的所述第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壳限定出第一接水槽,所述第二接水壳限定出与所述第一接水槽连通的第二接水槽;
其中,所述第一接水槽沿所述第一方向朝靠近所述第二接水槽的方向且朝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槽的横截面形成倒置的三角形或者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槽具有底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接水槽的底壁沿所述第一方向朝靠近所述第二接水槽的方向朝下延伸,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从上至下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槽的底壁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沿靠近所述第二接水槽的方向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槽的底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的高度差大于1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水槽内设有用于安装水位检测件的支撑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与所述第一蜗壳一体成型。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
第二蜗壳,所述第二蜗壳与所述第一蜗壳连接以限定出安装腔;
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一接水槽的上方,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蜗壳之间限定出第一风道;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风轮设于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安装腔且与所述第一风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风轮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壳设于所述第一蜗壳的背向所述第一接水壳的一侧且二者通过紧固件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蜗壳卡接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室内机组件,所述室内机组件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内接水盘,所述室内换热器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室内接水盘包括所述第一接水壳和所述第二接水壳;
室外机组件,所述室外机组件包括室外换热器和室外接水盘,所述室外接水盘设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下方;
输水装置,用于将所述室内接水盘内的水输送至所述室外换热器所在的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装置适于在制热模式下将所述室外接水盘内的水输送至所述室内换热器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装置包括:
第一输水组件,所述第一输水组件连通所述室外接水盘和所述室内换热器所在的空间,用于将所述室外接水盘内的水输送至所述室内换热器所在的空间;
第二输水组件,用于将所述室内接水盘内的水朝向所述室内换热器输送。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上方设有室内盛水件,所述室内盛水件具有室内盛水腔、与所述室内盛水腔连通的室内进水孔和室内出水孔,所述室内进水孔与所述第二输水组件连通,所述室内出水孔设于所述室内盛水件的下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装置适于在制冷模式下将所述室内接水盘内的水输送至所述室外换热器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装置还包括:
第三输水组件,所述第三输水组件连通所述室内接水盘和所述室外内换热器所在的空间,用于将所述室内接水盘内的水输送至所述室外换热器所在的空间;
第四输水组件,用于将所述室外接水盘内的水朝向所述室外换热器输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上方设有室外盛水件,所述室外盛水件具有室外盛水腔、与所述室外盛水腔连通的室外进水孔和室外出水孔,所述室外进水孔与所述第四输水组件连通,所述室外出水孔设于所述室外盛水件的下表面。
CN202222603568.5U 2022-09-28 2022-09-28 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以及空调器 Active CN218096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3568.5U CN218096251U (zh) 2022-09-28 2022-09-28 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以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3568.5U CN218096251U (zh) 2022-09-28 2022-09-28 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以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6251U true CN218096251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55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3568.5U Active CN218096251U (zh) 2022-09-28 2022-09-28 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以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62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01766B1 (en) Coil drain pan apparatus
WO2024082429A1 (zh) 换热设备
CN217303010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8096251U (zh) 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18096264U (zh) 空调器
CN218721885U (zh) 空调器
CN110068071B (zh) 窗式空调器
CN111780220B (zh) 空调器
CN108759060B (zh) 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
CN117847767A (zh) 空调器的接水盘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18096531U (zh) 空调器
CN217540929U (zh) 恒湿装置及恒湿设备
CN114459076B (zh) 立式空调
CN219103174U (zh) 空调一体机
CN212746720U (zh) 天花式空调器
CN221122371U (zh) 空调器
CN218895467U (zh) 空调室外机以及具有其的厨房空调套装
CN218379737U (zh) 加湿模块和新风机
CN219572108U (zh) 空调器
CN218348853U (zh) 空调器
CN118310097A (zh) 空调一体机
CN110626145B (zh) 多功能立柱式车载空调蒸发器总成
CN220507224U (zh) 空调器的冷凝水处理装置及空调器室内机
CN217303166U (zh) 空调器
CN216481307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