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0220B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0220B
CN111780220B CN202010478909.3A CN202010478909A CN111780220B CN 111780220 B CN111780220 B CN 111780220B CN 202010478909 A CN202010478909 A CN 202010478909A CN 111780220 B CN111780220 B CN 1117802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support frame
water
humidifying
humid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89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80220A (zh
Inventor
张吉义
国德防
董德智
刘新波
陈冬铃
张继通
李珍
王海梅
赵心蕾
黄尧
查文龙
冯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890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02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80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0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80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0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送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加湿盒,所述加湿盒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喷淋构件,所述喷淋构件具有一对喷嘴,所述一对喷嘴在向面向彼此的方向喷水之后在所述加湿盒的内部形成水膜,进入所述加湿盒内的空气流经所述水膜被加湿后经所述送风口送达室内空间,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加湿盒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其中,至少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安装位,所述喷淋构件能够设置于所述安装位。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谋求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通常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通过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压缩机形成的回路中的循环,对室内空气进行温度调节。以制冷模式为例,室内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因此通过空调器可以使室内空间的空气温度被降低。不过有这样的情形,用户除了对空气温度有要求,还对空气质量的其他方面有要求,如洁净度的改善、湿度的增加等。洁净度的改善通常采用杀菌灯、过滤网等结构来实现,湿度的增加往往需要在空调器内增设具有加湿功能的结构。
对于湿度的增加这一需求而言,如参照图1,目前有这样空调室内机:壳体具有回风口01和送风口02,壳体内设置有蜗壳03,蜗壳内设置有风扇04,风扇的下游设置有蒸发器05,蒸发器的下游设置有湿膜支架06,湿膜支架上设置有湿膜,湿膜放在水中并通过虹吸等方式将水供应给湿膜,在风扇04的作用下空气经回风口抽入壳体并依次经蒸发器和湿膜对空气加湿之后,经送风口送入室内空间。不过,湿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发生钙化等问题,如不进行更换,加湿效果将会受到影响。此外,空气中的微生物在加湿膜中停留之后,加湿后的空气还可能存在影响用户健康的问题。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
解决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送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加湿盒,所述加湿盒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喷淋构件,所述喷淋构件具有一对喷嘴,所述一对喷嘴在向面向彼此的方向喷水之后在所述加湿盒的内部形成水膜,进入所述加湿盒内的空气流经所述水膜被加湿后经所述送风口送达室内空间,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加湿盒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其中,至少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安装位,所述喷淋构件能够设置于所述安装位。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通过向喷淋构件直接供水的方式获得水膜,并在空气流经水膜时与水膜发生碰撞带走水分,从而能够谋求通过一种不会造成污染且无需更换部件的加湿方案。如可以为喷淋构件配置泵,通过调节泵的运转参数等可以改变水膜的质量,从而能够谋求更好的加湿效果。
由于支撑架的设置,能够谋求将喷淋构件稳定地安装至加湿盒内。具体地,通过第一部分与加湿盒的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设置方式基本保证了支撑架在加湿盒内的稳定性。多个安装位的设置允许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灵活地改变喷淋构件在支撑架上的个数和设置位置,获得更丰富的水膜形式。如可以是:仅在第二部分上设置安装位;或者:主要在第二部分设置安装位,在第一部分上也设置安装位;又或者:除了在支撑架上设置安装位,还可以在加湿盒的壁上(如侧壁等)也增设安装位。总之,在保证能够通向室内空间的空气在到达送风口之前流经水膜的前提下,可以灵活设置安装位的个数和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架的具体结构及其在空调器内的设置方式,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形灵活选择。此外,支撑架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各个支撑架的结构以及布置形式都可以灵活选择,只要能够满足喷淋构件在安装于其上的情形下能够形成能够实现加湿功能的水膜即可。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横向设置于所述加湿盒内,从而将所述加湿盒的腔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其中,所述喷淋构件的一对喷嘴位于所述上腔体。
通过这样的设置,对于每个喷淋构件而言,可以在上腔体内形成大致为半圆形的面的水膜。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上均设置有多个安装位,所述喷淋构件能够以可移除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安装位。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谋求喷淋构件在支撑架上的灵活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在满足能够将喷淋构件可靠安装且保证水膜能够在上腔体内形成的前提下,安装位的具体形式、安装位之间在第二部分上的分布方式以及设置于第二部分上的安装位的个数等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形灵活选择。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加湿盒固定连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谋求将第二部分被更可靠地固定。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或者形成有连接构件,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加湿盒固定连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借助于连接构件实现了第二部分的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构件的结构及其与加湿盒的连接形式可以灵活选择。如可以是(但不限于):
1)第二连接构件是引入的中间件(如螺钉等),这样一来,可以在第二部分和加湿盒上分别设置与中间件配合的结构(如螺孔等)。
2)第二连接构件是与第二部分一体成型的卡扣或者凸起等结构,这样一来,可以在加湿盒上设置与该结构相匹配的结构即可。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包括横向部分,所述安装位设置于所述横向部分;以及竖向部分,其由所述横向部分的侧部延伸而形成;其中,所述连接构件设置于所述竖向部分。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谋求连接构件的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
由于连接构件与安装位处于支撑架的不同方位,因此避免了如下现象(但不限于)的发生:
1)由于连接构件的存在、连接构件的设置位置或者连接构件与加湿盒的连接关系的建立等可能干涉喷淋构件在安装位上的设置;
2)由于连接构件的存在、连接构件的设置位置或者连接构件与加湿盒的连接关系的建立等可能影响喷淋构件形成的水膜质量。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部分与所述加湿盒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便允许上腔体内的水经所述间隙流入下腔体。
通过这样的设置,上腔体中的水能够被及时地排出,从而能够谋求加湿功能在空调器上得以可持续地实现。如间隙的形式可以是(但不限于):
1)竖向部分的整体结构与加湿盒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即二者之间具有连续的间隙;
2)竖向部分的局部与加湿盒的内壁之间具有一个或者多个间隙,如:竖向部分上向外延伸有多个间断的翻边,翻边抵靠至加湿盒的内壁,这样一来,仅在相邻的翻边之间具有间隙;或者:竖向部分的外表面为不规则的结构,一部分抵靠至加湿盒而另一部分与加湿盒之间形成间隙。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连通结构,以便允许上腔体内的水流入下腔体。
通过这样的设置,同样可以保证上腔体中的水能够被及时地排出,从而能够谋求加湿功能在空调器上得以可持续地实现。如连通结构可以是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多个孔等。如孔可以是圆孔或条形孔等。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连通结构与前文中的间隙均能够谋求加湿功能在空调器上得以可持续地实现,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二者同时具备或者择一具备即可。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位,所述喷淋构件能够以可移除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安装位。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谋求在支撑架上的更多位置安装喷淋构件,或者说允许在支撑架上设置更多的喷淋构件,以满足相应的加湿需求。如可以是:在每个具有安装位的位置均设置喷淋构件,根据不同的加湿需求,可以控制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处于工作状态。
示例性地,如支撑架整体为一个长条状的板状结构,其中的第一部分包括沿板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位于两端的两个方板,第二部分设置于两个方板之间且与两个方板固定连接,第二部分的长度明显大于两个方板的长度,在第二部分上设置有3-5个甚至更多个安装位,而在第一部分的每个方板上仅设置1-2个安装位,或者仅在其中的一个方板上设置安装位。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第一、第二)部分的具体形式(形状、大小等)、二者之间的设置方式(方位、连接方式等)、安装位在(第一、第二)部分上的分布方式以及设置于(第一、第二)部分上的安装位的个数等。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淋构件包括:进水端,所述进水端配置有连接管路,所述喷淋构件经所述连接管路连接至水源,所述进水端的进水侧伸至所述下腔体;以及安装端,所述喷淋构件通过安装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架;其中,所述进水端固定设置或者自由容纳于所述支撑架对应于所述安装位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设置,在保证进水端能够进水的前提下,实现了喷淋构件在支撑架上的固定。
总之,本发明的空调器通过喷淋构件的一对喷嘴对喷产生水膜的方式,提供了相当于现有技术中湿膜所能提供的水分。由于水膜对着喷水开始产生随着喷水结束消失,因此水质较为新鲜,不会滋生细菌。
通过支撑架的第一部分实现了喷淋构件的稳定安装,通过第二部分的设置允许喷淋构件在支撑架内能够被更灵活地设置,从而能够满足更多样化的加湿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支撑架上的一个长条形的板状结构、一个条形孔和三对安装圆孔构成了三个喷淋构件的安装位来描述本发明的空调器。附图中:
图1示出现有例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B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A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B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C为图3B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3D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剖视示意图;
图3E为图3D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5A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B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C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D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E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6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加湿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加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8A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喷淋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B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喷淋构件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01、回风口;02、送风口;03、蜗壳;04、风扇;05、蒸发器;06、湿膜支架;1、壳体;2、加湿模块;3、接水盘;11、送风口;12、回风口;13、接水盘排水接头;14、冷媒管路接头;15、水源接头;16、吊耳;17a、第一风机;17b、第二风机;21、加湿盒;211、第一排水孔;212;第二排水孔;213、支架;2131、横向子支架;2132、竖向子支架;214、连接孔;215、挂钩;22、加湿盖;221、第一区域;222、第二区域;2221、透气孔;2231、竖条板;2232、三角孔;2233、三角凸起;2241、第一减薄部分;2242、第二减薄部分;225、止位槽;2251、沿;2252、挡片;23、支撑架;231、第一部分;232、第二部分;2320、支撑架单体;2321、横向部分;2322、竖向部分;41、第一挡水网;42、第二挡水网;43、第三挡水网;5、喷淋构件;51、第一管体;52、第二管体;521、第一支管;522、第二支管;5221、环台;53、第三管体;531、条形孔;5311、翻边;54、安装端;541、安装圆孔;55、喷嘴;56、泵;61、第一卡扣;62、第二卡扣;621、卡孔;71、伸出端;72、凸起;73、凹陷孔;74、支撑筋;8、排水圆孔。
注:标号01和02仅表示背景技术的图1中的回风口和送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如支撑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结构或者非连续的结构等,安装位也可以是除一个条形孔和三对安装圆孔构成了三个安装位之外的其他形式,如每组孔仅对应一个安装位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2A至2B、图3A至3E、图4、图5A至5E、图6、图7、图8A至8B,图2A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B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A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B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C为图3B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图3D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剖视示意图,图3E为图3D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图4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爆炸示意图,图5A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B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C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三,图5D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四,图5E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五,图6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加湿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加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8A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喷淋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B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加湿模块的喷淋构件的剖视示意图。空调器通常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内主要设置有压缩机、室外风机和室外换热器(通常称作冷凝器),空调室内机主要设置有室内风机(下文简称风机)、室内换热器(通常称作蒸发器)和电控箱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形成冷媒的循环回路。当冷媒沿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循环流动时,空调器处于制冷循环。当冷媒沿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循环流动时,空调器处于制热循环。
空调室内机包括安装(如悬置于墙壁或者天花板等)或者放置于室内空间的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风机、蒸发器、接水盘3和电控箱等,壳体1上具有送风口11和回风口12,空调器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制热时,在风机的作用下,室内空间的空气经回风口被抽入壳体内部,与室内换热器的表面进行热交换之后,经送风口再次送入室内空间,如此循环以降低室内空间的空气温度。壳体上设置由将接水盘的水向外排出的接水盘排水接头13、加注冷媒的冷媒管路接头14、水源接头15(向下文中的喷淋构件供水)以及吊耳16,空调室内机通过吊耳固定在室内空间。
在本发明中,壳体内还设置有新的功能模块,具体而言,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对进入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湿度增加处理的加湿模块2。加湿模块沿送风方向位于室内换热器和送风口之间。加湿模块工作时,在风机的作用下,室内空间的空气经回风口进入壳体内部,与室内换热器的表面进行热交换之后,先经加湿模块对空气作湿度增加的处理之后再经送风口送入室内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对空气进行湿度增加的过程中,制冷和/或制热可以停止也可以同时进行。如采用本发明的加湿模块实现湿度增加的功能是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完成的,因此可以在湿度增加期间暂停空调器的常规制冷和/或制热。此外,由于此时的风机仅服务于加湿功能,因此可以根据加湿需求更为灵活地调整风机的运行状况,从而保证了加湿功能的实现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设置风机的数量和位置,如可以设置两台风机(17a、17b),根据不同的送风需要,使风机中的其中一台或者两台均运行。在一般加湿需求的情形下,使其中的一台风机运行即可,这样一来,在加湿目标可以实现的前提下避免了由于两台风机同时运行可能导致的噪声、电力使用等问题。而在加湿需求比较急迫的情形下,可使两台风机同时运行,这样的设置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加湿需求。
加湿模块2包括加湿盒21,加湿盒21内设置有喷淋构件5,喷淋构件具有一对喷嘴55,一对喷嘴在向面向彼此的方向喷水之后(如喷出的水流速度为5-10m/s),在加湿盒的腔体内部形成水膜,空气在换热器的位置流经水膜时,与水膜发生碰撞并带走水膜中的部分水分从而湿度增加,之后经送风口送达室内空间即实现了加湿功能。
喷淋构件5在加湿盒21内的设置方式为:在加湿盒21内安装有横向的支撑架23,支撑架上设置有可以安装喷淋构件5的多个安装位。如果两种安装位安装的是同一规格的喷淋构件,则安装位通常应当相同。若喷淋构件的结构在细节上有所区别,或者喷淋构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其在支撑架上的安装,不同的安装位也可以不同。如:喷淋构件的规格相同,安装位包括两种,一种为通过卡接的方式将喷淋构件固定在支撑架上的结构,另一种为通过螺接的方式将喷淋构件固定在支撑架上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在支撑架上安装构件,在允许的前提下,也可以在其他位置也安装喷淋构件,如在加湿盒的顶部、侧壁等位置增设喷淋构件等。
主要参照图8A和图8B,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喷淋构件5包括基体,基体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出水端设置有一对喷射方向面向彼此的喷嘴55,进水端与一对喷嘴之间分别形成流道,以便从进水端进入的水能够经与每个喷嘴相应的流道到达该喷嘴。具体地,基体包括作为主管的第一管体51,第一管体向外延伸有两个管径小于第一管体的第二管体52,喷嘴设置于第二管体远离第一管体的一端。具体地,第二管体包括沿第一管体的径向向外延伸的、与第一管体垂直的第一支管521,第一支管在远离第一管体的一端沿第一管体的轴向且向面向另一个喷嘴延伸有管径小于第一支管的第二支管522,喷嘴55设置于第二支管远离第一支管的一端。此外,第二支管在靠近喷嘴的位置向外延伸有环台5221,这样一来,喷嘴恰好位于环台的中部。
可以看出,对应于两个喷嘴的流道由第一管体→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组成。为了保证水膜的质量,对应于喷嘴的两个管路为对称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各管的结构流道还可以是其他组成形式,如将第一管体内部分为两个腔其中的每个腔对应一个喷嘴的流道、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为一根弧形管、第二支管为沿水流方向的缩径结构等。
第一管体在对应于进水端的位置向外延伸有第三管体53,在支撑架的对应位置应当设置有与第三管体对应的第一安装结构,如第一安装结构为能够将第三管体自由容纳或者固定的结构,如第三管体在伸出孔外的部分具有能够与管路连接的外螺纹,通过在第三管体上配置有与外螺纹匹配的连接管路(如硅胶管),即可将喷淋构件连接至外部水源,这样一来,在水源经硅胶管通入第一管体之后,分别经(第一、第二)支管送到相对设置的一对喷嘴,水在喷嘴处加速后对撞产生水花,在加湿盒内形成一定半径的水膜。连接管路上配置有专门的泵56和进水阀,从而可以通过调节泵的参数和进水阀的开度来调整水膜的质量。如针对每个喷淋构件分别配置泵和进水阀,也可以共用一个泵,分别配置进水阀等其他方式。优选地,加湿模块整体放置在整机靠右侧的位置,水源设置于加湿模块的右侧,方便检修。
第一管体沿与第二支管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向外延伸有两个安装端54,如安装端为具有内螺纹的筒状结构,在支撑架的对应位置应当设置有与安装端对应的第二安装结构,如第二安装结构为能够与安装端匹配的结构,如可以通过第二安装结构与安装端的直接配合或者通过引入紧固件并借助于紧固件与第二安装结构和/或安装端的配合将喷淋构件连接至支撑架。优选地,两个安装端沿第一管体的轴向位于第三管体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安装端的个数、具体形式、设置位置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如可以在第三管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安装端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第三)管体的轴线共面,(第一、第二)支管的轴线分别与(第一、第二)安装端的轴线共线。
如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结构为条形孔531,第三管体能够在条形孔531的长度范围内自由移动,第二安装结构为与安装端匹配的安装圆孔541。每个条形孔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三个安装圆孔,这样一来,一个条形孔和三对安装圆孔实际上构成了喷淋构件的三个安装位。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由一个条形孔和三对安装圆孔构成了三个安装位仅是作为安装喷淋构件的安装位的一种示例性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其他的安装位来实现喷淋构件在加湿盒上的固定。如在喷淋构件的结构相同时,采用其他安装方式,或者在喷淋构件的结构发生改变时,相应地调整安装位的具体形式等。
加湿模块2位于接水盘3的上方。加湿盒在靠近接水盘的位置,加湿盒在靠近底部的区域设置有排水结构,以便将一对喷嘴喷出的水在参与加湿处理后排出加湿盒。如排水结构包括分别在加湿盒的底部和加湿盒的两侧的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的第一排水孔211和第二排水孔212,优选地,第二排水孔的孔径小于等于第一排水孔,以尽量避免空气与水膜对撞的过程中出现水从第二排水孔溅出加湿盒的现象。优选地,(第一、第二)排水孔中的水均导入至接水盘之后再排出空调器,当然也可以在其中任意的孔上接入排水管,将水直接排出空调器的外部。
仍以由一个条形孔和三对安装圆孔构成了三个安装位为例,下面结合支撑架来阐述本发明的空调器。
支撑架23横向设置于加湿盒内从而将加湿盒的腔体分割为上腔体和下腔体,喷淋构件的一对喷嘴位于上腔体内。
主要参照图5A至图5E,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架23大致为一个长条形的板状结构,支撑架的横截面大致为呈凸字型,条形孔531设置于支撑架沿其宽度方向的中部(即设置于凸字型的高面),两个由三个安装圆孔541组成的孔组分别设置于条形孔531的两侧(即设置于凸字型的低面)。
作为一种改进,可以在设置于高面和/或低面先形成一个对应于安装位的预设结构,以便更好地设置安装位。如可以是:沿支撑架的长度方向形成三条轨道,具体为中部的一条第一轨道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一轨道两侧的两条第二轨道,条形孔设置于第一轨道,安装圆孔设置于相应侧的第二轨道。凸字型的横截面使得支撑架的下表面在中部的位置能够形成一个安置硅胶管的容纳空间,便于布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架23包括位于两端的、与加湿盒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作为第一部分231的方板以及位于两个第一部分之间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232包括沿支撑架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支撑架单体2320,多个支撑架单体之间彼此连接,最外侧的两个支撑架单体与相应位置的、作为第一部分的方板固定相连。如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单体与第一部分的基础结构大致相同,也大致为方板;支撑架单体的个数为四个;无论是作为支撑架单体还是作为第一部分,每个方板上均设置一组由前述的一个条形孔和三对安装圆孔构成的三个安装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与加湿盒一体成型,多个支撑架单体之间以及最外侧的支撑架单体与相应位置的第一部分之间采用基本一致的连接方式。下面以相邻的两个支撑架单体之间的连接为例,来阐述各种连接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支撑架单体在靠近彼此的部分,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卡扣61,另一个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扣匹配的对接孔。
通过这样的设置,方便安装且无需引入如紧固件等部件。考虑到结构的平整性,如在第一卡扣与对接孔扣合好的状态下,相邻的两个支撑架单体之间应当为共面的状态。
作为一种改进,可以将上述的对接孔省略。如可以通过将第一卡扣61的结构适当延长或者将支撑架单体上的条形孔531进行加长处理,从而使第一卡扣61直接卡接至条形孔531。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对支撑架单体上的条形孔531进行加长处理直至第一卡扣能够卡接至条形孔内。作为一种优选,为了保证卡接的稳定性,可以在条形孔531的外缘延伸有竖向的翻边5311,第一卡扣在卡接好的状态下抵接至翻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支撑架单体在靠近彼此的部分,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沿支撑架单体2320的长度方向延伸而成的伸出端71,伸出端上设置有沿支撑架单体的厚度方向延伸而成的凸起72,在另一个上设置有与凸起匹配的凹陷孔73,如凸起可以是表面分布无差别的基础结构,也可以是在基础结构的外表面增设一个或者多个凸出结构的改进结构等,凹陷孔可以是盲孔或者通孔等。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凸起在伸出端上自下而上延伸而成的结构,这样一来,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另一个支撑架单体搭接至伸出端,另一个支撑架单体上的凹陷孔与凸起72匹配连接。
在一种具体的示例中,凸起72为柱状结构,为了便于安装,将柱状结构的上端面在远离支撑架单体的外侧切为斜面,从而能够在安装的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为了进一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设置凸起72的支撑架单体上设置有支撑筋74,伸出端71由支撑筋向另一个支撑架单体延伸而成。这样一来,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凹陷孔73与凸起72匹配对接,另一个支撑架单体一方面搭接至伸出端,另一方面还搭接至支撑筋上,因此进一步增加了稳定性。
优选地,支撑筋设置于支撑架单体的下表面,支撑筋在长度方向上大致沿凸字型的结构布满支撑架单体,支撑筋在宽度方向上分为连接部分和搭接部分,搭接部分伸出支撑架单体从而用于支撑另一个支撑架单体,连接部分位于支撑架的内侧主要用于增加支撑架单体的强度,以及为了保证支撑筋自身的功能能够可靠地得以实现。
作为支撑筋的替代方式,也可以是,在支撑架单体上设置多个伸出端,其中一部分伸出端上设置有凸起,另一部分伸出端只用于通过与支撑架单体的搭接实现对该支撑架单体的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的支撑筋、伸出端、凸起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者固定连接,支撑筋其位于的支撑筋单体之间也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者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支撑架单体在靠近彼此的部分,其中一个支撑架单体的高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卡扣,两个低面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伸出端,伸出端上设置有向上的凸起。相应地:
在另一个支撑架单体上,条形孔被加长处理且其内设置有向下的翻边,第一卡扣伸入条形孔内并卡接至翻边的内表面。且该支撑架单体上设置有与凸起匹配的凹陷孔,凹陷孔为通孔。
在此基础上,最外侧的支撑架单体的高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卡扣,两个低面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支撑筋,支撑筋上设置伸出端,伸出端上设置有向上的凸起。相应地:
在与该支撑架单体连接的第一部分上,条形孔被加长处理且其内设置有向下的翻边,第一卡扣伸入条形孔内并卡接至翻边的内表面。且第一部分上还设置有与凸起匹配的凹陷孔,凹陷孔为通孔。
可以理解的是,在能够实现相邻的两个支撑架单体之间的连接的前提下,第一卡扣以及凸起的结构形式、个数、设置位置、匹配方向等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分与加湿盒之间也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如螺接、插接或者卡接等,多个支撑架单体之间以及最外侧的支撑架单体与第一部分之间可以采用明显不同的连接方式,如:可以将最外侧的支撑架单体与第一部分之间增加螺接等其他连接方式;或者将多个支撑架单体之间分为几个组,可以对每个组之间的连接方式与同一个组内各个支撑架单体的连接方式进行差异化设置等。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的第一部分是间断的结构而第二部分是连续的结构只是一种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的构成。如第一部分可以是连续的结构(如环状结构等),第二部分可以是间断的结构,如第二部分包括分开设置的多个部分,多个部分分别就近固定至第一部分等,多个部分中的一部分为前述的由多个支撑架单体构成的结构。
为了保证喷淋构件的安装稳定性以及支撑架的安装稳定性,支撑架单体之间以及外侧的支撑架单体与相应位置的第一部分之间均固定连接的基础上,还将第二部分与加湿盒也直接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由支撑架单体拼接成的第二部分包括长条形的主体,主体包括横向部分2321,横向部分在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有竖向部分2322,竖向部分上设置有作为连接构件的第二卡扣62,第二部分通过第二卡扣与加湿盒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使第一部分上也具有上述的横向部分、竖向部分和第二卡扣,以便产品的批量加工。
如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加湿盒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二卡扣对应的卡孔621,这样一来,在安装好的状态下,支撑架大致坐落于加湿盒的底部。为了保证受力的均匀性,如可以在每个方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卡扣,与第二卡扣对应的卡孔可以是如图所示的与第二卡扣为一对一的设置方式,也可以将卡孔适当地沿支撑架的长度方向进行加长为细长卡孔,即将多个卡孔进行合并设计,这样一来,一个细长卡孔可以承担多个第二卡扣的安装需求。
在将喷淋构件5安装于任意一个安装位的情形下,一对喷嘴55在上腔体形成一个大致为半圆形的水膜。为了保证加湿模块的可持续作业,需要将上腔体内聚集的水及时地排出。鉴于此,在支撑架上除了设置有用于安装的条形孔和安装圆孔之外,还设置有用于排水的连通结构,如在本实施例中,连通结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多个排水圆孔8,具体地,在每侧的安装圆孔541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排水圆孔,排水圆孔的孔径小于安装圆孔而个数多于安装圆孔。这样一来,上腔体的水即可通过排水圆孔排至下腔体,进而通过前述的排水孔(211、212)排至接水盘3,最终通过接水盘排水接头13排出空调器。
除了在支撑架上设置排水连通结构之外,还可以通过如在支撑架和加湿盒的内壁之间预留间隙、加湿盒在对应于上腔体的位置设置有连通结构等其他方式将上腔体内聚集的水及时地排出。
本发明中,加湿盒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在空调器壳体内,以便于加湿模块在空调器内的增加和移出。主要参照图3C,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加湿盒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架213,支架213包括向外延伸的横向子支架2131以及从横向子支架延伸出的竖向子支架2132,竖向子支架上设置有连接组件,加湿盒通过连接组件固定于壳体。其中连接组件包括两种连接构件,具体包括位于上方的连接孔214和位于下方的挂钩215。这样一来,在将加湿盒安装至壳体的时候,首先将挂钩215伸入壳体上对应于挂钩的槽中,此时加湿盒的重量被壳体承托,因此安装人员即可解放双手。之后借助于螺丝、螺栓等紧固件与连接孔214以及壳体上的相应的孔的配合,即可将加湿盒固定至壳体。通过这样的设置,单人操作即可完成加湿盒的安装,提高了操作便捷性。
加湿盒沿空气流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具有第一开放结构和第二开放结构,第一开放结构和/或第二开放结构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有挡水构件,挡水构件一方面允许空气经其流入加湿盒内另一方面能够至少一个部分水飞溅出加湿盒。也就是说,在保证在良好空气交换的范围内,挡水构件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从喷嘴飞溅出的水滴或者被与空气发生撞击后的水膜上的水滴飞溅出加湿盒的外部。
如挡水构件通常应当为网状结构,如可以为多孔类非金属滤网,挡水网的厚度为0-20mm,优选为10mm;挡水网的网孔密度为20-100目,优选为20-40目。如示例性地,挡水构件为网孔密度为40目的聚氨酯挡水网(下文简称挡水网)。显然,在功能能够被满足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具有其他网孔密度、厚度、材质、结构等参数的挡水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放结构包括设置于加湿盒的后侧和顶部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二开放结构包括设置于加湿盒的前侧的第三开口,第一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挡水网41,第二开口处配置有加湿盖22,加湿盖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挡水网42,第三开口处设置有第三挡水网43。优选地,挡水网(41、42、43)分别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处。示例性地,顶部的第二挡水网42通过卡扣固定在加湿盖上,而前侧的第三挡水网43和后侧的第一挡水网41采用如下的方式进行固定:在加湿盒的前侧和后侧预留有向内的沿2251,在加湿盒的两个侧部的内壁分别设置一个竖向的挡片2252,内侧的挡片、加湿盒的侧壁和两个侧部的沿形成两个止位槽225,将挡水网(41、43)分别直接插入相应的止位槽内即可,如在止位槽里安装厚度为8-10mm、网孔密度为40目的硬质聚氨酯挡水网。显然,挡片可以是一整片也可以是由几个间隔的片组成,此外还可以在加湿盒的底部内侧也增加挡片。显然,这只是止位槽的一种示例性的描述,只要止位槽能够满足固定挡水网的功能,可以以任意合理的形式设计止位槽。
加湿盖与加湿盒的顶部外缘优选地采用密封装配,以免加湿盒内的水经二者之间的缝隙溅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加湿盖包括盖主体以及由盖主体的外缘向下延伸的加湿盖翻边,加湿盖翻边搭接至加湿盒。具体地,加湿盖翻边的下端具有由外向内减薄的第一减薄部分2241,加湿盒的内壁上端具有由内向外减薄的第二减薄部分2242,在搭接好的状态下,第一减薄部分的外表面抵接至所述第二减薄部分的内表面。其中,由于加湿盒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三、第一)挡水网,因此,对应于加湿盒的前侧和后侧的第一减薄部分的内表面分别抵接至(第三、第一)挡水网的外表面。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可行的方式加湿盖与加湿盒之间的密封连接,如密封条等。
基于上述的第一开放结构,空调器通过混合空气加湿的方式对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加湿,混合空气加湿的过程为:在风机的作用下,室内空气被抽进壳体内部,壳体内部的空气分为两路,具体地:分别穿过加湿模块的第一挡水网41和加湿盖-第二挡水网42进行减速并进入加湿盒的内部,然后经过水膜并与水膜发生碰撞并在穿过水膜的过程中带走水膜中的部分液体从而实现了空气湿度的增加。之后经第三挡水网43到达加湿盒的外部,最终经送风口进入室内空间。如此循环,即可对室内空间的空气加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放结构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使空调器的加湿机制有所区别。如第一开放结构可以仅包括上述的第一开口或者第二开口,相应地,空调器通过正面空气加湿或者顶部空气加湿的方式对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加湿。
在实现了密封连接的基础上,在加湿盖22的左右侧与加湿盒增加卡扣连接,方便更换加湿盖下方的第二挡水网42。如卡扣连接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个向下延伸的竖条板2231,在竖条板靠下方的位置两个三角孔2232,加湿盒在对应的位置设置与三角孔对应的三角凸起2233。为增加进风的面积,加湿盖为自左向右向下倾斜的结构,为了同时保证水膜的面积,加湿盖与水平面的夹角优选为不大于30°。为了保证第二开口处的通风性能,在加湿盖上设计有很多连通结构,同时为了保证加湿功能,在对应于水膜的位置将加湿盖设置为封闭结构,以防水膜中的水滴漏出。如加湿盖22包括对应于水膜的、长条状的第一区域221,第一区域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区域222,根据喷淋构件的安装位置,水膜所在的位置也不同,因此两个第二区域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示例性地,在每个第二区域上均设置有多个透气孔2221,如在一种具体的示例中,透气孔的直径约为3mm,透气孔之间的距离约5mm。显然,透气孔的孔径和密度等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此外,连通结构还可以是除透气孔之外的其他任意结构,如条形孔、星形孔等。
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引入喷淋构件产生的水膜,能够谋求对室内空气进行湿度增加的处理。通过增设支撑架,能够谋求对喷淋构件进行安装。通过将支撑架设置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形式,能够谋求将喷淋构件更灵活、更稳固地设置于加湿盒内。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具有如上具体方式的喷淋构件、支撑架以及喷淋构件在支撑架内的设定安装方式的空调器作为示例介绍,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以及实际应用场景等情形灵活地调整。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送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风机和加湿模块,所述风机包括一台或者多台,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加湿盒,所述加湿盒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喷淋构件,所述喷淋构件具有一对喷嘴,所述一对喷嘴在向面向彼此的方向喷水之后在所述加湿盒的内部形成水膜,进入所述加湿盒内的空气流经所述水膜被加湿后经所述送风口送达室内空间,
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加湿盒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
其中,至少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安装位,所述喷淋构件能够设置于所述安装位;
其中,所述支撑架横向设置于所述加湿盒内,从而将所述加湿盒的腔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喷淋构件的一对喷嘴位于所述上腔体;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或者形成有连接构件,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加湿盒固定连接,所述主体包括:
横向部分,所述安装位设置于所述横向部分;以及
竖向部分,其由所述横向部分的侧部延伸而形成;
其中,所述连接构件设置于所述竖向部分;
其中,所述竖向部分与所述加湿盒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上腔体的水经所述间隙流入下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多个安装位,所述喷淋构件能够以可移除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安装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加湿盒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连通结构,以便允许上腔体内的水经所述连通结构流入下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位,所述喷淋构件能够以可移除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安装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构件包括:
进水端,所述进水端配置有连接管路,所述喷淋构件经所述连接管路连接至水源,所述进水端的进水侧伸至所述下腔体;以及
安装端,所述喷淋构件通过安装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架;
其中,所述进水端固定设置或者自由容纳于所述支撑架对应于所述安装位的位置。
CN202010478909.3A 2020-05-29 2020-05-29 空调器 Active CN1117802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8909.3A CN111780220B (zh) 2020-05-29 2020-05-29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8909.3A CN111780220B (zh) 2020-05-29 2020-05-29 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0220A CN111780220A (zh) 2020-10-16
CN111780220B true CN111780220B (zh) 2023-04-28

Family

ID=72754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8909.3A Active CN111780220B (zh) 2020-05-29 2020-05-29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802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0129B (zh) * 2020-02-27 2023-05-2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3310130A (zh) * 2020-02-27 2021-08-27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8018U (zh) * 1990-04-05 1990-12-26 龙口市龙东玻璃钢厂 对喷式雾化喷嘴
KR20080059755A (ko) * 2006-12-26 2008-07-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0848933B1 (ko) * 2007-12-21 2008-07-29 주식회사 원방테크 크린룸내 직접분무식 기화가습장치
CN212538018U (zh) * 2020-05-29 2021-02-1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0220A (zh) 202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08731U (zh) 空调器
CN111780220B (zh) 空调器
CN111780219B (zh) 空调器
CN212777620U (zh) 空调器
CN212538018U (zh) 空调器
CN212777618U (zh) 空调器
CN113310129B (zh) 空调器
CN212538068U (zh) 空调器
CN212108729U (zh) 空调器
CN212108730U (zh) 空调器
CN212538064U (zh) 空调器
CN212777622U (zh) 空调器
CN212777621U (zh) 空调器
CN212777619U (zh) 空调器
CN111780218B (zh) 空调器
CN212108734U (zh) 空调器
CN212538069U (zh) 空调器
CN212538067U (zh) 空调器
CN212538065U (zh) 喷淋构件以及包含该喷淋构件的空调器
CN113310127B (zh) 空调器
CN212538063U (zh) 空调器
CN212108732U (zh) 空调器
CN214949408U (zh) 吊顶空调器
CN212108733U (zh) 喷淋构件以及包含该喷淋构件的空调器
CN212538062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5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ER AIR-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Ltd.

Applicant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Ltd.

Applicant before: Haier Zhijia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