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0929U - 恒湿装置及恒湿设备 - Google Patents

恒湿装置及恒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0929U
CN217540929U CN202221074906.4U CN202221074906U CN217540929U CN 217540929 U CN217540929 U CN 217540929U CN 202221074906 U CN202221074906 U CN 202221074906U CN 217540929 U CN217540929 U CN 217540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evaporator
constant
humid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749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泽钦
邓伟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Qi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Q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Qi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Q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749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0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0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0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恒湿装置及恒湿设备,恒湿装置包括:箱体,其设有带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风机,其设在风道内;除湿组件,其设在风道内且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元件,蒸发器位于进风口和冷凝器之间,蒸发器朝向进风的表面倾斜向下设置,冷凝器朝向进风的表面倾斜向下设置;加湿组件,其设在风道内且位于除湿组件和出风口之间。恒湿设备包括壳体和恒湿装置,恒湿装置设在壳体的容纳腔,且其出风口与位于壳体侧面的出风口格栅连通,进风口与位于壳体下表面的进风口格栅连通。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迎风面倾斜向下,增加它们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空气依次得到充分的降温降湿和充分的加热升温,提升除湿效果和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恒湿装置及恒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恒湿装置及恒湿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递增,希望能营造一个更加舒适、更加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除湿加湿机是常见的智能家居设备,能对室内空气的湿度进行调节,若湿度大于设定值,比较潮湿,则将室内的实时湿度进行下调,若湿度小于设定值,比较干燥,则将室内的实时湿度进行上调,最终符合人们对室内湿度的需求。然而,目前的除湿加湿机普遍存在着除湿效果不佳、能耗高等不足,未能很好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环保节能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恒湿装置的恒湿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湿装置,其包括:
箱体,其设有风道,所述风道的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
风机,其设在所述风道内;
除湿组件,其设在所述风道内,所述除湿组件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元件,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节流元件依次首尾连接以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蒸发器朝向进风的表面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冷凝器朝向进风的表面倾斜向下设置;
加湿组件,其设在所述风道内且位于所述除湿组件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箱体的风道内设有风机、除湿组件和加湿组件,在风机的运行时,空气被不断抽进风道内,若空气过于潮湿,则启用除湿组件,将空气的相对湿度调低,若空气过于干燥,则启用加湿组件,将空气的相对湿度调高,以保证符合人们对室内空气的湿度要求;在除湿组件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朝向进风的表面呈倾斜向下,能增加空气与蒸发器之间、空气与冷凝器之间的换热面积,在被抽进风道的潮湿空气直接吹向蒸发器的倾斜表面时,潮湿空气能得到充分的降温降湿,使潮湿空气所含的多余水汽充分冷凝成水珠,并在重力作用下迅速下落,离开蒸发器的换热面,避免水珠积留在蒸发器的换热面而影响除湿效果,从而提升除湿效果;在空气吹向冷凝器的倾斜表面时,空气能够被充分加热升温,能降低除湿组件的能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湿帘,所述湿帘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以使所述湿帘内的水往下流。在加湿组件运行时,让空气流经湿帘,使空气与湿帘内由上往下流动的水直接接触,促使空气的湿度有效提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集水盘,所述集水盘位于所述湿帘的下方,所述集水盘设有排水口。集水盘可以通过排水口与外接管道进行连接,沿湿帘往下流的水经集水盘收集并集中排放,避免对箱体内的蒸发器、冷凝器和风机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设有接水盘和水槽,所述接水盘设在所述箱体的内底面且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所述水槽的一侧与所述接水盘连通,另一侧与所述集水盘连通,所述水槽设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用于排放所述水槽中的水。箱体设置接水盘,接水盘位于蒸发器的下方,以很好地收集从蒸发器上冷凝下来的水珠;并且,箱体设置水槽,集水盘和接水盘均与水槽连通,促使集水盘内的水和接水盘内的水能汇流至水槽,并从水槽的排放口进行集中排放,如此可减少恒湿装置的管路数量,让恒湿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水盘的内底面倾斜向下设置,以形成导流面,所述导流面倾斜向所述水槽,以使所述接水盘中的水流向所述水槽。接水盘的导流面倾斜向水槽,致使落至接水盘内的积水能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往水槽,避免接水盘出现积水无法排空的问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槽的内底面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排放口连接。水槽的内底面设置与排放口连接的凹槽,以致水槽内的水流至凹槽,并经排放口排出恒湿装置之外,避免恒湿装置出现积水无法排空的问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紧邻设置且连接,所述蒸发器的两端均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并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接水盘的内底面凸起形成凸块,所述支撑板抵接于所述凸块。
蒸发器和冷凝器连接成一体,并由支撑板提供有力的支撑作用,促使蒸发器和冷凝器在接水盘的上方保持稳定的悬空状态,另外,接水盘的内底面设置凸块,凸块能对支撑板施以支撑力,让支撑板能长时间对蒸发器和冷凝器起到稳定作用,避免支撑板受到来自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过大作用力而发生形变;而且,如此设计,可保证接水盘内的积水仍能沿导流面流至水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恒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湿度传感器和控制阀;所述加湿组件设有所述控制阀,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空气的实时湿度,若空气的实时湿度过低,控制器在接收到湿度传感器的电信号后产生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阀,让控制阀开启,从而启用加湿组件,促使沿风道流至加湿组件的空气,能够与水直接接触,完成加湿处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除湿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若空气的实时湿度过高,控制器在接收到湿度传感器的电信号后产生控制信号,并发送至除湿组件,让除湿组件启动,对风道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处理。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湿设备,其包括壳体和如上所述的恒湿装置,所述壳体内部中空形成容纳腔,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设有进风口格栅,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出风口格栅,所述恒湿装置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恒湿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格栅连通,所述恒湿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进风口格栅连通。
在恒湿设备中,恒湿装置设在壳体的容纳腔内,以便将壳体安装于家装吊顶上,使恒湿装置隐藏于家装吊顶,具有美观性;壳体的下表面设置进风口格栅,侧面设置出风口格栅,室内空气经进风口格栅流至恒湿装置,在恒湿装置施以的除湿处理或加湿处理后,经出风口格栅流回室内;该恒湿设备具有较佳的除湿效果,能使室内空气的湿度达到人们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恒湿设备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恒湿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恒湿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恒湿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100、壳体;110、进风口格栅;120、出风口格栅;200、箱体;210、进风口;230、隔板;240、支撑板;310、蒸发器;320、冷凝器;330、压缩机;400、风机;500、加湿组件;510、进水口;610、接水盘;611、凸块;620、集水盘;630、水槽;631、排放口;632、凹槽;700、电控盒;800、排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X方向是由恒湿装置的后侧指向前侧;Y方向是由恒湿装置的左侧指向右侧;Z方向是由恒湿装置的下侧指向上侧。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恒湿装置及恒湿设备举出若干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恒湿装置,恒湿装置包括箱体200、风机400、接水盘610、除湿组件和加湿组件500。
其中,箱体200的内部设有供空气流通的风道,风道的一端为进风口210,以便室内的空气经进风口210进入至风道,风道的另一端为出风口,以使经过加湿处理或除湿处理的空气经出风口回至室内。在本实施例中,箱体200为一个方体状的箱子,可以由金属材料如铁制成。进风口210和出风口呈前后相对设置,进风口210位于箱体200的后侧面,出风口位于箱体200的前侧面,风道的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210位于箱体200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出风口位于箱体200的前侧面,因此,空气在风道内流动时会发生转向。
风机400设在风道内,在风机400运行时,由于风机400的进口和出口存在一定的压力差,在气压差作用下,箱体200外的空气能经进风口210流进风道。在本实施例中,风机400可以设置一个,风机400位于除湿组件和加湿组件500之间,在除湿组件运行时,加湿组件500停机,经过除湿组件处理的空气具有较低的湿度,在加湿组件500运行时,除湿组件停机,经过加湿组件500处理的空气具有较高的湿度,由于风机400夹在除湿组件和加湿组件500之间,在风机400运行时,流进风机400内的空气湿度较低,从而避免风机400因受到湿度较大的空气影响而出现零部件生锈的问题。
箱体200内设置有隔板230,风机400通过螺栓固定在隔板230上,隔板230上设置出气口,以便空气经风机400的出口和出气口流出。隔板230能将风机400和加湿组件500进行分隔,有效避免风机400受到加湿组件500的水的影响而出现生锈。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风机400可以设在除湿组件的后侧或者设在加湿组件500的前侧。
接水盘610设在箱体200的内底面且位于风道内,接水盘610可以通过卡接结构或螺丝固定在箱体200内。接水盘610具有开口朝上的容腔,能够容纳一定量的水。在本实施例中,接水盘610从俯视角度看是呈方状。
除湿组件设在风道内,在本实施例中,除湿组件靠近进风口210设置。具体的,除湿组件包括蒸发器310、冷凝器320、压缩机330和节流元件。蒸发器310、压缩机330、冷凝器320和节流元件通过管路依次首尾连接,以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本实施例采用上述除湿组件,能够很好解决目前的超声波加湿器存在的加湿雾化片容易损坏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节流元件可以是节流阀。蒸发器310和冷凝器320可以是翅片式换热器。压缩机330设在蒸发器310和冷凝器320的前侧,与风机400处在同一空间,当然,可以在风机400和压缩机330之间设置分隔板,以使风道内的空气不会影响压缩机330。
蒸发器310位于接水盘610的上方,以便从蒸发器310处冷凝并往下掉落的水珠能够落至接水盘610的容腔。蒸发器310位于进风口210和冷凝器3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320位于蒸发器310的前侧,蒸发器310和冷凝器320紧邻设置,蒸发器310和冷凝器320可以采用焊接方式或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在一起,有效缩短风道的长度。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器310和冷凝器320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
蒸发器310朝向进风的表面(或称迎风面)倾斜向下设置,倾斜角度可以是30°、45°或60°。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310的后侧面为迎风面,迎风面自后往前倾斜向下,迎风面朝向后下方,也即迎风面的上部比下部更加靠后。
空气经进风口210流进风道时,是从后往前流动,蒸发器310采用如此设计,蒸发器310的迎风面与空气的流动方向成夹角,能增加空气与蒸发器310之间的换热面积,在流入风道的潮湿空气直接吹向蒸发器310的倾斜表面时,潮湿空气能得到充分的降温降湿,使潮湿空气所含的多余水汽充分冷凝成水珠,并在重力作用下迅速下落,离开蒸发器310的换热面,避免水珠积留在蒸发器310的换热面而影响除湿效果,从而提升除湿效果。
若蒸发器310的迎风面呈由后往前倾斜向上,迎风面朝向后上方,那么,在析出的水珠下落过程中,部分水珠会与蒸发器310的未与空气换热的冷却面接触,并获得一定的冷量,致使蒸发器310的该冷却面无法对空气进行有效的降温降湿,导致除湿效果下降;甚至,水珠在得到足够的冷量后结成冰块,导致空气无法与蒸发器310进行高效的对流换热。相较于这种设置方式,恒湿装置采用蒸发器310的迎风面倾斜向下的设计,有助于提升其除湿效果。
若蒸发器310的迎风面采用竖直设置方式,在析出的水珠下落过程中,部分水珠会沿着蒸发器310的换热面一直下移,影响空气与蒸发器310之间的换热效果。因此,相对于此种设置方式,蒸发器310采用迎风面呈倾斜向下的设置方式,使恒湿装置的除湿效果有所提高。
冷凝器320朝向进风的表面(或称迎风面)倾斜向下设置,倾斜角度可以为30°、45°或60°。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320与蒸发器310呈平行设置,也即冷凝器320的迎风面和蒸发器310的迎风面平行。冷凝器320的后侧面为迎风面,迎风面呈现自后往前倾斜向下,也就是说迎风面的下部比上部更加靠前。在空气吹向冷凝器320的倾斜表面时,空气能够被充分加热升温,有助于降低除湿组件的能耗。
蒸发器310的两端均设有支撑板24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40设有两块,且支撑板240从左视角度看呈直角梯形状。支撑板240位于接水盘610的上方,并通过螺栓与箱体200进行连接固定。而且,支撑板240通过螺栓与蒸发器310连接固定。
由于蒸发器310和冷凝器320进行连接固定,支撑板240所承受的来自蒸发器310和冷凝器320的重力作用较大,因此,接水盘610的内底面凸起形成有凸块611,在支撑板240与箱体200连接固定后,支撑板240的下表面抵接于凸块611的上表面。凸块611能对支撑板240施以支撑力,让支撑板240能长时间对蒸发器310和冷凝器320起到稳定作用,避免支撑板240受到来自蒸发器310和冷凝器320的过大作用力而发生形变,并且,能保证蒸发器310和冷凝器320在接水盘610的上方保持稳定的悬空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凸块611呈长条状,而且,凸块611设有六个,采用阵列排布方式,相邻的两个凸块611之间留有间隙,方便接水盘610内的水流动。
加湿组件500设在风道内,并且,加湿组件500位于除湿组件和出风口之间,能够对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具体的,加湿组件500包括布水器、湿帘和集水盘620。
湿帘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以使湿帘内的水能够往下流动。布水器位于湿帘的上方,布水器具有一个进水口510和多个出水口,进水口510与外接进水管连接,多个出水口采用均匀间隔布置方式,并朝向湿帘设置,促使水在湿帘上往下流动时,能够形成水帘,以与空气直接接触,增加空气的湿度。湿帘通过螺栓等结构与箱体200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布水器和湿帘集成为一体。集水盘620位于湿帘的下方,集水盘620具有开口朝上的收集腔,从俯视角度看,集水盘620呈方状。集水盘620与湿帘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高度距离,集水盘620设有排水口,排水口可以与外接管路连接,以便将集水盘620内的水排走,防止集水盘620积留过多的水而影响湿帘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排水口和进水口510之间设置一管路,管路上设置水泵,水泵能够将集水盘620内的水抽回至布水器,实现水循环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200设有水槽630,水槽630具有开口朝上的储存腔,水槽630的一侧与接水盘610连通,水槽630的另一侧与集水盘620连通,接水盘610内的水和集水盘620的水均通过水槽630进行收集,并且,水槽630设有用于排放水槽630中的水的排放口631,排放口631可以与外接排水管连接,以将水排出恒湿装置之外。
在本实施例中,水槽630位于接水盘610和集水盘620之间,而且,水槽630位于风机400的左侧。接水盘610和集水盘620的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将下落的水统统收集。水槽630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延伸,促使水槽630能够与接水盘610和集水盘620直接连通,无需设置管道。
进一步的,水槽630的内底面凹陷形成有凹槽632,凹槽632可以设置在水槽630的中部位置,凹槽632的两端沿左右方向延伸,从左视角度看,凹槽632的形状呈半圆形,凹槽632与排放口631呈左右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并且,水槽630的内底面可以倾斜向凹槽632,致使水槽630内的水自动流至凹槽632处,并经排放口631迅速排出恒湿装置之外,避免恒湿装置出现积水无法排空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610的内底面采用倾斜向下的设置方式,以形成对接水盘610内的水起到导向作用的导流面,导流面倾斜向水槽630,并与水槽630连通,以使接水盘610中的水流向水槽630。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面从右往左倾斜向下,而且,导流面从后往前倾斜向下,以致接水盘610内的水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导流面直接流入水槽630。可以理解的是,接水盘610的边沿凸起形成挡水板,在接水盘610与水槽630的连接处设置开口,那么接水盘610内的水能顺利流到水槽630内。
另外,集水盘620的内底面也可以呈倾斜设置,集水盘620的内底面倾斜向水槽630,以使集水盘620中的水流向水槽6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610、集水盘620和水槽630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实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恒湿装置的智能化控制功能,恒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湿度传感器和控制阀。
控制器可以是PLC控制器等能实现简单逻辑控制功能的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是现有产品,其具体结构在此不作具体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控制器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是控制器的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恒湿装置的控制器为电控盒700,电控盒700位于蒸发器310的右侧。
加湿组件500设置控制阀,控制阀用于控制给加湿组件500加水。控制阀包括进水阀和排水阀800。排水阀800设在集水盘620的排水口处,排水阀800能够控制排水口的启闭。进水阀设在布水器的进水口510处,进水阀能够控制进水口510的启闭。排水阀800和进水阀可以为电磁阀。进水阀和排水阀800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能够接收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而完成打开或关闭操作。
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空气的实时湿度,湿度传感器可以设在箱体200上且位于风道外,也可以设在室内的其他地方。湿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湿度传感器能够将采集的数据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能够将所采集的实时湿度数据与所设定的湿度数据进行大小比较。
风机400和除湿组件的压缩机330可以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进行电连接,控制器能够给风机400和压缩机330发送控制信号,进而控制风机400和压缩机330启动或停机。
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空气的实时湿度高于最高设定值(如大于60%),则恒湿装置进入除湿模式。在除湿模式中,控制器会接收到湿度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信号,通过大小比较,判断实时湿度高于设定值,并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传递至风机400,让风机400运行,将室内空气抽进风道内,同时,控制器还启用压缩机330,让除湿组件工作,对风道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处理,以将空气的湿度下降至设定范围。潮湿空气在除湿过程中会不断析出水珠,水珠从接水盘610流向水槽630,并经水槽630的排放口631流出,此时,加湿组件500处于停机状态,进水阀和排水阀800关闭。
进一步的,在除湿模式运行时,假设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空气的湿度数据持续维持在50±3%的范围内,且持续时间超过N分钟时(N≥15min),则恒湿装置关机,停止运行。
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空气的实时湿度低于最低设定值(如小于40%),则恒湿装置进入加湿模式。在加湿模式中,控制器在接收到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信号后,会产生能控制风机400和加湿组件500运行的控制信号,风机400开启,驱使室内空气不断流进风道,将干燥的空气吹向加湿组件500;而且,进水阀和排水阀800在得到控制信号后打开,让水经布水器往下流至湿帘,促使沿风道流向湿帘的空气,能够与水直接接触,完成加湿处理,并经出风口流向室内。
进一步的,在加湿模式运行时,假设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空气的湿度数据持续维持在50±3%的范围内,且持续时间超过N分钟时(N≥15min),则进水阀关闭,排水阀800维持打开状态,以将集水盘620中的水排出,而且,风机400继续运行一段时间,如10-20分钟,将湿帘吹干后;接着,恒湿装置关机,停止运行。
采用如此设计,实现该恒湿装置的智能化控制功能,通过湿度传感器采集室内空气的湿度数据,让控制器控制加湿组件500或除湿组件运行,而且,进水阀和排水阀800的设置,无需人工操作进行自动加水或自动排水,很好的解决目前市面上恒湿机产品需要人工手动处理残留水的问题。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恒湿设备,恒湿设备包括壳体100和如上实施例的恒湿装置。
壳体100内部中空形成容纳腔,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由底板和前侧板连接而成,也即壳体100从左视角度看呈L形。恒湿装置设在容纳腔内,以便将壳体100安装于家装吊顶上,使恒湿装置隐藏于家装吊顶,具有美观性。恒湿装置的箱体20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00上。或者,壳体100设有开口朝上的卡槽,恒湿装置的箱体200直接卡在卡槽内以免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壳体100设有进风口格栅110和出风口格栅120,恒湿装置的出风口可以通过管道与出风口格栅120连通,恒湿装置的进风口210可以通过管道与进风口格栅110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格栅110位于壳体100的下表面,以便室内空气经进风口格栅110流进容纳腔,并通过恒湿装置进行湿度控制处理(加湿处理或除湿处理),出风口格栅120位于壳体100的前侧面,恒湿装置的出风口与出风口格栅120呈前后相对设置,经过恒湿装置处理后的空气从出风口格栅120排到室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200),其设有风道,所述风道的一端为进风口(210),另一端为出风口;
风机(400),其设在所述风道内;
除湿组件,其设在所述风道内,所述除湿组件包括蒸发器(310)、压缩机(330)、冷凝器(320)和节流元件,所述蒸发器(310)、所述压缩机(330)、所述冷凝器(320)和所述节流元件依次首尾连接以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310)位于所述进风口(210)和所述冷凝器(320)之间,所述蒸发器(310)朝向进风的表面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冷凝器(320)朝向进风的表面倾斜向下设置;
加湿组件(500),其设在所述风道内且位于所述除湿组件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500)包括湿帘,所述湿帘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以使所述湿帘内的水往下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集水盘(620),所述集水盘(620)位于所述湿帘的下方,所述集水盘(620)设有排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00)设有接水盘(610)和水槽(630),所述接水盘(610)设在所述箱体(200)的内底面且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接水盘(610)位于所述蒸发器(310)的下方,所述水槽(630)的一侧与所述接水盘(610)连通,另一侧与所述集水盘(620)连通,所述水槽(630)设有排放口(631),所述排放口(631)用于排放所述水槽中的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610)的内底面倾斜向下设置,以形成导流面,所述导流面倾斜向所述水槽(630),以使所述接水盘(610)中的水流向所述水槽(6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630)的内底面凹陷形成有凹槽(632),所述凹槽(632)与所述排放口(63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310)与所述冷凝器(320)紧邻设置且连接,所述蒸发器(310)的两端均设有支撑板(240),所述支撑板(240)位于所述接水盘(610)的上方,并与所述箱体(200)连接,所述接水盘(610)的内底面凸起形成凸块(611),所述支撑板(240)抵接于所述凸块(6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湿度传感器和控制阀;所述加湿组件设有所述控制阀,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除湿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0.一种恒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恒湿装置,所述壳体(100)内部中空形成容纳腔,所述壳体(100)的下表面设有进风口格栅(110),所述壳体(100)的侧面设有出风口格栅(120),所述恒湿装置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恒湿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格栅(120)连通,所述恒湿装置的进风口(210)与所述进风口格栅(110)连通。
CN202221074906.4U 2022-05-06 2022-05-06 恒湿装置及恒湿设备 Active CN217540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74906.4U CN217540929U (zh) 2022-05-06 2022-05-06 恒湿装置及恒湿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74906.4U CN217540929U (zh) 2022-05-06 2022-05-06 恒湿装置及恒湿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0929U true CN217540929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32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74906.4U Active CN217540929U (zh) 2022-05-06 2022-05-06 恒湿装置及恒湿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09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28854A (zh) 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2616456A (zh) 一种粮仓专用节能空调
CN210485979U (zh) 一种可进行混风调节的热交换新风除湿机
CN210717849U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217540929U (zh) 恒湿装置及恒湿设备
CN210624832U (zh) 一种变水温除湿新风地面辐射空调系统
CN206145929U (zh) 一种顶出风立式空调器
CN215412256U (zh) 一种吊顶式除湿机
CN215062421U (zh) 一种风机盘管
CN215295203U (zh) 温湿度处理一体化空调系统
CN212644762U (zh)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CN213300270U (zh) 空调系统
CN208186510U (zh) 空调挂机
CN216281736U (zh) 空调器
CN106440238B (zh) 一种顶出风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6522071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CN101469905A (zh) 双循环单室外机的接水盘结构
CN214791501U (zh) 机架式空调室内机
CN206145805U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
CN217685808U (zh) 用于空调机组的接水盘及空调机组
WO2021151262A1 (zh) 窗式空调器
CN215929754U (zh) 一种带水蒸发冷却的全新风直膨机组
CN218820723U (zh) 一种除湿新风系统深度除湿调温模块
CN219243762U (zh) 除湿机
CN219389914U (zh)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