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3941U - 一种双重减震式联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重减震式联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3941U
CN218093941U CN202222078197.3U CN202222078197U CN218093941U CN 218093941 U CN218093941 U CN 218093941U CN 202222078197 U CN202222078197 U CN 202222078197U CN 218093941 U CN218093941 U CN 218093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shaft
damping
shaft
axle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781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洛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end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end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end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end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781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3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3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3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重减震式联轴器,包括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第一连接盘、绕第一连接盘轴线方向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轴和连接第一连接盘与第一连接轴用于限制第一连接轴旋转的第一减震机构;还包括沿第一连接轴轴向设置的第二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沿其轴向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盘和连接第二连接盘与第二连接轴限制第二连接轴旋转的第二减震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减震机构,吸附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连接盘之间的振幅,再通过设置第二减震机构来吸附第二连接轴与第二连接盘之间的振幅,最后通过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的连接,进而实现了两个减震效果的叠加,使减震性能更好,增加发动机输出动力的稳定性,适用于高转速,传动扭矩较大的场合。

Description

一种双重减震式联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轴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重减震式联轴器。
背景技术
联轴器是指联接两轴或轴与回转件,在传递运动和动力过程中一同回转,在正常情况下不脱开的一种装置。有时也作为一种安全装置用来防止被联接机件承受过大的载荷,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联轴器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主动轴和从动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在高速重载的动力传动中,有些联轴器还有缓冲、减振和提高轴系动态性能的作用。
目前,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3419710U公开了一种联轴器减震结构,包括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中部插接有第一连轴,所述第一连轴件远离第一轴套一侧设有第二连轴件,所述第二连轴件另一侧与第二轴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套中部插接有第二连轴,所述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之间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两侧均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轴套以及第二轴套靠近连接环一侧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与连接环之间放置有第一减震垫。
虽然这种联轴器能够通过减震垫实现减震,但是其减震垫只设置于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减震垫的震动吸附能力有限,尤其是在高转速场合时,减震效果无法满足,无法有效吸收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幅,进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重减震式联轴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震效果有限无法满足高转速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重减震式联轴器,包括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第一连接盘、绕第一连接盘轴线方向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轴和连接第一连接盘与第一连接轴用于限制第一连接轴旋转的第一减震机构;还包括沿第一连接轴轴向设置的第二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沿其轴向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盘和连接第二连接盘与第二连接轴限制第二连接轴旋转的第二减震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减震机构,吸附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连接盘之间的振幅,再通过设置第二减震机构来吸附第二连接轴与第二连接盘之间的振幅,最后通过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的连接,进而实现了两个减震效果的叠加,使减震性能更好,进一步增加发动机输出动力的稳定性,能够适用于高转速,传动扭矩较大的场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减震机构包括套设于第一连接轴外的第一减震块、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块与第一连接盘的第一固定组件和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块与第一连接轴的第二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减震块分别与第一连接轴和第一连接盘固定,能够将第一减震块作为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连接盘之间的媒介,能够在第一连接盘旋转时,先将扭矩传递到第一减震块上,再传递到第一连接轴上,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减震块来吸附旋转时所产生的振幅,使减震效果更好。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减震机构包括套设于第二连接轴外的第二减震块、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块与第二连接盘的第三固定组件和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块与第二连接轴的第四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二减震块分别与第二连接轴和第二连接盘固定,能够将第二减震块作为第二连接轴与第二连接盘之间的媒介,能够在第二连接轴旋转时,先将扭矩传递到第二减震块上,再传递到第二连接盘上,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减震块来吸附旋转时所产生的振幅,使减震效果更好。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减震块上的第一通孔、对应设置于第一连接盘上的第一安装孔和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的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减震块的第二通孔、固定设置于第一连接轴外的第一安装板和通过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块的第二紧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一安装孔来实现第一减震块与第一连接盘的固定,使其固定方式简单快捷,再利用第二通孔与第一安装板的配合通过第二紧固件实现第一连接轴的固定,进而实现第一减震块与两者的固定,固定方式简单快捷,而且采用双重固定,能够在保证工作过程中第一减震块的不会发生松动、脱落的情况。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三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减震块上的第三通孔、对应设置于第二连接盘上的第三安装孔和通过第三通孔与第三安装孔固定连接的第三紧固件;所述第四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减震块的第四通孔、固定设置于第二连接轴外的第二安装板和通过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块的第四紧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三紧固件穿过第三通孔和第三安装孔来实现第二减震块与第二连接盘的固定,使其固定方式简单快捷,再利用第四通孔与第二安装板的配合通过第二紧固件实现第二连接轴的固定,进而实现第二减震块与两者的固定,固定方式简单快捷,而且采用双重固定,能够在保证工作过程中第二减震块不会发生松动、脱落的情况。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轴沿其轴线设置有用于第二连接轴插入的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为键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表面与第一连接轴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的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键连接的方式,使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的连接方式更加稳定,而且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对中性好。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设置有多组,且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相邻设置,并绕第一减震块轴线方向均匀排列;所述第三固定组件与第四固定组件设置有多组,且第三固定组件与第四固定组件相邻设置,并绕第二减震块轴线方向均匀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相邻设置并绕第一连接块轴线均匀排布,从而使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交错排列,从而使第一减震块的受力更加均匀。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盘上还设置有与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盘中心处的第一安装轴、设置于第一安装轴与第一连接轴之间的轴承和固定连接第一安装轴与第一连接盘的第一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安装轴使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连接盘转动连接,进而提高第一连接盘与第一连接轴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第一连接轴的扭矩载荷更高,更能适用于高转速的场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盘上还设置有与第二连接轴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连接盘中心处的第二安装轴、设置于第二安装轴与第二连接轴之间的轴承和固定连接第二安装轴与第二连接盘的第二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安装轴使第二连接轴与第二连接盘转动连接,进而提高第二连接盘与第二连接轴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第二连接轴的扭矩载荷更高,更能适用于高转速的场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第三紧固件、第四紧固件均为紧固螺栓,所述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的安装方向相反,所述第三紧固件与第四紧固件的安装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紧固螺栓作为紧固件,更便于安装和拆卸,同时通过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安装方向相反,从而保证第一减震块的双重固定,使其更加牢固,再通过第三紧固件与第四紧固件的反向安装,进而使第二减震块也更加牢固。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双重减震式联轴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减震机构,吸附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连接盘之间的振幅,再通过设置第二减震机构来吸附第二连接轴与第二连接盘之间的振幅,最后通过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的连接,进而实现了两个减震效果的叠加,使减震性能更好,进一步增加发动机输出动力的稳定性,能够适用于高转速,传动扭矩较大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第一连接盘;2、第一连接轴;3、第一减震机构;4、第二连接盘;5、第二连接轴;6、第二减震机构;7、第一法兰盘;8、第一连接组件;9、第二法兰盘;10、第二连接组件;11、第一安装轴;12、第一固定件;13、第二安装轴;14、第二固定件;15、连接槽;
31、第一减震块;32、第一固定组件;33、第二固定组件;
321、第一通孔;322、第一安装孔;323、第一紧固件;331、第二通孔;332、第一安装板;333、第二安装孔;334、第二紧固件;
61、第二减震块;62、第三固定组件;63、第四固定组件;
621、第三通孔;622、第三安装孔;623、第三紧固件;631、第四通孔;632、第二安装板;633、第四安装孔;634、第四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重减震式联轴器,包括与外部输入轴连接的第一连接盘1、绕第一连接盘1轴线方向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轴2和连接第一连接盘1与第一连接轴2用于限制第一连接轴2相对第一连接盘1旋转的第一减震机构3。
如图2、图3所示,第一连接盘1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输入轴连接的第一法兰盘7,第一连接盘1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连接轴2连接,第一连接盘1设置为中空结构,第一连接盘1中心处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连接轴2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8。
第一连接组件8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盘1中心处的第一安装轴11、设置于第一安装轴11与第一连接轴2之间的轴承和固定连接第一安装轴11与第一连接盘1的第一固定件12,轴承套于第一安装轴11外,使第一连接轴2与第一安装轴11转动连接。
第一固定件12包括设置第一安装轴11一端的螺纹和与螺纹配合固定第一安装轴11的螺母,通过螺母的旋拧使第一安装轴11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盘1内,实现第一连接盘1与第一连接轴2的转动连接。
如图4所示,第一减震机构3包括套设于第一连接轴2外的第一减震块31、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块31与第一连接盘1的第一固定组件32和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块31与第一连接轴2的第二固定组件33。
第一固定组件32包括设置于第一减震块31上的第一通孔321、对应设置于第一连接盘1上的第一安装孔322和通过第一通孔321与第一安装孔322固定连接的第一紧固件323,第一紧固件323为紧固螺栓和与其配合的螺母,通过紧固螺栓穿过第一通孔321与第一安装孔322,再通过紧固螺栓与螺母的配合,从而实现第一减震块31与第一连接盘1的固定。
第二固定组件33包括设置于第一减震块31的第二通孔331、固定设置于第一连接轴2外的第一安装板332和通过第一安装板332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块31的第二紧固件334,第二紧固件334也为紧固螺栓和与其配合的螺母,第一安装板332上对应第二通孔331设置有与第二紧固件334适配的第二安装孔333,通过紧固螺栓穿过第二通孔331与第二安装孔333,再通过紧固螺栓与螺母的配合,从而实现第一减震块31与第一连接轴2的固定。
第一固定组件32与第二固定组件33设置有多组,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组件32与第二固定组件33分别设置为六组,且第一固定组件32与第二固定组件33相邻设置,并绕第一减震块31轴线方向均匀排列,第一固定组件32与第二固定组件33交错排列于第一减震块31上,从而实现第一减震块31的多重固定,进一步地,第一紧固件323与第二紧固件334的安装方向相反。
使用时,当第一连接盘1在外部输入轴作用下转动时,能够先将扭矩传递到第一减震块31,再由第一减震块31传递到第一连接轴2上。
还包括第一连接轴2轴向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轴5、与第二连接轴5沿其轴向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盘4和连接第二连接盘4与第二连接轴5限制第二连接轴5相对第二连接盘4旋转的第二减震机构6。
第二连接盘4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输入轴连接的第二法兰盘9,第二连接盘4另一端用于与第二连接轴5连接,第二连接盘4设置为中空结构,第二连接盘4中心处设置有用于与第二连接轴5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10。
第二连接组件10包括设置于第二连接盘4中心处的第二安装轴13、设置于第二安装轴13与第二连接轴5之间的轴承和固定连接第二安装轴13与第二连接盘4的第二固定件14,轴承套于第一安装轴11外,使第一连接轴2与第一安装轴11转动连接。
第二固定组件33包括设置第二安装轴13一端的螺纹和与螺纹配合固定第二安装轴13的螺母,通过螺母的旋拧使第二安装轴13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盘4内,实现第二连接盘4与第二连接轴5的转动连接。
如图5所示,第二减震机构6包括套设于第二连接轴5外的第二减震块61、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块61与第二连接盘4的第三固定组件62和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块61与第二连接轴5的第四固定组件63。
第三固定组件62包括设置于第二减震块61上的第三通孔621、对应设置于第二连接盘4上的第三安装孔622和通过第三通孔621与第三安装孔622固定连接的第三紧固件623,第三紧固件623为紧固螺栓和与其配合的螺母,通过紧固螺栓穿过第三通孔621与第三安装孔622,再通过紧固螺栓与螺母的配合,从而实现第二减震块61与第二连接盘4的固定。
第四固定组件63包括设置于第二减震块61的第四通孔631、固定设置于第二连接轴5外的第二安装板632和通过第二安装板632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块61的第四紧固件634,第四紧固件634也为紧固螺栓和与其配合的螺母,第二安装板632上对应第三通孔621设置有与第四紧固件634适配的第四安装孔633,通过紧固螺栓穿过第四通孔631与第四安装孔633,再通过紧固螺栓与螺母的配合,从而实现第二减震块61与第二连接轴5的固定。
第三固定组件62与第四固定组件63设置有多组,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组件62与第四固定组件63分别设置为六组,且第三固定组件62与第四固定组件63相邻设置,并绕第二减震块61轴线方向均匀排列,第三固定组件62与第四固定组件63交错排列于第二减震块61上,从而实现第二减震块61的多重固定,进一步地,第三紧固件623与第四紧固件634的安装方向相反。
第一连接轴2沿其轴线设置有用于第二连接轴5插入的连接槽15,第一连接轴2与第二连接轴5为键连接,第二连接轴5表面与第一连接轴2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的键槽,键与键槽对应设置有多组,并绕第一连接轴2轴线均匀排布。
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减震机构3,吸附第一连接轴2与第一连接盘1之间的振幅,再通过设置第二减震机构6来吸附第二连接轴5与第二连接盘4之间的振幅,最后通过第一连接轴2与第二连接轴5的连接,进而实现了两个减震效果的叠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双重减震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第一连接盘、绕第一连接盘轴线方向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轴和连接第一连接盘与第一连接轴用于限制第一连接轴旋转的第一减震机构;还包括沿第一连接轴轴向设置的第二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沿其轴向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盘和连接第二连接盘与第二连接轴限制第二连接轴旋转的第二减震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减震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套设于第一连接轴外的第一减震块、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块与第一连接盘的第一固定组件和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块与第一连接轴的第二固定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重减震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套设于第二连接轴外的第二减震块、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块与第二连接盘的第三固定组件和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块与第二连接轴的第四固定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重减震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减震块上的第一通孔、对应设置于第一连接盘上的第一安装孔和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的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减震块的第二通孔、固定设置于第一连接轴外的第一安装板和通过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块的第二紧固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重减震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减震块上的第三通孔、对应设置于第二连接盘上的第三安装孔和通过第三通孔与第三安装孔固定连接的第三紧固件;所述第四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减震块的第四通孔、固定设置于第二连接轴外的第二安装板和通过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块的第四紧固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减震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沿其轴线设置有用于第二连接轴插入的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为键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表面与第一连接轴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的键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重减震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设置有多组,且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相邻设置,并绕第一减震块轴线方向均匀排列;所述第三固定组件与第四固定组件设置有多组,且第三固定组件与第四固定组件相邻设置,并绕第二减震块轴线方向均匀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减震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盘上还设置有与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盘中心处的第一安装轴、设置于第一安装轴与第一连接轴之间的轴承和固定连接第一安装轴与第一连接盘的第一固定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减震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盘上还设置有与第二连接轴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连接盘中心处的第二安装轴、设置于第二安装轴与第二连接轴之间的轴承和固定连接第二安装轴与第二连接盘的第二固定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重减震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第三紧固件、第四紧固件均为紧固螺栓与其配合螺母,所述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的安装方向相反,所述第三紧固件与第四紧固件的安装方向相反。
CN202222078197.3U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双重减震式联轴器 Active CN218093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8197.3U CN218093941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双重减震式联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8197.3U CN218093941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双重减震式联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3941U true CN218093941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85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78197.3U Active CN218093941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双重减震式联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3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14206330A1 (de) Drehmomen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für Hybridfahrzeuge mit Trennkupplung und Fliehkraftpendel
US4932286A (en) Flywheel assembly
CN218093941U (zh) 一种双重减震式联轴器
CA1179166A (en) Transmission, especially for boat motors
CN208348327U (zh) 一种柔性传动柴油机联轴器
CN202203291U (zh) 小鼓型齿配合连接的联轴器
CN114198415B (zh) 一种用于高速旋转刷件的驱动联轴器
CN111734748B (zh) 大扭矩防震联轴器
CN209100511U (zh) 一种新型高转速联接防脱装置
CN215831046U (zh) 双质量飞轮及车辆
CN112360923B (zh) 一种减震盘总成及两级阻尼限扭减震器
CN205225831U (zh) 一种风扇减震轴
CN102042364B (zh) 一种齿轮传动组件
KR20000006952U (ko) 커플링 유닛
CN112682474A (zh) 双质量飞轮
CN212407364U (zh) 一种新型减震联轴器
CN218510036U (zh) 一种一体式弹性联轴器
CN219388466U (zh) 一种高速传动联轴器
CN219062263U (zh) 一种新型轧钢机十字万向联轴器
KR20200115913A (ko) 보스 확대형 디스크 커플링
CN215928243U (zh) 一种扭转减振器
CN218761143U (zh) 一种低扭转刚度限扭飞轮减振器总成
CN213393219U (zh) 一种用于减速箱的挠性联轴器
CN210068782U (zh) 万向联轴器
CN209990809U (zh) 一种防震联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