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83791U - 一种多通道挤塑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通道挤塑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83791U
CN218083791U CN202222180147.6U CN202222180147U CN218083791U CN 218083791 U CN218083791 U CN 218083791U CN 202222180147 U CN202222180147 U CN 202222180147U CN 218083791 U CN218083791 U CN 218083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quare pipe
plate
welded
worm
plasti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801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红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sheng High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sheng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sheng High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sheng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801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83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83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83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塑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多通道挤塑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焊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左侧面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焊接有两组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模具块,所述防护框的内壁固定插接有方形管,所述方形管的上表面焊接有进料斗,所述方形管和进料斗内壁的中心处焊接有分隔板。该多通道挤塑机,通过设置的分隔板,使进料斗和方形管具备多通道功能,能够根据需要进料斗内添加不同的材料,便于后续塑料与材料融合,减少塑料塑形的影响,通过设置的闭合板,使调节板与闭合板接触较为紧密,使方形管内的塑料不互通,使得塑料后续塑形的质量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多通道挤塑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塑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通道挤塑机。
背景技术
挤塑机是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设备,大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与制造都需要依靠挤塑成型来实现,挤塑机主要通过对塑料颗粒加热,同时由电机带动螺杆对塑料颗粒搅拌,最后从出料口挤出成型,在挤塑加工时通常会使用到多种材料,而各种材料的特性不同导致其不便于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影响挤出成型时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通道挤塑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通道挤塑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焊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左侧面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焊接有两组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模具块,所述防护框的内壁固定插接有方形管,所述方形管的上表面焊接有进料斗,所述方形管和进料斗内壁的中心处焊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下表面焊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焊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下表面焊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正下方设置有焊接在方形管内壁的闭合板,所述连接杆伸出方形管的一端固定套装有蜗轮,所述蜗轮啮合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外表面套装有防护盒,且蜗杆的两端均在防护盒的内部转动。
优选的,所述支板背向电动推杆的侧面焊接有两组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焊接。
优选的,位于右侧防护框的右侧面开设有供位于右侧模具块滑动的方形槽,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位于右侧的模具块焊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外表面的底部开设有供调节块前后摆动的扇形槽,连接柱的长度长于扇形槽。
优选的,所述调节板的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三角槽,所述调节板的底部与闭合板的上表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方形管的右侧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安装有玻璃板,所述防护盒的左侧面与方形管的右侧面焊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通道挤塑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多通道挤塑机,通过设置的分隔板,使进料斗和方形管具备多通道功能,能够根据需要进料斗内添加不同的材料,便于后续塑料与材料融合,减少塑料塑形的影响,通过设置的闭合板,使调节板与闭合板接触较为紧密,使方形管内的塑料不互通,使得塑料后续塑形的质量提高。
2、该多通道挤塑机,通过连接柱、连接杆、调节块、调节板、蜗轮和蜗杆之间相互配合,实现了该装置的调节功能,使该装置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将方形管调整为单通道,使不相容的材料能分批次与塑料融合,提高了塑料的塑形效果,同时蜗轮和蜗杆之间具备自锁功能,提高了调节板与方形管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便于使用。
3、该多通道挤塑机,通过设置的防护盒,能够对蜗轮和蜗杆进行防护,能避免蜗轮和蜗杆受到磕碰损坏的情况,提高了该装置的防护效果和运行的稳定性,通过底板、支板、电动推杆、防护框和模具块之间相互配合,实现了该装置的塑形功能,便于对塑料塑形,还便于取出塑形后的塑料,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方形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支板;3、电动推杆;4、防护框;5、模具块;6、方形管;7、进料斗;8、分隔板;9、连接柱;10、连接杆;11、调节块;12、调节板;13、闭合板;14、蜗轮;15、蜗杆;16、防护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通道挤塑机,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焊接有支板2,支板2的左侧面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有电动推杆3,底板1的上表面焊接有两组防护框4,防护框4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模具块5,通过底板1、支板2、电动推杆3、防护框4和模具块5之间相互配合,实现了该装置的塑形功能,便于对塑料塑形,还便于取出塑形后的塑料,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防护框4的内壁固定插接有方形管6,方形管6的上表面焊接有进料斗7,方形管6和进料斗7内壁的中心处焊接有分隔板8,通过设置的分隔板8,使进料斗7和方形管6具备多通道功能,能够根据需要进料斗7内添加不同的材料,便于后续塑料与材料融合,减少塑料塑形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该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在支板2背向电动推杆3的侧面焊接有两组加固板,加固板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焊接,使支板2与底板1之间连接的较为牢固,提高了电动推杆3运行的稳定性,方形管6的右侧面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内部安装有玻璃板,便于透过玻璃板观察调节板12的摆动幅度,防护盒16的左侧面与方形管6的右侧面焊接,使得该装置结构之间连接的牢固,同时还提高了蜗杆15旋转的稳定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因此在位于右侧防护框4的右侧面开设有供位于右侧模具块5滑动的方形槽,电动推杆3的活塞杆与位于右侧的模具块5焊接,便于电动推杆3带动位于右侧的模具块5在位于右侧的防护框4内滑动,本实用新型中模具块5内部开设的模型槽样式仅为一种参考。
请参阅图1-3,分隔板8的下表面焊接有连接柱9,连接柱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外表面焊接有调节块11,调节块11的下表面焊接有调节板12,调节板12的正下方设置有焊接在方形管6内壁的闭合板13,通过设置的闭合板13,使调节板12与闭合板13接触较为紧密,使方形管6内的塑料不互通,使得塑料后续塑形的质量提高,连接杆10伸出方形管6的一端固定套装有蜗轮14,蜗轮14啮合有蜗杆15,通过连接柱9、连接杆10、调节块11、调节板12、蜗轮14和蜗杆15之间相互配合,实现了该装置的调节功能,使该装置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将方形管6调整为单通道,使不相容的材料能分批次与塑料融合,提高了塑料的塑形效果,同时蜗轮14和蜗杆15之间具备自锁功能,提高了调节板12与方形管6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便于使用。
蜗杆15的外表面套装有防护盒16,且蜗杆15的两端均在防护盒16的内部转动,通过设置的防护盒16,能够对蜗轮14和蜗杆15进行防护,能避免蜗轮14和蜗杆15受到磕碰损坏的情况,提高了该装置的防护效果和运行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该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在连接柱9外表面的底部开设有供调节块11前后摆动的扇形槽,使调节块11在连接柱9内摆动的较为稳定,连接柱9的长度长于扇形槽,使连接杆10不会脱离连接柱9,调节板12的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三角槽,使得闭合板13与方形管6的内壁接触较为紧密,提高了方形管6的截留效果,调节板12的底部与闭合板13的上表面接触,使得调节板12的底部与闭合板13接触紧凑,避免调节板12受冲击晃动剧烈的情况发生。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在使用时,将进料斗7与外部的塑料输送管连通,塑料通过进料斗7落入方形管6内,再由方形管6落到模具块5的内部,由模具块5对塑料塑形,启动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的活塞杆带动位于右侧的模具块5向右侧移动,使两组模具块5分离,将塑形完成的塑料取出;
当需要将多种材料与塑料融合时,旋转蜗杆15,蜗杆15带动蜗轮14旋转,蜗轮14带动连接杆10旋转,连接杆10带动调节块11旋转,调节块11带动调节板12旋转,使调节板12的底部与方形管6的内壁接触,使方形管6的双通道变为单通道,将部分融合效果差的材料截留在方形管6内,使多种材料不接触,提高了后续塑料的塑形效果。
综上所述,该多通道挤塑机,通过设置的分隔板8,使进料斗7和方形管6具备多通道功能,能够根据需要进料斗7内添加不同的材料,便于后续塑料与材料融合,减少塑料塑形的影响,通过设置的闭合板13,使调节板12与闭合板13接触较为紧密,使方形管6内的塑料不互通,使得塑料后续塑形的质量提高。
该多通道挤塑机,通过连接柱9、连接杆10、调节块11、调节板12、蜗轮14和蜗杆15之间相互配合,实现了该装置的调节功能,使该装置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将方形管6调整为单通道,使不相容的材料能分批次与塑料融合,提高了塑料的塑形效果,同时蜗轮14和蜗杆15之间具备自锁功能,提高了调节板12与方形管6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便于使用。
该多通道挤塑机,通过设置的防护盒16,能够对蜗轮14和蜗杆15进行防护,能避免蜗轮14和蜗杆15受到磕碰损坏的情况,提高了该装置的防护效果和运行的稳定性,通过底板1、支板2、电动推杆3、防护框4和模具块5之间相互配合,实现了该装置的塑形功能,便于对塑料塑形,还便于取出塑形后的塑料,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多通道挤塑机,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焊接有支板(2),所述支板(2)的左侧面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有电动推杆(3),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焊接有两组防护框(4),所述防护框(4)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模具块(5),所述防护框(4)的内壁固定插接有方形管(6),所述方形管(6)的上表面焊接有进料斗(7),所述方形管(6)和进料斗(7)内壁的中心处焊接有分隔板(8),所述分隔板(8)的下表面焊接有连接柱(9),所述连接柱(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外表面焊接有调节块(11),所述调节块(11)的下表面焊接有调节板(12),所述调节板(12)的正下方设置有焊接在方形管(6)内壁的闭合板(13),所述连接杆(10)伸出方形管(6)的一端固定套装有蜗轮(14),所述蜗轮(14)啮合有蜗杆(15),所述蜗杆(15)的外表面套装有防护盒(16),且蜗杆(15)的两端均在防护盒(16)的内部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挤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2)背向电动推杆(3)的侧面焊接有两组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挤塑机,其特征在于:位于右侧防护框(4)的右侧面开设有供位于右侧模具块(5)滑动的方形槽,所述电动推杆(3)的活塞杆与位于右侧的模具块(5)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挤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9)外表面的底部开设有供调节块(11)前后摆动的扇形槽,连接柱(9)的长度长于扇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挤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12)的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三角槽,所述调节板(12)的底部与闭合板(13)的上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挤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管(6)的右侧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安装有玻璃板,所述防护盒(16)的左侧面与方形管(6)的右侧面焊接。
CN202222180147.6U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多通道挤塑机 Active CN218083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0147.6U CN218083791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多通道挤塑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0147.6U CN218083791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多通道挤塑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83791U true CN218083791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47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80147.6U Active CN218083791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多通道挤塑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83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83791U (zh) 一种多通道挤塑机
CN215661747U (zh) 一种电力电缆保护管生产用挤出定型装置
CN215825688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双螺杆挤出橡塑造粒设备
CN213860625U (zh) 一种塑料加工用双螺杆挤出机
CN210730561U (zh) 一种异形铝型材挤压模具
CN213137594U (zh) 一种塑料餐盒生产用注塑装置
CN211616532U (zh) 一种挤出成型机的出料宽度调节装置
CN209756020U (zh) 一种高效率双螺杆挤出机
CN219723651U (zh) 一种可降解塑料生产用挤塑机
CN112045957A (zh) 一种带有预热机构的快速精密注塑机
CN218171148U (zh) 一种便于出料的保护盖生产用模具
CN217021370U (zh) 一种改性聚丙烯生产用塑料挤出机的切割机构
CN214448371U (zh) 一种高速锥形双挤出螺杆挤出机
CN210880776U (zh) 一种用于塑料色母粒生产的挤出装置
CN212385901U (zh) 一种便于组合的注塑模具
CN216100130U (zh) 一种注塑加工用具有过滤结构的挤塑设备
CN216300062U (zh) 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双螺杆挤出机
CN210679633U (zh) 一种双模胶条颗粒挤出机
CN210161514U (zh) 一种注塑成型机
CN212288626U (zh) 一种塑料加工用挤出机的自动上料机构
CN216329947U (zh) 一种可自动化控制的塑料挤出机
CN214491542U (zh) 一种同轴生产线高温挤出机
CN211917426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电子元件加工定位模具
CN210910919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顶出装置
CN213500761U (zh) 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下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