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4942U - 内窥镜插头及内窥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插头及内窥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4942U
CN218074942U CN202221961809.7U CN202221961809U CN218074942U CN 218074942 U CN218074942 U CN 218074942U CN 202221961809 U CN202221961809 U CN 202221961809U CN 218074942 U CN218074942 U CN 2180749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endoscope
buckle
side wall
socket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618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宪浩
谭有余
胥宗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Seeshe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Seeshe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Seeshe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Seeshe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618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49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4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49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窥镜插头及内窥镜系统,该内窥镜插头包括连线装置和保护装置,连线装置包括芯线、芯座、线夹爪和外连组件,外连组件包括插头卡扣件和插头滑动件,芯线的一端固定连接芯座的一端,芯座连接插头卡扣件,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组件和连接组件,插头卡扣件的另一端的外侧壁设置有卡扣凸起,卡扣凸起设置有滑动斜面,滑动斜面设置在卡扣凸起远离连接组件的一侧,插头滑动件的侧壁开设有压扣通孔,插头滑动件套设在插头卡扣件的外侧,插头滑动件和插头卡扣件滑动连接,卡扣凸起穿过压扣通孔凸伸到外界。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插头,需要额外使用外力才能将内窥镜插头从图像处理组件的外壳上拔出,能够有效防止误触带来的不良影响。

Description

内窥镜插头及内窥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内窥镜插头及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内窥镜插头为内窥镜与图像处理器之间的连接部件,在实际使用时,内窥镜插头插在图像处理组件的外壳上时,芯座与图像处理器连接,而芯线的一端连接芯座,芯线的另一端连接到内窥镜手柄上,最终连接内窥镜插入管端部的摄像头,芯线起到供电、接收摄像头信息以及给摄像头传递控制信号等多种传输作用。在进行病变组织观察或引导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会将内窥镜的插入管插入到患者的体内,插入管端部的微型摄像头会采集患者体内的器官图像,图像处理器接收处理后会在显示器上显示患者器官在不同角度的图像,医生通过这些信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或引导进行手术治疗,且可以实时控制摄像头、光源件等元件进行模式变换。
而现有的内窥镜插头,在插入到图像处理组件的外壳内后,可以很容易地依靠外力直接拔出,这样会使得内窥镜插头和图像处理器容易在误触后断开连接,影响内窥镜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窥镜插头,需要额外使用外力才能将内窥镜插头从图像处理组件的外壳上拔出,能够有效防止误触带来的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内窥镜插头的内窥镜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内窥镜插头,包括连线装置和保护装置,所述连线装置包括芯线、芯座、线夹爪和外连组件,所述外连组件包括插头卡扣件和插头滑动件,所述芯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芯座的一端,所述芯座连接在所述插头卡扣件的中部,所述线夹爪包括本体部和夹爪部,所述本体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芯座或者所述插头卡扣件,所述夹爪部弹性连接所述本体部的另一端,所述夹爪部环绕所述芯线分布;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芯线位于所述保护组件内部,所述保护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插头卡扣件的一端,所述线夹爪能够随着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插头卡扣件螺纹连接的程度加深而向着靠近所述连接组件的方向移动,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另一端的内壁设置有开口朝外的锥形面,所述夹爪部的外侧壁抵接所述锥形面,所述锥形面用于在所述线夹爪向着靠近所述连接组件方向移动时,使得所述夹爪部向内合拢,从而靠近并夹住所述芯线;所述插头卡扣件的另一端的外侧壁设置有卡扣凸起,所述卡扣凸起设置有滑动斜面,所述滑动斜面设置在所述卡扣凸起远离所述连接组件的一侧,所述插头滑动件的侧壁开设有压扣通孔,所述插头滑动件套设在所述插头卡扣件的外侧,所述插头滑动件和所述插头卡扣件滑动连接,所述卡扣凸起穿过所述压扣通孔凸伸到外界,所述插头滑动件向着靠近所述连接组件的方向滑动时,所述压扣通孔的侧壁沿着所述滑动斜面滑动,从而压下所述卡扣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窥镜插头,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采用本实施例的内窥镜插头的卡扣固定结构,需要对插头滑动件作用特定方向的力,且这个力需要力度较大,才能把内窥镜插头从外壳上拔下,故实际中,外力基本不会作用到插头滑动件上,即使是误触到插头滑动件,其力度也基本不够拔出的标准,因此内窥镜插头和外壳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部设置有第一推移凸起,所述芯座设置有第二推移凸起,所述插头卡扣件设置有第三推移凸起,所述第一推移凸起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推移凸起的一侧,所述第二推移凸起的另一侧抵接所述第三推移凸起的一侧,所述第二推移凸起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推移凸起向着靠近所述连接组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推移凸起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推移凸起向着靠近所述连接组件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部靠近所述夹爪部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减强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护组件包括护套、导套、管接头和压紧螺母,所述芯线位于所述护套内部,所述护套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一端,所述护套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压紧螺母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护套和所述压紧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管接头位于所述护套内,所述管接头的一端抵接所述压紧螺母的一端,所述压紧螺母位于所述管接头和所述连接组件之间,所述导套的一端的外侧壁抵接所述护套的内侧壁,所述导套的所述一端的内侧壁抵接所述管接头的外侧壁,所述管接头的所述外侧壁和所述护套的所述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导套的壁厚,所述芯线依次穿设所述压紧螺母、所述管接头、所述导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紧螺母的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护套螺纹件、插座头轴上和插座头轴下,所述插座头轴下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插头卡扣件的一端,所述插座头轴下的所述另一端的内壁设置有开口朝外的所述锥形面,所述护套螺纹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护套内,所述护套螺纹件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插座头轴上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护套螺纹件和所述插座头轴上螺纹连接,所述插座头轴上的一端和所述插座头轴下的一端通过螺丝连接,所述插座头轴上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插座头轴上和所述压紧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管接头位于所述插座头轴上内,所述导套的所述一端的外侧壁抵接所述插座头轴上的另一端的内侧壁,所述管接头的所述外侧壁和所述插座头轴上的所述另一端的所述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导套的壁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侧抵接所述插座头轴上,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另一侧抵接所述插座头轴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座头轴下由塑胶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座头轴下、所述护套以及所述插头滑动件均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内窥镜系统,包括图像处理组件、内窥镜组件和上述的内窥镜插头,所述图像处理组件包括图像处理器和外壳,所述图像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插头卡扣件的另一端插接所述外壳,所述芯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图像处理器,所述内窥镜组件包括内窥镜手柄、插入管和摄像头,所述芯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内窥镜手柄,所述插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内窥镜手柄,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插入管的另一端,所述芯线和所述摄像头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窥镜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内窥镜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插头,可以使得内窥镜插头和外壳的连接更加牢固,且芯线和芯座的连接也更加牢固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窥镜插头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内窥镜插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内窥镜插头连线装置和保护装置未连接时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连线装置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连线装置的爆炸图;
图6为图5所示连线装置的前视图;
图7为图5所示连线装置的插头卡扣件的轴测剖面图;
图8为图3所示保护装置的爆炸图;
图9为图8所示保护装置的轴测剖面图。
附图标记:
芯线100;
芯座200、第二推移凸起210、第一卡位凸起220、第二卡位凹槽230、针脚240;
线夹爪300、本体部310、第一推移凸起311、第一卡位凹槽312、环形减强槽313、夹爪部320、夹持凸齿321;
外连组件400;
插头卡扣件410、卡扣凸起411、滑动斜面411a、第三推移凸起412、第二卡位凸起413、减强通槽414;
插头滑动件420、压扣通孔421、防滑结构422;
保护组件500、护套510、磁环520、导套530、管接头540、压紧螺母550、限位槽551;
连接组件600、护套螺纹件610、插座头轴上620、插座头轴下630、锥形面631、透气孔632、螺丝640、第一密封圈650、第二密封圈6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尖”、“内”、“外”、“轴向”、“径向”、“周向”、“四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侧壁表示左侧壁和/或右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A设置在B上”、“B上设置有A”,表述A与B之间的连接关系或者位置关系,而不代表A一定在B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活动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螺栓连接”和“螺钉连接”可以等同替换。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多个相似的特征只是以不同前缀加以区分,故在本实用新型中,以不加区分前缀的特征名称(或者加了部分前缀的特征名称)来表示这一类的相似特征的综合,比如以“卡位凸起”来表示第一卡位凸起220、第二卡位凸起413。
参照图1至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窥镜插头,包括连线装置和保护装置,连线装置包括芯线100、芯座200、线夹爪300和外连组件400,芯线100的一端固定连接芯座200的一端(芯座200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图像处理器),芯座200连接在外连组件400的中部,线夹爪300包括本体部310和夹爪部320,本体部310的一端连接芯座200或者外连组件400,夹爪部320弹性连接本体部310的另一端,夹爪部320环绕芯线100分布,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组件500和连接组件600,芯线100位于保护组件500内部,保护组件500的一端连接连接组件600的一端,连接组件600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外连组件400的一端(外连组件400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图像处理组件的外壳),线夹爪300能够随着连接组件600和外连组件400螺纹连接的程度加深而向着靠近连接组件600的方向移动,连接组件600的另一端的内壁设置有开口朝外的锥形面631,夹爪部320的外侧壁抵接锥形面631,锥形面631用于在线夹爪300向着靠近连接组件600方向移动时,使得夹爪部320向内合拢,从而靠近并夹住芯线100。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大部分零件均大致为圆柱状、圆筒状(或者说套筒状)、圆台状或者多种上述形状的组合;故多种零件组成成组件,也大致为上述形状的组合,上述零件及组件,均大致有一个轴心(或者说轴线);具体的,芯座200大致为圆柱状,插头滑动件420大致为两段圆筒的组合,插头卡扣件410大致为两段圆筒的组合,线夹爪300大致为圆筒状,插座头轴下630大致为多段圆筒的组合,插座头轴上620大致为两段圆筒的组合,护套螺纹件610大致为圆筒状,管接头540大致为空心圆台状,压紧螺母550大致为圆筒状,护套510大致为圆筒和空心圆台的组合,磁环520大致为圆筒状,导套530大致为圆筒状;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具有“内”、“外”之分,具体的,指向零件轴心的方向为内,而背离轴心的方向为外,特殊的,沿零件轴线方向的内外判断,从零件内部指向零件外部(或者说外界),也是朝外的方向,而从零件外部指向零件内部,也是朝内的方向;且本实用新型的零件大部分为空心零件(圆筒、空心圆台)、具有内部通道,故这些零件均具有内侧壁(内壁)和外侧壁(外壁)。
需要理解的是,芯线100可以设置有多根,同时,多根芯线100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比如供电输电、接收摄像头等传感器件的(图像等)信息、给摄像头等器件传递控制信号。需要理解的是,芯座200的另一端设置有针脚240,用来插入图形处理器的接口内,进行电气连接;而内窥镜插头整体通过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连接固定在外壳上,即插头插入插头接口的连接形式。芯线100和芯座200可以通过焊接、胶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的一端螺纹连接外连组件400(插座头轴下630)的一端,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图像处理组件的外壳,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的中部连接芯座200。线夹爪300通过本体部310连接在芯座200或者外连组件400上,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310套设在芯座200上,而芯座200连接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的中部;需要特别理解的是,不管线夹爪300是和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直接连接,还是通过芯座200间接连接,均需要满足线夹爪300能够被外连组件400(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移动的结构设计,从而实现螺纹连接时,使得线夹爪300夹住芯线100的功能;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线夹爪300通过芯座200间接连接外连组件400,故本体部310设置有第一推移凸起311,芯座200设置有第二推移凸起210,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设置有第三推移凸起412,具体结构可以参照下述相关内容。夹爪部320弹性连接本体部310的另一端,即表示夹爪部320相对本体部310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夹爪部320能够变形后靠近并夹住芯线100;夹爪部320可以设置有多个,所有夹爪部320环绕芯线100分布,即夹爪部320分布在芯线100的外侧,且夹爪部320合拢后可以一起抵接芯线100,从而一起夹住固定芯线100;夹爪部320合拢可以参照常规的爪子合拢时的变化。芯线100位于保护组件500内部(保护组件500具有一个内部通道),保护组件500对芯线100起到包裹保护的作用,大致可以参照电线外皮保护电线;需要特别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芯线100和保护组件500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需要理解的是,两零部件“螺纹连接的程度加深”,即两零件螺纹连接的部分变多了,更具体的,即两零件随着螺纹连接相互更加靠近了,故也可以说,随着两零部件螺纹连接的程度加深,某一零件向着靠近另一零件的方向移动;进一步的,为沿螺纹的轴线方向移动。锥形面631,为一个截面直径随着轴向而逐渐扩大的面,即大致为圆锥或者圆台的侧面;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锥形面631,为圆台的侧面;开口(或者扩张口)朝外,即沿着连接组件600(插座头轴下630)的轴向朝外延伸,锥形面631的横截面(或者说径向截面)直径逐渐扩大;因此,沿着连接组件600(插座头轴下630)的轴向朝内,锥形面631的直径逐渐缩小,而线夹爪300的夹爪部320抵接锥形面631,且结合上述内容,在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和连接组件600(插座头轴下630)的螺纹连接程度加深时,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会推着线夹爪300向着靠近连接组件600(插座头轴下630)的方向移动,即会使得夹爪部320进一步向连接组件600(插座头轴下630)的内部移动,故夹爪部320也会逐渐内缩合拢,最终抵接并夹住芯线100;需要理解的是,可以通过控制上述螺纹连接的程度来控制线夹爪300夹住芯线100的力度。需要理解的是,外连组件400可以起到外部连接的作用,即将内窥镜插头连接到外壳上;保护组件500主要起到保护芯线100的作用;连接组件600主要用于将内窥镜插头的各部分连接起来,且连接组件600的设置,使得整个内窥镜插头便于拆装。
现有的内窥镜插头,由于没有线夹爪300夹住芯线100,故芯线100和芯座200连接不稳;具体的,比如在焊接时,芯线100可能是处在被拉伸的状态,而在焊接完成后,长时间的使用中,芯线100会慢慢收缩(恢复原状),从而会导致芯线100和芯座200连接不稳,电路接触不良,甚至导致芯线100从芯座200上完全脱离;而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插头,在焊接完成、内窥镜插头装配好后,线夹爪300会夹住芯线100(为了便于描述,以夹爪部320夹住芯线100的位置为分界点,将芯线100分为远端芯线100和近端芯线100,近端芯线100为靠近并连接在芯座200上的芯线100部分,远端芯线100为远离并连接到内窥镜手柄的芯线100部分),从而使得不管远端芯线100怎么收缩或者扩展,其传递的力都只会作用到线夹爪300上,而不会作用到近端芯线100上(具体的,可以参照手指捏住一根橡皮筋的中部,从橡皮筋的一端拉伸该橡皮筋,其拉力也只会作用到手指上,而橡皮筋的另一端不会受到该拉力的影响),从而使得芯线100和芯座200的连接更加稳固。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连组件400包括插头卡扣件410和插头滑动件420,插头卡扣件410的另一端的外侧壁设置有卡扣凸起411,卡扣凸起411设置有滑动斜面411a,滑动斜面411a设置在卡扣凸起411远离连接组件600的一侧,插头滑动件420的侧壁开设有压扣通孔421,插头滑动件420套设在插头卡扣件410的外侧,插头滑动件420和插头卡扣件410滑动连接,卡扣凸起411穿过压扣通孔421凸伸到外界,插头滑动件420向着靠近连接组件600的方向滑动时,压扣通孔421的侧壁沿着滑动斜面411a滑动,从而压下卡扣凸起411,芯座200连接在插头卡扣件410的中部,插头卡扣件410的一端和连接组件600的另一端螺纹连接。
现有的内窥镜中,只单独设置有插头卡扣件410,为易于拔插的结构,或者是通过类似挂口灯泡的方式、螺纹连接的方式将内窥镜插头连接到外壳上,而这些方式,均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单独设置插头卡扣件410,在外力较大时,容易把内窥镜插头从外壳拔出,而其他连接方式,其外力影响容易积累,最终导致内窥镜插头和外壳连接不稳,芯座200和图形处理器接触不良。而本实施例的内窥镜插头的卡扣固定结构,需要对插头滑动件420作用特定方向的力,且这个力需要力度较大,才能把内窥镜插头从外壳上拔下,故实际中,外力基本不会作用到插头滑动件420上,即使是误触到插头滑动件420,其力度也基本不够拔出的标准,故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插头和外壳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需要理解的是,插头卡扣件410为可以弹性形变的零件,具有的,本实施例中,插头卡扣件410为塑胶件,韧性较好,易于产生弹性形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卡扣凸起411弹性变形,在靠近卡扣凸起411的插头卡扣件410侧壁上,设置有减强通槽414,从而方便卡扣凸起411发生弹性变形。需要理解的是,卡扣凸起411的截面形状大致为直角梯形,而其斜腰即处在滑动斜面411a上;在内窥镜插头插入到外壳上时,外壳的侧壁抵接滑动斜面411a,并随着内窥镜插(插头卡扣件410)进一步伸入到外壳中,外壳的侧壁压下卡扣凸起411,最终卡扣凸起411进入到外壳插孔侧壁的凹槽中,卡扣凸起411弹起,从而使得内窥镜插头固定在外壳中,此时,当外力作用在内窥镜插头、使得内窥镜插头具有被拔出的趋势时,卡扣凸起411的直角腰会抵接内壳凹槽侧壁,从而防止卡扣凸起411从凹槽内脱出,而只有主动滑动插头滑动件420,使得插头滑动件420向着靠近连接组件600的方向滑动时,压扣通孔421的侧壁沿着滑动斜面411a滑动,从而压下卡扣凸起411,才能够使得卡扣凸起411从凹槽内脱出,进而从外壳内拔出内窥镜插头,而由于需要压下卡扣凸起411的力的力度要求较大,故也不需要担心误触插头滑动件420而导正内窥镜插头被拔出。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插头滑动件42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沿插头滑动件420周向延伸的防滑结构422;具体的,防滑结构422可以为凹部、凸部或者其组合结构。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部310设置有第一推移凸起311,芯座200设置有第二推移凸起210,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设置有第三推移凸起412,第一推移凸起311的一侧抵接第二推移凸起210的一侧,第二推移凸起210的另一侧抵接第三推移凸起412的一侧,第二推移凸起210用于推动第一推移凸起311向着靠近连接组件600的方向移动,第三推移凸起412用于推动第二推移凸起210向着靠近连接组件600的方向移动。
参照上述相关内容,为了实现线夹爪300夹住芯线100的功能,需要使得线夹爪300能够随着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向着靠近连接组件600的方向移动而移动;且需要防止在线夹爪300移动时,线夹爪300和芯座200之间的距离变远,导致芯线100被从芯座200上扯动脱离,故也需要使得芯座200能够和线夹爪300同步移动。所以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第一推移凸起311、第二推移凸起210和第三推移凸起412,在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向着靠近连接组件600的方向移动,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的第三推移凸起412推着芯座200的第二推移凸起210一起移动,而芯座200的第二推移凸起210推着线夹爪300的第一推移凸起311一起移动,从而实现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芯座200、线夹爪300的同步靠近连接组件600的移动。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部310设置有第一卡位凹槽312,芯座200设置有第一卡位凸起220,第一卡位凸起220用于插入第一卡位凹槽312内,从而使得线夹爪300能够随着芯座200转动而转动。
第一卡位凸起220、第一卡位凹槽312,使得线夹爪300能够和芯座200、芯线100一起转动,防止只有芯座200转动,而线夹爪300、芯线100不动,导致芯线100被夹爪部320初步夹住的部位不动,而芯线100和芯座200连接的部位一起和芯座200转动,从而导致芯线100扭曲甚至缠绕打结,使得芯线100具有被从芯座200上拔起的外力作用,导致芯线100和芯座200的连接不稳,甚至芯线100从芯座200上脱离。
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卡位凸起220可以是和第一卡位凹槽312过盈配合插接的,从而可以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第二卡位凸起413和第二卡位凹槽230同理。需要理解的是,凸起和凹槽的设置位置可以简单互换,比如第一卡位凸起220设置在本体部310上、第一卡位凹槽312设置在芯座200上,其他凸起、凹槽同理。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芯座200设置有第二卡位凹槽230,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设置有第二卡位凸起413,第二卡位凸起413用于插入第二卡位凹槽230内,从而使得芯座200能够随着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转动而转动。
芯座200能够和插头卡扣件410(外连组件400)一起转动,虽然导致在插头卡扣件410(外连组件400)和插座头轴下630(连接组件600)螺纹连接时(插头卡扣件410转动),芯座200、线夹爪300、芯线100一起转动,导致芯线100扭曲、缠绕,但是由于上述的线夹爪300和芯座200、芯线100一起转动的作用,所以相对的,只有芯线100和线夹爪300连接的部位的远端(远离芯座200)部分(即远端芯线100)会扭曲,而此部分为通过线缆连接内窥镜手柄的部分,一般都很长,故此处的芯线100整体扭曲变形量不会很大,对整体影响很小;更重要的是,虽然在插头卡扣件410和插座头轴下630螺纹连接时,芯线100会转动扭曲,但是在插头卡扣件410和插座头轴下630脱离连接时(反向旋拧),芯线100即会反向转动、恢复原状;而如果没有上述芯座200和插头卡扣件410始终能够一起转动的设置,则可能导致芯线100只能向一边转动,最终在多次拆装旋拧插头卡扣件410后,导致芯线100严重扭曲变形,影响信号的传输(比如芯线100扭曲断裂、芯线100靠近手柄的连接端脱离连接等情况);上述情况更具体的,比如芯座200外侧壁有一个凸起,而插头卡扣件410内侧壁有一个沿其周向逐渐向内凸起的微小梯形凸起,而在插头卡扣件410相对芯座200正转时,梯形凸起的直角腰抵接芯座200外侧壁的凸起,从而可以带动芯座200转动,而插头卡扣件410相对芯座200反转时,梯形凸起的斜边腰抵接芯座200外侧壁的凸起,而芯座200外侧壁的凸起会顺着其斜边腰爬上并越过该梯形凸起,从而使得插头卡扣件410不能带动芯座200转动,故长此以往,在多次拆装旋拧插头卡扣件410后,每次都只会让芯座200、芯线100向一个方向转动,最终就会导致芯线100严重扭曲变形;而上述芯座200外侧壁上凸起、插头卡扣件410内侧壁上的微小梯形凸起,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很容易产生类似的构造,故如果不设置第二卡位凸起413和第二卡位凹槽230,现实中很容易出现上述积累出的不良影响。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部310靠近夹爪部320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减强槽313。
设置环形减强槽313,降低这里的结构强度,方便夹爪部320向内弯折变形,提升塑胶线夹爪300的变形量,加大弹性,便于夹住芯线100。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夹爪部32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夹持凸齿321。
设置夹持凸齿321,使得夹爪部320可以对芯线100的多个部位进行夹持固定,夹爪部320对芯线100的夹持更加稳固。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组件500包括护套510和磁环520,芯线100位于护套510内部,护套510的一端连接连接组件600的一端,磁环520设置在护套510内,芯线100穿设磁环520。
设置磁环520,磁环520存在磁场,有电磁兼容的作用。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组件500包括护套510、导套530、管接头540和压紧螺母550,芯线100位于护套510内部,护套510的一端连接连接组件600的一端,护套510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压紧螺母550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护套510和压紧螺母550螺纹连接,管接头540位于护套510内,管接头540的一端抵接压紧螺母550的一端,压紧螺母550位于管接头540和连接组件600之间,导套530的一端的外侧壁抵接护套510的内侧壁,导套530的一端的内侧壁抵接管接头540的外侧壁,管接头540的外侧壁和护套510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导套530的壁厚,芯线100依次穿设压紧螺母550、管接头540、导套530。
导套530即可以看作电线外皮类似的结构,对芯线100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导套530的另一端一般会一直连接到(靠近)内窥镜手柄处,始终包裹保护芯线100。需要理解的是,参照下述的保护装置连接二步骤,随着压紧螺母550和护套510(插座头轴上620)的螺纹连接程度加深,压紧螺母550伸入到护套510内(或者说压紧螺母550向着靠近护套510另一端的方向移动),最终压紧螺母550抵接管接头540,带动管接头540也向着靠近护套510另一端的方向移动,而随着管接头540向着靠近护套510另一端的方向移动,管接头540外侧壁和护套510(插座头轴上620)内侧壁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最终会使得该距离小于导套530的壁厚,而导套530处在管接头540外侧壁和护套510(插座头轴上620)内侧壁之间,故管接头540会将导套530压紧在护套510(插座头轴上620)内壁上,或者说,管接头540和护套510(插座头轴上620)两者共同将导套530夹紧固定住。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紧螺母550的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槽551。
需要旋拧压紧螺母550,调整压紧螺母550和护套510(插座头轴上620)的螺纹连接程度。故在压紧螺母550的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槽551,专用的旋钮工具可以插入到限位槽551中,从而使用旋钮工具旋拧压紧螺母550。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600包括护套螺纹件610、插座头轴上620和插座头轴下630,插座头轴下630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的一端,插座头轴下630的另一端的内壁设置有开口朝外的锥形面631,护套螺纹件610固定连接在护套510内,护套螺纹件610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插座头轴上620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护套螺纹件610和插座头轴上620螺纹连接,插座头轴上620的一端和插座头轴下630的一端通过螺丝640连接,插座头轴上620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插座头轴上620和压紧螺母550螺纹连接,管接头540位于插座头轴上620内,导套530的一端的外侧壁抵接插座头轴上620的另一端的内侧壁,管接头540的外侧壁和插座头轴上620的另一端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导套530的壁厚。
设置插座头轴上620,一方面,由于护套510较软(可以为橡胶件),而插座头轴上620(可以为金属件)较硬,故插座头轴上620更容易设置螺纹;同理,护套510上也固定有护套螺纹件610;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插座头轴上620和护套螺纹件610,而护套螺纹件610固定在护套510上、插座头轴上620通过螺丝640固定在插座头轴下630,故可以依次将保护装置分为两部分,在这两部分都各自装配好了之后,再将两者螺纹连接在一起,实现内窥镜插头的便捷拆装。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600还包括第一密封圈650,第一密封圈650的一侧抵接插座头轴上620,第一密封圈650的另一侧抵接插座头轴下630。
参照整个内窥镜插头的结构,导套530处为过盈配合连接,而插座头轴下630和插头卡扣件410为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密封性能较好),芯座200处也为过盈配合连接,而为了保证插座头轴上620和插座头轴上620连接的密封性,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50进行密封,使得整个内窥镜插头密封性较好。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600还包括密封盖和第二密封圈660,插座头轴下630的侧壁开设有透气孔632,透气孔632的一端开口设置在锥形面631上,透气孔632的另一端开口设置在插座头轴下630的外侧壁上,密封盖螺纹连接在插座头轴下630的外侧,密封盖用于密封透气孔632,第二密封圈660的一侧抵接密封盖的内侧壁,第二密封圈660的另一侧抵接插座头轴下630的外侧壁。
内窥镜插头具有防水要求,故对其密封性能具有一定的要求;透气孔632的设置,可以用于外连充气源、气压检测设备等,用来检测内窥镜插头的密封性能;而在检测完成后,可以通过密封盖密封透气孔632。需要理解的是,透气孔632的一端开口设置在锥形面631上,线夹爪300由于会被锥形面631挤压变形,故线夹爪300不会完全堵住透气孔632,能够保证透气孔632能够始终连通内窥镜插头的内部通道。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插座头轴下630由塑胶材料制成。
由本实施例内窥镜插头的整体结构可以看出,插座头轴下630可以将内窥镜插头分隔为两部分,故插座头轴下630由塑胶材料制成,而塑胶材料阻抗高,可以使得内窥镜插头顺利通过静电测试。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插座头轴下630、护套510以及外连组件400(插头滑动件420)均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上述部件均为组成内窥镜插头外表面的主要部件,也为人体接触(抓握)内窥镜插头会接触到的部件,而这些部件均由非金属材料制成,有利于产品的多种安规测试,且为使用者和患者提供安全保障。非金属材料可以为橡胶、塑胶等材料。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芯线100包括供电芯线100、信息传输芯线100和控制芯线100,供电芯线100、信息传输芯线100和控制芯线100的一端均固定连接芯座200的一端(供电芯线100、信息传输芯线100和控制芯线100的另一端均连接内窥镜手柄)。
芯线100设置有多种,方便内窥镜插头可以起到多种功能。需要理解的是,信息传输芯线100,可以给图像处理器传输摄像头、温度传感器等多种信息,而控制芯线100,可以实现控制摄像头变换摄像模式、光源件切换光源颜色亮度等功能。
参照图1至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窥镜系统,包括图像处理组件、内窥镜组件和前述的内窥镜插头,图像处理组件包括图像处理器和外壳,图像处理器设置在外壳内,外连组件400(插头卡扣件410)的另一端插接外壳,芯座200的另一端连接图像处理器,内窥镜组件包括内窥镜手柄、插入管和摄像头,芯线100的另一端连接内窥镜手柄,插入管的一端连接内窥镜手柄,摄像头设置在插入管的另一端,芯线100和摄像头电连接。
内窥镜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插头,可以使得内窥镜插头和外壳的连接更加牢固,且芯线100和芯座200的连接也更加牢固可靠。需要理解的是,芯线100和内窥镜手柄的连接,可以是芯线100直接穿过内窥镜手柄后电连接摄像头(此时导套530直接固定连接在内窥镜手柄上),也可以是芯线100通过内窥镜手柄上的接口和摄像头连接(此时内窥镜插头插接在内窥镜手柄上)。
参照图1至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窥镜插头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整体连接,芯线100位于导套530内,插座头轴下630的另一端的内壁设置有开口朝外的锥形面631,插头卡扣件410的一端螺纹连接插座头轴下630的另一端,线夹爪300的夹爪部320的外侧壁抵接锥形面631,随着插头卡扣件410和插座头轴下630螺纹连接的程度加深,线夹爪300向着靠近连接组件600的方向移动,使得夹爪部320沿着锥形面631滑动,从而使得夹爪部320向内合拢,进而夹爪部320靠近并夹住芯线100。
参照上述相关内容,通过设置整体连接步骤,使得芯线100和芯座200在装配完成后连接更加稳固,不易受到芯线100收缩、扩张的影响。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连线装置连接一,将芯线100焊接在芯座200的一端;
连线装置连接二,将线夹爪300的本体部310套设在芯座200的一端,使得芯座200的第二推移凸起210的一侧抵接本体部310的第一推移凸起311的一侧,且芯座200的第一卡位凸起220插入到本体部310的第一卡位凹槽312内,从而使得线夹爪300能够随着芯座200转动而转动,线夹爪300的夹爪部320环绕在芯线100的外侧;
连线装置连接三,将芯座200从插头卡扣件410的一端插入插头卡扣件410内,使得插头卡扣件410的第三推移凸起412的一侧抵接芯座200的第二推移凸起210的另一侧,且插头卡扣件410的第二卡位凸起413插入到芯座200的第二卡位凹槽230内,从而使得芯座200能够随着插头卡扣件410转动而转动。
照上述相关内容,通过设置连线装置连接二步骤和连线装置连接三步骤,使得线夹爪300、芯座200、插头卡扣件410三者能够同步转动、向一端移动,从而使得芯座200和芯线100的连接更加牢固。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保护装置连接一,将磁环520胶固在护套510内壁上,将护套螺纹件610胶固在护套510内壁上,使得磁环520位于护套510和护套螺纹件610之间;
保护装置连接二,将导套530从插座头轴上620的另一端插入到插座头轴上620内,使得导套530的外侧壁抵接插座头轴上620的另一端的内侧壁,将管接头540从插座头轴上620的一端插入到插座头轴上620内,使得管接头540的外侧壁抵接导套530的内侧壁,将压紧螺母550螺纹连接在插座头轴上620内壁上,压紧螺母550随着和插座头轴上620螺纹连接程度加深,从而可以抵接并推动管接头540向着插座头轴上620的另一端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管接头540的外侧壁和插座头轴上620的另一端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减小,最终使得导套530被夹紧在管接头540和插座头轴之间;
保护装置连接三,插座头轴上620和插座头轴下630通过螺丝640连接;
保护装置连接四,插座头轴上620的外侧壁和护套螺纹件610的内侧壁螺纹连接。
通过设置保护装置连接一步骤,增加了内窥镜插头的电磁兼容性。而通过设置保护装置连接二步骤,使得导套530易于拆装,不会被完全固定住。通过设置保护装置连接三步骤和保护装置连接四步骤,使得整个内窥镜插头产品便于拆装。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内窥镜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线装置,包括芯线、芯座、线夹爪和外连组件,所述外连组件包括插头卡扣件和插头滑动件,所述芯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芯座的一端,所述芯座连接在所述插头卡扣件的中部,所述线夹爪包括本体部和夹爪部,所述本体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芯座或者所述插头卡扣件,所述夹爪部弹性连接所述本体部的另一端,所述夹爪部环绕所述芯线分布;
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芯线位于所述保护组件内部,所述保护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插头卡扣件的一端,所述线夹爪能够随着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插头卡扣件螺纹连接的程度加深而向着靠近所述连接组件的方向移动,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另一端的内壁设置有开口朝外的锥形面,所述夹爪部的外侧壁抵接所述锥形面,所述锥形面用于在所述线夹爪向着靠近所述连接组件方向移动时,使得所述夹爪部向内合拢,从而靠近并夹住所述芯线;所述插头卡扣件的另一端的外侧壁设置有卡扣凸起,所述卡扣凸起设置有滑动斜面,所述滑动斜面设置在所述卡扣凸起远离所述连接组件的一侧,所述插头滑动件的侧壁开设有压扣通孔,所述插头滑动件套设在所述插头卡扣件的外侧,所述插头滑动件和所述插头卡扣件滑动连接,所述卡扣凸起穿过所述压扣通孔凸伸到外界,所述插头滑动件向着靠近所述连接组件的方向滑动时,所述压扣通孔的侧壁沿着所述滑动斜面滑动,从而压下所述卡扣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设置有第一推移凸起,所述芯座设置有第二推移凸起,所述插头卡扣件设置有第三推移凸起,所述第一推移凸起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推移凸起的一侧,所述第二推移凸起的另一侧抵接所述第三推移凸起的一侧,所述第二推移凸起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推移凸起向着靠近所述连接组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推移凸起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推移凸起向着靠近所述连接组件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靠近所述夹爪部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减强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包括护套、导套、管接头和压紧螺母,所述芯线位于所述护套内部,所述护套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一端,所述护套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压紧螺母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护套和所述压紧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管接头位于所述护套内,所述管接头的一端抵接所述压紧螺母的一端,所述压紧螺母位于所述管接头和所述连接组件之间,所述导套的一端的外侧壁抵接所述护套的内侧壁,所述导套的所述一端的内侧壁抵接所述管接头的外侧壁,所述管接头的所述外侧壁和所述护套的所述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导套的壁厚,所述芯线依次穿设所述压紧螺母、所述管接头、所述导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螺母的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护套螺纹件、插座头轴上和插座头轴下,所述插座头轴下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插头卡扣件的一端,所述插座头轴下的所述另一端的内壁设置有开口朝外的所述锥形面,所述护套螺纹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护套内,所述护套螺纹件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插座头轴上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护套螺纹件和所述插座头轴上螺纹连接,所述插座头轴上的一端和所述插座头轴下的一端通过螺丝连接,所述插座头轴上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插座头轴上和所述压紧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管接头位于所述插座头轴上内,所述导套的所述一端的外侧壁抵接所述插座头轴上的另一端的内侧壁,所述管接头的所述外侧壁和所述插座头轴上的所述另一端的所述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导套的壁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侧抵接所述插座头轴上,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另一侧抵接所述插座头轴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头轴下由塑胶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头轴下、所述护套以及所述插头滑动件均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10.一种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插头;
图像处理组件,包括图像处理器和外壳,所述图像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插头卡扣件的另一端插接所述外壳,所述芯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图像处理器;
内窥镜组件,包括内窥镜手柄、插入管和摄像头,所述芯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内窥镜手柄,所述插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内窥镜手柄,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插入管的另一端,所述芯线和所述摄像头电连接。
CN202221961809.7U 2022-07-26 2022-07-26 内窥镜插头及内窥镜系统 Active CN2180749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1809.7U CN218074942U (zh) 2022-07-26 2022-07-26 内窥镜插头及内窥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1809.7U CN218074942U (zh) 2022-07-26 2022-07-26 内窥镜插头及内窥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4942U true CN218074942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83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61809.7U Active CN218074942U (zh) 2022-07-26 2022-07-26 内窥镜插头及内窥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49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1575A (zh) * 2023-07-14 2023-08-11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性插拔结构、电性接头和内窥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1575A (zh) * 2023-07-14 2023-08-11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性插拔结构、电性接头和内窥镜
CN116581575B (zh) * 2023-07-14 2023-09-08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性插拔结构、电性接头和内窥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7750B (zh) 内窥镜
US5860913A (en) Endoscope whose distal cover can be freely detachably attached to main distal part thereof with high positioning precision
CN218074942U (zh) 内窥镜插头及内窥镜系统
US10820785B2 (en) Cover removal tool for endoscope
JP5698877B1 (ja) 電子内視鏡
US5058603A (en) Length-measuring device and reference color display device for color tone adjustment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endoscope
JP2000014632A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
CN1972625A (zh) 内窥镜插入部、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US8226547B2 (en) Endoscope
CN102525595A (zh) 可弯可视手术钳
CN213216814U (zh) 一种一次性内窥镜连接器
EP2760087A1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cable connector, plug connector using same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CN210990604U (zh) 多功能穿刺器
CN115313093A (zh) 内窥镜插头及其装配方法
WO2015064743A1 (ja) 体内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体内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の支持管、および体内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のケーブルホルダ
EP3320827B1 (en) In-bod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in-body monitoring camera system
CN105520708B (zh) 一种快接式电子可视内窥镜装置
CN210051929U (zh) 光纤连接器和光纤连接器组件
JP3745139B2 (ja) 内視鏡
JP2004254823A (ja) 外套シース付内視鏡
JP4297454B2 (ja) 内視鏡用穿刺具
CN220233546U (zh) 一种内窥镜连接器
CN111601535A (zh) 内窥镜、前端罩以及内窥镜系统
CN116613561B (zh) 一种电性接头和内窥镜
CN213248964U (zh) 具有照明功能的肛门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