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65441U - 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冷凝器及冷水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冷凝器及冷水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65441U
CN218065441U CN202220864540.4U CN202220864540U CN218065441U CN 218065441 U CN218065441 U CN 218065441U CN 202220864540 U CN202220864540 U CN 202220864540U CN 218065441 U CN218065441 U CN 218065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liquid level
return pipe
oil return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645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维朋
李敏
吴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Hefei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Hefei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Hefei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08645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65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65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65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冷凝器以及冷水机组,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该油分离器包括壳体、回油管以及用于感知储油腔中润滑油液面高度的液位感应器。壳体内设有储油腔,回油管设置在壳体上,且回油管的入口端位于储油腔内。回油管的入口端能够根据液位感应器感知的液面高度在储油腔中上下移动。该油分离器可以根据储油腔中的液面高度实现自动高效回油,因此油分离器内不会大量存油,可以克服压缩机因缺少润滑油而不能正常工作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冷凝器及冷水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冷凝器及冷水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螺杆式冷水机组多在冷凝器内设置油分离器将润滑油与制冷剂分离开来。采用内置油分离器的机组,通常需要在油分离器内铺设一根回油管,回油管穿过冷凝器延伸至压缩机,实现润滑油从油分离器回流至压缩机。该结构存在一定的弊端:(1)回油管设置在油分离器底部,一般长度较长,且油分离器安装水平度要求较高,若油分离器出现倾斜,则油分离器内部将会存油,导致部分润滑油无法回到压缩机,存在回油不彻底的情况。(2)机组制造完成后,冷凝器将完全封闭,无法看到油分离器,故机组在运行过程中无法确认冷凝器内部油分离器的存油量,即使油分离器内部存油量大也容易知道。而油分离器如果存油量过大,可能导致压缩机内润滑油不足,导致压缩机不能正产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能够根据储油腔中的液面高度实现自动高效回油,因此油分离器内不会大量存油,可以克服压缩机因缺少润滑油而不能正常工作的缺陷。
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油腔;
用于感知所述储油腔中润滑油液面高度的液位感应器;
回油管,所述回油管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回油管的入口端位于所述储油腔内;所述回油管的入口端能够根据所述液位感应器感知的液面高度在所述储油腔中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电机和连接板,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回油管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所述连接板运动带动所述回油管的入口端能够在所述储油腔内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回油管的连接处设有卡环,所述回油管卡设在所述卡环中。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回油管为伸缩管,所述回油管根据所述液位感应器所感知的液面位置伸缩,进而改变所述回油管的入口端在所述储油腔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位感应器为光电液位感应器,所述液位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上设有视窗,所述视窗采用防爆玻璃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油腔的底壁中部向下凹陷,所述储油腔的横截面呈U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内部设有如上所述的油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冷水机组,空该调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包括壳体、液位感应器以及回油管,壳体内形成储油腔,储油腔可以储存润滑油,液位感应器能够感知储油腔中润滑油的液面高度,回油管的入口端能够根据液位感应器感知的润滑油的液面高度在所述储油腔中上下移动,当润滑油液面较低时,回油管的入口端下探,保证入口端位于润滑油的液面下方,因此可以保证储油腔中的润滑油能够经过回油管回到压缩机中,避免了因储油腔中过多存油而导致压缩机的不能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包括上述油分离器的冷凝器和冷水机组,该冷水机组采用上述油分离器,润换油能够及时回到压缩机当中,因此压缩机不会因缺少润滑油而不能正常工作,进而可使得整个冷水机组能安全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安装在冷凝器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装置与回油管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冷凝器;100、壳体;110、储油腔;120、视窗;200、液位感应器;300、回油管;400、驱动装置;410、连接板;420、驱动电机;4201、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该”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包括壳体100、用于感知所述储油腔110中润滑油液面高度的液位感应器200以及回油管300。
所述壳体100内设有储油腔110;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储油腔110是所述壳体100内部的空腔,所述储油腔110是密封的,用于储存润滑油和制冷剂蒸汽混合物。
所述回油管3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上,且所述回油管300的入口端伸入所述储油腔110内;所述回油管300的入口端能够根据所述液位感应器200感知的液面高度在所述储油腔110中上下移动。
更具体地,所述储油腔110的横截面呈U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储油腔110的横截面是指垂直于储油腔110长度方向的轴线的截面。在一种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油腔110的底壁向下凹陷,以便于润滑油的汇聚。所述液位感应器200固定在所述壳体100上用于感知所述储油腔110中的润滑油的液面高度。在实际的应用中,所述液位感应器200与所述回油管300均与控制系统电联接,以便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更具体地,当所述储油腔110中储存有润滑油时,所述液位感应器200感知到润滑油液面的高度,并将液面高度信息传递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接收的信息控制回油管300运动,使得回油管300的入口端位于润滑油液面之下。由于储油腔110中的润滑油中混有制冷剂蒸汽,因此储油腔110中的压强比压缩机中的压强大,所述储油腔110中的润滑油会在压差的作用下通过回油管300自动回到压缩机当中。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保证润滑油能在压差的作用下通过回油管300回到压缩机,可在回油管300的一端设置引射器辅助回油。
上述的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包括壳体100、液位感应器200以及回油管300,壳体100内形成储油腔110,储油腔110用于储存润滑油,液位感应器200能够感知储油腔110中润滑油的液面高度,回油管300的入口端能够根据液位感应器200感知的润滑油的液面高度在所述储油腔110中上下移动,当润滑油液面较低时,回油管300的入口端下探,保证入口端位于润滑油的液面下方,因此可以保证储油腔110中的润滑油可以经过回油管300回到压缩机中,避免了因储油腔110中过多存油而导致压缩机的不能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油管300能够在所述壳体100中上下移动,以改变入口端在所述储油腔110中的位置。
即所述回油管300的入口端的所在位置是通过所述回油管300的移动来实现的,回油管300上下移动改变回油管300底部入口端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回油管300虽然可以在壳体100上上下移动,但是所述回油管300与所述壳体100之间是相互密封的,以防止所述储油腔110中的制冷剂气体从所述壳体100中溢出,导致整个制冷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如何使得所述回油管300与所述壳体100之间相互密封为本领域常用的技术,因此不对两者之间的结构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
驱动装置400,所述驱动装置400驱动电机420和连接板410,所述驱动电机420固定在所述壳体100上,所述驱动电机420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板410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410的一侧与所述回油管300连接;所述驱动电机420通过驱动所述连接板410运动带动所述回油管300上下移动。
所述驱动电机420为推杆电机,推杆电机的推杆伸缩可以带动连接板410运动,更具体地,所述推杆电机的设置方式可以是沿竖直方向布置的,推杆电机的推杆与所述连接板410之间可以通过螺钉相互固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410与所述回油管300的连接处设有卡环4201,所述回油管300卡设在所述卡环4201中。在本实施例中,卡环4201可快拆式卡环4201,所述回油管300的一端穿过所述卡环4201锁紧固定,采用快拆式卡环4201方便所述回油管300与所述卡环4201的连接,提高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液位感应器200为光电液位感应器,光电液位感应器的检测探头应该竖直向下设置,光电液位感应器内部没有任何机械活动部件,因此传感器可靠性高、寿命长、免维护,传感器还可以免调试、免校验,能够节省该油分离器的生产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0上设有视窗120,所述视窗120采用防爆玻璃制成。更具体地,视窗120便于操作人员通过窗口观察所述储油腔110中的液位,视窗120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矩形。操作人员在所述液位感应器200出现故障时通过视窗120观察所述储油腔110中润滑油的详细情况。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冷凝器,所述冷凝器1内部设有如上所述的油分离器。本发明还提供包括上述冷凝器1的冷水机组。油分离器可以收集冷水机组系统中的润滑油。该冷水机组采用上述油分离器,润换油可以通过油分离器的回油管300及时回到压缩机当中,因此压缩机不会因缺少润滑油而不能正常工作,进而能够使得整个冷水机组能安全平稳运行。
更具体地,所述冷水机组的四大部件为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1、节流装置,冷水机组的压缩机在运转过程中需要源源不断的润滑油来润滑,以保证其正常运作及压缩机寿命保障。而汽化的制冷剂与润滑油常常混合在一起,在整机系统内循环,循环原理如下:高温高压的润滑油与冷媒混合物从压缩机排到冷凝器1,在冷凝器1内进行热交换后冷凝液化,再经过节流装置降压后成为低压液态混合物,再进入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后成为低压低温的气态冷媒,随即进入压缩机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如此实现循环。在压缩机排气过程中,部分润滑油会随气态冷媒进入冷凝器1,因此需要在冷凝器1设置油分离器以便将此部分润滑油送回至压缩机。本申请的油分离器不易存油,能够自动根据储油腔110中润滑油的液位将润滑油送回压缩机内。可以改善现有的冷凝器1内置式油分离器的存油问题,提升回油效率及效果。
实施例2:
该实施例仅描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其余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所述回油管300为伸缩管,所述回油管300根据所述液位感应器200所感知的液面位置伸缩,进而改变所述回油管300的入口端在所述储油腔110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油管300的入口端位置的改变是依靠所述回油管300伸缩而实现的。更具体地,所述回油管300为电动伸缩管,当所述液位感应器200检测到所述储油腔110中润滑油的液面较低时,所述回油管300将会伸长,使得入口端往下移动,直至入口端位于液面下方位置。相对于实施例1,本实施中的回油管300更智能,而且是固定不动的,因此对密封的要求更低,更容易安装。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内设有储油腔(110);
用于感知所述储油腔(110)中润滑油液面高度的液位感应器(200);
回油管(300),所述回油管(3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上,且所述回油管(300)的入口端位于所述储油腔(110)内;所述回油管(300)的入口端能够根据所述液位感应器(200)感知的液面高度在所述储油腔(110)中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驱动装置(400),所述驱动装置(400)驱动电机(420)和连接板(410),所述驱动电机(420)固定在所述壳体(100)上,所述驱动电机(420)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板(410)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410)的一侧与所述回油管(300)连接;所述驱动电机(420)通过驱动所述连接板(410)运动带动所述回油管(300)移动,使得所述回油管(300)的入口端能够在所述储油腔(110)内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410)与所述回油管(300)的连接处设有卡环(4201),所述回油管(300)卡设在所述卡环(4201)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油管(300)为伸缩管,所述回油管(300)根据所述液位感应器(200)所感知的液面位置伸缩,进而改变所述回油管(300)的入口端在所述储油腔(110)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位感应器(200)为光电液位感应器(200),所述液位感应器(2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0)上设有视窗(120),所述视窗(120)采用防爆玻璃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油腔(110)的底壁中部向下凹陷,所述储油腔(110)的横截面呈U型。
8.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1)内部设有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油分离器。
9.一种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凝器(1)。
CN202220864540.4U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冷凝器及冷水机组 Active CN218065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4540.4U CN218065441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冷凝器及冷水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4540.4U CN218065441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冷凝器及冷水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65441U true CN218065441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17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64540.4U Active CN218065441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冷凝器及冷水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65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1716A (zh) 双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080404C (zh) 致冷剂流量控制装置
CN111637668A (zh) 一种新型冷媒回收及充注装置
CN101813396A (zh) 空调装置及其压缩机油位检测方法
CN203756524U (zh) 双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04329839A (zh) 空调系统及其低温启动控制方法
CN218065441U (zh) 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冷凝器及冷水机组
CN107676922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JP2863109B2 (ja) 冷凍システム
CN105526166A (zh)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CN100575823C (zh) 多功能冷媒回收机
CN110052295B (zh) 等均温快速温变试验箱
CN208417137U (zh) 油冷机
CN104094067A (zh) 空调装置以及铁路车辆用空调装置
US6959556B2 (en) Stirling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152218C (zh) 深度制冷装置
CN212227442U (zh) 节能型防爆一拖多制冷加热控温系统
JP5276499B2 (ja) 冷凍装置
CN104075474A (zh) 涡轮制冷机
CN111540979A (zh) 一种基于新能源充电桩的水冷式集中电池热管理装置
CN110973241A (zh) 蒸发冷型谷物冷却机
CN108506284A (zh) 油冷机
KR200208543Y1 (ko) 에어컨의냉매순환장치
CN214636493U (zh) 内部空间分割合理的快速温变试验箱
CN218672401U (zh) 一种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