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63970U - 真空绝热板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真空绝热板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63970U CN218063970U CN202222038975.6U CN202222038975U CN218063970U CN 218063970 U CN218063970 U CN 218063970U CN 202222038975 U CN202222038975 U CN 202222038975U CN 218063970 U CN218063970 U CN 2180639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ection
- bending
- vacuum insulation
- film body
- gu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绝热板及制冷设备,真空绝热板包括:绝热芯材,所述绝热芯材上形成有折弯部;包覆膜,所述包覆膜包括包覆膜本体和防护件,所述包覆膜本体包覆所述绝热芯材,所述防护件设于所述包覆膜本体,所述防护件对应所述绝热芯材的折弯部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真空绝热板,在绝热芯材的折弯部设置防护件,当外部物体朝向绝热芯材的折弯部靠近时,防护部首先与外部物体接触,从而对绝热芯材的折弯部进行保护,防止绝热芯材发生破损,延长真空绝热板的使用寿命,保证真空绝热板的绝热效果。另外,当防护部设置在包覆膜本体的外部时,防护部还可以对包覆膜本体进行防护,防止包覆膜本体的破裂,进而延长包覆膜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绝热板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真空绝热板是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的重要部分,其在制冷设备中主要起到绝热的作用,以减少制冷设备的储存空间与制冷设备外部的热量交换。
真空绝热板包括包覆膜和绝热芯材,其中,绝热芯材被包覆膜包覆在其内部,绝热芯材上形成有多个棱边。真空绝热板在运输的过程中,包覆在绝热芯材的棱边的部分包覆膜容易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从而造成包覆在包覆膜内的绝热芯材的破损,进而影响真空绝热板的隔热效果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真空绝热板的绝热芯材的棱边容易破损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真空绝热板,所述真空绝热板包括:
绝热芯材,所述绝热芯材上形成有折弯部;
包覆膜,所述包覆膜包括包覆膜本体和防护件,所述包覆膜本体包覆所述绝热芯材,所述防护件设于所述包覆膜本体,所述防护件对应所述绝热芯材的折弯部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真空绝热板,在绝热芯材的折弯部设置防护件,当外部物体朝向绝热芯材的折弯部靠近时,防护部首先与外部物体接触,从而对绝热芯材的折弯部进行保护,防止绝热芯材发生破损,延长真空绝热板的使用寿命,保证真空绝热板的绝热效果。另外,当防护部设置在包覆膜本体的外部时,防护部还可以对包覆膜本体进行防护,防止包覆膜本体的破裂,进而延长包覆膜的使用寿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真空绝热板,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包覆膜本体沿所述绝热芯材的轮廓形成底部、顶部和周向侧部,所述底部与所述周向侧部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折弯部,所述顶部与所述周向侧部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均设有所述防护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件包括第一防护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所述第一防护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件还包括第二防护部,所述包覆膜本体的封边形成所述第二防护部,所述第二防护部沿着所述包覆膜本体的周向布置,所述第二防护部由所述周向侧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折弯部或所述第二折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部设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外部的至少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部设于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周向侧部连接的一侧,所述第二防护部沿所述顶部至所述底部的方向不低于所述第二折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部呈卷曲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部设于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外部,和/或所述第一防护部设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部覆盖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或所述第一防护部覆盖所述第二折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热芯材的周向侧部形成有绝热凸起,所述包覆膜本体包覆所述绝热凸起并形成凸起部,所述第二防护部设于所述凸起部背离所述周向侧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二防护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折弯部的至少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部覆盖所述第一折弯部与部分所述凸起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水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真空绝热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真空绝热板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真空绝热板局部示意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3为图1中所述的真空绝热板局部示意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4为图1中所示的真空绝热板局部示意图(第三实施方式);
图5为图1中所示的真空绝热板局部示意图(第四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如下:
1000:真空绝热板;
100:包覆膜;
10:包覆膜本体、11:底部、12:周向侧部、121:凸起部、122:第一台阶折弯部、123:第二台阶折弯部、13:顶部、14:封边、101:第一折弯部、102:第二折弯部;
20:防护件、21:第一防护部、22:第二防护部;
200:绝热芯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真空绝热板1000包括:包覆膜100和绝热芯材200,其中,包覆膜100包覆绝热芯材200,具体地,包覆膜100包括包覆膜本体10和防护件20,包覆膜本体10包覆在绝热芯材200上,并且在绝热芯材200的折弯部设置有防护件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覆膜100,在绝热芯材200的折弯部设置防护件20,当外部物体朝向绝热芯材200的折弯部靠近时,防护部20首先与外部物体接触,从而对绝热芯材100的折弯部进行保护,防止绝热芯材100发生破损,延长真空绝热板1000的使用寿命,保证真空绝热板1000的绝热效果。另外,当防护部设置在包覆膜本体10的外部时,防护部20还可以对包覆膜本体10进行防护,防止包覆膜本体10的破裂,进而延长包覆膜100的使用寿命。
包覆膜本体10沿绝热芯材200的轮廓形成底部11、顶部13和周向侧部12,底部11、顶部13与周向侧部12共同形成容纳绝热芯材200的容纳腔。其中,底部11与周向侧部12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折弯部21,顶部13与周向侧部12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折弯部22,第一折弯部21与第二折弯部22均设有防护件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防护件20至少包括第一防护部21,具体地,防护件20只包括第一防护部21时,第一防护部21设置在第一折弯部101和第二折弯部102,通过第一防护部21即可对第一折弯部101和第二折弯部102进行防护,以防止第一折弯部101与第二折弯部102发生碰撞而破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5所示,包覆膜本体10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绝热芯材200的封闭容纳腔,第一防护部21设置在包覆膜本体10背离容纳腔的一侧,即第一防护部21设置在包覆膜本体10的外部,并且第一防护部21将包覆膜本体10的第一折弯部101和/或第二折弯部102覆盖,以增强包覆膜本体10的角部的厚度,进而提高包覆膜本体10的折弯部处的抗冲击强度和耐磨性,防止包覆膜100在运输或者转运的过程中,被包覆膜100外部的物体划伤或刺破,提高包覆膜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防护部21也可以设置包覆膜本体10的内侧,即第一防护部21设于包覆膜本体10形成容纳腔的一侧,并且第一防护部21将包覆膜本体10的第一折弯部101和/或第二折弯部102的内侧覆盖,以增强包覆膜本体10的角部的厚度,提高包覆膜本体10的抗冲击强度和耐磨性,同时,使包覆膜本体10的外壁更加平整和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防护部21可以设置在包覆膜本体10的外部,同时第一防护部21设置在包覆膜本体10的内部,即包覆膜本体10的第一折弯部101和/或第二折弯部102的内侧和外侧均设有第一防护部21,包覆膜100的折弯部处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第一防护部21、包覆膜本体10、第一防护部21,第一防护部21从包覆膜本体10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对包覆膜本体10的折弯部进行防护,进一步提高包覆膜本体10的折弯部处的抗冲击强度和耐磨性。
为了防止第一防护部21影响绝热芯材200的体积和真空绝热板1000的绝热效果,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防护部21设置在包覆膜本体10的外部。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防护部21设置在第一折弯部101靠近底部11的一侧,且第一防护部21的一端凸出于周向侧部12或者与周向侧部12平齐;或者,第一防护部21设置在第一折弯部101靠近周向侧部12的一侧,且第一防护部21的一端凸出于底部11或者与底部11平齐;如图2、图3及图5所示,或者第一防护部21设置在第一折弯部101靠近周向侧部12的一侧,同时第一防护部21设置在第一折弯部101靠近底部11的一侧,即第一防护部21沿第一折弯部101长度方向的截图为角形结构。
为了保证第一防护部21的防护能力,本实施方式中,将角形结构的第一折弯部101作为优选方案。具体地,第一防护部21也可以是板状结构,也可以是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卷曲状结构,或者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折叠状结构,或者其他具有弹性变性能力的结构。为了节约成本,简化加工过程,本实施方式以板状结构的第一防护部21为优选方案。
具体地,每一第一防护部21包括两个互相连接的板体,两个板体之间形成90度的夹角,即第一防护部21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呈“L”型,其中,每一板体上可以设置多个孔,或者多个槽,或者多个孔和多个槽,以减轻第一防护部21的重量。为了保证第一防护部21具有足够的抗冲击强度,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防护部21上未设置孔或槽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防护部21的两个板体设置为波浪状板体,以提高第一防护部21的抗冲击能力。
进一步,第一防护部21可以与包覆膜本体10是一体结构,即在包覆膜本体10的第一折弯部101处的厚度大于包覆膜本体10的其他位置的厚度;第一防护部21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包覆膜本体10上,具体地,第一防护部21可以通过热熔压敏胶、双面胶、发泡粘接剂等粘接材料粘贴在包覆膜本体10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包覆膜本体10的硬度和耐磨性,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防护部21的硬度大于包覆膜本体10的硬度,或者第一防护部21的硬度等于包覆膜本体10的硬度,以保证包覆膜本体10的第一折弯部101处硬度及耐磨性。还可以使第一防护部21的抗冲击强度大于包覆膜本体10的抗冲击强度,以使包覆膜本体10的第一折弯部101在运输或转运过程中承受更大的冲击力,提高包覆膜本体10的整体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第一防护部21选自OPP(聚丙烯)层、PVC(聚氯乙烯)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PE(聚乙烯)层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第一防护部21可以是上述几种中的一种,或者选择其中任意两种材料进行组合,或者选择其中任意三种进行组合,或者是上述四种材料进行组合形成的。
包覆膜本体10主要包括阻热层、阻气层和热封层,其中,热封层的材质选自改性聚酰胺、聚酰醚亚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酰胺酰亚胺、聚亚苯基砜、聚醚砜、聚砜中的任一种或两种的组合;阻气层的材质选自金属铝箔、铜箔、银箔中的任一种。阻热层的材质选自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液晶聚合物、聚酰胺、聚酰醚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亚苯基砜、聚醚砜、聚砜中的任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第一防护部21的材料OPP层、PVC层、PET层、PE层中的至少一种,其未添加金属阻气层,第一防护部21的成本低于含有金属阻气层的包覆膜本体10,使用未含有金属阻气层的第一防护部21可以提高包覆膜本体10的第一折弯部101的强度,同时,也可以节约整个包覆膜100的成本。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不考虑第一防护部21的材料的基础上,也可以将第一防护部21设置为与包覆膜本体10相同的材料。
防护件20还可以包括第二防护部22,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防护部21设置在第一折弯部101处时,第二防护部22设置在第二折弯部102处;或者第一防护部21设置在第二折弯部102处时,第二折弯部102设置在第一折弯部101;或者第一防护部21设置在第一折弯部101和第二折弯部102,第二防护部22设置在第一折弯部101或者第二折弯部102,通过第一防护部21和第二防护部22共同防护第一折弯部101和第二折弯部102,以防止第一折弯部101与第二折弯部102发生碰撞而破损。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防护部21设置于第一折弯部101,第二防护部22设置于第二折弯部102为例进行阐述。
具体地,包覆膜本体10由两片包覆膜本体10原材料的边缘粘贴形成,其中,两片包覆膜本体10原材料之间形成可以容纳绝热芯材200的容纳腔,形成容纳腔的周向侧部12形成封边14(如图2至图5所示),封边14由两片包覆膜本体10原材料粘合形成的,以保证包覆膜本体10内形成的容纳腔的密封性。封边14朝向第一折弯部101延伸而形成第二防护部22,或者封边14朝向第二折弯部102延伸而形成第二防护部22。
具体地,如图3、图5所示,封边14可以覆盖于第二折弯部102,当外部物体朝向第二折弯部102冲击时,封边14形成的第二防护部22首先与外部物体接触,以防止外部物体直接与第二折弯部102接触,达到保护第二折弯部102的目的;如图2、图4所示,封边14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折弯部102的一侧,且封边14凸出于包覆膜本体10的顶部13,当外部物体朝向第二折弯部102冲击时,凸出于包覆膜本体10的顶部13的部分第二防护部22首先与外部物体接触,从而防止外部物体直接与第二折弯部102接触;封边14设于第二折弯部102的一侧,封边14与包覆膜本体10的顶部13平齐,当外部物体朝向第二折弯部102冲击时,外部物体与第二折弯部102和封边14形成的第二防护部22一同接触,相当于第二折弯部102与封边14形成同一平面,外部物体与第二防护部22和第二折弯部102形成的整个平面进行接触,增大了外部物体的受力面积,减少了外部物体对第二折弯部102的冲击力。
为了防止封边14形成第二防护部22覆盖在第二折弯部102上而影响真空绝热板1000的绝热效果,本实施方式以将第二防护部22设置在第二折弯部102的一侧,并且第二防护部22凸出于顶部13,或者以将第二防护部22设置在第二折弯部102的一侧并且第二防护部22与顶部13平齐为优选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包覆膜本体10的底部11与顶部13相对设置,且底部11与顶部13为包覆膜本体10形成的长方体中面积最大的两个面。
进一步地,第二防护部22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第二防护部22卷曲在第二折弯部102靠近周向侧部12的一侧,且第二防护部22沿底部11至顶部13方向凸出于顶部13。当外部物体朝向第二折弯部102冲击时,外部物体首先与第二防护部22接触,第二防护部22在外部物体的冲击下发生弹性形变,以减弱外部物体的冲击力,第二防护部22发生弹性形变后依然凸出于顶部13,外部物体始终未与第二折弯部102接触;或者第二防护部22发生弹性变形后,第二防护部22与顶部13,第二防护部22与顶部13形成接触面,从而增大外部物体与包覆膜100的接触面积,减轻外部物体对第二折弯部102的冲击力。具体地,第二防护部22可以呈卷曲状,第二防护部22的一端朝向第二折弯部102的方向卷曲,且卷曲在第二折弯部102的一侧,第二防护部22也可以呈折叠状,其压缩方向与底部11至顶部13的方向相同。
在本实用性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防护部22也可以是封边14未做任何卷曲或折叠处理而直接翻转在顶部13的结构,其也可以起到防护第二折弯部102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在第二折弯部102的内侧和/或外侧设置第一防护部21,以对第二折弯部102进行多重防护,第一折弯部101的内侧和/或外侧设置第一防护部21,以对第一防护部21进行防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包覆膜本体10包覆的绝热芯材200的周向形成有环形的凸起结构,包覆膜本体10因绝热芯材200的环形凸起而形成凸起部121,其中,凸起部121是包覆膜本体10的一部分,具体地,凸起部121形成在周向侧部12上,并且凸起部121由周向侧部12朝向远离周向侧部12的方向延伸而形成,凸起部121沿着包覆膜100本本体的周向设置,其具体为环状结构。凸起部121背离周向侧壁的一端与封边14连接,或者说,包覆膜本体10在凸起部121的圆周外侧形成封边14结构,以对设有环形凸起结构的绝热芯材200进行包覆。
由于周向侧部12设有凸起结构,包覆膜本体10在原来的第一折弯部101和第二折弯部102的基础上,增加了台阶折弯部。为了防止真空绝热板1000在运输过程中,台阶折弯部与其他物体碰撞而发生破损,第一防护部21与第二防护部22均需要对台阶折弯部进行防护,以保证真空绝热板10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第一防护部21设置在凸起部121靠近底部11的一侧,或者第一防护部21设置在周向侧部12靠近底部11的一侧,或者第一防护部21设置在凸起部121靠近底部11的一侧同时设置在周向侧部12靠近底部11的一侧,此时,第一防护部21凸出于底部11或与底部11平齐,并且第一防护部21沿包覆膜本体10的周向凸出于凸起部121或者与凸起部121平齐,以保证靠近底部11的第一台阶折弯部122与第一折弯部101同时被防护。
第一防护部21也可以覆盖第一台阶折弯部122与第一折弯部101,第一防护部21的一端与凸起部121远离周向侧部的一端连接且覆盖第一台阶折弯部122,第一防护部21的另一端与第一折弯部101连接且覆盖第一折弯部101,第一防护部21从包覆本体的外部对第一台阶折弯部122与第一折弯部101进行防护,以增加包覆膜本体10的耐磨强度和抗冲击强度。
第一防护部21也设置在包覆膜本体10的内侧,具体地,第一防护部21的的一端与台阶部的内侧连接且覆盖第一台阶折弯部122的内侧,第一防护部21的另一端与第一折弯部101的内侧连接且覆盖第一折弯部101,第一防护部21从包覆膜本体10的内侧对第一台阶折弯部122和第一折弯部101进行防护,以增加包覆膜本体10的耐磨强度和抗冲击强度。
另外,第一防护部21可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设置在包覆膜本体10的外部并覆盖第一台阶折弯部122的外侧与第一折弯部101的外侧,第二部分设置在包覆膜本体10的内部并覆盖第一台阶折弯部122的内侧与第一折弯部101的内侧,第一防护部21从包覆膜本体10的内侧和外侧同时对第一台阶折弯部122和第一折弯部101进行防护,起到多重防护的作用。
为了便于加工,同时保证绝热芯材200的绝热效果,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防护部21从包覆膜本体10的外侧覆盖第一台阶折弯部122和第一折弯部101为优选方案。进一步地,第一防护部21的结构可以是平板状的拼接结构或者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结构(如卷曲状结构、折叠状结构等)。
为了便于加工,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防护部21设置为板状的结构,其中第一板体与部分台阶部连接且覆盖第一台阶折弯部122,第二板体与部分底部11连接且覆盖第一折弯部101,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通过第三板体进行连接,且第三板体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均形成一定的钝角。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还可以直接连接,即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夹角为90度,以便于加工。
第二防护部22由设置在凸起部121远离包覆膜本体10的一端的封边14结构形成,第二防护部22朝向顶部13的方向延伸,即第二防护部22的第一端设置在台阶部远离包覆膜本体10的一端,第二防护部22的第二端朝向顶部13延伸。
具体地,第二防护部22的第二端可以设置在台阶部靠近顶部13的一侧,第二端也可以设置在周向侧部12靠近顶部13的一侧,第二端还可以设置在台阶部靠近顶部13的一侧,同时第二端设置在周向侧部12靠近颈部的一侧。此时,第二防护部22凸出于顶部13或与顶部13平齐,以保证靠近底部11的第二台阶折弯部123与第二折弯部102同时被防护。
第二防护部22的第二端还可以延伸至顶部13,以将第二折弯部102覆盖,第二防护部22的两端分别覆盖第二台阶折弯部123和第二折弯部102,从而对第二台阶折弯部123和第二折弯部102进行防护。为了使包覆膜本体10的顶部13结构更加平整,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防护部22的第二端位于周向侧部12的外侧。
另外,第二防护部22的第二端可以朝向凸起部121的方向卷曲,也可以朝向背离凸起部121的方向卷曲。为了便于固定第二防护部22的第二端,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二端朝向凸起部121的方向卷曲为优选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防护部21的整体结构为沿着包覆膜本体10的周向布置的环形结构,具体地,第一防护部21可以是一整个环形板体,第一防护部21也可以是多个防防护块组成的环形结构,其中,多个防护块沿着第一折弯部101间隔设置,以保证第一折弯部101受力均匀。第二防护部22的整体结构为沿包覆膜本体10的周向布置的环形结构,第二防护部22整体呈向内侧收拢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的绝热芯材200整体为长方体结构,并且在长方体的周向设置了环形凸起。对应地,包覆膜本体10的底部11与周向侧部12连接并形成四个第一折弯部101,四个第一折弯部101形成矩形结构,每一第一折弯部101均设有对应的第一防护部21,即环形结构的第一防护部21对每一折弯部进行防护。包覆膜本体10的的顶部13与周向侧部12连接并形成四个第二折弯部102,四个第二折弯部102形成矩形结构,每一第二折弯部102均对应第二防护部22,即环形结构的第二防护部22对每一第二折弯部102进行防护。
另外,连接顶部13与底部11的周向侧部12为矩形环体结构,其四个折弯处形成第三折弯部(图中未示出),第一防护部21对第一折弯部101进行防护时,第一防护部21在第三折弯部的位置将第三折弯部覆盖,或者第一防护部21的部分位于第三折弯部处,从而对部分第三折弯部进行防护,第二防护部22对第二折弯部102进行防护时,第二防护部22在第三折弯部的位置将第三折弯部覆盖,或者第二防护部22的部分位于第三折弯部的一侧,以对部分第三折弯部进行防护,即第一防护部21对第三折弯部靠近底部11的一端进行防护,第二防护部22对第三折弯部靠近顶部13的一端进行防护,从而实现对整个第三折弯部的防护。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真空绝热板1000。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设备与真空绝热板1000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设备为冰箱或冰柜等,制冷设备的其他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真空绝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绝热板包括:
绝热芯材,所述绝热芯材上形成有折弯部;
包覆膜,所述包覆膜包括包覆膜本体和防护件,所述包覆膜本体包覆所述绝热芯材,所述防护件设于所述包覆膜本体,所述防护件对应所述绝热芯材的折弯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绝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膜本体沿所述绝热芯材的轮廓形成底部、顶部和周向侧部,所述底部与所述周向侧部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折弯部,所述顶部与所述周向侧部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均设有所述防护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绝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包括第一防护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所述第一防护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绝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还包括第二防护部,所述包覆膜本体的封边形成所述第二防护部,所述第二防护部沿着所述包覆膜本体的周向布置,所述第二防护部由所述周向侧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折弯部或所述第二折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绝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部设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外部的至少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绝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部设于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周向侧部连接的一侧,所述第二防护部沿所述顶部至所述底部的方向不低于所述第二折弯部。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真空绝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部呈卷曲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绝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设于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外部,和/或所述第一防护部设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绝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覆盖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或所述第一防护部覆盖所述第二折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绝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芯材的周向侧部形成有绝热凸起,所述包覆膜本体包覆所述绝热凸起并形成凸起部,所述第二防护部设于所述凸起部背离所述周向侧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二防护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折弯部的至少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真空绝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覆盖所述第一折弯部与部分所述凸起部。
12.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真空绝热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38975.6U CN218063970U (zh) | 2022-08-02 | 2022-08-02 | 真空绝热板及制冷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38975.6U CN218063970U (zh) | 2022-08-02 | 2022-08-02 | 真空绝热板及制冷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63970U true CN218063970U (zh) | 2022-12-16 |
Family
ID=84401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038975.6U Active CN218063970U (zh) | 2022-08-02 | 2022-08-02 | 真空绝热板及制冷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63970U (zh) |
-
2022
- 2022-08-02 CN CN202222038975.6U patent/CN2180639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927262B1 (ko) | 이차 전지용 파우치 외장재 | |
US8334068B2 (en) | Laminate battery with deformation restricting member | |
EP2375472B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US8117792B2 (en) | Fixing structure of insulation panel of prefabricated refrigerator and prefabricate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 |
KR100265874B1 (ko) | 합성수지제 단열용기 및 합성수지제 단열뚜껑 | |
JP6308420B2 (ja) | 折り畳み自在保冷保温箱体 | |
US11245147B2 (en) |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unsealed portion | |
KR102397123B1 (ko) | 배터리 팩 | |
KR102037044B1 (ko) | 진공단열패널을 이용한 단열박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US20110014516A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KR20120136319A (ko) | 액화천연가스 저장탱크의 펌프타워 베이스서포트 구조체 | |
CN218063970U (zh) | 真空绝热板及制冷设备 | |
CN207487476U (zh) | 均温板保护结构 | |
JP2007155279A (ja) | 断熱筺体 | |
US11820578B2 (en) | Constant temperature container | |
KR101053123B1 (ko) | 액화가스 저장탱크용 단열패널 어셈블리 | |
JP2008093323A (ja) | 板状浴槽蓋 | |
KR102085448B1 (ko) | 복층 단열구조를 갖는 안경 케이스 | |
CN111810770B (zh) | 真空绝热板及其制备方法、使用该真空绝热板的冰箱 | |
CN218752553U (zh) | 保温容器 | |
JP2016011697A (ja) | 真空断熱材用包装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真空断熱材 | |
CN220254900U (zh) | 泄爆板以及储能柜 | |
CN216430486U (zh) | 一种用于高温高压的双重防护密封胶圈 | |
CN218063969U (zh) | 真空绝热板及制冷设备 | |
CN219106319U (zh) | 密封较佳的电池壳体结构和无顶盖单体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