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60149U - 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 - Google Patents

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60149U
CN218060149U CN202220908677.5U CN202220908677U CN218060149U CN 218060149 U CN218060149 U CN 218060149U CN 202220908677 U CN202220908677 U CN 202220908677U CN 218060149 U CN218060149 U CN 218060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ological
bank protection
bank
slope
coastal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086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杰
张鹏
张庆华
古晓雯
万朔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09086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60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60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60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包括护岸斜坡,所述护岸斜坡布置在海岸线与岸边之间,所述护岸斜坡自所述海岸线向所述岸边依次布置为水生植物区、沙滩缓坡、重力式挡墙和生态护岸区;观景栈道平台,所述观景栈道平台包括栈道面板、连接梁和沿所述海岸线间隔布置的多个立柱桩,且所述立柱桩间隔设置于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靠海侧,所述立柱桩的底部插入至所述沙滩缓坡的底部以下设定高度,所述连接梁设置在多个所述立柱桩的顶部,所述栈道面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梁与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顶部。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抵御和消减波浪水流的冲刷,避免波浪水流对岸坡的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保障海岸线行洪安全。

Description

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以养殖业为主,种植红树林为辅。海岸护坡工程建堤坝采用的是土体填筑、混凝土局部护砌、直立高挡墙、坡面硬化的斜面化或台阶化设计传统修筑方式,来实现抵御海水及船行波对岸坡的冲击,但是,这种护岸结构中,土体填筑及混凝土局部护砌会导致海岸线遭受侵蚀,难以保障海岸线行洪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护岸结构易导致海岸线遭受侵蚀,难以保障海岸线行洪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包括:
护岸斜坡,所述护岸斜坡布置在海岸线与岸边之间,所述护岸斜坡自所述海岸线向所述岸边依次布置为水生植物区、沙滩缓坡、重力式挡墙和生态护岸区;
观景栈道平台,所述观景栈道平台包括栈道面板、连接梁和沿所述海岸线间隔布置的多个立柱桩,且所述立柱桩间隔设置于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靠海侧,所述立柱桩的底部插入至所述沙滩缓坡的底部以下设定高度,所述连接梁设置在多个所述立柱桩的顶部,所述栈道面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梁与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重力式挡墙内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自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靠海侧延伸至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靠岸侧。
优选地,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顶部靠岸侧设置有景观花坛,且所述景观花坛设置于所述重力式挡墙与所述生态护岸区之间。
优选地,所述观景栈道平台还包括防护栏杆,所述防护栏杆设置于所述栈道面板上且位于所述栈道面板的靠海侧,所述防护栏杆沿所述栈道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优选地,所述防护栏杆与所述栈道面板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梁为简支梁,所述连接梁与所述立柱桩通过固定支座固定。
优选地,所述水生植物区的靠海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木桩,相邻的所述木桩之间固定有围网,所述木桩的靠岸侧设置有多排生态袋,多排生态袋呈阶梯状布置,所述沙滩缓坡的靠海侧覆盖靠近所述岸边的一排或多排生态袋布置。
优选地,靠近所述木桩的所述生态袋的顶部高于设计低水位0.3m。
优选地,所述生态护岸区的种植物为红树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在沙滩缓坡与生态护岸区之间设置重力式挡墙,通过重力式挡墙可以有效抵御和消减波浪水流的冲刷,避免波浪水流对岸坡的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保障海岸线行洪安全。并且,观景栈道平台通过立柱桩和重力式挡墙共同支撑栈道面板,增加了观景栈道平台的稳固性。并且,本实用新型在护岸斜坡依次设置水生植物区、沙滩缓坡、重力式挡墙和生态护岸区,将堤岸结构与生态系统有效结合,可避免海陆生态阻断,保证海岸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避免岸堤坝内外生态环境差异较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的断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观景栈道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海水;2、水生植物区;21、木桩;22、生态袋;3、沙滩缓坡;4、观景栈道平台;41、防护栏杆;42、栈道面板;43、连接梁;44、立柱桩;5、重力式挡墙;51、排水管;6、生态护岸区;7、景观花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包括护岸斜坡和观景栈道平台4,其中,所述护岸斜坡布置在海岸线与岸边之间,高度自海岸线向岸边逐渐增加;所述护岸斜坡自所述海岸线向所述岸边依次布置为水生植物区2、沙滩缓坡3、重力式挡墙5和生态护岸区6;所述观景栈道平台4包括栈道面板42、连接梁43和沿所述海岸线间隔布置的多个立柱桩44,且所述立柱桩44间隔设置于所述重力式挡墙5的靠海侧,多个立柱桩44的连线与重力式挡墙5平行,所述立柱桩44的底部插入至所述沙滩缓坡3的底部以下设定高度(该设定高度可为300mm),所述连接梁43设置在多个所述立柱桩44的顶部,所述栈道面板42设置在所述连接梁43与所述重力式挡墙5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沙滩缓坡3与生态护岸区6之间设置重力式挡墙5,通过重力式挡墙5可以有效抵御和消减波浪水流的冲刷,避免波浪水流对岸坡的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保障海岸线行洪安全。并且,观景栈道平台4通过立柱桩44和重力式挡墙5共同支撑栈道面板42,增加了观景栈道平台4的稳固性。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护岸斜坡为台阶式的复合斜坡,在护岸斜坡依次设置水生植物区2、沙滩缓坡3、重力式挡墙5和生态护岸区6,将堤岸结构与生态系统有效结合,可避免海陆生态阻断,保证海岸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避免岸堤坝内外生态环境差异较大。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生植物区2的靠海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木桩21,相邻的所述木桩21之间固定有围网,所述木桩21的靠岸侧设置有多排生态袋22,多排生态袋22呈阶梯状布置,多排生态袋22的高度自海岸线向岸边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沙滩缓坡3的靠海侧覆盖靠近所述岸边的一排或多排生态袋22布置。未被沙滩缓坡3覆盖的生态袋22构成生态带护岸平台,且该生态带护岸平台的顶部低于设计低水位,水生植物种植于该生态带护岸平台上,置于海水1中,且位于木桩21和沙滩缓坡3之间。进一步地,靠近所述木桩21的所述生态袋22的顶部高于设计低水位0.3m。
本实施例中,木桩21的高度为4m,直径为6~8cm,相邻木桩21之间的间隔为1.5m。生态袋22是由聚丙烯(PP)或者聚酯纤维(PET)为原材料制成的双面熨烫针刺无纺布加工而成的袋子。袋内装入坡内换填土壤,为植被提供生存环境,随着植被根系的生长,不断延伸发达,生态袋22和植被根系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使系统整体性大大加强,从而有效巩固了系统的稳定性。通过生态袋22护坡,可防止沙土流失,减少沙滩维护,降低工程成本。
本实施例中,沙滩缓坡3的制作方式为:清理海岸废弃石料,清除沙滩垃圾,恢复沙滩环境清洁,沙滩清洁的垃圾集中收集,集中运往垃圾处置场处理。其次,对沙滩滩面进行平整,开展人工补沙,形成较为稳定的岸滩结构,美化沙滩环境,提升海岸景观,打造魅力沙滩。
本实施例中,所述重力式挡墙5内设置有排水管51,所述排水管51自所述重力式挡墙5的靠海侧延伸至所述重力式挡墙5的靠岸侧。重力式挡墙5采用毛石和C30混凝土修筑。
本实施例中,所述重力式挡墙5的顶部靠岸侧设置有景观花坛7,且所述景观花坛7设置于所述重力式挡墙5与所述生态护岸区6之间。景观花坛7可种植富有海滩风情的植物,例如,层次主要为两层,上层为棕榈科的红刺露兜,美丽针葵或剑麻,下层为观赏草中常见的狼尾草,蓝羊茅或细叶芒。景观花坛7的设置进一步避免海陆生态阻断,保证了海岸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本实施例中,观景栈道平台4的靠海侧采用立柱桩44独立基础作为支撑,立柱桩44与重力式挡墙5构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增强观景栈道平台4的稳固性。其中,立柱桩44的底部深入沙滩缓坡3的底部之下,立柱桩44的底部与沙滩缓坡3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0mm。立柱桩44底部的持力层做填砂或填石处理,以加强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立柱桩44底部的持力层采用3:7的级配砂石进行换填,并分层夯实,夯实系数0.97,基础砼强度等级采用C40,垫层砼为C20。
本实施例中,所述观景栈道平台4还包括防护栏杆41,所述防护栏杆41设置于所述栈道面板42上且位于所述栈道面板42的靠海侧,所述防护栏杆41沿所述栈道面板42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防护栏杆41为塑木栏杆,防护栏杆41的高度为1.05m。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栏杆41与所述栈道面板42螺栓连接,以方便拆卸和安装。本实施例中,防护栏杆41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支撑柱,相邻的支撑柱通过上下间隔布置的多根链条连接,支撑柱固定在栈道面板4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梁43为简支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连接梁43与所述立柱桩44通过固定支座固定,其中,固定支座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做详细描述。栈道面板42的材质为深红柳桉面板,透明清漆饰面。栈道面板42与连接梁43、重力式挡墙5分别采用螺栓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态护岸区6的种植物为红树林。生态护岸区6的造林方式为采用容器苗种植,为了尽快体现成林效果,主要采用3年生容器苗造林,初植密度宜为5000~20000株/hm2。所述生态护岸区6通过土壤换填、排盐隔碱、种植土回填等多种工程措施清除场地垃圾和污染严重的土壤来抬升需要种植红树林的区域滩面高度,形成稳定的基底条件,并且改善土壤肥力,分别营造适合红树树种和一般乡土树种生长的土壤条件。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其可有效实现海岸带的生态恢复与防护,不仅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防止水土流失和海岸线侵蚀,还可以美化环境和景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护岸斜坡,所述护岸斜坡布置在海岸线与岸边之间,所述护岸斜坡自所述海岸线向所述岸边依次布置为水生植物区、沙滩缓坡、重力式挡墙和生态护岸区;
观景栈道平台,所述观景栈道平台包括栈道面板、连接梁和沿所述海岸线间隔布置的多个立柱桩,且所述立柱桩间隔设置于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靠海侧,所述立柱桩的底部插入至所述沙滩缓坡的底部以下设定高度,所述连接梁设置在多个所述立柱桩的顶部,所述栈道面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梁与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式挡墙内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自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靠海侧延伸至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靠岸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顶部靠岸侧设置有景观花坛,且所述景观花坛设置于所述重力式挡墙与所述生态护岸区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景栈道平台还包括防护栏杆,所述防护栏杆设置于所述栈道面板上且位于所述栈道面板的靠海侧,所述防护栏杆沿所述栈道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杆与所述栈道面板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为简支梁,所述连接梁与所述立柱桩通过固定支座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区的靠海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木桩,相邻的所述木桩之间固定有围网,所述木桩的靠岸侧设置有多排生态袋,多排生态袋呈阶梯状布置,所述沙滩缓坡的靠海侧覆盖靠近所述岸边的一排或多排生态袋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木桩的所述生态袋的顶部高于设计低水位0.3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岸区的种植物为红树林。
CN202220908677.5U 2022-04-19 2022-04-19 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 Active CN218060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08677.5U CN218060149U (zh) 2022-04-19 2022-04-19 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08677.5U CN218060149U (zh) 2022-04-19 2022-04-19 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60149U true CN218060149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28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08677.5U Active CN218060149U (zh) 2022-04-19 2022-04-19 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601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30356A (zh) * 2023-06-13 2023-08-0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30356A (zh) * 2023-06-13 2023-08-0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68589U (zh) 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
CN100577918C (zh) 一种治理水土流失的流域堰系及其构筑方法
CN104594287B (zh) 一种生态经济型护岸结构
CN106522160A (zh) 一种护岸型生态景观的构建方法
CN218060149U (zh) 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
CN111395257A (zh) 一种与植绿生态挡墙相结合的碧道及其施工方法
CN114223449B (zh) 困难立地红树林生态修复方法
CN114451205A (zh) 滨海潮间带生态修复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CN212896148U (zh) 一种组合式生态护坡
CN210066626U (zh) 一种能抵抗强风暴潮的海岸碧道系统
CN204676485U (zh) 一种生态经济型护岸结构
CN216999541U (zh) 护坡砌块及适用于雨源型河道的生态护坡结构
CN215105078U (zh) 生态修复护岸
CN107653837A (zh) 土石框架复合堤
CN111893948A (zh) 一种基于河湖地形重塑的生态湿地护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3740857U (zh) 一种采煤沉陷区煤矸石生态护岸
CN214460121U (zh) 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结构
CN220746763U (zh) 一种防护河道边坡的林木框架棚洞结构
CN214832355U (zh) 一种堤防生态化改造结构
CN218880749U (zh) 一种小流域水土保持护坡系统
CN220079884U (zh) 一种堤岸防护结构
CN217184100U (zh) 滨海潮间带生态修复体系
CN220057863U (zh) 一种生态河岸净化系统
CN220813671U (zh)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护岸系统结构
CN215367091U (zh) 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