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8589U - 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68589U CN211368589U CN201921784246.7U CN201921784246U CN211368589U CN 211368589 U CN211368589 U CN 211368589U CN 201921784246 U CN201921784246 U CN 201921784246U CN 211368589 U CN211368589 U CN 2113685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cological
- water
- river
- water level
- reve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2—Revetment of banks, dams, watercourses, or the like, e.g. the sea-floo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7—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characterised by animals and pla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0—Dams; Dykes; Sluice way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dykes, dams, or the lik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常水位区护岸单元、洪水位区护岸单元以及分段设置在所述洪水位区护岸单元上用于观景的景观附属结构,所述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块石坡脚以及中空混凝土块,所述常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雷诺护垫层、生态缓冲槽以及净水湿地与集水暗渠,所述集水暗渠底部通过连通管与生态缓冲槽底部相连通,所述洪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生态草地、引水横沟以及渗滤坝。本实用新型根据河道护岸各区域不同特点,将河道护岸的防洪、生态和景观功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既解决了传统护岸生态、景观效果差的问题,又提高和改善了河岸带生态系统和护岸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护岸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洪、景观与生态恢复一体化功能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尤其适用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河道。
背景技术
生态护岸是遵循再循环、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人为措施,重建或修复河道原有驳岸的水陆生态结构使其恢复成自然河岸或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其具有调节河流水文状态、滤除污染物、营造生物栖息环境、维持水体滨岸带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复合型生态护岸的概念是在对河流护岸功能的研究与认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与常规护岸及传统生态型护岸具有一定的区别。
常规护岸更多的是从护岸的防洪安全功能用度出发进行设计,其更强调结构的安全性。常规护岸主要采用浆砌块石、现浇混凝土、混凝土排等硬质材料,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比较规范,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改变。在护岸工程完工后,虽然在防洪安全方面拥有显著的功效,但是在改善岸边生态环境和滨岸景观方面难以形成明显的效果,并且后期的维护费用较高。
传统生态护岸在体现一定的防洪功能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护岸的生态功能,其一般采用植物或植物与其他土木工程材料相结合的方法来减弱岸坡的潜在破坏,维持河滨带的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传统生态护岸的构建主要是在坡面上采用生态型土工材料结合植被覆盖层,在坡脚处采用格宾石笼护脚等措施。利用格宾石笼的支撑作用和植被根系的抓固作用提高岸坡抗冲刷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
但传统生态护岸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植被根系均分布于坡面表层,边坡的整体抗滑性能不强;其次,生态土工材料上的植被生长状况不佳,且水淹区与非水淹区生长状况也有差异;再次,受坡面材料限制,岸坡土体与水体连通性中断,对岸坡栖息地的连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最后,由于整体生态系统的状况不佳,护岸的景观多出现不协调的状态,也不具备必要的亲水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河道护岸构建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有效统一河道护岸防洪、生态与景观功能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尤其适用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河道的护岸构建,通过将河道护岸的防洪、生态和景观功能进行有机的结合,既解决传统护岸生态、景观效果差的问题,又以提高和改善河岸带生态系统和护岸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常水位区护岸单元、洪水位区护岸单元以及分段设置在所述洪水位区护岸单元上用于观景的景观附属结构,所述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设置在河床基底上的块石坡脚以及设置在所述块石坡脚内侧且侧面开孔的中空混凝土块,所述常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设置在中空混凝土块上的雷诺护垫层、设置在所述雷诺护垫层内侧的生态缓冲槽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生态缓冲槽内侧上部、下部的净水湿地与集水暗渠,所述集水暗渠底部通过连通管与生态缓冲槽底部相连通,所述洪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设置在原始岸坡上部的生态草地、设置在所述生态草地底部的引水横沟以及设置在所述引水横沟与净水湿地之间的渗滤坝。
优选地,所述景观附属结构包括沿河道走向间隔设置在生态草地上通向河道的观景台阶、与所述观景台阶相连的观景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观景平台周围的护栏。
优选地,所述中空混凝土块的长×宽规格为100cm×50cm,其高度根据河流平水期低水位高度确定;所述中空混凝土块嵌入河床基底内15cm;所述中空混凝土块的宽面中心设有宽20cm的方形通道,所述方形通道底边应与原始河床基底等高、顶边应高于河流枯水位10cm;所述中空混凝土块的长面在第20cm和60cm处分别设置高10cm、宽 20cm的孔并与所述方形通道相连,孔顶与方形通道顶端同高,孔底与河流枯水位等高。
优选地,所述集水暗渠的框架由混凝土桩板制成,设置在平整后的岸坡原土基上,所述集水暗渠的底部与河流低水位等高;所述集水暗渠的高度可设置为河流平水期水位变化幅度的1/2到2/3之间;所述集水暗渠内部铺设有储水模块,所述集水暗渠底部间隔设有排水阀,所述连通管的管径为10cm;所述储水模块是一种可以用来储存水,但不占空间的新型产品,具有超强的承压能力,90%~95%以上的镂空空间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蓄水。
优选地,所述净水湿地设置在集水暗渠上方,所述净水湿地底部采用混凝土桩板与集水暗渠隔开,且间隔设置排水口与所述集水暗渠相连通;所述净水湿地深度为50~80cm;所述净水湿地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细砂层、净水填料层、土壤层以及种植在所述土壤层内的湿生景观植物。
优选地,所述生态缓冲槽的框架为无砂混凝土槽制成,所述生态缓冲槽底部与河床基底等高并设置混凝土桩角嵌入原土坡基底中,所述生态缓冲槽的顶部与河流平水期高、低水位线的中值线等高;所述生态缓冲槽的下半部填充与河流枯水位等高的生态基底层,所述生态缓冲槽内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生态缓冲槽近主河槽一侧下部设有与所述中空混凝土块侧面开孔形状相同且相连的连通孔;所述雷诺护垫层的纵截面为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生态草地包括铺设于原始岸坡上部的生态袋或生态混凝土以及种植在所述生态袋或生态混凝土内的观赏草;所述引水横沟设置在生态草地底部外侧,所述引水横沟的底部低于河流高水位;所述渗滤坝包括设置在岸坡原土基上的透水格宾石笼以及填充在所述透水格宾石笼内的砾石,所述渗滤坝的底部与河流高水位等高。
优选地,所述生态基底层由卵石与棕榈皮混合铺设而成,所述生态基底层的厚度由河流枯水位高度决定。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旨在构建一种具有防洪、景观与生态恢复一体化功能的复合生态护岸结构,其枯水区部分具有稳定岸脚、防止水流冲击和挖蚀的作用,同时为底栖生物提供庇护所和栖息地。常水区部分,主要具有以下功能:首先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可净化河水和坡岸径流中的污染物,有效改善河流水环境;其次,良好的湿地植物可提供较好的河道景观,使河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洪水区在河道水位较高时,能提供较好的行洪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防冲击能力;而在河流平、枯水期又能够起到滞蓄、净化降雨径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根据河道护岸各区域不同特点,将河道护岸的防洪、生态和景观功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既解决了传统护岸生态、景观效果差的问题,又提高和改善了河岸带生态系统和护岸稳定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景观附属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中空混凝土块立体图;
图4为中空混凝土块宽面示意图;
图5为中空混凝土块长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如图1~图5所示,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根据河道不同时期水位状况,将护岸结构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枯水位区、常水位区与洪水位区,并分别针对护岸不同区域所承担的主要功能构建符合需求的生态护岸结构。此外,为提升护岸景观效果和增加亲水功能还在洪水位区分段构建景观附属结构。
具体地,所述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常水位区护岸单元、洪水位区护岸单元以及分段设置在所述洪水位区护岸单元上用于观景的景观附属结构,所述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设置在河床基底上的块石坡脚1-1以及设置在所述块石坡脚1-1内侧且侧面开孔的中空混凝土块1-2,所述常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设置在中空混凝土块1-2上的雷诺护垫层2-4、设置在所述雷诺护垫层2-4内侧的生态缓冲槽2-3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生态缓冲槽2-3内侧上部、下部的净水湿地2-1与集水暗渠2-2,所述集水暗渠2-2底部通过连通管2-5 与生态缓冲槽2-3底部相连通,所述洪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设置在原始岸坡上部的生态草地3-1、设置在所述生态草地3-1底部的引水横沟 3-2以及设置在所述引水横沟3-2与净水湿地2-1之间的渗滤坝3-3。
如图1所示,所述枯水位区护岸单元位于河流处于枯水位时所淹没的岸坡区域,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流对护岸岸脚的冲击和挖蚀。因此,在枯水位区可采用具有较好防冲击能力的块石构建块石坡脚1-1 并在坡脚内侧设置带有四向通道的中空混凝土块1-2,以提高整个护岸的支撑能力和稳定性,同时为底栖生物提供庇护所和栖息地。
如图3~图5所示,所述中空混凝土块1-2的长×宽规格为100cm ×50cm,其高度根据河流平水期低水位高度确定,所述中空混凝土块 1-2嵌入河床基底内15cm。所述中空混凝土块1-2的宽面中心设有高 30cm、宽20cm的方形通道,所述方形通道底边应与原始河床基底等高、顶边应高于河流枯水位10cm。所述中空混凝土块1-2的长面在第 20cm和60cm处分别设置高10cm、宽20cm的孔并与所述方形通道相连,孔顶与方形通道顶端同高,孔底与河流枯水位等高。
所述常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设置在中空混凝土块1-2上方的雷诺护垫层2-4、其外侧的生态缓冲槽2-3及生态缓冲槽2-3外侧上下设置的净水湿地2-1与集水暗渠2-2。
集水暗渠2-2为混凝土结构,由混凝土桩板2-7制成,设置在平整后的岸坡基底上,其底部与平水期河流最低水位B等高。所述集水暗渠2-2高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河流平水期水位变化幅度的1/2 到2/3之间。其内部铺设储水模块,以增强支撑力。具体地,储水模块为通过加强构造的支撑,其拥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主要材质有聚丙烯、聚乙烯等耐腐蚀、无毒性的再生塑料,单组储水模块相互组合在一起,具有拼装快速、结构牢固的特点,储水模块外可包覆土工膜、土工布等隔水材料。所述集水暗渠2-2底部每100cm设置一个可控制的排水阀2-6,以管径为10cm的连通管2-5与生态缓冲槽2-3底部相连。
优选地,净水湿地2-1设置在集水暗渠2-2上方,所述净水湿地 2-1底部采用混凝土桩板2-7与集水暗渠2-2隔开,所述净水湿地2-1 底部每间隔200cm设置排水口与集水暗渠2-2连通,其深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50~80cm之间。所述净水湿地2-1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细砂层、净水填料层、土壤层,所述土壤层内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湿生景观植物,以提升护岸景观。
进一步,所述生态缓冲槽2-3的框架为无砂混凝土槽2-8制成,所述生态缓冲槽2-3底部与河床基底等高并设置混凝土桩角嵌入原土坡基底中。所述生态缓冲槽2-3顶部根据河流平水期高、低水位差设置,一般应处于河流高水位C和河流低水位B的中值线位置。所述生态缓冲槽2-3的下半部填充与河流枯水位A等高的生态基底层,所述生态缓冲槽2-3内种植有挺水植物。优选地,所述生态基底层由卵石与棕榈皮混合铺设而成。
无砂混凝土槽2-8靠近主河槽一侧的下部设置与中空混凝土块 1-2侧面开孔形状相同且相连的连通孔,使之与中空混凝土块1-2内部的通道相连接。无砂混凝土槽2-8远离主河槽一侧的下部设置连通孔,通过连通管2-5与集水暗渠2-2相连,以增强岸坡的水文连通性。所述生态缓冲槽2-3外侧设置雷诺护垫2-4,以保护无砂混凝土槽2-8,并进一步提高河道护岸整体支撑能力和稳定性。所述雷诺护垫层2-4 的纵截面为三角形。雷诺护垫也称石笼护垫、格宾护垫,是指由机编双绞合六边形金属网面构成的厚度远小于长度和宽度的垫形工程构件。雷诺护垫作为防冲刷结构,具有柔性、对地基适应性的优点。
如图1所示,所述洪水位区护岸单元主要包括设置在原始岸坡上部由河岸顶部延伸下来的生态草地3-1、设置在所述生态草地3-1底部具有引、汇水功能的引水横沟3-2和以及设置在所述引水横沟3-2与净水湿地2-1之间的渗滤坝3-3。
生态草地3-1是根据河流径流特点,利用生态袋或生态混凝土铺设于原土基岸坡之上并种植观赏草的区域,河流洪水位线D处于生态草地3-1的范围内。其相对平整的表面在河流洪水期具有较好的行洪能力,并且能防止洪水冲击岸坡造成的侵蚀和垮塌,在平水及枯水期可净化坡面径流。所述引水横沟3-2设置在生态草地3-1底部外侧,可以起到引、汇水的作用,所述引水横沟3-2的底部略低于净水湿地 2-1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渗滤坝3-3包括设置在岸坡原土基上的透水格宾石笼以及填充在所述透水格宾石笼内的砾石。所述渗滤坝3-3为梯形结构,高度可设置为30~50cm,其底部与净水湿地2-1的顶部等高,内部填充砾石。当引水横沟3-2中的水流通过渗滤坝3-3进入净水湿地 2-1时,径流中的垃圾等废弃物将被渗滤坝3-3拦截。
如图2所示,所述景观附属结构包括沿河道间隔设置在生态草地 3-1上通向河道的观景台阶4-1、与所述观景台阶4-1相连的观景平台 4-2以及设置在所述观景平台4-2周围的护栏。所述木质观景平台4-1 及护栏可由防腐木等不易腐烂、霉变的材料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为人们在平水期和枯水期提供休憩、观景与亲水场所。
当河流处于洪水期时,水位高于图1所示的河流高水位,此时河流需要较强的行洪能力,而平整的生态草皮、引水横沟以及渗滤坝可形成良好的泄洪导流槽,具有较好的排洪能力,保障洪水不漫堤。同时,生态草皮及其基底也能够对岸坡土质基底起到保护作用。此外,由于观景平台采用防腐能力较强的材料构成,即使在洪水期被河水短暂淹没也不会出现严重的腐烂和发霉的情况。
当河流水位下降而低于平水期的河流高水位时,坡面径流可通过生态草地汇入引水横沟并经渗滤坝过滤进入净水湿地,经净水湿地净化后的河水可通过湿地的排水口进入集水暗渠。集水暗渠具有双向储水、放水功能,既可储存净水湿地净化后的径流,又可通过连通管储存河水,可根据河流水位变化情况,通过打开或关闭与生态缓冲槽相连的通道,完成对河水的储存或补充,减少河水暴涨暴落对河岸生态系统的冲击,对保持河流水量稳定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较好的效果。
此外,当河水水量较大,完全填充了集水暗渠后,可打开集水暗渠与净水湿地之间的排水口,使净水湿地变成一个下进水的上行流净水湿地,能够一定程度的净化河水水质。
生态缓冲槽通过无砂混凝土槽和雷诺护垫与河流主河槽分隔,在河流水量较大时,生态缓冲槽被河水淹没,此时由于河流流速较快,该区域可提供一个流速较缓的静水区域。水生生物可通过中空混凝土块中的通道进入生态缓冲槽中,其底部的砾石和棕榈皮可以成为水生生物栖息、产卵的场所。当河流水位下降后,生态缓冲槽内部的生物又可自由回到河流中,达到对水生生物的保护作用。
当河流水位下降到平水期河流低水位以下时,集水暗渠可通过连通管向生态缓冲槽进行补水,以保障生态缓冲槽的生态功能。当水位继续下降到河流枯水位以下时,河水可进一步通过中空混凝土块中的通道进入主河槽,以保障河流生态基流。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旨在构建一种具有防洪、景观与生态恢复一体化功能的复合生态护岸结构,其枯水区部分具有稳定岸脚、防止水流冲击和挖蚀的作用,同时为底栖生物提供庇护所和栖息地。常水区部分,主要具有以下功能:首先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可净化河水和坡岸径流中的污染物,有效改善河流水环境;其次,良好的湿地植物可提供较好的河道景观,使河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洪水区在河道水位较高时,能提供较好的行洪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防冲击能力;而在河流平、枯水期又能够起到滞蓄、净化降雨径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的构建步骤如下:
A、根据河道原始岸坡特点,设计各结构的高度与坡度,并平整场地;
B、构筑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平整河床基底并开挖坡脚,在原坡脚处按河流方向铺设预制侧面开孔的中空混凝土块1-2,并在中空混凝土块1-2外侧铺设块石坡脚1-1;
C、构筑常水位区护岸单元,沿中空混凝土块1-2内侧铺设生态缓冲槽2-3,并将生态缓冲槽2-3的混凝土桩角嵌入原土坡基底中,所述生态缓冲槽2-3的下半部填充与河流枯水位A等高的生态基底层,所述生态缓冲槽2-3内种植有挺水植物,在中空混凝土块1-2上部、生态缓冲槽2-3外侧铺设雷诺护垫2-4,并分别在所述生态缓冲槽2-3 内侧上部、下部设置净水湿地2-1与集水暗渠2-2,并将所述集水暗渠 2-2底部与生态缓冲槽2-3底部通过连通管2-5相连通;
D、构筑洪水位区护岸单元,在净水湿地2-1顶部内侧设置渗滤坝3-3,在渗滤坝3-3内侧开挖引水横沟3-2,引水横沟3-2底部低于渗滤坝3-3 5~10cm,引水横沟3-2底部的宽度不少于30cm,之后在引水横沟3-2内侧按河道原始坡度铺设生态袋或生态混凝土并以所述生态袋或生态混凝土为基底种植观赏草构成生态草地3-1;
E、构筑景观附属结构,在生态草地3-1中,沿河道走向间隔设置观景台阶4-1通向引水横沟3-2,并利用木栈道连接架设位于渗滤坝 3-3和净水湿地2-1上的观景平台4-2,并在所述观景平台4-2周围设置护栏。
优选地,设置净水湿地2-1与集水暗渠2-2的步骤包括:
(1)、在生态缓冲槽2-3内侧开挖原始坡面使之低于河流低水位5cm,铺设混凝土层作为基底并利用混凝土桩板2-7构建集水暗渠 2-2,所述集水暗渠2-2内部铺设储水模块,在集水暗渠2-2顶部铺设混凝土作为净水湿地2-1的基底;
(2)、在集水暗渠2-2上方构建净水湿地2-1,在所述净水湿地2-1内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细砂层、净水填料层、土壤层,并在土壤层内种植湿生景观植物。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的构建方法,下面以某河流治理工程为例进行说明:
现场准备
根据治理河段河道特点,选择河流左岸构建复合生态护岸。根据河道原始岸坡特点,设计各结构的高度与坡度;并平整场地。已知该河流段枯水位水深0.25m,常水位水深在0.5m~1.7m之间,洪水位水深可达3m左右。原始河岸坡脚至坡顶宽5m,高3.5m。
构筑枯水位区护岸单元
1)平整河底并开挖坡脚,在原坡脚处按河流方向铺设预制四面开孔的中空混凝土块1-2,中空混凝土块1-2的长×宽×高为100cm× 50cm×65cm,中空混凝土块1-2嵌入河底15cm。中空混凝土块1-2 的宽面中心设置高30cm、宽20cm的方形通道,距中空混凝土块1-2顶部15cm、底部20cm。中空混凝土块1-2的长面在第20cm和60cm 处分别设置高10cm、宽20cm的孔并于方形通道相连,孔距中空混凝土块1-2顶部15cm、底部40cm。
2)在中空混凝土块1-2外侧铺设块石坡脚1-1,粒径为15~20cm。
构筑常水位区护岸单元
1)开挖原始坡面至与河底等高,平整底面。沿中空混凝土块1-2 内侧铺设生态缓冲槽2-3,其主体为带有桩脚的无砂混凝土槽2-8,桩脚嵌入原土基中。所述无砂混凝土槽2-8的长×宽×高为100cm× 60cm×110cm,其靠近河流主河槽一侧的长面在第20cm和60cm处分别设置高10cm、宽20cm的孔,距无砂混凝土槽2-8内侧底部20cm。无砂混凝土槽2-8内有厚度为20cm的由卵石与棕榈皮混合由而成的生态基底层。生态缓冲槽2-3内种植本地的挺水及浮水植物。
所述生态缓冲槽2-3远离主河槽一侧的长面中央设置口径为 10cm的孔,高度距所述生态缓冲槽2-3内侧底部15cm,连接管径为 10cm的连通管2-5。
2)在混凝土块1-2上部、无砂混凝土槽2-8外侧铺设雷诺护垫 2-4。
3)在生态缓冲槽2-3外侧开挖原始坡面使之低于河流低水位5cm,铺设混凝土层作为集水暗渠2-2基底并利用混凝土桩板构建集水暗渠 2-2,其高度为60cm、宽度为90cm。内部填充粒径为10~15cm的砾石后,在其顶部铺设混凝土作为净水湿地2-1的基底。
4)在集水暗渠2-2上方构建净水湿地2-1,净水湿地2-1深度为 60cm,内部由下到上填充细砂20cm、净水填料30cm和土壤10cm,可种植美人蕉、茭草等或本地特有湿生景观植物。
构筑洪水位区护岸单元
1)在净水湿地2-1顶部外侧设置渗滤坝3-3,由格宾石笼构成。所述格宾石笼孔径为6cm×8cm,形状为梯形,底部宽为60cm,顶部宽为30cm,高度为30cm,内部填充粒径为10cm的砾石。
2)在渗滤坝3-3外侧开挖引水横沟3-2其底部低于渗滤坝5~10cm,底部宽为40cm。
3)在引水横沟3-2外侧按河道原始坡度铺设生态混凝土,并以生态混凝土层为基底种植草皮,构成生态草地3-1。
构筑景观附属结构
在生态草地3-1中,沿河道走向每间隔10m设置一条台阶观景台阶4-1通向引水横沟3-2,并利用木栈道将观景平台4-2连接架设在渗滤坝3-3和净水湿地2-1之上,并设置护栏。所述观景平台4-2的长×宽为300cm×200cm。
本实用新型根据河道护岸各区域不同特点,将河道护岸的防洪、生态和景观功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既解决了传统护岸生态、景观效果差的问题,又提高和改善了河岸带生态系统和护岸稳定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常水位区护岸单元、洪水位区护岸单元以及分段设置在所述洪水位区护岸单元上用于观景的景观附属结构,所述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设置在河床基底上的块石坡脚(1-1)以及设置在所述块石坡脚(1-1)内侧且侧面开孔的中空混凝土块(1-2),所述常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设置在中空混凝土块(1-2)上的雷诺护垫层(2-4)、设置在所述雷诺护垫层(2-4)内侧的生态缓冲槽(2-3)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生态缓冲槽(2-3)内侧上部、下部的净水湿地(2-1)与集水暗渠(2-2),所述集水暗渠(2-2)底部通过连通管(2-5)与生态缓冲槽(2-3)底部相连通,所述洪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设置在原始岸坡上部的生态草地(3-1)、设置在所述生态草地(3-1)底部的引水横沟(3-2)以及设置在所述引水横沟(3-2)与净水湿地(2-1)之间的渗滤坝(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附属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生态草地(3-1)上通向河道的观景台阶(4-1)、与所述观景台阶(4-1)相连的观景平台(4-2)以及设置在所述观景平台(4-2)周围的护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混凝土块(1-2)的长×宽规格为100cm×50cm,高度根据河流平水期低水位高度确定;所述中空混凝土块(1-2)嵌入河床基底内15cm;所述中空混凝土块(1-2)的宽面中心设有宽20cm的方形通道,所述方形通道底边与原始河床基底等高、顶边应高于河流枯水位10cm;所述中空混凝土块(1-2)的长面在第20cm和60cm处分别设置高10cm、宽20cm的孔并与所述方形通道相连,孔顶与方形通道顶端同高,孔底与河流枯水位等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暗渠(2-2)的框架由混凝土桩板(2-7)制成,设置在平整后的岸坡原土基上,所述集水暗渠(2-2)的底部与河流低水位(B)等高;所述集水暗渠(2-2)的高度为河流平水期水位变化幅度的1/2到2/3之间;所述集水暗渠(2-2)内部铺设有储水模块,所述集水暗渠(2-2)底部间隔设有排水阀(2-6),所述连通管(2-5)的管径为1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湿地(2-1)设置在集水暗渠(2-2)上方,所述净水湿地(2-1)底部采用混凝土桩板(2-7)与集水暗渠(2-2)隔开,且间隔设置排水口与所述集水暗渠(2-2)相连通;所述净水湿地(2-1)深度为50~80cm;所述净水湿地(2-1)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细砂层、净水填料层、土壤层以及种植在所述土壤层内的湿生景观植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缓冲槽(2-3)的框架为无砂混凝土槽(2-8)制成,所述生态缓冲槽(2-3)底部与河床基底等高并设置混凝土桩角嵌入原土坡基底中,所述生态缓冲槽(2-3)的顶部与河流高水位(C)和河流低水位(B)的中值线等高;所述生态缓冲槽(2-3)的下半部填充与河流枯水位(A)等高的生态基底层,所述生态缓冲槽(2-3)内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生态缓冲槽(2-3)近主河槽一侧下部设有与所述中空混凝土块(1-2)侧面开孔相连的连通孔;所述雷诺护垫层(2-4)的纵截面为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草地(3-1)包括铺设于原始岸坡上部的生态袋或生态混凝土以及种植在所述生态袋或生态混凝土内的观赏草;所述引水横沟(3-2)设置在生态草地(3-1)底部外侧,所述引水横沟(3-2)的底部低于河流高水位(C);所述渗滤坝(3-3)包括设置在岸坡原土基上的透水格宾石笼以及填充在所述透水格宾石笼内的砾石,所述渗滤坝(3-3)的底部与河流高水位(C)的顶部等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基底层由卵石与棕榈皮混合铺设而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96133 | 2019-07-30 | ||
CN201910696133X | 2019-07-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68589U true CN211368589U (zh) | 2020-08-28 |
Family
ID=689945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10334.6A Pending CN110644430A (zh) | 2019-07-30 | 2019-10-23 | 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
CN201921784246.7U Active CN211368589U (zh) | 2019-07-30 | 2019-10-23 | 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10334.6A Pending CN110644430A (zh) | 2019-07-30 | 2019-10-23 | 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064443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44430A (zh) * | 2019-07-30 | 2020-01-03 |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
CN117509921A (zh) * | 2024-01-05 | 2024-02-06 |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河湖滨岸带智慧光伏生态湿地修复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19582B (zh) * | 2020-04-17 | 2021-12-10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城市河道生态护坡监测系统 |
CN111576339B (zh) * | 2020-05-12 | 2021-12-21 |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强化微生物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 |
CN113024025A (zh) * | 2021-03-04 | 2021-06-25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一种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生态护岸构建方法 |
CN113047227B (zh) * | 2021-03-26 | 2023-03-31 | 南昌工程学院 | 一种生态护岸混凝土结构单元及其实施方法 |
CN113052406A (zh) * | 2021-05-12 | 2021-06-29 | 河南大学 | 基于水文连通性的河岸缓冲带水土保持调控方法 |
CN113979542B (zh) * | 2021-10-15 | 2023-06-02 | 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 营造河湖岸带底栖生物微生境的生态护岸及其构建方法 |
CN114215006B (zh) * | 2021-12-21 | 2023-09-19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河道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 |
CN114753302B (zh) * | 2022-04-19 | 2024-01-05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一种可提高净化效率的水利生态河床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3157C (zh) * | 2003-12-08 | 2006-02-22 | 南京大学 | 沟渠河流坡岸构造湿地废污水处理方法 |
JP2009293216A (ja) * | 2008-06-03 | 2009-12-17 | Ebara Corp | ポンプゲート設備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
CN102776866B (zh) * | 2011-05-11 | 2015-03-04 | 同济大学 | 一种适于村镇河道修复的多维填料生态型护坡构建方法 |
CN103821107B (zh) * | 2014-02-27 | 2015-07-29 | 东南大学 | 箱体与插板组合型生态护岸结构 |
CN103993579B (zh) * | 2014-05-26 | 2015-09-09 | 天津大学 | 河滨生态多维循环式湿地缓流渗滤截污系统 |
CN205296070U (zh) * | 2015-12-30 | 2016-06-08 | 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净水型生态护岸漫流系统 |
CN106277572B (zh) * | 2016-08-11 | 2022-09-16 | 天津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的城市河道水体净化系统 |
CN206815480U (zh) * | 2016-12-26 | 2017-12-29 | 天津百绿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 城市海绵绿地结构 |
CN106759086A (zh) * | 2016-12-26 | 2017-05-31 | 埃瑞弗(上海)规划设计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石笼生态水体驳岸结构 |
CN106869238B (zh) * | 2017-03-17 | 2019-04-09 | 四川大学 | 一种山体海绵城市三段式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系统 |
CN107476254A (zh) * | 2017-08-25 | 2017-12-15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一种生态护岸体及采用该护岸体的护岸结构 |
CN207277284U (zh) * | 2017-09-28 | 2018-04-27 |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抽屉式护岸结构 |
CN208717855U (zh) * | 2018-04-16 | 2019-04-09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含生态栖息地的组合式护岸 |
CN108951545A (zh) * | 2018-08-06 | 2018-12-07 | 杜景景 | 多孔箱式净水护岸系统 |
CN208933911U (zh) * | 2018-08-23 | 2019-06-04 | 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除磷型河道生态护岸 |
CN109356093A (zh) * | 2018-11-05 | 2019-02-19 | 河海大学 | 一种硬质直立护岸立体模块化生态化改造系统及其工艺 |
CN109338994A (zh) * | 2018-12-06 | 2019-02-15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一种嵌合勾连框格生态护岸结构 |
CN109680650A (zh) * | 2019-01-16 | 2019-04-26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河道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CN110644430A (zh) * | 2019-07-30 | 2020-01-03 |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
-
2019
- 2019-10-23 CN CN201911010334.6A patent/CN110644430A/zh active Pending
- 2019-10-23 CN CN201921784246.7U patent/CN21136858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44430A (zh) * | 2019-07-30 | 2020-01-03 |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
CN117509921A (zh) * | 2024-01-05 | 2024-02-06 |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河湖滨岸带智慧光伏生态湿地修复系统 |
CN117509921B (zh) * | 2024-01-05 | 2024-05-07 |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河湖滨岸带智慧光伏生态湿地修复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44430A (zh) | 2020-0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368589U (zh) | 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 | |
CN100577918C (zh) | 一种治理水土流失的流域堰系及其构筑方法 | |
CN104790346A (zh) | 水库消落带岸坡防护松木桩-石笼网组合植生挡土墙 | |
CN103215920A (zh) | 扇形多阶梯式生态缓冲型护岸系统 | |
CN112391997B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河道堤岸结构 | |
CN108612047B (zh) | 一种河湖岸坡的生态修护结构 | |
CN112211159A (zh) | 一种生态护岸与生态驳岸组合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08442320B (zh) | 一种含生态栖息地的组合式护岸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1972073U (zh) | 一种城镇生态河道断面 | |
CN203080471U (zh) | 一种扇形多阶梯式生态缓冲型护岸系统 | |
CN209873714U (zh) | 城市山区河道护岸结构 | |
CN105123318A (zh) | 一种生态网络地堰式通道构造 | |
CN113152354B (zh) | 一种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和方法 | |
CN212896148U (zh) | 一种组合式生态护坡 | |
CN105804033B (zh) | 一体式w型农田生态退水沟渠 | |
CN101886424B (zh) | 渗透井保水系统 | |
CN215482738U (zh) | 一种鱼巢砖及生态景观驳岸结构 | |
CN215562318U (zh) | 生态护岸 | |
CN109629510A (zh) | 一种生态驳岸系统及其建造方法 | |
CN213358503U (zh)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 | |
CN213682159U (zh) | 一种生态复合型护坡 | |
CN211621506U (zh) | 一种组合式生态排水渠结构 | |
CN210507515U (zh) | 一种绿化型重力式挡土墙 | |
CN109338991B (zh) | 一种具有岸边面源污染净化功能的生态驳岸 | |
CN110565578A (zh) | 一种适用于山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双层生态河道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