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5593U - 一种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25593U CN218025593U CN202222129876.9U CN202222129876U CN218025593U CN 218025593 U CN218025593 U CN 218025593U CN 202222129876 U CN202222129876 U CN 202222129876U CN 218025593 U CN218025593 U CN 2180255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pir
- tank
- water
- sewage treatment
- z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为了解决现有的反应沉淀器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欠佳,难以使得活性污泥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及处理效率得到很好提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及RPIR池;所述缺氧池还通过第一返水管与所述厌氧池反向连通,所述RPIR池还通过第二返水管与所述缺氧池反向连通;所述RPIR池内设置有折流装置,所述折流装置包括多个纵向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RPIR池分隔成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水口,所述通水口连通所述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反应区内设置有供污泥通入的进水口,所述沉淀区顶部设置有出水口;其可提高对污水的污泥降解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密集,城市的污水量也逐渐增多,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可用于扩建的场地面积有限,常规的一些污水处理工艺因为占地面积较大、运行成本较高、建设周期较长等原因,不适用此类用地紧张、运行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的场合,同时对出水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现有技术中采用RPIR处理污泥得到了广泛应用,RPIR技术其本质属于活性污泥法,主要是针对曝气区传氧效率、污泥自动回流效果、以及沉淀负荷等研究出的集生化反应、沉淀出水一体的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通过高效污泥截留、强化传质提高了好氧段的污泥的活性和浓度,从而提高好氧生物反应效率和抗冲击负荷能力,进而实现污泥的处理。现有技术中CN202122421031.2多点进水竖流A/RPIR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公开了包括池体、多个排列在所述池体上半部分的反应沉淀一体式环流澄清器、安装在所述池体底部的布水管、从所述布水管竖直延伸至所述池体最高液面处的硝化液回流管,以及固定在所述硝化液回流管外管壁上的、布设在所述反应沉淀一体式环流澄清器下方的曝气器;所述布水管沿所述反应沉淀一体式环流澄清器的排列方向设置多个出水孔。污水处理池体竖向上缺氧区、好氧区、好氧沉淀区集于一体,取消了传统的二沉池,更节省占地;硝化液通过回流管自动回流,无需额外的回流动力,更节省能耗;进水从池体底部多点进入,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更强。然而其反应沉淀一体式环流澄清器中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欠佳,难以使得活性污泥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及处理效率得到很好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其可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及RPIR池;所述缺氧池还通过第一返水管与所述厌氧池反向连通,所述RPIR池还通过第二返水管与所述缺氧池反向连通;所述RPIR池内设置有折流装置,所述折流装置包括多个纵向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RPIR池分隔成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水口,所述通水口连通所述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反应区内设置有供污泥通入的进水口,所述沉淀区顶部设置有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区环绕于所述反应区外。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倾斜设置,并将所述反应区隔离呈圆台或倒圆台状。
进一步地,所述折流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RPIR池内侧壁的多个折流板,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之间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上还设置有多个挡流板,且所述挡流板的低端朝向RPIR池底部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RPIR池底部还设置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位于所述沉淀区的侧边。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上还设置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区顶部的外侧周向设置有清水池,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清水池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RPIR池下部还设有微孔曝气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在厌氧池内,部分容易降解的有机物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利用,同时厌氧微生物完成释磷过程;厌氧池出水再进入缺氧池,缺氧微生物将RPIR池内通过第二返水管回流至缺氧池内的硝化液中的硝态氮、亚硝态氮还原为氮气,完成脱氮过程,随后污水再进入RPIR池;在RPIR池内利用活性污泥法,可快速高效地去除COD、氨氮和SS等污染物,并可结合除磷剂PAC的作用,对总磷实现高效去除。
2、污水在RPIR池内进行了多次由低到高上升的过程,使得污水与活性污泥的接触时间及接触面积更大,污泥则重力自然沉降,清水则由顶部溢流至侧边的清水池内,从而可大大提高对污水的污泥降解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RPIR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厌氧池,11-第一返水管,2-缺氧池,21-第二返水管,3-RPIR池,31-反应区,32-沉淀区,33-进水口,排泥口,4-折流装置,41-隔板,411-通水口,412-通孔,413-挡流板,42-折流板,5-微孔曝气器,6-清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实施例1
一种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1、缺氧池2及RPIR池3;所述缺氧池2还通过第一返水管11与所述厌氧池1反向连通,所述RPIR池3还通过第二返水管12与所述缺氧池2反向连通;所述RPIR池3内设置有折流装置4,所述折流装置4包括多个纵向设置的隔板41,所述隔板41将所述RPIR池3分隔成反应区31和沉淀区32,所述隔板41上开设有若干通水口411,所述通水口411连通所述反应区31和沉淀区32;所述反应区31内设置有供污泥通入的进水口33,所述沉淀区32顶部设置有出水口。
污水在进入厌氧池1前可进行预处理,如采用现有的格栅机曝气沉砂,去除较大杂质和砂砾,之后再进入厌氧池1,在厌氧池1内,部分容易降解的有机物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利用,同时厌氧微生物完成释磷过程。厌氧池1出水再进入缺氧池2,缺氧微生物将RPIR池内通过第二返水管12回流至缺氧池2内的硝化液中的硝态氮、亚硝态氮还原为氮气,完成脱氮过程,随后污水再进入RPIR池;在RPIR池内利用活性污泥法,可快速高效地去除COD、氨氮和SS等污染物,并可结合除磷剂PAC的作用,对总磷实现高效去除。
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RPIR池进一步的改进,以加强活性污泥与污水之前的接触面积及接触时间,从而使得对污水的处理效率更高,具体地,发明人在RPIR池内设置倾斜的隔板41以将RPIR池分隔成反应区31和沉淀区32,这样将活性污泥置于反应区31内,污水由进水口33进入后,即可在反应区31内与活性污泥反应,然后通过通水口411流通至侧边的沉淀区32内,并进行沉淀,随着水流量的增大,污水的水位随之升高,在此过程中,污水与活性污泥之间首先在反应区31内上升并随之由通水口411及侧边的通孔412进入到侧边的沉淀区32内,水流在沉淀区32内由低至高上升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沉淀,在水流上升的过程中污泥随自身重力作用下降,处理后的水则通过沉淀区32顶部溢出至侧边的清水区内收集。在此过程中,污水进行了多次由低到高上升的过程,使得污水与活性污泥的接触时间及接触面积更大,污泥则重力自然沉降,清水则由顶部溢流至侧边的清水池6内,从而可大大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巧妙设计反应器RPIR池结构,利用气升动力使混合液产生环流,大大提高传氧效率,同时,活性污泥无动力自动回流,提高污泥浓度,使反应器内微生物保持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生物降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淀区32环绕于所述反应区31外,这样便于污水首先与活性污泥接触并进行反应,而流入到侧边的沉淀区32内后进行沉淀,增大了污水的流通路径,以及与活性污泥的接触时间,提高处理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41倾斜设置,并将所述反应区31隔离呈圆台或倒圆台状,使得污泥更容易聚集到底部,从而可与进入的污水及时的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流装置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RPIR池3内侧壁的多个折流板42,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42之间交错设置,这样在水流上升的过程中,即可与折流板42接触,从而将污泥再一次的阻挡并快速沉淀,提高了水体的分离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41上还设置有多个挡流板413,且所述挡流板413的低端朝向RPIR池3底部方向倾斜设置,同样的在水流上升的过程中,即可与挡流板413接触,从而将污泥再一次的阻挡并快速沉淀,提高了水体的分离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RPIR池3底部还设置有排泥口34,所述排泥口34位于所述沉淀区32的侧边,从而便于对沉淀物及时的清理,并由排泥口34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41上还设置有多个通孔412,便于反应区31内的水流向沉淀区32内流通,较优地,通孔412孔径较小,以使得仅可使水流通过,并阻挡污泥流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淀区32顶部的外侧周向设置有清水池6,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清水池6连通,从而便于收集处理后的水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RPIR池3下部还设有微孔曝气器5,由风机供气用于提供溶解氧及反应器内液体循环流动的动力,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微孔曝气器5为现有技术,且现有RPIR池3中均匀安装设置,在次不再赘述。
Claims (9)
1.一种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及RPIR池;
所述缺氧池还通过第一返水管与所述厌氧池反向连通,所述RPIR池还通过第二返水管与所述缺氧池反向连通;
所述RPIR池内设置有折流装置,所述折流装置包括多个纵向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RPIR池分隔成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水口,所述通水口连通所述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反应区内设置有供污泥通入的进水口,所述沉淀区顶部设置有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环绕于所述反应区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倾斜设置,并将所述反应区隔离呈圆台或倒圆台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RPIR池内侧壁的多个折流板,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之间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还设置有多个挡流板,且所述挡流板的低端朝向RPIR池底部方向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PIR池底部还设置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位于所述沉淀区的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还设置有多个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顶部的外侧周向设置有清水池,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清水池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PIR池下部还设有微孔曝气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29876.9U CN218025593U (zh) | 2022-08-12 | 2022-08-12 | 一种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29876.9U CN218025593U (zh) | 2022-08-12 | 2022-08-12 | 一种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25593U true CN218025593U (zh) | 2022-12-13 |
Family
ID=84347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29876.9U Active CN218025593U (zh) | 2022-08-12 | 2022-08-12 | 一种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25593U (zh) |
-
2022
- 2022-08-12 CN CN202222129876.9U patent/CN2180255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377191C2 (ru) | Реактор и способ анаэробн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 |
WO2011065520A1 (ja) | 有機性排水処理装置および有機性排水処理方法 | |
US6787035B2 (en) | Bioreactor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 |
CN112408597A (zh) | 分置曝气升流式污泥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0001741U (zh) | 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9607757A (zh) | 一种自循环生物接触氧化高效沉淀反应器 | |
CN209835881U (zh) | 一种适合农村分散式户用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
KR100937482B1 (ko) | 중공복합담체를 이용한 하수고도 처리장치 및 방법 | |
CN110240350A (zh) | 一种利用硝化液回流增强污水一体化的设备及抗冲击性方法 | |
CN213060589U (zh) | 一种上流式a+a2/o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9502927A (zh) | 一种一体化a2o生物反应器 | |
CN1240632C (zh) | 污水净化设备和方法 | |
CN210945013U (zh) | 低曝气上流式生物床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 |
CN218025593U (zh) | 一种rpir快速生化沉淀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8394996B (zh) | 一种活性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
KR100402304B1 (ko) | 내부순환형 생물학적 하·폐수 처리장치 및 방법 | |
CN217677181U (zh) | 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3112950U (zh) | 一种城市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装置 | |
CN219489735U (zh) | 一种集成式高效节能污水处理器 | |
CN217709167U (zh) | 一种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 |
CN217757018U (zh) | 一种硝化与反硝化环流反应一体化设备 | |
CN218262207U (zh) | 一种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5161947U (zh) | 一种梯度控制高效脱氮工艺处理系统 | |
CN217148916U (zh) |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8372023U (zh) |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