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7181U - 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7181U
CN217677181U CN202122256190.1U CN202122256190U CN217677181U CN 217677181 U CN217677181 U CN 217677181U CN 202122256190 U CN202122256190 U CN 202122256190U CN 217677181 U CN217677181 U CN 217677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edimentation tank
water
sewage
sewag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5619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肖怡
李锦�
江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g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g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g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g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5619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77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7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7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污水处理池,通过隔板分隔成生化池和沉淀池,隔板上设有流水口,经过生化池处理的污水经流水口流入沉淀池;进水管,与生化池连通,含有菌剂的污水自进水管流入生化池;以及出水管,与沉淀池连通,处理后的清水自出水管流出;其中,生化池的底壁上和连接进水管的侧壁上设有曝气装置,自进水管进入生化池的污水中含有的菌剂在侧壁上的曝气装置的推力、底壁上的曝气装置的浮力和自身重力共同作用下,反复流向隔板并折回,形成颗粒污泥。

Description

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污水处理领域,污水集中处理一般采用物化预处理+生物处理(厌氧、缺氧、好氧或其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的方式。污水处理厂使用最广泛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A2O和氧化沟工艺,其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三级污水处理。
由于污水脱氮除磷的要求,使用A2O和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工程或装置往往需要严格的厌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污泥产量大、易膨胀上浮、沉降困难等风险,污泥问题成为污水处理运营的核心问题所在。为此,颗粒污泥处理工艺应运而生,由于其污泥密度大、脱氮除磷性能好、无需外加碳源,也已成为业界研究热点。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处理技术,凭借其良好的沉降性能、丰富的生物相等优势,可在同类出水条件下大大节省污水厂建设用地,节约建设投资。
相对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颗粒污泥工艺不易出现污泥膨胀和处理水质变差等问题,并具有高容积负荷下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生物活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颗粒污泥工艺具有无需外源电子供体、容积负荷高、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颗粒污泥工艺在A2O基础上改善污泥性状,以更密实的颗粒形态增速沉降,但颗粒污泥的形成包含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剪切力的复杂过程,研究上对其形成机理仍然众说纷纭,目前工程上缺少有效的、可持续的形成颗粒污泥的装置和设备,或者需要额外增加大型的造粒装置,对设备投资、运营成本和建设用地造成较大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持续形成颗粒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
污水处理池,通过隔板分隔成生化池和沉淀池,所述隔板上设有流水口,经过所述生化池处理的污水经所述流水口流入所述沉淀池;
进水管,与所述生化池连通,含有菌剂的污水自所述进水管流入所述生化池;以及
出水管,与所述沉淀池连通,处理后的清水自所述出水管流出;
其中,所述生化池的底壁上和连接所述进水管的侧壁上设有曝气装置,自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生化池的污水中含有的菌剂在所述侧壁上的所述曝气装置的推力、所述底壁上的所述曝气装置的浮力和自身重力共同作用下,反复流向所述隔板并折回,形成颗粒污泥。
根据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隔板朝着所述进水管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隔板在所述流水口处设有弯折的挡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管道混合器,污水含有的菌剂通过所述管道混合器投放。
根据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管道混合器投放的菌剂含有聚磷菌、硝化菌或反硝化菌。
根据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顶部,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泥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有出水堰槽,处理后的清水经所述出水堰槽拦截后溢流经所述出水管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沉淀池底部沉积的污泥通过所述污泥回流管回流至所述沉淀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有污泥回流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曝气装置为曝气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具有以下优点:生化池的底壁上和连接进水管的侧壁上设有曝气装置,自进水管进入生化池的污水中含有的菌剂在侧壁上的曝气装置的推力、底壁上的曝气装置的浮力和自身重力共同作用下,反复流向隔板并折回,可以持续不断地形成颗粒污泥。此外,生化池和沉淀池的合建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单独设置沉淀池带来的土建投资和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污水处理池;100--生化池;102--沉淀池;104--出水堰槽;106--排泥管;108--污泥回流泵;110--污泥回流管;112--曝气装置;20--进水管;30--出水管;40--管道混合器;50--隔板;500--流水口;502--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
污水处理池10,通过隔板50分隔成生化池100和沉淀池102,隔板50上设有流水口500,经过生化池100处理的污水经流水口500流入沉淀池102;
进水管20,与生化池100连通,含有菌剂的污水自进水管20流入生化池100;以及
出水管30,与沉淀池102连通,处理后的清水自出水管102流出;
其中,生化池100的底壁上和连接进水管20的侧壁上设有曝气装置112,自进水管20进入生化池100的污水中含有的菌剂在侧壁上的曝气装置112的推力、底壁上的曝气装置112的浮力,以及自身重力共同作用下,反复流向隔板50并折回,形成颗粒污泥。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进水管20上设有管道混合器40,污水含有的菌剂通过管道混合器40投放,管道混合器40投放的菌剂含有聚磷菌、硝化菌或反硝化菌。通过管道混合器40投加抗逆性强的驯化复合菌剂,定向提高反应体系的聚磷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微生物种群浓度,为后续颗粒污泥的形成提供丰富的生物相,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处理能力和抗冲击负荷稳定性。此外,投加系统的设备投资和占地面积小,混合充分、均匀,可提高菌剂的结合效率,为菌胶团的形成提供良好稳定的环境。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隔板50朝着进水管20倾斜,隔板50在流水口500处设有弯折的挡板502,有助于截留生物相,提高污泥停留时间。生化池100与沉淀池102以隔板50相隔,可集成生化处理和沉淀环节,减少单独设置沉淀池的土建投资和占地面积。
请参照图1所示,沉淀池102的底部设有排泥管106,出水管30设置于沉淀池102的顶部,沉淀池102的顶部设有出水堰槽104,处理后的清水经出水堰槽104拦截后溢流经出水管30流出。沉淀池102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流管110,沉淀池102底部沉积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110回流至沉淀池100,污泥回流管110上设有污泥回流泵108。可利用沉淀池102底部污泥沉降性能高于上端污泥的特性,使用污泥自重筛选的方法筛选出沉降性能较好的污泥回流,补充至生化池100内,在补充生物相的同时更进一步提高系统内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助力性能较好的颗粒污泥持续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曝气装置112为曝气管。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曝气装置,如盘式曝气器和旋流式曝气器等,只要能向进入生化池100中的污水中含有的菌剂提供朝向隔板50的推力和向上的浮力即可。此外,可根据进水水质灵活调整投加菌剂浓度及种类,污泥回流比为50%-100%,生化池的DO控制在2mg/L左右,生化池的ORP控制在40mV-60mV。
结合以上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生化池100的底壁和连接进水管20的侧壁安装有曝气装置112,上端进水、侧边曝气、底端曝气在系统中产生微小丰富的气泡,菌剂表面的EPS物质黏合形成紧密的初始菌胶团在侧壁上的曝气装置112的推力、底壁上的曝气装置112的浮力和自身重力共同作用下,受到全方位的剪切力形成形状较规则、结构较密实的聚合形态,并反复流向隔板50并折回,可以持续不断地形成表面规则、内外部生物相丰富的颗粒污泥。此过程不额外增加设备投资,减少外加动力造成的电耗成本。
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9)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污水处理池,通过隔板分隔成生化池和沉淀池,所述隔板上设有流水口,经过所述生化池处理的污水经所述流水口流入所述沉淀池;
进水管,与所述生化池连通,含有菌剂的污水自所述进水管流入所述生化池;以及
出水管,与所述沉淀池连通,处理后的清水自所述出水管流出;
其中,所述生化池的底壁上和连接所述进水管的侧壁上设有曝气装置,自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生化池的污水中含有的菌剂在所述侧壁上的所述曝气装置的推力、所述底壁上的所述曝气装置的浮力和自身重力共同作用下,反复流向所述隔板并折回,形成颗粒污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朝着所述进水管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在所述流水口处设有弯折的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管道混合器,污水中含有的菌剂通过所述管道混合器投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顶部,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泥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有出水堰槽,处理后的清水经所述出水堰槽拦截后溢流经所述出水管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沉淀池底部沉积的污泥通过所述污泥回流管回流至所述沉淀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有污泥回流泵。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为曝气管。
CN202122256190.1U 2021-09-17 2021-09-17 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7677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6190.1U CN217677181U (zh) 2021-09-17 2021-09-17 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6190.1U CN217677181U (zh) 2021-09-17 2021-09-17 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7181U true CN217677181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00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56190.1U Active CN217677181U (zh) 2021-09-17 2021-09-17 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771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77326B (zh) 一种好氧厌氧一体化颗粒污泥反应器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2627353B (zh) 双污泥串联曝气生物滤池硝化反硝化及过滤的方法与装置
CN205258127U (zh) 一种循环流环型多段泥膜共生复合式生物反应器
CN205170617U (zh) 一种复合式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105254008A (zh) 一种循环流环型多段泥膜共生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工艺
Agrawal et al. Treatment of dilute wastewater in a UASB reactor at a moderate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aspects
CN201598224U (zh) 一种脱氮除磷生物处理与过滤一体化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10590077A (zh) 一种紧凑型mbbr与超效分离耦合的深度脱氮除磷处理系统
CN109502927A (zh) 一种一体化a2o生物反应器
CN210945013U (zh) 低曝气上流式生物床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US11760670B2 (en) Fixed biofilm anaerobic-aerobic combined reactor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CN109775936B (zh) 一种低能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9835881U (zh) 一种适合农村分散式户用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7677181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07792814U (zh) 一种脱氮除磷系统
CN207512032U (zh) 用于高cod高氨氮含油废水的处理装置
CN104528922A (zh) 一种上向流式曝气生物滤池
CN101250007A (zh) 反硝化脱氮除磷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0375724C (zh) 一种折流板反应器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CN209890336U (zh) 一种用悬浮载体强化气提推流式氧化沟效果的装置
CN203451338U (zh) 一种处理有机废水的aabr—复合式mbr一体化装置
CN108394996B (zh) 一种活性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1598217U (zh) 一种脱氮组合式悬浮填料床
CN21478137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12093896A (zh) 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低氧动态膜一体化反应器及净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