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3754U - 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23754U CN218023754U CN202221697784.4U CN202221697784U CN218023754U CN 218023754 U CN218023754 U CN 218023754U CN 202221697784 U CN202221697784 U CN 202221697784U CN 218023754 U CN218023754 U CN 2180237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ck
- reversing
- rail
- cross
- butt j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及装置,交叉轨道(1)的中间交叉区域(2)内设置有旋转的换向轨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轨道(1)朝向交叉区域(2)的一端下部凸起设置有限位块(1.4),且限位块(1.4)位于换向轨道(3)的旋转路径上,所述交叉轨道(1)朝向交叉区域(2)的端面设置有弧形对接槽(1.1),所述换向轨道(3)的两端端面均设置有与弧形对接槽(1.1)匹配的弧形对接凸起(3.1);所述弧形对接槽(1.1)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一(1.2),所述弧形对接凸起(3.1)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三(3.2)。本实用新型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及装置,具有换向平稳、可靠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及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械化方式实现自动换向的节点结构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发生交叉时,一般采用如中国专利CN203767506U公开的“一种绝缘型垂直交叉轨道连接装置”,其在交叉轨道的交叉区域的中心设置一小段可双向同行的过渡换向导轨,从而使得行走于两个轨道方向上的小车互不干扰。但是,该方式存在一严重不足,即过渡换向导轨与交叉轨道之间存在空隙,因此小车驶过的时候车轮将与两段轨道发生碰撞,不但影响其使用寿命,且导致小车颠簸,而在铁水包输送、新能源电池组件配送过程中,需要小车保持绝对的平稳。
为此,有中国专利CN106540452A开发了“一种轨道换向装置”,其将换向导轨设置于旋转形式,并且换向导轨旋转后与交叉轨道对接形成一条完整的轨道,从而保证小车经过时不会发生碰撞,保证了小车运行的稳定性;但是其换向轨道的换向采用旋转动力机构驱动,因此需要配备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才能实现自动换向;但是如今随着车间内轨道系统的复杂化,轨道交叉点多少数十、甚至数百,将使得旋转动力机构的电气控制逻辑异常复杂、且需要各类传感器配合探测,不但极大的增加了成本,而且增加了出错率,不利于构建智能化车间。
为此,中国专利CN202830653U公开了“轨道交通交叉路段导轨随动换向装置” ,该装置采用机械控制方式实现自动换向,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该方式存在如下不足:①其左右辅助导向块容易与换向轨道发生干涉,当换向轨道和交叉轨道没有完全对齐时,左右辅助导向块在运行过程中将与换向轨道的端面发生碰撞,碰撞后可能使得交叉轨道复位,但是也有可能导致小车脱轨,因此其稳定性存在不确定性;②由于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的存在,轨道小车的轨道轮与轨道之间的接触一定不会是理想接触,必然存在一定的间隙,因此在位于轨道小车前端的轨道轮在经过交叉轨道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水平方向上的偏移,从而导致交叉轨道被推动发生偏移,使得位于轨道小车后端的后轨道轮经过时与交叉轨道发生碰到,此时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发生翻车现象,严重制约了其安全性能。③由于采用撞击方式对交叉轨道的转动提供动力,而撞击的力度与轨道小车的车速有关,属于不可能因素,因此当左右辅助导向块撞击力过大时,会使得交叉轨道偏转过渡,或者发生回弹导致反复震荡,从而影响其运行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公司研发了一种基于机械方式的换向更为平稳、可靠的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及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换向平稳、可靠的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及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交叉轨道的中间交叉区域内设置有旋转的换向轨道,所述交叉轨道朝向交叉区域的一端下部凸起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位于换向轨道的旋转路径上,所述交叉轨道朝向交叉区域的端面设置有弧形对接槽,所述换向轨道的两端端面均设置有与弧形对接槽匹配的弧形对接凸起;所述弧形对接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一,所述弧形对接凸起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三。
优选的,交叉轨道和换向轨道均安装于底座上。
优选的,交叉轨道远离交叉区域的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二。
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装置,包含有交叉轨道,交叉轨道的中间交叉区域内设置有旋转的换向轨道,轨道小车通过底部的轨道轮行走于交叉轨道或换向轨道上,轨道轮的前方和后方均设置有引导轮,引导轮与交叉轨道或换向轨道的侧面滚动接触,且两个引导轮分别位于轨道轮的两侧。
优选的,轨道轮通过其轮面上的环形槽骑行于交叉轨道或换向轨道上,所述交叉轨道朝向交叉区域的端面设置有弧形对接槽,所述换向轨道的两端端面均设置有与弧形对接槽匹配的弧形对接凸起;所述弧形对接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一,交叉轨道的另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二;所述弧形对接凸起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三。
优选的,所述交叉轨道朝向交叉区域的一端下部凸起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位于换向轨道的旋转路径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装置的使用过程为:
轨道轮先驶入交叉轨道,在此过程中轨道轮的环形槽嵌入交叉轨道的轨道面上,由于引导坡面二的存在,轨道轮的轮面上的环形槽的槽内壁在引导坡面二的引导下慢慢与交叉轨道的轨道面的两侧相接触;
接着,轨道轮前方一侧的引导轮与换向轨道相接触后,若引导轮的轮面与换向轨道的侧面相接触,引导轮直接推动换向轨道顺时针旋转换向直至交叉轨道和换向轨道位于一直线上,且换向轨道的弧形对接凸起旋转嵌入交叉轨道的弧形对接槽内实现轨道间的无缝对接;若引导轮的轮面与换向轨道的端面一侧接触,引导轮顺着换向轨道端面一侧的引导坡面一滚动至换向轨道的侧面后继续前行对换向轨道进行推动换向,直至换向轨道的弧形对接凸起旋转嵌入交叉轨道的弧形对接槽内实现轨道间的无缝对接;且换向轨道被推动旋转到位后位于前方的引导轮与对面的交叉轨道的限位块实现对换向轨道的限位,防止其晃动;
随后,轨道轮开始驶上换向轨道,当其当与换向轨道接触的时候,轨道轮的环形槽的内壁在引导坡面三的引导和过渡下骑行上换向轨道,并且由于此时引导轮仍然与换向轨道的侧面滚动接触,保证轨道轮能够精确顺滑的骑上换向轨道;
然后,当轨道轮全部驶上换向轨道后,前后方的引导轮位于轨道轮的左右两侧,并分别与交叉轨道的左右侧面滚动接触, 从而使得轨道轮保持绝对的稳定前后前行;
最后,当轨道轮驶下换向轨道后,位于后方另一侧的引导轮与原交叉轨道上的限位块继续对换向轨道进行限位,防止换向轨道发生偏移,使得后方驶入的轨道轮驶入能够更为舒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每个轨道轮的前后均设置有引导轮,通过引导轮与换向轨道端部两侧的引导坡面三的配合,保证了换向的顺畅性,不会造成卡滞和碰撞;同时每个轨道轮前后设置的引导轮分别位于轨道轮的两侧,且轨道轮中心轴所在垂直面与前后两个轨道轮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交叉轨道的长度,从而使得当轨道轮经过交叉轨道的过程中,轨道轮的轮槽内侧壁和引导轮分别在交叉轨道的两侧对交叉轨道进行限位,避免其发生偏移,保证了前后轨道轮经过时,交叉轨道的对其度(且每个轨道轮的前后均设置有引导轮,保证了每个轨道轮经过交叉轨道时具有可靠的稳定性,使得其运行极为平稳)。最后,通过限位块对旋转的交叉轨道进行限位,防止其转向过头,并且与在轨道轮两侧左右交错设置的引导轮相配合,保证其双向运行的稳定不卡滞(如果引导轮设置有同一侧,将导致对向轨道转向后,本向车道有一方向处于无法推动交叉轨道的情况下,而交错设置在限制交叉轨道偏转在90°范围的前提下,不会影响任何方向来车对交叉轨道的推动,且保证了引导轮不会与换向轨道的端面发生碰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X向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Y向来车时的状态示意图(导向轮和换向轨道接触推动)。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Y向来车时的状态示意图(换向轨道换向成功,轨道轮驶上交叉轨道)。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的中间状态示意图(Y轴会车完毕,X轴来车准备)。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X向来车时的状态示意图(导向轮和换向轨道接触推动)。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X向来车时的状态示意图(换向轨道换向成功,轨道轮驶上交叉轨道)。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X向来车时的状态示意图(轨道轮驶下交叉轨道)。
其中:
轨道轮101、引导块102、引导轮103;
轨道小车底梁201;
底座301;
交叉轨道1、交叉区域2、换向轨道3;
弧形对接槽1.1、引导坡面一1.2、引导坡面二1.3、限位块1.4;
弧形对接凸起3.1、引导坡面三3.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10,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装置,四条交叉轨道1的中间交叉区域2内设置有旋转的换向轨道3,且换向轨道3的中部通过销轴、转轴等旋转件安装于底座301或地面上,且交叉轨道1的顶部轨道面和换向轨道3的顶部轨道面高度一致、宽度一致。
行走于交叉轨道1和换向轨道3上的轨道小车的轨道小车底梁201底部安装有轨道轮101,轨道轮101通过其轮面上的环形槽骑行于交叉轨道1或换向轨道3上,轨道小车底梁201底部外壁上安装有两块引导块102,且两块引导块102分别位于轨道轮101的前方和后方,同时两块引导块102分别位于轨道轮101的左侧和右侧;引导块102的头部均安装有引导轮103;通过设置引导轮103与换向轨道3相接触,利用引导轮103的滚动接触不但使得转向更为顺畅,且滚动接触相比于背景中的碰撞接触,撞击力度大为减小,使得其运行更为平稳。
所述交叉轨道1朝向交叉区域2的一端下部凸起设置有限位块1.4,且限位块1.4位于换向轨道3的旋转路径上,从而对换向轨道3起到旋转限位作用,从而使得换向轨道3只能在90°的范围之内进行旋转。
所述交叉轨道1朝向交叉区域2的端面设置有弧形对接槽1.1,所述换向轨道3的两端端面均设置有与弧形对接槽1.1匹配的弧形对接凸起3.1;从而实现换向时的无缝对接。
所述弧形对接槽1.1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一1.2,交叉轨道1的另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二1.3。
所述弧形对接凸起3.1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三3.2。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过程:
以换向轨道3的旋转中心建立坐标系,两个方向上的交叉轨道1分别为X轴向和Y轴向;
参见图4~7;当Y向来车时:
轨道小车的轨道轮101先驶入交叉轨道1,在此过程中轨道轮101的环形槽嵌入交叉轨道1的轨道面上,由于引导坡面二1.3的存在,轨道轮101的轮面上的环形槽的槽内壁在引导坡面二1.3的引导下慢慢与交叉轨道1的轨道面的两侧相接触,由于交叉轨道1的轨道面的宽度与轨道轮101的轮面上的环形槽的槽宽相一致,从而保证了小车运行的稳定性。
接着,交叉轨道1上的轨道小车的轨道轮101左前方的引导轮103与换向轨道3相接触。此时,若引导轮103的轮面与换向轨道3的侧面相接触,引导轮103直接推动换向轨道3顺时针旋转换向;若引导轮103的轮面与换向轨道3的端面一侧接触(由于限位块1.4的存在:其对换向轨道3不但限制了旋转的转动量,而且对换向轨道3的初始状态进行了限制,换向轨道3无法旋置至其端面中心与引导轮103接触碰撞的位置,最大只能旋转到换向轨道3的端面某一侧与引导轮103箱接触),此时由于引导坡面一1.2的存在,引导轮103顺着引导坡面一1.2的引导滚动至换向轨道3的侧面,从而继续前行对换向轨道3进行推动换向,直至换向轨道3的弧形对接凸起3.1旋转嵌入交叉轨道1的弧形对接槽1.1内实现轨道间的无缝对接。并且旋转到位后位于前方的引导轮103与对面的交叉轨道1的限位块1.4实现对换向轨道3的限位,防止其晃动。
随后,轨道轮101开始驶上换向轨道3,当其当与换向轨道3接触的时候,轨道轮101的环形槽的内壁在引导坡面三3.2的引导和过渡下骑行上换向轨道3,并且由于此时引导轮103仍然与换向轨道3的侧面滚动接触,因此此时可对换向轨道3进行精确微调,保证轨道轮101能够顺滑的骑上换向轨道3,避免发生碰撞等;当轨道轮101正式驶上换向轨道3后,有前后方的引导轮103位于轨道轮101的左右两侧,并分别与交叉轨道1的左右侧面滚动接触,从而使得轨道轮101保持绝对的稳定前后前行。
最后,当轨道轮101驶下换向轨道3后,位于后方的引导轮103与原交叉轨道1上的限位块1.4继续对换向轨道3进行限位,使得后方轨道轮101驶入能够更为舒畅。
参见图8~10;当X向来车时:
交叉轨道1上的轨道小车的轨道轮101右前方的引导轮103与换向轨道3相接触;即两个不同轨道方向上的轨道轮101上安装的引导轮103的左右位置相反(即关于引导轮103对称),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配合限位块1.4的过程中,如果引导轮103安装位置相同(即不同轨道方向上的轨道轮101和引导轮103安装左右方向一致的话),则会在引导轮103推动换向轨道3的时候,换向轨道3被限位块1.4卡死导致换向失败,以本实施例举例说明,如果X向上的轨道轮101前方的引导轮103安装于其左前方,当Y向顺利通过后,换向轨道3的两端分别只能在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中转动,此时若引导轮103位于左前方,需要推动换向轨道3的两端进入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内,但是由于限位块1.4存在将使得该换向操作被卡住,从而导致环形失败,但是将引导轮103安装于对称的右前方,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可推动的推动换向轨道3的两端进入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中,顺利实现换向。
交叉轨道1上的轨道小车的轨道轮101右前方的引导轮103与换向轨道3相接触后,整个过程与上述Y向来车完成一致。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专利的一个优化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构思所做的任何改动或改进,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交叉轨道(1)的中间交叉区域(2)内设置有旋转的换向轨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轨道(1)朝向交叉区域(2)的一端下部凸起设置有限位块(1.4),且限位块(1.4)位于换向轨道(3)的旋转路径上,所述交叉轨道(1)朝向交叉区域(2)的端面设置有弧形对接槽(1.1),所述换向轨道(3)的两端端面均设置有与弧形对接槽(1.1)匹配的弧形对接凸起(3.1);所述弧形对接槽(1.1)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一(1.2),所述弧形对接凸起(3.1)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三(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其特征在于:交叉轨道(1)和换向轨道(3)均安装于底座(3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其特征在于:交叉轨道(1)远离交叉区域(2)的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二(1.3)。
4.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装置,包含有交叉轨道(1),交叉轨道(1)的中间交叉区域(2)内设置有旋转的换向轨道(3),轨道小车通过底部的轨道轮(101)行走于交叉轨道(1)或换向轨道(3)上,其特征在于:轨道轮(101)的前方和后方均设置有引导轮(103),引导轮(103)与交叉轨道(1)或换向轨道(3)的侧面滚动接触,且两个引导轮(103)分别位于轨道轮(101)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轨道轮(101)通过其轮面上的环形槽骑行于交叉轨道(1)或换向轨道(3)上,所述交叉轨道(1)朝向交叉区域(2)的端面设置有弧形对接槽(1.1),所述换向轨道(3)的两端端面均设置有与弧形对接槽(1.1)匹配的弧形对接凸起(3.1);所述弧形对接槽(1.1)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一(1.2),交叉轨道(1)的另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二(1.3);所述弧形对接凸起(3.1)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三(3.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轨道(1)朝向交叉区域(2)的一端下部凸起设置有限位块(1.4),且限位块(1.4)位于换向轨道(3)的旋转路径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97784.4U CN218023754U (zh) | 2022-07-04 | 2022-07-04 | 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97784.4U CN218023754U (zh) | 2022-07-04 | 2022-07-04 | 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23754U true CN218023754U (zh) | 2022-12-13 |
Family
ID=84380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97784.4U Active CN218023754U (zh) | 2022-07-04 | 2022-07-04 | 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23754U (zh) |
-
2022
- 2022-07-04 CN CN202221697784.4U patent/CN2180237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40083472A1 (en) | Rail vehicle for fixed turnout track and vehicle-mounted track change system | |
US9212454B2 (en) | Branching device and center guide-type track-bas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 |
US5094172A (en) | Rail switch for vehicle tracking systems, particularly for magnetic levitation train tracking systems | |
US20210206402A1 (en) | Railway vehicle | |
CN218023754U (zh) | 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及装置 | |
WO2024131317A1 (zh) | 一种新型有轨电车辙叉 | |
CN111472210B (zh) | 轨道道岔 | |
CN115057183A (zh) | 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方法及装置 | |
CN106480789B (zh) | 一种轻型铁路轨道、轨车变轨装置及轨车运行方法 | |
CN211765590U (zh) | 一种单轨道岔变轨系统 | |
CN211256508U (zh) | 一种有轨电动小车主动转向装置 | |
CN214492937U (zh) | 一机多点驱动关节道岔 | |
CN112429036B (zh) | 一种跨座式单轨同步换梁型道岔 | |
CN213083168U (zh) | 一种固定式道岔和轨道车行走转向装置 | |
CN212560951U (zh) | 一种道岔钢轨移动固定装置 | |
CN211312020U (zh) | 一种道岔及轨道系统 | |
CN107953895B (zh) | 单轨列车及其转向系统 | |
CN212052123U (zh) | 一种轻型铁路轨道及轨车变轨装置 | |
CN217640030U (zh) | 道岔梁及高速磁浮道岔 | |
JP2003212113A (ja) | 無人搬送車システム | |
CN221918795U (zh) | 轨道系统及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 | |
JP2633986B2 (ja) | モノレール用分岐装置の桁構造 | |
CN111827013A (zh) | 一种轻型铁路轨道及轨车变轨装置和方法 | |
CN102501861B (zh) | 基于链传动的单双轨两用式轨道车机构 | |
CN114000920B (zh) | 一种在盾构区间施工设置会车区的方法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Cross track automatic reversing node and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213 Pledgee: Bank of Jiangsu Co.,Ltd. Jiangyin sub branch Pledgor: Jiangsu Dingli Heavy Industry Group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4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