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3236U - 自发热装置及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 - Google Patents

自发热装置及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3236U
CN218023236U CN202220912468.8U CN202220912468U CN218023236U CN 218023236 U CN218023236 U CN 218023236U CN 202220912468 U CN202220912468 U CN 202220912468U CN 218023236 U CN218023236 U CN 218023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self
sealing cap
sealing
fl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124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9124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3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3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3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发热装置及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属于饮品包装技术领域,自发热装置包括盛装有加热剂的加热管、盛装启动剂的启动模块和开关模块;启动模块包括隔离膜和刺破片;开关模块包括密封帽、电子打火器、用于固定电子打火器的保护壳和用于按压电子打火器的钥匙片,保护壳上设有用于钥匙片插入的开口;电子打火器的引线端部设于隔离膜的下方;开关模块还包括将隔离膜刺穿的保险装置。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包括瓶体和上述自发热装置,自发热装置通过瓶盖组件将其固定在瓶体上。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启动装置快捷方便,节省人力,双重保险,安全性能高,通用性能强,适用于不同大小的饮料瓶,加热体积小,方便携带,适用于所有饮料瓶的加热。

Description

自发热装置及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品包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发热装置及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
背景技术
与食品、饮料相结合的自发热技术作为一项能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为食品、饮料加热的技术,近年来已倍受广大消费者乃至生产商的追捧。尤其是在冬季,冰凉的饮料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凉饮在冬季的销量大大降低,因此,凉饮的自加热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中, 固、液混合型自发热技术为现今市场产品主要应用的技术类型,其产品虽然经济成本较低,但其技术本质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由于固、液混合型自发热物质内含有液体水,在冬季户外零度左右环境,自发热包装内液体已结冰,无法触发启动机构,使整体自加热功能丧失,产品失效;(2)固液结合的触发结构简单,没有保险装置,很容易导致两者在意外情况下混合,不仅会使产品在饮用时丧失加热功能,而且此时如果没有通过正常步骤使泄气孔打开,很容易使液体加热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而爆炸;(3)自发热装置与瓶体一体设置,如果饮品通过高温消杀时,很容易触发加热剂意外反应,使产品在饮用时失去加热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自发热装置,以达到安全性能高、意外启动概率低、加热快速方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供一种便携式自加热饮料瓶,以达到加热效果好、安全性能高、意外启动概率低、通用性强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发热装置,包括盛装有加热剂的加热管、设于加热管中盛装启动剂的启动模块和用于开启加热的开关模块;
所述启动模块包括设于加热管内用于将加热剂和启动剂分开的隔离膜、用于刺破隔离膜使启动剂落在加热剂上的刺破片;
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用于密封加热管的密封帽、设于密封帽内的电子打火器、用于固定电子打火器的保护壳和用于按压电子打火器的钥匙片,所述保护壳远离密封帽的一端设有用于钥匙片插入的开口;所述电子打火器的引线端部设于隔离膜的下方,并位于加热剂的表面;
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用于使刺破片将隔离膜刺穿的保险装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加热管的内壁上固设有第一固定筒,所述第一固定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固定筒,所述隔离膜将第二固定筒的下端口密封,且其四周被加持在第一固定筒与第二固定筒之间,所述启动剂设于隔离膜与第二固定筒形成的腔体内。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固定筒与密封帽之间设有隔热模块,所述隔热模块包括与第一固定筒上端口配合的隔热筒和设于隔热筒内的隔热棉。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限定:所述密封帽的底部设有插入隔热筒中形成用于插接电子打火器的腔体,所述保护壳的底部与电子打火器的外壁相接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所述密封帽的顶部设有翻边,所述加热管的顶部设有翻边,所述密封帽的翻边搭接在加热管的翻边上,且加热管的翻边与密封帽的翻边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加热管的翻边与密封帽的翻边通过卡环固定。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保险装置包括套接于电子打火器上的弹簧、转动连接于保护壳上用于控制弹簧伸缩状态的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上设有卡接块,所述弹簧的顶端固设有卡接片,底端固定在保护壳上,所述卡接块与卡接片相互卡接,使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卡接片上固设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保护壳和密封帽与刺破片固定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隔热筒和第一固定筒上均设有泄压孔。
一种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包括瓶体和上述自发热装置,所述自发热装置通过瓶盖组件将其固定在瓶体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对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的限定:所述瓶盖组件包括用于放置自发热装置的固定壳和套接在固定壳上用于和瓶体固定连接的密封盖组件,所述自发热装置的保护壳与固定壳的内壁相贴。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对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密封盖组件包括均套接在固定壳上的盖体、底板和顶板,所述盖体和底板上均设有饮用口和透气孔,所述盖体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底板上设有多个与通孔对应的凸点,所述底板上的凸点穿过盖体上的通孔,使底板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上通过撕拉条连接有用于密封饮用口和透气孔的堵头;所述底板的内圈和外圈上均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圈,所述顶板上设有与钥匙片相匹配的通孔和用于固定钥匙片的插口,所述钥匙片可拆卸地设于顶板上的通孔中,且其一端插接在插口中固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启动剂和加热剂分离设置,电子打火器的引线头与启动剂分离设置,通过保险装置以及使用钥匙片按压电子打火器才能将加热管中的加热剂启动,起到双保险的作用,意外启动概率低,电子打火器需要人为操作,无意外触发开关风险,相对于将两种物质单纯物理融合加热的方式,安全性能高,即使启动剂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意外被启动,但计量少,反应迅速,故对周围环境的升温效果差,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本实用新型的的隔离膜通过第一固定筒和第二固定筒夹持,便于被刺破,方便启动剂落在加热剂中,操作快速方便;
(3)本实用新型隔热棉的设置,能将电子打火器与下方加热剂产生的热量隔离开,防止内部热量从管口向上溢出,对使用人群造成烫伤;
(4)本实用新型密封帽中的腔体能对电子打火器起到固定的作用,结构简单,固定牢固;
(5)本实用新型密封帽的翻边和加热管的翻边之间设置密封垫,能将两者之间密封严实,防止加热剂和启动剂发生泄漏,同时卡环能将两个翻边卡接牢固,使整个装置连接紧密,固定牢固;
(6)本实用新型弹簧在卡接块和卡接片的作用下处于拉伸的状态,当旋转杆转动,两者脱离,弹簧恢复原状,带动连接杆上的刺破片向下运动,将隔离膜刺穿或是隔离膜脱离第一固定筒,达到启动剂与加热剂接触的目的,弹簧的作用力代替向下推的人力,启动方便快速;
(7)本实用新型将该加热装置应用在饮料瓶中,能对饮料瓶中的饮料进行加热,瓶盖组件能使饮料瓶密封,且其固定壳又能将加热装置与饮料隔离开,使加热装置能单独拆装,即使在生产的末端环节采用高温杀菌,也不会使启动剂被启动,安全性能高,同时,本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的饮料瓶,只需调整顶板、盖体和底板的尺寸即可,不需要再重新制作整个加热装置,通用性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启动装置快捷方便,节省人力,双重保险,安全性能高,通用性能强,意外启动的概率低,适用于不同大小的饮料瓶,加热体积小,方便携带,适用于所有饮料瓶的加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自加热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瓶盖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瓶盖组件去掉钥匙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顶板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顶板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管,2-启动模块,21-隔离膜,22-刺破片,23-第一固定筒,24-第二固定筒,25-固定环,3-隔热筒,4-泄压孔,5-开关模块,51-密封帽,52-电子打火器,520-引线,53-保护壳,54-钥匙片,6-保险装置,61-弹簧,62-旋转杆,7-卡接块,8-卡接片,9-连接杆,10-密封垫,11-卡环,12-盖体,120-饮用口,121-透气孔,122-通孔,13-底板,14-凸点,15-顶板,16-堵头,17-插口,18-密封圈,19-撕拉条,20-固定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一种自发热装置为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自发热装置
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自发热装置,包括盛装有加热剂的加热管1、设于加热管1中盛装启动剂的启动模块2和用于开启加热的开关模块5,所述加热管1中的加热剂为固体,所述启动模块2中的启动剂为固体,两者未使用前分离,使用时在开关模块5的作用下,两者相接触,加热剂被启动,产生热量。
所述加热管1为马口铁材,所述加热管1为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的深腔结构,长度可结合加热剂用量进行调整。所述加热管1优选深冲压、拉伸工艺,管底与管壁一体成型,所述加热管1的管口设有翻边。制作时,将加热剂直接灌装于加热管1中,并施加9800N的压力,将其压制成型,中间预留坑洞,以便配合启动剂落入。
所述启动模块2设于加热剂的上方,其包括设于加热管1内用于将加热剂和启动剂分开的隔离膜21、用于刺破隔离膜21使启动剂落在加热剂上的刺破片22。所述加热管1的内壁上固设有第一固定筒23,所述第一固定筒23的内壁上套接有第二固定筒24,所述隔离膜21将第二固定筒24的下端口密封,且隔离膜21的四周被加持在第一固定筒23与第二固定筒24之间,所述启动剂设于隔离膜21与第二固定筒24形成的腔体内,所述隔离膜21采用纸材质,便于刺破。其中,启动剂本身属性非常活跃,而加热剂的属性非常钝化,只有当二者物理接触时,通过开关模块5的启动,启动剂的热量才会将加热剂的反应触发。未使用时,两者物理位置脱离,微量的启动剂即使被意外触发,其热量仅会使温度提高约30-50℃,并会在0.5-1S内全部散失掉,不会触发加热剂的后续反应,可以杜绝对人体烫伤以及其它由于热辐射意外启动带来的危险。所述第一固定筒23的上端设有固定环25,所述固定环25的中间为通孔,该通孔用于泄压,所述刺破片22为三角形,其中的一个角正对隔离膜21,所述刺破片22设置在第二固定筒24中,并嵌入启动剂内。
所述第一固定筒23的上方设有隔热模块,所述隔热模块包括与第一固定筒23上端口配合的隔热筒3和设于隔热筒3内的隔热棉,所述隔热筒3的外壁与第一固定筒23上端口固定环25中间通孔的内壁紧密固定,实现密封。所述隔热棉优选为陶瓷纤维类隔热棉,能将开关模块5与启动剂隔离开,同时将启动剂密封在第二固定筒24内,所述隔热筒3的侧壁上设有泄压孔4。
所述开关模块5设于隔热筒3的上方,包括用于密封加热管1的密封帽51、设于密封帽51内的电子打火器52、用于固定电子打火器52的保护壳53和用于按压电子打火器52的钥匙片54。所述密封帽51的底部封闭,且其底部封闭的一端形成圆柱腔体,该圆柱腔体的外壁插入隔热筒3中,将隔热筒3未连接第一固定筒23的一端密封,所述密封帽51的顶部设有翻边。所述电子打火器52插入密封帽51的圆柱腔体中,起到定位的作用,所述电子打火器52采用现有技术,所述电子打火器52的引线520端部穿过密封帽51和第一固定筒23设于隔离膜21的下方,并位于加热剂形成的坑洞表面,当启动剂落下后,覆盖在引线520上。所述保护壳53为塑料材质,其底部的外壁与密封帽51紧密连接,内壁与电子打火器52的外壁相接触,用于固定电子打火器52。所述保护壳53远离密封帽51的一端封口,且在封口端设有用于钥匙片54插入的开口。
所述密封帽51和加热管1的密封是将密封帽51的翻边搭接在加热管1的翻边上,且加热管1的翻边与密封帽51的翻边之间设有密封垫10,为了将两个翻边固定压实,所述加热管1的翻边与密封帽51的翻边通过卡环11固定,所述卡环11设有两个,为两个半圆形,其内部的侧壁上设有插槽,插槽的高度与两个翻边和密封垫10的高度相同,能起到紧固的作用。
所述开关模块5还包括用于使刺破片22将隔离膜21刺穿的保险装置6。所述保险装置6包括套接于电子打火器52上的弹簧61和转动连接于保护壳53上用于控制弹簧61伸缩状态的旋转杆62,所述旋转杆62能绕自身轴转动;所述保护壳53的端面上设有用于旋转杆62穿过的通孔,其侧壁上设有用于插接旋转杆62的腔体,所述旋转杆62为L型,所述旋转杆62通过保护壳53上端面上的通孔和侧壁上的腔体定位,所述旋转杆62穿入保护壳53内的部位设有卡接块7。所述弹簧61的底端固定在保护壳53上,顶端固设有卡接片8,所述卡接块7与卡接片8相互卡接,使弹簧61处于拉伸状态。所述卡接片8上固设有两个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穿过保护壳53、密封帽51和第一固定筒23与刺破片22固定连接。
实施例2 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
本实施例如图2-图7所示,一种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包括瓶体和实施例1所述的自发热装置,所述自发热装置通过瓶盖组件将其固定在瓶体上。本实施例的瓶体可以是易拉罐形式,也可以是塑料瓶的形式。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瓶盖组件包括用于放置自发热装置的固定壳20和套接在固定壳20上用于和瓶体固定连接的密封盖组件。由于液体的比热容较大,为使液体饮品在短暂时间内提升较高温度,自发热物质需释放大量热量,如果固定壳20采用传统的铝材质制或马口铁材质,这些大量的热量会破坏此类金属包装内壁的环氧树脂类涂层,进而造成饮用液体被污染,因此固定壳20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固定壳20底部封闭,上部设有开口,形成一个深腔结构。固定自发热装置时,将自发热装置置于固定壳20内,使保护壳53的外壁与固定壳20的内壁紧贴固定。
如图4-图7所示,所述密封盖组件包括均套接在固定壳20上的盖体12、底板13和顶板15,连接时,底板13设置在盖体12的下方,顶板15设置在盖体12的上方。本实施例的盖体12为铝材质,即能与易拉罐连接使用,由于固定壳20为不锈钢材质,为了实现不锈钢材质的固定壳20与铝材质的盖体12连接,并且保证密封性,本实施例在盖体12、底板13和顶板15上设置特殊的结构实现不锈钢材质和铝材质的连接和密封。所述盖体12上设有多个通孔122,所述底板13上设有多个与通孔122对应的凸点14,所述底板13上的凸点14穿过盖体12上的通孔122,使盖体12和底板13固定,实现固定。所述盖体12穿过固定壳20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固定壳20的上部设有翻边,该翻边固设于盖体12的凹槽内。所述底板13的内圈和外圈上均设有密封圈18,即密封圈18设于底板13穿过固定壳20的内圈和底板13与盖体12接触的外圈上,内圈上的密封圈18用于密封瓶体内部与固定壳20之间的缝隙,外圈上的密封圈18用于密封底板13与盖体12之间的缝隙,两个密封圈18的设置能有效防止瓶体内的液体外泄,实现固定壳20与瓶体内部的密封,实现了不锈钢材质与铝材质的连接和密封,所述密封圈18为食品级的硅胶材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同时,所述顶板15与盖体12的密封是通过底板13上的凸点14实现的,底板13上的凸点14穿过盖体12上的通过,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将凸点14与顶板15固定连接,使底板13、盖体12与顶板15密封固定。所述盖体12和底板13上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饮用口120和透气孔121,所述顶板15上通过撕拉条19连接有用于密封饮用口120和透气孔121的堵头16,所述堵头16为食品级的硅胶材质,所述撕拉条19采用现有技术,即通过多个连接点虚连接,在开启时,这些连接点容易被破坏。所述顶板15上设有与钥匙片54相匹配的通孔和用于固定钥匙片54的插口17,所述插口17为U型,所述钥匙片54可拆卸地设于顶板15上的通孔中,且其一端插接在插口17中,实现固定。同时,能将自发热装置保护壳53的上部盖住,实现整个装置的密封。
本实施例的使用原理为:当需要对饮料瓶中的饮品进行加热时,向上掀起钥匙片54,在杠杆的作用下,将透气孔121上的堵头16撕拉条19破坏掉,并将透气孔121上的堵头16打开。然后转动旋转杆62,使旋转杆62上的卡接片8与弹簧61上的卡接片8脱离,弹簧61收缩,带动连接杆9向下运动,与连接杆9固定的刺破片22向下运动,将隔离膜21刺破,使启动剂落在加热剂的坑洞中,然后将钥匙片54插入自加热装置保护壳53上的开口中,向下按压电子打火器52,电子打火器52产生的热量使启动剂被启动,启动剂的热量使加热剂启动,散发热量,实现饮料的加热,等待0.5-1分钟,向上掀起饮用口120上的堵头16,饮用即可。

Claims (10)

1.一种自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盛装有加热剂的加热管、设于加热管中盛装启动剂的启动模块和用于开启加热的开关模块;
所述启动模块包括设于加热管内用于将加热剂和启动剂分开的隔离膜、用于刺破隔离膜使启动剂落在加热剂上的刺破片;
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用于密封加热管的密封帽、设于密封帽内的电子打火器、用于固定电子打火器的保护壳和用于按压电子打火器的钥匙片,所述保护壳远离密封帽的一端设有用于钥匙片插入的开口;所述电子打火器的引线端部设于隔离膜的下方,并位于加热剂的表面;
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用于使刺破片将隔离膜刺穿的保险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的内壁上固设有第一固定筒,所述第一固定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固定筒,所述隔离膜将第二固定筒的下端口密封,且其四周被加持在第一固定筒与第二固定筒之间,所述启动剂设于隔离膜与第二固定筒形成的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筒与密封帽之间设有隔热模块,所述隔热模块包括与第一固定筒上端口配合的隔热筒和设于隔热筒内的隔热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帽的底部设有插入隔热筒中形成用于插接电子打火器的腔体,所述保护壳的底部与电子打火器的外壁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帽的顶部设有翻边,所述加热管的顶部设有翻边,所述密封帽的翻边搭接在加热管的翻边上,且加热管的翻边与密封帽的翻边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加热管的翻边与密封帽的翻边通过卡环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装置包括套接于电子打火器上的弹簧、转动连接于保护壳上用于控制弹簧伸缩状态的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上设有卡接块,所述弹簧的顶端固设有卡接片,底端固定在保护壳上,所述卡接块与卡接片相互卡接,使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卡接片上固设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保护壳和密封帽与刺破片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自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筒和第一固定筒上均设有泄压孔。
8.一种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和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种所述的自发热装置,所述自发热装置通过瓶盖组件将其固定在瓶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组件包括用于放置自发热装置的固定壳和套接在固定壳上用于和瓶体固定连接的密封盖组件,所述自发热装置的保护壳与固定壳的内壁相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组件包括均套接在固定壳上的盖体、底板和顶板,所述盖体和底板上均设有饮用口和透气孔,所述盖体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底板上设有多个与通孔对应的凸点,所述底板上的凸点穿过盖体上的通孔,使底板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上通过撕拉条连接有用于密封饮用口和透气孔的堵头;所述底板的内圈和外圈上均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圈,所述顶板上设有与钥匙片相匹配的通孔和用于固定钥匙片的插口,所述钥匙片可拆卸地设于顶板上的通孔中,且其一端插接在插口中固定。
CN202220912468.8U 2022-04-20 2022-04-20 自发热装置及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 Active CN218023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2468.8U CN218023236U (zh) 2022-04-20 2022-04-20 自发热装置及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2468.8U CN218023236U (zh) 2022-04-20 2022-04-20 自发热装置及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3236U true CN218023236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71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12468.8U Active CN218023236U (zh) 2022-04-20 2022-04-20 自发热装置及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32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02883B2 (en) Capsule with delaminatable injection means
CN107074436B (zh) 用于饮料制备的密封容器
WO1993019998A1 (en) Ready-to-heat canned food
BE898410A (fr) Dispositif a jeter apres usage pour permettre le chauffage ou le refroidissement autogene de boissons et de produits alimentaires.
US5848690A (en) Tennis ball container with pressure seal and screw-on cap
JP2016539675A (ja) 飲料用カプセル
KR100974410B1 (ko) 마스크팩 포장재
KR20180074767A (ko) 약품 혼합 믹서기, 경질 듀얼 포트 및 수액용 소프트 백
US3792794A (en) Closure for containers
WO2016162729A1 (en) A single use self-heating cup
CN218023236U (zh) 自发热装置及便携式自发热饮料瓶
BR112021007536A2 (pt) cápsula para o preparo de alimentos ou bebidas que compreende uma membrana superdimensionada
CN205150612U (zh) 一种可加热瓶中饮料的瓶盖装置
US11230431B2 (en) Capsule for preparing infusion beverages
JPH0621411Y2 (ja) 加熱機能付き容器
CN220054913U (zh) 一种能够快速自热的包装罐
CN220010737U (zh) 速加热玉米食品
CN219791063U (zh) 一种便于按压或易于刺穿的储物盖
CN220097262U (zh) 一种自热包装罐
CN217893845U (zh) 一体式自加热装置及其制成的水壶
CN217477948U (zh) 一种具有防爆功能的包装袋
CN212530784U (zh) 一种饮品自加热装置
JPH0411621Y2 (zh)
CN212530475U (zh) 一种便捷高效的饮品自加热装置
JPH0744274Y2 (ja) 自己発熱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