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1479U - 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1479U
CN218001479U CN202220659709.2U CN202220659709U CN218001479U CN 218001479 U CN218001479 U CN 218001479U CN 202220659709 U CN202220659709 U CN 202220659709U CN 218001479 U CN218001479 U CN 218001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w water
steam
water tank
heating pip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5970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建庚
邱俊英
韩峥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uaye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China Huay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uaye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China Huay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uaye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China Huay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uaye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5970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1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1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1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包括原水箱、加热装置和控制装置;在原水箱的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原水出口,在原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原水进口;原水出口连接反渗透装置;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原水箱内部的蒸汽加热管;蒸汽加热管的蒸汽进口设置在原水箱的外部,蒸汽进口连接加热蒸汽源;在蒸汽进口处设置有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原水箱的侧壁上的温度检测装置和与温度检测装置连接的调节阀开度控制器;调节阀开度控制器与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连接。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温度调节延时,以及换热器水容量小、蒸汽参数波动及原水用量波动容易造成反渗透膜进水波动,从而影响反渗透膜对原水的处理能力等问题。

Description

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补水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厂锅炉补给水均需除盐处理,常规工艺中一般采用反渗透装置进行一级除盐。水温对反渗透装置中反渗透膜处理能力、使用寿命等影响很大,一般在25℃时最佳。
常规反渗透装置所需原水一般采用低压蒸汽经汽水换热器加热至所需温度。一般汽水换热器水容量小、出水温度变化测量滞后,蒸汽参数变化对出水温度影响较大;另外原水用量也存在一定的波动,各种变量均影响换热后的出水温度,造成出水温度波动较大。
因此,常规技术中,通过在锅炉补给水站内反渗透膜前设置换热器对锅炉进行补水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在原水温度过低时采用换热器加热,温度调节有延时;换热器水容量小、蒸汽参数波动及原水用量波动经常造成反渗透膜进水波动,影响反渗透膜对原水的处理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换热器加热原水时,存在温度调节延时,以及换热器水容量小、蒸汽参数波动及原水用量波动容易造成反渗透膜进水波动,从而影响反渗透膜对原水的处理能力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包括原水箱、加热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
在所述原水箱的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原水出口,在所述原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原水进口;所述原水出口连接反渗透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原水箱内部的蒸汽加热管;所述蒸汽加热管的蒸汽进口设置在所述原水箱的外部,并且,所述蒸汽进口连接加热蒸汽源;在所述蒸汽进口处设置有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原水箱的侧壁上的温度检测装置和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连接的调节阀开度控制器;所述调节阀开度控制器与所述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蒸汽加热管包括横加热管、竖加热管和蒸汽流通管;其中,所述横加热管水平设置在所述原水箱的内部;在所述横加热管的顶部设置有蒸汽流入口;在所述横加热管的两端均设置有侧蒸汽散热孔;所述竖加热管的一端与所述蒸汽流入口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蒸汽流通管与所述加热蒸汽源连通。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横加热管设置在所述原水箱的底部的中部;所述蒸汽流入口设置在所述横加热管的中部。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横加热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横加热管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底部蒸汽散热孔。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原水进口通过原水输入管道与原水源连接;在所述原水输入管道上设置有水流量电动调节阀。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原水箱内侧壁上设置有水位监测装置;所述水位监测装置连接有水位控制装置;所述水位控制装置与所述水流量电动调节阀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原水箱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原水进口;所述原水输入管道包括与所述原水源连接的主管道和与所述主管道连接的分管道;所述水流量电动调节阀设置在所述主管道上;每个所述原水进口内均设置有所述分管道;且,所述分管道的原水流出端设置在所述原水箱内。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原水箱的侧壁上的在线温度计。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原水出口通过输水管道与所述反渗透装置连接;在所述输水管道上设置有原水泵。
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通过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原水箱的容积,从而减少水箱内原水温瞬时波动,保证水箱温度保持在25℃;通过蒸汽加热管、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温度检测装置和调节阀开度控制器等结构设计,使得整个装置可以根据原水箱中水温自动调节加热蒸汽的通入量,并且,通过蒸汽加热管的设计保证蒸汽与原水均匀加热,箱内水温基本一致;原水箱可利用原储水箱进行结构设计,锅炉补给水处理站不需设置换热器,减少占地,降低建设造价。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原水箱,11-原水出口,12-原水进口,2-反渗透装置,3- 加热蒸汽源,41-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42-横加热管,43-竖加热管,44-蒸汽流通管,5-调节阀开度控制器,6-原水源,71-主管道,72-分管道,8-线温度计,9-输水管道,91-原水泵。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前述提出的在现有技术中,采用换热器加热原水时,存在温度调节延时,以及换热器水容量小、蒸汽参数波动及原水用量波动容易造成反渗透膜进水波动,从而影响反渗透膜对原水的处理能力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加热均匀,自动控制以及占地面积小的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包括原水箱1、加热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在原水箱1的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原水出口11,在原水箱1的顶部设置有原水进口12;原水出口11连接反渗透装置2;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原水箱1内部的蒸汽加热管;蒸汽加热管的蒸汽进口设置在原水箱1的外部,并且,蒸汽进口连接加热蒸汽源3;在蒸汽进口处设置有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41;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原水箱1的侧壁上的温度检测装置和与温度检测装置连接的调节阀开度控制器5;调节阀开度控制器5与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41连接。
通过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原水箱1的容积,从而减少水箱内原水温瞬时波动,保证水箱温度保持在25℃;通过蒸汽加热管、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41、温度检测装置和调节阀开度控制器5等结构设计,使得整个装置可以根据原水箱1中水温自动调节加热蒸汽的通入量,并且,通过蒸汽加热管的结构设计保证蒸汽与原水均匀加热,箱内水温基本一致;原水箱1可利用原储水箱进行结构设计,锅炉补给水处理站不需要设置换热器,从而减少占地,降低建设造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蒸汽加热管包括横加热管42、竖加热管43和蒸汽流通管44;其中,横加热管42水平设置在原水箱1的内部;在横加热管42的顶部设置有蒸汽流入口(图中未示出);在横加热管42的两端均设置有侧蒸汽散热孔(图中未示出);竖加热管43的一端与蒸汽流入口连通,另一端通过蒸汽流通管44与加热蒸汽源3连通。
具体的,横加热管42可以为任何金属材质或散热性能好的材质的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构成,例如,铝管、铜管、铁管等。加热蒸汽通过蒸汽流通管 44从加热蒸汽源通过蒸汽流通管44进入到竖加热管43再进入到横加热管42,通过横加热管42,两端的侧蒸汽散热孔将加热蒸汽扩散到原水中,对原水进行加热。此种结构设计,由于横加热管42为水平设置,一方面扩大了散热面积,另一方面,使原水箱1中的原水加热更加均匀。其中,加热蒸汽源3的来源可以为锅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气,也可以为其他蒸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横加热管42设置在原水箱1的底部的中部;蒸汽流入口设置在横加热管42的中部。
具体的,通过上述结构设计,能够使横加热管42两端扩散出的加热蒸汽在原水箱1中的扩散更加均匀,进一步使原水箱1中的原水加热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横加热管4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具体的,为了能够对原水箱1中各个部分的原水均匀加热,加热面积更大,可以设置多个横加热管42。在竖加热管43与横加热管42连接处,设置蒸汽流出口,使竖加热管43中的加热蒸汽进入到横加热管42中,多个横加热管42可以竖向叠加的方式设置在竖加热管43上,侧蒸汽散热孔指向不同的方向,从达到对原水箱1中的原水各方向加热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横加热管42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底部蒸汽散热孔。
具体的,通过在横加热管42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底部蒸汽散热孔,能够使加热蒸汽想原水箱1的底部进行扩散。进一步增加加热的均匀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原水进口12通过原水输入管道与原水源6连接;在原水输入管道上设置有水流量电动调节阀(图中未示出)。
具体的,通过水流量电动调节阀控制原水进入到原水箱1中的流量。放置加入量过多,原水溢出,以及加热蒸汽供应不足,温度不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在原水箱1内侧壁上设置有水位监测装置(图中未示出);水位监测装置连接有水位控制装置;水位控制装置与水流量电动调节阀连接。
具体的,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当原水箱1内储存的原水量达到预设水位时,可通过水位监测装置产生相应的信号,将限号传递至水流量电动调节阀,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水流量。与自动控制加热蒸汽流量的原理相类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在原水箱1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原水进口13;原水输入管道包括与原水源6连接的主管道和与主管道71连接的分管道72;水流量电动调节阀设置在主管道71上;每个原水进口13内均设置有分管道72;且,分管道72的原水流出端设置在原水箱1内。
具体的,原水输入管道包括与原水源6连接的主管道和与主管道71连接的分管道72,能够快速向原水箱1中补充原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温度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原水箱1的侧壁上的在线温度计8。
具体的,线温度计8可以为多个,为了能够均匀检测原水箱1中水温度,防止检测的温度局部过高,可以将多个线温度计围绕着原水箱1的侧壁均匀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原水出口11通过输水管道与反渗透装置2连接;在输水管道9上设置有原水泵91。
通过原水泵91提供的动力将加热到预定温度的原水送入反渗透装置2 中。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通过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原水箱的容积,从而减少水箱内原水温瞬时波动,保证水箱温度保持在25℃;通过蒸汽加热管、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温度检测装置和调节阀开度控制器等结构设计,使得整个装置可以根据原水箱中水温自动调节加热蒸汽的通入量,并且,通过蒸汽加热管的设计保证蒸汽与原水均匀加热,箱内水温基本一致;原水箱可利用原储水箱进行结构设计,锅炉补给水处理站不需设置换热器,减少占地,降低建设造价。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Claims (10)

1.一种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箱、加热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
在所述原水箱的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原水出口,在所述原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原水进口;所述原水出口连接反渗透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原水箱内部的蒸汽加热管;所述蒸汽加热管的蒸汽进口设置在所述原水箱的外部,并且,所述蒸汽进口连接加热蒸汽源;在所述蒸汽进口处设置有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原水箱的侧壁上的温度检测装置和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连接的调节阀开度控制器;所述调节阀开度控制器与所述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补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加热管包括横加热管、竖加热管和蒸汽流通管;其中,
所述横加热管水平设置在所述原水箱的内部;在所述横加热管的顶部设置有蒸汽流入口;在所述横加热管的两端均设置有侧蒸汽散热孔;
所述竖加热管的一端与所述蒸汽流入口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蒸汽流通管与所述加热蒸汽源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补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加热管设置在所述原水箱的底部的中部;
所述蒸汽流入口设置在所述横加热管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补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加热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补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加热管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底部蒸汽散热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补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水进口通过原水输入管道与原水源连接;
在所述原水输入管道上设置有水流量电动调节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温补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原水箱内侧壁上设置有水位监测装置;
所述水位监测装置连接有水位控制装置;
所述水位控制装置与所述水流量电动调节阀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温补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原水箱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原水进口;
所述原水输入管道包括与所述原水源连接的主管道和与所述主管道连接的分管道;
所述水流量电动调节阀设置在所述主管道上;
每个所述原水进口内均设置有所述分管道;且,所述分管道的原水流出端设置在所述原水箱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补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原水箱的侧壁上的在线温度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补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水出口通过输水管道与所述反渗透装置连接;
在所述输水管道上设置有原水泵。
CN202220659709.2U 2022-03-24 2022-03-24 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 Active CN218001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9709.2U CN218001479U (zh) 2022-03-24 2022-03-24 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9709.2U CN218001479U (zh) 2022-03-24 2022-03-24 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1479U true CN218001479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87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59709.2U Active CN218001479U (zh) 2022-03-24 2022-03-24 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14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666918A (en) Electric powered water heating system
CN104633929B (zh) 热泵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JPS6029856B2 (ja) 熱水を得るための装置
US20110132279A1 (en) Equipment for producing domestic hot water
CN218001479U (zh) 锅炉的恒温补给水装置
US4601263A (en)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boiled water
JP2005327494A (ja) 集合住宅用燃料電池発電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の運転方法
US4637350A (en) System for recovering drain
CN216744898U (zh) 用于热水管道终端加热的储水式恒温电热水器
US3315735A (en) Continuous water heater
US3666003A (en) Water heater unit
US447702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regulated heat transfer from a primary steam network to a heat consumer
CN114653321A (zh) 一种利用初级能源换热的温度控制系统
CN210103481U (zh) 一种循环水余热给氯气加热的装置
KR102042653B1 (ko) 열교환기의 유량조절장치
US3730261A (en) Water heating system
KR100837513B1 (ko) 회분식 반응기용 온도 조절 장치 및 온도 조절 방법
CN216281617U (zh) 热水管网系统
JPH09250705A (ja) 減圧蒸気発生装置
CN211120767U (zh) 一种导热油余热回收系统
JPS57192735A (en) Room cooling, heating and hot-water supplying device
CN216010980U (zh) 一种多盘管数字化调节装置
CN219342133U (zh) 一种无过热水罐的水消系统
CN219103314U (zh) 热水器系统
CN218179011U (zh) 一种太阳能蓄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