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6427U -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96427U
CN217996427U CN202222305346.5U CN202222305346U CN217996427U CN 217996427 U CN217996427 U CN 217996427U CN 202222305346 U CN202222305346 U CN 202222305346U CN 217996427 U CN217996427 U CN 217996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car
rail
side door
wal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0534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超
徐佳伟
庞福振
汤旸
秦宇璇
江沛
高聪
贾福鑫
郑嘉俊
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uohai Offshore Technology Co ltd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uohai Offshore Technology Co ltd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uohai Offshore Technology Co ltd,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uohai Offsh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0534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96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96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96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通过在同一电梯井内设置一对电梯轿厢,并分别在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上设置有侧门。减速电机通过支架安装在电梯井的顶部。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与滑轮组件的主动轴相连。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分别通过钢丝绳与配重块相连。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之间设置有行走通道。行走通道沿着电梯井的轴向延伸。行走通道内设置有行走平台。行走平台与高层建筑的楼层一一对应。该电梯装置利用行走通道连接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有利于两个轿厢相互协调合作,实现了两个轿厢中人员的流通,提高了电梯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提升了高层建筑出行人员出行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人们的出行方便,载客电梯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载客电梯主要包括轿厢、用于减低减速电机使用功率的配重体、缆绳、减速电机、制动机构和控制系统。轿厢通过缆绳经滑轮组件与配重体相连,减速电机驱动缆绳,进而实现电梯轿厢的上下运行。
然而,随着高层楼宇建筑越来越多,楼层越来越高,高层建筑一般是指9层以上的建筑物,其中,100米或30层以上的建筑可以被称为超高层建筑或摩天大楼。传统的载客电梯存在着运力浪费,以及运载效率低下的问题。例如,出行人员在某一层按了电梯按钮后,往往出现两部甚至三部电梯同时执行命令,出行人员择一使用后,进而造成剩余响应的电梯在无人员出入的楼层进行无意义的停靠,大大影响了电梯的运行效率。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电梯运行的过程中,大大降低了人们出行的效率。
经检索,中国专利文献CN113302143A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在共同的井道中的两个电梯轿厢的电梯系统。该电梯系统的电梯轿厢和对重之间的连接包括具有第一悬挂装置部段的第一悬架。电梯轿厢和对重之间的连接还包括具有与第二承载结构部段的第二悬架。借助于第一悬架移动电梯轿厢。此外,另一电梯轿厢设置在井道中可独立于电梯轿厢借助于第二驱动单元移动。该电梯系统可以降低电梯系统的使用功率,并且提高了电梯空间的使用率。然而,上述电梯系统难以在高层楼宇建筑中运行,并且两个电梯轿厢的内部空间相互独立,该电梯系统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综上所述,在出行于高层建筑的过程中,如何设计一种电梯结构,用以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提升高层建筑出行人员出行的便捷性,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出行于高层建筑的过程中,提供一种电梯结构,用以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提升高层建筑出行人员出行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提出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包括减速电机、滑轮组件、钢丝绳和配重块,以及被置于同一电梯井内的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
所述减速电机通过支架安装在电梯井的顶部,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与滑轮组件的主动轴相连,所述钢丝绳卷绕在滑轮组件上,所述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分别通过钢丝绳与配重块相连;
所述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之间设置有行走通道,所述行走通道沿着电梯井的轴向延伸,所述行走通道内设置有行走平台,所述行走平台与高层建筑的楼层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轿厢具有第一主门和第一侧门,所述第一轿厢通过第一主门与电梯厅相连,所述第二轿厢具有第二主门和第二侧门,所述第二轿厢通过第二主门与电梯厅相连,所述第一侧门通过行走通道与第二侧门相连。
作为优选,行走通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轿厢的侧壁上设置有匹配于第一轨道的第一滑槽,第二轿厢的侧壁上设置有匹配于第二轨道的第二滑槽,第一轨道嵌入在第一滑槽中,第二轨道嵌入在第二滑槽中。如此设置,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分别对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在电梯井中的往复运动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运动的平稳性,有利于提升电梯运行的速度,进而节省了高楼层出行人员的时间。
作为优选,滑轮组件包括动力滑轮和导向滑轮,动力滑轮位于电梯井的顶部,动力滑轮的主动轴与减速电机的输出端相连,导向滑轮分别与第一轿厢的顶部和第二轿厢的顶部相连。如此设置,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均通过钢丝绳和滑轮组件与配种块相连,减速电机用于向钢丝绳进一步施加动力,有利于减小减速电机的载荷。
作为优选,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的底部均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如此设置,称重传感器用于采集轿厢所承载的重量,根据称重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结合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之间设置有行走通道,实现两个轿厢之间的人员流动,有利于合理地分配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的负载,进而进一步提升了电梯的运行效率。
作为优选,电梯井的底部设置有缓冲装置。如此设置,缓冲装置用于在轿厢到达电梯底部时,对轿厢形成机械缓冲,进一步提升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作为优选,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均为中分式电梯门。如此设置,中分式电梯门有利于进一步缩短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打开和关闭的时间,提升了电梯的运行调度的效率,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向两侧打开的方式,优化了轿厢与电梯井的装配空间。
作为优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均与电梯井的底部相连,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焊接有支撑架,行走平台与支撑架相连。如此设置,行走平台通过支撑架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相连,便于行走平台的安装,增强了行走平台的连接强度,提升了行走平台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该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通过在同一电梯井内设置一对电梯轿厢,并分别在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上设置有侧门,且利用行走通道连接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有利于两个轿厢根据执行指令的要求,相互协调合作,当两个轿厢停在同一楼层时,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同时开启,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通过行走通道相连,轿厢中的人员经行走平台进入另一个轿厢中,实现了两个轿厢中人员的流通,提高了电梯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提升了高层建筑出行人员出行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4是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5是图4中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梯厅;2、减速电机;3、滑轮组件;4、钢丝绳;5、电梯井;6、第一轿厢;7、第二轿厢;8、行走通道;9、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11、第一滑槽;12、第二滑槽;13、行走平台;31、动力滑轮;32、导向滑轮;61、第一主门;62、第一侧门;71、第二主门;72、第二侧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的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用于在高层建筑中,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该电梯装置通过在同一电梯井内设置一对电梯轿厢,并分别在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上设置有侧门,且利用行走通道连接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有利于两个轿厢根据执行指令的要求,相互协调合作。当两个轿厢停在同一楼层时,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同时开启,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通过行走通道相连,轿厢中的人员经行走平台进入另一个轿厢中,实现了两个轿厢中人员的流通,提高了电梯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提升了高层建筑出行人员出行的便捷性。
实施例1
如图1结合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包括减速电机2、滑轮组件3、钢丝绳4和配重块,以及被置于同一电梯井5内的第一轿厢6和第二轿厢7。减速电机2通过支架安装在电梯井5的顶部。减速电机2的输出端与滑轮组件3的主动轴相连。钢丝绳4卷绕在滑轮组件3上。第一轿厢6和第二轿厢7分别通过钢丝绳4与配重块相连。其中,减速电机的功率选为15kw-20kw。
如图3所示,第一轿厢6和第二轿厢7之间设置有行走通道8。结合图5所示,行走通道8沿着电梯井5的轴向延伸。行走通道8内设置有行走平台13,行走平台13与高层建筑的楼层一一对应。
如图5所示,第一轿厢6具有第一主门61和第一侧门62。第一轿厢6通过第一主门61与电梯厅1相连。第二轿厢7具有第二主门71和第二侧门72。第二轿厢7通过第二主门71与电梯厅1相连。第一侧门62通过行走通道8与第二侧门72相连。
例如,第一侧门62和第二侧门72均为中分式电梯门。如此设置,中分式电梯门有利于进一步缩短第一侧门62和第二侧门72打开和关闭的时间,提升了电梯的运行调度的效率。第一侧门62和第二侧门72向两侧打开的方式,优化了轿厢与电梯井5的装配空间。
其中,当两个轿厢停在同一楼层时,第一侧门62和第二侧门72同时开启,第一轿厢6和第二轿厢7通过行走通道8相连。轿厢中的人员经行走平台13进入另一个轿厢中,实现了两个轿厢中人员的流通,提高了电梯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提升了高层建筑出行人员出行的便捷性。
如图3结合图4所示,行走通道8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轨道9和第二轨道10。第一轿厢6的侧壁上设置有匹配于第一轨道9的第一滑槽11。第二轿厢7的侧壁上设置有匹配于第二轨道10的第二滑槽12。第一轨道9嵌入在第一滑槽11中。第二轨道10嵌入在第二滑槽12中。如此设置,第一轨道9和第二轨道10分别对第一轿厢6和第二轿厢7在电梯井5中的往复运动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第一轿厢6和第二轿厢7运动的平稳性,有利于提升电梯运行的速度,进而节省了高楼层出行人员的时间。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梯装置的安全性,第一轨道9和第二轨道10均与电梯井5的底部相连。第一轨道9和第二轨道10之间焊接有支撑架。行走平台13与支撑架相连。如此设置,行走平台13通过支撑架与第一轨道9和第二轨道10相连,便于行走平台13的安装,增强了行走平台13的连接强度,提升了行走平台13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4所示,滑轮组件3包括动力滑轮31和导向滑轮32。动力滑轮31位于电梯井5的顶部。动力滑轮31的主动轴与减速电机2的输出端相连。导向滑轮32分别与第一轿厢6的顶部和第二轿厢7的顶部相连。如此设置,第一轿厢6和第二轿厢7均通过钢丝绳4和滑轮组件3与配种块相连。减速电机2用于向钢丝绳4进一步施加动力,有利于减小减速电机2的载荷。
为了进一步便于集中调度,第一轿厢6和第二轿厢7的底部均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如此设置,称重传感器用于采集轿厢所承载的重量,根据称重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结合第一轿厢6和第二轿厢7之间设置有行走通道8,实现两个轿厢之间的人员流动,有利于合理地分配第一轿厢6和第二轿厢7的负载,进而进一步提升了电梯的运行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梯运行的舒适性,电梯井5的底部设置有缓冲装置。如此设置,缓冲装置用于在轿厢到达电梯底部时,对轿厢形成机械缓冲,进一步提升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出的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使用时,该电梯装置通过在同一电梯井内设置一对电梯轿厢,并分别在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上设置有侧门,且利用行走通道连接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有利于两个轿厢根据执行指令的要求,相互协调合作,具有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结构新颖的优点。
实施例2
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主要用于高层楼宇的人员流动。该电梯装置由缓冲弹簧装置、电梯轿厢、楼层框架、减速电机、主电机、制动器和若干钢缆组成。缓冲弹簧装置放置于电梯底部,用于缓冲电梯下降后的重力。楼层框架与四周楼层结合固定整个电梯系统,保证电梯运行的安全。
电梯轿厢包含一号电梯轿厢、二号电梯轿厢、主轿厢门、侧轿厢门和传感器组成。两个轿厢分别有主轿厢门和侧轿厢门,两个轿厢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员流动沟通,提高运行效率。两个轿厢之间能够协调合作,根据输入的请求命令顺序分别执行,而不是两个轿厢同时执行同一个楼层的请求命令。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电梯侧门转移人员,腾空其中一号电梯执行下一个乘客的请求命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电梯装置使用时,两个电梯轿厢不会同时执行同一个命令,如果需要乘梯人员较多时,可长按乘梯键使两个轿厢执行同一个楼层的乘梯命令。例如:电梯收到1楼乘客上行请求,距离较近的下行电梯轿厢优先接受命令,另一个轿厢可以待命等待下一个请求命令。若一楼乘客较多超过一个轿厢承载能力,可以长按乘梯键激活另一个轿厢一起执行同一个命令。
其中,两个电梯轿厢拥有侧门,可以在同时停靠同一个楼层时打开互通。例如:一号轿厢搭乘3名乘客需要从5楼上行至20楼,二号轿厢搭乘1名乘客需要从1楼上行至30楼。通过中控可以使两轿厢在10楼停靠并且打开轿厢侧门,通过重力传感器分辨两个电梯重量,让人少的二号轿厢的乘客前往一号轿厢一起上行,二号轿厢可以执行下一个搭乘命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出的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适用于高层楼宇,具体楼层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优选为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对于较低楼层的楼宇调度空间有限,效果不佳。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具体技术方案,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电机、滑轮组件、钢丝绳和配重块,以及被置于同一电梯井内的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
所述减速电机通过支架安装在电梯井的顶部,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与滑轮组件的主动轴相连,所述钢丝绳卷绕在滑轮组件上,所述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分别通过钢丝绳与配重块相连;
所述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之间设置有行走通道,所述行走通道沿着电梯井的轴向延伸,所述行走通道内设置有行走平台,所述行走平台与高层建筑的楼层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轿厢具有第一主门和第一侧门,所述第一轿厢通过第一主门与电梯厅相连,所述第二轿厢具有第二主门和第二侧门,所述第二轿厢通过第二主门与电梯厅相连,所述第一侧门通过行走通道与第二侧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通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轿厢的侧壁上设置有匹配于第一轨道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轿厢的侧壁上设置有匹配于第二轨道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轨道嵌入在第一滑槽中,所述第二轨道嵌入在第二滑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动力滑轮和导向滑轮,所述动力滑轮位于电梯井的顶部,所述动力滑轮的主动轴与减速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导向滑轮分别与第一轿厢的顶部和第二轿厢的顶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的底部均设置有称重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的底部设置有缓冲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均为中分式电梯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均与电梯井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焊接有支撑架,所述行走平台与支撑架相连。
CN202222305346.5U 2022-08-30 2022-08-30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 Active CN217996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5346.5U CN217996427U (zh) 2022-08-30 2022-08-30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5346.5U CN217996427U (zh) 2022-08-30 2022-08-30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96427U true CN217996427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26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05346.5U Active CN217996427U (zh) 2022-08-30 2022-08-30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964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2165B (zh) 智能并行电梯系统
US20110113720A1 (en) Method of installing an elevator
US11414303B2 (en) Method for modernizing elevator system
CN201002908Y (zh) 一种无机房曳引绳轮式电梯
CN201240742Y (zh) 电梯双轿厢装置
CN217996427U (zh)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
CN105692400A (zh) 一种单柱悬臂式家庭电梯
CN216471684U (zh) 大载重背包式电梯
CN217627048U (zh) 一种自带井道采用混合牵引的电梯
CN205739897U (zh) 一种家用梯的曳引装置
WO2019056829A1 (zh) 轿厢自行式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76898B (zh) 一种载重量和运行速率可调节的电梯
Nichols The evolution of elevators: physical-human interface, digital interaction, and megatall buildings
CN213294354U (zh) 一种用于箱式电梯升降的起升机构
CN205346551U (zh) 节能节时电梯
CN204416847U (zh) 单向循环升降电梯
CN211496525U (zh) 一拖二快捷安全节能电梯
CN212450181U (zh) 一种可分离式双轿厢电梯
CN210236830U (zh) 一种小型电梯门系统
CN112960510B (zh) 一种升降梯
CN114906686B (zh) 电梯系统
CN208898346U (zh) 电梯曳引机构及家用电梯
CN206940170U (zh) 一种吊顶式扶手的客用电梯
JPS59133188A (ja) エレベ−タ
CN102616630A (zh) 单向电梯及其运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