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2260U - 定位装置和生产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定位装置和生产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92260U CN217992260U CN202222148441.9U CN202222148441U CN217992260U CN 217992260 U CN217992260 U CN 217992260U CN 202222148441 U CN202222148441 U CN 202222148441U CN 217992260 U CN217992260 U CN 2179922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 workpiece
- positioning device
- station
- supporting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和生产设备,定位装置包括:承托台,所述承托台用于承载待定位工件;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承托台连接能够驱动所述承托台转动,以使所述承托台在初始工位与定位工位之间切换,处于所述定位工位的所述承托台相对水平面倾斜;围挡组件,设于所述承托台上,所述围挡组件包括多个限位部,当所述承托台处于所述定位工位时,至少部分所述限位部位于相对所述待定位工件的下方,此时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的延伸方向彼此相交且均用于与所述待定位工件抵接。上述定位装置,利用重力能够自动地对待定位工件进行定位,结构简单。生产设备包括上述定位装置,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定位装置和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设备、军用工业设备以及航空航天设备等各种工业电气设备的发展,PCB的结构、工艺流程也随之愈发复杂。PCB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还包括对其结构进行缺陷检测,以及时筛除瑕疵件。由于PCB上的各个结构较为精细,故在对PCB进行检测时需要PCB进行定位,以保证其精准地处于检测工位上,避免检测范围无法覆盖整个PCB。
传统技术中,一般通过各种位移装置配合视觉反馈以使PCB准确处于检测工位上。然而,这样的定位方式会导致定位装置的结构过于复杂,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定位装置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定位装置和生产设备。
一种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承托台,所述承托台用于承载待定位工件;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承托台连接能够驱动所述承托台转动,以使所述承托台在初始工位与定位工位之间切换,处于所述定位工位的所述承托台相对水平面倾斜;
围挡组件,设于所述承托台上,所述围挡组件包括多个限位部,当所述承托台处于所述定位工位时,至少部分所述限位部位于相对所述待定位工件的下方,此时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的延伸方向彼此相交且均用于与所述待定位工件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承托台绕转动轴线转动,所述限位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动轴线彼此相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挡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定位工位包括第一定位工位和第二定位工位,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均包括多个限位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分别位于所述转动轴线的两侧;
当所述定位装置处于第一定位工位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位于相对所述待定位工件的下方;
当所述定位装置处于第二定位工位时,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位于相对所述待定位工件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及/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形状与所述待定位工件的外形相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两个用于与所述待定位工件抵接的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承托台相邻的两侧并夹设形成定位角,当所述承托台处于所述定位工位时,所述定位角为所述承托台上各区域中最下方的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线性驱动器,所述线性驱动器包括驱动件以及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输出杆,所述输出杆与所述承托台转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承托台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上设有参考面,当所述定位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参考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承托台以所述转动轴线为中心轴线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挡组件设于所述承托台的外缘区域,所述待定位工件用于设于所述承托台上相对所述围挡组件的中心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台包括面板和底壳,所述面板用于放置所述待定位工件,所述底壳内开设有负压腔,所述负压腔用于与真空发生器连通以在所述负压腔内形成负压,所述面板与所述底壳连接以使所述负压腔相对外界封闭,所述面板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与所述负压腔连通的吸孔,当所述定位装置处于定位工位时所述待定位工件至少覆盖部分所述吸孔。
一种生产设备,所述生产设备包括:
如上述各实施例中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定位装置;
真空发生器,与所述定位装置连接以在所述定位装置内形成负压;
移动装置,与所述定位装置连接,所述移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定位装置移动至另一工位;或者
拾取装置,所述拾取装置用于拾取待定位工件,所述拾取装置能够将所述待定位放置于所述承托台上及/或所述拾取装置能够拾取所述承托台上定位完成的工件。
上述定位装置,通过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承托台由初始工位转动至定位工位,即承托台转动至与水平面倾斜设置,从而放置于承托台上的待定位工件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承托台向下移动。由于当承托台处于定位工位时,至少部分限位部位于相对待定位工件的下方,也就是说,待定位工件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动至与限位部抵接。通过限位部的抵接能够对待定位工件进行限位以使待定位工件准确处于预期位置。
并且,至少两个限位部的延伸方向彼此相交且均与待定位工件抵接,换言之,承托台处于定位工位时,待定位工件能够同时与两个延伸方向彼此相交的限位部抵接。可以理解的是,工件在平面内有三个自由度,通过使待定位工件同时与两个延伸方向彼此相交的限位部抵接,能够限制工件在两个方向上的移动,同时还能够限制工件在平面内的转动。如此设置,能够使工件在承托台上被完全定位,便于使工件准确的处于预期位置。
上述定位装置如此设置,利用重力能够自动地对待定位工件进行定位,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的轴侧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定位装置当承托台处于定位工位时的轴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定位装置中承托台及工作台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定位装置中承托台的俯视图;
图5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定位装置中驱动组件及底座的轴侧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驱动组件及底座的侧视图;
图8为图7所示驱动组件及底座当承托台处于定位工位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0、定位装置;100、承托台;110、面板;111、吸孔;120、底壳;121、负压腔;130、真空接头;140、转接块;150、第二连接块;200、驱动组件;210、线性驱动器;211、驱动件;212、输出杆;300、围挡组件;310、第一定位结构;311、限位部;400、底座;410、参考面;420、第一连接块;430、轴承;440、转轴;500、支撑杆;600、缓冲垫;2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产设备(图未示,下同)。生产设备包括定位装置10和拾取装置(图未示,下同)。拾取装置用于拾取待定位工件20,拾取装置能够将待定位工件20放置于定位装置10上,以通过定位装置10对工件20进行准确定位。拾取装置还能够拾取定位装置10上定位完成的工件20,以将其转送至检测装置中。
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人工将待定位工件20放置于定位装置10上。
可以理解的是,当定位装置10用于其他生产设备中时,检测装置可以根据需求而用其他装置替代。
在某些实施例中,生产设备还可以包括移动装置(图未示,下同)。移动装置与定位装置10连接,移动装置能够驱动定位装置10移动至另一工位。举例而言,生产设备具体可以是PCB生产设备,生产设备还包括检测装置。PCB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外形检测,可以通过定位装置10将工件20准确定位,随后通过移动装置将定位装置10以及位于定位装置10上已经完成定位的工件20移动至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如此能够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可以不通过拾取装置将工件20转移至其他工位,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直接将定位完成后的工件20转移至其他工位。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装置10包括承托台100、底座400、驱动组件200以及围挡组件300。承托台100用于承载待定位工件20。
驱动组件200与承托台100连接能够驱动承托台100转动,以使承托台100在初始工位与定位工位之间切换。处于定位工位的承托台100相对水平面倾斜,也即处于定位工位的承托台100以及承托台100上所设置的结构在重力方向上存在相对高的部分以及相对低的部分。上述重力方向参见图1及图2中箭头G的方向。
围挡组件300设于承托台100上,围挡组件300包括多个限位部311。当承托台100处于定位工位时,至少部分限位部311位于相对待定位工件20的下方,此时至少两个限位部311的延伸方向彼此相交且均用于与待定位工件20抵接。即,当承托台100处于定位工位时,至少部分限位部311位于重力方向上的相对低处,故位于承载台上的工件20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向靠近位于相对低处的限位部311的方向移动。关于上述限位部311的延伸方向,当限位部311均沿直线延伸设置时,上述至少两个限位部311的直线延伸方向彼此相交;当限位部311沿曲线延伸时,至少两个限位部311的延伸方向彼此相交指的是至少两个限位部311靠近彼此一端的延伸方向的切线彼此相交。
上述定位装置10,通过驱动组件200能够驱动承托台100由初始工位转动至定位工位,即承托台100转动至与参考面410倾斜设置,从而放置于承托台100上的待定位工件20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承托台100向下移动,即向靠近位于相对低处的限位部311的方向移动。由于当承托台100处于定位工位时,至少部分限位部311位于相对待定位工件20更靠近参考面410处,也就是说,待定位工件20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动至与限位部311抵接。从而,通过限位部311的抵接能够对待定位工件20进行限位以使待定位工件20准确处于预期位置。
并且,至少两个限位部311的延伸方向彼此相交且均与待定位工件20抵接,换言之,承托台100处于定位工位时,待定位工件20能够同时与两个延伸方向彼此相交的限位部311抵接。可以理解的是,工件20在平面内有三个自由度,通过使待定位工件20同时与两个延伸方向彼此相交的限位部311抵接,能够限制工件20在两个方向上的移动,同时还能够限制工件20在上述平面上的转动,即限制工件20在承托台100上的转动。如此设置,能够使工件20在承托台100上被完全定位,便于使工件20准确的处于预期位置。
上述定位装置10如此设置,利用重力能够自动地对待定位工件20进行定位,结构简单。
各实施例所述的上方及下方均指当定位装置10处于工作状态时,在重力方向上的上方及下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400的顶面上设有参考面410,当定位装置10处于工作状态时参考面410与水平面平行。需要说明的是,当定位装置1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或者说当定位装置10并非沿重力方向放置时,可以以参考面410作为参考基准。此时,至少部分限位部311位于相对待定位工件20的下方指的是,至少部分限位部311位于相对于待定位工件20更靠近参考面410。此时,处于定位工位的承托台100相对参考面410倾斜。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面410可以为非实体结构,即参考面410仅作为参考的基准面。当然,当底座400的顶面为平行于水平面的平面时,底座400的顶面即为参考面410。
可以理解的是,拾取装置能够将待定位放置于承托台100上及/或拾取装置能够拾取定位装置10上定位完成的工件20。
在一个实施例中,生产设备还包括真空发生器(图未示,下同),真空发生器与定位装置10连接以在定位装置10内形成负压。
请参阅图3至图5,承托台100包括面板110和底壳120,面板110用于放置待定位工件20。底壳120内开设有负压腔121,负压腔121用于与真空发生器连通以在负压腔121内形成负压。面板110与底壳120连接以使负压腔121相对外界封闭。面板110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与负压腔121连通的吸孔111,当定位装置10处于定位工位时待定位工件20至少覆盖部分吸孔111。
如此设置,当承托台100处于定位工位后,待定位工位在重力配合限位部311的定位作用下完成定位后,通过真空发生器在负压腔121以及吸孔111内形成的负压,将定位完成的工件20吸附于面板110上,以使工件20能够稳定的保持定位后的位置。从而,能够避免承托台100恢复至初始位置的转动过程中定位完成后的工件20发生晃动。或者,避免移动装置在移动定位装置10以及定位完成后的工件20的过程中定位完成后的工件20发生晃动。
具体地,承托台100的底部可以设有与负压腔121连通的真空接头130,真空接头130用于与真空发生器连接以在负压腔121内形成负压。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围挡组件300设于承托台100的外缘区域。待定位工件20用于设于承托台100上相对围挡组件300的中心区域。如此设置,围挡组件300能够包围或者至少半包围的设于待定位工件20的周围,从而保证待定位工件20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动至与围挡组件300抵接。围挡组件300以及待定位工件20具体可以是设于第一面板110上。结合图3,上述中心区域与外缘区域为相对而言。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尺寸大小的工件20可放置于不同的中间区域。
请参阅图2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00驱动承托台100绕转动轴线转动,限位部311的延伸方向与转动轴线彼此相交。举个反例而言,当其中一个限位部311的延伸方向与转动轴线平行时,此时当承托台100转动至定位工位后,位于承托台100上的待定位工件20在重力的下将会沿垂直于转动轴线的方向,向靠近上述延伸方向与转动轴线平行的限位部311的方向移动。则,将可能导致待定位工件20无法与另一限位部311抵接,使工件20无法被完全定位。上述转动轴线参见图1至图4中标号L,所述反例中的转动轴线参见图3中标号K。
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其中一个限位部311的延伸方向与转动轴线平行。此时,可以通过在将待定位工件20放置于承载台上时,使待定位工件20与另一延伸方向与转动轴线相交的限位部311接触。从而,能够避免工件20在重力作用下无法与与另一限位部311抵接的情况。
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围挡组件300包括第一定位结构310和第二定位结构(图未示,下同)。定位工位包括第一定位工位和第二定位工位。第一定位结构310和第二定位结构均包括多个如各实施例所述的限位部311。请参阅图4,第一定位结构310与第二定位结构可以分别位于转动轴线的两侧。
当定位装置10处于第一定位工位时,第一定位结构310位于相对待定位工件20的下方,即第一定位件结构310位于相对待加工工件20更靠近参考面410处。当定位装置10处于第二定位工位时,第二定位结构位于相对待定位工件20的下方,即第二定位件结构位于相对待加工工件20更靠近参考面410处。简单的来讲,围挡组件300上包括两个用于使工件20定位的定位结构,两个定位结构分别设于转动轴线的两侧。如此,当需要第一定位结构310对工件20进行定位时,可以通过驱动件211使承托台100转动至第一定位工位,即使承托台100转动至设有第一定位结构310的一侧位于更靠近参考处,即是使承托台100转动至设有第一定位结构310的一侧位于重力方向上的相对低处。反之,当需要第一定位结构310对工件20进行定位时,也同理,故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310及/或第二定位结构的形状与待定位工件20的外形相匹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结构310与第二定位结构的形状可以均与工件20的外形相匹配,但两者可以分别与不同工件20的外形相匹配,如此,定位装置10能够对两种外形不同的工件20进行定位。
当然,由于PCB外形通常比较单一,故仅设置一个定位结构也能能够满足定位装置10的定位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各实施例中仅以PCB作为待定位工件20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各实施例中的定位装置10还可以用于其他片状、板状、块状以及其他形状的工件的准确定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310及/或第二定位结构可拆卸地设于承托台100上.如此,可将第一定位结构310及/或第二定位结构自承托台100上拆卸下,并更换对应不同外形形状的定位结构,以对不同的待定位工件20进行定位。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两个用于与待定位工件20抵接的限位部311设于承托台100相邻的两侧并夹设形成定位角。当承托台100处于定位工位时,定位角为承托台100上各区域中最下方的区域,即最靠近参考面410的区域。可以理解的是,定位角的角度与待定位工件20外形相匹配。承托台100处于定位工位时,待定位工件20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插入所述定位角中以实现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限位部311均设于面板110上。上述定位角为承托台100上各区域中最靠近参考面410的区域,指的是处于定位工位时,定位角为面板110上的各个区域中最靠近参考面410的区域,也即定位角处于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
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承托台100的截面为四边形,限位部3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用于与待定位工件20抵接的限位部311设于四边形的相邻两侧边上。当围挡组件300包括第一定位结构310及第二定位结构时,两个定位结构可以分别设于相对与四边形对角线的两个不同对角上。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部311可以沿四边形的相邻两侧边延伸。当然,限位部311也可以根据工件20的外形而设置为与四边形的侧边夹角设置。
上述仅以承托台100的截面为四边形进行举例,还可以设置承托台100的截面为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与上述同理故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可以设置拾取装置将待定位工件20放置于承托台100上更靠近定位角的区域,以避免在重力作用下待定位工件20滑出承托台100。
在一个实施例中,待定位工件20滑出承托台100,可以设置围挡组件300环绕待定位工件20设置。即,设置多个限位部311形成封闭结构,将待定位工件20围设于封闭结构内。或者可以设置多个限位部311之间存在间隔,但间隔小于待定位工件20的最小可通过尺寸。
请参阅图6并结合图7及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00包括线性驱动器210。线性驱动器210包括驱动件211以及与驱动件211连接的输出杆212,输出杆212与承托台100转动连接以驱动承托台100转动,使承托台100在初始工位与定位工位之间切换。通过设置输出杆212与承托台100转动连接,能够将输出杆212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承托台100的转动运动。可以理解的是,当定位工位包括第一定位工位以及第二定位工位时,可以通过驱动输出杆212推动或拉动承托台100朝不同方向转动以切换至不同工位。例如,输出杆212向上顶起承托台100时可以使承托台100转动至第一工位,输出杆212向下拉动承托台100时以使承托台100转动至第二工位,反之亦然。
请继续参阅图6并结合图7及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承托台100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轴线与底座400转动连接。如此,输出杆212能够推动及/或拉动承托台100相对底座400的顶面倾斜,即相对参考面410倾斜。
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地,线性驱动器210设于底座400上。底座400上还设有第一连接块420,第一连接块420内设有轴承430,轴承430内穿设有沿转动轴线延伸的转轴440。承托台100底部设有与输出杆212铰接的转接块140,以及套设于转轴440上的第二连接块150。第一连接块420与第二连接块150通过转轴440转动连接,从而保证承托台100绕转动轴线转动。
当然,还可以设置承托台100通过其他方式与底座400转动连接。线性驱动器210具体可以为电动推杆、气缸或液压缸等。
请参阅图6至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400还设有支撑杆500以及缓冲垫600。支撑杆500一端与底座400连接,另一端朝向承托台100设置。缓冲垫600设于支撑杆500靠近承托台100的一端。承托台100处于定位工位及/或定位工位时能够与缓冲垫600接触,通过缓冲垫600能够使承托台100在各个工位之间切换时位置更加稳定,避免惯性等因素而导致承托台100上的工件20晃动。同时,缓冲垫600配合支撑杆500还能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承托台100在转动时超出预设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承托台,所述承托台用于承载待定位工件;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承托台连接能够驱动所述承托台转动,以使所述承托台在初始工位与定位工位之间切换,处于所述定位工位的所述承托台相对水平面倾斜;
围挡组件,设于所述承托台上,所述围挡组件包括多个限位部,当所述承托台处于所述定位工位时,至少部分所述限位部位于相对所述待定位工件的下方,此时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的延伸方向彼此相交且均用于与所述待定位工件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承托台绕转动轴线转动,所述限位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动轴线彼此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定位工位包括第一定位工位和第二定位工位,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均包括多个限位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分别位于所述转动轴线的两侧;
当所述定位装置处于第一定位工位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位于相对所述待定位工件的下方;
当所述定位装置处于第二定位工位时,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位于相对所述待定位工件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及/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形状与所述待定位工件的外形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用于与所述待定位工件抵接的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承托台相邻的两侧并夹设形成定位角,当所述承托台处于所述定位工位时,所述定位角为所述承托台上各区域中最下方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线性驱动器,所述线性驱动器包括驱动件以及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输出杆,所述输出杆与所述承托台转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承托台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上设有参考面,当所述定位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参考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承托台以所述转动轴线为中心轴线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组件设于所述承托台的外缘区域,所述待定位工件用于设于所述承托台上相对所述围挡组件的中心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台包括面板和底壳,所述面板用于放置所述待定位工件,所述底壳内开设有负压腔,所述负压腔用于与真空发生器连通以在所述负压腔内形成负压,所述面板与所述底壳连接以使所述负压腔相对外界封闭,所述面板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与所述负压腔连通的吸孔,当所述定位装置处于定位工位时所述待定位工件至少覆盖部分所述吸孔。
10.一种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定位装置;
真空发生器,与所述定位装置连接以在所述定位装置内形成负压;
移动装置,与所述定位装置连接,所述移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定位装置移动至另一工位;或者
拾取装置,所述拾取装置用于拾取待定位工件,所述拾取装置能够将所述待定位放置于所述承托台上及/或所述拾取装置能够拾取所述承托台上定位完成的工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48441.9U CN217992260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定位装置和生产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48441.9U CN217992260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定位装置和生产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92260U true CN217992260U (zh) | 2022-12-09 |
Family
ID=84320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48441.9U Active CN217992260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定位装置和生产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92260U (zh) |
-
2022
- 2022-08-15 CN CN202222148441.9U patent/CN2179922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86026B (zh) | 一种全自动机械手设备 | |
CN108583111B (zh) | 一种玻璃精雕机械手装置及玻璃片加工处理方法 | |
US4808059A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workpieces | |
JP6383537B2 (ja) | ロボットハンド、ロボット、およびロボットセル | |
CN111571021A (zh) | 一种薄片用双面打标装置及其方法 | |
TWI664515B (zh) | Processing device | |
CN114245593B (zh) | 基板自动分板系统 | |
CN110962019A (zh) | 定位装置、自动化打磨工作站及上料打磨方法 | |
CN217992260U (zh) | 定位装置和生产设备 | |
CN111300166B (zh) | 一种钢圈表面打磨设备及打磨方法 | |
CN110834014B (zh) | 夹具和激光加工设备 | |
CN209793234U (zh) | 一种用于双z轴机床的机械手及应用其的双z轴机床 | |
CN215588483U (zh) | 一种定位机构 | |
CN115846772A (zh) | 内孔去毛刺装置和用于交叉孔轮廓的去毛刺方法 | |
CN110421335B (zh) | 一种用于组装工件与载具的装置 | |
CN214921469U (zh) | 激光切割机 | |
JP2012023302A (ja) | ウエハ並べ替え装置 | |
CN212946118U (zh) | 精密激光加工晶圆移动系统 | |
CN211361223U (zh) | 一种用于组装工件与载具的装置 | |
JP4094533B2 (ja) | 加工装置 | |
CN108163527B (zh) | 一种用于圆柱形锂电池转盒的翻转机 | |
CN211029052U (zh) | 一种定位治具 | |
KR101109752B1 (ko) | 턴테이블 | |
JP3114629U (ja) | レンズ切断加工機 | |
CN218947698U (zh) | 移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