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85280U - 基站 - Google Patents

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85280U
CN217985280U CN202221816082.3U CN202221816082U CN217985280U CN 217985280 U CN217985280 U CN 217985280U CN 202221816082 U CN202221816082 U CN 202221816082U CN 217985280 U CN217985280 U CN 217985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oving structure
station body
move
slid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160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杨飞
黄远清
叶晶
何春霞
黄智勇
谢小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160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85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85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852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基站本体、可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结构和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结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基站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移动结构与第一端连接并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第二移动结构与第二端连接,并带动第二端沿第二方向移动;基站本体被配置为当第二移动结构带动第二端移动时,第一端带动第一移动结构移动。通过设置可移动的第一移动结构和第二移动结构,当第二移动结构带动基站本体移动时,第一移动结构跟随移动,以完成基站本体的俯仰,可以实现较大的辐射范围,当遇到恶劣环境,第一移动结构与第二移动结构保持不动,保证基站本体可以以较大辐射范围持续工作。

Description

基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站。
背景技术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简单的来说,基站用来保证我们在移动的过程中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保持着有信号,可以保证通话以及收发信息等需求。
基站是通过安装在楼顶或其他高层建筑顶部,通过金属支架固定基站本体,调整一定角度对信号进行收发。相关技术中,基站为了实现较大的辐射范围,通常将基站通过弯折杆的折弯实现基站本体的俯仰。
然而,上述方案中的基站容易发生晃动,难以保障使用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旨在解决通过弯折杆的折弯实现基站本体的俯仰的方式中,基站容易发生晃动,难易保障使用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基站本体、可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结构和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结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基站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移动结构与所述第一端连接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移动结构与所述第二端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基站本体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带动所述第二端移动时,所述第一端带动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移动。
在上述的基站,可选的是,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
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包括丝杆和具有螺纹孔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丝杆穿设所述螺纹孔并与所述第二滑块螺纹连接,所述丝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滑块被配置为沿所述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上述的基站,可选的是,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端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且连接所述基站本体的所述第一端;
所述第一连接座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带动所述基站本体移动时,跟随所述基站本体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一滑块移动。
在上述的基站,可选的是,所述第二移动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座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二连接座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上,且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基站本体的所述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轨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
所述第二连接座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滑块相对所述丝杆移动时,所述第二连接座跟随所述第二滑块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端移动。
在上述的基站,可选的是,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二移动结构相连,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联轴器、连接轴、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丝杆上,所述丝杆可跟随所述电机转动而转动。
在上述的基站,可选的是,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轴承和位于所述丝杆一端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从动齿轮,所述连接杆和所述丝杆通过所述轴承连接。
在上述的基站,可选的是,还包括壳体,所述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均位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丝杆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以及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丝杆的一端均还设置有所述轴承;
所有所述轴承均位于对应的轴承座内,所有所述轴承座均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在上述的基站,可选的是,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一移动结构、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两端,所述第二移动结构的其中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柱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第一移动结构沿所述支撑柱的表面的延伸方向,且朝远离所述第二移动结构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的基站,可选的是,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底座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贴合地面,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第二移动结构的一端。
在上述的基站,可选的是,多个所述支撑板环设在所述底座周侧,且呈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站,通过设置第一移动结构和第二移动结构,第二移动结构可以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第二移动结构可以沿着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将第一移动结构与基站本体的第一端相连接,将第二移动结构与基站本体的第二端相连接,即基站本体设置在第一移动结构与第二移动结构之间,当第二移动结构带动基站本体的第二端移动时,基站本体跟随第二移动结构移动,进而第一移动结构跟随基站本体的第一端移动,以完成基站本体的俯仰,可以实现较大的辐射范围;同时,将基站本体的两端同时连接第一移动结构与第二移动结构,可以提升基站本体的稳定性,当遇到恶劣环境,如刮风,第一移动结构与第二移动结构保持不动,基站本体保持俯仰角度不变,保证基站本体可以以较大辐射范围持续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会通过结合附图而优选实施条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条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条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C-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另外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又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站;
110-基站本体;
120-第一移动结构;
130-第二移动结构;
111-第一端;
112-第二端;
A-第一方向;
B-第二方向;
121-第一滑块;
122-第一滑轨;
131-丝杆;
132-第二滑块;
123-第一连接座;
124-固定板;
133-第二连接座;
134-第二滑轨;
140-驱动结构;
141-电机;
142-连接轴;
143-主动齿轮;
144-从动齿轮;
145-连接杆;
150-壳体;
146-轴承座;
160-支撑组件;
161-支撑柱;
162-底座;
163-支撑板。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基站通过弯折杆的折弯实现基站本体的俯仰,处于俯仰状态下的基站本体可以具有较大的辐射范围,但是,弯折杆在遇到强风或者强震等恶劣环境时会出现晃动,导致基站本体的俯仰角度改变,基站的稳定性交底,容易影响基站的正常使用。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基站本体、可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结构和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结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基站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移动结构与第一端连接并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第二移动结构与第二端连接,并带动第二端沿第二方向移动;基站本体被配置为当第二移动结构带动第二端移动时,第一端带动第一移动结构移动。通过设置第一移动结构和第二移动结构,第二移动结构可以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第二移动结构可以沿着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将第一移动结构与基站本体的第一端相连接,将第二移动结构与基站本体的第二端相连接,即基站本体设置在第一移动结构与第二移动结构之间,当第二移动结构带动基站本体的第二端移动时,基站本体跟随第二移动结构移动,进而第一移动结构跟随基站本体的第一端移动,以完成基站本体的俯仰,可以实现较大的辐射范围;同时,将基站本体的两端同时连接第一移动结构与第二移动结构,可以提升基站本体的稳定性,当遇到恶劣环境,如刮风,第一移动结构与第二移动结构保持不动,基站本体保持俯仰角度不变,保证基站本体可以以较大辐射范围持续工作。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条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条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C-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另外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又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图1-附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100,包括基站本体110、第一移动结构120和第二移动结构130。
具体地,如附图2-附图4所示,基站本体1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1,第一端111与第一移动结构120连接,第二端112与第二移动结构130移动,通过调整第一移动结构120、第二移动结构130中的至少一者,来使得基站本体110可以呈倾斜设置,以实现较大的辐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移动结构120可以沿第一方向A移动,第二移动结构130可以沿第二方向B移动,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相交,进而,当基站本体110在第一移动结构120和/或第二移动结构130控制后,可以呈倾斜设置,以实现较大的辐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移动结构120、第二移动结构130控制基站本体110完成倾斜设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示例性的,可以仅第二移动结构130可以控制基站本体110移动,此时,第二移动结构130控制基站本体110移动,并带动第一移动结构120移动;另一示例性的,可以仅第一移动结构120可以控制基站本体110移动,此时,第一移动结构120控制基站本体110移动,并带动第二移动结构130移动;又一示例性的,第一移动结构120、第二移动结构130均可以控制基站本体110移动,即第一移动结构120、第二移动结构130同时控制基站本体110移动。
本申请以仅第二移动结构130可以控制基站本体110移动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第一移动结构120可以沿第一方向A往复移动,第二移动结构130可以带动基站本体110的第二端112移动,即基站本体110跟随第二移动结构130移动,使得基站本体110的第一端111可以带动第一移动结构120移动,进而使得基站本体110可以呈倾斜设置,即呈俯仰状态,此时,基站本体110相较于直立的状态,可以具有较大的辐射范围,进而可以提升基站100的通信范围;同时,将基站本体110的两端同时连接第一移动结构120与第二移动结构130,可以提升基站本体110的稳定性,当遇到恶劣环境,如刮风,第一移动结构120与第二移动结构130保持不动,以使基站本体110保持俯仰角度不变,保证基站本体110可以以较大辐射范围持续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移动结构120与第一端111连接且沿第一方向A往复移动,即基站本体110的第一端111可以位于第一移动结构120在第一方向A上的任意位置,即可以通过第二移动结构130带动基站本体110,并带动第一移动结构120来使基站本体110可以呈不同的角度倾斜,以便于基站本体110可以以较大辐射范围进行工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附图1-附图4所示,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可以垂直,即基站本体110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互相垂直设置的第一移动结构120与第二移动结构130,相较于其他角度的结构,垂直设置的上述结构可以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即基站本体110与第一移动结构120、第二移动结构130之间的稳定性较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附图3、附图4所示,第一移动结构120可以包括第一滑块121和第一滑轨122,第一滑轨122沿第一方向A布置,即第一滑轨122沿第一方向A延伸设置。第一滑块121设置于第一滑轨122上,并与基站本体110的第一端111连接,以当基站本体110的第二端112被第二移动结构130带动移动时,第一端111可以带动第一滑块121在第一滑轨122上同步移动。
进一步地,第二移动结构130可以包括丝杆131和第二滑块132,第二滑块132具有与丝杆131对应的螺纹孔,丝杆131可以穿设螺纹孔并与第二滑块132实现螺纹连接,进而当丝杆131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滑块132相对丝杆131移动。丝杆131可以沿第二方向B布置,即丝杆131沿第二方向B延伸设置,即第二滑块132可以沿第二方向B移动。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通过控制丝杆131旋转,带动第二滑块132相对丝杆131移动,第二滑块132带动基站本体110的第二端112移动,操控方式简单,仅通过调整丝杆131的转动程度来调节基站本体110的倾斜程度;也可以通过停止丝杆131的转动来实现对基站本体110位置的固定,稳定性较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附图3、附图4所示,第一滑块121与第一端11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连接座123,第一连接座123与基站本体110的第一端111连接,进而当第二移动结构130带动基站本体110移动时,第一连接座123可以跟随基站本体110移动,并带动第一滑块121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相交,且基站本体110在移动过程中,会呈倾斜状态,即基站本体110与第一连接座123之间会发生角度变化,因此,为了避免基站本体110在移动过程中与第一连接结构发生冲突,可以将第一连接座123与第一滑块121设置为转动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连接座123与第一滑块121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示例性的,第一连接座123与基站本体110的第一端111均具有通孔,第一连接座123与基站本体110通过穿设两通孔的螺栓实现可转动连接;又一示例性的,第一连接座123具有一圆形凸起,基站本体110的第一端111具有对应圆形凸起的圆形凹槽,圆形凸起位于圆形凹槽内,形成第一连接座123与基站本体110的转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连接座123与第一滑块121之间的转动连接的方式并不加以限定,也不局限于上述示例。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升第一滑块121与第一连接座123的连接紧密性,第一滑块121与第一连接座12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附图3、附图4所示,第二移动结构130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座133和第二滑轨134,第二连接座133滑动设置于第二滑轨134上,并与第二滑块132固定连接;第二滑轨134可以沿第二方向B布置,当第二滑块132相对丝杆131移动时,第二连接座133跟随第二滑块132移动并带动第二端112移动。
具体地,第二滑轨134设置在丝杆131靠近基站本体110的一侧,第二滑轨134可以与丝杆131间隔设置,第二滑块132位于丝杆131与第二滑轨134之间,第二连接座133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134靠近基站本体110的一侧,并与第二滑块132固定连接。第二滑轨134同样沿第二方向B延伸设置,进而当丝杆131转动时,第二滑块132相对丝杆131移动,同时带动第二连接座133在第二滑轨134上移动。在此过程中,将第二滑轨134与设置在第二滑轨134中的第二连接座133固定,可以提升基站本体110的第二端112跟随移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实现第二滑块132与第二连接座133之间的固定,同时保证第二连接座133在第二滑轨134上的滑动连接,第二滑轨134可以具有通孔区域,部分第二连接座133穿过通孔区域并与第二滑块132固定。当然,通孔区域的形状和位置并不加以限定,示例性的,通孔区域可以为位于第二滑轨134中心位置的长方形通孔区域;又一示例性的,通孔区域可以包括两部分,分别位于第二滑轨134的两侧。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滑块132与第二连接座133之间的连接关系并不加以限定,也不局限于上述示例。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相交,且基站本体110在移动过程中,会呈倾斜状态,即基站本体110与第二连接座133之间会发生角度变化,因此,为了避免基站本体110在移动过程中与第二连接结构发生冲突,可以将第二连接座133与第二滑块132设置为转动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连接座133与第二滑块132的转动连接的方式,与第一连接座123和第一滑块121的转动连接的方式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升第二滑块132与第二连接座133的连接紧密性,第二滑块132与第二连接座13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附图3、附图4所示,基站100还可以包括驱动结构140,驱动结构140与第二移动结构130相连接,驱动结构140可以包括电机141、联轴器(图中未示出)、连接轴142、主动齿轮143和从动齿轮144。
具体地,电机14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连接轴142连接,主动齿轮143固定套设在连接轴142远离联轴器的一端,如键连接。主动齿轮143与从动齿轮144啮合连接,从动齿轮144啮合设置在丝杆131上,当电机141开始工作时,联轴器、连接轴142与电机141的输出端同步转动,连接轴142带动主动齿轮143带动,主动齿轮143带动从动齿轮144以及丝杆131转动,以便于实现第二滑块132的移动。
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将驱动结构140放置在第二移动结构130的一侧,相较于将驱动结构140的电机141直接连接丝杆131,可以提升基站100结构的紧凑性,提升基站100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从动齿轮144可以直接固定套设在丝杆131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与丝杆131连接,如键连接,本申请以从动齿轮144通过其他结构与丝杆131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附图3、附图4所示,驱动结构140还可以包括轴承(图中未示出)和连接杆145,连接杆145位于丝杆131的其中一端,从动齿轮144固定套设在连接杆145上,连接杆145与丝杆131通过轴承连接。通过轴承使连接杆145与丝杆131连接为一体,进而当从动齿轮144转动时,连接杆145转动并带动丝杆131转动,以实现第二滑块132的移动。通过上述结构连接的丝杆131可以具有较好的转动稳定性,进而,第二连接结构可以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附图3、附图4所示,基站100还包括壳体150,驱动结构140和第二移动结构130均可以位于壳体150内,以避免驱动结构140、第二移动结构130裸露,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第二移动结构130还可以包括轴承以及对应适配的轴承座146,丝杆131远离连接杆145的一端,以及连接杆145远离丝杆131的一端均设置有轴承,轴承座146固定在壳体150的内壁上,即丝杆131、连接杆145均通过轴承座146固定在壳体150的内壁上,此时,当丝杆131与连接杆145发生转动时,由于设置有轴承及轴承座146,丝杆131与连接杆145可以在转动的同时,保持与壳体150的位置不变,避免发生相对位移,容易影响第二滑块132与丝杆131之间的相对位移,可以提升第二滑块132移动的精确度,进而提升基站本体110移动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附图1、附图5所示,基站100还包括支撑组件160,支撑组件160包括支撑柱161,支撑柱161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如,可以矩形,也可以是圆形,还可以是五边形。本申请对支撑柱161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支撑柱161沿第一方向A布置在地面上,即基站100通过支撑柱161安装于地面,并且,支撑柱161与第一移动结构120的延伸方向相同,即当第一滑块121在第一滑轨122上呈沿第一方向A往复移动时,相当于第一滑块121在支撑柱161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结构120设置在支撑柱161靠近地面的一侧,第一移动结构120沿支撑柱161的表面的延伸方向延伸,并朝远离第二移动结构130的方向延伸;第二移动结构130设置在支撑柱161远离地面的一侧,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A的第二方向B延伸,即第二移动结构130沿垂直于支撑柱161的方向延伸。通过上述结构,电机141控制的第二移动结构130位于支撑柱161远离地面的一侧,当电机141工作时,第二移动结构130带动基站本体110的第二端112移动,并带动第一端111移动,第一端111带动第一滑块121在第一滑轨122上移动。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第一滑块121在第一滑轨122上可以稳定移动,在第一滑轨122上,且在第一滑块121的两侧,还可以设置有固定板124。
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二移动结构130设置在远离地面的一侧,相较于将第二移动结构130设置在靠近地面的一侧,可以借助重力作用,便于第一滑块121在第一滑轨122上的移动,一方面可以便于第一滑块121的移动,进而实现基站本体110的倾斜设置;另一方面,对电机141的转速要求较小,即可以选择小功率电机141,可以节约电能。
进一步地,将第一移动结构120设置在支撑柱161表面,即第一移动结构120凸出于支撑柱161表面,在第二移动结构130带动基站本体110移动的过程中,当第二滑块132移动至远离从动齿轮144的一侧时,基站本体110的倾斜角度较大,此时,第一滑块121位于第一滑轨122远离地面的一侧;当第二滑块132移动至靠近从动齿轮144的一侧时,基站本体110的倾斜角度较小,此时基站本体110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A;这时,第一滑块121位于第一滑轨122靠近地面的一侧。在此过程中,为了提升基站本体110的稳定性,当基站本体110沿第一方向A设置时,基站本体110可以具有对应于第一滑轨122的凹槽。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基站本体110的倾斜程度,示例性的,为了使基站本体110具有较大的辐射范围,可以将第二滑块132移动至远离从动齿轮144的一侧;当遇到环境较恶劣,如暴风、暴雨环境,为了保证基站本体110的安全,可以将第二滑块132移动至靠近从动齿轮144的一侧,此时,基站本体110与支撑柱161贴合设置,可以提升基站本体110的稳定性,降低损坏的可能。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过程可以是手动控制,也可以是通过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包括但不限于远程联网手动控制、遥控控制等;自动控制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检测周边环境自动控制、通过联网获取周边环境自动控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过程的控制方式并不加以限定,也不局限于上述示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附图1、附图5所示,支撑组件160还可以包括底座162和支撑板163,支撑板163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支撑板163均可以连接于底座162,底座162连接于支撑柱161远离第二移动结构130的一端,支撑板163可以贴合地面,可以增强基站100的安装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附图1、附图5所示,支撑板163可以换设在底座162的周测,并呈间隔设置。示例性的,当支撑板163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支撑板163可以呈180°间隔设置在底座162周测;当支撑板163的数量为三个时,三个支撑板163可以呈120°间隔设置在底座162周测;当支撑板163的数量为四个时,四个支撑板163可以呈90°间隔设置在底座162周测。本申请实施例对支撑板163的数量以及具体间隔角度并不加以限定,也不局限于上述示例。
如图所示,本申请对支撑板163的数量为三个为例进行说明。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附图1、附图5所示,考虑到支撑座远离地面的一侧连接有第二移动结构130以及驱动结构140,为了提升支撑柱161的支撑性能,支撑柱161可以设置为靠近地面一侧的直径大于远离地面一侧的直径的形状。
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本体、可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结构和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结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基站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移动结构与所述第一端连接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移动结构与所述第二端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基站本体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带动所述第二端移动时,所述第一端带动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
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包括丝杆和具有螺纹孔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丝杆穿设所述螺纹孔并与所述第二滑块螺纹连接,所述丝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滑块被配置为沿所述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端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且连接所述基站本体的所述第一端;
所述第一连接座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带动所述基站本体移动时,跟随所述基站本体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一滑块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座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二连接座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上,且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基站本体的所述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轨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
所述第二连接座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滑块相对所述丝杆移动时,所述第二连接座跟随所述第二滑块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端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二移动结构相连,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联轴器、连接轴、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丝杆上,所述丝杆可跟随所述电机转动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轴承和位于所述丝杆一端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从动齿轮,所述连接杆和所述丝杆通过所述轴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均位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丝杆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以及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丝杆的一端均还设置有所述轴承;
所有所述轴承均位于对应的轴承座内,所有所述轴承座均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一移动结构、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两端,所述第二移动结构的其中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柱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第一移动结构沿所述支撑柱的表面的延伸方向,且朝远离所述第二移动结构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底座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贴合地面,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第二移动结构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板环设在所述底座周侧,且呈间隔设置。
CN202221816082.3U 2022-07-14 2022-07-14 基站 Active CN217985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6082.3U CN217985280U (zh) 2022-07-14 2022-07-14 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6082.3U CN217985280U (zh) 2022-07-14 2022-07-14 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85280U true CN217985280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77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16082.3U Active CN217985280U (zh) 2022-07-14 2022-07-14 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852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27739B (zh) 装配式建筑墙板辅助安装设备
CN217985280U (zh) 基站
CN217009530U (zh) 用于基站天线的夹持装置
CN108711666B (zh) 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室外天线
CN113394549A (zh) 一种5g基站可调节天线及其使用方法
KR101070243B1 (ko) 태양 위치 추적 장치
CN217332827U (zh) 一种x波段双偏振雷达伺服转台
CN214672930U (zh) 一种监测天线架
CN217669049U (zh) 一种圆筒型设备全向装配平台
CN108539419B (zh) 嵌入墙板中一体式可调节天线
CN215071579U (zh) 一种5g通信基站用便于更换的防雷装置
CN108598709B (zh) 壁挂式可调节天线
CN210984926U (zh) 一种电子通信天线支架
CN212162086U (zh) 一种天线架设用天线吊挂装置
CN214589209U (zh) 一种物联网立体振子天线装置
CN111641888A (zh) 一种5g微基站
CN217036001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通信杆
CN220233464U (zh) 一种基站通信天线支撑装置
CN220016882U (zh) 一种通信基站用监控设备
CN219874023U (zh) 一种可过顶跟踪车载卫星通信天线的方位传动装置
CN108598708B (zh) 可调式室外天线中的移动模块
CN219536071U (zh) 一种无人机空中中继设备
CN215221010U (zh) L频段5米一维相控阵天线
CN21524920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吊装装置
CN218522624U (zh)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打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