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84858U - 电生火电源电路及电火灶 - Google Patents

电生火电源电路及电火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84858U
CN217984858U CN202222359879.1U CN202222359879U CN217984858U CN 217984858 U CN217984858 U CN 217984858U CN 202222359879 U CN202222359879 U CN 202222359879U CN 217984858 U CN217984858 U CN 217984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capacitor
power
power supply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598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刚
张经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oai Quand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oai Quand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oai Quand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oai Quand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598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84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84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848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生火电源电路及电火灶,所述电路中通过功率放大电路的供电端连接第一供电电源,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升压电路;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离子针模块的输入端;离子针模块的输出端靠近引弧离子头;离子针模块的输出端与引弧离子头形成电离点对;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端连接第二供电电源;处理芯片的PWM引脚端连接电源驱动电路的控制端;功率调节开关电路连接处理芯片的输入引脚端,通过操控功率调节开关电路,处理芯片对电源驱动电路进行控制,实现驱动功率放大电路工作,从而灵活控制升压电路输出功率的大小,提高电生火电源电路控制灵活性,简化电源电路控制结构。

Description

电生火电源电路及电火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火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生火电源电路及电火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烹饪灶具通常采用燃气灶和电磁炉。使用燃气灶存在燃气中毒等安全隐患;使用电磁炉存在加热不均等问题。而电火灶是通过等离子技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通过电离空气产生火焰,从而实现明火烹饪的一种新型炉灶。电火灶摆脱了对燃气等原料的依赖,而是用电能转换火焰。改变了传统的燃烧方式。因为不需要煤气燃气,所以从根源上解决了燃气爆炸的事故发生,比起燃气灶和电磁炉,电火灶更加安全便捷、且不影响用户的烹饪体验。
目前,现有的电火灶中,采用传统的开关电源芯片来控制开关电源,存在电源电路控制方式单一、电源电路控制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现有的电火灶中,采用传统的开关电源芯片来控制开关电源,存在电源电路控制方式单一、电源电路控制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电生火电源电路控制灵活性,简化电源电路控制结构,实现开关电源数字化的电生火电源电路及电火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生火电源电路,包括:
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供电端用于连接第一供电电源,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离子针模块的输入端;离子针模块的输出端靠近引弧离子头;离子针模块的输出端与引弧离子头形成电离点对;
电源驱动电路,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端用于连接第二供电电源;
处理芯片,处理芯片的PWM引脚端连接电源驱动电路的控制端;
功率调节开关电路,功率调节开关电路连接处理芯片的输入引脚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源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芯片、第一驱动变压电路和第二驱动变压电路;
驱动芯片的输入端与处理芯片的PWM引脚端耦接,驱动芯片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变压电路、第二驱动变压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变压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变压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二极管;
第一驱动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第一驱动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绕组端连接地线,第一驱动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一驱动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一驱动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引脚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变压电路包括第二驱动变压器、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二二极管;
第二驱动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端分别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第四电容的第二端,第二驱动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绕组端连接地线,第二驱动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端分别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第二驱动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端连接地线;
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第六电阻的第一端;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驱动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端;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驱动芯片的第二输出引脚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
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一供电电源,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一驱动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端、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开关管的栅极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管的漏极分别连接地线、升压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功率放大支路还包括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
第五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源极,第五电容的负极分别连接第六电容的正极、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六电容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六电容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第九电容的第一端;第七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源极,第七电容的负极分别连接第八电容的正极、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八电容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八电容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第九电容的第一端,第九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升压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生火电源电路还包括电流反馈互感器和采样调理电路;
电流反馈互感器的原级绕组耦接在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流反馈互感器的副级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采样调理电路的输入端;采样调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处理芯片的采样引脚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功率调节开关电路包括功率调节开关;功率调节开关连接处理芯片的输入引脚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功率调节开关为电位器或按键开关。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火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电生火电源电路。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上述电生火电源电路的各实施例中,通过功率放大电路的供电端用于连接第一供电电源,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离子针模块的输入端;离子针模块的输出端靠近引弧离子头;离子针模块的输出端与引弧离子头形成电离点对;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端用于连接第二供电电源;处理芯片的PWM引脚端连接电源驱动电路的控制端;功率调节开关电路连接处理芯片的输入引脚端,进而通过功率调节开关电路的操控,处理芯片对电源驱动电路进行控制,实现电源驱动电路驱动功率放大电路工作,进而控制升压电路输出功率的大小,以控制电离点对进行电离引弧,进而实现以电生火。本申请通过设置电源驱动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功率调节开关电路和处理芯片,用户可通过操控功率调节开关电路,实现处理芯片控制电源驱动电路,进而控制升压电路输出功率的大小,使得离子针模块能够产生输出功率和火焰大小可调的明火,实现以电生火烹饪等功能,提高电生火电源电路控制灵活性,简化电源电路控制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电生火电源电路的第一电路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生火电源电路的第二电路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电生火电源电路的第三电路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电生火电源电路的第四电路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功率调节开关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功率放大电路;200、电源驱动电路;210、驱动芯片;220、第一驱动变压电路;230、第二驱动变压电路;300、处理芯片;400、功率调节开关电路500、电流反馈互感器;600、采样调理电路;第一驱动变压器T1;第二驱动变压器T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开关管G1;第二开关管G2;电位器接口J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为了解决现有的电火灶中,采用传统的开关电源芯片来控制开关电源,存在电源电路控制方式单一、电源电路控制结构复杂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电生火电源电路,包括功率放大电路100、电源驱动电路200、处理芯片300和功率调节开关电路400。
功率放大电路100的供电端用于连接第一供电电源,功率放大电路100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离子针模块的输入端;离子针模块的输出端靠近引弧离子头;离子针模块的输出端与引弧离子头形成电离点对;电源驱动电路200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100的输入端,电源驱动电路200的供电端用于连接第二供电电源;处理芯片300的PWM引脚端连接电源驱动电路200的控制端;功率调节开关电路400连接处理芯片300的输入引脚端。
其中,功率放大电路100可根据电源驱动电路200的驱动,增大信号的输出功率。电源驱动电路200可用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100的通断。电源驱动电路200可接收处理芯片300传送的PWM信号,并根据PWM信号,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100工作。
处理芯片300可以是单片机(MCU)。处理芯片300的PWM引脚端可用来向电源驱动电路200输出PWM信号。功率调节开关电路400可用于调节PWM信号的占空比,以使处理芯片300向电源驱动电路200传输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示例性的,功率调节开关电路400可包括按键式的调节开关或旋钮式的调节开关。例如,用户可通过操控功率调节开关电路400的调节开关,进而调节处理芯片300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片,使得处理芯片300向电源驱动电路200传输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电源驱动电路200接收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并根据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驱动功率放大电路100工作,使得功率放大电路100向升压电路200输出功率增大后的信号;升压电路接收功率增大后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向离子针模块传输升压电源信号,使得离子针模块根据升压电源信号,控制电离点对进行电离引弧,实现以电生火,从而形成火焰对锅具提供热量,实现对电火灶的电源控制。
第一供电电源可用来向功率放大电路100提供KV级的电源信号。第二供电电源可用来向功电源驱动电路200提供12V的电源信号。升压电路可用来把低数值的交变电压变换为同频率的另一较高数值交变电压的变压电路。例如,升压电路可包括升压变压器。在一个示例中,升压器的第一输出端为升压器的同名端。
示例性的,离子针模块可包括至少一个离子针和引弧离子头。离子针的输出端靠近引弧离子头设置,引弧离子头用来与离子针的输出端形成电离点对,进而在离子针工作时能够实现电火引弧,从而形成火焰对待用锅提供热量。示例性的,电路上电工作时,基于引弧离子头用来与离子针的输出端形成电离点对,离子针可根据升压电路输出的升压电源信号对空气进行电离以生成等离子气流,以实现电火时起弧。
离子针模块可包括多个离子针,各个离子针可并联连接在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将各离子针的输出端分别靠近引弧离子头设置,使得引弧离子头与各路离子针的输出端形成引弧回路,进而在电路上电工作时,各路离子针可根据升压电路输出的升压电源信号对空气进行电离以生成等离子气流,以实现电火时起弧,从而形成火焰对锅具提供热量。
具体而言,基于功率放大电路100的供电端连接第一供电电源,功率放大电路100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离子针模块的输入端;离子针模块的输出端靠近引弧离子头;离子针模块的输出端与引弧离子头形成电离点对;电源驱动电路200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100的输入端,电源驱动电路200的供电端连接第二供电电源;处理芯片300的PWM引脚端连接电源驱动电路200的控制端;功率调节开关电路400连接处理芯片300的输入引脚端,进而通过功率调节开关电路400的操控,处理芯片300对电源驱动电路200进行控制,处理芯片300可向电源驱动电路200传输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电源驱动电路200接收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并根据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驱动功率放大电路100工作,使得功率放大电路100向升压电路输出功率增大后的信号;升压电路接收功率增大后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向离子针模块传输升压电源信号,使得离子针模块根据升压电源信号,控制电离点对进行电离引弧,实现以电生火,从而形成火焰对锅具提供热量,实现对调节电路输出功率的大小,即实现对电火灶开关电源的控制。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源驱动电路200、功率放大电路100、功率调节开关电路400和处理芯片300,用户可通过操控功率调节开关电路400,实现处理芯片300控制电源驱动电路200,进而控制升压电路输出功率的大小,使得离子针模块能够产生输出功率和火焰大小可调的明火,实现以电生火烹饪等功能,提高电生火电源电路控制灵活性,简化电源电路控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源驱动电路200包括驱动芯片210、第一驱动变压电路220和第二驱动变压电路230;驱动芯片210的输入端与处理芯片300的PWM引脚端耦接,驱动芯片210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变压电路220、第二驱动变压电路230。
其中,驱动芯片210可用来驱动第一驱动变压电路220和第二驱动变压电路230工作,驱动芯片210为电源驱动芯片210。示例性的,第一驱动变压电路220包括第一驱动变压器T1,第二驱动变压电路230包括第二驱动变压器T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变压电路220的输出端和第二驱动变压电路230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功率放大电路100。
基于驱动芯片210的输入端耦合连接处理芯片300的PWM引脚端,驱动芯片210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变压电路220、第二驱动变压电路230,进而处理芯片300可向驱动芯片210传输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驱动芯片210接收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并根据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分别驱动第一驱动变压电路220和第二驱动变压电路230工作,使得第一驱动变压电路220和第二驱动变压电路230分别驱动功率放大电路100,使得功率放大电路100向升压电路输出功率增大后的信号;升压电路接收功率增大后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向离子针模块传输升压电源信号,使得离子针组模块根据升压电源信号,控制电离点对进行电离引弧,实现以电生火,从而形成火焰对锅具提供热量,实现对调节电路输出功率的大小,即实现调节电离点对产生的火焰大小。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变压电路220包括第一驱动变压器T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一二极管D1。
第一驱动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一驱动变压器T1的第二初级绕组端连接地线,第一驱动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绕组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一驱动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绕组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100的输入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第一驱动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绕组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100的输入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驱动芯片210的第一输出引脚端。驱动芯片210的第一输入引脚端A连接处理芯片300的第一PWM引脚端,驱动芯片210的第二输入引脚端B连接处理芯片300的第二PWM引脚端。
其中,第一驱动变压器T1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初级绕组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端和第二初级绕组端;次级绕组包括第一次级绕组端和第二次级绕组端。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并联设置在第一驱动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绕组端起到分压作用。第三电阻R3与第一二极管D1串联设置,起到限流作用。第一二极管D1起到整流作用。
具体而言,基于并联设置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连接在第一驱动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端与驱动芯片210的第一输出引脚端之间,进而驱动芯片210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第一驱动信号经过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滤波处理后传输至第一驱动变压器T1,通过第一驱动变压器T1的变压处理后,由第一驱动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绕组端和第一驱动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绕组端输出,然后经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一二极管D1的分压、限流和整流处理,向功率放大电路100的输入端输出第一处理后驱动信号和公共端驱动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驱动变压电路230包括第二驱动变压器T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二二极管D2。
第二驱动变压器T2的第一初级绕组端分别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第二驱动变压器T2的第二初级绕组端连接地线,第二驱动变压器T2的第一次级绕组端分别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二驱动变压器T2的第二次级绕组端连接地线;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驱动变压器T2的第二次级绕组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100的输入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分别连接驱动芯片210的第二输出引脚端。
其中,第二驱动变压器T2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初级绕组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端和第二初级绕组端;次级绕组包括第一次级绕组端和第二次级绕组端。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并联设置在第二驱动变压器T2的第一次级绕组端起到分压作用。第六电阻R6与第二二极管D2串联设置,起到限流作用。第二二极管D2起到整流作用。
具体而言,基于并联设置的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连接在第二驱动变压器T2的第一初级绕组端与驱动芯片210的第二输出引脚端之间,进而驱动芯片210输出第二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经过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的滤波处理后传输至第二驱动变压器T2,通过第二驱动变压器T2的变压处理后,由第二驱动变压器T2的第一次级绕组端和第二驱动变压器T2的第二次级绕组端输出,然后经过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二二极管D2的分压、限流和整流处理,向功率放大电路100的输入端输出第二处理后驱动信号。
进而功率放大电路100根据第一驱动变压电路220传输的第一处理后驱动信号和公共端驱动信号,第二驱动变压电路230传输的第二处理后驱动信号,功率放大电路100进行功率放大处理,进而功率放大电路100向升压电路输出功率增大后的信号;升压电路接收功率增大后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向离子针模块传输升压电源信号,使得离子针组模块根据升压电源信号,控制电离点对进行电离引弧,实现以电生火,从而形成火焰对锅具提供热量,实现对调节电路输出功率的大小,即实现调节电离点对产生的火焰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功率放大电路100包括第一开关管G1和第二开关管G2;第一开关管G1的栅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一开关管G1的源极连接第一供电电源,第一开关管G1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一驱动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绕组端、第二开关管G2的源极、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开关管G2的栅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管G2的漏极分别连接地线、升压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其中,第一开关管G1和第二开关管G2分别可以是PMOS管。基于第一开关管G1的栅极连接第一驱动变压电路220的第一输出端,第一开关管G1的源极连接第一供电电源,第一开关管G1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一驱动变压电路220的第二输出端、第二开关管G2的源极、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开关管G2的栅极连接第二驱动变压电路230的第一输出端,第二开关管G2的漏极分别连接地线、升压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进而处理芯片300可向驱动芯片210传输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驱动芯片210接收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并根据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分别驱动第一驱动变压电路220和第二驱动变压电路230工作,使得第一驱动变压电路220驱动第一开关管G1的通断,第二驱动变压电路230驱动第二开关管G2的通断,通过对第一开关管G1和第二开关管G2的通断控制,实现对输入的电源信号进行功率放大,进而将功率增大后的电源信号传输给升压电路;升压电路接收电源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电源信号,向离子针模块传输升压电源信号,使得离子针模块根据升压电源信号,控制电离点对进行电离引弧,实现以电生火,从而形成火焰对锅具提供热量,实现对电火灶电源电路输出功率的控制,即实现调节电离点对产生的火焰大小,提高电生火电源电路控制灵活性,简化电源电路控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功率放大支路还包括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第五电容C5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管G1的源极,第五电容C5的负极分别连接第六电容C6的正极、第一开关管G1的漏极、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六电容C6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G2的源极、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六电容C6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G2的漏极、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管G1的源极,第七电容C7的负极分别连接第八电容C8的正极、第一开关管G1的漏极、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八电容C8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G2的源极、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八电容C8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G2的漏极、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连接升压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进而通过对第一开关管G1和第二开关管G2的通断控制,使得对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进行充放电控制,进而实现对输入的电源信号进行功率放大,进而将功率增大后的电源信号传输给升压电路;升压电路接收电源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电源信号,向离子针模块传输升压电源信号,使得离子针模块根据升压电源信号,控制电离点对进行电离引弧,实现以电生火,从而形成火焰对锅具提供热量,实现对电火灶电源电路输出功率的控制,即实现调节电离点对产生的火焰大小,提高电生火电源电路控制灵活性,简化电源电路控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生火电源电路还包括电流反馈互感器500和采样调理电路600。电流反馈互感器500的原级绕组耦接在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流反馈互感器500的副级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采样调理电路600的输入端;采样调理电路600的输出端连接处理芯片300的采样引脚端。
其中,电流反馈互感器500可包括原级绕组和副级绕组。采样调理电路600可用来对电流反馈互感器500采样到的电源信号进行整流和滤波等信号调理处理。通过将电流反馈互感器500的原级绕组的第一端耦合连接功率放大电路100的输出端,电流反馈互感器500的原级绕组的第二端耦合连接离子针模块的输入端;通过将电流反馈互感器500的副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采样调理电路600的第一输入端,电流反馈互感器500的副级绕组的第二端连接采样调理电路600的第二输入端,进而电流反馈互感器500可实时采集功率放大电路100输出端的电源信号,并将采样到的电源信号传输给采样调理电路600,通过采样调理电路600对采样到的电源信号进行信号调理处理,进而得到采样信号,从而可将采样信号传输给处理芯片300。通过处理芯片300根据采样信号的大小,生成电源调节信号,并将电源调节信号传输给电源驱动电路200,使得电源驱动电路200根据电源调节信号,调整电源信号的电源幅值,进而实现实时功率放大电路100的输出,实现实时反馈控制,从而能够通过电流反馈实时控制电源输出,提高电生火电源电路控制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原级绕组又称为初级绕组或一次绕组;副级绕组又称为次级绕组或二次绕组。
进一步的,采样调理电路600包括整流模块和滤波模块。滤波模块连接在整流模块和处理模块之间,整流模块连接在电流反馈互感器500的副级绕组和滤波模块之间;整流模块用于接收电流反馈互感器500采集到的电源信号,并对电源信号进行整流处理,输出整流信号;滤波模块用于接收整流信号,并对整流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将输出的采样信号传输给处理芯片300,进而处理芯片300根据采样信号的大小,生成电源调节信号,并将电源调节信号传输给电源驱动电路200,使得电源驱动电路200根据电源调节信号,调整电源信号的电源幅值,进而实现实时控制功率放大电路100的输出,实现实时反馈控制,从而能够通过电流反馈实时控制电源输出,提高电生火电源电路控制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功率调节开关电路400包括功率调节开关;功率调节开关连接处理芯片300的输入引脚端。
其中,功率调节开关可用来调节PWM信号的相应占空比。在一个示例中,功率调节开关为电位器或按键开关。例如,如图5所示,功率调节开关为电位器,用户可通过操控电位器,实现对功率调节开关电路400对PWM信号的相应占空比的调节,进而实现调节电路输出功率的大小和电离点对产生火焰火力的大小。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功率调节开关电路400包括电位器接口J1和第一辅助电路,第一辅助电路与电位器电性连接。第一辅助电路包括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
其中,电位器接口J1用于插接电位器,使得电位器与第一辅助电路电性连接。电位器接口J1包括第一引脚端、第一引脚端、第三引脚端、第四引脚端和第五引脚端。其中,第十电容C10的正极连接处理芯片300的VOL引脚端,第十电容C10的负极连接地线;第十一电容C11的正极连接处理芯片300的VOL引脚端,第十一电容C11的负极分别连接地线、电位器接口J1的第一引脚端、电位器接口J1的第二引脚端。电位器接口J1的第三引脚端连接处理芯片300的VOL引脚端。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处理芯片300的VOL-ON/OFF引脚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电位器接口J1的第四引脚端;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处理芯片300的第一电源引脚端(如+5V引脚端),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位器接口J1的第四引脚端、第十二电容C12的正极,第十二电容C12的负极连接地线。电位器接口J1的第五引脚端分别连接处理芯片300的第二电源引脚端(如VCC-3V3引脚端)、第十三电容C13的正极、第十四电容C14的正极、第十五电容C15的正极、第十六电容C16的正极。第十三电容C13的负极、第十四电容C14的负极、第十五电容C15的负极、第十六电容C16的负极分别连接地线。
通过将电位器插接在电位器接口J1上,使得电位器与第一辅助电路建立电性连接,电位器与处理芯片300建立电性连接,进而用户可通过操控电位器,调节处理芯片300输出的PWM信号的相应占空比。处理芯片300可向开关电源电路传输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开关电源电路接收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并根据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向升压电路输出对应相应占空比的电源信号;升压电路接收电源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电源信号,向离子针组件传输升压电源信号,使得离子针组件根据升压电源信号,控制电离点对进行电离引弧,实现以电生火,从而形成火焰对锅具提供热量,实现对调节电路输出功率的大小,即实现调节电离点对产生的火焰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火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电生火电源电路。
关于电生火电源电路的具体内容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生火电源电路的描述,在次不再赘述。
具体而言,基于功率放大电路的供电端用于连接第一供电电源,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离子针模块的输入端;离子针模块的输出端靠近引弧离子头;离子针模块的输出端与引弧离子头形成电离点对;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端用于连接第二供电电源;处理芯片的PWM引脚端连接电源驱动电路的控制端;功率调节开关电路连接处理芯片的输入引脚端,进而通过功率调节开关电路的操控,处理芯片对电源驱动电路进行控制,实现电源驱动电路驱动功率放大电路工作,进而控制升压电路输出功率的大小,以控制电离点对进行电离引弧,进而实现以电生火。本申请通过设置电源驱动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功率调节开关电路和处理芯片,用户可通过操控功率调节开关电路,实现处理芯片控制电源驱动电路,进而控制升压电路输出功率的大小,使得离子针模块能够产生输出功率和火焰大小可调的明火,实现以电生火烹饪等功能,提高电生火电源电路控制灵活性,简化电源电路控制结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生火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功率放大电路,所述功率放大电路的供电端用于连接第一供电电源,所述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离子针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离子针模块的输出端靠近引弧离子头;所述离子针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引弧离子头形成电离点对;
电源驱动电路,所述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端用于连接第二供电电源;
处理芯片,所述处理芯片的PWM引脚端连接所述电源驱动电路的控制端;
功率调节开关电路,所述功率调节开关电路连接所述处理芯片的输入引脚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生火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芯片、第一驱动变压电路和第二驱动变压电路;
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处理芯片的PWM引脚端耦接,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变压电路、所述第二驱动变压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生火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变压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变压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一驱动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驱动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绕组端连接地线,所述第一驱动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驱动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引脚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生火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变压电路包括第二驱动变压器、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二驱动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驱动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绕组端连接地线,所述第二驱动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驱动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端连接地线;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输出引脚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生火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一供电电源,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分别连接地线、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生火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放大支路还包括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
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五电容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六电容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六电容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七电容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八电容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八电容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生火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反馈互感器和采样调理电路;
所述电流反馈互感器的原级绕组耦接在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电流反馈互感器的副级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采样调理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采样调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芯片的采样引脚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生火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调节开关电路包括功率调节开关;所述功率调节开关连接所述处理芯片的输入引脚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生火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调节开关为电位器或按键开关。
10.一种电火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生火电源电路。
CN202222359879.1U 2022-09-05 2022-09-05 电生火电源电路及电火灶 Active CN217984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9879.1U CN217984858U (zh) 2022-09-05 2022-09-05 电生火电源电路及电火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9879.1U CN217984858U (zh) 2022-09-05 2022-09-05 电生火电源电路及电火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84858U true CN217984858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62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59879.1U Active CN217984858U (zh) 2022-09-05 2022-09-05 电生火电源电路及电火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848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7762A1 (zh) * 2022-10-13 2024-04-18 深圳国爱全电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电生火电路及电火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7762A1 (zh) * 2022-10-13 2024-04-18 深圳国爱全电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电生火电路及电火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984858U (zh) 电生火电源电路及电火灶
US20240125481A1 (en) Electric flame circuit and stove
CN210578289U (zh) 一种电离燃烧电路和电焰灶
CN205496750U (zh) 带高频引弧的igbt单管逆变式氩弧焊和手弧焊两用机
WO2021068587A1 (zh) 一种电离燃烧电路和电焰灶
CN218096060U (zh) 电火灶烟机联动电路及系统
CN216384282U (zh) 电生明火电路和电焰灶
CN208735665U (zh) 一种燃烧设备的热面点火控制系统
WO2024092970A1 (zh) 电火灶功率检测电路及电火灶
CN112097293A (zh) 电生明火电路和电焰灶
CN107191965A (zh) 一种含等离子的模组化电弧发生器
CN218102953U (zh) 电火灶平压引弧电路及电火灶
WO2024092953A1 (zh) 电流反馈电路及电火灶
CN2242520Y (zh) 电子管修复仪
CN110285586A (zh) 高压点火控制电路和燃气热水器
WO2024027075A1 (zh) 新型电火灶引弧电路及电火灶
CN103746569A (zh) 一种高功率因数恒压、恒流程控开关电源及供电方法
CN210688330U (zh) 一种多灶头点火控制系统
CN204634112U (zh) 多led灯泡的电源电路
CN109378991A (zh) 免电池手动点火装置及点火方法
CN218102952U (zh) 电火电路及安全隔离型相位悬浮电火灶
CN218103567U (zh) 一种电磁炉功率调节电路
CN110671725A (zh) 一种多灶头点火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11882629U (zh) 一种卷发器及其控制电路
CN216619906U (zh) 一种用于炉灶风机的调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